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坏了,自己这是被流民盯上了,王澈想着。
虽然是流民,面黄肌瘦,没力气,可是好汉架不住人多,何况自己身上的伤也才刚好,也是好几天不见油腥了,力气没比他们大到哪儿去,一对六,打不过
“你们,想要这个?”王澈将手中的干饼往前递了递。
眼前面黄肌瘦的流民见到王澈手中的干饼靠近自己,很是明显的咽了一口口水。
“拿去吧。”王澈见那人只是盯着干饼不说话,干脆将手上的这干饼递给了他们,又将包袱打开,给这几个流民看,包袱里面还有一张干饼,王澈也拿了出来,递给了他们。
“你们也看到了,我也就这么两张饼,算了你们吃,我还要赶路。”王澈说道。
把包袱打开给他们看,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确没有撒谎,要知道,这些流民饿的急眼了,什么事儿可都能干的出来,比起两张干饼,还是自己的命更重要。
………………………………
第六百五十一章:治理台州
台州现在毕竟是刚刚归入大唐的版图之中,若说对台州的了解,除却玄世璟之外就是刘仁愿了,而方才李二陛下让德义去将玄世璟请过来,也派了别人,将刘仁愿带到这宣政殿来。
将两人叫过来就是为了谈谈台州的发展。
地都归了大唐了,总不能就这么只是派遣了官员过去就完事儿了,这台州是两人带兵打下来的,对于他们来说,对于台州的了解肯定是比刚刚过去的官员要深刻的多,至于台州那边朝廷要施行什么政策比较合适,李二陛下想听听玄世璟和刘仁愿的看法。
不多时,刘仁愿也别内侍带到了宣政殿之中,站在玄世璟身侧,对着李二陛下拱手行礼。
“方才朕才刚刚把问题问出口,刘卿家就到了,正好,你们二人一起,与朕说说,关台州那边,你们有什么想法。”
刘仁愿看了一眼玄世璟,朝廷这边不是已经派遣了官员过去了吗?怎么还有自己和玄公的事儿,这事儿没完了?
但都是天子都已经发问了,刘仁愿也不好沉默,只能拱手说道:“臣与玄公离开台州之前,朝廷的官员已经到达了台州,如今台州局面稳定,需要的也无非就是长治久安,只要在台州的官员不贸然行事,一般来说,问题不大。”
刘仁愿这般回应,这话说了跟没说是一样的,不过是向李二陛下解释了一些李二陛下已经知道的事情而已。
而李二陛下想要听的,是他们自己对台州的想法,而不是朝廷官员如何。
“陛下,台州那边大势已定,按照刘大人说的,只要官员循序渐进,不会出什么差错,昨天在含元殿前,朝中诸多大臣都见到了臣与刘将军为国库带回来的那些银钱,臣估摸着,不少人心里已经蠢蠢欲动了,他们心动,就会让自己府上所属的商队前往台州,这样一来,中原与台州之间的联系,随着商人的来来往往,将会更加紧密,那边的人过上了好日子,自然也就归心了,至于朝廷政策方面,以臣愚见,陛下倒是不妨先免除台州一年的税款,至少让那边的百姓先将日子过踏实了。”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抚须点头:“那关于岛上的那五处势力首领,还有岛上原有的军队呢?”
“在臣与刘大人回来之前,那些军队已经变成了农夫和矿工,不会在纠集到一起了,至于那五处势力首领,臣倒是有个提议。”玄世璟说道。
“说来听听。”李二陛下说道。
先前玄世璟在岛上收服他们的时候所答应给他们的一些条件,现在也该是到玄世璟实现的时候了,做人不可言而无信,反正允诺给他们的,也不是些什么要紧的东西。
“现如今大唐在台州设置了郡县,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朝廷这边派过去的官吏,在威望上,说实话远远不如原先岛上的那五处势力的首领,臣想着,想要治理岛上的百姓,这两年的时间,还是需要用到他们的,陛下不妨下旨,给他们封个官,比如说,军中的校尉,官府的长史一类的官位,反正到头来,话语权还是在咱们的官员手上。”
玄世璟思来想去,又补充了一番:“再者就是,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到了那边,对待岛上的这些百姓的态度,也是重重之重。”
玄世璟的话说的也没错,若是派遣过去的官员整天一副鼻孔朝天的模样,台州那边迟早要出事,别忘了如今的台州岛上还是有些本事人的,比如说杨福,加上王西威和成勇,若是官员做事太绝,惹怒了他们,那先前玄世璟和刘仁愿所做的一切,都是白搭。
作为台州的第一任官员,肩膀上的担子很重,官员在那边的作为关系到台州以后的发展。
而当初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玄世璟不认识,也没有过多的接触,毕竟官员过去之后,就拿出了李二陛下的圣旨,让玄世璟和刘仁愿立即回长安,于是两人收拾收拾就登上水师的战船回长安了,至于那官员的品性如何,两人一概不知。
现在回到了长安,玄世璟倒是有些担忧了。
李二陛下将派遣官员的事情是交给了长孙无忌去做的,他自己也只是看了看长孙无忌递上来的折子而已,不过李二陛下对长孙无忌也是十分信任的,觉得长孙无忌办事,出不了什么差错。
但是现在听了玄世璟的话,将这件事儿放在脑海之中仔细想想,却又觉得当初轻易决定实在是太过草率,在脑中将适合派遣到台州的官员过了一遍之后,李二陛下想到一个人。
那就是魏征的三子,魏叔琬。
魏征的家风严谨恪正,如今魏征的四个儿子都在朝中做官,也有些年头没有调动了,这三子魏叔琬性情温和,但是在处理政事方面,却也承袭了魏征的风范,而如今台州需要的,就是一个温和刚正的官员。
对待百姓温和,但是对待事情的时候,需要刚正,刚柔并济之下,才能稳稳妥妥的治理台州。
在李二陛下的思索之下,他心里已经决定了台州官员要换人了,所以先前那位到台州的官员,估计要调回来了。
毕竟李二陛下心里合适的人选,总比长孙无忌挑选出来的人要合适的多。
即便是长孙无忌,就敢说没有自己的私心在里面。
而对于魏叔琬来说,这也是个机会,如今李二陛下对台州的重视不比对长安的重视要少,若是魏叔琬在台州能够做出一番功绩来,如今半死不活的魏家,极有可能因为他,重现往日的辉煌。
能够独自治理一州,足以证明魏叔琬的能耐,而台州治理得当,身上也就有了政绩,再调回长安的时候,就是魏叔琬飞黄腾达的时候了。
“如此一来,朕打算重新派遣官员前往台州,还有璟儿你说的台州的原本的那些首领,也要各自给官职安抚。”李二陛下说道。
………………………………
第六百五十二章:阴险的猜测
玄世璟说的话,李二陛下都听了进去,觉得玄世璟说的有道理,毕竟大唐朝廷这边的官员到台州去,不管怎么有能耐,到了那边都是初来乍到,对台州形式不了解,对于台州的百姓来说,是陌生的,哪儿有先前的首领来的熟络,所以原本的那些势力首领就需要为大唐朝廷所用,帮助大唐的官员在台州稳定人心,逐渐的,朝廷派遣过去的官员在那边有了威望,有了话语权,而他们也会得到相应的功劳,往后在台州是继续做官,还是挂官享福,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毕竟现如今那些个首领年纪也都不小了,即便是年纪最小的成勇,又是习武之人,身强体壮,年纪也都快要奔五了,即便是做了官,又能在官位上做多久,无非就是几年的功夫,吃着朝廷的俸禄,让自己的日子过的轻快宽松一些,等到从官位上退下来之后,要么就继续留在岛上,毕竟是故土,要么就乘着商人的商船到中原来享福,毕竟中原这边是一处他们未曾见到过的花花世界。
但是玄世璟知道,若是杨福退休,他一定会来中原的,到了中原之后,肯定会走一趟扬州,毕竟那里是他的童年记忆,有的时候人就是有这么一股执念,想要回到自己孩童时期曾经去到过的地方,看到过的风景。
杨福就是属于那一类人。
李二陛下询问过关于台州的事情之后,又关心了一番刘仁愿和玄世璟在台州的日子,毕竟臣子拿下了那么一片儿地方,带回了这么多财富,作为君王,表示关心也是应该的。
在宣政殿内待了约莫有大半个时辰左右,玄世璟和刘仁愿这才离开了宣政殿,而刚刚离开宣政殿的玄世璟,便被东宫的内侍请了过去,说太子殿下在东宫书房等候着他。
玄世璟无奈摇了摇头,自己这一回来,还真是忙,怎么说也要将该见的人全都见一遍,这才能停下来,可以想象的到,从太子东宫出去之后还有长安城魏王府的李泰,还有自己的那些叔叔伯伯们,都要挨个儿拜访。
这回台州弄回来的财富可真是亮瞎了一大群人的眼睛,玄世璟的那些叔伯长辈要说心里没点儿想法,玄世璟才不信。
就说程咬金,表面上憨厚的一汉子,但是心眼儿多的就跟蜂窝煤似的,要么人家怎么就那么长寿呢。
玄世璟现在身上的官职仍旧是东宫的太子詹事,因此光天化日大大方方的去东宫,也没人敢说什么,现在太子的位子百分之九十八的概率就是李承乾了,还怕什么?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玄世璟比较介意,还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作为李承乾的亲娘舅,好像对这个太子外甥并不是很热切的感觉。
不过现在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玄世璟也就注意了一番,就由着长孙无忌去了,毕竟这也只是玄世璟的猜测而已,不出事儿,谁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
但是长孙无忌这个人啊,总是让玄世璟心里觉得不踏实,或许是他这人太聪明了吧,心思太沉,说的难听一些就是老奸巨猾,对于李承乾这个储君,未来的皇帝来说,怕是不是什么好事。
玄世璟或多或少的对于长孙无忌的心思能够猜测一二,现在长孙无忌是朝中实实在在的权臣,皇后的兄长,皇帝的肱骨,左膀右臂,虽然长孙皇后多多少少能够压制得住自己的这位兄长,李二陛下也是个有手腕的君王,但是想想以后呢?
一旦李承乾继位,那长孙无忌可是三朝老臣了,权利、威望样样在手。
在武德年间,长孙无忌也是入朝为臣的人,虽然官职不是很显赫,也只是在秦王府之中做事,但是若真是到了李承乾上位,三朝老臣,他是称的上的。
玄世璟在前往东宫的路上想到长孙无忌也不是没有原由,一来是对于太子的态度,二来就是方才在宣政殿说起来,台州的官员是长孙无忌挑选出来派遣过去的,这让玄世璟心里一激灵,起了防备。
玄世璟没有忘记,历史上李承乾要被废除太子的位子的时候,长孙无忌也没有为自己的这位外甥说话,甚至连场面上的求情话都没有,后来李二陛下要重新掂量太子的人选的时候,给出了三个人选,一是李恪,二是李泰,李二陛下就在这两人之间摇摆不定,而李治,是长孙无忌硬生生的给捧到太子的位子上去的。
或许这当中有诸多的理由,比如说李恪身上带有前隋杨家的血脉,又或者是李泰为人狡诈阴险。
但是自己的儿子李二陛下自己清楚,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他这个当爹的都清楚,李恪虽然是杨妃生的,但是李恪姓李,是他李世民的儿子,杨广对于李恪来说,也不过是个外公而已,谁家的孩子承接了自己父亲的基业会跑去为外公复辟?
至于李泰,他的确说过杀子传弟的话,但是他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李泰也不是个傻子,对于这一点,玄世璟心中始终是存了疑惑的。
即便是他坐上了皇位,将来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传给自己的儿子,这也很正常,没有别的说法吧?
反而这当中在李二陛下面前说话最多的,就是长孙无忌,说李泰不好的是长孙无忌,说李治好的,也是长孙无忌。
说李恪不合适的是长孙无忌,说李泰阴险狡诈不足为信的,诋毁李泰说李泰上位陛下诸子不存的,还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么了解李泰?
先前李泰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争夺着皇位,居住在宫中,设立文学馆,安安稳稳的修书,长孙无忌是从哪儿看出来,李泰上位之后会杀光他的兄弟的?
在玄世璟的猜测之下,玄世璟自己的看法就是,当时的李恪和李泰都已经成了气候,与长孙无忌不是很亲近,李恪就不用说了,与长孙无忌没什么关系,李泰虽然也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但是李泰对于长孙无忌来说,不是个可以控制的人。
………………………………
第六百五十四章:尴尬的气氛
这还要从玄世璟的长女玄悦说起,现如今玄家的大小姐已经一岁半了,玄世璟对于自己的女儿喜爱的程度,李承乾多多少少是有耳闻的,而且如今玄家就这么一个孩子,自然是得了整个玄家的喜爱。
在李承乾的意识之中,母凭子贵,玄世璟喜爱玄悦,自然不会对秦冰月冷淡了去,到现在自家妹妹都没个动静,这让李承乾有些担心自己的妹妹。
虽然玄悦是个女孩子,可是就玄世璟对秦冰月和玄悦的态度来看,秦冰月很有可能会再怀一胎,到时候生下玄家的长子,虽然不是嫡出,但是对晋阳来说,搁在心里总会是个疙瘩。
晋阳自己还没感觉出这些呢,李承乾作为一个大男人,作为晋阳的哥哥,倒是先替她在心里操起这份心思来了。
李承乾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岁月逐渐流逝,人也逐渐成熟,不论是做事还是其心智,都无限朝着李二陛下的方向发展。
他与玄世璟之间,有从小看到大的情谊,但是情谊这种东西在帝王与臣子之间,又能值得多少?
玄世璟是李承乾的妹夫,晋阳是李承乾一母同胞的妹妹,玄世璟与晋阳成亲,那他们二人便是一家人了,即便是一家人,也要有些什么东西来作为纽带,作为桥梁,而若是晋阳能生下玄世璟的孩子,那就再好不过了,晋阳若是为玄世璟生下儿子,那将来玄家的家业,便是晋阳的儿子来继承。
以玄世璟如今的名望地位,李承乾作为太子,也给不了玄世璟什么好处了,即便是将来做了皇帝,能给的,也只是将玄世璟的郡公变成国公而已,好处都已经让自己的父皇给尽了。
所以李承乾现在也有些提早为自己打算的意思。
在玄世璟人在台州的这半年,李二陛下的身体虽然在慢慢的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大病没有,小毛病不断,李二陛下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身子骨不会长远了去,这些事也没有瞒着李承乾,毕竟李承乾是储君,要做好接班的准备。
因此这半年之内,李承乾也开始着急为自己准备了。
而李承乾的准备,李二陛下也是看在眼里的,也算是默认了。
父子两人之间若是能平安的交接了那个位子,于国于民,于公于私,都是大好事一件。
但是这些事情,玄世璟不知道。
玄世璟也算是个感觉敏锐的人,进了李承乾的书房之后,玄世璟也感觉到气氛当中有些不一样的意思,偷瞄了一眼李承乾的眼神,也能发觉李承乾的表情和眼神,不再像以往那样纯粹了。
以往李承乾只是个单纯的太子、储君,那这一次回来见到李承乾,无非就是觉得李承乾更像一个皇帝了。
毕竟现在李承乾也是而立之年了,光是做太子,就做了二十多年了。
李二陛下在李承乾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坐上了皇帝的位子开辟大唐的贞观之治了。
在昨天李承乾率兵出长安城迎接自己的时候,就觉得短短大半年的功夫,李承乾变的与以往不一样了,或许这自己不在长安的这大半年内,朝廷之中还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自己却是没有得到消息罢了。
玄世璟也不打算深入的探究去了,他只是个臣子而已,即便是现在坐到了三品官员的位子上,但是在朝中,也不过是随波逐流,或许只有随波逐流,才能明哲保身。
不管是想到长孙无忌也好,还是亲眼见到李承乾也好,玄世璟心里都警觉谨慎了起来。
李二陛下将玄世璟放到东宫,做东宫的太子詹事,早在坐在这个位子上的时候玄世璟就明白李二陛下的意思,朝中的官员也明白,李承乾更是明白,因此,李承乾更要与玄世璟打好关系,为他的将来做准备。
李承乾见玄世璟,说是叙旧,两人之间谈论的,仍旧是朝政,只是在谈论完了政事之后,李承乾才委婉的问了问玄世璟的家事。
作为玄世璟的大舅哥,过问一些这样的事情,也不算过分,而李承乾也会把握住这方面的度。
只是如今的李承乾,那点儿心思,说话间玄世璟就明白了,无非就是想让自己多亲近疼爱晋阳,想让晋阳为自己生下玄家的长男。
自家的事,玄世璟是不太喜欢让别人插手过问的,可是偏偏眼前这个人是太子李承乾,也是自己的大舅哥,玄世璟也只能含糊的应付过去。
谁说他没有多亲近疼爱晋阳了,无论是晋阳还是秦冰月,都是他的妻子,自己的媳妇儿怎么可能不疼爱。
不过李承乾的那点儿心思,想想也能明白。
这一次回到长安之后,怕是事情要多起来了,不能像以往那样闲散了,即便是他想如此,李承乾也不会放任他这般的,毕竟以玄世璟现在的年纪,正是能为朝廷出工出力的时候,整日在庄子上过教书先生般的生活像什么样子。
人家太子詹事是要协助太子打理东宫事务的,玄世璟倒好,坐上这个位子之后,出工不出力,也就是挂了个名头而已,市集上东宫的事情,他一样都没搀和过,都是东宫其它的官员在打理。
与李承乾聊了良久,之后玄世璟从东宫书房出来,一出门,一股热浪铺面而来,热的人受不了。
夏天虽然过去了,但是秋老虎的威力,不可小觑。
玄世璟皱了皱眉头,疾步离开东宫,出宫的时候都是沿着犄角旮旯的阴凉处贴墙走的,身上的这层官袍实在是捂的人透不过气了,没走两步,就热得出了一身汗。
回到长安城道政坊内的宅子之中,玄世璟换上了一身轻便的衣服,现在正好人在长安,先去拜访了几位叔伯长辈再回庄子上,省的回来一趟,不去拜访人家,落得个礼数不周。
不仅仅是礼数的关系,毕竟这些长辈是自己父亲的老战友,一直照应着玄家的人,玄世璟作为后辈,自然与他们亲近。
………………………………
第六百五十五章:到处被催生
当初在离开长安前往台州之前,玄世璟也仅仅是与几家长辈打了声招呼而已,对于那个时候的台州,众人都不觉得台州有什么好东西值得这般兴师动众,因此也是兴致缺缺,但是玄世璟还真的从台州把东西给弄回来了,国库一下子发了大财。
现在玄世璟回来了,那些叔伯长辈肯定也与李二陛下一样,有些话想对他说,只是李二陛下更关心的是台州现如今的局势,他们关心的是能否从中投机,得些好处罢了。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玄世璟家大业大,手底下又有钱堆这样一个大掌柜的掌管着玄家偌大的一个商会,自然对钱就没有什么欲望了,若是没有庄子上的学院,玄家的钱财或许几辈子都花不完,但是现在庄子上有学院,玄家花费的也多了,玄世璟这才想了别的办法去赚钱。
学院既然已经投资建造起来,搁在庄子上了,也招收了学生,那无论如何也要维持下去,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儿,能为玄家揽名声的好事,不但有了名声,玄家依靠着学院,子孙受益无穷。
如今玄家显赫,但是谁能保证以后呢?就如同魏征还活着的时候,魏家也是长安城中的高门大户,儿子娶了公主,但是魏征死后,长安城中鲜少能够听到魏家的动静,李二陛下将魏叔琬派去了台州,若是魏叔琬有出息有能耐,从台州回来之后,魏家或许还能重振门风,但若是魏叔琬在台州没能达到李二陛下的期望,那魏家,只会一年不如一年。
家门是否能够延续往日的荣光,一来看子孙后代是否有出息,二来也要看时运。
玄世璟如今能为自己的下一代做的,就是让玄家不光是表面风光,要给玄家稳稳的扎下根基。
从东宫出来之后,玄世璟也有了为子孙谋的想法,以往玄世璟觉得皇权的争斗离着自己也不算太近,但是这一回来,突然就迫在眉睫了。
看上去李二陛下现在身体也没什么不舒适的地方,李承乾这是怎么了?
另外让玄世璟苦恼的是,若是李承乾真与李二陛下之间出了什么问题,他该何去何从?
眼见到了卢国公的府邸,玄世璟收起了心思,从马背上下来之后,卢国公府上的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