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国贼-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牛金星一声令下,营中分兵四起,李岩、李侔之后两个李自成的忠狗,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被冲上来的伏兵斩为肉泥。
南明朝廷派北使团北上京城议和,清军轻易得到畿南、山西、山东大部后,根本不想跟南明朝廷议和,十月中旬,多尔衮决策分兵两路征服整个大明,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统兵取道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进攻陕北,得手后向南推进,摧毁以西安为中心的大顺政权;另一路由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等率领南下,消灭盘踞江南的南明朝廷。
这时的南明却朝廷陷入了党争,南京附近是人文荟萃之地,官僚们大多是东林—复社人士,趁北都陷没,几乎都投降了大顺伪政权,以不准起用从逆和崇祯钦定“逆案”官员为由,阻挡这些官绅入仕,这样可以为自己人控制朝中地方的全部重要职位。
朱由崧凭借三镇武将的支持上位,形成武将无功封爵,跋扈自雄的局面。四镇的遥控朝政,使东林—复社党人垄断朝政的图谋遭到重大挫折,一贯以清流自命的东林—复社骨干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私心自用,而是集中火力攻击投机取巧的马士英和他援引的“阉党”阮大铖,东林党姜曰广、高弘图、张慎言、刘宗周等跟马士英。阮大铖斗得不亦乐乎。
在福王朱由菘交付一百万两银子的粮食财物后,八月十四日,田承嗣放弃了在南京城里的所有府邸,包括聚宝山、芜湖、江宁镇、牛首山的锦衣卫陆军水军,全部向苏州府和崇明岛开拔。
这件事让朱由菘和朝廷官员大大的高兴了一番,田承嗣这个祸害终于离开了,于是大家心意相通停止了争斗,可是劝福王朱由菘进位皇帝,只要朱由菘当了皇帝,大家的好处都是数不清的。
在锦衣卫南京城之际,媚香楼的李香君失踪了,对于李香君的失踪,南京城很多人早就预料到了,只是来的时候实在是太迟了些,侯方域跟田侯爷那么大的仇怨,田侯爷现在出手已经是很能忍了,南京城没有人敢去惹田侯爷,有人发现秦淮名妓寇白门、郑妥娘也不见了,这让有心人把柳如是、卞玉京、董小宛的失踪联系到田承嗣身上。
八月十九日,田承嗣率领锦衣卫中军赶到苏州府,锦衣卫住进了早已准备好的大营,田府的家人仆人则住进了购买的庄园,整个庄园花了二十七万两银子,除了可以住三千人的庄园,还有一千七百亩水田,一千三百亩旱地和三处山林地。
庄园里最好的一处院子,是一处多个小院串联起来的,共用院中心的湖山花水亭台楼阁,这样田府的人都只在了一个大院里,又根据不同的情况,把不同的人分住在不同的小院里,母亲、七姨、妹妹住了后面一处大点的院子,焦宛儿、安小慧、杨宛、方慧英、田蓉、温茜、何铁手(已经被调教驯服)、李敷萝、孙仲君各有住处,至于柳如是、卞玉京、李香君则被分别藏在小院的密室里。
………………………………
正文 黑色裂变_第五百七十四章 争夺皇帝位
锦衣卫驻扎在苏州府,田承嗣有了寇白门、郑妥娘,又要照顾焦宛儿、杨宛、方慧英、田蓉、温茜,碰柳如是、卞玉京、何铁手的次数很少,李敷萝、孙仲君、李香君根本没有精力招惹,安小慧死了父亲戴孝,田承嗣乐得把她晾在一旁。
田承嗣在苏州城郊外庄园享尽艳福,好日子过了大概半个月的样子,南京方面派人来传旨意,传旨意的是老熟人李国辅,监国福王朱由菘,加田承嗣为东平王,赏白银三十万两,粮食布帛酒肉十船。。。
田承嗣淡淡的说:“李兄,无功不受禄,福王不会平白给锦衣卫好处吧。”
李国辅说道:“田王爷,天下臣民都盼着监国早登大位,监国为了使大明的力量团结起来,决定担此重任,王爷是国家柱石,监国希望得到王爷你的支持。”
田承嗣说道:“朱由菘要当皇帝,他当日跟长公主三年之约怎么说?”
李国辅说道:“王爷,长公主已经松口了,让监国先做皇帝,等找到太子、永王、定王后,监国再禅位就是了。”
田承嗣说道:“南京城的那些官员,怎么说也是在崇祯皇帝手下效劳过的,现在这样昧着良心欺负长公主,不怕将来会遭报应吗?”
李国辅尴尬道:“王爷,我只是一个传话的。”
田承嗣问道:“长公主现在怎么样?”
李国辅说道:“王爷,长公主病情已经大好,她已经启程去河南督军了。”
田承嗣心说朱媺娖还死死抓住河南官军不放,朱由菘能够让朱媺娖继续掌兵,还算不上心狠手毒之辈,不过还是说了句:“李兄,既然长公主松了口,皇家的事情我们做臣子不便多嘴,不过长公主还是我的未婚妻,如果有人对她不利,田某人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李国辅听出田承嗣不追究福王称帝一事,心里是一阵狂喜,说道:“监国是长公主的叔叔,谁要欺负长公主,监国也不回坐视的。”
田承嗣本不想朱由菘当皇帝,可是江南东林党势力之强,超出了田承嗣的想象,如果自己动手对付东林党,大明的天下真的大乱,只有借助满清的势力血洗江南,自己才好在江南大破大立,建立一个崭新的大汉王朝。
李辅国离开后第五天,朱由菘在南京称帝,定年号“弘光”,国号依旧为“明”,田承嗣在锦衣卫里采取冷处理,又趁着锦衣卫在苏州府安定下来,跟焦宛儿、安小慧、杨宛、方慧英交代了一番,自己率领亲兵营去崇明岛巡查,更重要是去看水笙和儿子。
九月,清廷自盛京迁都北京,南来的一千多里路,惧怕九叔多尔衮的顺治皇帝福临,怀着忐忑的心情,足足走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终于到了北京,住进了大明皇宫紫禁城,十月初一日,在多尔衮率领的诸王以及满、汉大臣的劝进下,福临于紫禁城英武殿即皇帝位,行定鼎登基礼,亲至南郊,发布告祭天地文:“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宣布继续沿用“大清”国号,纪元顺治,此举标志着满清由地方政权开始转化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
在山东的清军不仅兵力有限,巡抚王鳌永、方大猷仅凭清朝的声威到处接管山东未附各州县,直到八月间,山东许多地方仍不愿归附清朝,新泰县在大顺政权委派的县令周祚鼎坚持下,六次拒绝王鳌永、方大猷的招降。,冠县有裴守政、马瑞恒、刘桐相等蜂起,灵山卫义军张大雅、张千出、韩继本,高密县义军单之赏、张宇等部,即墨黄宗贤、周六、丘尚佐、王尔玺,嘉祥满家洞有宫文彩,还有马应试(大顺政权授掌旅之职)、李文盛、宋二烟、杨鸿升、杨之华、阎清宇等领导的武装,各地反清运动风起云涌,清廷虽然在名义上接管了山东统治力量却非常单薄。
九月二十九日,更是发生了青州之变,原来属大顺政权的一支军队同主力失去了联络,在旗鼓赵应元和投降了大顺政权的明朝官员杨王休率领下来到青州,九月二十九日晨,以入城拜会为名,乘机夺门而入。当时清廷委任的招抚山东、河南户、工二部侍郎王鳌永正在城内,赵应元派步兵上城头摆垛,自己带着骑兵直入王鳌永的部堂辕门,王鳌永以为赵应元是率部前来归降,突然看到兵将持刀露刃蜂拥而进,仓皇躲避到上房,后来听见人声鼎沸,又翻过院墙藏到姓房的乡绅家中,赵应元下令全城搜捕,王鳌永被军士搜获,赵应元下令把他处斩。
十月初八日,赵应元扶衡王坐殿称帝,为了增强抗清力量四门竖旗招兵。“有马给银四两八钱,骡兵给银三两八钱,步兵一两八钱,外加一钱”。山东昌乐、寿光等县的抗清武装首领赵慎宽、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都派人来青州会商合作事宜,锦衣卫莱州总兵涂德海也派人联络赵应元。
青州事件后山东巡抚方大猷惶惶不安,只好请求清廷发“真满洲官兵一万星夜南驰”,清廷得报知道事态严重,派梅勒章京和讬、李率泰领兵赶赴山东,十月初六日,和讬、李率泰部到达济南,初八日前往青州,早已降清的明青州守备李士元献计智取,他同清廷委任的青州道韩昭宣等官绅暗中勾结,进入青州城内充当说客,李士元对赵应元威胁利诱,劝他转投清方,由巡抚上疏清廷解释青州之变“只以总督虐民诛之其余不戮一人今复以全城归命天子则通侯之赏可立至矣”。
。赵应元果然受骗,不再跟锦衣卫和昌乐、寿光义军合作,带了甲士数百名出,同清将和讬等会面,双方钻刀歃血对天起誓,当天晚上赵应元在府城北门的瞻辰楼设筵大张酒乐,清军按李士元等约定的计划伏兵城外,席间炮声突发,李士元、韩昭宣和随从当场击杀赵应元、杨王休,清军趁赵军大乱拥入城中,格杀招降余党青州的反清事件遂告失败。
十月十二日,涂德海率领五千骑兵一万步兵到达青州府,得知青州城被破赵应元被杀,联合赵应元所部无从谈起,不过梅勒章京和讬、李率泰所部一万清军,已经于十一日离开青州,青州城里只有汉奸李士元、韩昭宣的三四千乌合之众。
田承嗣给马贵、涂德海在山东定的策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在今年不要引起清军的重视,可涂德海看着清军和讬、李率泰离开,青州城只有李士元、韩昭宣的三四千乌合之众,实在是舍不得放弃这块到嘴的肥肉。
十月十四日,涂德海命令锦衣卫撤换旗帜,以山东民军的面目出现,一举攻入了青州城,歼灭了一千多李士元、韩昭宣的汉奸军,俘虏了李士元、韩昭宣等三千多人,十五日,涂德海诛杀李士元、韩昭宣等一千多人,随后出兵控制了青州府大部分地区。
从十月十二日开始,大顺军连续攻克济源、孟县,清怀庆总兵金玉和领兵出战,在柏香镇几乎全军覆没,金玉和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等均被击毙,大顺军乘胜进攻怀庆府治沁阳县,清卫辉总兵祖可法连夜带领军队进入沁阳固守待援,消息传到北京城,多尔衮大为震惊,他认识到大顺军实力还很强,于是让多铎改变进军方向,由南下转为西进,先解沁阳之围,然后进攻潼关,打开入陕门户,同阿济格部清军南北合击大顺军。
大顺军取得怀庆战役胜利,却引来了两路清军主力进攻,顿时陷于左右收攻的被动局面;多铎部清军暂缓南下,使求和不成的南京弘光朝廷得以苟延残喘,江北四镇刚刚报了平安,马士英和东林党之流,又继续搞起了窝里斗。
苦尽甘来的朱由崧,荒淫可以同许多亡国之君媲美,他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就以“大婚”为名,派出内官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挑选“淑女”,太监屈尚忠之流乘机作威作福,“都城内凡有女之家,不问年纪若何,竟封其门,受金然后释放,又顾别室,邻里哭号,唯利是图”,弘光帝以大婚为名搜索民间绝色闺女,而且还喜欢母女和寡妇,这几乎成了他关心的头等大事。
在阿济格、多铎两大主力全部投向陕西战场,同大顺政权一决雌雄的时候,清廷在畿辅、山东、豫东部署的兵力相当有限,只留下肃亲王豪格带领为数不多的军队扼守黄河,肃亲王豪格向河南的明军招降,河南总兵许定国私下派人同清方接洽投降事宜,豪格回信许许定国封侯独领河南,不过要许定国把儿子送去充当人质,一时间许定国跟豪格是眉来眼去的。
山东总督王永吉派人侦得“建州精骑尽往征闯北直、山东一带皆单虚”,向弘光朝廷建议:臣近闻西安已破流贼败走汉中不胜踊跃继又不胜忧疑也。虏乘虚击贼所向披靡其气必骄。向屡入内地未逢敌手今见国家新创半年以来未能出门一步其心必懈。骄与懈皆犯兵家之忌。若简骁劲马步一枝直走开、归进窥曹、单防其抄袭淮阳为正兵;以骁劲马步二枝疾趋沂、济为奇兵电击星驰计日而可复二城。若二城既复衮、济、临、德遂成破竹。军声一振青、齐豪杰响应土兵民马、铳炮军资远近辐辏联络犄角攻其无备必建奇功。盖当此内外凋敝时须破釜沉舟决一死斗。倘欲动出万全必胜之策实无此策。臣不胜踊跃者此也。若谓长河、长江未必直称天堑;一番挑激彼必速来殊不知奴虏虎视中原意欲并吞天下。特与逆贼相持不暇倾巢压境耳。今西安破陷已真虏既入陕寇复入川宣、云、秦、晋、东豫、荆、襄胡马进退自由前无所牵后无所掣全副精神总在江南纵不挑而激之能保其不投鞭而问渡哉!臣不胜忧疑者此也。……昔齐人有乘势待时之说今有势可乘无时可待过此以往事变愈多日益忙乱矣。
江西总督袁继咸也上疏说:“闯为虏败,虽可喜,实可惧,虏未及谋我者闯在耳,闯灭非江南谁事?”主张趁清军主力仍在陕西的时机,派军北上收复失地,大学士马士英、史可法惟恐出兵黄河流域收取山东等地,将触怒清廷引火烧身,偏安江南坐山观虎斗,使他们利令智昏,幸灾乐祸地按兵不动,让清廷得以集中兵力打败大顺军,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弘光朝廷推行的消极避战的“借虏平寇”政策,直接导致了弘光朝廷的覆亡。。
清朝豫亲王多铎、智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统领军队,在怀庆地区击败当地大顺军后,于孟津县渡过黄河,十二月十五日进至陕州,大顺军张有曾部驻于灵宝县城外,被清军击败,多铎部在二十二日推进到距离潼关二十里的地方立营,驻防潼关的大顺军巫山伯马世耀部下只有七千余兵马,难以抵御多铎统率的清军,李自成知道一旦潼关失守,西安就保不住了,于是他亲自同刘宗敏、刘芳亮等大将带领原拟赴陕北的大顺军主力赶往潼关。
清廷对夺取潼关非常重视,增派固山额真阿山、马喇希等统兵经山西蒲州渡河协助,并且急调红衣大炮供攻打潼关之用,十二月二十九日,潼关战役开始,大顺军主将刘宗敏先战,失利后退入潼关。
崇祯十八年(顺治二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领兵出战,又被清军击败,于是李自成亲自率领马、步兵迎战,多铎命令八旗兵全力会战,大顺军再次失利,步兵损失甚多,。初五、初六两天,大顺军连续夜袭清军大营,都被早有准备的清军打退,大顺军不仅没有取得战果,反而损失上万将士。
正月初九日,清军红衣炮军运达,十一日,清军进逼潼关口,先用红衣大炮轰击,大顺军在不利的情况下仍然顽强抵抗,力图扭转战局, 清军大举进攻,相继攻入大顺军阵,大顺军先派骑兵反击,又调遣部分兵马迂回到清军阵后突击,都被清军击败。
正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北路清军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已由山西保德州渡过黄河进入陕北,尽管李过、高一功在延安、榆林英勇抵抗,阿济格为了尽快夺取西安,只留下姜瑄率领一批明朝降将继续包攻榆林,并占据了米脂县,李自成面临清军两路夹攻,大顺军主力已经调到潼关,如果继续在潼关同多铎部硬拼,西安必将被阿济格部攻占,大顺政权的文武官员、将士家属以及重要物资都很难保住。
李自成同刘宗敏、刘芳亮等被迫率主力撤回西安,十二日,清护军统领尼堪等领兵占潼关,大顺潼关守将马世耀率所部七千人投降,第二天多铎以打猎为名,在潼关西南十里的金盆口设下埋伏,然后谎称举行宴会,把马世耀部下的马匹器械全部解除,借口马世耀私通李自成,一声号令埋伏的清军突然冲出,把马世耀和他部下七千余名大顺军将士全部屠杀贻尽。
………………………………
正文 黑色裂变_第五百七十五章 朱由菘监国
多铎部清军占领潼关后,休兵二日,正月十六日,由潼关进发,正月十八日,多铎部占领西安,几天后,阿济格部也到达西安,清摄政王多尔衮命多铎部按原定计划往攻南京,阿济格部负责追剿大顺军,多铎在西安休整兵马一个月,二月十四日,率领清军出潼关,随即招降了驻守河南府的大顺军平南伯刘忠,三月初五日,清军取道归德府,向南进攻南明弘光政权。
大顺军和清军在潼关激战了十三天,这是决定大顺政权能不能保住西北地区的关键一战,大顺军最后以失败告终,十三日,大顺军到达西安,李自成当天就带领部分文职官员、家属和财物,经蓝田、商洛向河南撤退。
随李自成撤退的有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磁侯刘芳亮、绵侯袁宗第、义侯张鼐、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还有包括皇后高氏在内的眷属,兵员约为十三万,由陕西商洛经河南到达湖北襄阳,会合驻守当地的白旺部,兵力增强到二十多万,大顺军继续东下武昌等地;防守陕北的李过、高一功部,在清军占领西安以后,无法直接南撤河南、湖广,而向西转移会合其他驻守西北的大顺军,取道陕西汉中南入四川,然后顺江到达湖北荆州地区,大顺军由于南撤的路线不同形成了东、西两大集团。
田承嗣在崇明岛上长住,一方面是陪水笙和儿子,给儿子取名田世雄,有水笙、桂香、顾秦、云秀莲(云秀莲一切从简跟田承嗣圆了房)侍候,田承嗣的日子美滋滋的;另一方面是监督火枪营和水军的训练,到十一月底,锦衣卫火枪营有枪官兵达到了五千人,这使得锦衣卫火枪兵达到了规模作战,而水军每艘战舰也配备了一定的火炮,并具有了相当水平的海上航行和战斗能力。
这天田承嗣接到塘报: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建国称帝,国号大西,建元大顺,改成都为西京。他还采用了明初官制,任命左右丞相;设内阁六部,任命六尚书;封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王;立军都督府以统率全军。
原来张献忠率部在万县留屯三月后,接着连克梁山、忠州、涪州、泸州,击败大明总兵曹英,攻破重庆府的佛图关,明朝四川总兵秦良玉率兵来战,亦被张献忠部击败,六月二十日占领川北重镇重庆;张献忠处死了从汉中逃来的瑞王朱常浩、巡抚陈士奇、兵备副使陈纁、知府王行俭等一批明朝宗室和官僚。
七月初四日,张献忠命刘廷举守重庆,他亲自率三十万大军,分三路向四川首府成都挺进,沿路州县望风投降,四川巡抚龙文光由顺庆驰援成都,又调总兵刘镇藩和附近土兵守城,张献忠使其众伪为援兵混入城中,龙文光不能辨,八月初七日,张献忠部从四面同时攻城,混入的贼兵里应外合,八月初九日,张献忠部攻克成都,明藩成都王朱至澍、太平王朱至渌自杀,四川巡抚龙文光、巡按御史刘之渤、按察副使张继孟等明朝派驻四川的主要官员因拒不投降,均被农民军处死。
九月,张献忠派艾能奇往攻,李自成部将马科据守绵州,艾能奇一时之间不能取胜,张献忠亲自率军攻打绵州,马科不支败走汉中,十月,李定国攻克保宁;孙可望下龙安,使王运行守之,又率兵攻茂州克之。接着艾能奇攻克雅州,除遵义府、石砫、黎明土司外,四川省境已尽属张献忠所有,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田承嗣心说张献忠入川,四川人可就倒大霉了,可是自己对张献忠是鞭长莫及,根本阻止不了这个杀人恶魔的暴行,叹了一会气之后,由拿起了其他的塘报看起来:顺治建立起八旗常备兵制,仍严格实行按民族分别编制的原则,则满州、蒙古、汉军各为八旗,兵额总数约为二十二万余人;八旗兵以满州八旗为基干,采取世袭兵制,在年十六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补旗兵。满、蒙、汉八旗,每旗各设都统(固山额真)一人,副都统(梅勒章京)二人;所属骁骑参领(甲喇章京),满洲、汉军每旗各五人,蒙古每旗二人。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其兵丁负责保卫宫廷;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黄为下五旗。行军巡狩以上三旗和正蓝共四旗居左为左翼,其余四旗居右为右翼。
田承嗣暗道:顺治这一招使得满清增加了十万人马,清军八旗兵员不足大大得到缓解,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再接着看塘报:顺治在十月初一日,以孔子六十五代孙孔允植仍袭封衍圣公,兼太子太傅,孔允钰等仍袭五经博士,满清国策实行尊孔;十一月二十五日,顺治任汤若望钦天监掌印官,西洋新法所修之历法;顺治实行里甲制与保甲制在地方混杂并行,
(里甲制是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选丁多者十人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它以户为主,目的是弄清一户负担的田粮丁银,以便征收赋役。保甲制是以十户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牌设牌头,甲设甲长,保设保正;它以人为主,目的在于维持地方治安秩序,防止人民反抗。)顺治把里甲制与保甲制并行,就是要保甲制才取代了里甲制,更好的控制统治区里的百姓。
田承嗣心说多尔衮不过是能打能拼勇猛刚强,顺治是绵里藏针以柔克刚,这顺治尊孔、保甲制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