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3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十五章 思维

    最先溃败的是法军轻骑,即使是最清晰认知战争的马提翁元帅,也无法将铸着神威二字的铁柱称之为火箭,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火箭。

    反倒是雇佣军中来自德意志的都卜勒剑士,像精神崩溃般高喊着‘中国枪’逃离战场或向前发动形单影只的亡命冲锋。

    中国枪是个古老的名字,它来源于三百年前的东欧战场,格雷尼兹战役。

    战役中波兰与德意志集结三万联军对抗西征的蒙古军队惨遭杀伤,蒙古军团用远超敌人的战略战术取得全面胜利,他们的斥候超前作战部队上百公里侦查警戒、轻重骑兵与下马步兵以数个平行大纵队向前推进。

    当东欧联军遇到一路纵队向前猛攻,他们面前的蒙古军团后撤,并使用类似一窝蜂的集束火箭制造烟雾与杀伤敌军,同时两翼平行纵队继续前进自侧翼切断联军交通线迫使其后撤,在后撤中遇到混乱进而被歼灭。

    那是欧洲人第一次遇到火箭,幸运的是因大汗窝阔台病故,蒙古大军班师回朝,没有继续向西进攻,让欧洲免去被全面优于他们的军事文明征服。

    那时候欧洲骑士穿戴的还是锁甲,蒙古军的轻骑穿皮袍、重骑则人马皆装备与宋辽金西夏相同的全套重装扎甲,几近刀枪不入;他们使用集束火箭与飞火枪、用回回炮远程投射震天雷。

    这个从东亚战场搏杀而出的军事帝国,只要他想——就能成为任何人的噩梦。

    而这一次,攻势从西来。

    尽管阵前少数都卜勒剑士持着重剑高喊中国枪向前冲锋,但对被神威机关箭在身前爆炸惊吓颠下战马的马提翁元帅来说,他认为这是明军的一种新式火炮。

    当他看见四支明军横阵向北扫来,像燃起熊熊烈火的目光仍然紧紧盯着南边,盯着那个不久前升腾起火焰的高地。

    早期长号吹响柔和的音色,遭到混乱但训练有素的骑士们迅速集结,战马没有作战能力的步行骑士在夏尔伯爵的率领下加入步兵,稳定阵线;百余装甲沉重的骑士集结起更多溃散轻骑,随马提翁试图绕过前进的明军阵线、舍下挑战的明军重骑,向南冲锋。

    杀伤力越的火炮,炮兵阵地布置起来就越困难,马提翁要抢下这些火炮。

    而在王有鳞、徐晋等人的视角中,事情并非如此。

    明军想象不到被神威机关箭砸在头上会直接把敌军方阵打得几近崩溃,后知后觉的步兵阵线向前快速行进,才刚走出百步就见敌军骑士、骑兵集结一处,向侧翼发动突击。

    徐晋那边还好点,王有鳞的横阵直接停住脚步,就地扎下盾牌虎蹲炮,甚至用唢呐高亢的变调告诉标下百户,一旦被骑士抵近,所有火力全往他们身上招呼,然后进入白刃战……被冲了就算自己倒霉,说什么也要拖住他们。

    他们都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却看见气势如虹的骑士们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看都不看整军待战的他们,从侧面哒哒哒欢快地跑过去了。

    马提翁根本不知道在他率军经过这支明军横阵时,横阵将领王有鳞已经在脑子里把自己一生过了一遍,后悔的事都想了个通透。

    结果哦豁,不是来打爷爷的,他们往后走了。

    跟王有鳞相比,押后的主将袁自章在战术决策上更像个狂战士,挥动大旗向四路横阵下令:“直冲敌阵歼灭方阵,莫管敌骑,中军殿后!”

    不论有武进士出身还是有讲武堂毕业生员的出身,袁自章都逃不过是在大明长大的武士,自小耳濡目染的国朝火器观念下,他无法想明白马提翁想要以机动力量夺走阵后明军‘火炮’反打明军的脑回路。

    他认为法军这支战场上最重要的骑士力量是想突入阵后,从后方向军阵发起前后夹击。

    马提翁已经掠过前军,总不至于想突入四路横阵中间,突进去四个方向鸟铳旗军都会对他们射击,再厚的甲胄也顶不住这样的毒打。

    所以除了发起前后夹击,袁自章想不出别的缘由……他想破天也想不透,马提翁的真实目的是他中军部西国大马拉着的那两架驮战鼓、旌旗的板车。

    那两架板车只要斜着立起,双层结构的车板就是六联装神威机关箭的发射平台,如果需要也可以用作总旗箭发射车,不过总旗箭的尺寸小得多,要带着木筒外壳一起放入车内,其射程亦相较近上许多,因此旗军通常喜欢将总旗箭筒像小旗箭那样扛在肩上发射。

    只有尾端被广州讲武堂做出三孔旋转喷射的神威机关箭不行,这东西喷出的尾焰自旋没有箭杆,需要在发射车长管内提供一个最初的弹道控制,这也是其更加精准、射程更远的来源。

    袁自章本部仅有两百户旗军,两个都是鸟铳百户,不过为对付带盾牌的步行骑士,他专门集结军中手铳,让这两支鸟铳百户的旗军除长鸟铳外,尽量做到人手一支燧发或钢条转轮手铳。

    军中手铳来源乱七八糟,有北洋造、南洋造、宣府造、蓟镇造,也有西国造、葡国造、法国造这些战场缴获,五花八门,各国制作方法不同、长相亦是各异,相同的就是铳管短、杀伤弱、精准差,质量差别只在做工。

    相对来说军中最受将领好评的手铳是还是大明四军器局,因为统一制式,零件、造型、装药、枪弹都一样,随便换了哪个都能使;最受军兵好评的则是在这边缴获、从白山营购买的法国造,虽然不是制式,可能随便挑出两支手铳,铳管长度、造型、精准、枪弹大小都不一样,但胜在有一些造型精美模样好看的宝贝。

    袁自章的这支手枪队,创立的目的就是为应对最艰难的战斗,即他的军阵在步行骑士的冲锋下被迫进入短兵相接的混战,这些使用手铳的旗军将能在近距离尽量毙掉那些骑士。

    但他的愿望落空了,法军骑士掠过他的阵线分外无情,连头都没回便径直奔向他们刚下来的高地。

    跨坐马背顶盔掼甲倒拖偃月刀的袁自章微微张着嘴巴,向骑士们消失的高地狠狠地挤了挤眼:“这,这是……逃跑了?”


………………………………

第十六章 爆破

    艰难的情景再次出现在夏尔伯爵面前。

    眼看明军步兵越逼越近,诸多贵族才刚帮助左翼方阵稳定军心,重新集结,就见明军阵中升起诸多火光直打阵前,在身先士卒的贵族马队与重步兵阵线中炸开硝烟,后面的法兰西征召军团步兵开始大量溃逃。

    他只能派出仅有的扈从作为预备队加入左翼方阵之后,把他们重新集结整队。

    比较好的是右翼,那是久经战阵的瑞士雇佣军团,夏尔伯爵知道瑞士人在河畔营地被围攻时对他令人憋屈的部署非常不满,但在战场上这些忠诚勇敢的战士非常靠得住,且自有一套内部队长军官体系,不需要派出贵族就能有效约束。

    而且由于军令的存在,即使两颗神威机关箭砸在他们阵中,却连一个逃兵都没有。

    说起来他们有点像招募的戚家军,士兵和士兵之间都是同乡、邻居,当溃逃发生时第一个逃兵会被捉住并当众吊死,他们很怕这件事,因为哪怕自己死了,家里的父母兄弟甚至后代都会因自己的懦弱作为而蒙羞,进一步导致他们会被雇佣军招兵时剔除。

    与之相反的是如果谁作战勇敢,哪怕因此而死,父母兄弟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并在招兵时会因自己的作为而格外优待。

    这是一支在战场上有极高忍耐力的军团,只有一点不好——他们不听命令。

    不听夏尔伯爵的命令。

    夏尔认为此时他们应渐渐撤退,尽量拖延到马提翁元帅抢夺那种威力巨大的火炮成功,当火炮袭击到明军头上时再进行接战;瑞士军团没有骑兵,并且缺少远程进攻力量,只有少量弩与火枪,夏尔认为这样与明军交战有极大风险,但瑞士人不听劝告。

    左翼方阵还未从崩溃再集结这个过程中恢复过来,右翼瑞士方阵已伴着军鼓令旗向明军横队前进。

    瑞士人应对远程火力打击的方式有两种,如果对方弓箭多,他们后排士兵会把长矛驻地并不断摇晃,以期打落抛射来的箭矢;要是直射弩箭或火枪多,他们应对的方法则更加直接:冲锋。

    他们知道明军的火枪上配置短刀来代替长矛,但那兵器的长度和德意志都卜勒剑士的剑差不多长,远不及瑞士斧枪、更不及长矛,在近身战斗中并不占据优势,所以对他们来说取胜的最大可能就在近战。

    只要达成混乱的近战,火枪就哑火了。

    双方部队战场宽度相近,明军横队百人宽、瑞士军团则是三个三十人宽的小方阵,不同的是明军只有四排纵深,而瑞士方阵有足足十排士兵。

    进攻瑞士人的是徐晋所在的横队,他们的部队在相距二百五十步左右时停驻,前排工兵顿下盾牌,架起总旗箭吹亮火折子,让敌人继续接近,随后放出火箭。

    每个总旗部的虎蹲炮都打放超过三次,旗军携带的便携散子筒与药包消耗一空,只能在波次进攻中省略虎蹲炮这一波次,直接放敌人进入总旗箭射程。

    火箭尖啸声中,瑞士人的摇晃长矛战术非常成功,把射向阵后本应放空的总旗箭自半空中打落,斜刺着扎在一个倒霉鬼身上,推着他向后撞着别人退出几步,坚固的人墙被推开,把身边给他让路的士兵全炸成刺猬。

    诸多军团在遭受火箭进攻时都会溃散,极坚韧之军也会因之停止冲锋势头,只有瑞士军团在遭受火箭进攻后猛地加快冲锋脚步突出硝烟,且阵形不乱。

    他们英勇的表现赢得明军的尊敬,徐晋与另外两名百户不约而同地发出赞美:“小旗箭预备!”

    一人当先的工兵百户就表现得非常不合群了,他喊的是让工兵取下腰上悬挂的掌心雷。

    密集阵型冲锋中,憋着劲的瑞士军团也向明军还击,少量钢弩与火枪在接近一百五十步的距离被光屁溜的瑞士步兵射向对面。

    他们没光屁溜,但冬季穿紧身亚麻裤这种行为,本身在对面棉袄套棉甲的大明旗军眼中和光屁溜子没两样。

    铅弹来了,落在盾牌上令蹲在其后的工兵毫无感觉,落在后面旗军肩膀、胸膛上,像被石块剋了一下。

    然后气得尾巴冒烟的小旗箭密集地飞了过去。

    瑞士方阵在行进中前仆后继,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不论遭到任何攻势都要冲到敌人面前,进入近战他们就赢了。

    在这一信念下,甚至没人发现三个方阵已经短三分之一了。

    两军进入百步距离,左右翼两个小方阵与中军拉开距离,试图三面包抄,瑞士军团进入内心最紧张的时刻,他们知道明军火枪很多,齐射的威力不用想也知道极其惊人,他们都在等待火枪齐射。

    只要齐射完毕,他们就能在之后的装填时间里加快脚步,冲到敌人面前,迫使其加入近战。

    但明军一直不开火。

    那一个个高大魁梧身着蓝色泡钉铁棉甲的大明战士端着火枪,安静地像睡着了一样。

    八十步,没有射击。

    六十步,没有射击。

    四十步,他们已经近到能听见对面明军舒缓的鼓点军乐,瑞士火枪手在行进中完成装弹,零零散散开始第二次射击。

    明军有些盾牌被穿透,有些立着的大明旗军身上棉甲插着弩矢被吓了一跳,有些人被火枪击中闷哼一声,捂着伤口缓缓蹲下、有人蹲了一会又站起来面色平静。

    可他们依然没有射击。

    舒缓的鼓点与明军的表现甚至让瑞士步兵怀疑,对面的明军是不是没有火药了。

    他们甚至到三十步依然没射击。

    但盾牌后那些蹲着露出盔枪的身影有了让瑞士士兵看不清的动作,并且三排步兵左右各自向左右跨步散开,一直跨到两军相距二十步。

    这时明军的密集阵型散开,两翼脱离盾牌保护,每名士兵间距一人。

    二十步,三十米,这个距离瑞士士兵已经挺着矛戟开始奔跑,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跑到面前的距离。

    突然,舒缓的鼓点加入了一种奇异的高亢乐器,急促尖锐响亮,高亢冲霄。

    上百支鸟铳木托齐齐撞击明军将士胸膛的闷响就像敲起了一面鼓,鸟铳齐齐向前放出一片硝烟。

    硝烟短暂的停顿中,盾牌后的工兵每人向前抛出一只冒烟的铁球。

    下一刻,首排铳手向右后方撤步装弹,二排步兵举铳向前上步,继续射击;首排铳手在二排继续向后推的同时将通条拔出,取出弹药筒倒入铳管,继续后退至三排;三排步兵向前一步端铳补位,在二排射击后继续向前补位。

    二排射击的同时,盾牌后的工兵继续齐齐点燃投掷出一颗手雷。

    接着三排步兵射击,向侧后方撤步,工兵投掷出第三颗手雷,并攥住了自己的钢镐与水兵斧。

    当首排步兵再回到一开始的位置时,军令并未让他们继续射击,他们攥着已装好弹药的鸟铳,挺着雪亮铳刺压低身形弓步上前,架在盾牌上准备刺击。

    轰隆声中,第一颗手雷炸了。


………………………………

第十七章 标准

    没有人知道瑞士军团是怎么溃败的。

    绵延不绝的爆破声从交战前线传来,严阵以待的明军鸟铳手没见到任何一个身影从硝烟中走出。

    恰恰相反,率先走入硝烟的是属于工旗军的盾牌阵线。

    他们的盾牌上歪歪扭扭地插着预制破片,甚至有几名立在首排的鸟铳手棉甲也被破片划开露出内里压实坚韧的镶铁棉花层,笨重的冬季厚皂靴踏过的土地上尸横遍野,炼狱般的惨状冲击每一名明军士兵的灵魂。

    这永远是常规训练无法带给他们的见识。

    刚才向他们发起冲锋的瑞士步兵?

    能迈开腿向后逃窜的不足百人,音色柔软的长号早已熄声,最大的那杆战旗还竖在战场上,军团掌旗官直至死后都维持着他的使命,紧紧攥着战旗挺立在那,但划过喉头的弹片让他已气绝久已。

    比起倒地哀嚎的士兵,能干净利落转世投胎乃不幸中的大幸,所幸,迭荡上前的旗军没让他们等太久。

    这边的巨大动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另一边再次整编准备上前的法兰西征召军方阵第一时间爆发大规模溃逃……贵族们能在崩溃发生后整编士兵已是超水平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他们无法再进行第二次整编。

    贵族们都跑了,还有谁能再次聚拢方阵士兵的军心呢?

    绝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他们看到最后一个画面是瑞士军团承受‘中国枪’多次打击下终于站在明军面前,他们发起冲锋,却没人能听见瑞士人的吼声,因为那吼声被快速响起的火枪声遮蔽。

    再然后?没人知道明军的火枪里究竟打出些什么鬼东西。

    瑞士军团爆炸了。

    马提翁就是这样向巴黎报告的,他说瑞士军团爆炸了。

    率领精锐骑士团穿越战场试图夺取‘明军火炮’的马提翁元帅在高低上只看到凌乱的脚印与短暂扎营来不及收拾的营帐,对了,还有几头没被赶走的西班牙小毛驴,身上披着红色棉袄像在嘲笑他。

    等他回过神知道自己扑了个空,第一时间向骑士们下令向明军背后发起冲击……映入眼帘给他最深印象的画面就是左翼明军单薄的横阵齐齐开火,火枪打出会爆炸的子弹把瑞士军团撕裂,这情景硬是将骑士们四蹄紧紧钉在地上动弹不得。

    待战线上硝烟散去,一个大队的瑞士军团士兵消失了。

    也不能说他们消失,只是没人再站得起来,后面没有铠甲的轻装步兵死的惨,在进攻中吃了火箭倒下一片人,前面的重装士兵也没好到哪里去,即使他们都有胸甲甚至半身甲,但看上去这些东西完全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现在那些重甲步兵拖着断腿趴在地上靠着双臂向来时的方向爬去,马提翁元帅终于知道明军在火枪口加一支短剑的原因了。

    溃逃的法兰西征召兵方阵双腿跑不过四蹄,早已等待多时的女真重装骑兵挥舞连枷与金瓜穿行在他们之间,闲庭信步敲翻一个又一个敌人。

    尤其是那些步行骑士,身着甲胄端着盾牌的他们跑起来可比别人慢太多了,失去长矛手的支持,凭单手剑或其他的短兵器无法对抗具装甲骑,即使这些女真勇士骑术并不精湛,手上长柄连枷还动不动空挥,但他们有第二次、第三次挥动兵器的机会。

    步行骑士们只要被砸中一下,等待他的就是第二次、第三次被巨大兵器砸中的机会。

    他们的手枪大多在军队溃逃之初就已经放空,丢下盾牌与兵器会让他们跑得快一点,但未必能比负隅顽抗活得更久,至少在后面王有鳞部旗军赶到之前,缺少火枪与冲击兵器的女真骑兵也确实挺难杀死他们。

    需要团队合作。

    当王有鳞抵达战场,四下里随处可见不可一世的法军骑士形单影只地对抗康古鲁的铁浮屠,有人用套马索丢他们,还有人从马背上翻下来挥舞兵器近战,甚至有人多势众的时候丢下兵器,有按腿的有拽胳膊的,最后把面甲掀开递进去一斧头。

    法兰西一名下有整个村庄数以百计的农奴供养、上有王国为常备军骑士发放薪酬,精通武艺熟练兵器三十年如一日培养的骑士走上战场,最后在这片甚至没人能叫上名字的土地上被几个白山黑水老林子里长大不识字的渔夫猎人带走。

    比死在北洋旗军铳口下憋屈多了。

    马提翁的撤退对他自己来说是个意外,对袁自章而言是意料之中,从一开始他率领骑士跑向山岗,袁自章虽然有些疑惑,但他那时候就认为敌军主将可能是打算丢下士兵逃跑。

    后来马提翁真跑了,带着二百骑士往南女真甲骑追都追不上,一天后就收到桥头堡的通报,少量守军借助工事防御了一次马提翁的进攻,打死骑士七人、打伤无算,夜里骑士牵马泅水渡河去了对岸。

    紧跟着东岸的法军军团也开始大规模撤退,到战斗结束第四天,丁家庄庄主丁海请向前线传送信息的骑手向回到桥头堡休整补给的袁自章通报,罗什福尔城请求向明军无条件投降。

    当然,无条件投降之下还有个请求,鉴于罗什福尔城中饥荒与疾病严重,请求明军收降后即向城中居民发放米粮三千石并派出医师治病救人。

    袁自章想都不想就拒绝了,派人告诉丁海,让他把消息告知白山城陈九经,他只管打仗,不管治理地方。

    并不是他看不懂答应这件事有千金买马骨的效果,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千石米粮,快赶上他标下旗军一月口粮了,他本部消耗粮草直至上个月还要白山城支援呢,要不是打了这场仗,粮食都不够吃。

    现在刚两次抢夺法军辎重得了上百辆大车的军粮、军备,可是还没到能烧包的时候。

    关键他们也顾不上,这场仗是明军第一次体会到齐掷手雷对战线进攻的威力,以至于徐晋等百户从战场上撤回到桥头堡一个个夜不能寐,反复思量着他们在短暂交战中是否把手雷扔多了。

    三百颗手雷在战线上连续爆开的冲击力让前排工兵直到战斗结束后好几天脑袋还发蒙,那些敌军伤兵尸首更是被炸得体无完肤深受摧残。

    他们需要更标准化的使用手雷。


………………………………

第十八章 卢侯

    这个世界需要坏人,只有坏人存在,才能让击败坏人的勇士显得充满荣誉。

    这句话完美契合新大陆近十年来的变迁。

    先是北亚,对东洋军府而言,最容易建立根基的地方恰恰是曾经饱受西班牙人奴役的墨西哥城等地。

    那些地方的百姓对大明认可程度极高,甚至胜过天寒地冻的麻家港土民。

    更多的地方,土民认当地长官、认东洋军府,而大明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个遥远的符号,就好像过去麻家港以西黑水靺鞨群岛附近生活的土民手里也有点永乐通宝之类的铜钱作为传家宝一样。

    在西海岸狭长地带生活的百姓比东部更容易接受大明,也更容易接受天下只有一个皇帝。

    但在巴西,这事会稍微难一点。

    指挥使卢枫正竭尽全力制止当地百姓把他当成救世主。

    “这不挺好的。”前来里约执行公务的东洋军府长吏赵士桢端起盛红褐色果汁的瓷杯靠近嘴边,笑道:“百姓对旗军敬重有加,对指挥使更是顶礼膜拜,这难道不正是认可卢指挥使驱逐葡夷的功绩么?”

    他喝的是当地名叫阿萨伊莓的果汁,长在雨林里,是百姓向里约卫进贡所得。

    力学单位受顶头上司派遣,至里约卫看看卢枫的近况,目的为实地观察明军对巴西的进一步开拓的可能性,因为北方牧野知县两个月前刚派人向陈沐报告,牧野县以西五大湖探矿已基本完成。

    矿石储量太大,他们发现探不到头的煤田、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的铁山、质地优良的石山与数目众多的银、铜、金矿,其中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