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6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世璟是越来越理解朝堂上的那些老狐狸的心思了,到了他这个年纪,也不得不去变成一只老狐狸,否则的话,如何在朝堂上立足啊。
李承乾在宣政殿之中踱着步。
“越是到了年关,事情就越是多啊,朕也不想分心再去处理这些事情了,他们兄弟两个之间的事儿,朕已经操心过了,在不确定象儿是否还有这个心思之前,就让他先待在封地吧,这样的话,对谁都有好处。”李承乾说道:“长安也能安稳下来。”
百骑司在长安城清理了多少李象的势力,具体的,李承乾肯定知道,所以他才会这么不确定吧。
要是李象真的没了那心思,又何必在长安城如此布置呢?一切不都是为了盯紧长安,闻风而动吗?
这些小把戏,虽然当初李承乾没玩儿过,但是不代表他那些不安分的叔叔没玩儿过,这都是李承乾的那些皇叔们,玩儿剩下的手段。
“恕臣直言,陛下既然知道,还是早些想办法安定下来为好。”玄世璟躬着身子低头说道:“此种事,亦有前车之鉴。”
玄世璟所说的前车之鉴,还是得戳一下李二陛下的痛处。
当初玄武门的事儿,当中可也有高祖皇帝优柔寡断的原因在当中的。
李承乾既然知道,那可就别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玄世璟的话也是点到为止,李承乾能够明白。
“好,朕知道了。”李承乾说道。
原本他是有自己的打算来着,但是现在看来,打算归打算,事情再这么悬着不定下来,对朝堂安定,没有什么好处。
“如此,臣就先告退了,天黑之前,臣还要回家。”玄世璟说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
他知道,他也留不住玄世璟在长安,即便是人在长安,心也在庄子上,另外,玄世璟也是在避嫌了。
也罢,就这样吧。
事情定下来之后,玄世璟回了庄子上。
回到庄子上之后,玄世璟立马找来了高峻,两人在书房见面。
“公爷,何事?”高峻拱手问道。
“你兄长那边有消息了吗?”玄世璟问道。
“暂时还没有消息送回来,可能相安无事?”高峻的语气也不确定。
“相安无事。。。。。。。”玄世璟喃喃说道:“相安无事可不是我要的结果啊,这样吧,若是高源一有消息,你立马送到我这里来。”
“是。”高峻应声道。
等一转过年来,安安和窦孝果也要成亲了,玄世璟可不想在明年弄出什么不好的事儿来,一面耽搁了自己女儿的婚事,或者说,让本来的好日子,沾染上什么不好的东西。
这一点,也是玄世璟的底线了。
入了冬天,离着过年就要掐着日子算了,宅子里也得提早准备了,今天东西还要多准备一份,送到窦家去,现在两家可是姻亲关系,可得常来常往才是。
至于居住在道政坊的窦孝果,他那边的东西,也少不了。
这场婚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窦孝果,也是半个玄家人了,自然不会亏待他。
在年前,众人都忙着过年的时候,户部依旧是忙忙碌碌的在准备关于钱庄的章程,现在他们可不像以前那样抠门了,在这方面,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现在户部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赶紧将钱庄的事儿,重新梳理好,而不是心疼这几个钱。
花钱也得顾全大局不是。
年关之前,李承乾下发了一道旨意,这道旨意,让原本还算是平静的长安城,再一次沸腾了起来。
或许也是李承乾想通了,终于下诏正式册封李厥为东宫太子。
这下太子的位置总算是安稳了下来,年底的时候,长安城也没有敕令让李象回长安,李承乾也是希望李象能够明白这当中的道理吧?
是不是你做的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做的事儿,皇帝心里有数,太子之位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你去争夺也没有用,更何况,好做出了想要屠戮手足的事,这如何能被容忍?
大唐第一少
大唐第一少
………………………………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立太子
静观其变好啊,人不动,我不动,动则必制敌。
而且,这件事儿,长安城这边,就只能有玄世璟和高峻知道,其余的人,不能给他们透漏风声,就算是玄家自己人也不行。
“长安城最近有什么消息?”玄世璟问道。
“嗯。。。。。。。听说窦家那边儿有点儿麻烦。”高峻说道。
“窦家?窦家怎么了?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吗?”玄世璟面色一凛,放下了手上的书本,目光盯着高峻。
李厥被正式册立为太子,也是让许多人的心都放下了,东宫太子之位也是国本,关乎到大唐的未来,东宫一日不定,朝中臣子的心,也就一日不安稳,这万一真要是出现武德年间那样的情况怎么办?
这就是他们所担心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大臣们是希望改掉李二陛下所带出来的这股子歪风邪气的,因此对东宫的事儿也就格外的上心。
好在李承乾是安稳继位的,到了李厥这边,李厥又是嫡子,立他,毫无争议。
至于如今朝堂上的势力,也正是新老交替的时候,原本盘踞在朝堂之中的关陇门阀贵族,在一场钱庄案之中,被清洗了大半,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被李承乾收回了不少,相对于贞观年间和永辉早年的时候,李承乾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李承乾也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也希望自己能比他父皇做的更加出色,所以,他是不可能成为关陇门阀贵族的“傀儡”的。
李承乾在朝中的威望足够,手段也足够,野心也足够,贞观朝也为他治理大唐打下了坚实厚重的基础,在君臣之间的较量之中,不存在主少国疑的情况,所以,李承乾可以尽力施为。
李厥入住东宫,势必会有些人直接贴上去啊。
可能会有朝堂上的新贵,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或者还会有元老勋贵,想要从李厥这边,重新找寻机会,重振自家门楣。
不管是新是老,李厥一旦住进东宫当中,这就是要给他的第一个考验了,那就是看他如何处理这些纷杂的事情和人际关系。
估计陛下也能想到,他也在看着李厥如何处置这些事儿。
以前他的确是能够保护李厥,但是李厥当了太子,总要有能独当一面的本事,总不能周围的人一直都护着他。
所以,这些事儿再复杂,还是得李厥一个人去做。
至于玄世璟,现在的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太子太傅,李厥依旧是他的学生,之前闲暇的时候到长安,他也会去教导李厥,与宫中李厥的老师们相比,玄世璟看上去并不能说是多尽职尽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但是相对于其他师傅教导李厥,玄世璟更喜欢让李厥活学活用,并不是耗费心血去将李厥摁在书本里,那样说实话,没什么用。
书中讲圣人之道,但是三皇五帝治世的规则能拿到现在来用吗?不能,因为那是已经淘汰了的东西,作为君王,目光要放的比寻常人更长远才是,怎么能越活越回去呢?
书本仅供参考。
估计圣人们写书的时候,也是掺杂了自己的臆想在当中,而并非是完全贴合实际。
书房里,玄世璟就坐在地毯上,旁边儿就是小火炉,靠着火炉,地下还烧着地龙,靠在软垫上,拿着书本,喝着茶。
冬天对于玄世璟来说,可以说算得上是最惬意的时候了。
他不用像其他大臣那样,忙活着准备整理一年到头的事儿,然后写奏折呈交给李承乾,他就是一太子的老师,他有什么好忙活的。
他也不向往什么实权官职,皇帝用得着他的时候,他手里的权利自然就大了,事儿结束之后,权利一交,他就是个闲散人。
反正身上有爵位在身,也不怕什么朝堂地位高低。
爵位不行的话,太子太傅这个名头够大吧?妥妥的将来的帝师,谁见了不敬三分?李厥做了太子之后,玄世璟不也水涨船高了吗?
书房的大门被敲响。
“进来吧。”玄世璟说道。
书房的大门被打开,外头灌进来一股冷风,让玄世璟感觉脸上一冷,很快,门被管上来,但是屋子里的温度,还是下降了几分。
“高峻?”玄世璟抬起头来看着进来的人:“坐吧。”
“是。”高峻应声之后,将自己身上的披风解了下来,在门口脱掉靴子,坐在了地毯上。
“公爷,我大哥送消息过来了,说是李象因为过年不能回长安城,在王府里发了很大的脾气,而且,长安城这边,好像也发生了什么事儿,让李象很是气恼,现在,怕是李象他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走了。”高峻说道。
长安城发生的事儿,应该就是李象留在长安城的人被百骑司给清理的事儿吧,长安城这边儿这么长时间没有给李象传消息,李象也知道了啊。
“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就该是他心烦意乱的时候了,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容易受到刺激,就越是能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动来。”玄世璟伸手摸了摸暖炉:“不知道,他能忍到什么时候了,长安城这边,鄂王成了太子,消息传到他那边去,估计他会更恼怒吧?”
李象耗费无数心血想要得到的位子,现在看来,李厥轻而易举的就拿到了,仅仅是因为李厥的身份是嫡出皇子,占尽了大便宜。
李象心里会甘心吗?
先前他对李厥做出的事,已经把李厥给得罪死了,真要是等到李厥当了皇帝,他的下场会是什么样子?
不管是眼前,还是长远的将来,现在对李象来说,可都不利啊。
“公爷,要不要让我大哥在那边,提前给他透漏点儿消息啊?”高峻说道。
玄世璟摆了摆手:“不必,咱们不搀和,我让高源过去,只是为了抓李象的破绽,要是咱们出手的话,那这事儿的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是。”高峻应声道:“那现在,咱们就只能静观其变了。”
。
………………………………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大朝会的谈论
来俊臣闻言,便在玄世璟的桌案一侧落了坐。
朝中大臣见玄世璟和来俊臣坐在了一起,不免纷纷朝着这边侧目。
元日的大朝会结束,之后的宴会虽说是陛下和百官一同宴饮,没有那么多的拘束,但是朝堂上的风向如何,就在今天,能够看出不少东西来,就看谁跟谁坐在一起,谁跟谁走的亲密,他们之间,又谈论什么,基本上接下来一年,人们心里还能有个参考的标杆。
“是,最近在长安城听到一些风声,说先前窦家也是有参与钱庄的案子,而且,好像背后还有人在查这件事儿,最近户部不是一直在抓钱庄的事儿吗?所以,不少人的目光,又全都投到钱庄那边儿去了,也难免有人想借着这个机会做点儿什么。”高峻说道。
“谁在查窦家?”玄世璟问道。
“来俊臣手底下的一个官员,叫王弘义,属下仔细打听了他,先前太子在庄子上住的时候,就那段时间,王弘义也来咱们庄子上住了几天,后来太子不是因为燕王去世回长安了吗?太子回去之后,王弘义也立马就回去了。”
“王弘义?他来庄子上?”玄世璟疑惑道:“看来是跟着太子来的,他是想要找门路跟太子扯上关系吗?”
“这还不知道,这事儿也是听庄子上的酒家说的。”高峻说道:“因为当时王弘义住在他那边的时候,整天什么事儿也不干,有些鬼鬼祟祟的。”
“算了,反正也没在庄子上做出什么事儿,至于他想找机会搭上太子,这也是人之常情,无需多理会。”玄世璟说道。
“是。”高峻应声道。
至于来俊臣查窦家的事儿,这来俊臣可不是个安分的主儿啊,估计是这半年来,他升迁到侍御史之后,没有什么差事干,是想做事情,给自己找路子升迁了,毕竟当初来俊臣刚刚圣人侍御史的时候,可是风光了好一阵子呢。
这种风光的感觉,可是会让人上瘾的。
不管是上瘾享受那种感觉也好,又或者是给自己谋后路找出路。
现在他盯上了窦家,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窦家的事儿,玄世璟自己知道,窦家的确是早前牵扯到了钱庄的案子里,但是也是抽身早,弥补了当初他们在钱庄里捞出来的钱财,那时候玄世璟也考虑着,既然如此的话,没有必要抓的太紧,更何况窦家跟皇家之间的关系还不一般。
仅仅凭着一个钱庄案,是不可能将整个关陇门阀贵族全都一网打尽的,要是关陇门阀世族真的全都倒下了,那大唐才真的是危险了。
李唐是怎么得来的天下?当初李渊在晋阳骑兵,承接隋朝,建立大唐,本质上掌管天下的,还是他们那些人,从北周,到前隋,到如今的大唐,天下都是在以关陇门阀世族为首的人手中,李唐皇室当初也是门阀之一。
这些门阀贵族当中的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勇武,能征善战,??掌兵权,虽说现在被削弱了不少,但是一旦大唐用兵,大多数时候还是得让他们领兵作战。
要是将关珑门阀氏族全都给消灭殆尽的话,谁来替大唐打仗?
因此,像窦家这样的家族,能够尽早将利益还回去,不去触碰的家族,是玄世璟不会去动的家族,这是当初办案,他的底线。
现在来俊臣是想将这事儿再翻出来啊。
是想针对窦家吗?难不成,来俊臣不知道窦家在朝中的地位?包括与窦家地位差不多的那些世家。
当初这么做的,可不仅仅是窦家一家啊。
玄世璟想着想着,脸色就冷了下来,将这些事儿都结合在一起,玄世璟觉得,来俊臣可能是要冲着他,或者是冲着玄家来。
在钱庄案子上,与窦家做法相同的人家不少,为什么来俊臣要查窦家呢?仅仅是窦家破绽多吗?
王弘义为什么要要在太子在庄子上的时候也住在庄子上?但是他又跟太子没有什么接触,在王弘义住在庄子上的时候,好像一直盯着的,是玄家。
而窦家要与玄家结亲,成为姻亲关系,来俊臣在长安就差窦家。
虽然猜测的可能不准,但是玄世璟自己在心里也是留了一个心眼儿。
现在李承乾不杀来俊臣,只能说,他现在还用得着来俊臣,但是李承乾到底是怎么想的,玄世璟就猜不出来了,他又不是李承乾,怎么可能李承乾想什么,他都能猜测出来呢?
来俊臣在查窦家,而玄世璟也终于注意到了来俊臣的动静,也在长安城让人时刻注意着来俊臣,看看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在朝堂上的时候,玄世璟与来俊臣之间的气氛,也紧张了起来,尤其是在元日大朝会上的时候。
原本玄世璟的位置跟一个侍御史的位置是没有什么交集的,但是到后来开始宴饮的时候,来俊臣却是主动找上了玄世璟,直直的询问玄世璟关于窦家的事儿。
而大过年的,玄世璟也不怎么想跟来俊臣说这些。
“其实,依照下官看,玄公还是少跟窦家扯关系的好。”来俊臣端着酒杯低声说道:“至于齐国公家与窦家的亲事,下官也有所耳闻,说句为了齐国公好的话,趁着现在,木还未成舟,还是趁早撇清关系吧。“
来俊臣也不想正面跟玄家冲突上,但是揭穿窦家,是他的一步棋,一步不得不走的棋,不然的话,他来俊臣,终其一生,就只能是一个侍御史,他要让陛下看到他的才能,这样,才能被委以重任。
哪怕是做陛下的一条狗。
“儿女的事情,已经定下了,可不像来大人说的这么简单啊,不过,本公倒是觉得,来大人若是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结果不会好,比来大人所认为的玄家与窦家扯上关系的结果,更坏。”
“玄公不信下官?”来俊臣问道。
“本公该信吗?“玄世璟端着酒杯轻轻晃了晃,低声说道。
见来俊臣一直杵在自己面前,玄世璟直起了身子,换了个姿势,叹息一声:“来大人,要不坐下聊两句吧。”
。
………………………………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提醒
“本公听闻,年前的时候,来大人的动作不少啊。”玄世璟的目光并没有看向来俊臣,而是在不断的打量殿中的场景。
“看来,齐国公是知道下官在做什么了,那为何不听下官的劝呢?”来俊臣也低声说道。
玄世璟呵呵一笑:“来大人以为,你现在在查的事儿,本公会不知道吗?”
“公爷知道?”来俊臣问道。
“知道。”玄世璟回应。
“那可就不好办了啊。”来俊臣叹息一声:“如此的话,齐国公知道,却不说,岂不是包庇之罪,况且,齐国公又要跟窦家结姻亲,这不免会让人多想啊,这可不是什么行的正,坐的端的事儿,陛下有多重视钱庄,国公爷您也知道,但是在这件事儿上,国公爷,下官不敢苟同国公爷的做法。”
“钱庄有多重要,本公可是比来大人清楚多了,其实,本公倒是有一句话劝告来大人。”玄世璟说道。
“公爷请讲。”
“来大人的目光啊,别仅仅盯着长安城这一亩三分地,多放眼天下,整个大唐啊,大的很。”玄世璟说道。
来俊臣听玄世璟如此说,脸上的表情一变再变。
这是什么意思,嘲笑他目光短浅,眼界小吗?
其实玄世璟对来俊臣说这句话,就是告诉来俊臣,像窦家这样的世家,现在还动不得,仅仅盯着长安城,觉得动了这些人没关系,但是放眼整个大唐,现在可是还需要他们,陇右,草原,西面的吐蕃,东面的倭国,哪一出不需要兵力防范?而熟于军阵的将领,可大多都是关珑门阀出身的子弟。
虽说现在有了兵学院,但是一个将才的成长,哪儿会是这么容易,现在最早的一批兵学院的学生,在军中也不过是校尉一类的人物,暂且不能领兵独当一面。
行军打仗,可不是纸上谈兵啊。
而书院的学生,在军队之中磨砺过几年,他们所缺少的,就是一个机会了,但是在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关陇门阀骁勇善战的世家子弟,依旧是朝堂的中坚力量,甚至是国之砥柱。
来俊臣想要动像窦家这样的世家,现在还早了些。
除非陛下心里想要动他们,想要从权利从这些世家手中集中到自己手里,想要大唐高度的君主集权,不然,难。
不过,玄世璟觉得,李承乾心里肯定想这么做,依旧是时机成不成熟的问题。
试问,哪个皇帝卧榻之侧能容他人酣睡?哪个皇帝乐意将权利分给朝中的世家大族,让他们联合起来甚至能反制皇帝的权利?
没有!纵观历史,不会有这样的皇帝想这样。
“下官先谢过公爷的提醒了,只是下官觉得,以下官现在的职位,如此眼界,也足够用了。”来俊臣强行让自己面带微笑的去跟玄世璟说出这句话。
但是他的心里,还是认为,玄世璟这话是在嘲讽他,心中不由得对玄世璟暗生恨意。
好一个齐国公,我好心好意的来提醒你,你就是这么嘲讽我的,那咱们就走着瞧吧。
来俊臣端着自己的酒杯,悻悻而去。
大殿之中的百官见玄世璟和来俊臣不欢而散,有的人心中疑惑,有的人则是松了一口气。
虽说玄世璟手中没有什么权利,但是毕竟是陛下眼前的红人,只要有陛下支持,玄世璟手中的权利还会少吗?只是看他什么时候愿意认真起来打理朝堂政务罢了,若是真有这么一天,陛下能不重用他?
若是玄世璟跟来俊臣搅合到了一块儿的话,已经了解了来俊臣为人的朝堂官员,可得心惊胆战一番了。
来俊臣不是个君子,他连小人都算不上,他就是一条狗。
说不准为了自己的一根儿骨头就能去咬人的狗,也不看对面是什么人,他就会去咬,关键是陛下还纵容他,因为他听话啊。
朝堂上百官百僚,什么样的官员都有,什么样的人都有,从来就没有干净过,因此步入朝堂的官员,每一天,都得用尽心思去做自己的事儿,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防止小人在背后整治自己。
虽然累,但是在权利场上,他们也是甘之如饴。
玄世璟看着离开的来俊臣,心中冷笑一声。
来俊臣刚刚开始向他示好,他怎么会看不出来?正是因为看出来了,所以才要干净利索的拒绝,明知道来俊臣的下场不过是死路一条,为何还要与他纠缠呢?
元日的宴饮,一直到了傍晚才散去,玄世璟虽说是浑身酒气,但是脑袋还是清醒的,方才在含元殿之中,不少人过来敬酒,玄世璟也都一一回敬了回去,喝了不少。
出了含元殿之后,被冷风一吹,可不就清醒了不少吗?
等候在宫外的常乐,见玄世璟出来,赶紧将玄世璟扶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