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是多么疼宠晋阳公主这个闺女,即便是闺女出嫁了,他这个做父皇的心里可还一直惦记着,疼爱着呢,另外就是去书院转转,散散心而已,至于与玄世璟见面说那些话,也不过是顺带而已。

    太子所作所为,触怒皇帝,若是皇帝真想处置了太子,那何须如此藏着掖着?与玄世璟这半个外人就更没什么关系了。

    虽然玄世璟是李二陛下指派查处这件案子的人,但是自早上长孙无忌找过玄世璟之后,两人见过面之后,玄世璟很是利索的就收拾东西回庄子上去了,这也是一种态度。

    这种态度,李二陛下看明白了,李承乾也看明白了。

    这是你们父子之间的事情,我就不插手了,你们自己看着解决去吧。这就是玄世璟的态度。

    李承乾被李二陛下警告了一番,反而心里轻松了许多,至于自己父皇说的明日继续的事情,估计也是指像今日这般处理朝政。

    既然父皇说继续,那就继续吧,这也没法儿拒绝,看来今日真是要早些休息了,尽量不想那些有的没得了。

    面对那些奏折,李承乾批阅起来,也比李二陛下更加耗费心神,奏折之中有大事要决,李二陛下可以召集三省六部的官员,但是李承乾就只有东宫的官员可以用。

    说起东宫的官员,李承乾眉毛一挑,自己宫中的那位太子詹事可已经有许久未曾理会过东宫之中的事务了。

    现如今就自己处理政事来说,也是时候将他召到东宫来了。

    将玄世璟召到东宫,与丹药的事情无关,就仅仅是辅佐太子治理国事罢了。

    李承乾打定主意,回了东宫,在书房之中写下一封信之后,交给侍卫明日一早宫门一开就送到东山县送到晋阳郡公手中,之后才回了自己的寝宫休息。

    次日早朝之后,果真,德义再次带着宣政殿的那些奏折来到了东宫,将奏折悉数交给了李承乾。

    “德义相公,父皇可说过什么?”李承乾站在德义对面问道。

    德义摇了摇头,回应道:“陛下并未特别说什么,只是嘱咐太子,国家大师,不可虚废,处置起来,当小心谨慎,不可莽撞。”

    “就只有这些吗?”李承乾问道。

    “是,就只有这些。”德义应声道。

    李承乾站在原地,默默的咀嚼着自家父皇说的每一句话。

    德义见李承乾没了动静,躬身行礼之后便退出了书房,离开了东宫,回宣政殿去了。

    李二陛下在宣政殿中也闲散了下来,如今倒出了功夫,也将户部的官员都叫到宣政殿中,商讨大唐货币改革的事情了。

    如今国库之中金银储备充足,只要户部定制的方案没有问题,没有漏洞,那么这个计划在转过年去之后,就能立即施行。

    李二陛下心里的目标,正在一个一个的逐步实践,李二陛下也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不过,一切都紧着来,总不会错的。

    玄世璟这次回来,说起来还真没过过几天安生日子,这好不容易从长安回了庄子上,在书院里好好的教教书,陛下也亲自到书院这边来过,告诉他,那间麻烦事儿他不必再插手了。这还没高兴一天呢,今儿个上午,却是又收到了东宫侍卫送过来的太子的亲笔手书。

    玄世璟在书房之中,将太子给他的信打开,仔细的读了一番。

    倒是跟先前的麻烦事儿没多大关系,无非就是让玄世璟进宫,到东宫之中,帮着太子理政,一同商议处理国家大事。

    玄世璟也不清楚李二陛下到底是要怎么收拾太子闹出来的这件事,可是如今太子的信件却是送到了他的手中,他身为东宫官员,也无法对这封信视而不见无动于衷。

    因此,一声叹息,玄世璟告知了家人之后,打算收拾东西,再回长安。

    这两天来回折腾啊,玄世璟也烦闷,谁不愿意守着自家老婆孩子,在庄子上安安稳稳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书院这边儿给学生落下了多少课,都还没补完呢,这下倒好,这次回长安,指不定什么时候再能回庄子上呢。

    要么就是不怕劳累两头跑,早上收拾妥当之后到几十里地以外的地方上班,路上走个一两个时辰,晚上早早下班,然后再赶回来。

    这样每天的时间就全耗费在路上了,也甭做别的了。

    “夫君,妾身与你一同去长安。”玄世璟收拾东西的时候,晋阳也在房间之中。

    “那庄子上这边呢?”

    “庄子上这边也没什么大事,书院那边琐碎的事情大多都是老师在处理,至于其它的事情,交给冯浩就是了,再者,咱们家里,只要长安城那边没什么动静,咱们的日子过的也舒坦。”晋阳说道。


………………………………

第六百九十一章:东宫述职

    若是玄家有麻烦,那麻烦的来源也是长安城那边,因此晋阳离开东山县庄子上到长安城去,也没什么不妥当,即便是有事情,也就在长安城那边及时的处理掉了,而且现如今这节骨眼儿上,除却自家夫君摊上的事儿之外,还能有什么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玄世璟那也不叫摊上事儿了,太子詹事本就隶属东宫,是太子麾下的官员,帮助太子打理朝政那是分内之事,只是玄世璟这人比较懒,反正东宫官员多着呢,差他一个不差,平日里也就这么在庄子上闲散着了。

    李承乾对此也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玄世璟对于李承乾来说是与东宫其它官员不同的,作为太子,总是不喜东宫的官员来处处约束他的,但是不喜欢是一回事,一定要接受约束又是另外一回事,身为大唐的储君,听从手底下的官员的意见和建议,这叫做广开言路,但是某些官员也实在是讨厌,就看准了这一点儿,使劲在太子面前,在陛下面前出风头,总是做些令人十分不愉快的事情。

    但是玄世璟没有,因为人家根本就不到东宫去上工,太子詹事的官品是正三品,在整个东宫之中品级是拔尖儿的,也能说是太子东宫的二把手了,但是这位二把手可是自在的很。

    底下的人一看,这二把手都不管事儿,他们还操心什么,就老老实实的干自己该干的就是了。

    因此,玄世璟的这种不过问太子政事私事的作风,倒是让李承乾非常痛快。

    但是现在,李承乾要用到玄世璟了,玄世璟也不能拒绝,只能收拾收拾东西前往长安了。

    玄世璟觉得自己就是大唐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仅仅自己成了砖头,还在庄子上开了四处造砖厂,还成了砖厂的一员。

    玄世璟看着晋阳,见晋阳眼神之中目光烁烁,呼出一口气。

    “好吧,兕子也随我一同去长安住着吧。”玄世璟说道。

    晋阳心里也有小主意,不是什么坏事,看破不说破。

    收拾行李的人又多了一个,便是晋阳。

    女人家的行李总是比男人家的行李要麻烦的多,不过说起来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毕竟他们在长安城中有宅子,这边有的,几乎那边都有,要带也只是带一些寻常时候每日都用到的东西,毕竟用习惯了,还是带过去的好。

    半上午的时候收到李承乾的书信,收到书信之后就立即收拾东西,在午饭之前就坐上了马车,朝着长安城出发。

    “不知道太子殿下这又是在闹什么幺蛾子。”玄世璟无奈说道:“我这才回来几天啊,就没消停过。”

    “估计还是与丹药的事情有关,这事情虽然在你这边过去了,但是在父皇和太子哥哥之间可还没过去呢,昨儿个父皇到庄子上来,听说是将朝中的事情全都交给太子哥哥处理了。”晋阳说道:“恐怕今天也是如此吧,太子哥哥才会这么着急让夫君回东宫述职。”

    “看来这就是陛下想出来处理这件事的办法了。”玄世璟说道:“太子伸手,李二陛下非但没有掐断,反而给他些东西。”

    这些东西,便是朝中的政事了,悉数交给太子处理,这当中的意思,很是耐人寻味啊。

    想要体会李二陛下如此做的意味,但是却总是看的朦朦胧胧,想要抓住个什么头绪,一伸手,却是抓空。

    不过现在也只能这么走一步看一步了,毕竟是皇帝教导太子,他这种小喽啰,随波逐流就好了,说到底,还是人家父子间的事情。

    玄世璟哪儿知道,李二陛下来这么一手,把李承乾给吓到了,即便是原先心里有什么想法,在事情暴漏之后,李承乾心里就忐忑的不得了,现在这么多事情压在他头上,也就没心思去忐忑了,只能压下心里的害怕,战战兢兢的将宣政殿那边送来的奏折处理好。

    不管怎么说,玄世璟觉得,太子经过这一次之后,怕是要老实上一段日子了,不敢再妄动了。

    在行事之前,也不掂量掂量过程和后果,就如此贸然出手,结果惹得一身骚,若是这事儿是太子自己起意的话,也只能说太子的实在是心急了,就像长孙无忌说的那样,一时之间鬼迷心窍了,但若是这件事情并非太子自己起意,是有人从旁撺掇,想要拿着太子当枪使唤的话,那这件事的性质就不一样了。

    玄世璟这么痛快回东宫述职,其实也是想暗地里探上一探,看看这件事,是否是太子自己起意,还是说,东宫里又不干净了。

    好歹玄世璟才是这东宫的太子詹事,原本东宫之中的属官都是要听玄世璟节制的,算是玄世璟的下属,上司不在,下属撺掇着主子胡来,这哪儿成?

    说到底玄世璟还是有责任的,事情与他无关,但若是东宫之中的属官出了问题,还是有玄世璟的一份责任,是为御下不严。

    “妾身总觉得,这长安城,或者说是宫中,不会太平多久。”晋阳说道。

    这是她的直觉,身为公主也好,身为晋阳郡公的夫人也好,对于这这些事情的敏锐程度很高。

    晋阳是从小就在宫中跟在李二陛下身边儿长大的,不同于其它皇子公主,晋阳小的时候,即便是李二陛下在甘露殿批阅奏折的时候,晋阳也是坐在李二陛下身边儿的,有时候还会看着自己的父皇在甘露殿之中接见朝臣,与朝臣议事。

    在这样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晋阳,在政治上的敏锐程度,几乎比李二陛下特意培养起来的大唐储君李承乾要高许多。

    再好的老师培养一位大唐的帝王,也不如一位大唐的帝王亲手带出来的孩子。。。。。。。

    只是晋阳与李承乾从本质上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李二陛下的孩子,但是李二陛下对李承乾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给予的厚望也不是一般的重,是将他看做大唐未来的皇帝的,但是对于晋阳,那是李二陛下放在心尖儿上疼爱的女儿。


………………………………

第六百九十二章:贤内助

    能被皇帝带在身边儿亲手抚养起来的公主,细数古往今来,有几个?就只有晋阳公主李明达一个而已。

    李二陛下对于自己的这个闺女,从小儿就是要星星绝不给月亮。

    就算是太子李承乾,见到自家妹妹的待遇都眼红,丝毫不怀疑,若是晋阳公主是男儿身,这太子的位子指不定是不是他的呢。

    不过也就是这般想想罢了,这世上,哪儿有什么如果?

    也正是因为没有如果,晋阳在宫中成了集千恩万宠于一身的小公主,不管是什么人,怀着什么目的接近晋阳,都是在讨好于她。

    毕竟也是一条路子,一条接近李二陛下的路子,尤其是后宫中的女人,想要得到陛下另眼相看,就得苦心钻研些别的门道。

    可以说,晋阳是从小就练就了一身火眼金睛的本事,谁真心对自己好,真心的与自己接触交往,谁又是想借助自己来靠近自己的父皇,她看的清楚,看的明白。

    人啊,大多都是被环境所逼迫出来的生存本能。

    晋阳在宫中的时候,虽然没有危及到生存方面,但是见的多了,听的多了,在皇帝身边耳濡目染这么多年,即便是块木头,也能开了窍,更何况晋阳本就是个聪慧的孩子。

    “说起来,虽然长安和宫中没有大的风波,但是却是小事不断,除却陛下与太子之间的这件事情之外,今年长安还真没发生过什么大事。”玄世璟说道。

    作为大唐的政治、经济中心,长安似乎沉寂的有些太久了。

    而照晋阳的直觉的话,怕是这暗中又在酝酿着什么风暴吧。

    看不透也猜不透,只能就这么过着,或许等到什么事情有了苗头,那个时候再去揣度就简单多了吧,现在这平白无故的,能猜到什么东西?

    马车一路朝着洛阳行驶而去,玄世璟和晋阳坐在马车之中,面对长安城未知的暗流,心里还是怀着几分小心的。

    晋阳能跟着玄世璟一起到长安城住,说起来也是件好事了,至少玄世璟若是有什么事情,身边儿也能有个商议和诉说的人,晋阳不仅仅在府中是玄世璟的贤内助,在局势不明的长安,也是玄世璟的一大臂力。

    娶妻当娶贤,便是如此,晋阳对于玄世璟来说,无论内外,都是贤妻。

    到了长安之后,两人住进了道政坊中的公主府,倒是没有着急到东宫去见李承乾,反正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

    玄世璟前天还住在道政坊呢,没想到这么快又回来了。

    公主府中迎来了自家的主人家,又恢复了两天前的忙碌,下人们将玄世璟和晋阳的东西从马车上搬下来,送到了宅子之中,房间都不用收拾,都是现成的,还干净着呢。

    到达道政坊的时候也早就过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了,玄世璟和晋阳也没在宅子里用膳,安顿好东西之后直接带着晋阳,让车夫驾着马车去了玄武楼。

    今天这一天在长安无需忙活什么,先放松一番再说。

    晋阳有多久没有在长安城之中逛过了?连她自己都不记得了,自从嫁给玄世璟之后,她的生活圈子就变成了两个,一大部分在东山县庄子上,一小部分在皇宫之中,一个是婆家,一个是娘家,但是两个都是晋阳的家。

    玄武楼什么都是现成的,在三楼的雅间之中要上一大桌子饭菜,一边吃着,还能看着窗外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看长安城的繁华,顺便感慨一下有多久没有自在的在长安城之中转悠过了。

    这才是生活的品位,悠闲的看着别人忙碌。

    只是这种悠闲,估计也持续不了多久了,玄世璟现在还不知道东宫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到了下午,晋阳催促玄世璟去东宫,自己则是先回了宅子里,她与玄世璟到长安城,住进道政坊,肯定会有不少以往的好友过来拜访。

    之前是玄世璟的那些朋友们,是冲着玄世璟来的,既然现在晋阳也住在了道政坊的公主府之中,那晋阳的那些朋友还有已经嫁出去的公主们,平日里与晋阳关系不错的,肯定是要来见见晋阳的。

    毕竟机会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以往大多数日子,晋阳都是在东山县庄子上,想要拜会她,也是有心无力,毕竟东山县庄子离着长安城也不近,这一来一毁,颇为耗费时间,谁家里还没有些琐事要处理,自是腾不出功夫来。

    现在人家到长安了,在道政坊住着,再不去拜访,一是礼数上说不过去,二是人情关系上说不过去,除非你是真不打算与人家交往了。

    现在无论是玄世璟还是晋阳公主,都是正值圣宠的时候,谁不愿意与这样的人家多多来往一些,到时候有个什么事情,也能相互照应,也能求得着人家。

    玄世璟没想着今天去东宫的,但是吃饭的时候与晋阳聊起此事,晋阳也担心李承乾那边实在是有什么急事需要找玄世璟商议,就让玄世璟先去东宫看看。

    既然自家老婆大人都发话了,玄世璟也就不差乎这半天的功夫了。

    玄世璟一进东宫,东宫的内侍见到玄世璟之后就赶紧去了李承乾的书房将玄世璟到来的消息告诉李承乾。

    玄世璟走到书房门口的时候,门口的内侍已经在等着玄世璟了,玄世璟到了之后,内侍直接将玄世璟请进了书房。

    进了书房可以看见李承乾书案上堆积着的那些奏折,还有一旁的地上,也有不少的折子,那些都是李承乾已经批阅过的。

    这些还不是全部,一些琐碎的事情,李承乾都已经交给东宫之中的属官去做了,而现在留在书房里的,都是从宣政殿那边过来的折子,李承乾不敢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只能兢兢业业的自己亲自批阅。

    这些奏折上面陈诉的事情,可都是关乎着大唐的江山社稷,马虎不得。

    因此,这两天李承乾都是在紧张之中度过的。


………………………………

第六百九十三章:想通了?

    “臣参见太子殿下。”玄世璟走进东·1…*宫书房之中,拱手行礼。

    “小璟你来了。”李承乾见到玄世璟来了,连忙从书案前起身,来到玄世璟面前,将玄世璟扶起:“总算是把你盼过来了。”

    玄世璟笑了笑说道:“今日上午一收到殿下的书信,臣就快马加鞭的赶到长安城了,这不刚安顿下来,就到殿下这里来了,殿下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李承乾闻言,苦笑一声:“看看吧,本宫的难处全都在这书房之中了。”

    李承乾说着,拉着玄世璟来到书案旁边:“这些折子都是宣政殿那边送过来的,平日里这些折子应是父皇亲自批阅的,可是从昨天开始,这些折子到了宣政殿之后,德义就带着人送到东宫这边来了。”

    玄世璟大致扫视了一眼这些折子,数量不说多,但是也不算少了,平日里这些折子在宣政殿都是李二陛下在处置,有些事情,连李二陛下都不能做决定,还要召集群臣商议,如今全都悉数交给了太子。

    虽然玄世璟心里知道李二陛下这是要教育太子,但是仍旧觉得,李二陛下这回心是真大啊,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与以往在玄世璟心中的印象可是大不相同了,这可是国家大事啊。

    “小璟,你可知道父皇这是什么意思?”李承乾看着玄世璟问道。

    玄世璟笑道:“若是我这个做臣子的能过清楚陛下是什么意思,那还好了呢。”

    “连你也不知道?”李承乾有些泄气,最近这两天,他过的可以说是度日如年了。

    玄世璟呼出一口气,虽然这回不是冲着丹药的事儿来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与那件事儿脱不开关系,李二陛下教育太子,太子现在觉得自己有点儿不堪重负了,就想着要找帮手了。

    东宫之中的官员,不仅仅是玄世璟要来东宫述职,还有其它官员,李承乾都派人下去打过招呼了,让他们随时在东宫待命。

    这下,李承乾算是彻底的紧张起来了。

    “殿下将下官召到东宫之中,就是为了这些奏折?”玄世璟问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我需要帮手,这些奏折,即便是父皇在宣政殿处理,也会着急一些大臣过去共同商议,可是眼下,本宫除却东宫的官员之外,还能找谁?”

    “或许这就是陛下的用意了。”玄世璟摸了摸鼻子说道。

    李承乾闻言一愣,随即书房之中便陷入了沉默。

    李承乾默默的走回自己的位子,坐了下来,思索着玄世璟所说的话。

    玄世璟在书房之中找了处空地方,也自顾自的坐了下来,看李承乾现在这状态,估计一时半会儿回不过神来,玄世璟也不去打搅他,就让他好好想想去吧,这件事,趁早结束是好的,省的父子俩再闹出什么别的事情来,他们俩之间这么一闹腾,整个朝堂都得跟着抖上三抖,折腾的还是朝中的大臣们。

    连带着玄世璟在内,朝在东山县,夕至长安城,来回折腾。

    玄世璟随手拿起一本奏折,是李承乾已经批阅过的,奏折上汇报的是关于秋税的事情,看看最后李承乾的批阅,也是一板一眼的,条理清晰。

    也不赖嘛,不愧是李二陛下从小培养起来的大唐的继承人,培养了这么多年,底子还是很扎实的。

    玄世璟手上拿着的,是户部的折子,顺带着也看看户部现在到底有多富裕,之前运送回来的那批东西就不说了,一大半都送回了台州,给台州的那些矿工发了工钱,剩下的才是进入国库之中的,暂缓了国库尴尬的现状,现在秋收已经过去了,税款也都陆陆续续的送到了长安城,经过户部的清点,都入了国库了,因此,现在国库也是充足的很。

    这折子上写的,可算得上是朝廷的机密了,但是玄世璟这么一伸手,随便拿起一本奏折,上面就是如此,更何况其它还没有批阅的奏折。

    玄世璟将奏折放下,书房里就只有玄世璟和李承乾两人,两人都不说话,书房里安静的有些可怕。

    宣政殿之中,户部的官员离开了宣政殿,德义从外头进了宣政殿,来到李二陛下身前,弓下身子说道:

    “陛下,玄公已经去东宫了。”

    “动作倒是快,这才第二天,就耐不住了吗?”李二陛下说道:“继续看着,等璟儿从东宫出来的时候,把他给朕叫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