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户部的人一直指望着通过钱庄打一场翻身仗,谁不想财大气粗,在朝中有面子有地位,现在蹦出来一些人竟然打钱庄的主意,是可忍孰不可忍。

    户部的三位主事的,除却房遗爱之外还有其它两个人,均不属于七大世家门系之中,若是有,李承乾也就不会把人给找到这宣政殿之中了。

    既然李承乾心里惦记着钱庄的事儿,所以户部说的算的,能够决定事情的人之中,绝对就不会有七大世家门系之中的人,早前有过,但是借着登基那会儿给调动走了,现在户部之中虽然还有七大世家的人,但是大多都是闲散职位,管不得太大的事情,户部之中,说的算的,还是在场的这三个人。

    或许这三个人与七大世家还有些什么交情来往,但是在眼下,当着皇帝的面儿,他们需要一个态度,到底是要为皇帝办事,为朝廷办事,还是为七大世家办事,这个态度要是表明不了的话,接下来倒霉的不是别人,就是他们了。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长安朝臣

    “陛下,虽说只是一本账本,但是也足以反映的出来钱庄存在的诸多问题,陛下要彻查全国各地的钱庄,这势必要掀起一阵不小的浪头来,臣以为,查肯定是要查的,毕竟涉及到国库的钱财,但是不能急,不能猛,一边彻查,朝廷也要做好十足的准备。”褚遂良说道。

    “褚爱卿可以说的更详细一些。”李承乾看向褚遂良说道。

    “当初钱庄的事情是户部立项,而后推广到整个大唐,现如今钱庄发生这样的事情,也足以让人看清楚钱庄之中所存在的弊端,臣以为,此事,还应该是由户部来牵头,给出方案,革除钱庄的弊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褚遂良说道。

    “户部,你们以为呢?”李承乾看向户部的三人。

    “臣附褚遂良大人之议。”户部尚书拱手说道。

    这事儿本就是他们的职责范围,钱庄是他们牵头推广的,现在出现了问题,也自然得是他们来补救,当初出方案的时候,最熟悉钱庄运营的,可就是户部的人了。

    “如此,钱庄弊端补漏的事儿,就交给你们户部去做了,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送到宫中。”李承乾说道。

    “是。”户部尚书拱手说道。

    “至于牵扯到这钱庄之中的人,诸位觉得,该如何处置啊?”李承乾的目光扫视过众人。

    其实李承乾心里知道,玄世璟在外面,既然把事儿给查出来了,账本送到长安来了,主犯肯定是活不成了,但是李承乾想想五姓七宗的这些世家,明明已经家财万贯,还要与国谋利,心里就老大不是滋味儿,主犯为什么能够侵入钱庄?还不是本家在本侯撑腰?他们弄到的钱财,大多还不都是上交到了本家的库房之中,不然年底做什么账本?

    李承乾真正的想要处置的,是五姓七宗牵扯到钱庄的人在朝中的势力。

    说他们跟这事儿没关系,不沾染,谁信?

    没有他们在朝中的威势,钱庄岂会就犯?

    五姓七宗,每一家都像是一棵大树,而那些主犯就是一些树枝或者是树叶,摘掉了树叶,砍掉了一小根树枝,对于整棵树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到了一定的时候,它还会重新长出来的。

    而李承乾想要的是不再让他们继续长出来。

    “老师觉得该如何做?”李承乾的目光看向于志宁。

    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于志宁就在东宫,于志宁的性子李承乾是知道的,刚直不阿,遇到类似于这样的事情,于志宁的看法也是最激进的,而现在,李承乾需要于志宁的这份激进,他需要于志宁打开这个话头,揭开这个话题,而后他再顺水推舟的整顿这这些世家在长安之中的势力,首当其冲的,就是账本已经落在李承乾手里的郑家。

    不过,显然李承乾有些高估了于志宁,在东宫的时候,于志宁就不买李承乾的仗,现在李承乾成了皇帝,询问他的看法,而于志宁也显然没有明白过来李承乾的意思,或者说,他明白过来了,但是他不想让李承乾那样做,所以干脆就敷衍过去。

    “陛下新政,若是手段太过激进,难免会让朝中群臣动荡不安。”于志宁说道:“臣以为,户部针对钱庄之弊端进行革除,这是好的,至于其它的。。。。。。”

    “老师觉得,伸手钱庄的人,就应该让他们继续逍遥法外?”李承乾问道,面色之中,也带着些许的不悦。

    这于志宁往日的刚直不阿呢?怎么到了这会儿就怂了?这可不像他。

    “这。。。。。。”于志宁吞吞吐吐,有些说不出话来,其实他的本意也是好的,李承乾基今年刚刚继位成为皇帝,这年号还在贞观,没到永辉呢,眼见着离着元日也就只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在长安城之中折腾出大动静来,有些不太值得,肯定会让人觉得新皇嗜杀,对新皇的名声不利。

    但是李承乾也没想过自己的名声什么的,他要处理的,都是该处理的人,都是与钱庄亏空案有关系的人,这有什么好损名声的?既然敢犯法,那就应当处置,这是公事,也并没有夹杂皇室的私人恩怨在其中啊,更何况,李承乾与他们也没有什么私人恩怨。

    “李敬宗。”李承乾看向了李敬宗:“李爱卿以为如何?”

    “回陛下,臣以为,钱庄之事,当用重典,若只是轻轻松松草率处置了,是不会让后来之人有敬畏之心的,今天钱庄所面临的问题,后续的人还会犯。”李敬宗说道:“钱庄关乎天下百姓,与朝廷国库挂钩,我大唐富裕起来,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大唐不能忘了以往过穷日子的时候,若是钱庄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钱庄亏空,那定然是国库就要贴补,国库就要亏空,国库亏空,难道大唐前行这么多年,又要把日子过回去吗?”

    许敬宗说的头头是道,也把话说在了李承乾的心坎儿上。

    李承乾的父皇李二陛下作为一个皇帝,十分优秀,而做儿子的想要超越当爹的这份功绩,说起来并不容易,李承乾在坐上皇位之前,大唐东西两线作战取得胜利,甚至还灭了新罗,这笔功劳是要算在李承乾的身上的,而李承乾自己本身也不希望他执政的道路开搞走低,也不希望大唐到了他的手里去走下坡路,而印证大唐实力的的是什么?国库的钱财,兵将的威武,朝臣的办事能力。

    现在许敬宗一番话语,就将钱庄的痛处与朝廷的关联指了出来,李承乾能不仔细思考他所说的话吗?

    其实这当中的道理在场的人都知道,只是有的人愿意附和李承乾,有的人不愿意去往死了得罪五姓七宗,毕竟现在的五姓七宗仍旧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许爱卿说的,诸位都听到了吧?”李承乾说道:“若是诸位还有什么高论的话,不妨说出来,朕听着。”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许敬宗

    李承乾此话一出,下面也就没什么动静了,他们都知道了,皇帝这次是真下了决心要整治郑家了,整治对钱庄伸手的人,不过,他要怎么整治,大唐有这么多钱庄,他要怎么查?派谁去查?谁敢往清楚了去查?

    百骑司?

    在场的人脑海之中都出现了百骑司这三个字,不过还真是有可能会这样,只有皇帝身边的百骑司的人才不会害怕那些人吧?因为他们仅仅就之听命于皇帝就是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除却皇帝之外,谁的账都不买,做事情也不用担着后果,事情查清楚了,结果交到皇帝的书案上,一切都是皇帝拿主意,管它洪水滔天,与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

    百官之中,鲜少有敢得罪百骑司的人。

    “陛下,钱庄之事,缓而图之,不可操之过急。”长孙无忌说道:“若是能够做到如此的话,想要彻查钱庄,无非就是时间的问题,问题不大。”

    李承乾表面点头,但是心中却是一声冷笑。

    缓而图之,开始查了钱庄,然后风声一走漏,给其余没有查到的那些人一些时间让他们脱身?这样的事儿,怎么可能不着急呢?

    好在现在长安城之中还没有得到玄世璟在洛阳城查钱庄的事情,现在账本送过来,消息可能会传出去,但是一来一往之间,又是快要到了元日,消息肯定传递的不会太快,至少能够再争取到一段空白的时间,能够让玄世璟在洛阳将问题都处理妥当,前往下一站。

    谁都不知道玄世璟的下一站要去哪儿,连皇帝李承乾都不知道。

    这时候,临安悄悄的走到了李承乾的身边,躬着身子低声说道:“陛下,洛阳来的四百里加急,回来的是百骑司的人。”

    “人在何处?”李承乾问道。

    “就在殿外。”临安说道。

    “嗯知道了,让他先在偏殿候着。”李承乾说道。

    “是。”临安应声,转而离开了宣政殿。

    “若是诸位爱卿没有什么话想要说的话,今天就到这里吧,户部,回去之后尽快去办关于钱庄的事儿。”李承乾说道:“朕安心的将国库和钱庄交到你们手上,莫要让朕失望,明白吗?”

    “是,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户部的三人起身,拱手行礼道。

    “至于其他人,许敬宗你留下,其余的,散了吧。”李承乾说道。

    “是,臣等告退。”

    不得不说,李承乾需要许敬宗这样的臣子,这样的臣子在商议事情的时候,在关键时刻,效果拔群。

    就比如说方才这件事。

    许敬宗会看皇帝的脸色行事,会揣摩皇帝的心思,有时候这种行为并不会让皇帝反感。

    而许敬宗,恰巧就是这样的一个聪明人,从李二陛下在位的时候,他就凸显出这一点了,所以那时候,他在朝中就有一定的地位了,如今到了新皇登基,到了这个时候,仍旧是如此,甚至时常可以到宣政殿来参加议事了。

    许敬宗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起初的许敬宗无权无势,他就只能靠着皇帝的恩宠,获得权势,获得在朝中的话语权,而后,将这些话语权,转成实打实的优势和根基,这样,他的为官之途不就起来了吗?不就顺畅了吗?

    等到宣政殿之中的其他人走了之后,李承乾这才开口说道:“许爱卿方才之言论,朕深有感触,若是朝中多一些像许爱卿这样的官员,朕也就能省心不少啊。”

    “陛下谬赞,臣一心为国,思索这件事当中的利弊之后,也是如实相告于陛下。”许敬宗拱手说道。

    “能有这份心思,确实不错,钱庄该查,但是方才其他人说的,也不无道理,这当中,要掌握一个度。”李承乾说道:“关于钱庄的事情,许爱卿可能帮朕做些事情?”

    “陛下若有吩咐,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许敬宗闻言,当即表态,且态度坚决。

    “许爱卿真乃忠臣也。”李承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样,这本账本,许爱卿且拿着。”

    说着,李承乾将书案上的账本给了身边的内侍,而内侍则是捧着账本来到了许敬宗的面前,将账本交给了许敬宗。

    “这账本,许爱卿回去好好看看,方才朕也没说,这账本是何处钱庄,牵扯到哪家的,现在朕告诉爱卿,这本账本是洛阳城钱庄的账本,牵扯到的家族是郑家。”李承乾说道。

    许敬宗心中大惊,郑家!

    陛下这是想要自己做什么?账本给自己,让自己想办法对付郑家吗?这能成吗?

    许敬宗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为自己脱身了,或者说,推了这桩差事。

    可是刚刚在皇帝面前撂下了话,现在再推脱,是不是有些。。。。。。。

    “怎么,许爱卿你怕了?怕郑家?”李承乾笑问道。

    “不,臣没有,臣只是有些错愕罢了。”许敬宗说道:“郑家人有不少在朝中为官,是我大唐中流砥柱之家族,臣万万没有想到,郑家竟然会涉及钱庄,做空钱庄,臣觉得,郑家也不是缺钱的人家。”

    李承乾闻言,笑道:“郑家的确不缺钱,但是钱这种东西,向来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多,人啊,要是真能管得住自己的贪心,这天下熙熙攘攘的,也就不会每时每刻发生那么多事儿了。”

    “陛下说的是,不知陛下想要对郑家如何?”许敬宗问道。

    “既然涉及到了钱庄,许爱卿的一番话也是让朕颇有感悟,所以钱庄的事情,朕打算狠抓。”李承乾说道:“尤其是这郑家,许爱卿可明白?”

    许敬宗当然明白,陛下这是要杀鸡儆猴,杀一儆百了,郑家牵扯到了强壮,陛下想要整顿收拾郑家,这就是在告诉世人,别看郑家是大家族,但是郑家的生死存亡,也不过是皇帝的一句话而已,钱庄这地方,谁敢伸手谁就死!

    不过许敬宗听了李承乾的话之后也有些隐隐约约的担心,他想起方才自己在这宣政殿之中所说的话,是不是捧过火了?。


………………………………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洛阳行

    许敬宗觉得皇帝说的话有点儿别的意味,就是这么一点儿别的意味,让他心里有些打鼓,很慌。

    “陛下打算要严惩郑家?”许敬宗小心翼翼的说道。

    “许敬爱卿觉得如何?”李承乾问道。

    “陛下,这郑家人伸手钱庄,做空账,亏空国库,陛下想要惩戒于他们,也是他们罪有应得。”许敬宗说道:“但是臣担心,陛下动了郑家之后,由此而引发的一连串的反应。”

    “什么反应?说说看。”李承乾端起了书案上的茶杯。

    “其它世家的反应。”许敬宗说道。

    “其它世家的反应,若是他们问心无愧,没做损害朝廷利益的事儿,他们反应什么?有反应,还是说明心里有鬼,怎么,难不成让朕就这么放纵着他们?”李承乾说道。

    “这倒也不是。”许敬宗回应道:“这天下都是陛下的,陛下给他们,他们才能拿着,陛下不给他们,他们不能抢,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是他们动了,他们拿了,要是一下子整治的太厉害了,这对朝廷不好啊,于志宁大人的话,也有些许道理,陛下刚刚继位不到半年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要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恐怕会动摇朝廷。”

    “朕知道老师的话有道理,但是若是此事放着不管,国库怕是不知会损失多少,许敬宗,即日起,你立即奔赴洛阳。”李承乾说道:“替朕看着点儿洛阳,郑家在洛阳是逃不过罪责了,但是朕怕洛阳那边不安稳,所以,在洛阳安稳之前,朕召见你回来之前,就就在洛阳听候朕的旨意,除却洛阳,说不定还会有别的什么地方,朕要用得到你。”

    “是,臣领旨。”许敬宗拱手应声道。

    对于皇帝给他的这个差事,许敬宗有些不太乐意,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去洛阳,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儿,替皇帝坐镇洛阳,但是得招郑家多打的仇,多大的恨啊,郑家人不就会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吗?

    恐怕陛下让自己去洛阳,是另有目的啊。。。。。。许敬宗自己在哪儿琢磨着。

    恍恍惚惚的离开了宣政殿,许敬宗似乎还是没有回过神来,他有些弄不明白皇帝的用意。

    虽然不明白,但是他知道,这一趟不是什么好差事,弄得好了,是得罪郑家,弄得不好,五姓七宗他全都得罪了。

    难不成这是陛下故意而为之,不想自己与五姓七宗这些世家走的太近?若是这样的话,不是自己要倒霉,就是自己要发达了。

    至于钱庄的事儿,五姓七宗七大世家哪个干净?哪个都不干净,陛下想要查,肯定是一牵扯就能扯出一串儿来,一个都跑不掉,这样的话,在朝中要造成多大的震荡。

    许敬宗觉得,这一趟虽然看似凶险,但是也是蕴藏着机遇在当中的,若是能够平安回到长安城,那他将来,肯定是要发达了啊。

    过了元日,可就不再是贞观朝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该是他们这样的官员冒头的时候了,至于那些老臣子,老的老,死的死,还有一部分人被陛下所猜忌,能在这朝中待多久?未来的仕途是广阔的,就看自己敢不敢闯了。

    到了这个时候不往前走,还要等着机会来找你吗?

    许敬宗听从了李承乾的话,回家之后,立即收拾好了东西,第二天一早就乘坐着马车朝着洛阳城赶去,连年都不打算在家里过了,到了洛阳城之后,没有皇帝的旨意,他是回不来的。

    许敬宗在洛阳的身份,就相当于一个钦差了,毕竟可是皇帝亲自派遣过来的,而且,现在洛阳城的县令的位子可还空缺着呢,到了洛阳这边,洛阳城的事儿,还是得许敬宗先过问一阵子,等到新的县令到了洛阳之后,许敬宗才能做个安稳钦差。

    至于玄世璟,等到许敬宗到了洛阳之后,玄世璟肯定和晋阳早就离开洛阳了,许敬宗是见不到玄世璟的,而且,刚刚离开长安城的许敬宗也不知道玄世璟和晋阳公主就在洛阳,估计等到到了洛阳在洛阳住下之后才能听到消息吧。

    等到那个时候,许敬宗就知道,皇帝陛下和齐国公玄世璟是在下怎样的一大盘棋。

    洛阳城这边,玄世璟在县衙之中等了三天,果真洛阳城里有不少百姓前来报案,诉说着郑家的种种,以往郑家还是洛阳城的高门大户的时候,与洛阳城县令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洛阳城的百姓敢怒不敢言,但是眼前,郑家被朝廷的官兵给围了,一大家子的人全都给抓起来了,郑钧和洛阳县令被丢进了牢房之中,他们还有什么不敢说的,若是过了这个机会,就再也找不到别的机会了。

    这两天玄世璟在县衙收到的状纸如同外头的雪花一样,每每看过之后,他对郑钧和洛阳县令的杀心就重了几分。

    第三天的时候,郑钧和洛阳县令再次被带到了公堂之上。

    “这两天的功夫,我看到了不少东西。”玄世璟面色平静的看着这两个人:“人在高出的时候啊,常人不可企及,他们觉得,他们够不到你们,而你们呢?站得高,看的远,底下有什么动静,你们都能尽收眼底,但是现在不同了,你们掉下来了,与他们站在同一个地平线上,或者,比他们所出的境地更加卑微,所以原本被你们压迫的人,能够够得着你们了,能够够得着,事情也就浮出出面了。”

    玄世璟说到此处,示意了一番常乐,常乐从一旁捧着厚厚的一叠状纸,放在了玄世璟面前的书案上。

    “这些是洛阳百姓的状纸。”玄世璟说道:“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有多少。”

    堂下跪着的郑钧和洛阳县令抬起头来,看向书案上的状纸,状纸的数量,触目惊心。

    此时,玄世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从怀中拿出了李承乾给他的诏书。

    “奉天子令,彻查洛阳钱庄亏空之事,如今认证物证皆已齐全,宣判!”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下场

    玄世璟拿出了李承乾的诏书之后,县衙堂上的人皆是拱手躬身行礼,恭恭敬敬的聆听玄世璟的判案结果。

    “洛阳县令,为一方父母官,不思为百姓谋福祉,与郑钧串通一气,做空钱庄,判,斩立决,其家产,抄没充公,家人流放两千里。郑钧,盗窃国财,斩立决,其子郑远富,斩立决,家产抄没充公,家人流放三千里,念郑远富其妻即将生产,新皇新政,特赦其免于流放。”

    至于其它的小鱼小虾,罪不至死,要么流放到那边儿,要么流放到了陇西,反正往后是没有好日子过的。

    郑远富在两天前就被高峻给带回来了,一直单独关押在牢房之中,父子两人倒是在牢房之中团聚了,到了那个时候,郑远富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引狼入室,他结识的那个王景兄弟,就是当朝的齐国公,晋阳公主的驸马玄世璟。

    不过这事儿也不能怨郑远富了,即便是没有郑远富,也不过是百骑司再多费些周章而已,早在玄世璟来洛阳之前,郑钧做空钱庄的事情就已经瞒不住了,玄世璟过来调查,不管他怎么躲都躲不开,更何况是玄世璟精心布置的圈套,就等着他往里头跳呢,他老子郑钧都没看出玄世璟的身份来,更何况郑远富一个花花大少了。

    他能被玄世璟所欺骗,也不能说他不聪明,只是正常人都想不到而已。

    玄世璟宣判过后,便有军队之中的军士到县衙之中,将郑钧还有洛阳县令给带了出去,既然要杀人,就没有再送回牢中一说,这件事很快就会传到长安,传到郑家人的耳朵之中,玄世璟不想横生枝节,所以就只能速战速决了,先弄死郑钧父子和洛阳县令再说。

    至于朝廷派遣新的洛阳县令,得等到朝廷之中的人都知道洛阳出事儿之后才成,现在就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