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凡尔赛只有女王-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回事?”蒙日看了王后一眼,兀自解释道,“或许是她为了赶来觐见陛下,提前返航。”

    “长官,她是带着战利品回来的!”

    “战利品?”

    蒙日吃惊过后,立刻兴奋起来。海上作战有一点和陆地不同,无论是俘虏还是俘获,都没法就地安置。如果数量太大,或者价值太高,就得尽快靠岸回港。女提督提前回来,很可能意味着一场大胜。

    说话间,海平面至上,已经出现了高高的桅杆。

    玛丽噙着微笑,对蒙日说:“去做你的工作吧。晚一点让卡特琳娜来见我。”

    “来都来了,还带什么礼物”见到女提督时,玛丽脑海中莫名浮现出这句话来。

    红发提督正是成熟风韵的年纪而她带来的这个唇红齿白的少年显得青涩可爱,满身稚气。一高一矮、一女一男,对比尤其强烈。

    卡特琳娜应该不会打算把这少年送给我吧?玛丽脑子里转着荒唐的念头。

    这女提督在虎狼之年,不打算结婚,也不打算委屈自己。还当海盗的时候,她就常对长得不错的年轻战俘下手,有合意的还会带在身边,腻了再放走。因为她长得不赖,不少人也是半推半就。

    没想到,有一个男人在她背后到处吹嘘如何在床上征服了她,被她抓了个正着。她不多话,直接就把那男人杀了。

    在她看来,这不单是面子的问题作为一个女人,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要想压下这一群盗匪,就得比男人狠上十倍百倍。

    从那以后,她要发泄,就只强要那种不愿意的,或者是还不太懂事的少年。

    归顺法国之后,做事当然不能像当海盗那样放肆经过玛丽的警告,这方面她收敛了不少。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玛丽真担心她又会犯下老毛病。

    卡特琳娜只是大大方方地笑着,对国王夫妇行过礼,报告起了战况。

    倒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两国开战,特许私掠船也忙了起来,在各条航线上埋伏着,劫掠敌国商船。卡特琳娜曾经是抢劫的人,现在反过来要防抢好在工作内容差不多,都是在航线的必经之处,寻找盯着猎物的私掠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次战斗,情况又倒了过来。原来她扬帆出海不久,就看到一艘法国私掠船被英国海军打得四面逃窜。二话不说,她即刻下令帮忙最终击沉敌舰一艘,俘获一艘,赶跑其它敌舰。私掠船进水严重,只好在沉船之前把人员和财物全部转移过来卡特琳娜于是下令返航。

    “那艘私掠船之前抢劫过两艘英国商船,这是抓到的一个俘虏。”女提督推了推少年,“听他们的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公爵的儿子,很值钱。他就交给您二位处置啦。”

    赎金换俘虏的风气在欧洲也算“优良传统”了,根据地位的不同,要价还不同。玛丽看一眼路易后者知道,这是让他跟孩子打交道了。

    “我的孩子,你来自哪里?是哪位公爵的儿子啊?”路易口气和蔼。这少年看上去也就十二三岁,跟自己的夏洛蒂差不多。

    少年抿了抿嘴,强自镇定地问:“您真的是法国国王?”

    “当然了。”

    他松了口气,用还未变声的喉咙说:“我不是公爵之子。我是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的外孙,俄罗斯皇储保罗的儿子,俄罗斯皇位第二顺位继承人。我要求获得与我地位相称的待遇。”

    路易和玛丽面面相觑。

    这可真是“惊喜”!

    作者有话要说:度娘上经常能搜出的西班牙海盗女王卡特琳娜的生平,基本可以确定是虚构的,在英文网站搜不出关于她的信息。

    本文的红发女海盗主要是为了致敬大航海时代2
………………………………

第317章 少年与少女

    “看那就是奥博基希男爵夫人。爱玩爱看就来”

    “真的?在哪在哪?”

    凡尔赛宫的两个侍女凑在一起小声叽喳了一会。其中一个新来的姑娘红着脸,打着胆子走近了夫人。

    “日安,”她怀里抱着一本夹着一支笔,结结巴巴地问“我非常喜欢您的可以给我签名吗?”

    夫人全身穿着黑衣,乍看仿佛被严肃和冷冽笼罩着一旦她露出笑容,温和的气质就显露无疑了。她没有半点架子爽快答应了小侍女的请求。

    奥博基希夫人不能算是凡尔赛宫的常客,但与国王和王后见面的次数不少如果你有她的成就也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她是现在全欧也可能是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作品雅俗共赏知识界称赞她“将理性的风吹入了写作”,平民则着迷于吊诡曲折、出人意料的故事。

    她最早的成名作尚贝里谜案是贞德重生系列的其中一部。虽然开创了探案的形式但整个系列还是幻想传奇为主。

    而后发表的侦探列奎恩系列,才是真真正正地以纯粹理性的、科学的思想为基调的推理。据说为了取材奥博基希夫人成了巴黎警察局的常客,以至于不认识的邻居以为她是什么穷凶极恶的罪犯。

    不过就在她准备出版列奎恩系列第三部时,悲剧发生了她亲爱的丈夫因病去世。

    受此打击,她沉寂了整整一年甚至考虑从此放弃写作。

    最终还是她个性中的坚韧占了上风。

    或许是为了转换心情,她暂停列奎恩系列的写作,从早期创作的短篇里抽出了一篇续写也就是红色繁笺花系列。

    主角叫亚森罗宾,是个神出鬼没的侠客,专门惩治作恶的上等人、帮助善良平民,每次作案后都会留下一朵红色的繁笺花。据说他的原型就是曾在巴黎轰动一时的蒙面侠“三色堇”。

    三部系列,奠定了夫人“通俗女王”的地位。

    以她为偶像的人,全欧洲都是。

    侍女接过签过名的书,激动地快要哭出来。她的同伴忙帮她说话:“夫人,这边请。”

    奥博基希夫人被请进一个房间里,在沙发上坐了下来。紧接着,一个小男仆端着茶盘进来,在小茶几上摆好了茶和点心。

    她盯着男仆看了一会儿,忽然笑了起来。

    “他们怎么能让你当男仆呢?俄罗斯第二顺位继承人可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需不需要我替你向国王和王后抗议?”

    男仆瞪大褐色的眼睛,还带稚气圆脸颤动起来:“您是怎么知道的?”

    “哦,这很简单。王后不喜欢年纪太小的佣工,凡尔赛宫很少有你这个年纪的侍者。你进来时没有行礼,动作也不太熟练,连茶杯把的朝向都没注意,一看就不习惯服侍人。你摆盘时把冰淇淋和巧克力酱薄荷分开两边放,显然不太了解西欧近年流行的吃法。你的手掌虎口有茧,但并不粗糙,看起来受过一定军事训练但没有吃过苦。你的站姿像普鲁士人的军姿。而王后叫我进宫,是为了让我见一见我亲爱的多萝西娅的儿子。恰巧我知道,多萝西娅的丈夫、俄罗斯的皇储保罗,是个狂热的普鲁士军事迷他不只效仿腓特烈大帝建立了一支独立军队,还要求自己的儿子像他一样以军官自居。”

    “您太厉害了!您简直跟列奎恩一样聪明!”

    说完,他又脸红起来,好像自己说了蠢话。

    “当然了,您可是创造了列奎恩的人!”

    奥博基希夫人轻快地笑着:“其实我还漏了最关键的一点没说。”

    “是什么?”

    “多萝西娅给我寄过你的画像。你一进来,我就认出来啦!”

    亚历山大一愣,和对方一起大笑起来。

    她口中的多萝西娅,是她曾经的闺中密友,符腾堡公爵的女儿俄罗斯皇储在第一任妻子去世之后,续娶了她。

    在奥博基希夫人看来,多萝西娅是个聪明、有学识、热情坚韧的女性。两人在分开后虽然只再见过一次多萝西娅和丈夫一起环游欧洲,曾到巴黎来拜访但一直保持通信。除了、艺术一类的话题之外,家庭生活自然也是避不开的话题。

    与一国的皇后交友,对常人来说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不过对少年亚历山大来说,母亲竟然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作家的朋友,才是了不起的高兴事。

    所以一被法国国王夫妇带回巴黎,他就立刻提出要见奥博基希夫人。

    “你母亲的信没有提到,否则我一定会劝她不要让你在这个时候来西欧旅行。”推理之母说,“现在正打仗呢!难道你祖母也不阻止你吗?”

    亚历山大有些不自在,“其实……我是自己跑出来的。不过也不只我一个人。”

    他以“谢韦尔内公爵之子”的假身份出行,陪同的还有几个年龄不一的青少年朋友都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天不怕地不怕的,直到被俘虏的时候才有一丝后悔。

    当然,他们也不是一点脑子都没有,离开俄国之后,选择避开交战区,从北欧绕道,到了苏格兰,才南下往伦敦走。谁想到刚好碰上法国的私掠船。

    奥博基希夫人不禁摇头。她虽然喜欢冒险故事,但还是觉得这群孩子太鲁莽了。

    “你呀……你给你的双亲和祖母,都带来了烦。”

    她还要再说几句,外边忽然传来了敲门声。

    “是奥博基希夫人吗?”

    门边探出一个小小的脑袋,一双蓝宝石一样的大眼睛灵巧地转着。少女穿着嫩黄色罩纱长裙,脸上带着天真而庄重的笑意。

    “是夏洛特公主呀。”夫人站起来,向她行了个礼。

    “我听说您在这里,就过来了,希望没有打扰您。”

    “当然没有。”夫人招待公主进门。

    “这位是?”

    女作家连忙介绍两位心里的疑惑却一闪而过。

    公主一直喜欢她的书,听说她入宫所以来见她,似乎很正常。但是,消息是谁告诉这孩子的呢?

    两个年岁相当、身份相似的少年少女打了招呼,暗中打量着对方。

    夫人一旁看着,不免多了些想法。

    她在平等党人挂名,但对政治活动不算积极虽然如此,对局势还是有些了解的。

    俄罗斯在这次战争中显然站在普鲁士一边,但至今没有正式宣战而亚历山大就恰恰在这时候落入法国手中。

    这对法国当然是个惊喜,但未必不是麻烦。譬如说,亚历山大假如因为任何原因在法国去世,或者不幸受伤,法国的嫌疑就很难洗清,法俄之间也绝无和好的可能了。

    也难怪王后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对外公布此事。

    最擅长写诡计的奥博基希几乎能想象,在这座宫殿之外,会有多少间谍紧盯不放,想要抓住任何一个空隙来制造事端。她进宫时就发现了,驻守的士兵增多了,进出地检查也比平常更严格。

    但是,假如亚历山大成为夏洛特的未来夫婿呢?

    许多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这会是王后的安排吗?

    夫人的目光落在夏洛特的脸上。母女两人有相同的玫瑰金发色,还有形状十分相似的鼻子。

    应该不是。她暗自摇头。

    王后和子女们都不亲近,心底却很关心他们。她未必愿意将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何况那是俄罗斯。

    奥博基希很清楚西欧人对俄罗斯的印象一个偏僻、野蛮、穷苦的乡下地方。俄罗斯王室与外国通婚,最远只到中欧的德国、瑞典,对象也并非王室成员。曾经路易十五与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女儿谈过婚事,但最后法国宁愿选择波兰被废国王之女。

    眼高于顶的法国人,是怎么也不会觉得这门婚事般配的。

    或许真的只是个巧合?

    奥博基希出神也就一会儿,两个王室贵胄已经攀谈了起来。

    话题竟然是她的。

    “你也喜欢夫人的书?最喜欢哪个系列?”亚历山大问。

    夏洛特认真回答:“当然是让列奎恩了。”

    “让列奎恩?”

    “怎么?”少女一皱眉。

    “我的妹妹都喜欢贞德重生系列。我认识的所有女孩子都喜欢这个。”

    “那我就跟所有女孩都不一样。”夏洛特有些不高兴了。

    “我是说我也最喜欢让列奎恩。其次是亚森罗宾。”

    少女脸色转晴:“跟我一样。贞德重生系列的幻想冒险也很棒,但我还是更喜欢硬派一点的。”

    “对!科学和逻辑的魅力。”

    “罗宾惩治恶人、伸张正义也很棒。”

    “对了,夫人,罗宾的名字真的是克里夫公爵夫人起的吗?”

    奥博基希回过神,笑着点头:“她给了我相当多的建议。事实上,将三色堇的故事写成就是她的主意,我一听就觉得很有看头。作为对她提供灵感的谢礼,我把命名权给她了。”

    “我一直有个疑问,您是贵族,赞助您出书的公爵夫人也是贵族,为什么不把列奎恩和罗宾写成贵族呢?”

    “重生的贞德小姐已经是贵族了,所以我希望写点不一样的。何况第三等级本来就有许多杰出的人才。”

    亚历山大对这个答案似乎有些不太满意夏洛特却了解地点头。

    “母亲说过,力量来自于平民。”

    “那贵族呢?难道贵族就没有力量吗?”

    “我没有这么说。”

    亚历山大扁了扁嘴:“我觉得,玛丽王后固然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但未免也太重视平民了。今早她原本还在跟我说话,突然收到一个消息,急匆匆地走了。我问了一下才知道,是有个士兵醉酒后斗殴,打死了一个农民。这样的事,值得大惊小怪吗?”

    夏洛特沉下脸:“母亲这么做一定有她的理由。你一天统治者都没有做过,有什么资格这么说?”

    “我虽然掌管过国家,但我有祖母和父亲。”亚历山大辩解,“他们怎么做,我都看得到。军队里这种事是家常便饭,根本不需要处理,就是要保持这种血性,才有战斗力。”

    “一条无辜的生命就只是战斗力的祭品?”

    “你不会理解的。女孩子就是太过心软。”

    夏洛特蹭地站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请假请假!周末起,我就要启程去英国玩啦!一直到国庆假期结束。明明写着法国的文却没能去法国,有点遗憾哈哈
………………………………

318 第318章 西敏寺

    “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法国人见面。?乐?文?

    法国人说:我们有强大的军队。

    英国人不说话。

    法国人说:我们有火车和轮船。

    英国人不说话。

    法国人说:我们还有香水和时尚;你们有什么?

    英国人说:我们只比你们少了一样;多了一样。

    法国人好奇地问:都是什么?

    英国人说:少了个奥地利女人;多了个国会。”

    演讲者说完笑话,听众脸上露出骄矜而满意的神情。

    哪怕是“奥地利女人”在法国组建的三级会议;也明显有模仿英国国会的色彩。不同之处当然有:前者是王后笼罩下的玩物;后者则拥有对抗甚至脱离王权的势力。

    ——也难怪英国乡绅们对国会引以为傲。

    在这威斯敏斯特宫的教堂里,就坐满了英国国会的议员们。后世那个大名鼎鼎的新威斯敏斯特宫——包括附属的大本钟——还没有建起;所以他们固定的办公地点,还是得与教堂的神职者们分享。

    “您觉得怎么样,威廉·皮特阁下(TheHonourableilliamPitt)?”

    演讲者福克斯挑衅地看着比自己年轻十岁的首相。

    小皮特抬起头来,将视线从手中的材料上移开,手中的阅读用放大镜也放下了。注意到自己的小指头无力地微微颤抖,他不动声色地掩饰下来。

    家庭医生几乎每次见面都要提一次酒精的危害;但那已经是他生命的必需品。也只有在那道炽烈的火焰下肚后,他才能从四肢感觉到舒服的温暖。

    出席议会当然不能饮酒;他的指尖已经像冰一样冷了。他捏了捏大衣的领口,表情又森冷几分。

    他不带温度的目光落到不怀好意的提问者脸上。

    皮特是乔治三世力排众议扶持上来的首相;在外人看来是保王的托利党;但他内心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支持自由进步理念的辉格党人——这一点或许继承了他的父亲老皮特;只不过他获得了国王支持,才成为了托利党领袖。

    基于立场,他不能让议会排在国王的上面;但在众位议员面前,他也不能贬损议会的作用。

    然而这只是福克斯在话语中设下的第一层陷阱。

    他自认辉格党,但并不只是想想而已;实际上他一直致力于各项改革;推动工商业发展,还计划禁止奴隶贸易。因为和法国玛丽的做法颇为接近,有人戏称他为“玛丽的跟班”;更有人将他清俊的外貌和国王的支持联系起来;暗地里叫他“英国的影子王后”——这完全是恶意的诋毁,乔治三世和妻子感情融洽是出了名的。

    不管怎么说,作为相似的改革者,他不能否定玛丽王后;但作为敌对国首相,他更不能肯定她。

    这样的言语攻击,自小皮特以24岁的年龄出任首相以来就从没有停息过。

    “议会的确是英国政治的骄傲。但请不要忘记,议会也会犯错;否则这十年来,英国也不会落后于法国。”

    众人面露赧然;有几个议员则相当不忿;在一些人看来,英国和法国现在是旗鼓相当;也有人心想,英国的落后,难道不是国王宠信皮特的结果?

    不过,这场演说的主角不是他们。

    福克斯的目的并非嘲讽皮特。虽然两人是斗争多年的死对头,但作为曾经年仅19岁就成功进入下议院的明星政治家,福克斯绝非只会纠缠在一两句的口舌之利上的肤浅政客。

    这一则笑话,是他在报纸上看到的;今天拿出来说,只是为了调节气氛,争取人心。

    “没错,我们肩负着国家的重任,绝不能让英国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下去。”他慷慨道,“我们当初在新大陆犯下了错误,现在更不应该对法国延续同样的错误!”

    他演讲的核心主题只有一个:停止对普法战争的参与,采取中立态度,休养生息。

    “法国虽然是我们在欧洲大陆上的最大敌手,但一味正面冲突是没法把它打败的。新大陆战争把英国拖入巨大的战争债务中,另一场战争只会让国库雪上加霜。

    “英国先前加入反法同盟,不过是为了平衡欧洲大陆的各国势力。但是,干预大陆事务的前提,是英国本身不能被拖垮。

    “此外,现在是否还有干预的必要?法国看上去风头无两,但内部矛盾开始显现,有不稳定迹象。

    “我这里还有一份报纸,来自巴黎。事实上,最近几天巴黎报纸的头版,都是同样一条新闻,相信大家也都有所耳闻,即‘利姆案’。”

    把巴黎称为现在欧洲的中心,是不过分的;这里的新闻自然也变成了全欧洲的新闻。

    “利姆”是这个事件中受害者的名字;他是一个普通农民,有自己不大的一块地,农闲时会进入城市打零工。有一天夜里,他在下工返回租住的小破屋的路上,遇到了喝醉的三个士兵。其中一个人不小心和利姆相撞,便揪住他要求道歉;后者无意纠缠,道歉后准备离去,却被借口“不够诚意”而扣住不放。

    据路过的目击者说,“那个士兵显然是在找茬,利姆越是想躲,士兵的兴致就越高,好像猫玩弄老鼠一样。”

    语言侮辱和肢体侵犯越来越严重,利姆再也无法忍受,开始抵抗。遭遇出乎意料的对抗,肇事者大为火光,将怒气转为了暴力,最终把利姆殴打至死。

    从始至终,另外两个士兵只是哈哈大笑,虽然没有加入,但也没有劝阻。

    一个妻子从此失去丈夫,一双年幼兄妹从此失去父亲;一个家庭没有了支柱。

    更令人愤恨的还是后续。

    事发后,当地巡防队不敢管,城市警察也不敢管。

    寡妇告发到地方高等法院,遇到了愿意帮忙的法官;他千方百计托了关系,获得军队首肯去调查,结果那三个当事人咬定利姆有普鲁士间谍的嫌疑,他们搜查时遭遇拘捕,混战中失手打死对方。按这个说辞,别说惩罚,军队还得奖励他们!然而,由于军队的限制,宪兵队只能询问三个当事人,其它调查一律以“涉及机密”回绝。

    然而案件发生的道路并不偏僻,不少行人都目击了过程;消息很快就上了当地新闻,而后传遍法国。

    有报纸评价,这个事件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平民从中照出了长久以来遭受不平等待遇而累积的屈辱和愤怒,也照出了特权阶级冷漠自私的嘴脸。

    对福克斯来说,利姆的遭遇固然让他痛心愤怒,但让他惊讶的不是新闻本身,而是这种在各国都司空见惯的事件,竟也能闹到现在这样大的局面,乃至牵扯到了法国的实质统治者。

    “法国王后一向以平民保护神自居,这一点我向她致敬。现在法国舆论哗然,都在同情被打死的农民;假如王后不能给出满意交待,她的民间声望将面临危险。

    “然而,假如她为此向陆军施压,恐怕会引起佩剑贵族的集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