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芙蓉女-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42章 石米镇就数你小气

    “唉,这么好吃的东西,咋没人买呢。”王婶子直叹气:“八月十五我烩了一锅蘑菇汤,我家老头子整整喝了三碗。就是我做的咸了些,他又喝了一瓢凉水,这不,今天闹肚子呢。”

    “芙蓉,我不怕闹肚子,没人买你的蘑菇,我要。”杨康从对面铺子里钻出来,笑眯眯的舔着手里的糖糕,舔一会儿,又咬一口,看的葫芦直流哈喇子。恨不得窜起来自己也咬一口。

    “康儿,你来的正好,这不,大伙都不敢吃,你买二斤,家里也几口人呢,正好吃去。”王婶子拉住杨康。

    “那给我称二斤吧。”杨康见葫芦眼巴巴的,一口把糖糕含在嘴里,彻底断了葫芦的念想。

    芙蓉称了二斤,用黄纸包着,递给杨康,杨康接过扭头就走。芙蓉喊起来:“杨康,钱呢。”

    “人家都不敢吃,我敢吃,你应该谢我才对,还问我要钱?我给你开了张,你送我二斤不得了。”杨康一脸谄笑。

    芙蓉冲过去把蘑菇夺了回来,揭去黄纸,又重新放回篮子里:“不给。”

    “石米镇就数你小气。”杨康说着,想伸手再把蘑菇拿回来,芙蓉举着秤杆子,作势要敲杨康的头,杨康一看这架式,扭头就跑。

    葫芦奶声奶气的笑起来:“我姐还会脑瓜崩呢。”

    直到晚上收工,也没卖出去一斤蘑菇,芙蓉拿黄油纸把蘑菇盖出,关了铺子领着葫芦跟茶茶回家,路上见有一个卖糖人的,芙蓉看看葫芦眼巴巴的神情,就给他买了一个猪八戒糖人,另外。又花六文钱买了两个糖糕,葫芦一个,茶茶一个。

    虽说蘑菇没有卖到钱,但芙蓉也不忍心让葫芦天天瞅着别人吃东西,小孩子想吃的东西,未必就好吃,只是图个新鲜劲,葫芦那种眼巴巴的神情,深深的刺痛了芙蓉的心。

    晚上都睡下了,王婶子来敲门。手里拿着一双做好的小棉鞋,说是给葫芦的,看看芙蓉西屋里的蘑菇。便说:“不如天亮了,你去县里一趟,一来呢,杨波在县里,怀海县又比咱镇上富裕。有见识,你去那,不定就会有销路。二来,再不济,杨康不是在饭庄里学做菜么,你也可以让他给你问问。他们那里能不能销一些。”

    芙蓉原本不想麻烦杨波,毕竟他是在人家那学手艺,又不是那里的掌柜。他人又是个老实的,肯定会想着法的帮自己,耽误他的功夫就不好了。可是这蘑菇不能久放,再则新一茬儿的蘑菇就要长好了,石米镇没销路。总得找个长久的销路才是。再则,白天答应人家的那两件衣裳。正好去县里买金线,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第二日天蒙蒙亮,芙蓉就起来了,把做好的早饭盖在锅里,把装蘑菇的篮子拿布围好,免得路上颠簸,蘑菇给掉了出来,那就坏了卖相了。

    坐上小船,还是上回的艄公,那艄公一见是芙蓉,硬是不肯收她的船钱,还谢她上回帮着自己收拾破船,见芙蓉挎着大篮子去卖菜,便告诉她,怀海县南头,每天一早,都会有不少菜贩子,卖萝卜的,南瓜的,莴苣的,反正啥吃的菜都有,让芙蓉别走冤枉路,直接奔那去就行了。

    芙蓉谢过艄公,挎着篮子,往县南头而去。

    到县南头时,太阳才刚刚升起来,有一股子暖意,芙蓉把篮子放下喘了口气,走了一路,身上也出汗了,衣裳湿哒哒的贴在身上,黏糊糊的。

    芙蓉四下张望了一番,城里的小贩们起的也很早,果然如老艄公所说,卖什么菜的都有,还有卖活鱼的贩子,面前的盆子里,少说也有五六十条活鱼,个个身子发红,芙蓉认出,这是鲤鱼。

    众小贩沿着城里的路摆开各自的摊位,左边是卖各种蔬菜的,芹菜,胡萝卜,大白菜等。

    右边是卖禽类肉食的,大活鱼,鸡,鸭,鹅等。

    一时间,卖菜的小贩吆喝着:“新鲜的菜拉,不洒水不压秤拉。”卖肉的小贩吆喝着:“活鸡活鸭活鱼拉,价钱公道拉。”

    芙蓉在卖菜的小贩当中,捡了个位置,把菜篮子放下,刚放下菜篮子,就有一个拿着油条的小贩过来道:“走,走,别站我身边,一会儿我还有菜呢,这是我的地方。”

    芙蓉不懂规矩,正迷茫,有个大娘过来拉拉她:“闺女,你站我旁边吧,我就卖一点自己种的菜,不怕挤。”

    芙蓉赶紧的把篮子放在大娘身边,揭去篮子上围的布,露出一篮子新鲜的蘑菇来,这可是夺了不少眼球,虽说县里也有卖蘑菇的,但并不如芙蓉家的蘑菇这么新鲜,且卖蘑菇的人,是极少数的。

    “喂,新来的啊,你。”有个拿着帐本的人,后面跟着个拿钱袋子的,扯着嗓子喊芙蓉。

    芙蓉点点头。

    “不懂规矩啊。交钱。”拿帐本的人伸出了手。

    芙蓉还没反应过来,卖菜的大娘知意,迅速从衣兜里掏出十文钱放在那人手里。

    原来这里的规矩,便是每个小贩,每日要交十文钱的地盘费,清洁费。

    十文钱,半斤猪肉,芙蓉的生意还没有开张,但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狠狠心,芙蓉从袋里摸出十个钱来,递给那人。

    那人却不接:“你得交三十文一天。”

    “为啥?”芙蓉奇怪了。

    “他们是每个月都在这卖,每天交十文,交够一个月,你是新来的,你要卖一个月吗?如果要卖一个月,那先交一两定钱,再每天十文钱,如果是偶尔来卖一回,那就是三十文一天。”那人的帐算的十分清楚。

    芙蓉暗暗肉疼了一回,这怀海县果然跟石米镇不同,虽是隔着条河,离的不远,但却是两重天。自己家里的蘑菇,都是隔几天掰一回,自然不能按月交钱,如果按天交钱,这也太不划算了,三十文,一斤多猪肉,葫芦爱吃的猪八戒糖人,都够买十几个了。

    “不如,也按十几文收她的,都是穷苦卖菜的。”大娘看芙蓉穿着打扮,浑身上下也找不着一件值钱的,便替她求情。

    “那不行。这是规矩,要么交三十文钱,要么,不能卖下去了。”收钱的人不依不饶。

    “她是要按月交钱。”从左面传出来一个响亮的声音,芙蓉对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这人是杨波。

    扭过脸一瞧,果然是杨波,后面还跟着一个十几岁的男娃,两个人手里都拿着麻袋。

    收帐的人看见是杨波,顿时眉开眼笑:“这么早来买菜啊?”

    杨波跟那人寒暄了一回,又拉他过去说了一会儿话,那人便过来对着芙蓉笑起来:“对不住了啊,杨波这都是熟人,你既然都按月交钱,那每天就十文吧,今天头一天,就算了。”

    芙蓉还没弄明白状况,杨波便将麻袋交给跟他同行的人,替芙蓉挎着篮子道:“你早上吃饭没有?”

    “还没有。”芙蓉忙了一早上,肚子果然咕咕叫起来了。

    杨波带她去买了两根油条吃,坐在一家卖酒的门前歇了一会儿,问芙蓉说:“来县里卖蘑菇,咋不跟我说一声咧?我这天天早上得按师傅说的,去菜市场挑菜,还好遇上你了。”

    “怕你忙,不想给你添麻烦。”芙蓉把两根油条都吃到了肚子里:“你刚才跟那收帐的人说啥了,他还说我按月交钱,我可不能每天都来的。”

    “这个你放心吧,我天天买菜,跟这收帐的人熟,以后你来卖菜,就交给他十文钱,不来卖菜,那就算了。”杨波道:“走,上我们店里去,正好最近也没有蘑菇做的菜,我们掌柜的,不定正想要蘑菇呢。咱先去问问,要是能在店里把蘑菇销掉,以后你就不用站那等人买了。”

    这对芙蓉来说,确实也算是好消息。

    去了店里,掌柜的果然对蘑菇有兴趣,捏了捏,蘑菇又干的很,并没有掺水,却又摇摇说:“就是这东西太贵,一盘子菜一两百文,吃的人不多啊。”

    芙蓉的心一紧。

    “姑娘,你这蘑菇,啥价钱?多少钱一斤哪?”掌柜的问芙蓉。

    “恩。”芙蓉心里想了想,笑着对掌柜的说:“我头一回来县里卖菜,掌柜的看着给价吧,要是价格公道,我家还有不少蘑菇呢。”

    掌柜的果然动心了,伸出四个手指头来:“菜贩子那里,卖五十文,我给你四十文,你不用站那等了,且以后你家的蘑菇,都能送我这店里来,如果你上午送来,我还管你一顿早饭,咋样?”

    四十文一斤,比在石米镇卖三十文一斤足足贵了十文,这一篮子,都快值一两银了,且省了站那卖蘑菇的时间,自己还可以回铺子里缝制衣裳,以后的蘑菇,也不愁销路了。于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过了秤,收了钱。这个时候,县里的大多数人才起床,芙蓉家的蘑菇,终于有了第一笔收入。

    而这收入,是用别人都不肯要的玉米芯换来的。
………………………………

第143章 你捂什么脸

    杨波领着芙蓉,去县里的金楼,买了一小卷细细的金线,还有两丈粉红色的布料,县里卖的东西,虽比石米镇贵些,但做工确实是夺人眼球,就拿这金线来说,细的跟头发丝一样,软的很,却黄的亮眼,缝制在衣裳领口,不管是做牡丹花的花蕊,还是做小雏菊的黄边,都恰如其分。且显的高贵大气。

    买完了金线,芙蓉想着称点鱼回去,早上经过县南头,那里的鱼条条新鲜,且活蹦乱跳的,葫芦跟茶茶都爱吃鱼,自己跑来一趟县里,孩子们在家等着,若是没有捎东西,小孩子该失望了。

    两条鲤鱼,有五斤多重,花了芙蓉四十来文钱,天已经快晌午了,芙蓉加紧了脚下的步子,杨波本想留芙蓉在县里吃一顿饭,芙蓉却赶着回家看弟妹。

    虽然自己是重生过来的,除了这个身体,芙蓉跟弟妹怕是没有什么关系了,可这些日子的相处,芙蓉发觉自己越来越像个老妈子了,不但天天对葫芦跟茶茶的衣食住行操心,就是葫芦有个头疼脑热的,自己也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或许是相处久了,真有了感情。

    鲤鱼用一根麻绳子拴着,不停的往上跳,跳着跳着,就跟抽筋了似的,没劲儿折腾了。回到家,芙蓉自己留了一条鲤鱼,然后给王婶子家送了一条,王婶子不在家,只有杨老爷子看门,芙蓉就将鱼交给了他,杨老爷子倒很喜欢:“这闺女,去县里还给我们捎鱼拉?”

    “恩,我婶儿呢?”芙蓉问。

    “谁知道呢,这个时候,都该做饭了,昨天去田里拾掇地。怎么今儿不见人影了。”杨老爷子说道。

    葫芦一见大鲤鱼,高兴坏了,将大鲤鱼放在盆子里,蹲着看鱼躺在那一动不动,又用手去拨了两下,鱼还是不动,于是问芙蓉:“姐,这鱼咋不会游了?”

    “我从县里把它提回来,它没有在水里,所以死了。”芙蓉说。

    葫芦像是有点难过似的。一手捏着鱼头,另一只手小心的捧了些水倒进鱼嘴里:“小鱼,小鱼。快喝吧。”

    葫芦又想吃鱼肉,又不想鱼死,真是矛盾的很。

    中午芙蓉做的是糖醋鱼,先是将鱼洗剥干净,然后在鱼背上切花刀。切好后,洒一点盐,淀粉跟酒,泡在盆子里腌着。

    锅里倒入油,将腌好的鱼放进锅里煎,两面煎的焦黄。铲出来备用。

    锅里倒入红糖,炒热,另外加一点热水。然后倒入一些白醋,淀粉,做成糖醋汁,最后将滚烫的糖醋汁淋在煎好的鱼身上,这糖醋鱼便大功告成了。外焦里嫩。红汤黄鱼,卖相极好。

    煎过的鱼。刺软很多,而且这鱼做的又酸又甜,葫芦很是爱吃,配着小青菜,吃了足足大半碗饭。

    芙蓉备好了金线,粉红色的布料,吃过饭就去铺子里缝制衣裳了,衣裳做成广袖收腰型,在领口处的衣襟上,绣着小小的牡丹花,而牡丹的花蕊,是金线所做,虽然费功夫一些,但绣出两朵后,芙蓉自己都喜欢上了这衣裳。

    杨康见芙蓉回来了,便凑在门口说:“听说你去县里卖蘑菇了?可见我弟弟了?”

    “见了。”芙蓉手里的活计不停,头也没抬,嘟囔了一声。

    “我就知道,哪是卖什么蘑菇,明明是偷偷看我弟弟去了。”杨康撇着嘴,见芙蓉要砸他,赶紧往后闪了闪。

    “杨康,让你回家拉车呢,你在门口磨叽个啥,是不是要秀花一会儿亲自来喊你?”柳氏站在她们家铺子里催杨康。

    杨康只得转头应了一声,他倒是听丈母娘的话。

    一连两天,王婶子都早出晚归的,秋收也过了,王婶子却像是更忙了,连早饭,都是匆匆热几个馒头,也不管杨老爷子吃饱了没有,她就走了。

    这天早上,芙蓉端着碗在大门口吃饭,正好遇着王婶子,便问她:“婶儿,你忙啥了?”

    王婶子回过头来瞅瞅,估摸着杨老爷子应该还在院子里吃饭,便压着声音说“我这不是帮秀花跟康儿干点活,可不能让你杨大叔知道,不然,又要吵吵我。他不让我去。”

    “婶儿,现下她们也没种什么田,能有啥活,杨大叔天天去放羊,你可小心点,别让他逮着你。”芙蓉劝道。

    王婶子点点头,系了系头上的防风头巾,就往杨康家去了。

    铺子里的衣裳,明日就可以交给那姑娘了,芙蓉虽累的手酸,可看着衣裳剪裁精美,绣的花生动逼真,再想想那四两银子,心里倒是高兴的很。

    眼看天快黑了,芙蓉正要关铺子门,却遇上了何秀花,何秀花愠怒的看着芙蓉道:“听说杨康要买你家二斤蘑菇,你还不卖给他?你卖个蘑菇,还挑人哪?我家的钱上有屎吗?”

    “你应该问清楚了再来跟我说,他不给钱,想弄我们家蘑菇,没门。”芙蓉回敬。或许何秀花说些好听的,对王婶子一家好一些,她还能给她掰一些蘑菇,毕竟乡里乡亲的住着,但一见何秀花这种蛮横不讲理的样子,芙蓉就暗地里跟她彪上了。

    “你以为就你家有蘑菇么?那有啥稀罕,如今,我们家也有了,还满满的排了一屋子呢。”何秀花一脸得意,抱着买好的二斤驴肉回家去了。

    王婶子这才将实情跟芙蓉说了,芙蓉去县里时,何秀花跟杨康曾偷偷来看过芙蓉家的蘑菇,又问了王婶子,这玉米芯里都放了什么,王婶子便告诉她们,玉米芯里撒些水跟石灰就行了。于是,何秀花借了平车,跟杨康一起,拉了不少玉米芯回去,又用刘府的花毛驴把玉米芯碾碎,倒上石灰跟水,盖着过了一夜,装进了菜篮子里,盖在东屋。满满的排了一间屋子。

    她们家是在依葫芦画瓢,学着芙蓉养蘑菇。

    “怕是过几天,就能长出来蘑菇了呢。”王婶子有些歉意的看着芙蓉道:“到时候康儿家要是卖蘑菇,怕就抢你的生意了。”

    王婶子一向对自己家人很好,虽不看杨康的面子,也得看看王婶子的面子不是,于是芙蓉笑笑说:“没事,婶儿,谁卖不是卖呢,再说,我家的蘑菇也不多,我直接送到杨波他们那个酒楼就行了,省下来的时间,我还得到铺子里做活呢。再说,杨康他们的蘑菇要是在石米镇卖,那对乡亲们来说,也是好事。”

    晚上睡觉时,芙蓉躺那想了想,何秀花跟杨康,什么时候变的又勤快又聪明了呢?要想种出来蘑菇,光有水,玉米芯,石灰是不够的,自己还拌了一些料进去,他们知道么?第二天上工的时候,就问何秀花:“你们给玉米芯粉里拌料了没有?”

    何秀花跟只骄傲的麻雀似的,闪进她们铺子里,搬了个板凳坐在门口晒太阳:“该放的都放了,不劳你操心。”

    好吧。芙蓉闭嘴。

    那姑娘来拿衣裳了,见芙蓉做的衣裳又精巧又大方,金线还在闪闪发光,于是拿了四两银子给芙蓉,包了衣裳跟芙蓉说,她是石米镇陈园村的,虽家里有钱,但自己喜欢上一个穷小子,爹娘死活不愿意,前几天那小子又去找她,爹娘便说,如果这小子能买两件像样的衣裳,便考虑一下。所以姑娘自己出钱,把衣裳拿回去,就说是男方送的。

    姑娘刚出门,何秀花便喊住了:“哎,要买肚兜不?我们铺子里都是新货。”

    那姑娘脸一红,看也没看何秀花,低头走了。

    何秀花从兜里掏出一把瓜子来磕着道:“都背着爹娘找汉子了,买个肚兜,有啥不好意思的。”

    芙蓉瞪了她一眼,没理她,买了点油条,回家去了。

    又过了两天,芙蓉还没起床,就听到何秀花带着杨康来王婶子家拍门,天刚蒙蒙亮的,又冷的很,大部分人还没有起床,这急的跟雨点子似的拍门声确实让人惊诧,王婶子披着褂子来开了门,何秀花便一把将王婶子推开,自己走进堂屋里坐下道:“娘,不是我说你,你倒底会不会养蘑菇,不是说好六七天就有蘑菇了,这都几天了?那东屋里,毛也没长出来一根。”

    杨老爷子还坐在床上,没曾想大儿子带着儿媳妇就来兴师问罪了,于是拎起粗布棉褂就朝杨康扔:“你翅膀硬了,恩,一大早过来找打的是吧。信不信一会儿我用烟锅子,我,我敲死你。”

    杨康赶紧跳到了一边,何秀花站起来找杨老爷子理论,却看到杨老爷子还没穿上衣,便捂着脸道:“爹,你这不是为老不尊,祸害子孙吗?你没穿好衣裳呢,你也说一声啊,我这当儿媳妇的,这……”

    王婶子听到动静,也顾不得灶前的火灾了,赶紧来堂屋里,把衣裳捡起来拍拍,扔给杨老爷子,杨老爷子从容不迫的穿上了道:“我在我自己家里,爱穿穿,爱脱脱,你俩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在这当什么大头蒜哪?你看见我了,我还没说吃亏呢,你捂什么脸。”

    ps:

    一句话冷笑话:我姐为了少洗一个碗,让我姐夫端着锅吃饭。。。。。
………………………………

第144章 他像活不下去了吗

    “反正我也不是来看谁没穿衣裳的。”何秀花坐那盯着王婶子道:“娘,怎么办吧,你是不是又存心害我跟杨康呢?看我们太闲了,逗我们玩的吧?”

    原来,何秀花跟杨康想学芙蓉种出蘑菇,又碍于面子,不好直接问芙蓉,听说芙蓉不管是搬玉米芯,还是拌料什么的,都有王婶子在场,便央求了王婶子告诉她们,都放什么,怎么放。本以为小小的一个蘑菇,过了七八天,应该长出来了,可水也淋了,火也点了,东屋还熏了一屋子的烟,那些菜篮子里的玉米芯粉,却是一点动静也没有,还是灰黑色的。

    早起时,何秀花又淋了一壶水,看着一点菌丝也没有长出来,不禁有些泄气,直接把水壶都给扔了。杨康劝她说,再等等,怕是过两天就会有动静呢,何秀花直接给了杨康一脚,踢的杨康捂着肚子,蹲在东屋门口,差一点流出眼泪来。

    种不出蘑菇来,何秀花觉得,定是自己的婆婆王婶子从中做了梗,要么就是王婶子故意害她跟杨康出丑,要么就是王婶子也学艺不精,反正就是王婶子害了自己,从拉玉米芯,到碾玉米芯,到装菜篮子,先不说花去的钱,就是投入的人力,也够换几两银子的了。

    “我哪能存心害你们呢。王婶子像个做错了事的小孩,揉着手上的草木灰,一脸委屈的说:“我也是照着芙蓉家种蘑菇那样,告诉你们的,你瞧,芙蓉家的蘑菇,又长出来一茬儿,马上能掰下来卖了。”

    不提芙蓉还好,提起芙蓉。何秀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自己这个婆婆,什么事都喜欢提芙蓉,又是芙蓉手艺好,又是芙蓉学东西快,芙蓉有耐心,好像芙蓉就是这石米镇最好的姑娘了,自己何秀花在芙蓉面前,就跟一瘸腿的斑鸠似的不入流,可如今。凭什么芙蓉家就能养出蘑菇来,自己家却跟屎壳郎推粪球似的,累的全身酸麻。最后却得到了一坨坨黑乎乎的玉米芯粉?

    “那是你家的风水不好,怪不得别人。”杨老爷子起了床,见厨房里的饭还没有好,便叫王婶子赶紧的做饭,天越来越冷。亮的晚,黑的早,除去一天三顿饭,时间都是紧巴巴的,哪有闲功夫听何秀花在那发唠骚。

    何秀花拉着王婶子的衣裳道:“那玉米芯,拉回来还能当柴烧。听了你的话,现在碎的跟用嘴嚼过一样,还湿哒哒的。烧都没法烧了,白费了功夫,娘,你总得给个说法。”

    杨老爷子太了解何秀花这个人了,若是不给她个说法。她就是从天亮赖到天黑,她也不会走。于是就去拍芙蓉家的门,大清早的叫了芙蓉起来:“你去秀花她们家看看,她们倒腾出来的玩意,到底还能不能长蘑菇了。”

    芙蓉打着呵欠,穿件小棉褂子,跟着王婶子去了何秀花家,很久没来王婶子家的老宅了,猛的推门进去,还有点不适应。

    柳氏应该还在躺着睡觉,打呼噜的声音震山响。偶尔还听到她沉重的翻个身。说几句梦话。

    刘会倒是也起来了,自己握着个小圆竹绷子,在那绣花,白底的绣布上,绣的是一汪江水,别人都是绣鸳鸯,喜鹊的,她绣一汪江水,倒是于众不同,且江面用的是水蓝色丝线,江心却是深蓝色丝线,江水的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