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芙蓉女-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姑娘,这可不是开饭的时辰,你若有法子,一会儿就好好说,若是没法子审案,专为了吃这几只烧鸭,我们家夫人可说了,一只二两银子,共是八两,一文也不会少收你的。”

    芙蓉心里也不是十分有底,若自己判断失误,那就赔了八两银,八两,可是一家人半年的开销,不是小数目。

    “芙蓉,你若是有什么法子破了这个案子,这四只烧鸭,便全是你的了。”县老爷倒是大方。

    为了这四只烧鸭,芙蓉也得拼一把。

    她先是从食篮里拿出一只烧鸭,用手轻轻一扭,鸭腿就下来了,因这烧鸭是用各种香料做成,味道浓郁,两边的衙役闻着味儿,肚子中咕咕直叫,恨不得也去吃一口。一个个站那咽着口水。

    芙蓉吃了一个鸭腿,已觉得肚子饱了,说实在的,她不是很喜欢吃鸭肉,这肉粗,吃多了嗓子眼不舒服,且味道浓,吃着太油腻,但有什么法子呢,见张家闺女不动声色,芙蓉又扯了个鸭腿,故意放到她鼻子下晃了两圈:“你吃不,香的很,你看,都是油。”

    新娘子将头扭到了一边,芙蓉故意大口大口的吃,一面又偷偷的观察着新娘子的反应,若她再没有反应,自己可真要吃不下去了。

    还好第二个鸭腿快吃完的时候,新娘子从袖子里拿出了手帕,捂着嘴干呕起来,干呕的太厉害,连眼泪都出来了。

    芙蓉心里松了一口气,这个新娘子八成是有了身孕了。

    有身孕的人,前几个月,闻油腻多半会反胃,干呕。这是芙蓉重生前知道的。

    先前芙蓉碰到了新娘子的肚子,虽说肚子鼓起,但月份并不大。所以芙蓉才用油腻的烧鸭一试。

    这烧鸭对普通人来说,是美味,但对新娘子来说,却是能致她呕吐。
………………………………

第196章 替婚

    张家老太太见女儿持续干呕,赶紧给她顺着背道:“别哭了,瞧瞧,哭的都要岔气了。”然后又瞪着芙蓉:“她哭成这样,你还吃的下去。你的心可真大。”

    新娘子推开了她娘的手,用手帕子擦擦嘴角,对县太爷说道:“我自幼…。。不太吃油腻的东西,所以看她吃了这么多,胃里有点难受罢了。”

    县太爷点点头问芙蓉:“你吃饱了?”

    “吃饱了。”芙蓉将烧鸭全收在食篮里。

    新娘子有意往一边跪了跪,拉远了跟芙蓉的距离。她实在不想闻到油腻的味道。

    “那这个案子,你有了什么眉目?”县老爷一脸的期待,他倒是想不通,一只烧鸭,跟审这个案子,能扯上什么关系。

    芙蓉凑到新娘子身边,跟她说了几句悄悄话,新娘子的脸色就难看了起来,也顾不得哭了,一只手抚了抚肚子,低下头去,却不承认:“你是血口喷人。”

    “若你要大事化小,那我跟你们去县衙内堂说,若是你们要闹下去。”芙蓉压着声音:“县衙随时可能叫来稳婆,那,这事就人尽皆知了。”

    张家老太太支着耳朵听到了,不满的呵斥芙蓉:“什么稳婆不稳婆的,你个小丫头又懂得多少?我们是来告状的,不是来找人接生的。”

    新娘子却拦住了她娘,脸上一红,轻轻哽咽着道:“那咱们去内堂说。”

    内堂本是县太爷休息的地方,一般极为隐私的案子,县太爷才会叫了当事人来这里说,芙蓉曾听喻只初讲过,所以才想着,若能私下解决,是最好的了。

    芙蓉。新娘子,王木生,王水生,王家双亲,张家双亲,县太爷,一共是九个人,将一个内堂坐满了。

    新娘子坐在椅子上,低头,身子有些微微发抖。她的爹娘却不愿意了:“有什么话不能大堂说,弄到这内堂里,王家也得赔银子。”

    “你要不愿意在内堂说。那咱们还去大堂说。”王家也撩开了架势,在他们看来,反正是自己的儿子没有吃亏,自然也不会向张家妥协。

    芙蓉瞅着新娘子,若她愿意说。那一切迎刃而解,新娘子明显不愿意说,此时她的脸色雪白,开始打哆嗦了:“我没有身孕,我没有身孕,你是冤枉我的。”

    女子的贞操可是大事。张家爹娘的脸也白了。

    芙蓉将手搭在新娘子的胳膊上,轻轻按了两下道:“看你的脉象,这是有孕的迹象。你说出来吧。”

    芙蓉哪里懂得什么诊脉,不过是虚晃一枪。

    这一枪惹毛了新娘子的爹娘,站起来要跟芙蓉拼命。

    县老爷被弄糊涂了。

    新娘子却突然哭成了泪人,她掩饰了许久,心里实在累的很。抽噎的差点晕了过去,才算道出了真相。

    原来。新娘子叫张彩,如今不到二十,有一次,在河边洗衣裳,没想到石头滑,失足掉进了河里,河水冰凉,冻的她差点死去。

    王水生打猎追一只兔子,从河边经过,见河面上起了水花,因那水清澈,一眼能望到底,分明是一个姑娘沉在水里。当即在寒冬腊月的脱了身上的衣裳,跳进水里,将奄奄一息的张彩救上了岸。又是烧火给张彩取暖,又是给她烤鱼吃,很是体贴。

    自此后,张彩还去那条河边洗衣裳。王水生还去河边的林子里狩猎。只是多数时候,张彩会随身带些饼子,绣品什么的给水生,水生猎到了什么东西,也会分一点给张彩家。或是在河边现烤了跟张彩同吃。

    几个月过去了,两人渐渐的培养了感情,有一天水生的腿被蛇咬了一口,张彩不顾生命危险帮他吸伤口,虽后来证实那条蛇无毒,但二人已是难舍难分。

    有一次,在一处废弃的瓜棚里,两人拥有了彼此。但就是那一次,张彩怀了孩子。

    这是纸里盖不住火的事情,只能尽早的托人说亲。

    张彩的爹娘还很奇怪,平日里不吭不响的闺女,怎么突然吵着要成亲。

    直到有一天,王家的媒婆来了,为了回避,张彩并没有见媒婆,这中间却闹了一回乌龙。

    在王家爹娘看来,儿子娶媳妇,当然是先大儿子,然后才轮到二儿子,且王家大儿子王木生虽人高马大,但时不时的有点犯傻,爹娘很是愁他的婚事。

    张彩听爹娘说是王家给儿子求亲,以为是王水生,当即答应了,因盖着盖头,并不知道是木生,直到洞房时,才发现有异常,虽百般不愿意,一时间又没法子,好在王木生并不要求夫妻之事,他小时候,被野狗咬了下身,一直羞于见人,所以前半夜相安无事。

    睡到下半夜,张彩越想越不对劲,便偷偷开了门,去了水生的房间,跟水生睡了一晚上,那晚水生喝醉了,并无知觉,第二日,为了掩人耳目,便说是晚上上茅厕,天黑进错了房间。

    双方爹娘如听一个离奇的故事,县太爷都暗暗吃了一惊。

    若此时判了张彩回娘家,那她肚子里还怀着孩子,怕是不好找婆家,若住在王家,以后这两兄弟怎么处呢。

    张家老太太却是哭了起来,直骂王家的勾引她的女儿,如今张彩的肚子也大了,这可如何是好,抽屉打开了,可以再塞回去,若是孩子生了下来,那就塞不回去了。

    张老汉却是明白了过来,叹口气说出了他的想法,张彩回娘家,那是肯定不行的,这刚出嫁一天,以后还得生娃,不是让人笑话?且生孩子的月份也不对,若让张彩跟了木生,城里人都知道,木生是不行的,那张彩的孩子如何解释,如今,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让张彩嫁给王家二儿子。

    或许,这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家却不愿意了:“先是嫁给大儿子,又嫁给二儿子,王家以后如何做人?”

    县太爷想出了一个法子,就说成亲当日,本是张彩嫁于水生的,无奈水生太过高兴,多喝了一点酒,躺床上起不来,所以便有大儿子木生代劳,娶了张彩进门,算是代他弟弟一把。

    以前不是有抱着大公鸡成亲的吗?

    事到如今,也没有别的法子了,几个人全盯着王木生,这个大儿子也够悲惨了,这样一个法子,他能同意吗?

    “张彩长相姣好,又比我小了很多,我这身子又……。。我是配不上她的,她能跟二弟好,那是好事。”王木生虽呆了些,到底是个实诚人。

    张彩有了归宿,且是她的心上人王水生,心里顿时很高兴,脸上飞起了红晕。

    王家虽想给大儿子骗进门一个媳妇,奈何事情到了这地步,闹大了对大儿子名声有损,只能答应了下来,且张彩肚子里毕竟怀着王家的骨肉。

    张彩爹娘也无话可说了,这个结果,总是比被休回家的好。只是有一个条件:让县太爷亲口宣布,张彩一开始就要跟二儿子成亲的,只因二儿子喝醉,所以才由大儿子代替行了礼。

    这件事当然难不倒县太爷。

    围着大堂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谁也不知道,县太爷跟芙蓉她们进内堂说了些什么,只是几个人出来时,原先脸上的泪痕,愤怒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人脸上笑哈哈的,王水生竟然还搀扶着张彩的胳膊,张家与王家双亲也不视对方为眼中钉了,而是客气有加。

    这么意外的情况,让看热闹的人不停的往大堂门口拥,想听一听个中因由。

    县太爷拍了下惊堂木,清了清嗓子,十分淡定的,把刚才张彩爹娘恳求自己说的话说了一遍。

    众人惊呆了。

    原本是说,新娘子睡错了床,这一会儿功夫,竟然成了张彩跟王水生有婚约,王家大儿子不过是代为行礼?

    但当事人都一脸的喜气,县太爷又亲口说的,看来是真的,这可真是太没意思了。看热闹的人摇摇头,一时间散了。

    县太爷将那食篮给芙蓉提上,一面又语气温和的问她:“你不会诊脉吧?”经常有大夫到喻府看诊,老大夫看脉相,跟芙蓉的手法是不同的。这点,芙蓉骗不过县太爷的眼睛。

    “恩。”

    “你这闺女,虽是乡下人,但却极为聪明,我要是有你这样一个闺女就好了。”

    芙蓉有点不好意思了:“谢老爷夸奖。”

    县太爷看着芙蓉,像是回忆起了很久前的一件事,不自觉的摸了摸一脸的胡茬儿,叹气道:“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认识过一个像你这样聪明的女子。她的眼神极像你,又伶俐。做活也细致,十里八乡的,数她最巧。”

    “那她现在在哪呢?”芙蓉问。

    县太爷的神情有些沮丧,眼里有一层白茫茫的东西,怕芙蓉看见似的,赶紧用衣袖擦擦眼角:“这个天气,风沙真大。”然后又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道:“她呀,后来,后来……嫁到外地去了,再也没有见过了。”

    若真如县太爷所说,或许,现在的喻夫人,就不是喻只初她娘了吧,可世间哪有什么或许呢,有的只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ps:

    十一要到了,大家十一快乐哟。。
………………………………

第197章 这孩子是个话唠呢

    那四只烧鸭被芙蓉给提走了,心疼的喻夫人当晚都没睡着,跟掉了魂似的,一个劲儿的念叨:“白让那乡下丫头占了便宜。”

    回到家,分了两只烧鸭给王婶子家,杨老爷子倒欢天喜地,如今二儿子杨波在县老爷府上做活,不但长脸面,还能挣银子,在他看来,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倒是杨老爷子的儿媳妇何秀花跟闻着了味儿一样,带着杨康直奔家来了,见了烧鸭,嘴里有点馋,拿一块麻布出来一包,将两只烧鸭抱在怀里道:“爹,娘,你俩牙口也不是很好,这东西硬,别硌了牙,还是我们拿回家吃吧。”

    杨老爷子气的直咳嗽,从腰里抽出烟锅子就往杨康头上抡:“你媳妇刚给老杨家生了孙子,你不在家好生看着,酒席我也给你办了,你倒来抢这两只鸭?你爹都快死了,你还从你爹嘴里抢食?”

    杨康语塞,办酒席,他当真一文钱也没出,他也没有银子,来拿烧鸭,还是何秀花出的主意,他也不敢来的,耐不住何秀花威胁,说不来拿烧鸭,就断他两天的炊,杨康只能缩手缩脚的跟来了,果然不出所料,又被他爹给收拾了。

    芙蓉来王婶子家借点盐,这几天只顾着往城里跑,家里连盐也没有了。

    杨老爷子咳嗽的腰疼,知道王婶子不中用,便吆喝芙蓉:“把这两个东西给我赶走。”

    芙蓉站院子里愣了愣。赶他俩走?不好吧?王婶子肯定舍不得。

    葫芦从他家院子里捡了个长棍子,自己把腿分开,骑在那棍上,然后用手握着棍“得儿……驾……”骑着过来了。骑的欢畅,还在杨老爷子家院子里转了几个圈。只是蹦的太欢,一个不注意,那棍戳在杨康的屁股上。疼的杨康直咧嘴。

    杨老爷子哈哈大笑,葫芦的无心之失,在他看来就是壮举。

    何秀花知道形势不妙,抱着烧鸭就跑,杨康紧随其后,跑的没了踪影。

    杨老爷子一直觉得,生出杨康这个儿子,是他的耻辱。可二人拿了鸭跑了,自己又有什么法子,总不能又去要回来。那样全村的人都知道了,不是丢了脸了。只能忍气吞声,将希望寄托在二儿子身上:“杨波一月挣四两。他若好好干,不愁以后娶个好媳妇,这样,咱俩老了,也有个依靠。”

    王婶子又心酸了起来:“如今一个媳妇。少说十几两的彩礼,谁知道杨波能在县太爷府上做多久呢。你如今身上又不好。”

    葫芦知道是因为烧鸭的事他们伤心了,骑着他的棍回到家,扭了一个鸭腿下来,递给王婶子,王婶子感动的不行。芙蓉笑道:“葫芦,别这么小气嘛,既然让婶儿吃鸭肉。就应该送来一只呀。”

    葫芦虽然心里有点舍不得,可为了表现男子汉的气概,还是回家提了一只鸭来。

    杨老爷子蹲下身子去抚摸着葫芦的脸,生平第一次,他觉得葫芦比以前招人喜欢了。或许。是因为这一只鸭的缘故吧。

    次日,芙蓉去了趟后山。松茸已经过了季节,今年内怕是没有了,后山上长了韭菜,芙蓉拔了一篮子,杂草丛里还有一些荠菜,芙蓉便弯腰拔了些荠菜。

    荠菜,又称荠菜花,护生草,地地菜,三角菜,房前屋后,荒地农田里都有它,是一种可食用野菜,且有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荠菜油而不腻,开胃提神,且有一股子清香味,家常吃,是最好不过的了。

    这个时候的荠菜,长在房前屋后的,已开了白花,难以下咽,算是老了,而田里,山上的荠菜,因为光照相对少,所以长的还算嫩。

    杨老爷子难得帮王婶子洗一回萝卜,蹲那哗哗的倒着水,抬头问芙蓉:“拔这么些荠菜,要拌鸡食?”

    给鸡吃的糠料里加野菜,是石米镇一直传承的做法,这样,便能节省糠皮。

    芙蓉当然不舍得将绿油油的一篮子荠菜给鸡做吃食。

    晌午饭吃的是荠菜饺子,将荠菜洗净切碎,加些猪肉粒进去,搅拌之后,只需放一点点的盐,以免盖了荠菜的清香味。馅料便做成了。

    饺子皮的活,以前都是茶茶干,葫芦长高了,也自告奋勇,芙蓉做馅料,包饺子,茶茶添水,烧火,葫芦擀皮,一家三口,正好。

    葫芦拿个擀面杖,呼哧呼哧的擀上了,芙蓉一扭头,吓了一跳,这擀皮的也太卖力了吧,因为案子高,葫芦胳膊上粘的全是面粉,一揉脸,好白一张脸,且擀的皮也太大了吧,足足有烧饼那么大,中间还漏着窟窿,话说谁家的饺子能包这么大?这样的饺子,芙蓉一顿饭吃一个就饱了。

    葫芦破天荒的虚心求教,让芙蓉擀了两个皮放在案子上,他照着慢慢学,竟然还被他学会了,芙蓉正要夸他擀的好,葫芦将擀面杖往案子上一靠,咧嘴道:“姐,不行了,擀不动了。”

    “为啥?烧火你又不会,包饺子你也不会,你只能擀皮呀?”芙蓉一面捏饺子一面劝他:“快擀吧,擀一会儿胳膊酸了麻了就不知道累了。”

    “可是我饿了,我擀不动了。”葫芦直接罢工,他学擀皮,也就是学个新鲜,可学会了以后,他觉得擀皮也太没意思了,拿个擀面杖在面块上滚一滚就成了,太没挑战性了。

    “我要去院子里学刨地。”葫芦灵机一动。

    这果然是一个喜新厌旧的孩子。

    芙蓉得改一改他的这个毛病,冲进院子将他捉了回来:“学什么刨地,还没有锄头高呢,你快来擀皮,不然,中午没有你的饺子吃。”

    葫芦没办法,只能撅着嘴拿起擀面杖,委屈的跟什么似的,重新干起了擀皮的活儿。擀一个皮,就叹一口气,擀一个皮,又叹一口气,茶茶都看不下去了,再这样叹气,一会儿非得岔气不行,心疼葫芦,就从灶前站起来,想帮着葫芦擀皮。

    芙蓉却拦住了她:“擀皮的活是葫芦的,你别帮他,不然以后他事事得靠你。”

    茶茶只好坐了回去。

    葫芦知道自己逃不过擀皮的命运了,只能摇摇头,呼哧呼哧的又擀了起来。

    饺子做好了,一个个跟小船似的浮在水面上,且荠菜独有的清香弥漫在厨房里,芙蓉都咽了咽口水。

    葫芦踮脚往锅里瞅了瞅,然后低下头去,搓着自己的衣裳道:“大姐,以后咱家不吃饺子了吧?”

    “你不是爱吃饺子的吗?为什么以后不吃饺子了?”

    “因为,我害怕下回吃饺子,你又让我擀皮,那多累呀,你看,我的手都酸了呀。”葫芦脸阴的跟要下雨一样。

    “那大姐包饺子辛苦不辛苦呢?”芙蓉问。

    “辛苦。”

    “那二姐烧火辛苦不辛苦呢?你看,天又热,你二姐满头的汗。”芙蓉又问。

    “辛苦。”

    “那你辛苦不辛苦呢?‘

    葫芦赶紧点点头:“我也辛苦,我也辛苦。”

    “为什么咱们三个都辛苦,只有你一个人不愿意吃饺子了呢?你看你二姐,烧火那么辛苦,可她也没说以后不吃饺子了呀?”芙蓉努力给葫芦讲道理,却差点把自己给绕晕了。

    葫芦往前一步,扒着门框子,无限畅想的望着院子里新插上的豆角架:“我们都辛苦,所以,以后不吃饺子了,都不用辛苦啦。”

    这孩子果然学的伶俐了。

    芙蓉有点语塞。在石米镇过了几年生活,把自己也过笨了,不对,是以前自己就不聪明。如今连葫芦的话都接不上了。

    王婶子端了一碗面条来串门,坐在石磨边吃着饭,直夸芙蓉家的饺子香,杨老爷子正好路过,说是正好路过,也是故意路过,匆匆忙忙扒完了他碗里的饭,一双眼盯着芙蓉家的厨房道:“哎呀,这面条吃不饱呢,肚子里还咕噜咕噜的。”

    王婶子放下碗道:“我去给你再盛一碗,咱家锅里还有。”

    杨老爷子便清清嗓子,压着声音道:“你不说话有人当你是哑巴?”

    芙蓉会意,知道这老头儿的脾性,也不揭穿他,拿了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饺子给他,杨老爷子吃的兴起,直问是什么馅料的,真香。

    “是荠菜馅的。”芙蓉答。

    “我以为这荠菜只能拌鸡食呢,没想到,做成饺子,味儿还不错。”杨老爷子难得夸赞,这会儿脸上全是笑意,杨康跟何秀花抢走了他两只烧鸭的不快,这一瞬间都一扫而光了。

    “好吃吗?”葫芦凑在杨老爷子身边问。

    “好吃。”

    “饺子皮是我擀的。”葫芦提示他。

    杨老爷子才没心情管饺子皮是谁擀的,一口一个饺子吃的起劲。

    葫芦便凑的更近了:“饺子皮是我擀的。”

    “恩。”杨老爷子恩了一声,算是听见了。

    葫芦急的团团转,本来想得到杨老爷子一句表扬的,可杨老爷子好像对谁擀的皮一点也不在乎呀。于是放低了姿态,带着笑脸又重复了一遍:“这饺子皮是我擀的。”

    杨老爷子拿筷子捅了他一下道:“这孩子怎么是个话唠呢,我知道这饺子皮是你擀的,说了几遍了,我耳朵又没坏,我要不打住,你还打算说到过年去呀。”
………………………………

第198章 这只是一个玩笑

    葫芦撇撇嘴,彻底失望了。

    芙蓉早知道了,这杨老爷子跟葫芦,根本不是一个频道的人嘛。

    还是王婶子懂葫芦的心意,直接把他夸上了天:“葫芦就是乖,都会擀饺子皮了,真是个勤快的小孩,婶儿真喜欢你。”说完了,不忘给葫芦揉揉胳膊:“都酸了吧?下回可别干这活了,多累呀。”继而看看院子里剩余的大半篮子荠菜,摇摇头对芙蓉说:“这孩子,这野菜呀,吃一顿,拔一顿的量,你这拔多了,就蔫吧了,两天吃不完,以后就不好吃了,我小时候,我爹娘做过这个,都是少拔些。”

    “婶儿,我知道一顿吃不完,留着这荠菜,我是有用的。”芙蓉答。

    次日,芙蓉收拾好韭菜及荠菜,提着篮子要去城里,王婶子新做了一件藏蓝色的褂子,用一块蓝底的花布包好了交给芙蓉:“把这个给杨波吧,也没给他做啥新衣裳,如今在县太爷那做事,县太爷府上,是有头面的地方,虽说咱穿的不是好料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