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凡尔赛只有女王-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节管子就是实验结果显现的地方:假如样本含有□□,黑色的砷镜将会在火焰上方的管壁中形成。
    导管最末端被拉得细长,小小的出口下也点了酒精灯,据说是为了处理剩余的尾气。
    和坐席上那些等着看砷镜有没有出现的看客不同,勒努瓦把整套仪器都看得非常仔细――包括詹纳医生检验时的一举一动。
    “你知道□□有个外号吗。”他忽然小声对罗伯斯庇尔说话,“叫‘继承之粉’。因为它能够简单地帮助继承人获得遗产,而不受怀疑。□□中毒的症状和霍乱太像了。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案子。有个叫做博德尔的年轻书记员,被告发在祖父的咖啡里下了□□。我们成功拿到了剩余的咖啡,让好几个医生想办法测试。其中一个用一种臭鸡蛋味的气体来检测,假如液体中含有□□,会出现黄色的固体;但是还没来得及给法官看,它就消失了,快到连我都怀疑是不是看花了眼。最后博德尔无罪释放。”
    一种深沉的愤恨忽然缠绕在勒努瓦的唇齿之中。
    “事后,他专门找到我,得意洋洋地承认,确实是自己毒死了祖父。但我们就是拿他没办法。”
    “……”罗伯斯庇尔心里沉甸甸的,不知说什么好。
    “假如今天的试验成功,这样的事就再也不会发生。”勒努瓦缓缓说道,“‘继承之粉’的外号,也会逐渐消失吧。”
    第一排观众席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看呀,看呀,管子上那黑色的东西!”
    逐渐聚积的黑色物质覆盖成了一层膜,反射着亮光,虽然不多指甲盖大小,却像一面透亮的镜子,反射着人心。
    埃佛瑞蒙德侯爵心急地站起来,探出身子朝试验台看去;待看清镜面中映照的自己的人影,他一屁股坐了回去,面如死灰。
    老律师见状不妙,赶在众人的欢呼声响起之前大喊:“反对!反对!或许是别的什么东西让管子变黑了!”
    詹纳嘴角几乎要翘到耳朵旁边去:“正是因为担心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还设计了验证的方法。这里我还要感谢拉瓦锡阁下的一位共事者――贝托莱阁下――在实验室中的发现。各位,玻璃管上的黑色物质,如果是单质砷,就能够被一种名叫‘漂白水’的试剂洗掉,其它成分则不能。”
    在众人面前,他先用普通水去清洗,砷镜就像长在了玻璃管壁上,丝毫没有变化。
    接着,他拿出事先制作的次氯酸钠溶液,提醒大家,漂白水具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建议前排掩上口鼻。
    在多双眼睛的注视下,黑色的镜膜慢慢溶解,最后消失。
    “啪啪啪啪……”
    勒努瓦站起身,带头鼓掌。
    很快,海格力斯厅沸腾起了欢欣鼓舞的掌声和欢呼声。
    玛丽嘴角微翘,也跟路易一起鼓掌。
    她高兴的理由稍微和其他人有所不同。
    这不只是正义对抗罪恶的一次成功,不只是法医学在历史上首次亮相的成功,还是科学对抗愚昧的一次成功。
    这个牵动着整个巴黎、整个法国的案件,使得科学充分而又直观地展现了自己的威力。它告诉普罗大众:科学可以不只是哲学家探索宇宙真相的高深学问,或者上层社会的闲暇消遣,也可以跟平常人的切身利益相关。
    米娅喜极而泣。她和善可亲的女主人的真正死因终于大白于天下;一番辛苦努力终究没有白费。
    这下应该可以给侯爵定罪了吧!
    她满怀期望地朝控方席上望去;只见无论勒努瓦,还是曾经暗中帮过她的年轻助手,表情都没有放松的迹象。
    难道还会有什么变故不成?
    “辩方对这个证据有什么要说的?”在恢复了法庭秩序后,**官莫普问。
    老辣的律师已经从一时的慌乱中恢复过来,此时整了整衣领,站起身。
    “辩方认可这一结果;事实上,侯爵非常地伤心。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妻子真的是被人残忍杀害的。”
    台下不知哪个角落传来一声“骗子”;律师朝那个方向望了一眼。
    “我希望提醒大家,在第一次试验失败时,是侯爵主动同意进行第二次试验的。试问,如果他真的是凶手,为什么要答应呢?我还想请法官大人注意一个事实。就过去的经验而谈,进行毒杀的,以妇人居多。侯爵一个堂堂男人,就算要杀人,又怎么会用这种方法?”
    莫普皱眉。
    “你的意思是,凶手另有其人?”
    “正是!刚刚的试验,只不过证明了侯爵夫人死于中毒,但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毒是侯爵下的!”
    作者有话要说:  案件下一章就可以结束啦。
    *乔治・布兰特ge brandt
    *继承人之粉poudresuccession
    *漂白水eaujavel;贝托莱claude louis berthollet,第一个制作和发现了现代漂白剂(次氯酸钠)的人。
    *文中提到的几种检测砷的方法都是确实存在的,但发明时间被作者大大提前了。最后所用的方法是1836年由英国人詹姆斯・马什(john marsh)发明的马氏试砷法。
    博德尔(john bodle)案件是真实发生过的,负责检验的正是马什。这个案件的遗憾促使他发明了马式试砷法。
    马氏试砷法的第一次成功运用是在1840年法国的玛丽・拉法奇(marie lafarge)案中,本文侯爵案的调查和庭审过程部分参考了该案。在这个案件中,出庭的专家证人是法国人马修・奥菲拉(mathieu orfila),现代毒理学之父。
    科学发展不易,且用且珍惜啊
………………………………
第178章 判决
    玛丽坐正身子,两手交握,面色凝重起来。
    在她的预想中,这才是这个案子最困难的部分。
    证明毒杀,可以让科学说话,证明谁下的毒,却不是那么好办到的。通常,最有力的证据是从下毒者那里搜出剩余□□;但一个月过去,只要不是笨蛋,□□肯定早就处理了。
    没有直接证据,只能从间接证据入手。
    勒努瓦请求下一位证人到场。
    他是巴黎一个鞣制皮革的小工厂的公头。
    “在做皮革的防腐剂的时候,我们需要用□□,所以总是从矿区固定采购。”他的神态有些紧张,声音还有点颤抖――毕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达官贵人――但说话很清楚。
    他作证,正是侯爵的管家向他购买了□□。
    “你有没有问过,他买回去要干什么用?”
    “没有。因为有不少人用□□来当老鼠药,我以为他也是这样。”
    “事情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你真的还记得他的模样吗?”
    “记得的。因为到我们那儿买□□的人很少――许多小商贩会卖老鼠药的――而且他看上去遮遮掩掩的,好像不希望让别人发现。”
    勒努瓦点头:“我来解答你的疑惑。因为他知道假如毒杀的事被查出来,我们也会去调查那些卖老鼠药的人。事实上我们在亚眠(皮卡第最大的城市)这么做了,但没有发现。直到我的助手提醒我,还有别的途径弄到□□,我们才找到了你。”
    玛丽暗自点头。从毒源下手,也是后世查毒杀案常用的思路。现实破案总没有推理小说或者刑侦片那么精彩,都是跑断腿的工作。
    轮到律师发言时,他表示:“侯爵感到非常遗憾。这么看来,下毒的人就是他本以为忠心耿耿的管家了。”
    勒努瓦没有反驳,而是传唤了下一位证人。
    他是亚眠一个赌场的老板;一见到他,侯爵的神色就不对劲了――他欠着这个赌场很多钱。
    赌场老板倒是半点没有怯场。毕竟能开赌场的,没有一点背景不行。
    “那天侯爵又来光顾,我‘和蔼地’劝说他还债,然而他没有在意,还执意继续,并且告诉我,他很快就会有一大笔钱了。”
    观众席一片哗然,而侯爵面色苍白,浑身冒汗。
    “你没有听错吗?”
    “绝对没有。我相信当时我的助手也在身边,听得一清二楚。”
    “也没有记错日期?”
    “没有。我还清楚记得,五天之后传来侯爵夫人去世的消息,我既惊诧又不安。我虽然隐约有一番猜测,但因为听说夫人是病死的,就打消了念头。直到刚刚,看到医生所做的试验结果,我才明白,当时我那不祥的预感没有错。”
    勒努瓦微笑:“我相信现在大家想到的跟你一样。”
    面包店老板笑着放下了报纸。他的学徒好奇地凑过来看了一眼,只见半个巴掌大黑乎乎的一个词堂而皇之地占了头版一大块。
    “有罪!”
    小学徒兴奋地趴在油墨纸上,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
    “在国王和王后、韦蒙神父、全体观众的一致赞同下,莫普**官做出了最为公正的判决。埃佛瑞蒙德侯爵被判杀人罪行成立,即刻押往巴士底狱,终身□□――为什么不是绞刑或者砍头?”
    他有些不满地咕哝。
    “在审判过程中,几位科学家们发挥了英雄一般的作用,让我们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
    还要再往下看,门口响起了一个清甜的声音:
    “请问,如果我现在来还面包钱,还来得及吗?”
    米娅的打扮已经焕然一新,更像是一位优雅的年轻女士了;她的脸颊丰润起来,不复当时的枯黄憔悴;她的目光神采奕奕,再没有迷茫和恐惧。
    老板不由得放声大笑:“永远不晚!”
    “这篇文章是谁写的?”达朗贝尔惊喜地指着一本杂志。
    其中一篇标题是《□□现形记:科学离我们很近》:
    “利用透镜原理的眼镜给眼睛不便者带来福音;摆动规律的发现为我们带来更准确的时间……然而,有人会说,那些都是手工艺人发明的技术,与科学家无关;甚至有人说,就算没有科学家的发现,手艺人也能凭经验摸索出这些实用的东西。是的,过去科学对技术的益处,看起来是间接的、不明显的,然而这次由法兰西最智慧的化学家和医学家的直接参与,让我们看到,原来科学离我们很近。”
    他的学生、同时也是科学院院士的孔多赛看了一眼文章最后:“这里写着匿名投稿。”
    “这样的文章应该再多一些。”
    “这样真的好吗?”孔多赛皱了皱眉。
    这位青年贵族与拉瓦锡同年,同样是少年天才,致力于数学和哲学,成为院士仅仅比达朗贝尔晚了一年,也是达朗贝尔最看重的青年才俊,属意推荐他担任科学院常务秘书;唯一的顾虑就是孔多赛涉足政治太多,同杜尔阁交好,抱持的政治观点也颇为激进。他认为应该用数理方法去研究政治问题,提倡男女平等、种族平等,还是个废奴主义者。
    “怎么?你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个案件毕竟只是特例,实际上我们都更偏好理论研究而不是应用方面。”孔多赛说,“我们都知道理论要对实际产生影响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提高公众对我们的期待,最终只有两个结果,一是公众期待落空,不再信任科学;二是公众对科学院施加压力,要求我们从理论性转为实用性。”
    达朗贝尔忍不住笑了:“你的说法几乎跟王后陛下一样。”
    “王后?”
    “她认为,无论数学、物理还是化学,都应该分出独立学科,专攻应用。所以她建议,由她出资,由实业家补充赞助,建立一个应用科学研究院。”
    实际上,这个新研究院,就是把王后的研究基地和郎巴尔公司的研发中心进行整合,再补充一些人员,难度不大。
    “今后,我们科学院院士除了抽空去讲课外,不必再花精力投入应用领域了。”
    “等等,您的意思是说,以前那些政府分配的任务,比如勘察矿山、监造火器、甚至指导巴黎新喷泉设计之类的任务,都将会取消?”
    “准确地说都会交给应用科学研究院。先前国王私下向我交待过一项任务,要科学院制定一套统一的度量衡系统。你能想象出来这要花多少工夫。在王后的劝说下,国王同意把任务转交给即将成立的新机构了。”
    “这可真是太好啦!”
    要是孔多赛知道,在原历史上,他和拉瓦锡、拉格朗日等人研究讨论出的单位,成了对全世界影响巨大的国际单位(米和千克),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自然,在玛丽的主持下,为了自己的方便,这套单位不仅不会改变,还会在历史上提前出现。
    同样的,对拉瓦锡,玛丽也有所交待。
    作者有话要说:  孔多赛nicolasdorcet
………………………………
第179章 “拔苗助长”
    “我听说舍勒果然在瑞典王宫前光着膀子跑了一圈?”玛丽笑着问。
    “只跑了半圈就被卫兵抓起来了,”拉瓦锡忍俊不禁,“幸好国王听进了他的解释,将他放了出来。”
    “假如瑞典国王不愿再见到他,他大可以来法国。法兰西的大门总是敞开的。你可以对你的外国同行们都这么说。”
    拉瓦锡向王后深深表达谢意。
    “我资助你的研究多久了?”
    “两年了,陛下。”
    研究需要大量经费,原先他曾打算像岳父那样做包税官;得到赞助之后,他可以完全放下“世俗”工作,专心科研。
    头一年时间里,是郎巴尔夫人出面的;那时他还没想到自己会跟那位在外“旅游散心”的王储妃有什么关联。直到后来,他才知道一切出自她的授意。
    “作为长期赞助人,我想我有权知道你未来的研究方向。”
    “那是当然――”
    玛丽抬手打断他的话。
    “我指的不是火药试验、或者是矿产考察这一类由政府公开出资要求你进行的工作,先生。我想知道的是你自己的研究方向。”
    “……”
    “我可以用我的人格保证,绝对不会对别人泄露半个字。我只想知道,你对整个物质世界,到底是怎么认识的?物质之间的转化的本质是什么?”
    拉瓦锡今年不过三十出头;在他的前半生里,生活一向是简单而顺遂的。出身穿袍贵族家庭,生活富裕,因家人的期望而获得了法律学位,因对自然科学的喜好而转行,结果年纪轻轻就成绩斐然――学霸一枚。
    经历的世事不足,也就成了他的缺点。后来他应对政治问题时如果能够像有些人一样,更有敏感性,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
    面对玛丽的问题,他是真的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对方是地位崇高的王后,还是重要的出资人,但另一方面,无论哪位学者都希望研究的秘密能保守到论文发表之前。
    玛丽叹了一口气:“假如这个问题让你为难,那就当我没问过吧。”
    “不,当然不是。”拉瓦锡清了清喉咙,“实际上,我的想法是,在物质变化的时候,不只是性质方面有规律,在量方面也应当有规律。在我测定的部分试验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俄罗斯一位学者罗蒙诺索夫提出过‘物质不灭定律’,但没有引起过注意。我认为这一想法有其价值。”
    玛丽点头:“确实如此。还有吗?”
    “呃……许多不同的物质中实际上含有相同的元素,化学反应只是不同的元素重新结合的过程;而且世上存在元素种类非常多。我非常想与同僚一起,将元素表整理出来。”
    拉瓦锡小心看了玛丽一眼。
    前一种想法,在此时的人看来还能够想象:人不能创造或毁灭物质,只有上帝拥有如此威能。
    后一种就有些前沿了。尽管英国科学家玻意耳早就提出过,但直到现在学界还在争吵不休,前些年才由拉瓦锡通过实验驳斥。学界外的普通人就更不知晓了。
    玛丽却点头微笑:“很好。这两种理论,我都非常认同。”
    她很是松了一口气。
    自穿越后,她没有在自然科学方面,进行过除了赞助研究外的任何干预。
    要知道,只要不是量子力学之类的以现有水平无法证实的学说,她可以轻轻松松地提出任何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比如电磁效应,比如元素周期表――然后稍加证明,就可以变成后人高山仰止的科学巨匠。
    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有两个原因。
    将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不厚道。虽说历史被她改变,麦克斯韦或者门捷列夫都不一定会出生,对未来的人感到愧疚是有点可笑的事;但对当世研究者仍然巨大。不说别的,元素周期表一旦提出,拉瓦锡前半生的心血也就作废了。
    这是其一。
    其二则是没必要。太过超前的科学理论,没有技术和工业支撑,都是白搭。
    在玛丽原先的时代里,距离量子物理学发展成熟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人类连它百分之一的应用潜力都还没有能发掘出来。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讯都只停留在实验室范围内,不要说民用领域,就是军用领域都没有。
    可是,这次庭审让她真实地感受到了一种迫切的渴望。假如科技再往前进步哪怕50年,都不至于连检验一个□□都这么费劲。
    她非常希望,在不抢占不该得到的名誉的同时,在不揠苗助长的前提下,狠狠地往前推一把。
    由拉瓦锡先提出假说,再由她推动加快证实的过程,这再好不过了。
    “我已经获得国王的同意,将会成立应用科学研究院;今后国家派发的具体任务都讲交给他们。作为赞助人,我也希望你暂时放下其它研究,集中精力研究你所说的两个方向。”
    犹豫一下,玛丽又说:
    “你刚刚说,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是一定的;化学变化是不同元素的重新组合。这给我一种印象,不知道正不正确: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质量。”
    拉瓦锡一愣,眼中忽然绽出惊喜的火花:“这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意思!”
    不只拉瓦锡,玛丽一连接见了多位她正在赞助的研究者,不是对他们还在研究但不敢确定的正确理论大加肯定,敦促对方早日证实,就是装作被对方启发,不经意地提一两句新理论。
    郎巴尔打趣道:“我是不是该期待过两年伏打电池就能发明出来。”
    伏打即伏特,是电压单位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他是意大利科莫人。把他弄来比弄来瓦特和詹纳都要容易得多,因为伏打今年也还不到30岁,既未成名也没有定性;再者意大利还处于分崩离析中,没有强有力政府阻拦人才外流。
    “不过,仅有化学电还不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毕竟是电磁学。”
    “没办法,现在只有某些哲学家和神学家相信自然之力可以相互转化。这看起来太玄乎了。”玛丽摊手。
    “我打听过了,安培、奥斯特、法拉第、麦克斯韦都还没有出生。难道就没有一个学者在研究电力和磁力之间的关系吗?”
    “有一位同时对电学和磁学有兴趣的,而且就在法兰西科学院。是库仑。”
    “哎呀!这不是后来电荷的单位吗?”
    “不过他似乎认为电和磁是两码事。我又不能强迫他去进行他自己都不相信的研究。”她可以下命令,但对方有一万种方法可以阳奉阴违。“所以我跟他打了个赌。”
    “打赌?”
    “如果我能证明电和磁之间可以转化,他就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听到这个的时候他的表情――啧啧,真是一言难尽。大概介于‘这女人是不是疯了’和‘我是不是幻听了’之间。”
    电磁转化的实验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虽然电池还没有发明出来,但一种叫做“莱顿瓶”的装置,可以储存摩擦产生的电荷。再加上一根能导电的金属丝,一个小磁针,正确地移动方向――在此之前,人们从来没想过,电磁相互转化的关键是横切电场/磁场。
    “噗嗤……你在他面前演示了奥斯特的实验?”
    “嗯。我跟他说这是路易十六闲暇时的发现,让他不要外传。他兴奋得不正常,估计没心思去想我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你知道吗,当时我特别连安培定则也一起告诉他。”
    “我现在真的有点理解穿越小说里主角的行动了,”郎巴尔忍不住感慨,“看着别人在那儿费劲折腾,你知道所有答案,偏偏还不能说。这憋得够真难受。”
    她正了正色。
    “那些远的先不说了。我这次找你,是想问问,之前跟你提过的迫在眉睫的大危机,我们的应对工作准备得怎么样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知道大家对初中/高中物理还记得多少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很怀念有没有!
    关于量子力学,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又高深又尖端的,属于那种前沿理论。直到后来注意到它的出现已经是一个世纪前的事……
………………………………
lwxs520。第180章 山雨欲来
    外人都说,最近奥尔良公爵的体重明显降低了;这不是在说一件坏事。。。人人都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