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女-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葫芦正在院子里追着鸳鸯跑,猛一听到声音,抬头一看,影影绰绰的,墙头有个影,吓的又“呜呜”了起来:“姐——墙上有个黑人……长的比咱的墙还高。”
………………………………
第114章 为什么没来迎亲
杨老爷子见吓哭了葫芦,目的达到,从梯子上爬了下去,大摇大摆的吃晚饭去了。
李珍珠的婚期,定在八月初九,虽没翻黄历,可九这个数字还满好,俗话说长长久久,天长地久,想来是吉利的数字。
八月初九,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来天的时间了,李珍珠收了聘礼,但至少嫁妆应该女方准备,如今收的聘礼过多,堆放都成了问题,还有那堆鸡鸭鹅,没日没夜的扯着脖子乱叫,芙蓉跟李珍珠商量,就拿这聘礼当嫁妆,只是成亲的喜服,也就是大红衣裳,盖头,还没着落,这当然难不住芙蓉,铺子里就是做这个的。
撕了几尺的红布,按着李珍珠的身形量一量尺寸,然后就是裁剪,缝制,没出三天,一件宽袖对襟的喜服也就成了,用另外的布做成方方正正一块盖头,四角系上明黄的丝线,李珍珠捧着爱不肆手,何秀花见这动静,也凑上来想要瞧一瞧。
芙蓉啪的把剪刀立在桌子上,吓的何秀花倒退三步:“你想杀人啊,芙蓉?”
当初何秀花把李珍珠的衣裙剪成了布条条,这些天只忙着去刘府张罗,这笔帐倒还没跟她算呢,本来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这会儿她还主动的送上门来了。真是胆子不小,脸皮够厚。
“你又来做什么?难不成,想把珍珠这件喜服也剪一剪?你不做坏事,手会痒?”芙蓉瞪着何秀花。
何秀花却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往前两步,故作神秘的说:“谁看见是我剪的了?那衣裳上,写了我的名字了?”
“我拿着剪刀捅你两下,是不是也要在你身上写了名字,才算我捅的?”芙蓉从桌上握起剪刀。朝何秀花比划了两下,吓的何秀花缩着脖子,只是嘴上还不示弱:“别以为我娘,杨康没在铺子里,你……们就能欺负我了。”
原来何秀花的娘柳氏这些天病了,天天躺在家,让杨康去找赵老四抓药,抓了药,又在家熬药,熏的杨康都有草药味了。何秀花不愿在家干些侍候人的活,又嫌药味难闻,就自报奋勇来看铺子。她手艺不精,绣了一会儿肚兜,本想绣成鸳鸯,最后却绣成了水鸭子,芙蓉在对面铺子里游刃有余的。她心里就有些嫉妒。想来捣个乱,芙蓉也不是吃素长大的。哪里容她放肆。何秀花心虚胆怯,一溜烟的跑走了。
转眼就是八月初九,天不亮,芙蓉就起来给李珍珠熬了碗红糖鸡蛋汤喝了,今儿新娘得拜堂。怕是一时半会儿没空吃东西,怎么着也得先填填肚子。
然后就是梳妆,换喜服。一切弄好,天都大亮了,鸡窝里的鸡都叫了两三遍,鹅拍着翅膀找吃的,羊又开始咩咩的叫。茶茶去拌了半盆子麸皮草料,给它们都喂上。眼见外头一缕一缕的炊烟生起,不少人家开始做早上的饭食了。李珍珠今儿要出嫁的消息,乡亲们也知道了,于是有几个乡邻,早早的就等在芙蓉家门口,等着看一会儿新郎来接亲,且会撒些糖,果子,喜饼什么的给大家吃。
葫芦搬了个小板凳,把小狗老四抱在怀里,对着门槛子等新郎家人来,左等右等,不见踪影,肚子也开始咕噜噜乱叫,实在忍不住,一路小跑的冲起屋里问芙蓉:“姐,啥时候开始撒糖。”
“等新郎来的时候。”
“那――新郎要是不来呢?”葫芦撇撇跟。
李珍珠的心使劲揪了一下。
“乌鸦嘴,一会儿新郎不来,你就等着吧。”芙蓉恨恨的道,自己的这个弟弟,可真会裹乱。
葫芦一听,吓的扭头就跑,外面太阳都升起来了,有些凉风,窗户上的纸沙沙的响,迎亲的队伍若来,肯定有锣鼓唢呐声,远远的都能听着,如今只听见门口围着一帮人叽叽喳喳的议论,哪有什么锣鼓唢呐的声音?
“芙蓉,不会是天心他家――到头来反悔了吧?”李珍珠坐在床沿上,一手掀开头顶的盖头,一手紧紧的握着芙蓉,手心里全是汗。
“你放心,他们敢临时反悔,我非得冲进他们家,把李天心的屎给打出来。”芙蓉安慰道:“别担心了,或是路上出了什么事呢,不定一会儿就来了。”
转身出了外间,让茶茶去隔壁叫了杨波进来,然后附在杨波耳朵边小声的告诉他,快去跟自己一起到刘天心家看看,出了什么情况了,怎么到现在都没来接亲呢?
之所以叫上杨波,怕的就是门口围了太多人,包括附近的媒婆都来了,自己出门去,肯定要被别人问来问去,万一扯着自己不放,那如何去打探消息?
果然,走到门口,就有几位媒婆硬拉着,有的说“被人家刘府摆了一道吧,还想嫁进去呢。”有的说“我当初就看这事不成,你看,人家如今迎亲都不来,再晚一些,拜堂的时辰都过了。”
杨波虽不高大,但也算威猛,走在芙蓉身边跟一保镖似的,轻轻松松把媒婆推到一边,给芙蓉开出一条路来,二人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到了刘府,早已见吹唢呐的,敲锣打鼓的在门口候着了,另外还有一顶大红的花轿,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高头大马前面还绑着一朵大大的红绸花。想来这便是刘天心迎亲的坐骑了。几个抬轿子的,侍候提篮子撒花撒糖,撒果子的,都准备好了,只是个个向府里张望,摇头叹气,看上去很是焦急。
芙蓉心里一咯噔,不会是刘天心出了什么三长两短的,迎亲当日蹬腿了吧,那自己不是害了珍珠一辈子,这个想法果然吓的自己一身冷汗,转念一想,如果刘天心真出了大事,那这些迎亲的人应该早被遣散回去了,想来刘天心没大事。
进了刘府,也顾不得男女有别,直接冲进了刘天心的卧房,二太太,刘老爷都在叹气,刘天心在床上睡的跟一头死猪一样,脸上通红,时不时的,还翻个身,嘟囔几句梦话。
“芙蓉啊,真是对不住了。”二太太见芙蓉来,忙拉着她的手:“珍珠还好吗?你看这天心,哎,我都说了,今日迎亲,让他昨晚上早早睡下,谁知道,大太太,非得给他弄了个什么宴席,说是以后成了亲,就不能这么随意的喝酒了,三喝两喝的,昨晚吐的一塌糊涂,如今还没醒,醒酒汤都灌下去三四碗了。”说完,又瞪着刘老爷道:“是不是她就想着今儿天心出丑呢?以前倒没见她给天心备酒席的,这下好了,天心亲也迎不了了,她当起了缩头乌龟。”
“唉,事已至此,说这个有什么用呢?”刘老爷撇撇嘴:“反正天心现在就这么个样,路都走不成,当然骑不得高头大马,没法迎亲了。”
刘府的大太太此时在后园子里假装给花除草,竖着耳朵听着屋里的动静,听说刘天心果然无法骑马了,心里高兴,不禁哼起了曲子。
下人们也是一筹莫展,这事要是传出去,那刘府在石米镇,可就人尽皆知了,石米镇世世代代,除了迎亲前死了的,还没出现过喝酒喝的起不了床,耽误迎亲的。
“我有法子。”芙蓉豁出去了。
“什么法子?你有法子让天心他醒过来?”二太太眼里放光。
“是,快叫下人们进来,给他换上喜服,然后,直接坐轿子里,让下人抬着他,到我家门口,接了珍珠姑娘,两个人再一起坐轿子回来。”
众人目瞪口呆,迎亲本来都是男方骑马,女方坐轿,这让男方坐着轿子去接女方的,怕是石米镇头一份了。搞不清状况的,还以为是刘府要嫁女儿呢。
“别人还不笑话死咱们?这不是胡闹么?那马还在门口呢?天心又不是去嫁人,他坐哪门子轿子?”刘老爷不愿意了。
“老爷这个时候还讲究这些?若是天心喝酒耽误了迎亲,那传出去,以后他的脸往哪放?耽误了人家珍珠姑娘一辈子,以后谁还敢嫁到刘府?都是你娶的好老婆。”二太太道:“芙蓉,这事就照你说的做,今儿抬,也把天心给我抬你家去。”
说干就干,早有家丁丫鬟的拿着新郎服进来一件一件的给刘天心套上,然后给他穿上靴子,见他睡的死,苏连赶紧的背着他下床,苏连年纪不大,个头不高,背起来有些吃力,杨波上前去接过刘天心,撂在自己肩膀上扛了出去。
大太太哪里还有心思除什么草,见杨波扛着刘天心出府门,气的直跺脚。这帮十几岁的孩子是要逆天了么?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思,灌了刘天心一个半死,还是没误他迎亲的事。
太阳已在半空,还要赶着吉时拜堂,马虎不得,刘天心刚被扔在轿子里,唢呐就吹了起来,锣鼓也敲了起来,迎亲的队伍火急火燎的往芙蓉家奔去,一路上尘烟四起,伸手不见五指,吓的卖菜的小贩都缩到了墙角,这是娶亲,怎么弄的跟抢亲一样?
………………………………
第115章 我娘脚下生风啊
迎亲的队伍,只来了一顶轿子,并无高头大马,这一路上飞奔加颠簸的,把刘天心的隔夜饭都快给颠出来了,好在被围观的乡亲一闹,酒醒了一半,颤颤巍巍的扶着轿杆子坐直了,等着娶媳妇。
芙蓉家门口的媒婆怎么也不相信刘天心来了,指着轿子道:“新郎不来,还吹打的这么热闹?”
“这打算让新娘子自己走出来上轿呢?新娘子的鞋子可不能沾地的。”
刘天心听这些媒婆唧唧歪歪,唯恐天下不乱的,心里就不高兴,扯开轿帘子撇嘴道:“谁――说新郎没来?那我算什么?”
“哟,新郎还没拜堂成亲呢,自己先把自己给灌醉了,你们看,脸红的跟猴子腚似的。”
“就是,就是,说一句话喷的酒味,哎呦这味儿,真是太大了。”
媒婆们又开始指指点点,好吧,这帮媒婆大婶大娘,这是李珍珠嫁人,又不是你们嫁人,你们怎么这么多事呢?可关键,刘天心的脸果然还红着,他自己走路恐怕都费劲,能背的起李珍珠吗?
石米镇成亲的规矩,芙蓉虽不是全懂,但也明白个五六分,包括迎亲时,新娘子的脚不能沾地,要被背新郎背着,不然,嫁过去以后要受气,新娘的盖头没成亲以前不能掀开,不然,以后会跟新郎置气,当然,这些老说法,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见得脚沾了地,就真会受气,但成亲图个吉利,一般也都照着这些做了。
刘天心自己走路还得扶墙,弯下腰背着李珍珠,差一点吐出来,思来想去的。只能由刘天心抱着李珍珠,由苏连,芙蓉,杨波等人架着刘天心,才勉强晃晃悠悠的把李珍珠给弄进轿子里。
别人都是背新娘,刘天心是抱新娘,这在石米镇又是头一遭儿,看的那帮媒婆直捂眼睛,说什么败坏门风,见花轿走了。却又偷偷的跟着看热闹去了。
进入刘府,便是拜堂,自然有熟练的媒婆喊礼。诸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等等,刘天心抱新娘子的时候还口歪眼斜的,轮到拜堂的时候。立即什么毛病也没有了,简直跟吃了新盖中盖一样,腰不酸了,腿不麻了,一口气上五楼带拜堂,不喘气。
“姐。葫芦找不着了。”茶茶心急火燎的跑进来。
芙蓉本来交待的,让茶茶跟葫芦在家,不必跟着看热闹。因为人多的很,万一踩着碰着不好,这才多大会儿,葫芦竟然不见了?
院子里的酒席已经摆开了,满满的三十多桌。怕是整个白家村的人都来的差不多了,刘老爷这回很是大方。让大家伙都来沾一沾喜气,但穷些的人家不必出贺礼。
做菜就在院子外面挖了一个大坑,上面架个直径一米的大铁锅,连炒菜的铲子都是一把大铁锨,两个厨子站在锅边翻动着菜,大铁锅边是一个长桌子,上面码满了盘盘碟碟。
人头攒动,加上上菜的伙计,做菜的厨子,贺喜的,行酒令的,眼花缭乱,葫芦本来也不高,会到哪去呢,芙蓉在人群里一个挨一个的找,却被王婶子拉住了裙角,回头一看,葫芦正坐在杨康身边大口吃肉。
杨康胖些,五大三粗,大腿都能比葫芦的腰粗,葫芦坐在他跟王婶子中间,低着头只顾吃,芙蓉刚才经过,还以为凳子上放的是王婶子提的包袱。
“葫芦,你来这吃饭,也不跟你二姐说一声,看把你二姐急的。”芙蓉指指茶茶。
葫芦早饿的坚持不住了,一大清早的就起来,追着花轿跑了几趟,肚子里叫的厉害,见王婶子在酒桌上,拉着小狗就过来了。这会儿,怕是都吃了半饱了。
何秀花却不满了,指着一碗肥肉片子对芙蓉说:“瞧瞧你弟弟,这碗肥肉,怎么说有十来片吗?你弟弟自己都吃了八片了。”
何秀花对葫芦早看不顺眼了,肥肉片是把五花肉先炸后蒸,浇上汤汁,又软又烂,她本来喜欢吃,可一上桌,葫芦就瞅着了,若放在平时,她早跟葫芦抢开了,碍于桌上坐了不少人,乡里乡亲的,又都是大人,只能忍着,见葫芦吃的满嘴流油,气的何秀花直冒汗。
“葫芦你吃这么多,不怕撑着吗?剩下的两块,你别吃了,让你二姐吃。”趁着闲功夫,芙蓉跟茶茶也围着桌子坐了,准备先吃两块,从早上忙活到现在,为了不耽误拜堂的吉时,芙蓉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肚子还空着,这会儿闻到香味,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何秀花本来想给芙蓉告状,想着芙蓉最好能给葫芦来两脚,没想到芙蓉不但没怎么葫芦,竟然还带着茶茶坐下来不走了。这一家三口果然都是奇葩。
“秀花,你捡着这木耳吃些,我看这木耳小的很,嚼着又脆,是山里的好木耳。”王婶子见何秀花不高兴,就小心的劝着。把一个装木耳的碟子往何秀花那移了几分。
何秀花看那木耳黑不溜秋的,没胃口,用筷子戳两下,便移走了。
“秀花,咋没见你娘来吃咧?你跟康儿来了,她一个人在家,做饭能行吗?我前儿听说她病倒了,好了没有?”王婶子问。
“没好。”何秀花像是被捅了一刀似的,深吸一口气,坐在那“吧唧吧唧”吃了起来。
“我娘她的病,是晚上受了凉了,赵老四开了药了,不过别人家都是吃个一两付药就好了,可我娘,这都吃的有七八付药了,天天的,还躺在那说不舒服的,也不知道是赵老四没好好看,还是这病来的凶猛,我娘这几天啊,饭也吃的少了,说是没胃口,就是以前喝汤药,总说苦,最近喝汤药,也不念叨苦了。”杨康嘴里嚼着菜,含糊不清的说道。
“赵老四在石米镇瞧病瞧的少说有二十年了,看个着凉,应该不算难事,为啥亲家总不见好呢?”王婶子又替何秀花的娘柳氏忧心起来。
“一句话一个我娘,一句话一个我娘,你亲娘在这呢,喊别人喊的倒利索。”杨老爷子听杨康对丈母娘的事这么上心,心里有点不爽快,猛吸了一口大烟袋,吐出一口烟来,呛的葫芦直打喷嚏,本来正拿着一块肉,手一抖,掉在何秀花裙子上,何秀花从盘子里拿起一个鸡腿,双手一撕,嘴巴一咧,意思是告诫葫芦,你再惹我,你的下场就跟这鸡腿一样,葫芦翻眼看看何秀花,又看看那鸡腿,接着埋头吃他的肥肉片,他根本就没看明白何秀花的意思。
对待葫芦这种智商的小孩,你跟他来隐蔽的,他根本就不懂,比如你要打他,直接开打就行了,如果你间接的问他:“葫芦,你想挨打么?”他八成会告诉你:“不想。”
弄完李珍珠的事,芙蓉又叫上苏连,杨波,带了几个刘府的下人,到自己家里,抬的抬,扛的扛,把当初刘府给李珍珠的聘礼抬回了刘府,只是这些东西如今都是属于李珍珠的了。
早上看热闹的人太多,挤进了院子,把番茄架子,豆角架子都踩倒了,院里散落着包果子的黄纸,几只鸡警惕的“喔喔”直叫,成了一场亲,芙蓉家院子弄的跟日本鬼子来扫荡过一样。
六只羊,六对鸳鸯都找好了,可只差了两只鹅,到处找也找不见,菜园子,鸡窝都翻了,连杨波家的院子,也查了一遍,可还是没有鹅的下落。家养的大笨鹅又不是天鹅,它们只扇翅膀却飞不高,那它们能去哪呢?
“姐――鹅做好了。”葫芦这句话吓的芙蓉魂飞魄散,鹅做好了?有人把活蹦乱跳的鹅做熟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如何跟李珍珠交待去啊,哪有吃人家聘礼的,虽然这些鹅天天扯着脖子乱叫乱踩的有些讨厌,但罪不至死吧。
跑进小厨房,看葫芦在那掀着锅盖,锅里还白白的,像是鹅,芙蓉心里一凉,完了,成烧鹅了,又想着,不对啊,谁家做鹅,连毛都下锅呢?至少应该先洗剥干净吧?亲自掀开锅盖一瞧,松了口气,原来这两只鹅,竟然跳进了锅里,眯着眼睛在锅里睡觉呢。
原来是虚惊一场。
李珍珠成亲了,第二日当然是歇着,不能到铺子里,芙蓉早早起了床,把鸡喂了,做了点早饭就往铺子里赶。
杨康这天起来的出奇的早,一个人缩着脖子站在他们家铺子门口,见芙蓉来了,便探着个头道:“芙蓉,你说奇怪不奇怪,我娘现在天天跑赵老四家,让赵老四给她开药,说是她身上不舒服,全身乏力,可你没见她跑路那利索劲,脚下生风啊。我都追不上。”
“你丈母娘?”芙蓉问。
“恩。”杨康点点头。
“你丈母娘脚下生风跟我有关系?”芙蓉问。
“啊――好像没关系。”杨康挠挠头,闪进了他们家铺子里,他丈母娘柳氏近几日的反常让他摸不着头脑,见何秀花黑着张脸,又不敢凑上去跟她说话,好不容易逮着一个芙蓉絮叨两句,才想起来,芙蓉跟自己不是一队的战友啊。自己跟芙蓉说个什么劲哪。
………………………………
第116章 芙蓉,你得帮我啊
刚开铺子,就进来一个大娘,说是见李珍珠成亲时,穿的喜服款式新,做工好,绣样也好看,让芙蓉帮着再做一件,以后她们闺女出嫁时,也好穿的。
上回给李珍珠做喜服,买的大红,暗红,纱质布料都还余下些,按着大娘说的尺寸,倒正好还够做一套的,于是取出针头线脑,剪刀木尺子,便开始张罗。
刚缝了两个宽袖,就见神婆子神神秘秘的来了,手里还提着黄纸包的果子两封,先是给芙蓉道喜,说她把珍珠姑娘嫁进了刘府,如今石米镇的媒婆都对芙蓉另眼相看呢,芙蓉当然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这亲事能成,多半是因为,李珍珠跟刘天心互相喜欢,不然,自己就是把牛吹死两头,这亲事也费劲。
神婆子见葫芦不在,便倚着桌子讪笑着道:“葫芦最近有没有病啊?也没见你去老四那给他抓药吃了啊?”
对于神婆子这样的搭讪,芙蓉确实被雷了一下,在石米镇,一般见面会问是否用饭了,或是田里的庄稼长的好不好,哪有问最近有没有病的,停下手里的针线,给神婆子倒了碗水递上去,又拿起了针一边做活一边说:“他最近跑的可欢实了,天凉了些,小孩胃口好,吃饭也多了。”
“你看我给你拿了什么来。”神婆子神神秘秘的从怀里拿出一个蓝花的包袱,打开包袱,里面是一本蓝皮的书,书应该是好些年了,看着又旧又黄,封面上赫然写着:媒婆纲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记载药材百草的,这媒婆纲目倒是第一次见,难道里面是记载石米镇媒婆吃喝拉撒的?芙蓉小心翻开。只见上面用毛笔字写着:
一:怎么卖人。
媒婆又叫媒人,冰人,月老,红娘,孟子更将“媒妁之言”与“父母之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卖人,即是向男方或女人介绍另一方,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
二:媒婆的各种软实力
懂察言观色,能巧舌如簧。会颠倒黑白,执着有耐性,冷静。抗挫……
三:媒婆的小技巧
以进为退,临门一脚,欲拒还迎……
四:媒婆的唱词
天造一对,地设一双,白头到老。儿女成双……
厚厚的一本,全是介绍媒婆的,简直就是一本媒婆入门大全,看的芙蓉眼花缭乱。
神婆子把书往桌上一放说:“给你的。我看你做媒婆,比我有前途。我帮那一家子说亲,亲事没说成。白搭了我来回十个钱的轿马费。”
芙蓉如今才十四五岁,虽说弄成了李珍珠的亲事,但也不至于往媒婆的道路上发展。在芙蓉的印象里,媒婆就是穿着大红大绿的衣裳,脸上擦着厚脂粉,嘴角还有一颗大黑痣,没事走街串巷。来回做媒的,自己又没经验。也没拜师,左看右看,自己一个小姑娘家,也不像是媒婆吧,于是捧着书又交给神婆子说:“这书是前人的血汗,我一个小姑娘的,哪里懂这个?无功不受禄呢。”
“这可是我说了很多好话,才从一个相识的姐妹那里讨来的,别的媒婆给银子我都不卖呢,芙蓉,你就收下吧。”神婆子凑上来,欲言又止的。
“您可是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