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征天下-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抬头看了眼车镜,后座上的老人抱着花、安静地坐在。“见到了!昨儿来取了白日菊!现在要去永宁公墓,您来这儿接他吧!”
“好!麻烦唐小姐照顾父亲!”
我挂了电话,打开导航后,道:“老先生,您坐好了!您的儿子会过来接您的!”
老人淡淡地点头。按着导航的提醒,我终于找到了永宁公墓。
不放心老人一个人,我跟着老人进了公墓。黑白色的!墓碑,总是让人感到压抑。
老人在一个墓碑前停下,墓碑上是一个祥和地笑着的老奶奶。墓碑前有束枯萎的花儿,应该是白日菊。
老人蹲下身子,将那束白日菊换走。老人伸手抚摸墓碑上的照片,喃喃自语,“初清,我来迟了,不要生我的气!”
他起身时有些艰难,我忙上前来扶他。老人对着遗像,道:“初清,这是小唐,是她带我来见你的!”
我看着上面的字,微微弯腰,“莫夫人,好!”
老人沉默了许久,“走吧!我儿子也该来了!”
老人脚下有些蹒跚,我扶着他走,从我的角度,可以看到因年老而混浊的眼中泛起泪花。
我扶着老人出陵园后老人指着停在我身边的一辆黑色大众辉昂,我顺着看过去时,一个着西装的男子走了下来。男子和老人眉目之间有几分相似。
男子皱眉,“爸!你知不知道我们找了你一晚上!”
“小离,这是花店的老板唐小姐。”
他同我礼貌性地握完手,寒暄几句后,扶着老人上车。我目视这对父子离去后,也驾车回了“遇见”。
一连几日,窗户旁少了一束白日菊,倒是有几分的不习惯。
每天都有人订花,却不见有人再订白日菊。
可在一个午后倦起时再次收到了老人儿子的电话,他声音低沉,说不上来的疲倦。“唐小姐,父亲可能要西去了,他想见见你!”
我带着风信子去了中心医院,住院部楼下见到了莫先生,也就是老人的儿子。他接过我抱着的鲜花,“唐小姐太客气了!”
我打量他几眼,几日不见,似乎憔悴了太多。“老先生可好?”
他垂下眼帘,摇摇头,“父亲有话想跟唐小姐说。”
我点点头,跟着他上了七楼走廊最右边的病房。老人躺在病床上,一个小孩子趴在床边说着话,他身边还站着一个同样神色憔悴的女子。
我们进屋后,那个女子迎了上来,“这就是唐小姐吧!你好!”
她虽然向我笑着,眉目中掩盖不去的憔悴。我向前握住她的手,她将我拉到老人的病床前,轻声唤了几声“爸!”小孩子随着喊道“爷爷!”
老人艰难地睁开眼睛,喉中发出一丝声音。莫先生道:“子洳,我们先出去吧!”
莫先生带着妻儿出去后,病房中有点点冷清,我坐在病房旁边的看护椅上,握住老人的手。
老人的目光集中在了那束风信子上,我见他的嘴唇颤抖着,我俯下身子,去听他在说什么,“永,远,的,怀,念。”
老人的声音让我不觉得鼻酸,我道:“风信子,也代表着生命。”
老人睁着双眼,看着屋顶,“我儿子,忙,以后,每周三,麻烦,唐,唐小姐,给我老伴送一束花!”
老人脸上写满了疲惫,我点点头,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老人缓缓闭上眼睛,他的呼吸渐渐急促了。我从病房里出去,向那对夫妻道别离开。
“遇见”里太多故事,我终究只是个过客。
再次接到莫先生电话时他定下了一批白菊,接到电话时,我的手抑制不住的颤抖。那个有过几面之缘的老人终究还是寻找他的爱妻了。
莫先生着人来取白菊时,我送了一束桔梗花。目送白菊离开,心里几分落寞。并非第一次售出菊花,却是第一次如此感觉。
扒着手指头 老人也已经入土为安了,
………………………………
第二卷青丝绾 第九十五章
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与皇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1519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早在1988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我刚才讲显陵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陵墓;有人会问:明朝那里有过叫朱佑元的皇帝了?那我要说了;你知道的没错;我讲得也没错;不仅明朝没有;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在编的皇帝的确没有这个人;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死后被追认皇帝的人;这也是显陵的奇特之处。尽管朱佑元生前没有当过皇帝;而在他死后被他儿子;后来当了皇帝的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不仅追认为皇帝;而且还为他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为了让显陵的规模超过中国历代皇陵;嘉靖皇帝在位40余年;动用了国库40余年的库银;几万名劳力建设了40多年;才建成今天的规模。它也是世界上建设周期最长的皇陵;也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
首先;它完整地保留和体现了封建礼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影响到清代帝陵形制;他是明代帝陵最杰出的代表;它本身具有其它帝陵不同的独特之处:其中一陵两冢;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中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第二座!金瓶型外罗城、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圆形内外明塘也是其它帝陵绝对没有的。其次;显陵的建筑是利用中国风水理论“陵墓多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将山水作为陵墓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布局。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更重要的是;显陵的修筑是明嘉靖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之争”的产物。显陵有这样多的奇特之处都符合联合国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标准;连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都感到惊叹;说显陵真是一个“神奇的明显陵”。我不知道;大家游览完显陵后会有什么感想!会有什么的评价!好;各位;现在你们已经踏上明朝皇家陵地;请保持肃静;由我把大家带回到明朝……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块石碑叫“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八个大字;为嘉靖年间宰相严嵩手写;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陵区被视为神圣的禁区;不仅老百姓不能随便出入;即使是朝廷命官到此谒陵;也必须在此下马;这块碑在当时具有法律作用;违者将受到严惩;同时;它是显陵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各位贵宾;我们面前的这座单檐山式建筑;叫新红门;穿过这座门就正式进入陵区了。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时40年,占地面积183。13公顷,整个显陵由内外两道城墙环护,连接新红门城墙叫做外罗城,墙高6。5米;厚1。9米。周长3600多米;红墙黄瓦;蜿蜒于山峦起伏中;雄伟壮观;每一块砖、一块瓦都有完整标明拉来自何处;可见工程之浩大。从空中俯瞰;外罗城为“金瓶”形状;“金瓶”在风水术在中认为不仅能饶气护生;而且是神仙所佩之法器。其寓意神圣吉祥。同时蜿蜒的城墙顺山势起伏;避免了建筑外在的生硬感;使之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显陵外罗城是明代帝陵之首创!其后的明清陵寝均沿袭了这一做法。
由外明塘连接着这弯曲的御河叫“九曲河”;它沿着进入陵区的神道拐了九个弯;故名。沿河建了五道并列三座单孔桥;九曲河与五道桥;附会“九五至尊”的含义。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由于设计巧妙;弯曲的河水将陵区地面分割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自然要素山、水、树木的空间限定作用。“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环而川媚”;由于九曲河的营建;使周围的环境顾盼生辉。虽然明代各陵都非常重视陵区的排水、泄洪;开挖或利用天然河流形成御河;然而显陵的九曲河以其排水系统的完善;体现风水理论之完善;又与其他明陵有显著 的区别;成为神奇显陵的重要特点。
各位贵宾;这弯曲的九曲河让您能产生怎样的想象呢?对;龙!它正像一条弯曲腾挪的水龙游弋在青山绿水的陵区;给显陵增添了鲜活的灵气。请大家看这座御桥;它的通体都是由名贵的汉白玉石料建造;桥面两边的白玉栏杆;有栏板72块;望柱72根;所有栏板上都掏空到成净瓶如意方形;桥之间的两边望柱是火煸形柱头;而两边侧桥的望柱是素方形的柱头;中间桥的望柱是子母狮蹲于柱头;非常独特;两头的栏板上雕的是一种怪兽;我们叫它靠山兽。整个御桥建造华丽;雕刻艺术精美;远远望去;十分雄伟壮观;有人说可与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媲美。桥面是当年筑陵原遗存下来的;而桥护栏毁于*;现在大家看到的护栏是1998年照愿样修复的。
好;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显陵最具有特色;也是中外陵墓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那就是一陵两冢!何为一陵两冢?就是一座陵园内有两座墓冢。那么为什么其他陵墓无此现象而独显陵有呢?这还要从墓主前后身份变化说起:明正德14年也就是1519年;墓主朱佑元因病去世;当时他只是一个潘王;依封建礼制;他的陵墓即按潘王的规制建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前墓冢;既是当年兴献王朱佑元死后的坟墓。
1521年朱厚璁登基成了嘉靖皇帝之后;追封其父也就是朱佑元为“献皇帝”;并一度想将其父的陵寝迁往北京;与其他已故明皇帝葬在一起;这一想法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而未迁;嘉靖17年(1539年)12月;嘉靖皇帝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在北京病故。为了给母亲寻找“吉壤”;嘉靖帝于次年2月南巡承天府(即钟祥市);在拜谒了其父新献帝的陵墓后;他认为这是一片难得的风水宝地;便决定将其母亲的灵柩由京城送至钟祥显陵与父亲合葬。但经检查发现;显停放父棺椁的地宫已经进水;且较小。于是嘉靖便命工部在其父原有的墓冢后面重新修建一座新地宫以供放其父母的灵柩。这样就形成了由最初的单冢潘王坟经嘉靖帝在位几十年的不断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前后双冢帝王陵。
请大家在看整个陵区的大环境:依据古代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都被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以陵区后部的松林山为祖山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建筑;九曲河弯延其间;前面的天子岗为屏山;构成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完美风水格局;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显陵不愧为古代建筑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然杰作!
各位贵宾;在你们参观完显陵后;是否也会像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路易先生那样发出同样的赞叹呢?当然;依显陵之博大;孕藏的文化历史之丰富;是在这短短时间内无法全部了解清楚的;加之我才疏学浅;知识有限;很多地方讲解尚有欠缺。为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掌握更多有关显陵的知识;届时;欢迎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献上更加精彩的解说。谢谢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
………………………………
第二卷青丝绾 第九十六章
当大家知道武当山是道教名山时,方感觉到清新的空气滋润地营养着诸位身体,一阵轻松消除了您们的疲劳,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是武当山人热情好客,在欢迎你们时,赠给你们的健康长寿礼物,但愿大家能在武当山之行中得到延年益寿真经。好了,话不说了,下面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武当山的慨况。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内家拳发祥地,她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举世罕见的古代建筑、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绝伦的武当武术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道教理想的、天人合一的人间仙境。
武当山奇特的自然景观,总是让人迷恋。主要胜境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石、九井、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天然古画。武当山由于地处华中腹地,气候宜人,南北动植物都可以在这里繁衍生长。春天山峦滴翠,繁花似锦;夏日风雷激荡,云雾缭绕;金秋林疏叶红,满目清新;冬时冰柱撑天,琼瑶满地。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盛赞武当山:“山之胜,既以甲天下”。作为中华名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钟灵神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吧,咱们一起去感悟他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武当山脚下,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请游客朋友们注意脚下安全,我们的朝圣之旅开始啦……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绿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宫。因为这块地方周围的冈峦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永乐皇帝封它为“紫霄福地”。殿内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中供奉的是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时的塑像和文武仙人的坐象。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我国明代的艺术珍品。我右手边放着的这根几丈长的杉木传说是从远方突然飞来的,因此叫做飞来杉。据说在杉木的一端轻轻敲击,另一端就可以听到清脆的响声,因此又叫“响灵杉”。至于它为什么要飞来这里,我想可能也是为这里的美景盛名所吸引吧
武当山峰奇谷险,洞幽泉清,景点遍布全山,大致分为玄岳门、太子坡、金顶、五龙、琼台六大景区,它们都以其各自的魅力向我们展示了武当山的与众不同。之前我们游览了紫霄宫、南岩宫,现在我们到达的这里便是真武受封坐镇天下的金殿了,大家也许奇怪,紫霄、南岩已将道教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还要再修金殿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先来欣赏一下这座雄伟的建筑。金殿坐东朝西,是武当山的精华。建于明永乐年间,说到此就不得不提明成祖对他的重视了。金殿构件铸造到护送安装等每个环节都是由明成祖亲自安排。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全山只有它采用了皇宫规格的重檐殿顶,以突出金殿的重要性,它面阔进深都为3间,为仿木结构,用插榫焊接而成,但是大家能不能看到它铸凿的痕迹呢?看不出来是不是,没错,这就是明朝工匠们工艺精湛的体现了。咱们可以试图想象一下,工匠们在天柱峰顶,把水银加热融化到一定温度,再将金子锤成金片,(对,就是大块金子锤成片)扔到加热的水银中慢慢沉淀,然后再用木炭轻轻搅动水银,金子沉淀过程中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泥。然后一点点加工我们就看到了现在没有铸凿痕迹的金殿。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就是我们说的工匠精神啊。再顺着我的手指往上看,在屋脊上,修饰有仙人、龙、凤、狮子、海马等灵兽,它们有个生动的名字,叫“仙人指路”,额坊上雕铸有流云、旋子等图案,线条流畅柔和,工艺精细,体现了我国铜铸艺术的最高境界,整个大殿除殿基外全部铜铸鎏金,说到这,大家是不是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近看这座古老而神秘的殿堂,请看,中间供奉的便是真武大帝坐像了,他体态丰腴,神情*宁静,让我们一看便感觉到他的睿智和仁慈。请大家细看一下,他像谁呢?对,像永乐皇帝,为什么呢?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永乐皇帝召集全国能工巧匠为真武塑像,而所塑神像他都不满意,为此杀了不少工匠,后来有个高丽族工匠按照皇帝刚洗完澡接见他时披头散发,打着赤脚的模样塑造了这样一尊真武神像,皇帝看了非常满意,所以武当山有 “真武神永乐像”一说,现在大家明白当时为什么还要修金殿了吧!道教是个多神教,在紫霄宫,在南岩宫,甚至太和宫,真武大帝都是和其他道教神共享香火,而举世无双的金殿则是真武的个人领地,只有它在此接受天下众生的顶礼膜拜,危忽其高的天柱峰,规禁森严的紫禁城以及按永乐皇帝订身度造的真武铜像,无不向我们暗示着真武就是皇帝的化身,是无所不在,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代表,而明成祖耗资百万修造金殿也就是为了利用真武巩固政权,达到他君临天下目的,也因此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笔珍贵的财富。无论风雨雷电,殿内的长明灯一闪不闪。金殿虽经历500多年风雨,却仍然辉煌如初,确实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精华。
金殿除了高超的古建筑群和珍贵的铸塑艺术品外,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比如祖师出汗,雷火炼殿等,种种难得一见的自然美景,都给武当山平添了几许神奇的魅力,也给游人增添了更多的情趣和游思。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转眼间,我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这次能和大家相识并成为朋友,我非常高兴,也希望有机会能再为大家服务,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
………………………………
第二卷青丝绾 第九十八章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游览中愉悦度过,在武汉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们现在是前往武汉最有名的景点,江城的地标建筑——黄鹤楼。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古琴台和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朋友们请看向我手指的地方,那就是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时期(公元223年),距今有1700年的历史。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于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屡建屡毁不绝于世,为什么?这是因为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不仅是无数文人骚客抒情的地方,更是一个时代兴衰的见证者。就在前不久黄鹤楼被点亮了,一场灯光盛宴在黄鹤楼拉开序幕。被点亮的黄鹤楼大放光彩,这是时代与灵魂的碰撞。时代在进步,灵魂也在不断更新,我们旅游也要文明。请大家让到此一游在心中回味。
马上快到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齐、美、妙。它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主楼净高51。4米,共五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博采历楼之长,汇北雄南秀之风。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富丽,红葫芦形宝顶入夜闪闪发光,各层均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兴如黄鹤,展翅欲飞。
我们现在走进黄鹤楼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高9米宽6米的大型陶瓷壁画——白云黄鹤,画面可以分为天上,人间两部分,天上的仙人口吹玉笛,驾鹤腾飞,十分飘逸。人间,老百姓载歌载舞一片欢腾。请大家看向两侧的立柱,立柱上刻着的是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千古愁。是说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令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今日登上黄鹤楼,让我们宠辱皆忘,未来可期。请各位和我一同上楼,这里是一楼半的跑马廊,也是黄鹤楼唯一对外开放的夹层。现在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黄鹤楼外观为五层,但里面却不是这样,它实际上有九层。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9”是阳数中最大的,又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在这个跑马廊里主要是陈列一些名人字画,供大家观赏。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二楼大厅,该大厅展示着黄鹤楼的历史兴衰,这里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与唐朝开放的名风十分契合。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式建筑群体,展现了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以奇特为特点,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这是与元朝国土幅员辽阔有关,中间有一道桥寄寓了希望南北文化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到明代,黄鹤楼集合了南北文化精髓。大家再看,这里还有一些布蓬之类的东西,您知道这是什么用的吗?没错,这就是咱们古时人们用的遮阳伞。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清代的黄鹤楼是古代黄鹤楼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它应天、地、人分为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 个时辰,第二层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 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八个角,代表了二十八星宿。
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很遗憾它最后化为灰烬,这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看完这些,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朝代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到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南北文化融合。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