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呢?”李承乾反问。

    “殿下,小侯爷,到了。”马车停了下来,珑儿对着车厢里面喊了一声。

    玄世璟和李承乾从车厢里起身,下了马车,李承乾是第一次来这里,抬头看了看店铺的牌匾,玄世璟带自己到这来做什么?

    “殿下,让您侍卫把您马车牵过来吧,一会儿还得用您马车,把东西弄到宫里去呢。”玄世璟说着,便走进了李家的店铺。

    “小侯爷,您怎么亲自过来了。”与玄世璟说话的正是这店铺的掌柜的,也是上次见到的那小伙子的父亲,玄世璟口中的李叔便是他了。

    “李叔,好久不见啊。”玄世璟笑着上前寒暄。

    “可不是好久不见,小侯爷都长这么大了,还真是一见面就给我出难题啊。”李叔笑道。

    所谓的难题,便是玄世璟要的那个鸟窝形状的藤椅了。

    “李叔的手艺,世璟自然是信得过的,如何?可做出来了?”玄世璟甚是期待的问道。

    “做出来了,侯爷您要的东西,可是折腾死老朽了。”李叔抚须笑道,为了玄世璟这藤椅,李家这铺子好几天都没接外面的活,自家儿子天天往山上跑,就是为了找到合适的藤条用来编织,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这藤椅,还是让他给做出来了。

    说话间,李叔的儿子已经将放在角落里的秋千椅和藤椅搬了出来,放在玄世璟的身前,等待玄世璟验货。

    秋千椅的卖相不错,通体刷了白漆,两旁也留了孔洞,暖阁外面已经有了架子,到时候直接用铁链吊到架子上便是,而那藤编的椅子,玄世璟打量着,这用来编织的藤确实质量不错,看上去粗壮,密密麻麻的也很厚实,而形状,也达到了玄世璟的要求。

    李承乾看着放在地上的藤椅,却是有些好奇:“小璟,你这东西用来作甚?这圆圆的形状放在地上也立不住啊,难不成你要拿回去盛放杂物不成?”

    “这东西可是送给晋阳公主的,到时候你就知道怎么用了。”玄世璟说道,随后看向李叔,问道:“李叔,用木头搭一个结实的架子,要用多久?”

    李叔是木工活的老手艺人了,从十几岁就开始做木工学徒,一直做到现在成了一个自身的木匠,在这一行当没少说也有三十多年的经验了,略微思索一下,开口说道:“有现成的料子的话,我跟犬子一起,大概得两个时辰,若是有帮手的话,一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一个时辰”玄世璟略加思索,罢了,一个时辰便一个时辰吧,趁着今天有李承乾带着自己进宫,一起都收拾利索,也省的再跑一趟了,虽说玄世璟现在年幼,但是总往宫闱里跑也不是什么好事。

    “李叔,就麻烦您还有李大哥跟我们走一趟吧,这种手艺活,离了你们还真不成。”玄世璟说道。

    李叔望了一眼外面的天色,此时太阳还在半空中未落山,思索一番后,便应下了这趟差事,吩咐他儿子将店里收拾妥当之后,便打了烊。

    李承乾将两个侍卫唤了进来,一个扛着白色的秋千椅,一个搬着藤条编织的椅子,尽数放在了李承乾的马车上,还好李承乾的马车够大,不然只能再去雇个牛车了。

    这样一来,两个侍卫驾着李承乾的马车,李承乾依旧是和玄世璟坐在一辆马车里,珑儿也在车厢里,玄世璟马车的车架上坐了三个人,石虎还有李家夫子。

    好在玄世璟的马车是双马,也不至于超载,两辆马车缓缓的朝皇宫的方向驶去。

    西市离着皇宫的距离也不算太远,至少比到东市要近多了,从顺义门进了皇城,再由承天门进宫,由于马车上载着东西,所以李承乾让石虎拿着自己的令牌直接将马车驶入了皇宫,径直去了暖阁一楼的厅堂中。

    暖阁已经收拾妥当了,自然晋阳公主也乔迁了新居,今天正是晋阳公主入住暖阁的第一天,玄世璟此行,也算得上是祝贺晋阳公主的乔迁之喜了。

    马车稳稳的停在了暖阁主楼的院子里,李承乾下了马车,吩咐身边的侍卫先将东西卸下来,随后又派人前去准备木料,顺道找几个人过来给李叔打下手。

    李叔原本以为玄世璟是要带他回侯府装这些东西,但是却没想到直接进了宫,在进了皇城的那一刻,李叔的心情是有些激动的,自己这点手艺,竟然能够给皇家做东西,实乃荣幸之至,日后真是多了一项可以跟孙子吹嘘的资本了。

    院子中的声音,暖阁中的宫女早就听到了,便上了楼,禀报给了晋阳公主,晋阳公主此时正在练字写帖子,听说自家太子哥哥来了暖阁,立马放下手中的毛笔,便下了楼。

    “太子哥哥!”晋阳公主一下喽,便看到了厅中的李承乾,也隐隐的看到了外面玄世璟的身影:“璟哥哥也来了!”语气之中,甚是欢喜。
………………………………

第七十章:兕子的烦恼

    玄世璟在院子里和李叔父子将秋千椅搬到架子下面,李叔是个经验丰富的,一看这架子,还有先前留在椅子上的孔洞,就知道该怎么弄了。

    很快,便有侍卫将东西送了过来,铁链,还有木料以及一些木匠用的工具,这些东西在皇宫里都有备着,各个宫殿偶尔修缮的时候都能用的到。

    东西齐全了,孙叔父子便开始忙活起来,玄世璟在一旁偶尔打打下手。

    晋阳公主在厅中与李承乾说了两句,便拉着李承乾走了出来。

    “璟哥哥!”晋阳公主走到玄世璟身前唤道。

    “兕子。”玄世璟见晋阳公主过来,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开口说到:“这两天倒是把你秋千的事给忘了,今天遇到太子殿下,这才想起来,便跟着太子殿下过来了,想必兕子等急了吧。”

    “还好,秋千不过是闲时消遣一番的东西,最近这两天,兕子还真是有些忙呢。”晋阳公主噘着嘴说道。

    “忙什么呢?”玄世璟笑着问道。

    “兕子也到了要入学的年龄了呢。”李承乾走了过来,说道:“父皇本是想将兕子带在身边,亲自教授,母后却说父皇整日政务繁忙,倒不如让兕子同其他公主皇子一样,去弘文馆。”

    说到弘文馆,晋阳公主望着玄世璟:“璟哥哥当年就是在弘文馆吧。”

    “恩,但是呆了没多久。”玄世璟说道。

    晋阳公主想起来,玄世璟正是在弘文馆进学期间才被人下毒毒害的,一时间,有些沉默。

    玄世璟见状,笑了笑:“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想了,兕子想去弘文馆吗?”

    听到玄世璟的问题,晋阳公主有些迷茫:“我不知道想去,又不想去。”

    “恩?为何?”玄世璟不明白,晋阳公主的纠结点在哪儿,皇室的皇子和公主们到了年级去弘文馆入学不是很正常吗?不是谁都可以像李承乾和李泰一样,有大儒来给他们做家庭教师的,如果是晋阳公主的话,她若向李二陛下开口,李二陛下自然也不会拒绝,之前就下旨给魏征,让他教导晋阳,只不过魏征教导晋阳的时间有限,毕竟魏征是当朝的谏议大夫,每天光是盯着李二陛下和大唐政事就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去教导晋阳,更何况李二陛下是打算将晋阳公主带在身边教导的,这待遇,连当年的李承乾都不曾享有。

    “弘文馆的话,会有很多人在那里吧”对于在深宫中长大的晋阳公主,对于热闹的地方自然是向往的,可是这一届弘文馆入学的公主中,却只有她一个,这让她不禁有些忐忑。

    “恩,不错,弘文馆里都是长安勋贵子嗣,人数大约有五十人左右吧。”玄世璟答道,弘文馆限定了学子的年龄,须是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过了十五岁,算是毕了业,等成年之后,多多少少头上都会挂一个闲职,才学出类拔萃的则会直接被委以重任,但是若想继续读书,可以去国子监,或者是其它书院,这些书院对于学子的年龄是没有要求的,只要你有本事进去。

    大唐选取官员其实并不是靠科举制度,更多的是这种世家子弟的接替和举荐。

    当年的玄世璟对于弘文馆来说是个异类,算的上是走后门,但是也是凭着真本事走的后门,所以才以四岁之龄入得弘文馆。

    “兕子是觉得人太多,不想与他们接触吗?”李承乾问道,他从未发现,自家小妹还有这样的心事,果然是自己整日里忙于政务而忽略了妹妹的成长么

    晋阳公主摇了摇头:“不是,可是若是我去了弘文馆,弘文馆只有我一个女子”

    “你一个?其它的公主呢?”玄世璟问道。

    “到了年龄的公主确实只有兕子一个,高阳现在已经不去弘文馆了,而且,皇室的公主不是哪一个都能入弘文馆听学的。”李承乾解释道。

    玄世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啊,那兕子想跟在陛下身边学习吗?”

    晋阳公主点了点头:“可是跟在父皇身边就去不了弘文馆了。”晋阳公主心里还是惦记这弘文馆的热闹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不如小璟你也去弘文馆,这样,兕子在弘文馆就不会孤单了,好歹有你这个相熟的人在。”李承乾提议道。

    “算了吧,过了今年我可就十五了,没必要去弘文馆呆这么两三个月。”玄世璟笑着摇头。

    本来听到李承乾提议的晋阳公主眼睛一亮,随后听到玄世璟的回复之后,目光又黯然了下来。

    “其实也没什么,兕子才思敏捷又聪明伶俐,学识本就不比弘文馆的那些学子们差到哪里去,陛下想要亲自教导想必也是看出了这一点,若是想要教导兕子,我倒是有一个比较不错的人选,跟着他,兕子倒不会孤单。”玄世璟说道。

    “恩?有这样的人?”李承乾不解的看向玄世璟。

    玄世璟:“有啊,魏王殿下啊,论学识,殿下您觉得魏王殿下如何?”

    “尚在孤之上。”李承乾倒是实话实说。

    玄世璟:“魏王殿下现在在府中主编《括地志》,兕子若是跟在魏王殿下身边,定是受益匪浅吧,因为括《括地志》的事情,吴王殿下也经常去魏王殿下的府中走动呢,有两位殿下在,想必陛下和皇后娘娘,也会放心吧。”

    “说的也是,兕子想去弘文馆,必然是喜欢热闹的吧。”李承乾宠溺的看着晋阳公主:“宫中与兕子年岁相差不大的公主皇子,也仅有稚奴和高阳,在宫中定是无趣的很吧。”

    晋阳公主点了点头,希冀的望着李承乾:“大哥能说服父皇让兕子跟着四哥么。”

    “放心,太子殿下一定会有办法的。”李承乾没说话,倒是玄世璟微笑着回答了晋阳公主。

    这事说的简单,但是要上折子请奏,还得看李二陛下的意思,李承乾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瞪了一眼玄世璟,不就是抛给你一个房遗爱,至于这么报复吗,在兕子面前把话说的这么满,到时候万一父皇不同意,自己多没面子。

    三人说话的工夫,李叔那边已经将秋千椅吊在了木架上,晋阳公主一看她的新秋千装好了,读书的事情也解决了,心情自然是高兴无比,拉着身边的两个宫女就去试她的新秋千了。

    秋千椅虽然也沾着秋千俩字,但是真正晃起来是不比秋千灵活的,当初玄世璟就是想着弄个这样的椅子,日后天气好的时候,能在架子下小憩一会儿是很惬意的。

    虽然这秋千椅荡起来没有秋千刺激,但仍然让晋阳公主感觉新奇不已,椅子够大,坐三个人是没问题的,铺上兽皮的话就算是躺在上面也未尝不可。

    李叔走到玄世璟身边,问道:“侯爷,这椅子已经装上去了,这藤条编织的窝,您看”

    “这个是装屋子里的,要现做木架,也是吊在半空中,不需要晃动的很厉害便是。”玄世璟说道。

    藤条编织的类似于鸟窝的这把藤椅,里面铺上厚厚的垫子,坐上去是很舒服的,说的深奥一些就是符合人体工学。

    “兕子!”玄世璟对着一边正在秋千椅上玩的不亦乐乎的晋阳公主喊了一声:“这边还有一个,是要放在屋子里的,你想把它放哪儿啊。”

    “就放在书房吧。”晋阳公主在椅子上没动,只是回了一声,看来她对这秋千椅是满意的很。
………………………………

第七十一章:暖阁书房

    玄世璟:“太子殿下,招呼人去公主的书房吧。”

    李承乾点了点头,吩咐侍卫扛着藤条编织的“鸟窝”,进了暖阁,李叔父子俩也扛着木料跟在后面。

    暖阁里面,玄世璟还是第一次看到,暖阁够大,所以一楼的布置跟别处的宫殿没什么差别,四周桌子上摆放的珍奇物件比比皆是,这里毕竟是之前长孙皇后住的地方,晋阳公主要搬过来住,给李二陛下省了一大笔费用,自然都用赏赐弥补了回来。

    李承乾在前头带路,说道:“兕子的书房在三楼,四楼是她的寝殿。”

    “二楼和五楼呢?”玄世璟问道,这暖阁与玄武搂有些相似,都是楼阁的造型,都一样是五层,只不过,这暖阁可比玄武搂大气多了,是太液池边暖阁建筑群中的主体,李泰也没少在这里花费心思。

    “二楼青雀说改成了会客厅,五楼则是改成了观景台。”李承乾说道。

    没看出来,李泰这家伙还挺会享受。

    晋阳公主的书房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大,比侯府的书房还要大,整个暖阁的三楼都是晋阳公主的书房,像后世的图书馆一样,大致的粗看了一下,一排排书架,分门别类,堪比大理寺的资料库了。

    “太子殿下,公主这书房,挺大啊。”玄世璟叹道,整个暖阁的三楼,雕梁画栋,可能是当时建造的时候财力所限,所以内部的木材都不是什么珍贵的品种,但就这样,在雕刻完刷上漆之后,也是显得古朴大气。

    “那是当然,父皇可是把宫里的藏书全都弄过来了,御书房的书都被搬来一大半,现在还在吩咐下边的翰林们在抄录一些民间的孤本,准备给兕子充实这书库。”李承乾苦笑:“我东宫的藏书都没兕子这里这么丰富呢。”

    本来之前暖阁三楼四面环窗,窗户全打开之后就能享受过堂风带来的凉爽,但是由于改建成了书房,四面的窗户大多都封闭了,只是留了书案右侧的两扇窗户,用来通风透气。

    一上楼,就能看到晋阳公主摆放在书房中央的书案及软榻,此时的书案上摆放着晋阳公主刚刚写下的墨宝,墨迹刚干,玄世璟走到案前,看了看晋阳公主写下的帖子。

    恩?这笔迹是不是在哪儿见过?玄世璟仔细打量着放在桌子上的纸张,认真的读起了里面的内容。

    这不是李二陛下那卷《威凤赋》么,没想到兕子的书房连这个都收藏了。

    李承乾告诉李叔将架子搭在哪儿之后,便来到玄世璟的身旁,见玄世璟正对着纸上的字发呆,笑道:“兕子这字写的如何?”语气之间流露出难以掩饰的自豪。

    “这是兕子写的?”玄世璟差异,一眼看上去,与李二陛下的笔迹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兕子模仿父皇的笔迹,别说是你,就连大臣们,都分辨不出。”李承乾笑道。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儿童啊,晋阳公主才十岁,便同李二陛下一样,练就了一手漂亮的飞白体,心中也小小的鄙视了一下李二陛下,写了这么些年的字,竟然都快让自己闺女赶超了。

    李二陛下的字自然是非比寻常的,俗话说字如其人,李二陛下一代帝王,写出来的字自然是大气磅礴,没想到的是,晋阳公主竟然连这份气度都能模仿出来。

    李叔那边忙的热火朝天,玄世璟也帮不上什么忙,干脆就在晋阳公主的书房中转转,反正这一层空间也够大,玄世璟倒是想看看,李二陛下都给兕子准备了些什么藏书。

    民间野史,奇闻异谈,佛家经典,道教典籍,经史子集,琳琅满目,竟然还有一个书架专门用来罗列兵法,要知道,兵法书籍在大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看的,而李二陛下竟然毫不避讳的将这些书本都搜罗过来赏给晋阳。

    玄世璟在书房转悠,李承乾自然是跟在他身旁,看到玄世璟打量着书架上这些书,不由得说道:“别看这边书籍数量众多,其实当中一部分,兕子已经看过了,这孩子从小便与其他皇子公主不同,兕子少而聪颖好学,在立政殿读书,稚奴都偶有坐不住的时候,偏偏她就能在母后身旁捧着一本书卷,安安静静的读上一整天,起初父皇还问过她,能否看懂这些书本,还提了好些问题,兕子竟都对答如流,其实若是论起天分,我们都不如兕子。”

    “不能比啊。”玄世璟笑道:“晋阳公主从小就是在陛下身旁长大的吧。”

    李承乾点头:“没错,父皇沉稳如山的气度倒是能在兕子身上找到些许影子,说及此处孤倒是想起,你四岁的时候献给父皇的那本书。”

    好端端的李承乾提这作甚,玄世璟心中疑惑。

    “兕子最近好像也在写什么东西。”李承乾摸着下巴说道:“说是要送给父皇的。”

    难不成晋阳公主还在写书不成?

    或许是那一时的新鲜敢已经过去了,晋阳公主带着自己的两个贴身婢女上了三楼,一上楼,便看到只有两个木匠在忙活,一个侍卫在打下手。

    “他们两个人呢?”晋阳公主问那侍卫。

    “回公主,太子殿下和侯爷在里面呢。”那侍卫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抱拳说道。

    “你们两个在外面候着吧。”晋阳公主对身后的两个婢女说了一声,便进了走进了书房。

    虽然书房占了整个暖阁的三层,是个开放式的,但是这里面存放了如此多的书籍,还有晋阳公主随意模仿李二陛下的飞白写出的一些大字,更有兵家典籍,自然不是谁都能进去的,平日里晋阳公主在书房里读书写字,二人也都是在楼梯口处旁边的空地上候着的,晋阳怕她们站着累,还专门摆放了一张小案在这里,未有传唤,旁人是进不得这书房的。

    李承乾自然不在这旁人之列,所以带着玄世璟便上来了,晋阳公主也不介意,提着裙子跨过这一堆零散在地上的木料便进了书房。

    “大哥,璟哥哥。”晋阳公主走到书房内,四周扫视一番,发现了站在书架前的李承乾和玄世璟两人。

    “兕子来的正好,孤正在和小璟说你最近写的那些东西呢。”李承乾面带微笑。

    “大哥还是好奇啊,竟然拉上了璟哥哥。”晋阳公主鄙视的说道:“不过反正现在已经写完了,告诉你们也无妨。”

    什么东西,竟然捂得这么严实,竟然连李承乾都好奇,玄世璟看着晋阳公主心中想道。

    ps:最近又忘记求收藏和推荐这回事了,同志们,向我开炮吧!反甲已备好
………………………………

第七十二章:昭公主传

    晋阳公主走到书案前,从纸镇下面抽出一本册子,递给了李承乾,李承乾接过这书册,待看清楚册子上写着的名字之后,手一哆嗦,差点将册子掉在地上。

    玄世璟看着李承乾的反应,心下更是好奇,兕子到底写了什么要送个李二陛下。

    凑上前去看着李承乾手中的书册,书册封面上赫然写着:平阳昭公主传。

    平阳公主?柴令武的生母,李二陛下的妹妹。

    在大唐,玄世璟多多少少听过这位平阳公主的事情,李唐定鼎中原,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巾帼英雄这四个字放在她身上却是丝毫不曾辱没,她的才识、胆略,样样不逊于李建成和李世民,以女儿之身,在隋末的乱世之中,拉起一支庞大的队伍,当李渊渡黄河,入关中的时候,平阳公主已经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李唐稳坐江山,平阳公主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在关中不少地方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李公子”和娘子军的传说。

    晋阳公主竟然写了一本传,这事不是应该由史官来做吗。

    “兕子,怎么想起为平阳姑姑写传了?”李承乾不解的看着晋阳公主,语气间感慨万分,对于平阳公主的印象,李承乾已经快要忘却了,平阳公主逝世的那年,他才四岁,和李泰一起躲在李世民的身后,望着浩浩荡荡的殡仪队伍,虽然对平阳公主的模样有些模糊,但是那场葬礼,却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那天天气并不怎么好,依稀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可能是上天也在为这位奇女子的逝去而感到悲伤吧站在长安城城门楼上,能够俯瞰到整条笔直宽阔的朱雀大街,数千虎贲甲卒一身黑甲,护卫四周,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军乐彻响长安,伴随着鼓声,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出了长安城。

    平阳公主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以军礼殡葬的女子,仅此一项,便足以名留史书。

    到现在,想起当年的情形,那鼓声还能清晰的萦绕在李承乾的脑海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