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之绝版马官-第5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讲秦王不灭功,

    功臣相助逆途中。

    中国世代尊刎颈,

    颈项割开看至情!

    席间一时间无人吱声,也无人相劝,也无人认为赵国公失态。除了崔嫣、李婉清暗道,“想不到国公舅父的诗是这样!首尾连贯,都是同字,情切之下虽说平仄不怎么工整,但意思却甚是感人!”

    人人都以为可以思索些什么话,来安慰一下赵国公了,但听他再次吟道:

    好男莫道苦,

    苦树亦登攀。

    崖苦生高木,

    人苦信贞观。

    这四句里又各有一个“苦”字,更像是道出了秦王之苦,创业之苦。而一座普通的玄武门,只因为这里发生的一事件而变得不再普通。从今往后,注定会有许多人去解读出各种各样的故事版本。

    那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秦王弑兄害弟的事儿就在那儿摆着,这些当事人搏命成功,却无力、无法美化这件事,就让它这么流传入史!

    非旦如此,有些对秦王有利的细节也被胜利者省略了。这些人的内心之苦,谁又能真正体会?

    贞,坚贞不移,不改初衷。观,观察评判,谁都可看。

    也许这便是太宗皇帝上位后,一直使用贞观二字的本意。既然无力改变,那么便给它留个简洁的记述,由后人评说吧。

    皇帝亲自为赵国公满酒,并道,“舅父大人,且饮此盏。你既然因旧事伤心,那朕便不再追问了。”

    此时赵国公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酒也喝的够量了,他起身道,“陛下如想听细情,微臣便陪陛下走一趟玄武门!多年来,其实微臣一直刻意不想这件事,兴许到了那里可以想起更多!”

    皇帝跳起来道,“那是再好不过!”

    皇后起身道,“陛下,臣妾也想去。”

    金徽皇帝看了看赵国公,猜他大约不大乐意,于是便有些沉吟。皇后道,“我知道你们去了一定提到母后,可这正是我想知道的!”赵国公总算点头。

    午时已过了,金徽皇帝、柳皇后、赵国公三人各骑了马,在几十名护卫的跟随下出了大明宫。皇后出宫,大街上的行人不由自主地驻足,站在街边看,不知这位全长安至美的皇后,要陪皇帝去哪里。

    一行人于午后时分进入太极宫承天门,进翁城、入太极门,柳玉如还是上次看望徐惠才来的,此时又有着对玄武门之变的强烈好奇,因而话很少。

    赵国公说,“微臣先带陛下和娘娘看一看武德殿。”

    两人随着赵国公,在太极殿前往右一拐,进入左延明门。

    映入他们眼帘的,正是太极宫东南部的一座自成一体的宽阔场所,四周有围墙。里面布局,最南面从东至西分布着翰林院、弘文馆、门下内省,中央一带是史馆,而北半部矗立着一座殿宇,上边挂着匾额——昭德殿。

    北面的宫墙,隔着太极殿的界墙,与中轴线上的两仪门在一条线上。墙上有两道门,西边的是虔化门,柳玉如未进去过。

    赵国公说,虔化门内是内仓,存储着太极宫中随时应用的物资。而东面那道门是武德门,门内便是武德殿了。
………………………………

第1305章 临池殿前

    原来李元吉一直住在这里,只要进了武德门,门后已是两仪门以北、明明白白的后寝区域了。他们移步入内,里面是一处南北向的长形院落,巍峨的武德殿便在这里。

    赵国公说,从这座院落里往南、有门可通大吉殿,往北有门通向后寝,东边也有门,叫武德东门,是通往太极宫唯一一座武库的。

    能在太极宫里拥有这样一处四通八达的地方,足见高祖早年对李元吉的倚重,这就比被扔在长安城外的秦王府体面多了。

    说心里话,柳玉如心里认为,秦王府的位置,都不如那些住在长安城内各坊区里的普通住户。

    金徽皇帝先拐进了武德东门,他想看武库,这里提供大内禁卫所需的兵器、甲胄等物,库门边有人守卫,忽见皇帝、皇后、赵国公进来,立刻挺的笔直,精神抖擞。

    旁边便是宽敞的演武场,足足可容五六百人,场边竖着成排的武器架子,各种长兵器应有尽有……

    可以想像,当年的齐王李元吉掌管着这里,也一定养着一定数量的宫兵。而高祖皇帝能够放心将李元吉放在这个位置,也许在他的三个儿子当中,最信任的便是元吉。

    再往里走,武库北边是尚食局的内院,柳玉如只是猜测,高祖皇帝及他的一帮妃嫔的宫内饮食,李元吉仍可过问。

    李元吉从武德殿上朝的话,每天可以睡到差一刻临朝时再起床,然后爬起来洗嗽、用饭,不紧不慢的便可步行至太极殿。如果是在两仪殿朝会,那就更方便,李元吉不必出武德门,一直往西穿过四道门就到了。

    赵国公说,李建成从东宫上朝,正该经过与翰林院仅一墙之隔的通训门,这条路与李元吉上朝比起来,也就差着从东宫寝殿、到通训门这一段距离。

    李建成和元吉要上朝,根本无须跑到玄武门去,凡是懂得这一点的人,自然对秦王在玄武门设伏之说嗤之以鼻。

    皇帝道,“但朕看父皇恰恰有意在这里打了马虎,因为史官记的是——建成、元吉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这句话给人的错解,好像二人入朝必走玄武门似的。”

    如果理解为,建成和元吉是亲自率领东宫三千人上阵,那么不必在前边提一句“建成、元吉一起入朝”。再者,东宫有的是有武力者,如果以三千人对阵秦王府八百人的计划早已周密筹划过,以李建成的身份不必如此冒险。

    金徽皇帝说,应该记成“建成、元吉一起入朝,之后,骑马奔向玄武门”才对,这样才可明确说明,两人是从太极宫往玄武门走的。

    但这已经不算什么疑问了,秦王为了模糊玄武门上给秦王府助力的禁卫,不得不这么写。这句话中少了“之后”两个字,玄武门上八百名禁卫的失职之责便不会被追究。

    同时又不必显得秦王放了长线,早就暗中结交这些禁卫似的——实际还真不没敢——且不说玄武门禁卫不止一班,全都要结交下来,谁知道从谁那里走露风声?

    要知道这里可是高祖的地盘,宫内又有李元吉,以秦王当时的处境,怎么能做这种授人以口实的事?

    不过赵国公卖了个关子说,“这么写还有一个原因,是在长孙皇后身上,等我们行至玄武门时再讲。”

    三人边说边行,从武库北边出来,眼前一下子开朗起来。从这里放眼看,太极宫整个后寝尽收眼底。从这儿有一道直南直北的长廊,也叫千步廊,与西边围绕着安仁殿和归真观的曲廊同名。

    赵国公说,玄武门之事直到眼下,在一般人中一直有所避讳,因而好多人对细节都不甚清楚。当时李元吉负箭而走,便是要赶回武德殿,估计是想回来叫他的手下保护。

    那么疑问又出现了,当时秦王的人马正在玄武门,与东宫从禁道上赶来的三千人激战,怎么李元吉此时才想到他的人?

    赵国公说,这还不都是为了掩人耳目?

    一则东宫人手够用,不必等着李元吉这点人。二则,如果从武德殿聚兵出发,那么经通训门绕行东宫,要经过门下内省和史馆,动静过大;如果穿过后寝直接去玄武门动静更大,更会引人怀疑。

    李建成和元吉事先筹划的信心满满,那三千人也不是用来攻打玄武门的。

    二人断定秦王极可能不敢入宫、直接心虚跑掉。那东宫这三千人也就用不着,兄弟二人只须回来,向高祖回禀说,“秦王听说陛下请了多位重臣要有所裁断,他畏罪不至,”也就可以了。

    如果秦王不知死活敢在月营门露面,东宫这三千人才派上用场,他们人数指定占优,直接冲上去解决了秦王!然后二人向高祖回禀说,“秦王谋乱,已被剪除,”也就可以了。

    只不过,兄弟俩千算万算,也算不过久经杀场的秦王。

    事实是,等东宫三千人赶到玄武门时,秦王和他的九名死士早就进了玄武门、在临湖殿附近与骑马过来的建成、元吉遭遇了。

    不但如此,赵国公说,他的妹妹早就拿定了主意:若依了丈夫之命,带着孩子出走,那么秦王府本就不多的人马,注定会被分出一部分保护她们母子,留下来襄助秦王的人就更少了。

    再说,秦王先进了太极宫,她再走了的话,留在秦王府待命的八百人也就失却了主心骨,她怎么能走呢?

    事情的每一步都被秦王算到了,别看他人少,手里只有八百人,还不能主动带进宫去,那会授人以柄。

    但他有个天然的、而且很微弱的地理优势——东宫北门“玄德门”到玄武门的距离,比秦王府出“月营门”到玄武门的距离,稍稍远了半里地。

    半里地飞马一驰,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但这已经足够用了。

    只要在月营门看到有东宫人马从玄德门冒头,秦王府这边人也开跑,看谁跑的快、看谁先到玄武门!

    秦王府为数不多的人马只须先一步赶到玄武门,自可凭借玄武门拒敌于外。那么李元吉就算在长安城外摆有几十万人,再加上东宫几千人,有用么?

    秦王知道,携妻带子弃府而逃是下下策,那阂府便成了逃犯。上策便是集全部之力、一下子涌入太极宫,形成短暂的以多打少的优势。

    这是一个后发治人的招法,既不落人口实,又掌握着主动。但关键的有一点——秦王进入玄武门之后,玄武门得开着!

    赵国公说,在分拨手中这些人时,秦王将最骁勇的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都留在秦王府,这是两个人都是唐军中无人不知的勇将,都用来跟着长孙氏。

    只从这一件事上,便可看出秦王对妻子的重视,另外,一旦在玄武门与东宫遭遇,二人中分出一个来,足可抵挡一阵子。

    而秦王入宫,带的是张公谨、屈突通、张士贵、段志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程知节、宇文士及。

    柳玉如问,“舅父,不是说九个人护卫么?怎么又变成了十三人。”

    赵国公道,“没错,张公谨、屈突通、张士贵、段志玄四人,一进玄武门便盯在那里不动,他们的目的便是护住玄武门。这四个人不含糊,张公谨力大,一人开关整扇城门一点问题都没有,”

    国公说,“而屈突通、张士贵、段志玄更是玩起命来不要命的人,有句话说,‘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坐在那儿啃三捆葱是什么滋味?那都不如碰到屈突通难受!秦王将最猛的人都安排在最紧要之处了。”

    等进了玄武门后,秦王的身边是长孙无忌、侯君集、程知节、宇文士及、房玄龄、杜如晦、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九人。

    按秦王的话说,这些人在短时足够应对宫内的突发状况,就算李元吉擅使马槊、建成也有些不俗的武力,但秦王府以四敌一,仍有两人灵活。

    万一建成和元吉不在太极宫、而是从东宫北门率队出来,那么尉迟恭和秦叔宝出一人,便能应付的绰绰有余了。实在不行的话,门内的屈突通等人亦可抽出一人相援。

    赵国公在叙说这些往事的时候,对皇帝和皇后说,“陛下,娘娘,这回看到了吧?秦王不是不动,只要动,那两个人没有一点机会——他们城外摆了多少大军都没用,因为玄武门外几步距离的优势,也能被秦王抓到。”

    这样,只要玄武门能够保证及时开、闭,哪怕秦王和护从的九人,是在深入到太极宫深处才与宫中人发生冲突,久经杀场的十个人只须坚持半刻,城外秦王府的人也就冲进来了。

    所有的关键都在于抢玄武门——东宫人马不出现,不能抢,抢了便是作乱。秦王说,太极宫中安静,但东宫人马在玄德门冒了头,秦王府也抢进。

    皇后问了个外行的问题,“舅父,只守玄武门有什么用,东边还有安礼门呢,万一东宫人马从安礼门冲进来可怎么好!”

    皇帝道,“等朕回了长生殿,慢慢再与你解释。”

    皇后说,“可臣妾这时便想听,怎么办呢?”

    皇帝说,安礼门是个偏门,日常不开,你想想东宫那么多的人马,忽然去叫安礼门,这现实不现实?东宫这三千人极有可能计划在玄武门外解决秦王,如果先在安礼门外鼓噪一番,这不是一出东宫就给秦王府报信了?

    柳玉如一想,也真是这么个道理。

    金徽皇帝精于排兵,对于先皇这样的安排,不论从哪一点看,他都挑不出毛病来。这是一招熟、吃遍天的打法。

    ——不管临事时东宫人马出不出玄武门,也不论太极宫内建成、元吉动不动手,总之秦王府的这点人都可借助玄武门形成局部优势。

    赵国公讲了当时秦王的一句话:长安城外李元吉的几十万大军是吓人的,大军若动,须主帅发令——而主帅在哪里?东宫最倚重的长林军都未见能用得上!动用长林军得有太子之命——而太子在哪里?

    如果这一切都未发生,那就更好,秦王府只当是未雨绸缪。秦王说:不是在太极宫找了许多大臣、要分断分断么?那本王是讲理的,任凭大家分断!

    一边走,一边说着,三人已经行到了临湖殿。此殿紧临着南海池,离着玄武门尚有不到一里远的距离。

    赵国公说,当年建成、元吉去玄武门时,便是到达的这里。

    皇后问道,“舅父,那时你和父皇几个人走到哪里了?”

    赵国公指着临湖殿周边的一层层楼台殿宇说,“娘娘请看,东面紫微殿,西北咸池殿,咸池殿与东北方的望云亭隔着南海池相对……还有那些、玄武门内正南方的昭庆殿、承香殿、景福台、凝阴阁、相思殿,我们几个人与秦王穿行在这么多的殿宇之间,建成开始并未见到我们,其实我们已看到他们了。”

    金徽皇帝这时问,“但史官不是记着,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么?”

    “是的,这二人可能没有看到我们,但他们不会看不到高耸的玄武门上,此刻已插上了秦王府右三统军——秦叔宝的旗子!再说已经有喊杀声从玄武门方向传来了!”

    这种情形估计不在李建成、李元吉的预料之中。他们计划着用东宫的三千人,等秦王在月营门露头时,便在玄武门外解决掉他。根本没想到玄武门被秦王的人占了!

    李建成肯定一下子想到了这意味着什么。此时他和李元吉再去玄武门已经不合适了,秦叔宝的旗子、屈突通特有的大嗓门早就传递了结果。

    他们得返身回李元吉的武德殿,叫人来支援。

    建成一大早从通训门进入太极宫,再与元吉往玄武门来,几乎就是在太极宫里从南走到北,带的护卫稍多一点都会招人耳目。

    此时秦王等人已在他们身后五十几步远的地方钻出来。秦王在二人身后开口喊道,“兄长可是来接我们去议事的,来而复走汝欲何为?”

    李元吉最先动手,摘了弓搭上箭便射向秦王,“匹夫,今日便在此了断,你和我谁也不必去太极殿分断了!”说罢一箭朝秦王射来!

    这一箭眨眼间飞到秦王胸前,但被秦王一下子拨飞。


………………………………

第1306章 西海池边

    两边人这就得了指令,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程知节、宇文士及等人,催开马匹直奔对面的十几名太子护卫,也不答话,都知道先解决了对方党羽才行。

    房玄龄和杜如晦冲的最快,手起刀落先劈倒了两人。其他人都是跟随秦王南征北战的人物,应变能力都在东宫这些人之上,突然交手时注定占了上风。

    而长孙无忌候在秦王身边,寸步不离,随之李元吉第二箭又至!但准头已不敢恭维了,元吉喊道,“你来帮手,我也不惧!”

    此刻,秦王等人身后,已有一支几十人的骑兵冲出,为首的正是尉迟敬德……当然还有个美貌女子,来的正是秦王妃长孙氏。

    李元吉的射技不错,他酷喜打猎,曾说“我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手中一杆马槊也一向自诩了得。

    但他就怕尉迟敬德!口中说着不惧,但第三箭居然连弓都没拉满。

    在往日一次与秦王的比试中,元吉曾蓄意加害秦王,马槊招招奔着秦王致命处招呼,当时被尉迟敬德从中间拦下来。

    大老黑在眨眼之间,便当众、接连三次空手夺下元吉的马槊。元吉能力敌十夫,但此时明显心虚,一点脾气都没有,他就怕这个大老黑。

    说起来兴许罗索,但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元吉三箭便射出来了。秦王拨掉他头一箭,后两箭都没射正,但大老黑跑过来可不管,一箭正中元吉肩头。

    元吉负痛,翻身落马,长孙氏手中提剑喊道,“不可使一人逃脱了!”

    这是秦王府的人第一次听到明确的指令,在临湖殿前往来驰驱、劈刺的双方再也没了顾虑,沉闷的怒喝声、刀剑清越的相击声,负伤后的痛呼声,一片纷杂。白石栏分界的园圃、树木勾连的曲径、方砖铺地的开阔处,血光喷溅!

    长孙无忌看到元吉已经从地上爬起来,一扭头钻了树丛。秦王手中不知何时已握了弓,箭在弦上,瞄向了元吉的后背,只是一个迟疑,元吉背影已隐入树后。

    而李建成最恨的人是长孙氏,一切的不如意,正是来自她的庶嫡身份之争。她才是引发熊熊大火的那颗火星子!

    而秦王在外征战时,建成和元吉两人、以及他们各自的女人们,在高祖的妃嫔中使了那么大的力气,居然不抵不上她一个!

    东宫谋的是尹德妃和张婕妤等得宠妃嫔,而长孙氏不但令尹德妃和张婕妤抓不到她实足的把柄,后宫中那些不得宠的妃嫔也被她拉拢!

    太子建成想都没想,第一箭直取秦王妃!

    长孙氏可不知什么军阵、武力,她就是一位柔弱女子,此时她正往秦王这边看,而建成这一箭电光火石般朝她疾射而至!

    长孙无忌“啊”了一声,也只能看着,救是来不及了!

    尉迟恭手中是一杆大铁矛,背后背着单鞭,他骑的是踏雪乌骓马,此时已跑到秦王妃的前面,伸长矛一挑,建成的箭在矛杆上碰了一下、朝天上飞了。

    李建成拨马往武德殿方向跑,他为数不多的手下已经全躺下了,不跑不行。但他手中持弓,还在马上回手、再去箭壶中抽箭。

    但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被尉迟恭千钧一发挑飞的那支箭,已经彻底激怒了秦王,他本来要射元吉的箭失了目标,便以十足的力道朝建成射过去,众人看到建成中箭落马。

    而秦王怒吼着,催马冲入树丛去追元吉。

    长孙氏喊道,“兄长快去助秦王!明公也去!”

    尉迟恭和长孙无忌随后跟入树丛,但尉迟恭的马快,后发先至,等长孙无忌看到秦王时,他正坐在地下喘气,脖子上竟然套着他自己的弓,而元吉已看不见,尉迟恭又追下去了。

    长孙无忌跑过去,从地下扶起秦王,弓也从脖子上卸下来,没看到秦王有什么伤,发现他的肩头上踩着一只清晰的脚印。

    长孙无忌问,“什么曲折?”

    秦王喘着气道,“刚追进来,便被树枝挂到马下,礅的我有些舞迷,谁知他返身过来夺弓勒我,”

    看来秦王摔这一下子真是不轻松,元吉一定是用弓弦勒住秦王的脖子,再用脚蹬住秦王的肩膀奋力拉拽弓背。幸好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到的及时,不然真够一呛!

    他这才看到,秦王的两只手的手指都被弓弦割破了,鲜血直淌。

    柳玉如道,“元吉到底与秦王什么大恨,此时不去逃命,还想着伤人。”

    赵国公说,“微臣哪里知道。”

    李元吉最终也没有逃脱,尉迟恭从后边追上,放箭将元吉射死了。

    在这场争斗中,元吉排行第四,根本没有上位的可能,因而本可以不必卷到这场事非中来。元吉武力不但与秦王不能比,同李建成也比不了,以他的实力要想连杀两兄而上位,更是连他都不会想的事情!

    李元吉站在建成这边的原因,可能是兄弟之间关系比较好,但这也说不通啊,秦王与元吉曾经共同对敌,那也是出生入死的经历。

    那么元吉一定认为建成是太子,是将来名正言顺的皇帝,因而将赌注全都下在了建成这边。

    有一次,元吉当面向高祖请求下诏诛杀秦王。他告发说,“当初平定王世充时,秦王迟迟不愿意班师还朝,散发金帛拉笼人心,难道不是想造反吗?”

    元吉敢当着高祖的面,公然要求杀掉秦王,更说明高祖三个儿子中,最与高祖亲近而不必避讳的人正是他。

    高祖允许元吉居住在武德殿,这是太极宫中能够同时接近府库和武库的关键地方,那么元吉的被宠信程度一定高于秦王。

    元吉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