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少-第6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几位帮着贫道配药了。”

    几位太医闻言,既然上头有人顶着,那就没问题了,他们充其量也只是个打下手的而已。

    下午的时候,孙思邈在自己的院子里配药,而其余的几位太医则是在书院的药方那边配药,等到药材都配好之后,他们一同来到了李二陛下的府邸。

    他们到了这边的时候,住在庄子上的那些公主驸马还有王爷,也都已经在府中候着了,前院儿里到处都是人。

    孙思邈带着太医们穿过前院,在这些人的注视下,进了后院儿之中。

    在李承乾的吩咐下,李二陛下的房间里已经准备了药浴用的木桶,只是木桶之中,还没有放上热水,府上的厨房那边,已经开始烧热水了。

    太医们提着药,也到了厨房的院子里,三十多个药罐子分了两排摆开,齐齐的开始熬药,这些药,熬制出来,怎么说也得要一个半时辰,这些汤药熬出来,都是要送到屋子里,倒进木桶里去,然后兑上烧出来的热水。

    这些都是药浴要用到的。

    而厨房里,孙思邈也在煎药,虽说厨房里的也有不少下人在忙活,但是孙思邈的身边儿,却是十分空闲,谁都不敢闲着没事儿往孙思邈那边儿蹭,刚才孙神仙可说了,他要熬这一锅药,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这也是陛下吩咐下来的,他们不敢不听话,一个弄不好,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

    府上的下人和太医们也十分有默契,虽然是两拨人,但也都是各忙个的,谁都不给谁添乱,一切都井然有序。

    至于聚集在府邸外面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

    地位高的,加上皇亲国戚,在前院儿候着。

    跟李二陛下关系好,亲近的,可以进后院儿。

    李承乾、长孙太后还有晋阳和玄世璟,则是在李二陛下居住的院子里候着。

    至于其余的人,连大门都进不来,作为臣子,就只能在宅子外面的大道上等着。

    这会儿,宅子前面的大道两边儿都已经站满了兵士,骑马的下马,站在旁边,一身盔甲,走动起来哗啦啦直响,手上拿着长枪的,腰间挎着横刀的,一个个全副武装,就差将整个庄子给包围起来了。

    反正府邸外面是被包围的严严实实了。

    今晚会发生什么事儿,大家心里实则已经清楚了。

    到时候,等着跪,等着哭就是了。

    玄世璟站在院子里,虽然院子里就他们几个人,但是他依旧是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默不作声,眼观鼻,鼻观口。

    晋阳见自家夫君这般模样,也很识趣的没有找他攀谈什么,再者说,她现在心里装着的都是她的父皇。

    大家伙儿都心知肚明,这是不成了,心里都沉重着呢,哪儿能活跃的起来。


………………………………

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屏气凝神

    李承乾有心想要找玄世璟聊两句,但是见到玄世璟的样子,显然是没有什么说话的意思,他也就没有去自己找钉子碰了。

    以前遇到大事的时候,一般都是跟玄世璟商量,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心里能有些安慰,但是现在不成了。

    他俩的关系,回不到从前了,有了裂缝,再怎么想方设法的去弥补,都不成了。

    再者说,现在恐怕也不是聊天的机会。

    大家都在等,等着李二陛下苏醒过来的那一刻。

    似乎也知道,若是李二陛下真的能醒过来,哪怕是一刻钟,也足以能够让许多事情发生改变了。

    等到傍晚的时候,该熬好的药水都已经熬好了。

    太医们直接端着药罐子,就进了房间,将滚烫的药水直接倒在了木桶里,三十多罐子药,到最后连汤带药渣子,铺了大概能三寸厚,然后厨房的下人提着木桶开始往里头加水,加热水,凉水,勾兑的水温差不多了之后,屋子里的几个内侍抬着李二陛下,为李二陛下除去身上的衣衫,然后将李二陛下放入了木桶之中。

    千呼万唤始出来。

    孙思邈来了。

    先前都是太医在这边忙活,这会儿,孙思邈终于端着他的药来了。

    一碗黑乎乎的药,味道也不怎么好闻,特别冲,站在院子里的人都稳到味儿了。

    先前太医端着药罐子进院子的时候,他们也闻到了药味儿,也可以说,现在整个院子里,都是一股子药味儿,但是孙思邈一来,他手上的药的味道,就像是一把刀子一样,瞬间在药味儿当中,撕出一道口子来,可以想像,这药,到底有多霸刀了。

    “孙道长。”李承乾见到孙思邈的时候,叫住了孙思邈。

    孙思邈也停下了脚步,看了看李承乾,又看了看院子里的人。

    “陛下,太后娘娘,两位还是进来吧。”孙思邈说道。

    他要将这药给李二陛下喂下去,另外,还要用针灸,反正,也没有什么看不得的,甚至太医院的太医,也都在屋子里,随时听候孙思邈的调派。

    李承乾点了点头,随后扶着长孙太后进了屋子,至于其他人,依旧是在院子里等着。

    屋子的大门被关了上来,外头的人谁都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但是陛下和太后在里面,出不了什么大差错。

    连院子里的人都不清楚,更何况是外头的人了。

    此时的屋子里,水蒸气已经弥漫在整个屋子里了,拌着浓重的药味儿。

    就仅仅几天的时间,气候突然转变,先前是深秋,现在,厚重的衣服都已经裹在身上了,一场大风之后,天气就再也没有热过。

    这也算是正式的要进入冬天了。

    在屋子里的几位太医的帮助下,将孙思邈熬好的那一碗汤药也强行灌入了李二陛下的口中,甭管洒出来多少,都不用擦,反正连洗澡水里都是些药水。

    现在李二陛下的面色已经开始泛红润了,比起先前的面无血色现在已经好多了,至少有个人模样了。

    周围的人心中都是一喜,太医们心中也是啧啧称奇。

    孙道长就是不一样啊,要不然怎么说人家就是孙神仙,他们就是凡人呢?

    其实孙思邈被乘坐孙神仙可不是因为人家医术好,而是因为医德高尚,闲着没事儿就给穷苦百姓们看病,在那些没钱看病的百姓心中,那孙思邈就是神仙下凡来救苦救难的,可不就是孙神仙吗?

    要是太医院的太医们也方便身段去这样做的话,自己往里头贴钱办这种事儿的话,他们也就成了神仙了。

    只是他们还拎不清而已,之看到了孙思邈医术比他们好,怎么就没看到人家孙思邈心眼儿比他们实诚呢?

    不过这也怪不得太医们,人的生存环境就是这样,要是在宫中干活儿,心眼儿也跟孙思邈一样实诚的话,那他们才活不到现在呢。

    ??“现在我要用针了,暂且谁都不要出动静,贫道要专心一些。”孙思邈说道。

    做这事儿,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若是在别人的身上的话,太医们也敢施为,奈何这木桶里坐着的是李二陛下啊,当今的太上皇,但凡吃一袋儿差错,他们都担待不起,所以胆子自然也就小了。

    在场的人,也就只有孙思邈敢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去做了。

    有时候,名声也是个好东西,至少事情办砸了之后,也就不用怕人家追究了。

    就算今天晚上孙思邈没有成功,皇帝陛下李承乾就在旁边儿看着呢,事后也绝对不会处置孙思邈。

    孙神仙都办不到的事儿,还有谁能办得到?也就只能说,太上皇的寿数真的已经到了。

    孙思邈拿出了自己的银针,在火上稍微烤了一下之后,开始为李二陛下针灸。

    约莫有大半个时辰,孙思邈整个人都已经大汗淋漓,身上的衣服早就已经湿透了。

    屋子里本身就很热,只是旁边的人都很专心的看着太上皇,看着孙思邈,没有怎么感觉出来。

    孙思邈全神贯注的在做事,就更感觉不出来了。

    只是偶尔汗水都要进到眼睛里了,这才回抬起头来,示意旁边的太医帮着他擦擦汗水什么的。

    孙思邈手上的动作依旧没有停下里,现在李二陛下坐在木桶里,旁边儿两个人扶住了,整个人上半身包括脑袋上都插满了银针。

    而一边儿的孙思邈,神色也是越来越严肃。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还是醒不过来吗?

    还是,还要再等一会儿?那这银针,还要不要继续插下去?

    孙思邈试了试木桶里的水温,如今药浴的该泡的也都泡了,桶里的药水厚不厚已经没关系了,但是木桶里的温度还是要保持的。

    因此,院子里的下人又开始忙活了起来,忙着去烧水,给李二陛下的木桶之中换水,保持木桶里的水温不落下来。

    孙思邈长长的呼出一口气,也预示着,针灸已经结束了。

    刚才的环境实在是太过紧张了,让人看着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口,别说是屋子里的太医是这样了,连李承乾和长孙太后也是如此。

    ()


………………………………

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动了?

    “孙道长,这。。。。。。。。”李承乾看了看自己的父皇:“为何还没有醒过来?”

    长孙太后也好奇这个问题。

    都忙活了老半天了,原本外面的天色还是亮堂着的,现在天已经黑了下来。

    外头一大帮子人都在等着结果,连晚饭都没有吃,就这么在外后候着,准备充足的,身上穿着衣服厚的人还好说,急匆匆赶过来的,一点儿准备都没有了,要是真等到后半夜的话,那太医院的太医明天也有的忙活了。

    “再等等看吧,半个时辰之内要是醒不过来的话,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孙思邈说道:“这已经是是贫道最后的办法了。”

    他也尽力了。

    在事情要做之前,他就已经让李承乾做好心理准备了,不管成不成,就这一哆嗦了,半个时辰之后,这一哆嗦能不能哆嗦出来,就全看老天爷了。

    也看李二陛下,看李二陛下能不能挣扎着睁开眼睛了。

    礼部的人也到了,就在院子外头候着。

    现在院子里没个动静,他们连靠近都不敢靠近。

    毕竟,礼部的一大帮人,是带着家伙事儿来的。

    皇帝的梓宫。

    现在太上皇还断了气儿呢,这东西敢往人前去凑?那不是给人找晦气吗?本身陛下现在心情就不好,要是听了这事儿,陛下心里肯定不痛快,找个机会就得收拾他们。

    窦孝果依旧是礼部的侍郎,这次到庄子上来,他也来了,礼部的人,九成都逃不过,真要是国丧了,这可是大事儿。别说礼部这一个部门了,三省六部,一个都跑不了,都得办事儿。

    “窦大人,听说窦大人的岳父老泰山也在内院子里头,不知道有没有给窦大人什么消息?”礼部的官员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就凑在窦孝果的跟前,跟窦孝果套近乎。

    窦孝果垂着眼皮,摇了摇头。

    他也没有多说话,自己的老丈人回长安城,也是这两天的事儿,这两天忙的要死,哪儿有功夫来庄子上?

    也是来了庄子上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岳父大人已经回到长安了。

    先前李承乾的圣旨就是在庄子上下的,因此长安城的一干人等都不知道玄世璟和晋阳公主回长安的事儿,人家回来了之后就直接奔着庄子上来了。

    再者说,人家跟长安城的那些人,也没有什么交集了,也就是他们,整天闲着没事儿总是要把目光都盯在玄家身上。

    盯着玄家有什么用?玄家又不能让你们家里升官儿发财。

    也真是想不明白这些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了,玄家都退出长安了,还想着要从玄家身上得到点儿什么啊。

    到现在,还有看不清楚形势的?

    也真是白在朝堂混了这么些年了。

    或许还是有人不相信玄家真的能放下这一切,走的这么干脆利落,走的这么潇洒自如。

    至于跟窦孝果套近乎的,窦孝果才没有心思理会他们呢。

    先前玄家有难的时候,看看他们,对自己可没有这么热衷过,生怕跟窦孝果走的近了,窦孝果的老丈人家,有个什么结党营私的名头,再把他们给牵扯进去。

    这一帮人,好家伙,太势利眼了,现在玄家没事儿了,隐隐约约,大家都觉得,陛下在为当初的那事儿后悔,想要重新善待玄家了,一个个的就跟苍蝇似的,又飞回来了。

    站在府邸外头的人,都十分忐忑。

    天黑之后,也刮起了风,军队之中的旗帜在风中被绷的猎猎作响。

    半个时辰之后,屋子里依旧没有什么动静,只是见到房间的大门一次两次的打开,下人们进进出出的,去换李二陛下木桶之中的热水。

    也就只有趁着这个功夫,外头的人才往里头看一眼,抻着脖子想要看到屋子里的情景。

    没用,人家是在内侍,大门一打开,尽多也就能看到客厅,或者是站在客厅里的几个太医。

    剩下的,看不着。

    “还没有醒过来。”旁边一个太医说道。

    他的话刚刚说出来,就被旁边儿的一个同僚给拽了拽袖子。

    太医反应了过来,看向了李承乾的脸色。

    陛下的脸色更不好看了,太后娘娘已经哭出来了。

    方才孙道长说了,半个时辰之后醒不过来,他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李承乾自己缓了好一阵子,这才把临安给叫了进来。

    “临安!”李承乾的声音不算小,站在院子里的临安听的清清楚楚。

    在听到陛下呼唤自己的时候,临安赶紧小跑进了屋子里偷。

    “陛下。”临安躬着身子,眼睛的余光撇了撇木桶里的太上皇。

    太上皇没有醒过来啊。

    “传旨,让礼部的人,进院子候着吧。”李承乾说道。

    醒不过来,再加上这一顿折腾,人怕是也要没了。

    李承乾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去吧。”

    “是。”临安应声道,躬着身子退了下去。

    孙思邈上前查看李二陛下的情况,还有一口气,但是十分微弱。

    现在,李二陛下身上的银针也该着要撤掉了。

    孙思邈开始将李二陛下身上的银针摘了下来。

    “等会儿。”还是方才那个太医。

    他这一出动静,身边儿的同僚狠狠的拧了他一下。

    “刚才我好像看到太上皇的眼皮子动弹了。”

    他这一句话,就像是一块巨石,扔进了平静无波的湖水之中,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什么?”李承乾赶紧询问道:“你刚才看的可是真切?”

    “臣,的确是看到了,不过现在,好像又没动静了。”那太医拱手说道。

    孙思邈走到了李二陛下的正面,一边儿撤掉银针,一边儿看着李二陛下。

    眼皮子动了,确实动了。

    “这位太医没有说谎,的确是有动静。”孙思邈说道。

    在场的人心中一喜,有动静,这说明什么?

    孙道长的药,见效了?

    太上皇真的能够醒过来?

    “孙道长,那接下来,该怎么办?”李承乾赶紧询问道。

    原本已经放弃希望了,但是这一句话,又让它的心里陡然间明亮起来了。

    ()


………………………………

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回光返照

    “贫道还是先将太上皇身上的银针撤掉吧。”孙思邈说道:“给太上皇将身体擦拭干净,抬到床上去。”

    也的确不能就这么在木桶里头泡着,这都多长时间了。

    屋子里的炭盆又添了几个。

    孙思邈将李二陛下身上的银针都取了下来,而后,几个太医合力,将李二陛下给从木桶之中抬了出来,旁边立马就有内侍拿着布巾将李二陛下包裹起来,将身上的药液擦拭干净,而后,这才抬到了床上,由内侍俯视着,将中衣给穿上了。

    此时,躺在床上的李二陛下面色通红,也不知道是因为药的原因,还是因为木桶里的热水的原因,整个身子,都是通红通红的,但是也只是身子的表面热乎罢了,与先前的发热,是不一样的。

    临安回来了,悄悄的跟李承乾说,礼部的人已经在外头候着了。

    “先让他们等等。”李承乾说道。

    心里有希望,再等一会儿也不迟,更何况,人还在呢。

    “是。”临安躬着身子应声说道。

    约莫一刻钟的时间过去了,李二陛下的眼皮惺忪了几下,看上去,真的是要醒过来的模样。

    孙思邈就一直在病床旁边等着,一有个什么动静,就赶紧上前查看。

    “醒了,真的醒了。”孙思邈说道。

    他心里也是十分激动,看来,自己的药,还是有效的。

    他心里的想法没说出来,那就是,李二陛下反正已经这个样子了,他的药,也从来没有人试验过。

    孙思邈自己知道,他这是在用李二陛下试药。

    李二陛下迷迷糊糊的,只觉得自己浑身没有什么力气,身子和头颅,就像都不是自己的一样,只是有一团意识在。

    另外,背后的疼痛,这是真真切切的。

    李二陛下是被从木桶里抱出来的,木桶里可都是强劲霸道的药水,杀的他背后的创口生疼生疼的。

    当年在战场上受伤都没遭过这罪,还不如直接给他一刀子呢。

    眼前怎么这么黑呢?人呢?

    观音婢?承乾?

    他记得,在他睡过去之前,观音婢和承乾都在他身边,他们娘俩说要守着他,要伺候着他呢。

    李二陛下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的大限要到了。

    不过怎么着临行之前,要跟他娘俩再说说话啊。

    不能就这么走了啊。

    李二陛下挣扎着,奋力的睁开自己的双眼。

    有光了!

    虽然已经是到了晚上,但是屋子里依旧是灯火通明,若是屋子里光亮不足的话,也影响孙思邈针灸不是,因此婴儿手臂粗的牛油蜡烛,点上。

    原本这些都是要放在院子里的。

    这会儿,全弄在屋子里,屋子里就跟白天一样。

    “父皇,父皇您醒了?”承乾坐在床边说道:“父皇?我是高明啊。”

    高明,是李承乾的字。

    “承乾。。。。。”李二陛下艰难的碰撞着自己的两瓣嘴唇,虽然没有发出多大的声响,但是李承乾看懂了。

    自己的父皇在叫他了。

    “母后,母后,父皇他真的醒过来了。”李承乾高兴的转身看向自己的母后。

    长孙太后也一直守在床前,见到李二陛下醒过来之后,已经是老泪纵横。

    努力着,挣扎这,他想要抚摸长孙太后的脸。

    这娘俩,老了。

    先前见到他俩的时候,头上可还没有这么多白头发呢。

    想必是这段时日,将他们给吓坏了。

    都是自己的不是啊,那天,怎么就睡过去了呢?

    不应该睡的,看把他们娘俩给操心劳累的。

    长孙太后拉起李二陛下的手,紧紧的握住。

    “观音婢。。。。。。”李二陛下微弱的唤道。

    “是,儿郎,我是观音婢,我在。”长孙太后哭着说道。

    太医们很是自觉,退出了屋子,至于孙思邈,也跟着出去了,事到如今,能做的他都已经做到了,现在人也醒过来了,剩下的,他什么也都做不了。

    时也命也,就到这里了,留下这点儿时间,让他们一家团聚团聚吧,除却今天之外,往后,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孙思邈也明白,太上皇醒了,也并非只是一家人团聚这么简单,外头还等候着这么多人呢,要么怎么说,人家是天家呢。

    李二陛下醒来之后,又缓了一阵儿,这才强打起点儿精神来,李二陛下自己也明白,自己今天晚上就够呛了,但是有些事儿,他还得交代,所以现在还不能把眼睛给闭上。

    屋子里,李二陛下交代了李承乾不少事儿,连带着长孙太后,也嘱咐了不少。

    他自己是不成了,但是长孙太后得好好的活下去,替他享福。

    李二陛下现在是担心,万一自己一走,观音婢也随着去了,该怎么办?

    别以为她干不出这种事儿来。

    武德九年逼宫造反的时候,谁家婆娘能提着刀出来,给将士们打气?

    也就只有他的观音婢了。

    长孙太后是含着泪答应的李二陛下。

    她一定好好活下去,不过也用不了几年,两口子就能在下头团聚了,还是那句话,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

    长孙让李二陛下在下头,先别过奈何桥,喝孟婆汤,让他等等自己。

    等到了下头,他们两个再一前一后的走,下辈子,甭管是当皇帝还是当个啥,还在一块儿过。

    如今的李二陛下和长孙太后,哪儿还是什么太上皇和皇后,临别之际,就是普普通通的两口子。

    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李二陛下想起来了。

    “承乾,兕子可在?”李二陛下问道。

    “在,在呢,兕子和她夫君,都在外头候着。”李承乾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