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钟子朔站在玄世璟母子身后,小欢小吉两人一起帮着收拾桌子上的东西,见众人脸上一片喜气洋洋,不由得感慨:“这算是咱府上,过的最高兴的一个年了。”(未完待续。)

    。。。
………………………………

第一百四十四章:遇故人

    王氏也认同道:“是啊,往常璟儿不在府中,再怎么置办,都觉得冷冷清清的,上天保佑,璟儿这一辈子,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我也就别无所求了。”

    “娘,一切不好的,都过去了,大过年的,开心点儿,儿子这不好好的在您身边儿嘛。”玄世璟看到王氏有些伤感,连忙安慰。

    “是,我家璟儿最是有出息了。”王氏笑着身手抚摸着玄世璟的后背:“一晃神,璟儿都这么大了,娘亲也该替你打量一番长安城的名门闺秀了。”

    玄世璟听到这话一愣,名门闺秀?这是要给自己说亲?

    “娘,孩儿现在还小呢,这事儿孩儿心中自有思量,娘亲将来只管看着儿子将媳妇娶进门便是了。”玄世璟连忙劝道。

    “哦?璟儿心中有了中意的人?”王氏眼睛亮闪闪的看着玄世璟。

    玄世璟老脸一红,认了:“有。”

    “哦?谁家的姑娘?娘亲改天去看看去。”王氏饶有兴趣的追问道:“若是姑娘不错,可得先定下来。”

    “娘,不必着急,不必着急。”玄世璟笑道:“儿子看中的姑娘,跑不了的。”

    想到这里,玄世璟心中倒是一阵泛甜,没想到两人之间清楚直白的说出喜欢的,会是晋阳。。。。。。

    换言之,自己被一只小萝莉撩了。。。。。。。玄世璟忍俊不禁。

    王氏见自家儿子脸上那一阵阵的痴笑,心中也是有了底,既然有了人选,那便好,等适当的时候两家人见个面,将这事儿定下来便是。

    只是一个苗头,王氏已经要想着见见自己的亲家了。。。。。。。

    珑儿也站在一旁轻笑,她自然知道自家侯爷所中意的女子是谁,那玄武搂的五楼平日里就算是房二公子没有侯爷的准许都不准上去,可是侯爷却偏偏对下边儿的人吩咐若是晋阳公主,便由她去,这摆明了晋阳公主殿下就是自家未来的主母了。。。。。。。

    时间也差不多了,珑儿从房间中拿出玄世璟的官帽,给玄世璟戴了上去,小心翼翼的将银鱼袋缀在腰间。

    石虎已经去后院准备马车了,此番进宫参加大朝会,石虎和高峻将一起陪同着玄世璟前往。

    这个时辰,长安城的街道上鲜有人出没,守岁一夜,正是个困顿的时候,都是燃放过爆杆吃了饭,回去睡个回笼觉,等精气神儿养足了,才会出门拜年。

    马车缓缓的驶过长安城的街道,此时天已经放亮,越往宫门处行走,来往的马车越是多,都是赶着去宫中参加大朝会的,元日这天的大朝会,不但长安城的文武百官必须到场,就连各地的地方官也会派遣使者或者是自己亲自进京朝贺。

    自朱雀门而入,到了宫门口,马车便行驶不进去了,一应官员,都需在此处下车,步行入宫。

    到了元日,进皇宫之中,也是张灯结彩喜庆非凡,来往巡逻的羽林军们也舍去了平日里的腰刀长戈,换上了龙凤环首的仪刀。

    说起这大朝会,玄世璟也仅仅是十多年前来过这么一次,那时候他还年幼,便一直跟在李承乾身后,如今一转眼,十年已经过去了。

    参加大朝会的不仅有大唐的官员,留在长安城的那些番邦使节也都会到场给李二陛下拜年,朝臣的圈子,他们融不进去,所以,这些个番邦使节,倒是自成一个圈子,聊得不亦乐乎。

    让玄世璟有些瞩目的便是禄东赞,此时的禄东赞正在跟礼部的侍郎聊的火热,玄世璟倾耳一听,这禄东赞竟然是在打探李元景的消息。

    这顿时让玄世璟的心沉了下来,禄东赞打探李元景的消息作甚?难不成他知道李元景要谋反这件事的一些苗头了?

    若是真的如此,这便不得不防了,若是李元景勾搭上吐蕃,势必会在南方掀起一场腥风血雨,有吐蕃的军队牵制住汉州边境驻守的唐军,那在南方,短时间里如何聚集起一股能够扑灭李元景的力量,更要防着吐蕃派人与李元景接洽。

    心思几番婉转之下,玄世璟决定要让荆州那边的人多注意一下吐蕃那边儿的动静,这种大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等候在太极殿外的官员众多,皆是两三人站在一起,或是拱手拜年,或是低声说笑,玄世璟自己站在原地,这样一来,倒是有些突兀。

    “小璟!”

    听得有人在喊自己,玄世璟循着声音望去,见柴令武和李崇义正向自己这边走来。

    “令武兄长,崇义兄长。”玄世璟见二人走到面前,连忙拱手见礼。

    柴令武因为在长安当差,所以偶尔还能见得到,这李崇义,因为外调出去,倒是有十多年没见面了,不过样貌之中倒是能依稀分辨出十年前那个稚嫩的少年。

    李崇义已经成了家,为示稳重,也开始蓄起了短须,或是因为外调在外历练了这么几年,整个人身上的气势,都是不同的,散发着一种干练,一种老成稳重。

    见到李崇义如此,玄世璟也是觉得,河间王府,后继有人了。

    “小璟,这么多年不见,变化还真是大啊,差点都认不出来了。”李崇义笑着拍了拍玄世璟的肩膀:“就是身子骨儿弱了些,要不等过了年去个,跟哥哥一样,外放历练历练?”

    “崇义兄,小璟这身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近几年,恐怕还要留在长安调理,哪儿能外调啊,外头可不比长安。”柴令武说道:“现在小璟可是大理寺的少卿,一回到长安,便破获了让京兆尹府都头疼的鹿山书院失窃案。”柴令武知道李崇义回到长安不久,因为玄世璟被禁足在宫中,兄弟几个也没来得及聚一聚,因此,对于玄世璟的事情,李崇义也是了解不多,外面传的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可信不可信的也是两说。

    “原来如此,原先哥哥还以为小璟长大后,会是个武职,现在和哥哥一样,混了个文职,也不错,好好干,陛下对你如此另眼相看,将来定是前途无量。”听到玄世璟做了大理寺的少卿,李崇义也是为他高兴,大理寺少卿的位子,正四品,按照玄世璟这个年纪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成就了。(未完待续。)

    。。。
………………………………

第一百四十五章:大朝会的故事

    “对了,怎么没见到怀玉兄长。”玄世璟四下打量一番,确是没看到秦英,程处默一身绯袍,正儿八经的站在程咬金身后。

    如今的程处默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小时候不觉的如何,到了现在才发现,众人虽说当年情谊不变,但是年龄的差距确是凸显了出来,比如现在,柴令武和李崇义仍旧能够与玄世璟站在一起说说笑笑一番,但是程处默就必须老老实实克己守礼的站在朝臣中。

    “怀玉正陪着翼国公呢,这两年你也知道,翼国公身体不怎么好,这种场合之下,怀玉是离不开翼国公身边儿的。”柴令武说道。

    太极殿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两两三三聚在一起叙旧着也甚多,自然,整个太极宫巡守的羽林卫也较平常多了两倍有余。

    宫城四周传来一阵礼乐之声,闻声,众多朝臣都各自站好了位子,安静了下来,玄世璟身为大理寺少卿,自然是要跟在戴胄的后面。

    诗云: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帝居在太极,肃肃钟漏清。将军领羽林,持戟巡宫城。

    在德义的一声高喝下,朝臣们手持勿板走上太极殿的台阶,鱼贯而入太极殿。

    李二陛下一身衮冕,玄衣纁裳,一侧的长孙皇后这是一身钿钗礼衣,头戴金翅凤凰钗,端坐与李二陛下身旁。

    元日这天的大朝会,臣工须向皇帝行大礼,随后便是各地官员上奏,多事奏表过去一年风调雨顺,祈福来年国泰民安的折子。

    不得不说,每年大朝会的重头戏便是魏征,大朝会这一上午别的臣工都是在说好话,拍龙屁,只有魏征,洋洋洒洒千言字总结厉害,顺带着再谏言一番。

    若说对于魏征最好的形容,玄世璟觉得就是拽在人手上的气球上的一根绳子,每当李二陛下要上天的时候,总能适时的拽上这么一拽,不至于让李二陛下飘飘然飞的越来越多远。

    不过对于李二陛下来说,这样的魏征,显然是足够让他讨厌的了。。。。。。。

    一场大朝会,似乎与玄世璟也没什么关系,光是跪坐在戴胄身后听那些各地送来的奏表便已经听的昏昏欲睡了,到最后李二陛下颁旨行赏的时候,玄世璟倒是勉强提起一点儿精神。

    说来也是有意思,大唐官员的假期不少,俸禄确是不多,平日里若是府上真的与商队一点儿都不沾染,若想过的滋润一些,那是不太可能的,大唐真的说得上两袖清风的官员的一年的俸禄,都没有李二陛下的几顿赏赐来的多些。

    玄世璟暗暗的打了个哈欠,熬了一宿就睡了两个时辰,再听这令人昏昏欲睡的奏表,能坚持到现在也真是不容易了。

    比玄世璟更期待李二陛下的赏赐的,便是那些在场的番邦使节,来大唐走一趟,还不就是为了皇帝陛下的赏赐嘛,四夷皆知,上邦皇帝赏赐,那叫一个丰厚,多的令人垂涎。

    来殿中参加大朝会的臣工将近二百余人,长安官员加上地方官员派遣的使节,再加上番邦使节,光是赏赐,德义便得捧着冗长的折子读上好一会儿。

    魏王李泰和吴王李恪的用度翻了一翻,太子承乾用度不设,可随意支配内务府额度,这在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其他的未成年的皇子,用度也仅仅是稍微的有些增加,而那些已经就了藩的皇子,无非是在实封上,增加了一些。

    长孙无忌的封地又胖了一小圈儿,房家来年赢取高阳时候的嫁妆又丰厚了将近一成,这算是一些比较特别的赏赐,寻常官员,不过是赐了一些锦缎财帛罢了。

    到了玄世璟,便只剩下可怜的百贯铜钱了。。。。。。

    一边听着李二陛下给番邦的丰厚礼物,玄世璟心中一边暗自吐槽李二陛下的小气,前天送进宫里的那把弯刀和那只杯子就不止百贯铜钱了好么。。。。。。。。

    “授玄世璟东山侯诏,槐路清肃,台阶重峻,然而表德优贤,昔王令典,庸勋纪绩。。。。。。咸使知闻,如此之徒,并即申上,朕加亲览,特将开府,仪同三司,钦此~~”

    此旨一出,满朝哗然。

    玄世璟是什么人,区区一个侯爷,若是说官职,也不过是一个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的位子,当初陛下封了这么个位子给他,怕也是给了他一个闲职,现在一道旨意,竟然就给了他开府的权利。

    什么是开府?开府那历来可是皇室深受皇帝看中的皇子王爷才拥有的权利,开府建衙之后,便能够自行招募官员,自由任免下属官员了,甚至还能自行定下实行部分律例。。。。。。

    “陛下。”魏征手持着勿板站了出来:“臣恳请陛下三思。”

    “恩?”李二陛下看向魏征,想要听听魏征的看法。

    原本李二陛下下发的旨意拟出之后要经过两省审批的,但是这元日大朝会上所上次的东西一应都是出自内务府。

    这内务府是皇帝自家的小金库,是三省六部管不着的,所以元日大朝会的这道旨意便没有送往两省复核,再者说,元日头两天,长安城所有的官员都已经休沐了,就算是送到了两省,也无人查看。

    所以这道旨意,朝中大臣一无所知,当德义将这旨意念出来的时候,才会造成如此大的震动。

    殿中将近两百余人,反应各不一样,不过心中对于这道旨意都是十分震撼,唯独长孙无忌和李绩二人,犹自思索一番,心中也隐隐明白为何陛下会下发这么一道旨意了。

    现在李元景谋反一事尚未公开,可是两人心中也有了计较,这件事情的始末,恐怕都是这东山侯的功劳了。

    不然东山侯在大安宫与荆王大闹一场,陛下却是不轻不重的做做样子罚了李元景一顿呢。

    现如今陛下给了东山侯开府的权利,难不成是要让东山侯去处理荆王谋反一事?虽说玄世璟回到长安之后处理兵部侍郎孙耀庭还有白鹿书院的案子已彰显其能,但是此等国家大事,若是交到他手里,还是略显稚嫩吧。。。。。。

    想到此处,长孙无忌微微皱了皱眉头。(未完待续。)

    。。。
………………………………

第一百四十六章:开府之争

    但是也不乏陛下有别的想法,譬如为了避讳与太上皇之间的关系再次决裂,所以将这个烫手的山芋丢个玄世璟。。。。。。年纪虽说是玄世璟的不足,但也是他的优势所在。。。。。。

    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受益的,都是玄世璟。

    听到这道旨意,玄世璟自己也是云里雾里,前面那洋洋洒洒的一大篇,说的应该就是,你很优秀,平日里的政绩作为也不错,朕很看好你,让你开个堂口。。。。。。云云。

    玄世璟也知道,这道旨意意味着什么,开府的权利。。。。。。。这是皇子王爷才能拥有的权利,而李二陛下现在让自己开府,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难不成是要自己去招募人手,对付李元景?

    据说昨日里李二陛下去了大安宫,回来之后便一个人呆在太极殿,思索良久。。。。。。

    如今整这么一出儿,怕是与太上皇李渊,也多多少少的有些联系吧。

    “陛下。”魏征拱手出列,先是向李二陛下行了一礼,随后说道:“陛下,东山侯年不过十四,爵不过国候,开府之权,向来为就藩皇子及封地皇室之权,如今陛下特允东山侯行开府之权,于礼法不合,望陛下收回成命。”

    “辅机,你怎么看?”李二陛下将目光落在长孙无忌的身上。

    长孙无忌出列之后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魏大人所言有理。。。。。。”

    “哦?辅机也觉得,魏卿说的有道理?”李二陛下眯着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长孙无忌。

    “这。。。。。。”长孙无忌接触到李二陛下的目光,心中有些摇摆不定。

    “陛下。”若是魏征的出列在众人眼里算是稀松平常,那李绩的出头,便让人有些看不透了。

    这老狐狸不就早就不搀和朝堂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嘛?

    “英国公有何话要说?”李二陛下看向李绩。

    “陛下,臣以为,玄侯开府,并无不妥。”李绩的一句话,更是让整个朝堂炸开了锅。

    这英国公今日是怎么了?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支持一个小辈?难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玄机不成?

    “说来听听。”李二陛下说道。

    “陛下可还记得已故晋国烈武公玄氏明德?”李绩微微低着头,让人看不清楚脸上的表情。

    “朕当然记得。”李二陛下的一句回答,甚是肯定。

    “其实若说开府之权,早在大唐定鼎之时,太上皇和陛下便已经给了晋国公府上了,如今晋国公仙逝多年,这权利,也该由东山侯爷继承下来了。”李绩说道:“众所周知,我大唐爵位,子承父爵,当年晋国公仙逝追封为国公,按理说来,东山侯应该是承袭为晋国公的。。。。。。而陛下当年却仅仅封了玄世璟一侯爷,而玄侯晋位,也不过是年前几个月。”

    “太上皇和陛下何时赐给晋国公开府之权了?”魏征问道。

    李绩笑了笑:“魏大人莫非忘了二贤庄了?”

    经过李绩这么一提醒,魏征记了起来,若说这二贤庄的存在,对于侯府来说,却是如同开府一般,只不过是没有在朝廷中挂上公职罢了,但是侯府手底下的二贤庄里面的人,也着实厉害,十年前长安城的那一场骚动,不就是出自二贤庄的手笔吗?

    也难怪陛下当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当初玄世璟遭人暗算,二贤庄搅动长安,不过是为了主子讨个公道罢了,严格来说,二贤庄这种性质的存在,已经算得上是侯府在山西开府了。

    也就是说当年晋国公玄明德,表面上虽无开府之名,但是实际上却有了开府之权。

    玄世璟一出生便注定要成为二贤庄的新主,便是继承了玄明德手中的权利,若是再承袭了晋国公这一爵位,一时间便会更是风头无两,怕是要遭朝中人惦记的,所以李二陛下给了玄世璟一个不三不四的称号,便是宣威侯,后来玄世璟再次回到长安,这才正式的给了封地,正了名。

    如今这一道旨意,明显是李二陛下要给玄世璟手下的二贤庄正名了。

    开了府,那在二贤庄的那些人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在长安,光明正大的在玄世璟手底下了。

    当然,给玄世璟开府之权正名自然也有一点儿李二陛下的私心在里头,从荆王李元景谋反一事来看,玄世璟手底下的人能够轻而易举的渗入荆州,打探到李元景的一举一动,消息之细致比之朝廷的暗探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李二陛下心中有些拿捏不定了,给了玄世璟开府的权利,到时候二贤庄的良才必定倾巢而出前往长安,辅助玄世璟,这样一来,将这些人放在长安城内李二陛下的眼皮子底下,总比远在山西要强的多。

    至少,李二陛下能够将这股势力做到为我所用,至于日后玄世璟这开府的权利膨胀,李二陛下到时候再适当的拿捏便是。

    年后,还有荆王谋反一事需要玄世璟去处理,自从昨日李二陛下在大安宫看到太上皇李渊病重之后,回来思索了良久,虽说李元景不能放过,但是此事不宜由李二陛下亲自出手处置,若是如此,恐怕太上皇心里,便又会添上一个疙瘩,现在太上皇的身子已经那样儿了,全由太医用珍贵药材吊着一口气,万一受点儿刺激,恐怕李二陛下不孝的千古骂名的这口大黑锅,是跑不掉了,虽然在这方面李二陛下现在背上已经是一片灰了。。。。。。

    还有一事便是袭爵的规矩了,若是子孙后代无功劳政绩,这爵位是要一级一级的削减下去的,比如,当年玄世璟刚刚出生,碌碌无为,这公爷的位子削减一级,自然就变成了侯爷,若是日后玄世璟的儿子也是平庸无奇,那到了他头上的爵位,便会成了郡伯。。。。。。

    当然,这不是定死了的规矩,前途,都是需要拼搏出来的。

    李绩的一番话,让魏征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该如何反驳,当年玄明德还没死的时候,魏征是在息太子建成手底下的,若是就着李绩说的这个由头继续与之纠缠下去,恐怕也是白费力气而已。。。。。。

    陛下的这道旨意已经下了,有李绩支持,长孙无忌的摇摆不定,这二人的态度,加上陛下的态度,顺带着程咬金、李孝恭还有秦叔宝等人一定会偏向东山侯,这事儿也是个**不离十了。

    魏征人虽说直,但是却不傻,为何长孙无忌和李绩的态度会如此,恐怕这背后,定是有什么门道的。(未完待续。)

    。。。
………………………………

第一百四十七章:反应

    朝臣们的心思若是九曲回肠一个问题要在脑子里绕上九个弯的话,那在座的番邦的使节们相比较来说,就比较直接了,听到玄世璟作为一个侯爷,大唐的皇帝陛下竟然给了他开府建衙的权利,心中都是十分震撼的。

    尤其是禄东赞,要知道禄东赞在吐蕃的地位,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从松赞干布少年时期,禄东赞便在他的身边辅佐,兢兢业业这么多年过去,虽说手底下有人,有关系,但那始终都是上不得台面的,诸如禄东赞这种情况,手中都没有开府的权利,可是这东山侯玄世璟,小小年纪便深受帝宠,得了与皇子一般的待遇,看来要在对待玄世璟的态度上,重新审视一番了,禄东赞暗自想道。

    如今的玄世璟羽翼渐丰,李二陛下也不必像多年前一样顾忌了,就算日后有人要针对玄世璟,玄世璟也会有力量去反击。

    长安城大多数官员都是经历过十多年前的那场动乱的,东山侯府中的高手倾巢而出搅动长安风云,如今玄世璟都要正儿八经的开府了,就更没有人愿意触那个霉头了,谁家府里没几本小账本,万一大晚上的一个不消息落在别人手里,那不是自找麻烦么。

    玄世璟就算是开了府,只要在长安城不触记太多人的利益,所有人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与之较真,玄世璟现在不过是个大理寺的少卿,就算开了府,能做什么,还不是要老老实实的在戴胄手底下查案子。。。。。。。还别说,二贤庄那一帮子江湖草莽用到这地儿,也算是适得其所。

    只是一道旨意,各方臣子便在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

    大唐的官员无非是想着,事不关己,现在有李绩出头支持,长孙无忌看样子也会赞同,而魏征没了动静,文臣这边一片沉默。

    武将这边挑大梁的程咬金、尉迟恭还有牛进达李孝恭等人,明面上不好说出支持,但是暗地里一定会支持玄世璟,毕竟这几家府邸之间走动频繁,关系可好着呢。

    而番邦的使臣们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