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少-第6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李二陛下想起来了。
“承乾,兕子可在?”李二陛下问道。
“在,在呢,兕子和她夫君,都在外头候着。”李承乾说道。
“让他们进来吧。”李二陛下说道:“朕想见见他们。”
这一面,才是最后一面了,以后就算是两人在长安城,能看到的,也就只有离着长安城不远的昭陵了。
那时候,跟谁说说话去?就算是心里有万般想念,那也就只能在心里念着了。
“好,儿臣这就将他们叫进来。”李承乾起身说道。
出了屋子,李承乾来到玄世璟和晋阳两人身前。
“父皇已经醒过来了,说是想要见你们。”李承乾说道。
………………………………
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家长里短
玄世璟和晋阳点了点头,晋阳赶紧擦了一把脸上的眼泪,和玄世璟一起,进了屋子。
进了屋子之后,直接奔着内室去了。
长孙太后也起身,要出去了。
“兕子。。。。。。。璟儿。”李二陛下艰难的开口叫道。
“父皇。。。。。。父皇!”晋阳来到李二陛下的床前,眼泪又止不住的掉下来了。
原本刚才在外头的时候就想着,进去的时候,一定不能让自己当着自己父皇的面儿哭出来,省的让自己的父皇闹心,但是是到临了将,这事儿也不是她能控制得住的,见到自己的父皇之后,眼泪就跟决了堤的江河一样,控制不住的。
“兕子乖,不哭。”李二陛下艰难的挤出一个笑容来:“这些日子,可是苦了朕的兕子了,从兕子生下来到现在,哪儿吃过这样的苦啊。”
整个大唐谁不知道晋阳公主那是李二陛下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宝贝疙瘩,看看古往今来,哪个公主是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这是多大荣宠?
“父皇,兕子不苦。”晋阳说道。
李二陛下抬起手来,轻轻的为晋阳擦了擦眼泪:“父皇知道,璟儿那孩子,不会对你不好,只是想先前有些事,你们也是倔强。”
说着,李二陛下叹息一声。
但是玄世璟的倔强,他又知道,能怎么办呢?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婿。
心疼归心疼,但是他也两难啊,所以先前,他什么都没管。
到最后,玄世璟和朝廷,还是分道扬镳了,人家带着家人南下了,离开长安了,长安城了的什么事儿,他们全都不管了。
走的倒是彻底,走的倒是干净。
也就是因为自己,他们又回来了。
李二陛下心里也知道,这俩也是孝顺孩子。
所以,也就不多要求他们什么了,他们高兴就好。
还能怎么办呢?像栓骡子栓马一样,给绑在长安城?
就算是给留下来了,就这俩人的脑袋瓜子,总会想办法离开的。
假圣旨的事儿都给弄出来了,自己的这个闺女,胆子大的很啊。
不过,再怎么胆子大,先前有自己这个做太上皇的疼着,但是以后没了自己,他皇兄万一真被她惹恼了,怎么办啊。
不行,一会儿还得嘱咐嘱咐承乾。
他这一辈子,就心疼晋阳,就算他不在了,承乾也不能亏着她妹妹,能惯着就给惯着吧。
他可就这么一个嫡亲嫡亲的妹妹了。
“父皇和你母后已经跟你皇兄说好了,以后不许再为难你们了,在南边儿过日子虽然自在,但是总归是不比长安城里的,若是南边儿的日子好,天下又何必有这么多人挤破了头要往长安来?”李二陛下说道:“父皇是怕你们吃苦啊。”
玄世璟垂眸,不知该说什么好。
不管谁说,都不会再留在长安城,这是他回来之前就已经定好了的。
就算是李二陛下今晚就没了,他临终前的话,他也不会听的。
日子过的好还是不好,旁人哪儿知道去?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他们自己心里才清楚,所以自己知道自己过的好就成了。
对他来说,他不求官, 长安城和泉州城,没有什么两样,长安城有的,泉州也会有,泉州会有的,长安城不一定有。
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脚下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都不一样,且看各人怎么说吧。
过日子也不是牛吃草,在西山吃草看着东面的山坡嫩绿嫩绿的,费劲巴力的跑到东面的山坡上,一回头,西面的山坡上的草怎么比东边山坡上的要密集呢?
再费劲巴力的跑回去?
其实,脚下的,就是最好的。
泉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就算不好,也不过就是跟当初东山县的庄子一样。
当初东山县的庄子,不是一穷二白的,除了大片的地,什么都没有,泉州现在,好歹比庄子强太多了。
“现在啊,什么都不说了,璟儿是个有主意的人,只要你们过的好,父皇也能安心闭上眼了。”李二陛下说道:“唯独璟儿,不仅仅是你母后觉得心中对你有愧,父皇也是如此啊。”
“父皇不必如此,一切的路,是儿臣自己愿意走的,一切的事情,也是儿臣自己愿意做的,走到今天,若是当初没有父皇的提携之恩,也就没有今日的玄世璟了。”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叹息着,微微点了点头。
“当初朕将自己的名字当中的一个字送给你,多是看在你爹的份儿上。”李二陛下说道:“那天在玄武门这么多天策府的大臣将领,都去了,结果回来的,就差你爹一人。。。。。。但是,你小子也是个出息的,也对得起朕看重你,若是不然,朕才不会将朕的兕子交给你。”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好好对待兕子。”玄世璟说道。
“放心了,你能说这些,朕就放心了,朕也不好意思再要求你别的了,最后还有一句话。”李二陛下说道。
“父皇请讲。”玄世璟上前说道。
“你与承乾之间,是你们这一辈人的是非恩怨,莫要牵扯下一辈。”李二陛下说道。
“都已经过去了。”玄世璟说道。
李二陛下听玄世璟这般说,依旧是躺在床上叹气。
玄世璟也不知道,他老丈人对于他的话,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这一代的恩怨就在这一代结束?什么啥意思?那就是,万一将来李承乾退位了,太子登基,还要再将他叫回长安?
是这个意思吗?
所以玄世璟不敢应李二陛下,因为他怕他做不到。
“你与承乾之间,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仇怨,一些朝堂的琐碎,你们各自退一步,事情也就过去了,如今承乾他也看开了,不会再在这种事上为难你了,兕子的圣旨是家的,朕知道,承乾也知道,但是这事儿,承乾已经替你们摆平了,就算是假的,现在,也是朕的了,在牢房里见过兕子看望你的那两个人,承乾也已经为你们处理掉了。”李二陛下说道。
………………………………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龙驭宾天
这些事儿都是李承乾做的,但是他不对外说,这也不是什么能够大肆传扬的事儿。
假圣旨的事儿不能传出去,不然的话,开了这个口子,以后谁都敢借着事儿去假传圣旨,让皇帝如何处置?
这本就是死罪,甚是还是连累全家的死罪,李承乾松口,给收拾了烂摊子。
实则,不收拾又能如何?连累全家,谁的全家?
晋阳公主,太后嫡出的女儿,用得着人家的时候,人家就是天家人,是晋阳公主,用不着人家的时候,人家就是玄家人?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承乾的心里,还是装着你们两个人的。”李二陛下又说道:“所以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是,父皇说的是。”玄世璟说道。
劝说他的话,他已经听过太多了,若非现在床上躺着的是已经不成了的李二陛下,他大概是没有耐心再去听这样的话的。
李二陛下又叮嘱了一些,这才让晋阳和玄世璟退下。
时间不多了,他还想要见见别人。
朝堂上的政事,他不担心,所以朝中三省的那些大臣,用不着他亲自去见,李承乾是皇帝,他会安排好的。
他想要见的,只是他的孩子罢了。
不过,听说程咬金也在庄子上,承乾来了多久,程咬金就在庄子上住了多久了。
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不多了,得见见。
玄世璟和晋阳出了屋子之后,李二陛下又见了李恪和李泰兄弟两个。
兄弟两人一路上风尘仆仆从封地赶到长安来,等到事了守完了孝,他们还要回去。
长安城这地方,哪儿能容得下他们两个,这次回封地,李恪还要带上他母妃。
不然的话,留在长安,没地儿去,总不能跟那些无有所出的妃子一样,去感业寺吧?
至于李泰,他依旧是孤零零的回封地,他的母后,得留在长安城。
太后在长安,不能走,而且,长孙太后也不想走。
约莫半刻钟的功夫,李泰和李恪也出来了,几位李二陛下惦记着的公主驸马又进去了,在他们之后,才是程咬金。
等到程咬金出来的时候,李二陛下的精神头已经不行了,整个人也浑浑噩噩的了,他没有说再想要见谁。
李承乾便带着临安进了屋子,长孙太后也进去了。
没一会儿,屋子里就传来李承乾凄厉的叫声。
“父皇!父皇!~~~”
听到这动静,院子里的人,纷纷跪在了地上。
临安满脸的泪水,走到了房间门口。
“太上皇龙驭宾天~~”
“太上皇龙驭宾天~~”
“太上皇,龙驭宾天~~”
一连着喊了三声音,院子里的内侍也朝着院子外头喊,一层层的,传到了门口。
整个府邸里的人,全都跪在了地上,而在门口等着的三省六部的朝臣们,也都纷纷跪了下来。
天已经黑了,整个府邸之中,却是灯火通明。
天空之中飘起了零零散散的雪花,落在了地上,也落在了人的心里面。
入冬了,下雪了。
府邸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哭作了一团。
两刻钟之后,礼部的官员才打起精神来,躬着身子,来到了屋子里面。
人已经走了,接下来的事儿,就是他们礼部来办了。
“参见陛下。”礼部尚书来到屋子里,跪在了李承乾的面前。
李承乾跪在床榻前头,伏地痛哭,长孙太后也在一旁,旁边的宫女一直扶着她,才勉强没有倒下。
而外头,晋阳窝在了玄世璟的怀中,泣不成声。
玄世璟的眼泪,也是决了堤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不会伤心的,因为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但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李承乾又何尝没有给自己做心理准备,依旧是在屋子里,哭的快要晕厥过去了,连自己是皇帝的身份,都不顾了,哭的让人看着就十分痛心。
皇帝又如何?床上倒下的,是亲爹。
“陛下,还请陛下节哀顺变。”礼部尚书也擦了擦自己脸上的泪水。
李承乾摆了摆手,但是没有说话,让他如何节哀?
长孙太后好不容易缓过一口气儿来了,强行打起了精神,对着礼部尚书说道:“为太上皇收拾收拾吧,莫要误了。“
“是。”礼部尚书拱了拱手。
紧接着,礼部的人端了为李二陛下准备的冕服,由服侍太上皇的几个内侍合力,将冕服套在了李二陛下的身上,为李二陛下规整好了一切。
“陛下,咱们应该尽快返回长安城。”礼部尚书拱手说道:“现在大臣们都在外头候着呢,今天晚上,宫中也要做准备。”
太上皇驾崩,宫中一片缟素,在太上皇的梓宫到达宫中之前,就得先布置上,满朝文武都要为君王戴孝,甚至连宫中的侍卫,身上都要带点儿白。
皇子还有公主驸马们的孝服,也都准备好了。
“承乾,打起精神来吧。”长孙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站起了身子,伸手去扶跪在地上的李承乾。
李承乾的眼眶鼻子通红一片,脸上涕泪横流,临安见状,赶紧拿了温热的毛巾给李承乾擦了把脸,给收拾干净了。
“一切按照你们礼部拟定的来吧。”李承乾说道:“临安,为朕更衣。”
太上皇大行了,李承乾也要披麻戴孝。
礼部一阵忙活,梓宫安安稳稳的停放在了院子之中,礼部的人也跟着忙活,跪在地上的大臣们,都要戴孝,院子里的这些皇室中人更是如此。
晋阳和玄世璟也换上了礼部送来的衣服。
当李承乾从屋子里出来的时候,外面的人,依旧跪在地上。
等礼部的人安排好了一切,李二陛下的梓宫在一大队人马的护送下,开始往长安宫中送去,而后头,则是跟着戴孝的皇室成员和文武百官,徒步走着。
队伍的两侧,是皇家的仪仗护卫,前头,这些护卫也都身穿白衣,打着白帆,队伍缓缓的离开了庄子上。
好在也是大半夜了,庄子上的百姓也都歇下了,虽说队伍的动静大了些,但是也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出来看热闹。
………………………………
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又见宣召
有什么好看热闹的,大晚上的,送葬出殡的,就算是听见动静,也不敢出来看。
什么热闹都好往上凑?
而且,还是皇家的热闹,不要命了?
李二陛下的梓宫从庄子上到长安城,冒着风雪,走了一宿。
这天气,是老天爷都在挽留太上皇吗?那为何要让太上皇这般早走?
天微微凉的时候,队伍到达了龙首原的大明宫丹凤门门口。
李承乾也是一路走过来的,只有长孙太后,坐在马车里。
到了门口的时候,外头的人扯着嗓子一声令下,丹凤门的五处城门同时缓缓打开。
守在城门上的兵士,见到队伍过来,也都纷纷跪了下来。
这时候,城墙上也都已经竖起了白帆。
队伍进了宫中,宫中已经准备了大殿,用来安放太上皇的梓宫,而李厥作为太子,也一身孝衣,带着宫内的人,出来迎接。
宫中的人,跪了一地。
等到梓宫安安稳稳的停放在了宫殿之中,宫中的人,这才起身,该忙活什么的去忙活什么。
李二陛下的那些嫔妃,甚至没有为李二陛下守灵的机会,跪在殿中烧纸焚香的,都是李二陛下的皇子们。
李承乾为首,李恪和李泰紧随其后,剩下的皇子,都跪在他们仨后头,公主与驸马进来进香行礼之后,就得离开了,在殿外候着。
在梓宫没有发到昭陵之前,这些人,一个也不能离开。
一连着守了七天,而后按照礼部的流程,梓宫要发往昭陵,还要在昭陵,由李承乾主持着祭天。
从李二陛下大行到现在,就没有一天的好天气,一直到梓宫出了大明宫之后,天上终于见着点儿太阳了。
长孙太后留在了宫中,昭陵,她是不用去的。
长孙心里琢磨着,不远了啊,将来,她也得进去,去配大行皇帝。
要不是太上皇临行之前拉着她的手,嘱咐她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替他在世上享福,长孙太后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心思了。
这一辈子,也够本了。
官家小姐做过,落魄人家也做过,李府的二公子夫人做过,秦王妃做过,皇后也做过,如今,熬成了太后,往后,也没意思了。
李二陛下这一走,她也是心如死灰了。
家?这皇宫,太大了,太空旷了,太冷了。
但是她又不得不守在这里。
长安城之中的太极宫,才是她和李二陛下曾经的家。
当李承乾从昭陵回来之后,长孙太后就跟李承乾商量,不住在这宫中了,要去太极宫住。
守着太极宫,守着她和李二陛下在那边的回忆,了此残生。
“可是,母后,太极宫那边,哪儿比的上这边儿,您也不是没在哪儿住过,母后,还是留在这宫中吧,也好让孩儿,能够日日侍奉在母后身前。”李承乾说道:“而且,这宫中,也离不开您啊。”
长孙太后的想法,李承乾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就是因为知道,所以才不能让她去太极宫。
每日闲暇下来,回忆过往,人的身子,可不就垮了吗?
自己的母后,没有当年皇爷爷的那份豁达。
去了那边儿,他如何日日侍奉?
长孙太后摇了摇头。
“母后,儿臣求您了,您就留在宫中吧,帮着儿臣还有苏氏,管理这偌大的后宫,等转过了年,您就又有小孙儿出生了,儿臣还想让母后帮着儿臣,拉扯儿臣的孩子呢。”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知道老人家想要什么,所以,干脆就用这个,将自己的母后留在宫中。
再者说了,当初宫中为什么要大动土木修建新宫,还不是因为太极宫的环境不好?父皇大行之前一直在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对待母后,自己又怎么敢不遵从呢?
自己领着后宫里的嫔妃住在富丽堂皇的新宫之中,让自己的母后去太极宫?怕是天下人要笑掉大牙,戳着他的脊梁骨说他不孝顺了,自己的父皇刚走,就这般对待自己的母后,羞为人君。
“这。。。。。。。”长孙太后犹豫了一番。
李承乾见状,赶紧又说上几句需要她的话。
长孙太后想了想,既然如此的话,那就留在后宫之中吧,方才也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若是真的执拗着去了太极宫,那天下人,要怎么评价他儿子?
这可不成,不能因为自己,让自己的儿子受到天下人的非议。
长孙太后决定听从李承乾的劝说,留在大明宫之中。
还是住在以前的宫殿里。
先前李二陛下还活着的时候,李承乾治国,李二陛下就在宫中修养,自是有住处的,后来虽然去了庄子上,但是宫中的宫殿,一刻都未曾荒废,日日都有内侍和宫女在那边洒扫。
长孙太后的事情就这般定了下来。
离开昭陵之后,玄世璟和晋阳没有回宫,而是去了道政坊的宅子。
国丧期间,长安城的一切娱乐活动也都停止了,虽说没了乐器之声音,但是街上还是热闹的,总不能因为国丧,让长安城的百姓连日子都没法儿过不是。
玄世璟和晋阳回到道政坊的宅子,高峻在这边等着,也收拾好了东西,很简单,就一辆马车,两匹马。
回长安的时候赶路太辛苦了,这回离开的时候,就能光明正大的离开了。
东西不用太多,这回离开长安城,就跟玄家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一样,乘坐马车到渭水,而后坐船,离开长安城,沿着先前玄家离开的路线,比在陆地上走,能快上许多,毕竟在船上,就算是睡着了,船也在前行,这无意之间,就是在省时间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临安却是领着人,到了道政坊的宅子这边来寻玄世璟。
见到临安的时候,玄世璟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情绪。
这算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了要放他们离开吗?这时候让临安过来作甚?
??玄世璟才不相信,临安是过来送行的呢。
“驸马爷,奴婢奉了陛下的敕令,来请驸马爷到宫中一叙。”临安说道。
“先前陛下不是说好了,要放在下离开吗?”玄世璟问道。
………………………………
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相顾无言
临安笑了笑,躬着身子说道:“驸马爷莫要紧张,只是陛下想让您到宫中说说话而已,这是太上皇的遗旨,还请驸马爷过目。”
临安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了玄世璟。
玄世璟半信半疑的将信封打开,拿出了里面的一张纸。
这明显并非是李二陛下的笔迹,但是却有李二陛下的印章。
可能是李二陛下口述,旁人记录的吧,玄世璟知道,在李二陛下卧床养病期间,根本就没有办法写字。
倒不用怀疑这信是假的,因为没有必要。
皇帝想要宣召他,用不着使这样的手段,而且,同样的手段,晋阳用过,李承乾就不会再用了,他好歹也是皇帝不是。
玄世璟看完了李二陛下给他的信之后,将信收了起来。
“好,我相信太上皇。”玄世璟说道。
他没有说相信李承乾,而是说相信太上皇李二陛下。
??玄世璟跟着临安去了。
晋阳赶紧追了出来,叫住了玄世璟,她可没有忘记,先前在庄子上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自己的皇兄一道旨意,自家夫君跟着临安离开了庄子上,结果到了长安就进了大理寺的牢房。
这一回去,自家皇兄又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夫君呢?
先前的事情,皇兄真的不怪罪吗?
玄世璟笑了笑,说道:“放心吧,有太上皇的遗旨,陛下不会将我怎么样的。”
玄世璟拿出了临安给他的信封,给晋阳看了看。
晋阳还不知道,自己的父皇什么时候留下这一封信呢。
“夫君,进宫之后,谨慎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