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职场-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大,当然了,那意味着你们能获得的封赏奖励也更大。你们之前在军中估计见过最大的也就是总旗官了,但只要有人立了功,你们就不必羡慕总旗官了,给我好好带路,帮我打赢了这一仗,我报请大将军,给你们升百户、升千户,甚至升镇抚。”
。。m。
………………………………
正文 222。云南之战(十九)
俘虏们一听都来劲了,这位大人不仅不把自己当俘虏,让咱们带路打仗还能给咱们请功升官,这等好事,哪有不愿意卖命的道理?前排的俘虏们已经跃跃欲试了,不住的向张玉这边挤过来。
张玉见俘虏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接着大声问:“有谁熟悉南岸,尤其是南岸下游的地形,我需要五名向导。”
怎么只要五名?而且只是向导?已经被调动起情绪来的俘虏们,一听任务如此简单,更加踊跃。见有上百人举起了手,张玉一看士气如此高涨如此积极,也有些意外,精挑细选了十人加入自己的队伍,随即返回南岸率兵出发。
之所以要找本地的兵做向导,是因为张玉给自己制定了一套特殊的战法,出发之后,张玉的一千步兵,没有迎着侧翼之敌前进,而是向东兜了更大的圈子,向德钦马部的东侧迂回绕了过去,他的目的,就是在德钦马的屁股后面做点文章。
一千人的轻装步兵,在向导的带领下,在山间小路中行进了数十里之后。在一处山腰处,张玉命令停下来休息,同时派出了八个向导带着八组斥候分别向各个方向打探。
等了一阵,其中一组斥候回报,在西南二十几里外的大路上,发现了元军的大队人马。
在跟身边的向导仔细的研究了周围的地形后,张玉随即决定,就在前方五里的山口设伏。
话说元军这边,德钦马之前在梁王麾下一直不受重用,这次他也没想到提的建议居然能被梁王采纳,并让他率一万人马从侧翼偷袭明军,此刻的德钦马志得意满,他的脑海中,完全是自己一战成名,将来封侯拜相的日子不远了。
就在刚刚,德钦马接到斥候的探报,明军已经发现了梁王的正面主力,南岸的两万多人马正朝着梁王主力的方向迎了过去。德钦马更加坚信,只要自己在双方交战时突然偷袭,必然能将明军击溃。
就在德钦马心中得意之时,前方出现一处狭窄的山谷,德钦马谨慎的命令全军停下,他亲自来到谷口,向谷内看了一眼,严格来说,这还算不上一个山谷,只能算作两山之间的洼地,口子虽然窄了些,但并不深,两边的山也并不险峻。
看清楚了情形,德钦马放心的一摆手:“全军快速通过。”
元军开始穿行,但前队刚刚进入谷口,就听有人高喊:“有埋伏”,德钦马还没反应过来,他身边就不断有将士被山上的流矢射中,当场毙命。
德钦马的马也惊了,没等他挥鞭子,扬起四蹄就是一通猛冲,向着前方的谷口飞奔而去,德钦马更是懵了,他不知该如何应对,前方谷口还有埋伏怎么办?自己还有一万大军在后面呢。
德钦马想要勒紧缰绳,但又害怕两边有伏兵,手便没有完全用力,任由马向前方猛跑,他趴在马背上向山上看,完全看不见明军的影子,只恍惚看清箭是从山腰处飞出来的,
流矢很快就停了,也没有预想中的伏兵杀出。
此时德钦马的马已跑出了谷口,他身后也有一些将官也骑马冲了出来,然后,越来越多的士兵逃出了山谷。虽然不知道明军葫芦里是什么药,但德钦马不敢停留,更不敢再向明军主力后方包抄了,他果断决定,改变行军路线,向梁王的主力靠拢。
不过,他的命令还没出口,就听身后谷口方向又是一阵喧嚣,后面一个将官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将军,有伏兵,杀出来了。后面的兄弟还没撤出来呢。”
德钦马暗骂一声,废话,我又不瞎不聋,能不知道有伏兵吗?他下意识的又向前赶了下马,皱着眉问道:“看清了吗?有多少伏兵?”
那人惊恐的比划道:“最少几千人吧,漫山遍野都是。”
德钦马一听,妈的,还偷袭个屁呀。明军这是给自己来了个守株待兔啊,自己就是那支兔子啊。他不再废话,指着西面的大声下令道:“谷中有埋伏,全军加速,向梁王那边靠拢。”
说罢也不管手下,打马便向西面跑去。
没跑出多远,就听后面谷内传出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德钦马吓的也不敢回头,只一味的挥鞭向前狂冲猛跑。
话说正面战场,傅友德和蓝玉率领两万人马迎战梁王主力,只留下沐英在江边指挥集结过江的将士。南岸没了危险,明军过江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又有一万多人马集结完毕,沐英担心前方战况,交代一番后,带领这一万前往增援。
向前行进了不到二十里,突然前队来报,说是东面有一支元军逃了过来,后面似乎还有追兵。
沐英一愣,元军就是元军,怎么是逃过来的?难道这就是之前说的那一万偷袭我军侧翼的元军?沐英不敢怠慢,赶紧下令结阵向元军方向迎了过去。
两军还未照面,沐英就明白了,为什么斥候说元军是逃过来的,当看到元军的时候,眼前的景象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军不成军,队不成队,大批的元兵乱哄哄的跑着,毫无章法可言,有的扛着兵器,有的手中干脆就没有兵器,更夸张的是,不少元兵身上的甲胄只是凌乱的挂着,那丢盔弃甲的可怜模样和逃荒的难民不逞多让。
这活脱就是一支溃不成军的乱兵嘛,沐英笑了,纵使他一向谨慎,从不大意,此刻见到这样的元军也是彻底放心了,因为这溃败的惨状绝对是装不出来的。
沐英心中暗叹,张玉那边只一千人,就将这些元兵打成了如此模样,可见这元兵的士气和战意低到了何种程度,沐英暗自得意,这分明是送进嘴边的功劳嘛!
不对,如果此时抓住了这些俘虏,那功劳就应该算作那两个小子的,如果……沐英想了想,对,有了,沐英心生一计。
“压过去,将这支溃兵向南边赶!”沐英大声下令道。
此时的元兵早已看到了沐英的大军,德钦马吓的再次转向,赶紧朝着南面逃去,他手下的元兵也唯恐当了俘虏,也跟着一溜烟似的跑了。沐英也不着急追赶,只是在背后让士兵虚张声势的掩杀。
德钦马逃跑的前方,三十里开外,战场已经展开。傅友德和蓝玉率领的两万人马已经和梁王主力对峙上了,按照傅友德的计划,马上就要发起进攻了。
两军都是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刀枪林立,强弓劲孥齐备,两边的大阵都是那么厚重雄阔,一阵急风吹过,打的军旗猎猎作响,这是此刻战场上最大的更是唯一的声音,战场静的出奇,苍茫的大地上一片肃杀之意。
时间在这一刻几乎停滞了,双方的大阵都沉默而肃穆,将士们紧张的看着对面的敌军阵营,气氛压抑的让人窒息。
在元军大阵的正中,梁王瓦尔密正意气风发的注视着明军的大阵,对面只有两万明军,自己这边只需全力猛攻,届时德钦马从背后一包抄,这些明军就……那托欢帖木儿虽然还占着皇位,可他被明军打回了大漠那么多年,一直只是狼狈逃窜,没有本事打回来。
黄金家族在中原以南只有我一人而已了,只要自己这次打退了明军,到时候自己更近一步,天下人就得承认自己是皇脉正朔了。
想到得意处,瓦尔密几乎笑出声来,两旁的众将不知道梁王为何而笑,都奇怪的看着他,瓦尔密这才收敛心神,缓缓举起右手,当他的手落下之时,就是大军进攻之时。
就在瓦尔密的手还未放下之时,他身边的将领突然指着远方喊道:“梁王,您看,”,不用别人指,瓦尔密也看到了,战场的东北面突然出现黑压压的一片人,这些人越跑跃近,向着自己大阵的方向冲了过来。
瓦尔密看清了,这不是普通人,分明是元军的兵将啊,是元兵。这些人从哪里来的?为何如同丧家之犬一样?他们是在逃命吗?
两军还未交战,一支溃兵突然出现,而且直奔元军侧翼冲了过来,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瓦尔密不知所措了。“派人过去,问清楚这是谁的手下?命令他们不要往前跑了,不要冲乱了我军的阵脚,他们会带坏我的士气。”
与此同时,对面的傅友德也发现溃逃的元兵,就在傅友德也纳闷之时,沐英的传令官也到了:“禀大将军,沐英将军率军在后面掩杀元兵,他说鞑子的溃兵被赶到这边,一定能动摇正面对战的军心士气,您这边就有了办法了。”
傅友德一听,暗道沐英想的周全,这确实难得的良机,“全军出击”傅友德果断的下令。
梁王瓦尔密突然想到,这支溃兵不就是去偷袭明军侧翼的德钦马的一万兵吗?他们不去偷袭,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留给梁王的时间也不多了。溃兵和对面的明军一起冲了上来,怎么办?梁王懵了。
。。m。
………………………………
正文 223。云南之战(二十)
此时的元军阵中,不仅梁王不知所措,下面的将领甚至前方的士兵们也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反观对面,明军将士利用元军溃兵的掩护,眼看已经冲进弓箭射程内了,元军的弓箭手都在纠结,放不放箭?到底打不打?
就在梁王还犹豫不决时,他身旁一位叫巴特尔的将领急了,也不等梁王下令,就高声喊道:“放箭,放箭。”
巴特尔的喊话立刻被当做梁王的将令执行了,一排排密集的箭矢从元军阵中升起,划出一道道弧线,向着明军和溃兵的方向散落开去,这轮箭雨造成了不小的杀伤。不过明军阵中虽然有一阵骚乱,但明军将士向前冲的速度加快了。
巴特尔越俎代庖的命令还是下晚了,明军最前方的士兵已经距离元军大阵不足半箭地了,前排的明军将士全都红着眼,有些发出愤怒的嘶吼,有的不作声紧咬着牙,虽然形容各异,但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前方的元军。
两支大军如同草原上的两头雄狮,一头是张着血盆大口扑上来的年轻新锐,一头是有些惊慌失措仓促应对的年老体弱的病狮,两支心态完全不同的巨兽,就这样纠缠在了一起。
当两支大军紧密的搅在一起的时候,元军的大阵抵挡不住明军的冲击,立刻就松动了,丛林法则历来只关照强者,力量更大斗志更猛的年轻狮王立刻占了上风,它锋利的爪子不断的猛抓病狮羸弱的身躯,用它充沛的力量推搡年老的病狮向后退。最终,年老的病狮力不从心,开始向后退去。
虽然元军前军大阵出现了松动,但元军阵中还是有镇定的将领的,其中就包括刚才代替梁王下令的巴特尔,巴特尔对着瓦尔密高声喊道:“王爷,破釜沉舟,现在您必须亲率大军顶上去,否则前军一乱,我军我彻底败了。”
梁王此时如梦初醒,他也知道到了关键时刻,只见他颤颤巍巍的抬起手,指着前方明军的方向,略有些结巴的说道:“全、全军听令,冲,给我冲。”
巴特尔又说道:“王爷,您看,明军侧翼空虚,缺乏掩护,您只要给我五千人马,我从侧面出击,必能缓解我主阵的压力。”
瓦尔密此时心智大乱,连忙点头:“对,对,你带五千人从侧面出击吧。”
巴尔特得令,连忙调军向侧翼移动,五千人马向着明军侧后方攻来。
由于明军兵力并不站优势,所以傅友德的战术是集中兵力于中路,对着元军中路死磕猛打,只要中路元军被击溃,加上已经被溃兵制造的混乱,元军必然军心动摇落荒而逃。
正因为明军的兵力全部集中在中路,也就成全了巴特尔,当巴特尔的五千人马出现在明军侧翼之时,原本占优的明军立刻阵型大乱,面对巴特尔的冲击,侧面的明军不断向后退。
傅友德急了,急忙下令蓝玉:“蓝将军,你速带领两千人马顶过去,一定要顶住那支元兵,只要
元军正面被我军击溃,他们的侧翼的攻势就没用了。”
蓝玉领命,不过蓝玉的尚未出击,就听阵后传来震天的喊杀声,随即明军后阵一片欢腾,蓝玉一看,正是沐英率领人马杀了上来。
沐英的生力军来的实在及时,而且一出现就彻底扭转了战场的局面,一万人马从侧面一冲,立刻就打退了侧翼的巴特尔,更重要的是,见到了增援的明军士气大振,向前步步紧逼,打的中路的元军节节溃退,很快,傅友德就发现对面梁王的大旗开始迅速远方跑去。
傅友德大喜,他的军令只有一个字:“追。”
元军大败,明军一口气追出三十里,不过天色渐黑,傅友德唯恐中了元兵的埋伏,不得不罢兵停下,即使这样,依然俘获了元军两万多人。
晚上,明军大营一片沉静,虽然打了大胜仗,但一天仗下来,将士们十分疲惫,傅友德没有犒赏三军,将士们更无心庆祝胜利,除了值夜巡夜的官兵,所有人都沉沉的睡了,大营里,呼噜声此起彼伏。
但沉睡的人中,却不包括傅友德,他虽然也疲惫至极,但刚刚接到的一份战报,却让他困意全无。
战报是郭英派人送来的,其中重要的内容只有一个:求援。
战报中郭英简单写了经过,他率领五万人马突袭乌撒,第一仗还算顺利,斩杀元军千余人,俘获数百人。
可是第二战,元军中不仅有了彝人军队加入,而且还多了一支精锐,明军步军和骑兵反复出击都被这支精兵打退了,而这支元军精锐出击时,明军的大阵竟然无法阻挡,区区数百人的元军,竟逼的数万人的明军主力节节后退。
郭英见难以取胜,便收兵回撤,但元军或许忌惮郭英的后方有伏兵,没有紧咬不放,而是同样收兵了。
正面阵战不能取胜,郭英调整思路,改为夜间偷袭,但不曾料想,元军的精兵在再一次扭转了战局。
郭英的人马都已经突破了元军的大营,其他元兵四散奔逃,胜利在望之时,这支精锐突然杀出,并以极少的人数对上万的明军发起了反攻,更让人不敢置信的是,明军袭营的人马虽然兵力远远占优,但竟被这支区区几百人精兵硬生生的打了回来。
看完战报,傅友德陷入了沉思,他对郭英十分熟悉,郭英虽然打仗没什么奇谋妙策,但却是个谨慎持重的人,绝不会在没把握的情况下轻敌冒进,也不至于夸大敌情掩饰过失,所以,傅友德判断,郭英一定真的遇到了麻烦。
可是傅友德还是有疑虑的,就算这支精兵真的战力非凡,那只有数百人的战力也太过夸张了,难道这支精兵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武林高手?傅友德突然想起了姚光启,这个年轻人果然不凡,出征前就断言乌撒会有一场恶战,“来人,传张镇抚和姚镇抚过来。”
张玉和姚光启在傅友德大帐里合计到了半夜,一直过了
四更天才出的大帐,二人囫囵眯了一觉,然后立即率领一支千人的精锐骑兵作为前锋,快马加鞭出了明军大营。
这一千精兵每名骑士都配备两匹战马,一路上,出了吃饭和睡觉,其余时间全部在马上,所以行军速度很快,一日行军将近两百里。仅仅两天半的时间,奔袭了五百里,第三天的中午,这支骑兵就赶到了乌撒。
乌撒多山,行进速度不得不放慢,加之进入了战区,随时都有可能遭遇敌情,因此张玉下令放慢行军速度。接近傍晚时分,为了谨慎行事,张玉下令全军扎营。
可将士们刚下马尚未扎营之时,一匹马晃晃悠悠向明军的方向缓步走来,这匹马看起来受了伤,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马上趴着一名明军骑兵,看样子也受了重伤,胳膊耷拉下来,指尖还在滴血。
张玉心里一紧,难道是斥候遇袭?此时,几个明军的士兵已经迎了上去,“受伤了,受伤了,快来人。”几个当兵的将马上的骑士扶了下来。
张玉快步走到近前,他一眼就认出了此人,这是派到前方打探敌情的斥候小队的头,小旗官,张玉只记得他姓刘。“刘小旗,是元军袭击的你?”张玉一边问一边观察着刘小旗的伤势。
刘小旗伤势不轻,说话有些含糊,但意识清醒,他指了指自己身后的方向,带着哭腔说道:“有怪物,很凶,突然蹿出来偷袭,我们四个人都打不过他,那他们三个都死了,就我跑出来了,就在那边。”
“有多少怪物?”姚光启眯着眼睛问道。
“就一个,力气很大,一拳就打死一匹马,速度很快,要是不骑马,我们根本跑不过他,小林子为了掩护我,托着那怪物的腿,被那怪物捶的血葫芦一样……”说到后来,刘小旗捂脸痛哭,他的兄弟为了掩护他而死,两个人在一起多年,出生入死的兄弟,就这样死在眼前。由于过于激动,刘小旗背过气去。
“走,去看看。”张玉拽了下姚光启的胳膊,他要亲自见一见这个怪物。
“不行,你留下来,万一有敌人偷袭怎么办,你留下随时应对,还是我自己去吧。”说着翻身上马,挥鞭狂奔而去。
向前走了三十多里,按照刘小旗的形容,应该离他们遇袭的那片树林不远了,姚光启有意放慢了速度,仔细的观察四周的情形,此刻他的四周安静极了,除了偶尔风吹树梢的沙沙声,还有很难辨别来自何方的鸟叫声,就只能听见马蹄缓慢的踏踏声。
这是一条密林间的空地自然形成的小道,丛林里的树木长的很高,很茂盛,几乎遮挡住了所有阳光,偶尔会有几处星星点点的阳光透下来,不过照在地上只有巴掌大小,即使这样,这巴掌大的阳光也会引来地面上众多植被的争抢,绿色的枝枝蔓蔓的一苁,或是根本叫不上名字的长的奇形怪状的花朵,都在这方寸之间抢夺这有限的阳光资源。
。。m。
………………………………
正文 224。云南之战(二十一)
安静、阴森,狭长又坎坷的小道显得那样的恐怖凄凉。
突然,胯下的马停下了脚步,随即,马低下头,不停的低声打着响鼻,在地上反复闻了闻,闻了几下之后,战马猛的抬起头,目视前方,它突然显得十分惊恐,急速的向后退了几步,然后试图掉头向回跑,无论姚光启如何紧勒缰绳,如何用马鞭抽,战马都不肯往前走半步,而且不住的向后挪动脚步。
姚光启知道马匹感受到了危险,他松开缰绳,一甩腿跳下马来。不过他的屁股刚离开马背,那马就急忙一百八十度大转身,四蹄甩开,全力向后方冲刺跑掉了。
姚光启看着战马跑远,忐忑的回头迈步向前走,不知道为什么,他也感受到有一股危险正在向他靠近,一股莫名的压力重重的压抑在他心头,让他的神经不自觉的紧绷起来,他左手情不自禁的握紧了墨云。
突然,左前方林子里一阵异响,草丛一阵摇动,在山上待了一年的姚光启知道,那后面一定有东西,但他并未急于出手,他看准了前方一棵树,纵身一跃,站到一根很粗的树枝上,随手扯下几根细枝,朝着那异常的草丛甩了出去。
树枝射了过去,但草丛中没有动静,或许是蛇吧。就在转头向前方看的时候,那草丛中突然有了动静。
一条黑影噌的蹿了出来,一跃来到姚光启站立的树枝下,猛的向上一蹿,垂直拔起两人来高,两条粗壮的胳膊抱着树干,三两下就爬到了姚光启站立的树枝旁,那黑影极为灵活,空中一个半转身,双手抓住姚光启脚下的树枝,再一个翻身,整个身子就站在树枝上了。
一直没动的姚光启终于看清这个黑影了,若不是亲眼所见,他绝不会相信眼前的一幕。
这是一个人不像人,猿不像猿的半猿人,他的长相既像人又像猿,尤其是高高隆起的嘴,还有深陷的眼窝,让他看起来很像猿,但他鼻梁像人一样高,脸上毛发也很少,额头也不那么扁平,这又让他看起来有些像人。看这张脸,只能说这是一个半猿人。
但说他是半猿人也不准确,因为他的身体比猿还要强壮,虽然由于衣物的遮挡看不清楚他的肢体,单看他的两条胳膊,就比姚光启的大腿还要粗一倍,想必那两条腿也一定十分粗壮。还有那粗壮的腰和厚实的胸部,让姚光启想起了熊。
更奇怪的事,这怪物不仅穿着衣服,更着了甲胄,虽然已经很破烂了,但姚光启仍然可以确定,这就是一身甲胄,是的,是一身棉甲。
棉甲,如此强壮敏捷的身体,眼前这一切让姚光启感到震撼的同时,更让他联想到另一件事,击败郭英的那支精兵跟这个怪兽有没有关系?
不过此时他没有时间思考了,那怪物盯了他片刻后,低吼了一声,向他猛扑过来了。这怪兽的双腿力量十足,这一跃足足跨出了常人
五步那么远,而且速度奇快,姚光启心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