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征天下-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媳蔽幕诤稀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您看,中间那位红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他虽有才气但是因奸臣当道,仕途曲折,怀才不遇,因此当他登上黄鹤楼就创作了这首诗: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化为该诗。朋友们,不知是否听说过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美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文献考察一番,但是李白对黄鹤楼情有独钟是真的,他一生至少写了16首有关黄鹤楼的诗,如这壁画上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名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在这里也可以体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积极向上。眺望远方,感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那抹愁绪。李白因永王李麟流放途经江夏,老朋友带他游黄鹤楼,黄鹤楼头,那悠悠笛声给凭栏远眺的诗人李白平添了无限思绪,兴会之余而作的。

    现在再让我们到西边观赏武汉三镇的美景吧。眼前是滚滚东去的长江和使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还有对面龟山上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如彩虹跨江的晴川桥……黄鹤楼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期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

    游客朋友们,黄鹤楼之行的讲解就此结束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小时后我们南大门见。希望我的讲解能够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欢迎您下次来到江城,还来这里坐坐。
………………………………

第二卷青丝绾  第九十七章

    凤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游览中愉悦度过,在武汉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们现在是前往武汉最有名的景点,江城的地标建筑——黄鹤楼。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古琴台和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朋友们请看向我手指的地方,那就是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时期(公元223年),距今有1700年的历史。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于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屡建屡毁不绝于世,为什么?这是因为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不仅是无数文人骚客抒情的地方,更是一个时代兴衰的见证者。就在前不久黄鹤楼被点亮了,一场灯光盛宴在黄鹤楼拉开序幕。被点亮的黄鹤楼大放光彩,这是时代与灵魂的碰撞。时代在进步,灵魂也在不断更新,我们旅游也要文明。请大家让到此一游在心中回味。

    马上快到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齐、美、妙。它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主楼净高51。4米,共五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博采历楼之长,汇北雄南秀之风。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富丽,红葫芦形宝顶入夜闪闪发光,各层均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兴如黄鹤,展翅欲飞。

    我们现在走进黄鹤楼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高9米宽6米的大型陶瓷壁画——白云黄鹤,画面可以分为天上,人间两部分,天上的仙人口吹玉笛,驾鹤腾飞,十分飘逸。人间,老百姓载歌载舞一片欢腾。请大家看向两侧的立柱,立柱上刻着的是誉为黄鹤楼二绝之一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千古愁。是说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令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今日登上黄鹤楼,让我们宠辱皆忘,未来可期。请各位和我一同上楼,这里是一楼半的跑马廊,也是黄鹤楼唯一对外开放的夹层。现在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黄鹤楼外观为五层,但里面却不是这样,它实际上有九层。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9”是阳数中最大的,又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在这个跑马廊里主要是陈列一些名人字画,供大家观赏。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二楼大厅,该大厅展示着黄鹤楼的历史兴衰,这里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与唐朝开放的名风十分契合。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式建筑群体,展现了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以奇特为特点,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这是与元朝国土幅员辽阔有关,中间有一道桥寄寓了希望南北文化和平相处的美好愿望。到明代,黄鹤楼集合了南北文化精髓。大家再看,这里还有一些布蓬之类的东西,您知道这是什么用的吗?没错,这就是咱们古时人们用的遮阳伞。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清代的黄鹤楼是古代黄鹤楼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它应天、地、人分为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 个时辰,第二层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 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八个角,代表了二十八星宿。

    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很遗憾它最后化为灰烬,这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看完这些,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朝代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文化,到最后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南北文化融合。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画面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历代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赋的情景。您看,中间那位红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他虽有才气但是因奸臣当道,仕途曲折,怀才不遇,因此当他登上黄鹤楼就创作了这首诗: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化为该诗。朋友们,不知是否听说过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美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文献考察一番,但是李白对黄鹤楼情有独钟是真的,他一生至少写了16首有关黄鹤楼的诗,如这壁画上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名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在这里也可以体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积极向上。眺望远方,感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那抹愁绪。李白因永王李麟流放途经江夏,老朋友带他游黄鹤楼,黄鹤楼头,那悠悠笛声给凭栏远眺的诗人李白平添了无限思绪,兴会之余而作的。

    现在再让我们到西边观赏武汉三镇的美景吧。眼前是滚滚东去的长江和使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还有对面龟山上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如彩虹跨江的晴川桥……黄鹤楼像一位老者,稳坐于蛇山之巅见证了武汉沧桑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今天,更以期待的目光展望着繁荣昌盛的未来。

    游客朋友们,黄鹤楼之行的讲解就此结束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小时后我们南大门见。希望我的讲解能够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欢迎您下次来到江城,还来这里坐坐。
………………………………

第二卷青丝绾  第九十八章

    我依旧闭目坐在大树下,等候着不知好坏的消息。我如今有几分眼疾,胜算不明,还好那些官兵不过是普通人。只是让村民出去散播消息,自然是有原因的。

    前些时日 我在准备讲课内容,有个小孩子兴冲冲地跑了进来。我他只只地撞到了我的身上,我扶住小孩子的身体,“出什么事儿了?”

    他神秘兮兮地从背后拿出一个孔明灯,“秦姐姐,这上面有你的名字!”

    我当时只觉得是小孩子们哄我开心,可是展开孔明灯时换我一脸惊讶了。我凑得非常近,依稀可以看到上面写的是“婼儿安好!”

    这个字迹,好像是君陌。这群孩子虽然不识字,但是却是都认识我的“婼”字。我在村庄中以秦姓生活,但是没有更改我的名字。

    君陌在芗城,这点是我肯定的。但估计不过是微服。不过也不知道是否离开了。

    我闭目等着,丝毫不敢松懈,我一时的冲动却是系着全村的性命。

    那堆人已经先折回来了,听着声音,不少佩刀的官兵呀。“谁杀了人?”

    我懒得睁开眼,反正睁不睁都是一样的。“是我杀了人!如何?”

    “好嚣张的女子!还不拿下!”

    我抄起身边的剑,却是没人再近我的身。“你又是谁?有何资格在这儿跳大梁!”

    “你!你!你!”那人声音被气得发抖,“我可是本城捕头!”

    我哈哈大笑,“小小捕头,有什么资格在本姑娘面前咋咋呼呼!”

    我没有理会,因为我听到了一阵儿马蹄声,很急促的马蹄声。

    我站起身,“如此天下,却也是夏家之过!”

    我这句话,将所有人都吓到了,个个口中念叨着、磕头如捣蒜。那个捕头道:“你还真的是不怕死!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你居然敢说!”

    我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道:“偏偏她是有这个资格来说这句话。”

    我逆着光看过去,只见得着人影。我道:“你,终于来了!”我丢掉手中的剑,也是丢掉一身的防御。

    他几步迈到我的面前。原本以为干涸的眼睛流出了眼泪,“六哥,你来了!”

    他将我护到身后,“听说这里的一位女先生杀了官兵,我想着,当世这样的女子能有几人。”

    那捕头道:“你又是何人?若是阻碍我们办公,也一并带入狱中!”

    君陌只是护住我整个人,倒是一旁有个男子道:“此乃靖王,尔等还不拜见。”

    我下意识地看向那些村民,我不知道她们会将我想象成什么身份,但是恐怕我再也不是他们眼中的“先生”了吧。

    我拉住君陌的衣袖,“有些事儿,你该查清楚!你先回去罢!”

    他亦低声道:“我好不容易寻着你!”

    “若不是我愿意,六哥也估计找不着我!”我道,“六哥,我定然会回去的,只是不要那么早将我关入笼子里。我很累。”

    须臾之后,君陌俯身对身边的一个男子说道什么,他才骑着马离去。

    村民还是跪在地上,我一拍脑袋,方才怎么就忘记了让君陌让她们起身?我有些尴尬地道:“各位起来吧!这儿已经没有了王爷。”

    我也不说什么了,自个儿回了赵家。我坐在树下给赵芷绣着衣裳,手上的速度不觉地加快了几分。我知道可能无法完工。

    赵芷就站在离我几丈远的地方看着我,吃饭时也是低着头,不止是赵芷如此,整个赵家人都陷入了一个奇怪的氛围。准确而言,或许我应该离开了。

    我厚着脸皮待在这儿,等来了县城里面的消息,听赵家大哥说,那个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员已经被撤了职,城中官吏已经大换血了。

    我闲来无事,便去河边走走,这样随意的日子终究还是离我而去了。我每次转悠时,虽说眼睛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却还是依稀可以感受地到有人在我附近,一个没有敌意的人。

    我在这儿尴尬地生活了一周有余,给赵芷的梨花也已经秀好了。眼前的食物由雾蒙蒙也变成了大雾了,君陌带接我回去。

    虽然赵芷一直躲着不敢和我说话了,我离开的那天,村里的一群孩子抱着一筐筐野果出现了。我听见孩子们哭泣的声音,心里也是揪着的难受。

    赵芷抱着我的腰,一顿一顿地道:“秦姐姐,你能不能不要走!你要是走了,以后就没有人教芷儿读书写字了,也没有人陪芷儿玩耍了!秦姐姐,你不要走!”

    我蹲下身子,摩挲着摸摸她的脑袋,“芷儿,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姐姐得回去了,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段时间里,是姐姐这十七年来活得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有你们这群小机灵鬼的陪伴。”我哽咽几声,佯装淡定,道:“芷儿,姐姐以后走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继续读书写字。还有,村子里面的男孩子,一定要学会武功,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爱的人。”

    我怀里的小孩子哭作一团时,我却是手足无措,最后还是君默看不过去了,将我们拉开。我不敢回头看看离去的村庄,我怕我会舍不得。

    大概外间天黑了的时候,在一家客栈停了下来。君陌伸手扶我下马,可奈何我实在是看不分明,只是选择自己抱着马脖子滑溜下来。

    君陌收回手的时候,我蹭上去,握住了他的手。我对这里地形不熟,万一摔着了,岂不是大笑话了。

    “婼儿?!”君陌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咱们进去以后再说!”

    已经有部下安排好了住处,饮食什么的也都是送到了房间里。我随意挑了一筷子的菜就送往嘴里,下一秒就是因为咸而吐了出来。

    君陌给我递了一杯水,我一仰头,然后完数地喷了出来。我气地差点将茶杯扔向他,“你疯了?给我喝酒干嘛?”

    他重新递给我一杯水,这次是真的是一杯水。喉中的咸味终于缓解了不少。他问道:“你到底是怎么了?”

    “金国皇帝送我回国,途中出了点儿事儿。我失足掉入了湖中,或许是脑磕着什么硬物了,如今看东西不大清楚。”

    “山野之中无良医,你还是随我回去后定要京城名医看看。”

    “看不见了,也不是什么坏事儿,至少内心挺平静的。”我怎会不明白,君陌便衣来寻我,我回去了还不知道是什么身份哩。“芗城的事儿,是怎么解决的。”

    “不过是彻查此事儿罢了,查出了不少事儿。甚至牵扯到了长安。寻了一个理由,罢了一些官职,也书信给了三哥,让他派了些信得过的人来了。”

    我这才真正地放下心来,我不知道我给君陌惹来了什么麻烦,但是我只希望那些帮助过我的芗城百姓们可以好好地的。

    君陌给我夹了些菜,我挑着吃了几口。君陌本来是另外一个房间,却是执意待在我的房间,还说要给我守夜。想来不过原因有二 ,担心我的安全,或者是担心我逃了。

    我自然是严词拒绝,以“男女三岁不同席”为理由拒绝,不过好像没有什么作用。君陌吹灭了蜡烛,我却睁着眼睛,不敢入睡。我在赵家也是一直等赵芷入睡了才敢睡觉。

    本想着干脆睁着眼睛到天亮,不过抵不过赶路的困意。意料之中,在梦中哭醒过来。

    不同往日时睁开眼睛独自抹泪,有一个人给了我一丝温暖。君陌拍着我的背,轻声哄道:“别怕!别怕!婼儿别怕!六哥在这儿!”

    我平时都是醒过来后抹抹泪就好了,但是他这么一哄,我反而更加哭地更凶了。我抽噎几下后他才得了空问道:“你这”
………………………………

第二卷青丝绾   第九十九章

    亦夏和我漫聊彻夜,具体聊了什么,我也是记得不大清楚了。只记得她还是告诉了我,她和楚祎的关系。

    我曾疑惑她为何和绿芙相熟,却是明白她是和绿芙、红蕖于一处一同长大的,都曾经是漓王府的暗士。只是有点不一样,亦夏的父亲是藏在周国的一个小商户。亦夏之所以会告诉我这些,不过是因为她的父亲已经被孙阜所害。

    而当时的亦夏已经潜入金国,所以她并没有受到伤害。亦夏来到金国亦是以一家中原商人的女儿身份掩护自己,她潜到了完颜骏身边。其中细枝末节,亦夏没有多说,但是如今她贵为皇后,也是说明了完颜骏对她的情义。

    旦日,完颜骏按照他的承诺将我送出了皇宫,我身着普通宫女的衣服,和泔水一块出宫。我不知道完颜骏送走我是承受多大的压力,我也不知道改变完颜骏计划的那个男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路快马加鞭,夜间也不敢投宿。完颜骏特意安排了几个会中原语的人送我回国。

    我闭目休息,却是听到头顶有人暗笑的声音,睁开眼睛,却是不见一人。我心下吃惊,莫非是活见鬼了?我再次闭目之时,却是听到了刀剑之声。

    我揭开帘子,却是见到护送我的几个士兵都躺在了地上。车行至山谷,此时似是空旷无一人,却是听到耳后风声响起。我回身后踢,却被那人躲了过去。

    却见一人立于车顶之上,是一着金国服饰的虬髯大汉。我冷不防地打了个哆嗦,心下掂量了一会儿,琢磨着还是脱身为好。

    我后踢了马儿一脚,那马儿吃痛地往后跑。那大汉一时没有站住脚,往后跳了一步。我觉察着,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将车上的剑拔出,砍断绳子,跃上马。

    山谷越行越窄,眼见着那人要追赶上我了。我翻身跳下马,在地上滚了几圈后,闪身跑进了山里。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运气不好,我跑到了一处断壁,断壁下面居然是湖。那人追赶上了我,嘴里冒出一大串“叽里咕噜”的话来取。

    我咬咬牙,从上面一跃而下。

    沉入湖底的那一刻,我近乎认命地闭上了眼睛。鼻息间呛了不知道多少水,窒息的那一刻,却是觉得解脱。

    然而老天爷太不待见我了!我已经不知道死过多少次了,这一次,老天爷依旧没有收我。

    我这次睁开眼时,不是什么富丽堂皇的宫殿房间,而是一处家徒四壁的小茅草屋。我起身,却是跌跌撞撞,我的眼前似乎是被蒙上了一道布,眼前的一切并不那么清楚了。

    “哐当”一声,也不知道被我撞到了什么。我蹲下身子,有些艰难地将地上的物什捡了起来。

    “你好了?”入耳的是一个少女的声音,“阿爹!阿娘!你们快来!”

    她说的是中原语,我握紧的手终于松开了,我站起身,艰难地看着,眼前的小姑娘估摸着也就是十二岁左右。我问道:“小姑娘,是你救了我吗?”

    “不是,是我阿爹救了你!”

    说话间,一对中年打扮的夫妇进来了。我双手抱拳,“幸得恩公相救,在下感激不尽!”

    一女子有几分局促,道:“我们也没有钱给姑娘请大夫。姑娘能够醒过来,都是姑娘自己的造化。”

    眼前的东西逐渐清晰了许多,但还是只能看个大概。我细思觉得这模糊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我道:“我随夫君前往金国,未料路上遇到劫匪。我为了保全名声,这次没法跳了悬崖。也不知道如今那贼人是否会寻来!”

    “姑娘莫要担心,如今你已经回了周国!自然安全许多!”那男子道:“听姑娘的口音,与过往的京城商人极其相似,姑娘可是京城中人!”

    我点点头,“恩公所猜测的不错!这几日谢谢二位了,我得要赶紧回家,免得家人担忧!”

    那男子道:“姑娘还是留在此处休息几日罢!”

    我不解道:“为何?”

    那女子连忙解释,“姑娘放心,我夫妻二人绝对没有什么恶意!只是,听街上人说或许要打仗了,姑娘一人独行,恐怕不安全。”

    “什么?要打仗!”我不禁高声道。我反应有些过激了 还在他们只认为我个京城中人对打仗比较好奇。他们边关的人对战争恐怕都习以为常了。

    我只是有几分不安。我迟迟没有消息,估计君陌都着急了。而我那块凤血石玉佩估计引起了朝中握权大臣的

    着急了。否则以夏阡现在的能力,是绝对不可能宣战的。

    “姑娘也莫要担心!先在我这儿住几日,等过几日,会有南下的商队,我们夫妻俩再帮姑娘想想办法。”

    他们夫妻的好意,我也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下来。

    然而在这儿待的这几天,我都有点不想离开了。我身上的衣服是赵大嫂的衣服,虽是新衣,却也是比不上以前在漓王府的浣衣房所穿的衣服。刚开始时,却是是有几分穿不习惯,每次都暗叹自己太矫情了。

    对于我能够熟练的洗衣服,赵大嫂则是吃惊不已。我虽然看不清了,但是耳朵更加好用了,也就可以帮赵大哥打猎了。

    赵芷,也就是这家的小女儿,曾牵着我去看将我救起的河边。这条河的入口处鲜有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