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海-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沐点点头,掏出怀表瞧了瞧时间,点头应下。
陈实功到现在还不明白陈沐要做这些到底有什么用,他随身携带的便有一只放大镜,能照清解剖时的血管脉络与肌肉纹理,但那也根本不可能达到陈沐所说的——看见与他奋战的敌人长什么模样。
值得一提的放大镜,不是舶来品,在汉代与可能更早的时代名叫‘火齐’,最早取火用。
从十七号明心斋到玉器厂的路并不远,城郊诸厂密集,正赶上傍晚运货的时间,沿途道路上到处都是赶着西班牙小毛驴的拖板车,车夫都穿着各种颜色的靖海服与短袍扬鞭吆喝,车上载着常胜常用的各式货物。
最多的是木材、木炭与煤炭,箭杆、箭簇、麻绳、麻袋,还有铁盆铁锅这些日用品。
在路上,许禄安为三个脱离百姓日常生活的人介绍说,再有两天常胜要开大集,商贾们都忙着为此备货。
远远地,他们就能看见玉器厂的大烟囱冒出的白烟。
明心斋的厂房很安静,尽管聚集了数十名匠人,但每个人都在做自己手上的事,绝大多数人安安静静地攻玉,除了脚踏铁轮细细研磨声外没有任何响动。
倒是烧制玻璃的窑里,两个监工因为在厂房闲聊被许禄安骂了一顿。
他们等了大约有一刻时间,一名匠人戴着厚实的手套提着铁棍从窑里快步走出,铁棍另一边卷着烧红的玻璃块,此时软化地想要往下滴。
许禄安抹了把额头因厂房高温流出的汗水,对陈沐道:“大帅,开始了。”
………………………………
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
烧红软化的玻璃是被匠人用大剪刀剪断滴在模具里的,而后经由另一块模具按压成型。
待其冷却,自然成为一块匠人需要的凸镜或凹镜。
“这个样子还不能用,形状粗糙,后面就要看匠人手艺了。”许禄安带陈沐三人走到室外,卷起袖子,指着外面工作的匠人介绍道:“那叫捞沙,沙是专程自顺天玉田、真定邢台运来的解玉砂。”
“沙有大小粗细,捣制碾好的砂做淘洗沉淀,自然轻者在上重者下沉,开料用粗沙;抛光用细沙。”
看样子,许禄安是打算亲自上手给几人演示一下,毫无疑问,他就是这里最好的匠人。
比起如何磨砺玻璃,陈沐对厂外空地上摆置的各种人力机械更感兴趣,比方说转沙子的铁盆,下面连另一面铁圆盘,匠人脚踏圆盘上面的盆便转动,匠人用其以沙切削玉料。
他们用的沙都是解玉砂,陈沐看过,跟平时随处可见的沙不同,最大的差别便是硬,这些沙子在混着水磨砺过玉石后会因断面重新锋利,据许禄安说,这样的沙在过去一个匠人能用一辈子。
但现在生产量大,持续不断的生产让解玉砂产生损耗,等下次有船回大明,他就要再购置一批解玉砂。
许禄安边磨镜边向三人介绍:“过去攻玉的工序复杂,开料、钻孔、雕琢、扎砣、抛光,福哥送来制镜之法大同小异,无非粗磨、细磨、上油抛光。”
“工序简单了,有些匠人也图懒,在粗磨中使扎砣毫不费力,磨出来样子也还不错,不过我还是喜手磨,虽然慢些,但做活细致。”
许禄安所说的扎砣,是固定在桌上的磨轮机,桌上竖放的圆坨磨镜石中心有长杆搭在另一边的架子上,杆上有绳围几圈,坠下连接两只踏板,匠人双脚先后交替踏下两只踏板,磨镜石圆坨便半圆转动,匠人从中磨砺镜片,效率更高。
许禄安固执地以手磨镜,引着陈沐发笑,这倒与做活细致什么的无甚关联,只是他的家匠比较老派罢了。
倘若说做活细致,那一个优秀的熟练珠宝匠在使用机器时一样也很熟练,何况你细磨不还是要用扎砣?
但直到许禄安真的上手开磨,陈沐才明白为什么许禄安说手磨做活细致,因为粗磨与细磨用的磨料不同,粗磨的解玉砂更粗更利,也因此磨得更快。
反而等到使用扎砣时,因换了更细、稍软的磨料,磨的时间反而更长。
磨砺镜片的时间很长,陈沐三人看着许禄安重复的动作耐性逐渐消失,聊起随后的目的也是自然而然,陈沐道:“有了这个,就能把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放大,你觉得人得病是什么原因,比方说西佬病?”
听到陈沐又给杨梅疮起个名字,陈实功着实楞了一下,紧跟着才非常笃定道:“邪气。”
陈沐侧耳。
陈实功继续道:“染患杨,染患西佬病常见病因有二,一为气化,即自口鼻染入,邪气攻入脾肺,染患较轻,患者多无与病人接触,邪毒如何入体尚不清楚,但他们相同的是都准确记得如厕后染患此病,这种病人少,邪气亦弱,易于治愈。”
“二则精化,多由**不洁染患,攻入骨髓,乃肝肾受毒。”
陈实功说着皱起眉头,道:“不过由在下观察,其亦可有第三种,尚不知病因,兴许邪气早已入体,体无外样、人尚不知,则夫妻同染,倘再生性不端,则二染三、三染四,防不胜防。”
“《黄帝内经》论百病始生,说人患病是因风、雨、寒、暑、清、湿等外邪的侵袭,以及喜、怒等情志伤及内脏,但强壮的人即使遇到六邪也能抵御。”
陈沐缓缓点头,尽管这种说法挺唯心的,但也同样很伟大。
这是一套在一切手段无法验证之时,通过经验理论创造出一套以阴阳、五行、五疫、六邪为基础代号的病症理论,这很厉害。
陈沐知道,那是细菌、是病毒,是一个个看不见的小生物,钻进你的身体里和你的护卫兵打架,但陈实功和上千年来的医生们不知道。
就因为不知道,所以提出了猜想假设,并把这种假设付诸实践,以一代代医生经验积累,来完善这门学科。
很厉害。
“书上提到情志所伤是什么?”
陈实功笑道:“岐伯说人的忧愁思虑过度,则心脏受伤,外感寒邪再加饮食寒冷,会使肺脏受伤;忿恨恼怒过度,则肝脏受伤;酒醉后行房,汗出而受风,则脾脏受伤;用力过度,或行房后汗出浴于水中,则肾脏受伤。”
“人们确实会有这样的毛病但无法验证五脏是否真的受伤。”陈实功看上去想说点什么,又顿住了,转而问道:“大帅待此间事了,我想去法兰西看看。”
陈沐刚想发问,就已经意识到陈实功为什么想去法兰西了。
那在打仗,打仗就有死人。
陈沐摆手道:“不必你去,九经带着医师呢,他们也会在那边做这些事,过些日子就会有报告传回来,你只需要汇总一处加以研究即可。”
“我认为这些病症,应当是小活物,正如象大而蜉蝣小,世上当有比蜉蝣更小的生物,只是我等肉眼凡胎难以看见,这些小妖怪生在天地间,就像你说的邪气,一旦人的身体被他们攻入,便加以繁殖壮大,人便衰弱了。”
“而世上一物降一物,我们先想办法找到这些小东西,再去寻找能杀死他们而不害人体的药物,则可药到病除。”陈沐侃侃而谈道:“就连药物也是一样,草药煎熬,是它身上什么东西被煮了出来,能杀死病菌呢?如果我们多收集能杀死病菌的东西,是否药到病除的效果更好?”
“这都需要个前提,我们能看见它们。”
在他们说话间,许禄安已经将工序进行到最后,细磨好的镜片是半透明状的毛面,匠人正使用皮料与油料进行抛光,直至将之做成明亮通透的镜片,这才用牛皮包着拿了过来。
陈沐拿在手中,上无一丝划痕,弧度均匀透视良好,几乎完美。
“就是这样的镜片,三个一套,所有镜片大小均等薄厚弧度各不相同,多做一些。”说着,陈沐抬手对许禄安道:“做好这个,你就能名留青史了!”/14_14088/
………………………………
第四百一十二章 岁入
许禄安显微镜还未造出,陈沐便受到一封程序上的急信。
信上言明,今年的商船队伍已从大明驶过黑水靺鞨群岛,熟练接收船舰的麻家港、金城、界三县正使尽浑身解数来安置他们,同时各县都在与商船展开贸易。
常胜不光要迎接他们,大西港那边同样发来一封书信,在法兰西打了半年仗的杨策率部自海上兵分两路,一部人马随艾兰王朱晓恩一道转航北上爱尔兰岛,另一部人马则自海上驶来大西港,并申请进入常胜。
“操蛋!”
陈沐在军府衙门的书房里把书信丢到桌上,他的抱怨显然并非针对正率领忠诚部下行军在官道上的杨策,而是因为他发现看完国内送来的书信与麻家港传来的情报后,他会让等在屋子里的文武将官失望。
屋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是从宗室大学赶过来的,美术老师徐渭、大型榨汁机安装工头赵士桢与安装指导邹元标,当然还有一介武夫杜松、总兵官付元。
他们都在等待大明北征的后续消息,个个眼睛瞪得溜圆,似乎不愿错过陈沐脸上每一个微小的神色变化。
看到陈沐扔信骂出一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杜松跟付元对视一眼,小声问道:“大帅,输了?”
“输个屁。”
陈沐没好气道:“你就那么盼着输呢?没有,朝廷没给大东洋送信,船上这帮人知道的还没咱多呢!”
这就是陈沐说操蛋的根源了,今年朝廷没派北洋新兵来,也没有给大东洋送信,来的都是商贾与想要到新大陆讨生活的百姓。
说着,陈沐抬手抖了抖桌上的书信,没好气道:“这不,麻帅的信说,商贾像知晓了什么大秘密般告诉他皇帝兴兵,调北洋二卫驻守宣大,戚帅都准备出征了……这什么时候的事?”
陈沐在牧野还没回来,朝廷已先后传信两道,一同由北方陆路送抵他手。
最新的消息是戚继光已将军四营向北而发。
杜松是最关注北方战场情报的,他本来就是北人,北方边境那么多年仇怨,听说皇帝锐意进取、朝廷大张旗鼓地要向北发兵,哪怕在牧野也高兴的睡不着,此时听了陈沐的话两只眼睛珠子瞪得极大,道:“合着几个月了,朝廷好不容易硬气一回,又缩回去了?”
“没有,我估计北方已经开战,只是朝廷顾不上给咱通报军情,顾不上通报,顾不上通报。”陈沐说着,顿了顿道:“就是战局不坏。”
在陈沐看来,以皇帝做不成事誓不罢休的秉性、张居正对朝廷的掌控力以及朝廷如今的财政状况,一旦北方的仗打得不好,首先会调集的绝不会是南方诸卫,也不会是给朝廷带来最多收入的南洋军府。
只要南洋军府运行正常,本身的京运银两、粮草、财货,转运西洋军府的银两、粮草、财货,就能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打大仗,三洋军府中带来直接收入最少的东洋军府一定是出兵最好的人选。
但相对,情况不坏到一定程度,路途遥远的东西二军府兵力也绝不会轻易调动。
这种情况让陈沐有些懊恼地抬手叩了叩脑门儿,对众人摊手道:“朝廷不来信,咱们东洋军府就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今年诸县能为朝廷运回什么,筹算出来了么?”
“大帅,我常胜县今年……”邹元标正要抢先答话,才说了开头就被赵士桢截住:“大帅,诸县运送已陆续装船传信军府驻地。”
赵士桢与邹元标对视一眼,才接着说道:“今年岁入之冠仍为金城,运送黄金四千三百斤、铜十二万斤、铁十二万斤、料木五千块、并麻家港界县鞣皮各色两万三千六百张,另有各式药材七万余箱;较之去岁,皮张持平而金木铜铁并升三成。”
“嗯,不错。”
今年北三县的收入让陈沐很是欣喜,这说明他在北亚数年的经营已初见成效,呈一年比一年多的趋势,这不但是真金白银,也是他们这些东洋军府臣僚执行使命最直观的体现。
“右京巴拿马商税、路税、种植园税共一万九千六百两,同样县中支出军费、修缮道路、屯田耕种等共三万六千两等额通宝,亦有支持劳塔罗起兵花销一千四百两,需军府另拨银两通宝,除此之外还有筹备运河修建钱款,初拟需每年三千万通宝、修造朝天宫选址亦初定,同样也要投入每年一千二百万通宝。”
赵士桢停了停,道:“合赤字五万两千八百两。”
陈沐挑挑眉毛,这不算什么,他叩叩桌案道:“继续。”
右京财政赤字不足为奇,除了刚打下来那头一年,抢西班牙人收获颇丰之外,亚洲中段地理上最好的商路几乎因战争完全废弃。
西班牙人没机会用、大明人也用不着,直至去年末在东边墨西哥湾将诸多商贾转型为股份公司,这才让那条路重新活了过来,但那并不适合运输大量货物……简陋的道路环境让商贾每次运输大宗货物时都会多少损失些驴子、货物,大东洋的珍奇货物又卖价极贵。
商人宁可多花一月半月的时间,从常胜官道运输到墨西哥湾,也不愿承担损失货物的运输成本。
尽管邓子龙在修缮了,但基础建设不是投入立刻就有回报的,商路也不是今天修好路,明天就有商贾来。
收入难以增加、花销却越来越多,不论修造朝天宫还是巴拿马运河,右京的财政赤字都无可避免,并且会持续许多年。
“前督军府驻地智利要好的多,西人在那留下五座城被大明接收,邵帅亦与擅长教化原有诸部,当地主要收入为阿劳科近海劳塔罗岛与沿海礁石的鸟粪石与大漠中的硝石矿场,鸟粪石为朝廷设所收购,百斤一千通宝;硝石矿场则直属朝廷,有四座,另有三座正在筹建,每年需支出工费一千六百九十万通宝。”
“今年运抵常胜鸟粪石一百三十万斤,硝石七十万斤。”
“至于常胜……”赵士桢没自己提邹秃子把话说了,在场者都把邹秃子跃跃欲试的模样看个通透,在请示陈沐后,赵士桢笑道:“还请邹知县自己说罢。”
“咳咳!”
邹元标清清嗓子,脸上带着巨大的笑意与成就感,抬手在面前扫了一下,这才拱手道:“大帅,常胜别的啥都没有,他们支出的通宝都是从咱这儿拿的……今年常胜岁入口税三千万、田税三万万、商税六万三千万,西人造币白银与收入持平,除白银准备金,尚有九十七万两白银送还朝廷。”
把秃子牛得呀,就差叉腰了。
………………………………
第四百一十三章 知府
有个很有趣的事。
常胜其实是一个因战争而生、错误的行政区划。
在东洋军府原有的规划中,邹元标的官职实为右京知县,驻地在巴拿马,皇帝天下舆图色块版的七京之一,是大明在新大陆的都城,统摄亚洲南北。
规划上的每一步都按部就班的被完成了,麻家港、金城、界县、智利,唯独这个巴拿马,因明西二次战争胜利,更阿卡普尔科为常胜,北亚白马、水浒、释厄三联盟竞相归附,朝廷一纸迁四省游民令,千帆竞逐归常胜。
形成了如今这个怪样子,原本当邹元标成为知府,右京北直隶下属小县常胜,反倒成了如今整个亚洲大陆最繁华、最富有、生产功能最齐全、人口最多的城市。
同时,也成为大明右京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反倒让所谓的‘右京’,从一个规划中的行政区划,沦为今日的地域名称。
这其中当然有邹元标的功劳,常胜如今在籍百姓已近四十万,这个县在野蛮生长中几乎在地理上没有治理边界,这也是最令邹元标头疼的地方。
人们都去忙了,该回宗室大学的回宗室大学,杜松也去找石岐点校家丁,只留下邹元标对陈沐表达自己的担忧:“大帅,常胜最北方登记户籍的百姓,已经在一千二百里外了;最南方的百姓更有一千八百里,几近危地马拉;南方四千里的龟岛,那的渔民也归我管;东边在籍的移民进入新西班牙,同样与杨总督的管理交叉。”
“管不过来呀。”
邹元标本身是在说一件很发愁的事,但陈沐看他嘴角渐渐疯狂上扬,还透着一丝不知从何而来的怂气,说话声音越来越小,以至于最后好像只蚊子般嗡嗡,道:“让我当喵喵喵……”
陈沐真没听清,探手道:“你大声点,暹罗小厮都叫比你声音大。”
“属下说!”邹秃子深吸口气:“让我当……喵喵喵。”
陈沐向后靠了靠:“什么玩意?”
“让我当知府吧!”
就这几个字,仿佛花光了邹元标毕生力气,大口喘着气道:“让我当知府吧,不是想升官,主要是真管不过来。”
“哦,明白了。”陈沐缓缓点头:“不是想升官,是真管不过来?就这点事你早说啊,何必那么害怕,这样,今年朝廷也没跟咱发兵,我给皇帝写封信,也确实想写,一边问问军情如何,再一边找朝廷讨要几个进士,你说吧,常胜想分成几个县?”
“我觉得这东南西三面,分六个县不过分,再把县里的百姓分一分,每个百里之县,环境好资源多的分个三五万人,环境不好的分个一两万人,到时给你邹知县请来六位同僚。”
陈沐说着好像突然想到什么,笑眯眯道:“对,还得再请几个举人,就七个吧,七个举人做你们七位知县的副手,到时候七位知县分工合作,让七县民生、经济都欣欣向荣起来……如何?”
陈沐故意把‘七位知县’咬的特别重。
“那,那这知,知府?”
“什么知府?”陈沐面露茫然:“你不是不想升官么?”
“也不是不想,那要大帅说,这知府重任就只能放在卑职肩上了。”邹元标一脸正气:“卑职环顾左右同僚,也只能咬牙……”
陈沐俩眼一翻:“别别别,本来我还想,这就算是国内的县令,能像你这样也已经很难了。但你这么一说那也太委屈了,我看大伙都干的不错,到时候再从国内请来几位同僚,到时候再看谁做的好,谁做右京知府,不用那么委屈,不想升官咱就不升。”
“啊?”
邹秃子作势扬手在自己脸上轻拍:“我这个嘴,我这个嘴!”
“哈哈哈哈哈哈哈!”
陈沐到这才仰头笑了起来,道:“行了,别在那做样子,你说的事我也考虑过,咱们亚洲这六个县,都是要升府的,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我打算请陛下为亚洲第一个府定名,然后再做考虑,何况如今人才真的不够。”
单论治理地方,对邹元标的作为陈沐是绝对肯定的,治理这么多百姓,来源复杂、应对得当,单单说在籍百姓,移民不算,收拢流民开垦田地逾三十万,这在国内是多大的功绩?
“如今麻家港、金城、界县、常胜、智利、牧野,巴拿马不算,东洋军府在这六县都正统计百姓年收入,像常胜这个大县,你要把它分成几块,暂且七块吧。”
“每一块,我到时都有可能把你调任到那,所以你要细心分配。”陈沐说着,将自己心中的构想全盘道出:“等分配好了,依照七地百姓总收入平均,计算出平均每户年收入与最低年收入。”
“我会让朝廷派来更多能治理地方的干才,到时诸县竞逐,平均收入与最低收入,哪个县在这两个数据中最接近,哪个县令能把这个两个数跟他上任时比较,翻一倍,谁就升任知府。”
邹元标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那,大帅,这不行啊,这我太吃亏了!”
“像界县,那羊比人还多,他一共就几千百姓,只要不让百姓生孩子、让羊多生两只,他就能当知府了?”
陈沐挠挠脸,他还真没想到这回事,遂摊手道:“你说得对,还要加上百姓增加数目,还有什么问题?”
“穷县与富县也不一样啊,像我常胜,十八万户百姓,我估摸平均收入怎么着也得有三万通宝,这就至少四百万两白银,现在要我把县里弄到八百万两白银。”
邹元标俩手一摊,道:“不如大帅给卑职再划一片野地,有个万把户百姓,每户年收入三十通宝,我一年就能让他们收入变成三千。”
“有道理。”
陈沐思忖片刻,抬头道:“那就再加上权重,五千以下要到一万才升职;一万到一万五千升职;一万五千到一万八千升至;一万八到两万三升职……这个数不能随口乱说,到时候精细计算一下,拿出来个合理章程。”
“不着急。”陈沐说着看向邹元标笑了:“邹知县,你很快就会变成邹知府咯!”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清华园
枪声在清华园响起。
满头大汗的皇帝将兜鍪解下,拄着铳管还在冒烟的鸟铳坐在圆木堆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摇头摆手,道:“太累,朕打不准了,你们打。”
“谁能三发三中,朕给发神射铜牌,准他北上参战——水。”
清华园前面的湖边,二十里柳堤下,万历撑着膝盖从宦官王安手中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