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军伤兵躺在战场上,等莽虎军回去都修成正果变了耳朵精,莽虎军的伤兵道行不够,捡回来把伤养养还得当人。

    邵廷达一战打出威风,全靠刀斧作出这种战果,可比林满爵在关岛打得还好,带兵一回营地便兴冲冲地找上陈沐,吹鼓道:“沐哥,现在咱大军杀过去,能把他十万杀溃!”

    “歇歇吧,莫敬典也没十万人了,他能剩九万,约束部下的本事就比我高,哪怕还剩七万,也可称得上是良将了。呵,十万?”

    陈沐摆手笑道:“不可能!”

    “伤兵安置好了?”战报已由早先飞奔回来的传令兵报过,陈沐比划着邓子龙、张世爵等人对邵廷达夸奖道:“打得很好。都等着你回来呢,说说吧,怎么打的?”

    这仗让陈沐也觉得神奇,那两个千人队溃归溃,但火炮与战壕铳手并未杀多少人,早先溃走至少一千九,邵廷达五百刀斧手杀出去,要是一路追击打出这个战果不奇怪。

    人家都回头与他狠作一阵了,还死这么多,就很奇怪了。

    “我说真的,现在过去真能把莫敬典大军杀败。”邵廷达脸上少有的认真,甚至还带着点少见的忌惮,道:“那帮猢狲见俺没了火器,围杀过来凶悍得很,转眼就把阵形杀散。”

    “不过我们散,他想杀我阵势也要散,一散他们就输了。”

    邵廷达说得挺认真,但涉及到战局细节,他一时间又有些词穷,道:“俺也不知咋回事,兴许是下雨,旌旗看不见、锣鼓传不远,那临近喊叫离得稍远了就要被雨声遮蔽。”

    “他们一散便没了阵势,咱的小旗、旗副却能聚起左右,或行三才或行四象,三四人合击其散乱数人,就是稍有所散,也会被别的旗官拢住。”

    “没过多会,俺的阵就成了两个大阵,都不必发号施令,就将他们再击溃,直至杀到河岸边,都瞧见大营了。”邵廷达说着张手一拍胸口,玩笑道:“哥哥什么都不必说,知道是咱作战奋勇当先壮了士卒气势。”

    “下次作战,弟弟还打头阵,管杀他个有来无回!”

    陈沐拍手大笑,指着莽虫对邓子龙说道:“瞧瞧,什么叫天下第一兵技巧?憨将战无不胜!”

    邵廷达听见陈沐这笑话也不以为意,拢手抱臂一屁股落椅子上,铁臂缚砰砰响,对一旁咧嘴大笑的娄奇迈道:“嘿,你这丑鬼还笑我,我只当大帅说的是悍将!”

    娄奇迈就不吃他这套,他说他的,人家接着笑人家的。

    要么黄德祥也笑,邵廷达就没搭理呢,他跟娄奇迈在一块时间长,早年娄奇迈还是小旗卒时就交上鼻子入了这小团伙,早习惯莽虫说话这性子了。

    “对,就是悍将,我不但有悍将军能宰了他们,还有丑将军震慑他们,战局不利我还有挨铳不死的硬将军,谁能打得过我,嗯?”

    陈沐高声大笑,硬将军说的是黄德祥,南洋军初次南下,抢夺西班牙圣巴布洛号大帆船那一仗,率众跳战夺船的黄德祥被火绳枪打中都没死,震断骨头在班诗兰城躺了仨月又是一条好汉。

    硬得很。

    “大帅你也硬!”黄德祥表情恭维语气真诚地揭短道:“广州府南门下,中铳还领军作战大破贼兵,更硬!”

    一提这事,即使数年之后陈沐还是觉得胳膊疼,他摆手止住谈笑,慎重对诸将提醒道:“吃了这次亏,莫敬典应当不会再向东派兵了,但也不可松懈。”

    “驻营的旗军要注意安全,按以往台风来看,还会再持续几日,但山南道的哨兵也不可少,轮防到战壕炮棚守备的将领务必不得松懈。”

    “每日三班,每班三旗,刮风太大了,结伴巡逻万事小心,其他人没事就加固营寨,没事不要在营中四处走动,昨日已经被飞木砸伤几个旗军,再多些人比莽虫打一仗死的还多!”

    众将纷纷抱拳应下,邓子龙问道:“莫敬典真会议和?国破家亡生死大仇,他家是亡了可家族还在,他是忠臣,可皇帝已进广西;他是奸臣,此时正好攻下清化篡位。”

    “人就是如此,你眼见着面前条条大路任你闯,可其实殊途同归没得选。”

    “我要是他,肯定也要和明军斗到底,但眼下打不过,保全宗族保全国力的机会只有这一条路,那就只能暂时服软,先把更软的清化拿下以谋后路,毕竟大丈夫能屈能缩!”

    陈沐说笑一句,这才正色道:“他也有可能咽不下这口气,不与我议和,即便这样,再战也是雨停后话,借助大雨,我等也能轻松几日,几日后俞将军的援军就来了。”

    “安南没什么好担心的,其实我更担心缅甸,莽应龙才是个狠角色,应龙出关了。”

    提到小舅子,陈沐也不免像兄长一样担忧,道:“上午骑着滇马的播州武士给我送信,我都不知道他怎么过来的,说俞帅兵马被河拦住,晚几日才能到,应龙出兵孟养了。”

    “本来没什么好担心的,可那小子把遗书给我寄来了,说他播州军三千封遗书都送回播州,他的身后事得让我做主,遭遇不测就让我放兆龙回去暂代土司,等我那一岁外甥朝栋成人,再让兆龙传位给朝栋。”

    “上阵不能每个人都抱必死之心,应龙在我这也就能当个旗卒,士卒报必死之心,将帅要想着把这些人的命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一命抵一命,拿敌人的命去换。”

    陈沐抬手抹了把脸,道:“等这仗打完,咱也进缅甸,你们帮我好好教教我家小舅子,仗,怎么打!”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七十三章 欢喜

    暴雨过后,安南对陈沐来说只剩下看戏,这的烽烟让陈沐觉得还能再打三十年。

    但实际上打不了那么久,中南半岛气候有所不同,最了解这里气候的不是邓子龙而是莫敬典。

    最后两日雨水处歇,莫敬典派使者入陈沐军大营,陈沐故意让军卒摆出一副死样子,特许部下在营中赌博半日、飞追打闹百无禁忌。

    使者根本不管那些,他们吃陈沐的亏已经吃得够多了,敲定议和以后,陈沐让林满爵登上南山,向西面瞭望。

    林满爵非常确定,在山下河西,过去驻扎着至少三万兵马,眼下营地都空了。

    议和使者未还、天上还下着小雨,莫敬典早就拔营而起挥师西进。

    在与陈沐的战事中,莫敬典一身的本事使不出来,但回过头与郑松、潘公绩作战就不一样了,二人仓促集起五万大军东进北伐,没听说得到什么战果,倒是莫敬典离开之后不过一月,战事便见分晓。

    七日,莫敬典遣被陈沐击溃败逃回清化的阮倦领军一万七迎战追击而来的郑松,双方僵持数日,莫敬典亲率大军掠过郑松,直袭其后潘公绩,大胜。

    二十四日攻占守备空虚的乂安,转头回去席卷清化府,再破同阮倦对峙的郑松,部下擒斩郑松于岑山,除了潘公绩战败后不知所踪外,整场战事同陈沐所猜想得更加酷烈。

    莫敬典连乂安都占了。

    陈沐派人给顺化、广南的阮潢写了封信,告诉他莫敬典已是强弩之末,只要等他挥师东进阮潢就可以拿下乂安,朝廷就会封阮潢永镇斯土。

    随后,他又卡着时间派人告诉莫敬典,将白元洁如何破升龙、升龙城东水门现在还没修好的消息告诉莫敬典,之后也不管莫敬典怎么想,同俞大猷、刘显合兵后,进了升龙城。

    “说实话,进升龙,我都不想把这座城再给莫敬典了。”

    升龙内城是宫殿,宫殿对陈沐来说没什么好奇的,这世上没有哪里的宫殿能比得上紫禁城,但外城不一样,这是一座扼住河口的水上巨城,城中三十六行街仿佛让陈沐回到古代一般。

    是他所处时代而言的古代,像宋朝却不繁华、像唐朝却不豪迈,各行各街井井有条,别人和他感受都不一样。

    俞大猷刘显就不说了,这古之名将破城之后,没下令让麾下军队大掠城池就已是道德水平高超了,俩老爷子还在宫内谢他呢,他们在国中打了一辈子仗,都没有攻破宫城的经历,现在齐了。

    随军监军的宦官陈矩、锦衣百户王天瑞等人则对这座宫城表露出更深的鄙夷,他们本就是宫里人,对这孤悬海外的一座盗版皇宫更提不起兴致,倒是对陈沐接下来的打算更有兴趣。

    “升龙城,地方百姓也称这做老城关、东京,这是掌控河口的重中之重,我们的船入海、入河,都要经过这,需要驻军控制漕运,不论升龙城归谁控制,朝廷都要与其签一份条约,这条河归我们。”

    “除此之外,这次回京报功,需要王百户做件事。”

    升龙皇城内御河旁荷花池上小亭里,陈沐与诸将、监军、锦衣卫官一一落座,因是明军内部军议,并未叫来武公纪,众人中陈沐官位最高,位列首座。

    锦衣百户王天瑞官职最低,平时职权纵然千户当面,也不比他锦衣百户,但此时显然小小百户能在这里议事已经是莫大重视,自然位列最末,却没想到陈沐一开始就叫起他来,连忙起身行礼。

    “陈帅请说!”

    “我拟信一封传报京师,要寻锦衣中精通医术者、精通商贾事者等等,在升龙三十六行街里开医馆、酒肆、船行、布行、米行、私塾,各自筹措资财谋生,也要刺探军情、民情,以备不时之需。”

    “不单单升龙,清化、顺化也同样需派遣锦衣做这件事,回报于朝廷后这事需要百户安排。”

    “切记,不单单上面我说的这些事,在当地什么能救助贫苦,什么能让百姓拥戴,我们就做什么,这是我跟葡夷西夷他们学到的,间谍是多面人,属于间谍的,只有一点点就好。”

    王天瑞对这个使命有点懵,他抱拳应下,脸上却分外愁苦,这种事根本不是他区区锦衣百户能做到的事,所需调动人手别说是他这种仅仅领俸的无权百户,就算实权千户也很难啊。

    不过一旁的宦官陈矩却笑了,道:“为何失魂落魄,咱爷们可是听明白了,王百户要升官了,还不快谢谢陈帅!”

    别人不明白,陈矩心里却似明镜儿一样,他们这帮人最开始跟着陈沐到南洋边鄙之地,谁都没少受罪,最早派他们出来,各个都是受气的。

    后来陈沐在南洋越做越大,朝廷不曾给陈沐加官进爵,底下办事的人在朝中也没落到好处,陈矩自己心里是有猜想的,朝廷里有人不希望南洋军府发展太快,更不希望陈沐加官进爵。

    但那是因为之前的功绩都只有南洋军府自己做事,这次安南战事大获全胜,还伙同广西、云南两省兵力,战报送到朝廷是不可能不为旁人表功的,既然为旁人表功,南洋军府也不能像小娘养的一样。

    陈沐投桃报李,给跟随自己受罪的锦衣卫吃点甜头,这才刚开始,后面就该轮到别人了!

    “不急着谢,这事朝廷也未必会同意,同意的话没有实权千户是做不成这事的。”陈沐笑呵呵地让王天瑞坐下,抬手便有随从将几封书信递给众人。

    他看向俞大猷、刘显道:“两位老帅还有诸位同僚请看,这是陈某拟定的条约,诸位若觉没有问题,就这么报给朝廷,若有所更改,我们再议。”

    刘显看了看手上几页纸,皱眉问道:“怎么,打半年仗,这地还是要交给安南人,陈帅,此战虽是因河流而起,但如今大获全胜,难道不该重收交趾地方,划三方而治,无非是将南北朝掉个,北在南、南在北,这是什么意思?”

    俞大猷却不比刘显那么大的反应,虽然老帅也有些疑惑,但看着条约既有皱眉也有颔首,道:“老夫并无异议。”

    “朝廷不是没收过交趾,每年耗资甚巨却不得其利,遂有得其他不足以供戎,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祖训,我等为将也不宜违抗祖训呀。”

    “因此收其河权、海权、矿权、盐权百年以示惩戒,我得其利、彼全其国,岂不皆大欢喜?”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七十四章 聚兵

    安南告破,孟养的战事正如火如荼。

    炎热的天气阻碍行军,即使是杨应龙这样苛责部下的将军,也只能耐着性子任由部下一日二十里地赶路,其实就算如此,他行军依旧比别人快。

    密林里,杨应龙擦拭着挡住眼睛的汗水,脚步不停地向前走着,苗人武士于甲长率领下持环刀利斧在前开路,本就生活山地的他们有自己的药膏祛除毒虫,林间作战无往不利。

    土兵编制也为营旗,不过有属于土司的小小改变,旗军为寓兵于民、军政合一,治下所有男丁都要编入旗中,平时操练,挑选健儿编入营兵。

    播州营兵二十五人为甲,设一甲长;四甲一哨,设哨长、协哨各一;四哨一营,设营总和参谋各一;三营一镇,设裨将军一人及数名把总;两镇一军,设一参将或守备,一军两千四百人。

    换句话说杨应龙麾下有几十万旗军,当然那只是民兵,主要作战力量的营兵不过十余军,但这样全民皆兵的体制有利于在战事动员兵力。

    就算是播州的苗人姑娘,都会舞刀弄枪操持毒弩,播州军战力高昂的原因正是如此。

    此时这支深入境外的播州军,便为参将黄元所率,余下兵力则是杨应龙的私兵,私兵有一营两哨,营为精锐武士,两哨一为鸟铳哨,一为仆从所编兼管辎重。

    他们此时已进入孟养腹地,因为前些时候思古的大胆战略,如今孟养大片地方已为莽应龙大军所占,兵马齐驱大掠四方,谁都弄不清楚周围的敌人有多少。

    或者说,他们周围到处是敌人。

    没走出多远,前方林中人影翕动,传出几声播州饿老灌的叫声,力士闪开,窜回几个身不披甲仅带环刀的束发武士,是播州军中的斥候,见他们面色肃容,左右皆噤声,直通后方杨应龙与参将黄元所在。

    “四百步?”

    杨应龙借穿透林间点点光斑照看地图,又有些气恼地将地图卷起抛给随从。

    他的斥候来报前方四百步出林,有一村舍,如今已被缅甸军所占,敌军守备松懈,叫骂连天,大约是没抢到什么东西。

    这本是件好事,他们穿林十余里,为的就是搜索敌人,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他们并非漫无目的地寻找敌人,他们的地图上清楚标记着还有七八里的山坳有孟养村庄,是沟通南北的要道所在,夺下那个地方才是他们的目的。

    现在地图上无标注的地方突然出现这么个村子,还有接近千人的敌人,战斗很有可能打草惊蛇,让周边敌人集结,会为他们造成麻烦。

    “大王,打过去?”

    黄元是播州杨氏的老部下了,早在杨烈之时就是杨氏亲信部将,平日里播州违制的事也没少干,只剩他们自己人,这样的称呼是私下里忠诚的表示。

    没叫陛下就已经是给了京师皇帝老爷三分面子。

    这是杨氏统治播州的根基,他们祖先别管哪代,因为他们把自己当做汉人,所以都是汉人,这一点非常玄妙,也是杨氏‘易汉俗’的来源,里面表达出一种施与的心态。

    我杨氏为汉人,入主播州尊重地方习俗,更改汉俗入夷俗,现在我们一样,你们听我的。

    杨应龙对黄元使了个眼色,小声道:“先去看看,有没有把握。”

    黄元清楚杨应龙所说的把握是什么,一支播州军,对抗不足千数的敌人,战胜是不需要提到把握的,除非他们要全歼。

    太近了,两个聚落仅距七八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能轻易传过去,至少他们的炮是用不了的。

    播州军有炮,不是陈沐造的那种,是早年明军制式火炮,从四川弄进播州,名字威风得很,毒雾神烟炮,研发于明代早期,多用于攻城,射程近威力小,打到城上起火生烟。

    弹中毒物四散,给敌人增添口鼻流血的中毒负面状态,倒霉的会被施加点燃,衣甲着火再中毒基本就救不回来了。

    但这种兵器不能大规模应用,基本等于没用。

    杨应龙与黄元摸至近前,远远望着有西南风貌的吊楼,小土司像拿宝贝般从怀中抽出单筒望远镜细细望去,就见那些缅甸军兵在屋舍间肆意舞蹈,毫无章法地劈劈砍砍,发泄着掠夺不成的恼怒。

    毫无疑问,小土司取出的这支望远镜,饰金银螭虎纹,也比陈帅的黄铜筒要精致华贵得多。

    “他们有人把衣甲脱了。”杨应龙面上满是不屑,将望筒递给黄元,道:“太分散,不容易绕过去,都杀了吧。”

    黄元粗略望望,点头交还望远镜,回身对诸多把总等播州营官道:“就像你们平时日常所做一样,给士卒吩咐下去,分散开一个不留。”

    苗人武士的日常是什么?

    操练射猎、部落仇杀、拦路抢劫。

    其实这就是一次大型的部落仇杀,与他们过去在西南各土司部下时没什么两样。

    不过片刻,黄元便将兵势散开,各营军士以甲长率领分兵各处,各甲下或三人合开的大弩搭上毒矢,或单人蹶张小弩扛在肩膀,分散在密林左右,列于林间障木隐蔽。

    杨应龙杵着环刀将望远镜递给麾下鸟铳哨的哨长,叮嘱道:“看清楚那几个人,你们不像姐夫手下的铳手,操练时日尚短,打也打不准,三十杆铳打一个人,你们只要把那三个将官打死就行。”

    村落里的缅甸军士尚不知林间有无数双眼睛看着他们,各自漫无目的地破坏、张狂地大叫,不时凑到他们的首领将官身边抱怨着什么。

    突然林间一声呼哨,一队队头束发髻的苗人武士自老虎汉的率领下突杀而下,这种遭遇战双方都没有战阵,但苗人武士依然结成最小阵形,五个五人小队环围在甲长身边向敌军杀去。

    每个小阵都是五人一队,有的是一张三人合开的大弩,有的是三张小弩,跟在两名持长标大矛的勇士之后,各自奔走张弩,急杀而来。

    缅甸将官大为惊愕,这帮人根本不是孟养军的模样,连忙聚兵结阵,不过杨应龙并未给他们聚兵的时间。

    两手攥着长柄环刀的杨应龙带一众亲随疾奔在前,三队举着鸟铳的武士紧随在后,冲乱敌军阵势就近高呼,他的鸟铳队不成排,射击也不一致,但目标是一致的。

    三十杆铳只为打死一个人,这个人能不能存活不好说,聚在他身边的人肯定活不成。

    哪里还能聚兵?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七十五章 不才

    安南的战事消停了。

    自陈沐与莫敬典议和后,短短一月时间,莫敬典摆脱难以攻破的南山陈沐军,席卷清化乂安,得到两省粮草补给后再度挥师向东,占领明军撤退后的南山,向升龙城虎视眈眈。

    这世上的盟约、协议有许多种,但能被长久遵守的只有两种——于其有利,或无力反抗。

    陈沐定下的议和协议当然不会对莫敬典有利,只是等待援军达成目的的说辞,后知后觉的莫敬典心中不服,却也只能兵扼南山,不敢再向东进军半步。

    议和以来,他麾下精兵断断续续有向升龙投降的,最多时甚至一日曾有四个百人队从军卒到军官,成建制投降。

    “他不敢跨过南山了。”

    邓子龙在升龙西南的南定一带布防,并无地利,但四通八达的水道布满明军小战船,因此邓子龙在判断战局上说得斩钉截铁。

    “那些逃到升龙的降兵说,历经西战,吞并郑松、潘公绩溃军的莫敬典兵势不降反升,其麾下八万大军陈布乂安、清化直至南山,声势骇人。”

    “但我料定,他不敢再向东走,这支北朝残兵军势虽重,鏖战半年不经休整又派来南山,战力不济,何况军兵的家眷尽在北面。”

    “这既是其军势勇猛的根源,也是其军兵的软肋。”

    趁着俞大猷女婿邓铨来与邓子龙换防,陈沐同邓子龙带亲兵在南定沿岸钓起鱼来,眼看鱼儿还未上钩,他点头道:“北朝败兵已无士气,后面只等朝廷印信发下,若无阻碍,我那化安南为三分的谋划,就可成型了。”

    “那升龙城?”

    邓子龙可还记得陈沐初进升龙就说舍不得把这安南巨城交给莫敬典,但这城若交给武公纪,武氏就能借此城倾威南山,到时候打掉个莫朝又生出个武朝来,弄不好还要再战。

    “不给,谁也不给,监军还京时帮我带了封私信,建议升龙由朝廷驻军掌控,唯独主官将帅要廉明,这事就看首相定夺了。”

    “能谁都不给最好,一定要给,给武公纪也比给莫敬典好些,那老将在安南积威已久,能再镇南北七八年。”

    “对了——南洋军此次出战的赏格,定下来了。”

    说起这事,陈沐了却一桩心头大事,邓子龙连忙问道:“多少?”

    他们斩及不多也绝对不少,入安南数次历战,各部汇总一处,攒下首级功四千有余,何况伤亡极少,邓子龙道:“兵赴缅甸之前,宣布赏格,一定能大振士气。”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