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现在,想起当年的情形,那鼓声还能清晰的萦绕在李承乾的脑海中。
平阳公主与柴绍夫妇俩人伉俪情深,自平阳公主去世之后,柴绍就一直没有再续弦了。
今日看到晋阳为平阳公主写的这本传,往事才又浮上李承乾的脑海。
平阳公主的葬礼以军鼓开道,此事在当时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但是被李渊压了下来,李家天下少有四分之一是平阳公主打下来的,军礼送葬,礼法之外却是人情之内。
晋阳对于平阳公主是崇敬的,她对于这个从未见过的姑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因为跟在在李二陛下身边,经常能够听到关于平阳公主的事情,所以便起了心思写了这么一本传,也算是将平阳公主的一生,生动的描绘了下来,送给李二陛下,也是送一份念想。
玄世璟拿过李承乾手上那本《平阳昭公主传》翻开,标准的楷体,晋阳的书法是跟着褚遂良学的,其字体,已初显名家风度了。
“前些日子兰台令上奏父皇关于武德年间的的记载,在平阳姑姑的记载上出了一些分歧,本来依照平阳姑姑的功绩载入史册也是理所应当,但是一部分史官却以平阳姑姑女子身份为借口,在记载上面潦草一笔而已,令父皇大怒,兕子想若是史官不记,倒不如兕子自己编写一本。”提起那些史官,晋阳公主似乎不太高兴,毕竟平阳公主为李唐皇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想到在史书上,仅是春秋笔法一笔代过,这让崇敬平阳公主的晋阳很是不忿。
当然对此李二陛下也很生气,但是做史官的人,都一个脾气,那就是倔,你气你的,我写我的。
对于史官的这种行径,别说是李二陛下,任何一个皇帝都管不了。
不得不说,晋阳的这个想法很是不错,既然史官不去做详解,那就自己写一本,晋阳绝对不差雕版刊印书籍那些钱财,现在距平阳公主去世也不过十几年,民间的百姓自然是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李公子”的事情,与晋阳书中所写并无二异,也许这样,平阳公主的事迹便会流芳百世了。
“兕子打算何事将此书献给父皇?”李承乾好奇的问道。
“这两天父皇正跟史官置气呢。”晋阳公主笑道:“我若是现在将这书献上,那史官估计会倒霉,所以还是等两天吧。”
晋阳公主所说的史官倒霉并不是指别的,无非就是被李二陛下劈头盖脸的说一顿而已。
说起平阳公主,玄世璟想起了柴令武,柴令武如愿以偿的娶了巴陵公主,现在已经在卫州上任做了刺史。
当年与玄世璟交好的那些人,都已经成家立业,程处默和秦英都去了军队,程怀亮则是娶了清河公主在长安城任左卫中郎将,李崇义跑到益州做了益州都督府的长史,想必也是想着在外头历练一番,然后再回长安吧。
“小侯爷。”正在玄世璟怀念他的那些兄弟们的时候,外头传来了李叔的声音,他们不能进书房,打招呼也只能用喊的了。
听到声音,玄世璟将手的册子还给了晋阳,走到了李叔的身旁。
架子已经搭完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将这藤椅吊上去的问题了,玄世璟看见已经搭好的架子就放在李叔的身前,上前打量一番。
底下一个三角形的底座,竖起一个桩子,上面横着探出一根木料,已经打孔,下面还有三根铁钉在固定。
“来,把这东西弄上去。”玄世璟说道:“李叔,你将铁链从这上头穿过去,一会儿固定在架子上就行了,那边两位姐姐,去帮忙搬个凳子。”玄世璟这话当然是对站在楼梯口处晋阳公主的两个婢女说的。
其中一人点了点头,飞快的下了楼,不一会儿,便从一楼搬来了凳子,放在了玄世璟旁边。
见李叔已经将铁链栓严实了,又对侍卫说:“来,侍卫大哥帮忙把这东西抬起来。”
李叔的儿子知道玄世璟要做什么,便将凳子移了过来,放在架子旁边,李叔踩着凳子便开始将铁链的另一端和架子上面的孔衔接起来。
折腾良久,终于算是将答应晋阳公主要弄的东西都弄完了。
“你坐上去试试。”玄世璟对着那侍卫说道。
那侍卫的体型健硕,想必体重绝对不会少于一百四十斤,听到玄世璟的话,那侍卫愣了一下,随后依着玄世璟的话,坐在了那“鸟窝”中。
………………………………
第七十三章:冰山一角
玄世璟又让侍卫将腿抬起来,那侍卫照做。
玄世璟是在测试这个藤椅的负重,既然这侍卫坐上去没事,那就足以承载晋阳了,又吩咐宫女找来许多柔软的靠垫,堆铺在里面,晋阳公主一坐进去,直呼舒服。
“天色也不早了,我还要送李叔他们回去,太子殿下,兕子,我就先告辞了。”玄世璟拱手说道。
“璟哥哥,兕子送你。”晋阳公主从藤椅上跳了下来,准备跟着李承乾一起去送玄世璟。
侯府的马车就停在暖阁的院子中,石虎始终在马车上守着,着倒是让玄世璟看到了石虎敬业的一面。
玄世璟和珑儿上了马车,车架前面依旧坐着三个人。
上了马车之后,玄世璟掀开马车车窗的窗帘,对着晋阳公主摆了摆手,说道:“快回去吧。”
晋阳公主点头,目送着玄世璟的马车离开暖阁。
此时太阳已经渐渐开始西沉,到了西市的时候,太阳已经完全落了山,李叔父子刚下了马车,长安街上的净街鼓便响了起来,石虎连忙加快速度将马车向侯府驶去。
巡街的金吾卫明显的多了起来,偶尔也注视了一下侯府的马车,只不过这净街鼓还未敲完,他们自然是不会上来盘问。
玄世璟走了之后,李承乾也离开了暖阁,毕竟天色已经晚了,只不过临走的时候,带走了晋阳公主写的《平阳昭公主传》。
“这个便由我交给父皇吧。”李承乾笑道。
晋阳公主点了点头,同意了李承乾的做法,她明白,大哥是在保护她。
李承乾自然是不想让晋阳公主承受朝臣们的非议,所以,将这事情揽到了自己身上。
回到侯府天已经黑了下来,玄世璟直奔厅中,自家娘亲还等着自己吃饭呢。
“娘,孩儿回来了。”一进中厅,玄世璟便看到王氏坐在桌子旁边,桌子上已经布满饭菜,就等着玄世璟回来了。
“今儿个回来的怎么这么晚,快坐下吧。”王氏笑呵呵的看着玄世璟:“今天特意吩咐厨房,做的都是你喜欢吃的。”
拉开椅子坐了下来,玄世璟有个习惯,那就是无论早上还是晚上,吃饭的时候总喜欢搭上一碗粥,这样吃起来才香,王氏自然是知道他的习惯,所以早就备了白粥在桌上,玄世璟端起粥来喝下一大口,这才惬意的舒了口气。
“璟儿这两日忙坏了吧。”王氏慈爱的说道:“一回到长安,事情就这么多。”
王氏知道玄世璟在查探石城还有十年前的案子,看他这两天除却早上在房里多睡会儿之外,其余时间都在往外跑,晚上书房的灯也亮到很晚。
“那倒不至于,有些事情吩咐底下的人去查就是了。”玄世璟拿起馒头和筷子,一边吃一边说道:“娘亲,咱府上现在人手不够,我让珑儿从二贤庄那边调人了,来了之后,都安排在长安城里,这样调度起来也方便。”
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是玄世璟确实不理会这么多,本来一天到晚在外面忙活,与家里人聚在一起最多的时候就是吃饭的时候,这个时候不多交流,还有什么时候能这么悠闲。
玄世璟将近来长安城的情况以及自己现在的事情跟王氏聊了一番。
王氏将侍立在周围的丫环打发了出去,说道:“璟儿觉得兵部侍郎孙耀庭是故意要压下石城的折子?”
玄世璟给王氏说了他暗中查探孙耀庭的事情,他想听听王氏的看法,虽然自己两世为人多处不少见识,但是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规则,这些规则,玄世璟绝对没有王氏懂的多。
玄世璟:“没错,而且我觉得我回来之后陛下给了我大理寺少卿这个位子,也是默许了我去查孙耀庭的事儿。”
“当年你离家之时,来府上查探的人之中就有这孙耀庭,当然我也派人留意了一番,孙耀庭此人,寒门出身,武德年间的时候就在兵部任职,起初不过是个尚书右司诸司郎中,一路高升到兵部左侍郎,本身政绩平平却能一路高升,虽说这升任的时间长了些,若是仔细的留意的话,他这官位,升任确实异常,长安城天子脚下,政绩考核甚是严谨,若这孙耀庭背后无人,却也说不过去了。”王氏风轻云淡的说道:“既然璟儿你要查,可从这方面入手。”
官职升任?玄世璟略微皱了皱眉头,虽然先前在大理寺看到孙耀庭的一些记录,但是他出身这方面却还真没注意,王氏这么一说,玄世璟更加觉得这孙耀庭可疑,一个寒门出身毫无任何突出政绩的人,如何一路高升到兵部左侍郎这个位子的?
“娘亲,您当年可曾查探到什么可疑之处?”玄世璟问道。
“嗯”王氏稍加沉吟,随即说道:“有一点,这孙耀庭先前是太上皇的人。”
这又跟李渊有什么关系。
“璟儿想必也知道,你中毒前夕,李元景正在长安,而且私下里见了太上皇,就是那时候,李元景从太上皇手中接过了太上皇残留在朝堂上的势力,当然,其中也包括孙耀庭。”王氏继续说道:“所以说,不光是孙耀庭,现在在朝中所有的武德旧臣,都要查。”
王氏也不愧是侯府的当家主母,能够做到管中窥豹,玄世璟听了也觉得,既然要查,就查个彻底,他与李元景之间的仇,可谓是不共戴天了。
“娘亲您的意思是朝中还有一条牵扯甚广的伍德旧臣的利益链?而这孙耀庭,便是这链中一环?”玄世璟说道:“如若真如此,为何陛下会容忍到今日呢?”
李二陛下的性格,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尤其这些沙子还是李渊掺杂在里面的。
“朝中大臣互为倚柱这不是什么稀奇事,尤其是这些武德年间的旧臣们,当初他们不是太上皇的直系,便是建成太子一党,陛下登基之后,对他们也是网开一面了,虽说留任,但是委任重职的少之又少,陛下也不会完全的信任他们,但是又不能大肆的裁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些人对大唐还是有用的。”王氏说道:“不过璟儿,娘亲可要提醒你一句,你若要查案,一定要注意分寸,尽量只动孙耀庭,武德旧臣的这条链子,你可千万不要去触碰,查孙耀庭,有陛下在背后撑腰,卢国公也能从旁策应,毕竟石城的事情牵扯到了处默,但是这方面,就算是陛下,也帮不了你。”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啊娘亲,只要他们对咱们府上不起什么坏心思,咱们也没必要去逞英雄。”玄世璟说道。
听玄世璟如此说,王氏的心才放下来,随后,便说起了十年前玄世璟中毒这件事的进展。
ps:依旧求收藏,推荐,书友们灵活的小手动起来吧
………………………………
第七十四章:发现
王氏:“你去国子监见了玄清?”
玄世璟点头:“恩,玄清与小莲来往最是相近,所以我去问他了。”
“那你问出什么了?”
“小莲在府中并未与府外的陌生人接触过,自从孙道长离开侯府之后,小莲被钟叔安排到厨房去接管采买的事情去了,每天见的,不过是个送货郎罢了。”玄世璟说道。
“送货郎?”王氏惊疑一声:“你是说每天?”
“有什么问题吗?侯府厨房的食材什么的,不都是货郎每天送过来的吗?”玄世璟不解。
“你说的是没错,可是府上货郎送货一般都是三四天来一趟,哪儿有一天一跑的,这也忒勤快了些,这些年都是这样。”王氏偶尔也会去厨房弄些东西,厨房那里有刘厨子两口子在打理,所以这些事情也多多少少的清楚一些。
“小莲之后,那货郎是否换了人?”玄世璟问道。
“这娘就不清楚了,你让人去厨房问问老刘吧,这事现在是刘嫂在管着。”王氏说道:“璟儿啊,事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查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别太累着自己,凡事都要一步一步的来,你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目标,就只剩下拿到能够摆在陛下面前的证据了,所以,不必如此勉强自己。”王氏说出这番话,也是听下人们说昨夜晚上书房的灯一直亮到三更天,担心玄世璟会经常熬夜,玄世璟的身子本就刚恢复,长此下去,会对身体不利。
玄世璟笑笑,不语,证据?大唐也不是完全讲究证据的地方啊,李元景,就算证据摆在李二陛下的眼前,没有足够触动李二陛下神经的东西,李元景无非就是一顿不痛不痒的惩罚而已,这可不是玄世璟想要的。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不过王氏的话也是有道理的,这些事情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慢慢来,一击必中才是玄世璟想要的结果。
“娘,眼看十月就要过去了,在过个一个月,可就又入冬了。”
“是啊,这日子过的可真块啊,转眼间,你都快十五岁了,娘也该给你物色一门好亲事了。”王氏笑道。
额玄世璟闻言,呆立当场,自己才十五岁,不着急吧
“那个,娘亲,我是说,现在天气正是舒适的时候,要不咱明日出城去游玩一番吧。”玄世璟提议道,长安郊外,景色正好。现在这天气,是出游的最佳时机,玄世璟想着王氏在长安城待了十年,都没怎么出门,自个儿一回来忙这忙那的,少有时间陪同王氏,心中不免赶到愧疚。
“你最近不是在忙案子吗,等过两天你有空再说吧。”王氏想了想,便推辞了。
“案子什么时候忙都成,不着急,好时光不等人啊娘亲,就这么定了,明天上午,咱们府上就集体出游,咱们庄子上就是不错的地儿,我让石虎和珑儿去准备准备。”玄世璟说完,便离开了饭桌,准备去找珑儿说明日的事儿。
王氏看着玄世璟离开的背影,无奈的摇头笑了笑,自己,也有好几年未曾走出过这侯府了吧没想到这些年,自己也就这么心如止水的过来了,一晃眼,儿子也长这么大了,还这么懂事。
玄世璟一走,王氏便吩咐下人来将晚饭都撤了,天色不早,她也该回房休息了。
玄世璟出了中厅之后,便又到了书房,珑儿吃过晚饭在之后便在书房开始打扫,也就只有这时候才有功夫顾得上书房,其他时间都是跟在玄世璟身旁在外面的。
听到书房门被打开,珑儿也未做反应,倒是玄世璟,一推开书房门,便看到高峻已经跪坐在书案那边了,见到玄世璟进来,高峻躬身一礼。
“小侯爷。”
看到高峻在书房,玄世璟估摸着应该是孙耀庭那边又打听出什么消息了。
走到案边,坐下,给自己倒了杯水,又给高峻倒了一杯:“说说吧,孙耀庭那边怎么样了,今儿个我在玄武搂听说,卫国公在汉州大败吐蕃军队,即日就要班师回朝了,留给咱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卫国公即将回长安这事小的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今天咱们的人盯着孙耀庭的府邸一整天,发现了一个比较可疑的人。”高峻说道。
“可疑的人?”
“没错,是个货郎,这个货郎一天往孙耀庭的府邸跑了三趟,而且进出时候,神色不正常,一直在东张西望,好像怕被人发现一样,这人已经被咱盯上了,小的已经派人跟踪着他了。”高峻说道。
又是货郎,若这个货郎跟十年前出入侯府的货郎是一个人的话,那孙耀庭极有可能也是十年前暗害自己的参与者,就算不是参与者,也是同谋。
“小侯爷,接下来,还是继续监视孙耀庭吗?”高峻问道。
玄世璟摇了摇头:“不必,珑儿你过来一下。”
在内间的清理的珑儿听到玄世璟叫她,放下手中的东西走了出来,看了一眼坐在玄世璟对面的高峻,随后看着玄世璟:“小侯爷,何事?”
玄世璟:“去把石虎叫来。”
“哦。”珑儿应了一声,走出书房,去找石虎。
“既然你们已经抓住了一些线索,不妨以雷霆之势扑上去,以免夜长梦多,万一让他们察觉,恐怕这点线索咱们的都保不住,现在咱们手上已经有了孙耀庭与李元景关于石城事情来往的书信,这原本是孙耀庭的底牌,现在,是咱们的底牌,今夜你就和你手底下的人,连夜将那货郎带到府中,不,带到大理寺刑狱。”
书房门再次被推开,珑儿和石虎走了进来。
“石虎,今晚,让高峻派个人,跟你一起去孙耀庭的府上。”玄世璟说道。
“小侯爷,让我去兵部侍郎府上?作甚?”石虎不解。
玄世璟:“去他书房,将他与所有官员来往的信件全都带出来,尽量不要惊动孙耀庭府上的侍卫。”
既然决定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行动了,那孙耀庭书房里的东西,也就没必要留给他了,更何况,孙耀庭可能知道十年前的事情,而且,玄世璟还要从那些书信中挑选出一些信息,让那些活跃在朝堂上的武德旧臣们闭嘴。
………………………………
第七十五章:行动
孙耀庭这个兵部侍郎算的上是大唐中枢机构里的一员了,这样一个盟友,那帮人一定会竭力的保住他,因为武德年间的官员在朝堂上出任重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失去一个就少一个,而玄世璟要做的,就是要从孙耀庭与他们之间来往的书信中找到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掺杂在这个案子中,这些信息,不能太过引人注意,但是又要能给那群人一个震慑,逼迫他们必须放弃孙耀庭。
这是个技术活,也是玄世璟要在大理寺刑狱审问那货郎的原因之一,无论是什么案子,只要是跟大理寺挂了勾,哪怕是只借用大理寺的场地进行审问,那就代表着青天白日公正严明,谁要是敢说个不字,戴胄第一个就会站出来反驳,大理寺的脸面可不是谁都能来玷污的。
同样,若是放在侯府来审问,那就是私设公堂,说不定还会被人扣上一顶滥用私刑的帽子,多事之秋,不得不防。
石虎听到玄世璟的吩咐之后,点头说道:“小侯爷放心,这事儿交给我了。”
“一直忘了问你,你轻功如何?”玄世璟看向石虎,高源和高峻能够自由出入长安大户的府宅,无非是仗着一身好轻功,这石虎看上去五大三粗的,没有那轻身的功夫傍身,如何去夜闯孙府。
“马马虎虎吧,不过侯爷放心,山人自有妙计。”石虎信心满满的向玄世璟保证。
“小侯爷不必担忧,石虎既然如此说,他定是有办法的,小侯爷信他便是。”高峻附和道。
玄世璟:“成,那孙府那边就交给石虎了,高峻你带人去抓那货郎,珑儿随我去大理寺,现在就出发吧,记得避开巡夜的金吾卫,侯府的牌子都带上,若是真的遇到了,解释一番就说查案便是,高峻,你带大理寺的牌子,你抓人送到大理寺,途中不可避免一定会碰上。”
“是!”三人朗声应道。
出了书房,便开始分头行动了,珑儿和玄世璟到侯府的马厩牵了两匹马,快马疾驰赶往大理寺。
长安城的宵禁是十分严格的,晚上巡街的金吾卫会比白天多上三成,今夜侯府弄出这么大动静,金吾卫那边理应提前去打招呼的,可是玄世璟这边一来是来不及,二来,绝对不能泄露今晚的行动,所以,在长安街上遇到一队金吾卫的时候,玄世璟告诉了其中一个校尉,说大理寺今晚办案,让他切勿阻拦。
这样,即使消息被孙耀庭知道,也来不及了,每队巡逻的金吾卫之间都有联系,只要嘱咐其中一队便可,若是消息没传下去,高峻手上也有大理寺的牌子。
巡街的金吾卫对于大理寺这种做法也是见怪不怪了,往年大理寺总有几桩案子都会在夜里闹腾,所以当那校尉听玄世璟说大理寺要办案的时候,验证过玄世璟的身份,便下达了切勿阻拦的指令。
长安城夜晚的街道上,除了一队队的金吾卫之外是看不到别人的,玄世璟和珑儿也能放心的纵马狂奔。到了大理寺,玄世璟和珑儿将马缰拴在大门旁一侧的桩子上,随后走进了大理寺。
大理寺夜里也是有人值守的,玄世璟支会了那值守的官吏一声之后,便去了大理寺的刑狱。
所谓的刑狱,就是大理寺的牢房,不过却不是普通关押犯人的牢房,而是刑房。
贞观年间政通人和,能够递交到大理寺的嫌犯也是鲜少,更不用说值得用刑的嫌犯了,这刑狱已经废弃不少时间,狱中空无一人,连个守卫的狱卒都没有,推开沉重的牢门,里面漆黑一片,里面没有人自然也就没有点灯,那值守的官吏倒也厚道,派了两个人过来说是听从玄世璟的调派。
掌了灯,才看清这刑狱中的景象,斑驳的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