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职场-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户鲁是个床上的硬汉,但却是个床下的软蛋,当他发现自己的正面有明军大队人马时,赶紧调转方向朝着朱棣的左翼逃去,此时朱棣的左翼部署尚未完成,包围圈尚未形成,如果达户鲁拼命向前冲,未必冲不过去,或许能闯出一条生路,但达户鲁见到明军便吓破了胆,再次做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回转,转身朝着身后逃去,待跑出不到二十里路后,又撞上了朱棣的右翼,此时朱棣的右翼早已从容的部署完成,整肃的整列如一块巨石般逐渐向达户鲁压了过来。
直到此时,达户鲁才表现出一丝的血性,他红着眼睛望着明军齐整而厚实的大阵,声嘶力竭的喊了句:“冲啊!”提着马刀冲入了明军的阵中。
由于早已士气低落之极,加之一路上饥饿和困倦早已将这支蒙古骑兵折磨的筋疲力尽,达户鲁的决死冲锋没有后劲,随着达户鲁的战死,蒙古人的战意立刻烟消云散,战线也立即崩溃,进而出现了分别人的投降,投降像病毒一般传染着每一个失去了斗志的蒙古人,随即大规模的投降出现了,然后是全军都放下了武器。
这是一场没有悬念而且彻底的胜利,达户鲁五千骑兵,被斩首者不足千人,其余全部成了朱棣的俘虏,看押俘虏的队伍长达数里,朱棣生平从未见过这么多的俘虏,这个场面让他深深的震撼了,他感受到了胜利的荣耀,心中开始盘算一定要将这些俘虏送往京城,在京城办一场盛大的献俘礼,他甚至看到了父皇站在城头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看到了父皇殷切的拍着自己的肩膀,勉力自己好好干:“太子身体羸弱,汝好自为之。”
这一战唯一让朱棣感到遗憾的是,开平中屯卫指挥使周正仁阵亡了,据说周正仁坚持在第一线指挥,面对蒙古人的冲锋,身先士卒的在前排督战,被一名不要命蒙古骑兵砍中,原本伤及的部位并非要害,伤势并不重,但情况很快急转直下,周正仁脸色黑紫,浑身开始溃烂,随行的郎中看了一眼,认定伤口有毒,显然是那蒙古人的马刀上喂了毒药,郎中警告任何人不得碰触周正仁的尸体,必须就地焚烧掩埋,就这样,朱棣等人连周正仁最后一眼都没看到,这位被朱棣赏识并寄予厚望的将军就被埋葬了。
周正仁的阵亡,虽然让朱棣心里难过,但他没有过多的时间难过,因为现在有一个更让他困惑的难题摆在了面前,他必须优先想清楚:接下来怎么打?是继续全军追击?还是撤军返回?
朱能笑着指着地图:“两场大胜,我军之战力早已令鞑子闻风丧胆,如今我军挟大胜之威,正是横扫草原,一举荡平蒙古之时。不能给鞑子喘息的机会,打的他越惨,他们就越记得疼,北平就越安全。”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59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m。
………………………………
正文 137。激战北平(十)
张玉反对继续追击:“鞑子已经远遁,茫茫大漠,再去寻找谈何容易,此次若是没有唐豪引导,要不是他熟悉蒙古人的战法和习惯,我的人马恐怕很难紧跟蒙古人的主力,现在我军连日追击,连续高强度的行军,已经十分疲劳,再进行远距离追击,士气很难维持不说,将士们的身体也难以承受。而且我随军的粮食已经吃完,大军中的粮草想必支撑不了多久了,战事还要持续多久难以预料,怕就怕还没追到蒙古人,粮草不济,我们自己就先乱了。”
朱棣转头看向姚光启,姚光启犹豫了片刻后说道:“我兵书读的少,不知兵,但接下来我要说的战与不战,与兵事无关,或者说,根本就不应从战场的角度考虑。目前已是大胜之局,王爷第一次独自统兵出征,就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已经殊为不易,皇上一定心中喜悦,奖励封赏那都是一定的。但是,诸位想过没有,如果我们接下来,真的能再打一个大胜仗,真的是彻底打垮了北平以北的蒙古人,那朝廷还要北平屏藩做什么?”
姚光启这句话,正说到朱棣心坎里,是啊,自己在父皇心中的地位高低,在朝中的位置,不正是与北境的威胁息息相关吗?没有了兔子,还留着猎狗干什么?不拉磨了,驴一定会被杀掉的。
姚光启接着说道:“刚才说的是远虑,再说近忧,当下适可而止的收兵,就是要为日后更大的胜利留有余地,否则下次出征,战果不如这次怎么办?一次不如一次,那皇上会怎么看燕王?”
朱棣顿悟:“有了这几千俘虏,足够让父皇欢喜了。只是便宜了那些鞑子!”虽有不甘,但他知道,现在撤军,对自己来说,面子上光荣,骨子里也有足够的实惠了。
就这样,朱棣当即率领大军凯旋,确切的说,是一路风风光光的回到了北平。听说燕王大胜而归,还带回来数千俘虏,北平的百姓倾城而出,夹道欢迎,朱棣感受到了万众瞩目的风光,这就是权力的滋味吧。
回到北平,朱棣没有摆庆功宴,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北平城外的校军场,面向京城摆好香案,率领大小军将向京城的方向叩拜,叩拜结束,当众宣布将一百名俘虏送往京城,然后才将报捷奏章寄出,随同奏章一同寄出的,还有一本厚厚的有功将士名录。
朱棣做的第二件事,是将北平都指挥使张敬从自己的府中放了出来,当张敬来到校军场的时候,仪式流程都已完结,将士们也开始撤离,朱棣正准备骑马离开,见到被关了一个月的张敬,张敬丝毫没有憔悴的样子,相反倒是比朱棣上次见面的时候更胖了,朱棣正准备上去客套几句。张敬却很不识相:“虽然燕王此战胜了,但我还要参你,你私自拘禁朝廷命官,没有兵符擅自调兵,我要到京城弹劾你。”
朱棣如同吃了苍蝇一般恶心,心道这是个不识时务的,便也懒得和张敬说话,指着身旁一个亲
兵说道:“将圣旨和兵符给他看,还有,将此战的战果细细说与他。”撂下这句话,朱棣看也不看张敬,使劲一鞭子抽向马尾,那胯下战马四蹄腾空卷起一片烟尘,只留下尴尬的站在原地的张敬。
正当朱棣翘首以盼京城的嘉奖封赏的时候,草原再次传来消息,蒙古太师廓帖帖木儿死了,蒙古人内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内斗。
传回来的消息很简短,只说耷拉花赤已经夺权上位,具体的细节不得而知。但很快,唐豪通过大风堂的关系,弄清楚了这次内斗的详情。原来,杀了廓帖帖木儿的,正是其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也是他手下三大支柱之一的耷拉花赤。耷拉花赤从叛逃的秦昭明那里得知朱棣主力大军的情报后,立即意识到朱棣的主力远比自己预期的要快,如果自己按照计划进攻开平,很有可能陷入明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自己那点本钱很可能都折在开平,但他又不敢公然抗命,所以他既没有将情报转送帖木儿,又没有率军进攻开平,他的谋划是,坐视朱棣跟帖木儿的主力交战,以朱棣之手削弱帖木儿和达户鲁庶坛勒等人,自己坐山观虎斗看着几个劲敌被消耗,如果帖木儿等人命大回到草原,少不得自己动手将他们解决掉,那样他自己就可以成为东蒙古诸部中势力最大的一方,接着就可以上书请求皇帝册封自己为太师。有了这番谋划,耷拉花赤秘密率军后撤,撤离了战场,同时他给帖木儿送去一份假军报,内容是自己已经开始猛烈进攻开平卫。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收到了假情报的帖木儿,认定明军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了开平方向,加上自己下令进军北平的当天就发现了奸细干掉了自己的一个巡逻小队,所以帖木儿这才临时改变部署,打算在北平前往开平的路上设伏重创明军主力。但没想到半路遭遇张玉的奇兵,自己的二万大军竟然被张玉的几千人打的落花流水。
这一战的结果是帖木儿损兵折将,庶坛勒和达户鲁两军被全歼,帖木儿最终只带着不足万人铩羽而归,而且肩头的箭伤越来越重,最后只能躺在马车被拖回了草原。
在草原上迎接帖木儿的,不是他温柔的小妾和可口的马奶酒,而是他的爱将耷拉花赤。耷拉花赤不仅占领了帖木儿的老营,并且已经控制了帖木儿麾下重要将领的妻儿老小,但这一切,已经不能动的帖木儿并不知情,耷拉花赤装模作样的将帖木儿迎进了太师的大帐,大帐中只有帖木儿和耷拉花赤两人,没人知道大帐里面发生了什么,但两人只进去了半个时辰,耷拉花赤便出来宣布帖木儿重伤不治,死了,临终前将一切都托付给了自己。耷拉花赤十分悲痛,发誓要为帖木儿报仇。
由于耷拉花赤以托孤的名义自行宣布继任太师之位,帖木儿的妻妾家室自然成了耷拉花赤的妻妾家室,同时,在耷拉花赤的威逼利诱下,帖木儿的老部下大多都归附到了耷拉花赤的麾下,一部分拒不归顺的人都被
耷拉花赤杀了,如今耷拉花赤接手了帖木儿的所有部众、地盘和官职,耷拉花赤已经成了东蒙古诸部中势力最大的一方。
听完唐豪的叙述,朱能笑着说:“看来退回来是对的,我们去追杀,不如让他们自相残杀,他们内部动乱,耷拉花赤夺权,眼下的结果恐怕不会是终结,后续估计还会有乱子。”
朱棣十分赏识唐豪:“听说你弓马纯熟,箭无虚发,在阵前犹如天神下凡,一个人就将蒙古全军都震慑住了。真壮士也。这一身好本领,想不想从军报国,”
唐豪被朱棣夸的脸红了,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燕王过奖了,我的本事其实也是从小跟父亲在草原上摸爬滚打跟蒙古人学的,我只不过比别人力气大些,射的远些。您说从军报国,我还没想过。”
张玉猛的拍了一把唐豪的后背:“不用谦虚,你的本事我亲眼见的,两箭地之外七箭杀七人,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箭法。”
气氛十分融洽,众人都在夸奖唐豪,唯有姚光启却若有所思。
朱能见状,笑着问姚光启:“那不长头发的,又想什么呢?”
姚光启看了看唐豪,有些犹豫,唐豪机灵,立即明白了:“我家里有事先回去。”
待唐豪走了,姚光启这才说道:“这次取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提前知道了蒙古人的动向,我们才能提前做出了应对的部署。”
朱棣点头:“当年父皇高瞻远瞩,在蒙古安插了不少细作,这几年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姚光启没有理会朱棣:“这次蒙古人受了重创,又逢内乱,估计二三年内北境无忧了,而对王爷来讲,眼下最大的敌人已不在北方草原,在京城,所以知道京城的动向,及时了解朝局,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舆论风向,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说到这里,姚光启扫视了一圈,最后的眼光又落在朱棣的脸上。
朱棣恍然大悟,原来姚光启考虑的是这个,确实是比自己多想了一步:“你是说,我们在京里也要安插人手?”
姚光启点头:“对,在回来的路上我就在想了。秘密在京城里安插一批人手,掌握朝中的风向和舆论,更能在关键时刻摆布一些棋子,如同上次宋慎一事,我们在危难时还能有一定的反击手段。只不过这些人一定要既隐秘又可靠,否则一旦被锦衣卫查出蛛丝马迹,麻烦就大了。”
朱棣不住的点头:“你看的远,想必已经有了盘算吧。”
姚光启这些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今想法已经相对成熟:“至于到京城中潜伏的人员,最好从此次出战的伤残老兵中挑选,那些老兵受伤之后,已经不能留在军中,虽然得了些抚恤,但毕竟有限,一家子还要糊口,所以用这些老兵,给他们饭碗让他们养家糊口,是王爷的仁德。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
正文 138。初会李柔
姚光启顿了一下:“最重要的是,这些战场余生的老兵,有定力,有胆魄,到了关键时刻,能顶得住靠得住,不会出卖王爷。还有就是,凡是被选中的老兵,不能透漏任何消息,对外一律宣称是进入燕王府做事,同时将他们的家人统一迁至一个庄子上,每名老兵的家眷再给一百亩的免征田,派遣可靠得力的人手看护,以安其心。”
张玉哼了一声:“说起来好听,还以安其心,说白了就是控制他们的家人嘛!”随即叹了口气:“你现在怎么都是阴谋诡道!”
姚光启反驳道:“阴谋诡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个不是以阴谋诡道起家?没有阴谋诡道,他们也成不了一代圣君明主,也不会有万世景仰。诡道可用,关键看用在什么地方,用在搜刮民脂民膏上,那就是阴谋,用在对付奸佞上,那就是百姓的福祉。你也别忘了,当年锦衣卫就是用阴谋诡道千方百计的抓你。”
朱棣不在乎二人的斗嘴,他更关心姚光启的谋划,这个谋划正说到朱棣的心里去了,而且很明显,谋划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朱棣下定决心,缓慢的站了起来:“就叫文安社如何?锦绣文章安天下,忠君谋国好文章,对就叫文安社。朝中风云变幻,我远在北平不能尽知,有了这个文安社,能及早知道那些对我的攻讦,咱们远在北平也好有个防备。”
说干就干,话题马上就转移到如何秘密着手筹备文安社,“你们看,这个事由谁牵头最好?”朱棣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此重要的事,主事的负责人一定要又可靠又有能力,后世那位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领袖也曾说过:“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
朱能和张玉同时看着姚光启,姚光启自然明白二人的意思,赶紧推辞:“负责此事之人,需要心思缜密心细如发,还要事无巨细的管起来。我虽擅长谋划,却不会管事,这样重要的事,万一出了纰漏,我个人荣辱身家是小,必定会牵连到王爷,坏了王爷的大事。况且我一向散漫,最喜欢自己独来独往,如果要管一群人,打理一堆琐事,我必然无暇顾及其他了。”姚光启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历来办秘密差事的人,都难以善终,远的不说,本朝的毛骧就是最好的例子,毛骧在清除胡惟庸一党出力颇大,最后还不是做了替罪羊,朱棣是熊杰之主,更是心狠手辣之人,到了一定时候,他一定不会比他老爹心软。
朱棣虽没猜透姚光启的心思,但却觉得姚光启应该把精力集中起来谋划更大的事,不应该为些许小事羁绊住,便放弃了姚光启,不过他突然灵机一动:“我倒是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应该合适。”
姚光启已经猜到了朱棣默定的人选,但还是故意问道:“是谁?”
朱棣神秘的一笑:“天机不可泄露,待我与他谈谈再说。”说罢朱棣伸了个懒腰:“大家也都乏了,回去好好睡一觉。”说着起身往院外走。走到院门口,朱棣突然说道:“正好,我这小院除了我读书,
一向只有你们几个进来,也一直没起名字,今日起,这个小院就叫文安小筑。”
正说着,几个人已经到了院门口,姚光启看见温知新正站在院外笑嘻嘻的看着自己,心知一定有事,便走过去打趣道:“这次去打仗,可没给你带东西,你笑也没有。”
温知新一向跟姚光启玩笑贯了的:“你就是带了我也不敢要,你们去血水里滚了一圈,带回来的东西都带着血腥,拿了也晦气。我不是要东西的,你之前托我办的事,我给你办好了!”说到这里,温知新神秘的一笑:“那姑娘不错,大家闺秀,端庄得体,模样也一等一的漂亮,你小子眼光不错。”
姚光启赶紧解释:“我都没见过那姑娘,李彧临死前拜托我照顾她,我可没别的意思。”
温知新狡黠的眨了下眼睛:“我知道,你有苦衷,不用解释了。”
朱棣也从院内走出,见二人神态怪异,便随口问道:“你们又嘀咕什么?”
姚光启刚要解释,温知新嘴快:“没什么,就是夸那姑娘漂亮。”
朱棣突然来了兴趣:“你不是有陈按察使的千金吗?难道又是哪位姑娘?”
温知新笑着说道:“不是陈家小姐,他托我安置那布政使李彧的千金,我给安置好了,那姑娘确实漂亮。”
朱棣一皱眉:“他的女儿?”
姚光启知道朱棣必然有疑虑,所以温知新才用这个法子巧妙的告诉朱棣,既不得罪自己,又不犯朱棣的忌讳,确实是各方都能周全了,“那李彧临死前拜托我照顾他的女儿,我答应了人家,不能食言。”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看不出来,你命犯桃花呀。”一边说,一边摇头向前走去。
温知新见朱棣不再追问,便对着姚光启眨了眨眼睛,“去不去见见?我在城南给她安置了一处僻静的宅院,八个人伺候,包括四个丫头婆子,我老温还算周全吧。”
姚光启本不想见,李彧虽然罪有应得,但其自尽毕竟跟自己有莫大的干系,见了说什么?李柔如若不了解真相,会不会跟自己拼命?但他突然改了主意,既然受人之托,就应该将其照顾好:“走吧,去看看。”
当姚光启见到李柔时,李柔正在练字,见温知新带了人来,只抬头扫了一眼,便又低头写字,一句招呼都不打。
温知新显得有些尴尬,小声对姚光启说:“据说这姑娘脾气有些怪,不太说话。”
姚光启倒不觉得什么,李柔练字时气定神闲端庄宁静,专注凝神,笔走轻曼,实在是一幅难得美人画卷,此情此景若参杂了声音,反而会破坏了画的境界。
姚光启就静静的看着李柔练字,过了许久,李柔放下手中的笔,轻轻拿起纸吹了吹,然后又小心翼翼的放下,这才又抬头看了一眼姚光启:“是你的人给我安排到这的?我是不是该感谢你?”
姚光启微笑着没说话,他在打量李柔,这是一个看一眼便会被她吸引的女子,个子不算高,
但身材挺拔,圆脸宽额,弯眉杏眼,鼻挺唇红,虽不施粉黛,却端庄清丽,让人忍不住产生亲近之感。
“看完了吗?”李柔冷冷的问了一句。
姚光启被拉回现实,他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李小姐,令尊的事,我也很遗憾。”
李柔打断了姚光启的话:“你不必跟我说这个,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也早就劝他收手,可他不听,说什么上了船下不来,说什么一定给我攒个家底,最后钱没了,命也没了。不过他原本就有那个病,没有这个事,他也活不了几年了。”
李柔的话说的很慢,声音很轻,似乎像在诉说,也像自言自语,更像是找个人倾诉,说着说着已经泪洒衣襟,最后的一句话已经含糊不清了。姚光启听着李柔的话,不仅有感伤,又像是从痛苦中解读人生。
低头擦了擦眼泪,李柔缓缓的抬起头,不紧不慢的问了句:“我只想知道,最后杀他的,是你们燕王府,还是耒宪宗,还是黄姐姐?”
姚光启平静的回答了一句:“我只能说,燕王没杀他!”
李柔冷冷的说:“也对,毕竟燕王之前并未搅进去,这次对燕王来说,最有利的是将他抓起来送京城报功。”说到这里,李柔突然话锋一转:“你就是查案的人吧?”
姚光启点了点头。
李柔又问:“我们不是第一次见面吧?”
姚光启又点头。
李柔不再问什么,而是转过身,轻轻说了句:“我明白了。”
朱棣的报捷奏章很快就有了回复,但是跟圣旨一起到的,还有一位钦差黜陟使,风传这位钦差不仅是来表彰朱棣和有功将士的,更是来查李彧一案的。
朱棣的文安小筑里,这一次的会议增加了一个人:玲珑。
朱棣对着所有人说道:“钦差是户部侍郎栗恕,此人在户部多年,有个外号,铁算盘,对账一丝不苟,凡是经手的账目从无差错,所以深受陛下信任。此次来,传圣旨嘉奖有功将士只是一方面,他的主要责任,恐怕还是差李彧的案子,看来朝中有人还是有疑虑,还是想借机搞点动静出来。”
姚光启开解朱棣道:“王爷不必忧虑,栗恕此人来虽然是奉旨查案,但想来也不过是复合而已,他掌管户部,对刑狱诉讼并不精通,北平按察使陈舒早已向刑部报了结案,案情卷宗我全仔细看过,没有漏洞,刑部和大理寺的批文也已经下了,朝廷并无继续追究的意思。想来他此来最大的目的,还是要核查北平的府库里到底有多少钱粮。”
一旁的玲珑突然说话了:“听说张敬那边叫嚣着要弹劾王爷,王爷不可不防啊。”
朱棣眼睛里突然露出了一道寒光,随即又收敛了:“这张敬出兵前不肯合作,回来了又屡屡作对,难道他是得了谁的授意?”
姚光启笑道:“既然这张敬这么不识时务,不妨在他身上做点文章了。玲珑,你的人手刚上来就要派上大用场了。”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