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种不自在中,李元景自然也睡不久。
睁开眼,掀了身上的被子,霎时间一股寒气侵入体内,李元景赶忙再次扯过被子捂在身上。
果然是在房间里睡习惯了的人啊,李元景自嘲的一笑,抬头间,便看见管家拿着厚实的衣衫,走进了破庙。
怪不得刚刚醒来人不在破庙里面,原来是去马车上寻找衣物了。
在管家的伺候下,李元景慢慢悠悠的穿好了衣物,又用温水漱了口,火堆上面的锅中,已经熬好了热粥。
一切虽说简陋了一些,但是现在条件就是如此,就算迁怒于下面的人,他们也是没办法了。
只能盼望着今日的运气好一些,傍晚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城镇落脚。
想到此处,李元景也不敢耽搁,匆匆忙忙喝了粥,收拾好之后,荆王府的一大队人马便又启程上路了。
而等到李元景等人走远的时候,破庙中来了几个人,四周探查过之后,便尾随这李元景的队伍,一同出发了。
长安城,皇宫。
李元景的消息也陆陆续续的传到了李二陛下的手中,虽说都是在路上的一些事情,但是李二陛下仍旧不肯掉以轻心,时时刻刻的关注着李元景,生怕漏掉一些什么。
今日的李二陛下看完了外面传回来的消息之后,也大概了解了一番李元景现在的处境,心中也是叹息,好好的,若是能收敛一些自己的野心,又何至于此。
放下手里的条子,李二陛下对着身后的德义说道:“摆驾大安宫。”
“诺。”德义应了一声,随后走出甘露殿去吩咐人准备步撵仪仗。
到了现在,也该正儿八经的去见见住在含元殿的自己的父皇了,想到这里,李二陛下也不由得叹息。
事已至此,该面对的,总还是要面对的,离着事情的开始越发的近,总得让太上皇提前做个心理准备。
李二陛下乘坐着步撵,身旁跟随着德义,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便进了大安宫。
含元殿前,李二陛下下了步撵,将德义和一众人等留在了殿外,独自一人走进了含元殿。
进了大殿,李二陛下便看到殿中香炉之中弥漫出袅袅的烟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殿中的小太监小宫女还有几个健妇见到李二陛下走进来,连忙躬身行礼。
“奴婢见过陛下。”
“免礼,父皇呢?”李二陛下看向内殿问道。
“回陛下,太上皇这两日身体有些不适,现在正在歇息。”一宫女回答道。
“身体不适?可有宣太医?”
“太医过来瞧过了,只是开了一些滋补的药方,奴婢们去太医院拿了药,给太上皇煎了药,太上皇也服了药,可是似乎没什么成效。”宫女小心翼翼的说道。(未完待续。)
………………………………
第一百四十一章:李渊病重
“为何无人禀报于朕?”李二陛下面色阴沉,抬起脚步便向内殿走去。
内殿之中原本该收拢起来的帷幔全都放了下来,这是太上皇李渊在殿内睡觉的时候才该有的摆设。
大白天的,李渊在休息,这怎么看怎么都是不对劲儿,虽说往常李渊也会时不时的卧床休息,但都是浅眠小憩罢了。
李二陛下身手掀开帷幔,走进了内殿,在窗前伺候李渊的两个妇人见到李二陛下走进来,躬身行礼。
“免礼,父皇这是怎么了?”李二陛下皱着眉头看着躺在床上的李渊,随后又看着两个妇人问道。
“回陛下,自从东山侯爷和荆王殿下在含元殿外折腾过一场之后,太上皇的气色便一日不如一日,太医说,太上皇这是忧思过度,加之太上皇年事已高,这几年身子骨儿又不利索。。。。。。恐怕。。。。。。。”
“恐怕?什么恐怕?赶紧宣太医过来,朕要亲自看他给父皇诊治!”李二陛下听到那妇人的话,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赶紧下令让下面的人去太医院召太医过来。
李渊身子不爽利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反正宫里有大把的太医和上好的药材养着,李二陛下也就没多在意,没成想今日到了这含元殿看见的竟然是李渊躺在床上进气多出气少的样子。
妇人听到李二陛下的话,战战兢兢的退了下去。
李二陛下走到李渊床前,俯首看向躺在床上的李渊。。。。。。。
听那妇人说,自家父皇是自那日玄世璟和李元景在含元殿前大闹一场之后才变成这个样子的,李二陛下眉头皱了皱,若说是两人一番大闹,惊着了太上皇,那纯属胡言了,那日若不是太上皇纵容李元景,想要帮着李元景威压璟儿,也不至于闹腾成那样,虽说表面上看上去是璟儿的过错,但背地里,终究还是李元景挑唆起来了,太上皇又在忧思什么。
难不成是怕自己处置了李元景?李二陛下暗自想着,看向躺在床上的李渊的目光变了变,随后叹息一声。
若当真如此。。。。。。这一出,恐怕就是为了保住李元景了。。。。。。
床上的李渊悠悠转醒,看到床前一道明黄色的身影,睁开眼睛仔细看了看。
“二郎。。。。。。。”
“父皇。”李二陛下在床边坐下,见李渊挣扎着要起身,连忙将他扶起来,旁边的另一名妇人从床榻上拿起柔软的靠枕,垫在了李渊的背后。
咳咳。。。咳咳。。。。咳。。。。。李渊刚想要说话,结果喉咙一痒,一连串的咳声,止不住的从喉咙中发出。
伺候在床边的妇人连忙帮着李渊顺气,好一阵,才平息下来。
“父皇慢些,不要紧。”李二陛下轻声说道。
李渊点了点头,待气息完全平静下来,这才抓着李二陛下的手,叹息道:“朕知道二郎今日来是为何,二郎,元景的事情,可还有回寰的余地?”
“父皇,元景做了些什么,您知道。”李二陛下一句淡淡的话语,不是质问,不是肯定,就那么平平淡淡的说了出来。
“都怨朕,都怨朕啊,若不是当年朕给了他希望,今时今日,何至于此啊。。。。。”说话间。李渊的面色上已是带了愧疚之色。
“如今说什么都已经晚了,父皇,元景他,前两日带着荆王府的侍卫已经暗中离开了长安。。。。。。。探子来报,说是正在赶回荆州,这个节骨眼儿上离开长安,朕想,他终究还是要走到那一步了。”李二陛下说道。
闻言,李渊闭上了眼睛,双目之中,留下一行热泪。
自己的这个次子,自己是再了解不过了,当年与他相争皇位的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没能放过,更何况如今是他在位的时候造反的李元景。。。。。。
如今的李渊也知道自己大半截身子早就埋进了黄土之中,活不了几天了,所以心中更是悲戚,难不成在自己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日子里,还要再看一次自己的儿子们互相残杀景象吗?
思及此处,李渊痛苦的闭上了眼睛,靠在了床榻上柔软的枕头上,不再说话。
李二陛下见状,心中也知道,自家父皇这是在下逐客令了,随即起身说道:“父皇还是好好安歇吧,一会儿太医来了,再给父皇诊脉,多开些滋补的方子,父皇还是要保重龙体。”
事到如今,李二陛下也没了要在这边看着太医给李渊诊治的心情了,若是再呆下去,怕难堪的,还是自己。
出了含元殿,站在殿门口俯瞰着大安宫的宽阔的广场和厚重的城门,李二陛下叹息一声,作为皇帝,他时刻要想着的,不仅仅是皇家的家务事,更是要心系江山社稷,而现在自家父皇明摆着是要替李元景求情,这造反一事,关乎大唐社稷,自家父皇怎么就一点儿也看不到呢。
德义见到李二陛下出了含元殿,却仍是站在殿门口,连忙迎了上去。
“陛下。”德义站到了李二陛下身后,轻唤了一声。
“回甘露殿吧。”李二陛下说道。
“诺。”德义应声,随后高喊道:“陛下起驾~~~~”
元日头天晚上,也就是玄世璟口中所说的腊月三十晚上,侯府的人照例聚在了一起,举行了一场自家盛大的晚宴。
虽说头些日子玄世璟被禁足在了宫中,但是侯府的东西准备的都是齐全的,所以三十一大早,玄世璟连同整个侯府的人都在忙活着准备这晚上一年一度的晚宴,而王氏也是照旧和小欢在房间里准备晚上所要发放出去的红利钱。
侯府新年的红利钱,倒是一年比一年丰厚了,今年侯府不同于以往,首先人数上,便达到了往年之最,再者就是,玄世璟离家十多年,这也是他回到长安城侯府的第一个新年,府中的过年的气氛,自然是高涨的很。
二十八日那天听李淳风说过炼丹炸炉的时候玄世璟就知道,大唐是有火药的,在东市一打听,还真有将火药做成烟花的,只不过是最简单的小烟花罢了,不过也算是聊胜于无了,于是玄世璟便吩咐府中的人,去东市拉了一大车回来。这东西反正不嫌多,就算过了元日,还有个十五不是。(未完待续。)
。。。
………………………………
第一百四十二章:几家欢喜几家愁
买回来的烟花都外面都是用红纸包的利利索索的,大过年的也算是图个喜庆吉利,天渐渐的黑了下来,府上厨房的杂役们开始往桌子上上菜,剩余无事可做的人,便聚集在宽阔的院子中,准备看燃放烟花。
这稀奇的玩意儿虽然说给做出来了,但是长安城除了重大的节日之外,还真鲜有人燃放这个东西,听说这东西里面装着的那些黑乎乎的灰烬,都是道家的道长们炼制仙丹剩下的余烬呢,珍贵的不得了。。。。。。
若是玄世璟知道府上的人会如此看待火药,恐怕也是苦笑不得了,这玩意儿硫磺硝石等乱七八糟不值钱的东西一勾兑就能弄出来,什么仙丹余烬,净瞎扯。
这些裹着大红纸的烟花的下角,都有一条三寸长的引线,之所以做这么长,也是为了安全着想,万一点燃了跑不及,岂不是会伤着人。
玄世璟手里拿了点燃的香,下人们已经将烟花一次排在院子之中摆好了,玄世璟只需依次将引线点燃便可。
“噌!嘭!”
一个烟花升空,炸裂开来,四散出金黄色的火化,看的府中的丫鬟们一阵兴高采烈。
“好漂亮的烟花!”
“是啊,好美啊。”
玄世璟在院中跑动着,又点了几个烟花。
此时,侯府门口的爆杆,也开始点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整个长安城中都回荡着爆杆燃烧的声音,不绝于耳,长安城的大户人家,有的也准备了几个烟花,在自家院子之中燃放。
烟花这东西,虽说升空的高度没有那么高,但是长安城的宅邸建筑普遍较低,普通的宅邸能有个两层已经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了,所以,站在稍微高一点儿的地方,是能够看到整个长安城燃放的烟花的。
至少,这个时候的晋阳就能够隐约看到侯府方向这边燃放的烟花,此时的晋阳正在麟德殿陪同着长孙皇后一同参加皇家的宴饮,麟德殿的殿门打开,向外望去,一片空旷,视野自然好的很。
麟德殿中在席的,都是皇室的成员,各地的藩王也都齐聚一堂,自然,李元景是不在的。
虽然在座的许多皇室中人都在疑惑荆王李元景为何缺席,但都很是有默契的没有问出口,若是不避讳,这事儿陛下自然会说出来,现在陛下不说,那也没必要去触霉头问出口来。
在含元殿修养了两日的李渊,今日脸上略微有了点儿血色,在含元殿的两名妇人的搀扶下,坐在了李二陛下的旁边,而长孙皇后,则是和晋阳公主一桌,坐在了李二陛下的右手边,韦妃、杨妃、阴妃、德妃则是坐在了长孙皇后下首的一侧。
让人惊奇的是,徐慧徐婕妤和今年才晋封了才人的武才人也在席位,被安排在了四位贵妃的下首,二人同席。
殿中坐着的,左边便是以李孝恭和李道宗为首的皇室宗亲,右边便是以李承乾为首的皇子公主还有驸马们。
可以说这是很纯粹的一场皇家的家宴,李二陛下也金口玉言说了,此次晚宴无须多礼,都是自家人,所以殿中觥筹交错之间,气氛甚是热烈。
这一过年,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如今玄临道一家子已经搬出了东山侯府,自从十多年前来了长安蹭住在侯府,李氏无一刻不在算计着如何让玄世璟出点儿意外,玄家人丁稀少,到了这一辈,也仅剩下玄世璟和玄清两个男丁,若是玄世璟出了“意外”,那玄家包括侯府这偌大的家产,便会落在玄清头上,而玄世璟的爵位也会落在玄清头上,现在汉中李家那边的生意全都仰仗着荆王府,这半年来也不知为何,荆王府那边似乎也出了问题,顾不上李家,所以现在李家生意缩水的厉害。
但是侯府那边,李氏却是不好下手了,以为现在的侯府,已经足以让李氏忌惮了,汉中李家那边已经给李氏写了好几封信,若是搭不上荆王府这条线,攀上东山侯府也成啊,若是能够让这几年风头正盛的盛唐商会稍微照拂一番,李家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像现在难过。
现在商界私底下已经传开了,说盛唐商会可是皇商,若是傍上,自然前途无量。
李氏苦笑,先前为了讨好荆王府,已经将侯府给得罪惨了,如今王氏已经打算将宗祀交由清儿继承,摆明了就是要与自家划清界限,还有什么理由厚着脸皮去求人家照拂。。。。。。
“夫人,大过年的,在发什么呆呢?赶紧过来吃饭了。”玄临道看着李氏在发呆,出声问道。
如今玄临道一家子住在长安城的一所小宅院中,说是相比于平常人家,三进三出,也算是个正儿八经的宅子了,当然,与长安城的那些达官显贵是没法儿相比的。
李氏听到玄临道的话,回了神,走到饭桌旁,落座说道:“我在想,明年四月就是大考了,若是咱家清儿能够中举,那咱玄家,也能在清儿这一辈,光宗耀祖了。”说话间,李氏看了一眼坐在饭桌前默不作声的玄清。
玄清笑了笑:“咱们玄家,不是已经有了璟弟了嘛,明年我就算考的再出众,又能如何,也不过是做个小官,璟弟可是封了爵呢。”
李氏一听,脸拉了下来:“别提那小子,自己优哉游哉的做了国候,也不知道提携一下你,陛下对他如此宠爱,给你讨个官位,你哪儿用得着这么埋头苦读的。”王氏抱怨道:“再者说,明年清儿就要继承玄家宗祀了,玄世璟那小子,说白了,也不是咱们玄家的种。”
李氏这么一说,玄清撇了撇嘴,没再吱声,而玄临道,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是看着王氏那一脸的不高兴,也就将到了嘴边儿的话,咽了下去。
“唉,你瞧瞧人家过元日,热热闹闹,再看看咱,从原本的高门大户,落得现在小门小户的,冷冷清清。。。。。。”
“娘,您就少说两句吧,今儿个吃完饭,还得守岁呢。”玄清见自家娘亲又要絮叨下去,连忙出声打断。
“是啊,夫人,先吃饭吧。”玄临道如今听着李氏的念叨,也不禁有些头疼。
大过年的,玄临道一家的宅邸中,却是一点儿喜庆的氛围,都没有。。。。。。(未完待续。)
。。。
………………………………
第一百四十三章:习俗
元日当天要举行大朝会,所以晚上侯府众人守岁的时候,王氏便让小欢将玄世璟的朝服拿了出来放在一旁准备着,子时一到,便听得街上钟鼓齐鸣,往常长安城那发出净街鼓的鼓声,现在倒是被用来敲响辞旧迎新的第一锤了,紧接着,长安城城墙四角钟楼的那四口大钟也响了起来,掺杂着鼓声,彻响长安。
侯府屋子里的下人们开始放下手中的酒杯,依次走到王氏和玄世璟身旁,叩拜行礼,道些吉祥话,多是“福延吉日,庆寿无疆”、“福清初新、寿禄延长”之类的。
而王氏,则是笑呵呵的先接受了玄世璟的跪拜,随后又接着受了府上每一个人的跪拜礼,这是大唐的风俗,元日之际,守岁的人要起身,晚辈给长辈行礼,奴仆给主人行礼,王氏也让小欢和珑儿去将放在一旁已经准备好的红利拿了过来,分发给了众人。
到了后半夜,王氏让玄世璟躺在毯子上踏踏实实的睡了一觉,反正屋子里燃着炭盆,又有人在,定会照顾周全。
府上的下人们自然不会这么早就歇息了,这侯府众人聚会一年一次,来之不易,往年哪儿有这么热烈的氛围,即使没有,也会玩儿到天亮再会各自房间歇息上一个两个时辰的,更何况是现在了。
长安城各府之间在元日当天的走动几乎没有,因为各府的官老爷们都会去参加大朝会,再者一整夜的守岁,到了白天,都是要在家休息的,就算是平民百姓亲戚邻里家的,也不会在上午出门走动,。
所以长安城高门大户的官员们守岁,一般不会通宵达旦的醒着,偶尔睡上一两个时辰也是正常,毕竟第二天的大朝会可是会进行整整一个上午,紧接着便是赐宴,参加大朝会或是之后的赐宴,一向是马虎不得,不养足精神,又怎能应付过来。
不过,虽说守岁一整宿,但是若是睡回笼觉,也不过是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便又要起身,准备元日丰盛的酒宴,唐人喜交际,爱热闹,所以在元日当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酒席,邻里相互拜年,走到谁家吃到谁家,算是个专门的名目,叫做“传座”。
天微微亮,王氏便将身旁睡着的玄世璟叫醒,此时府上的下人们也准备陆陆续续的离席回去休息了,趁着人都还没睡,要赶紧为玄世璟打扮妥当。
迷迷糊糊的套上朝服,随后用温水洗了脸,玄世璟这才清醒过来。
原来已经快要天亮了。。。。。。
在小欢的伺候下梳了头,一会儿还要去府邸门口和众人一起燃放爆杆,意寓辞旧迎新,此时东山侯府的中门大开,玄世璟带领着侯府已经收拾妥帖的人到了府邸门口,早有小厮将爆杆准备完毕,将火把递给了玄世璟。
玄世璟走上前,用手中的火把点燃了爆杆,噼里啪啦的声音,不绝于耳。
石虎和高峻抬着一根木杆,而管家钟子朔也是亲自扛了一把榔头,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小坑,将木桩竖在坑中,立在了院子里,玄世璟仔细一看,这才发现,这杆子的顶上,还飘悬着一方长条形的旗子,杆子一竖起来,这旗子便在这冬日早上的寒风之中抖动着。
“这是什么东西?”玄世璟看着身边的珑儿问道。
“小侯爷,这东西叫做‘幡子’,每年元日的早上,各家各户都会在自家院子当中立上这么一根,招福纳吉。”珑儿解释道。
原来是这东西,要么怎么说看着眼熟嘛,这玩意儿记得在某国看见过,只不过顶上的旗子变成了鲤鱼,换了个叫法变成了“鲤鱼飘”。
要么怎么说后世某国是衣冠唐制度,感情都是从老祖宗这边儿学过去的。
时候虽说尚早,但是整个长安城依旧是灯火通明,元日这一天一整日,侯府的中门都会大开,除却迎接来往拜访的人之外,也有开门纳福,纳吉的意思。
燃了爆杆,众人也开始回到昨儿个相聚的房中中准备吃早饭了,热腾腾的粥、包子、油饼之类的吃食都被摆在了桌上,昨日晚上剩下的残羹冷炙刚刚就被府上的丫鬟小厮收拾利索了。
早饭之间,桌子上也备了酒水,却不是普通的酒,算得上是过年专用的酒水了,一种是“屠苏酒”,一种是“椒柏酒”。
这屠苏酒,是用七种药材混合制成,据说喝了之后能够驱邪解毒,延年益寿。
玄世璟笑了笑,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说,所谓的解毒,并没有什么。。。用。不过这喝这个酒,也有个讲究,便是从席间年岁最小的先喝,原因就是“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小孩儿长大了,是件高兴的事情,所以先喝酒庆祝,但是老人却又失去了一年的年华,所以最后饮酒。
在座的众人,最属玄世璟年纪最幼,所以这头杯“屠苏酒”,玄世璟当仁不让。
喝过“屠苏酒”之后,侯府的下人们又按照习俗,端上了“五辛盘”,这五辛盘里一片青青绿绿,辣气冲天,分别放着五种蔬菜,大唐冬日里蔬菜稀少,能吃的起五辛盘的,多为高门大户,而小门小户的百姓们,则是另寻物品代之,吃这五辛盘,是为了发散五脏郁气,预防时疫不闹病的。
大唐过年的风俗比之后世,门门道道,有过之而无不及,玄世璟也算是正儿八经的体会了一把,这十多年在于阗,条件有限,就算是过年,也不过是做上一顿丰盛的饭食,饮酒作乐一番就罢了,更何况于阗西域之地,龙蛇混杂,正儿八经的过年习俗到了那边,早就融合了一些西域风俗,这年过起来,也不是个味儿了。
用完了饭,府上的下人们再次对着玄世璟和王氏拱手行礼拜年,大过年的,吉利话,谁也不会嫌少的。
钟子朔站在玄世璟母子身后,小欢小吉两人一起帮着收拾桌子上的东西,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