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矿石储量太大,他们发现探不到头的煤田、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的铁山、质地优良的石山与数目众多的银、铜、金矿,其中绝大多数以牧野县目前所拥有开采能力,根本无法挖掘更无法利用。

    所以杨兆龙觉得没必要再探下去了,与其让这些数量有限的矿匠在这无休止地耗下去,不如派遣到别的地方,探明更多未知的矿储。

    牧野矿山多,但矿石无法利用的问题更多,在现有条件下就是个死节……大量矿山都在五大湖畔,距海岸遥远运输困难,即使有漕船有河道,运输也很困难,中间数个不能让船只通航的河道需要修整、耗费的力气不比修造轨道省事。

    可陈帅拍脑袋定下来的轨道需要铁,运铁需要轨道,轨道需要铁。

    反倒是国内朝廷主持修造的木铁复合铁路更符合他们现有的技术基础。

    所以现在牧野不但有一段两头为铁轨、中间正在建设木铁复合轨道外,东洋军府还多了一批闲置下来专精探矿的工匠,他们大多来自南京工匠学院,拥有丰厚的地质理论知识,在牧野的工作也让其对现已认知的金属有充足实践经验,正摩拳擦掌地等待下一次工作的赏银。

    他们就像一群受东洋军府控制的赏金猎人,只要东洋军府发号施令,准许他们在这片土地探矿,就会自筹资金雇佣护卫、佣人、学徒,带队深入任何土地进行工作……因为有些前辈已经乘船回国了。

    在前年牧野五大湖探矿的过程中,知县杨兆龙给探矿匠的赏银非常丰厚,以铁矿为例,五十户矿徒为一炉,每探明一座铁矿,依据规模给予赏银,一炉十两。

    结果三名各自带队的老匠人探出纵八百里、横五十里的巨大煤田,比山西加一块儿还多,小知县杨兆龙算兜不住事了,只能把求助信送到陈沐这,可这么大的事陈沐也兜不住,真按杨兆龙定下的赏格给,他东洋军府一年岁入填进去都不够。

    但又不能食言,陈沐又把事情来龙去脉送回到朝廷,他的本意是答应了就要做到,想要跟朝廷商议今年军府支出过多,岁入仍送银两,以半数实物折赏,让三个匠人开回去一支运满货物的船队,结果被皇帝否了。

    皇帝说光给钱有什么用,三个不显名无依靠的匠户猛然得了巨额银两赏赐,不是福气反倒是取死之路,而且皇帝还仔仔细细算了一份该赏多少银钱的账目,三人每人五十三万四千七百两有奇。

    过去都是大臣给皇帝回报详实数目,这会儿东洋军府在事情没定之前不敢算,反倒让皇帝给算出来了。

    万历说,请靖海伯先跟他仨商议,他们要是想要钱,东洋军府今年岁入朕免了,全数照给;他们要同意少要钱,朕的山西煤矿缺三个正五品矿监、每人赐功勋牌坊、各择子孙一人荫三代锦衣百户,赏银十万两。

    末了还添了一句,靖海伯可得给朕把大煤田看好了。

    回信看得陈沐心里直突突……万历还是设矿监了?

    别管陈沐怎么想,这事的消息传出去,在探矿匠人的群体中沸腾起来,说实话在大多数凡人眼中十万两和五十万两没有太大区别,反正都是别人的、反正一辈子都花不完、反正自个儿真有这么多钱也不知道该咋花、反正哪怕真有了还得提心吊胆怕人杀了自己抢了去。

    反正……真想要那么多钱啊!

    结果朝廷真给了,十万两雪花般的白银,比知县大老爷还高的正五品官职,历战将军才能得到的荫三代锦衣百户,还有皇帝御赐功勋牌坊修在老家。

    鸡犬升天,三辈子从生到死的保障,就因为在北亚探出一个大矿,全有了。

    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因此转向哥伦比亚、转向巴西,在舆图上那么大一块地方,难道就没个大矿?

    就好像大航海时代所有欧洲探险家都在试图找到通往中国的航线,而中国并不这样想一样;所有人都试图跑到巴西去,唯独巴西的里约卫指挥使卢枫看上去并不这样想。

    面对赵士桢带着点恭维的赞许,卢枫头都大了,俩手一摊道:“赵大人可别再取笑我了,我还想升官呢,他们把我当成救苦救难活菩萨,我以后怎么升官、怎么去别的地方,我祖父在双屿港、在走马溪同葡夷打过两次大战,卢某如今区区指挥使,在里约卫这个小地方,受他们顶礼膜拜。”

    “我到这来是想建功立业的啊,不是来做牧民官,打西班牙打葡萄牙打法兰西打英格兰,陛下与大帅想打谁都好,把我派去,马革裹尸或马背立功勋,百年之后我浙江老家处州府丽水县不但有祖父的碑,还有我破夷卢侯之墓,这才是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做之事。”


………………………………

第十九章 志向

    其实在巴西也能开疆辟土,只是卢枫感觉不到。

    里约卫的旗军几乎每天都在做这件事。

    “卢某虽在去年升任里约卫指挥使,手上却只有两千余旗军,一半为过去千户本部,一半是来巴西时大帅增派兵力;兵不够、摊不开,军府也无力给我更多支援,我就得招兵,大帅不让。”

    卢枫说这事赵士桢清楚,他向军府派送过募兵报告,打算招募原住民补填旗军,但陈沐没答应,并传信告诉他大明旗军在海外是一支国家武装,必须由大明人担任旗军,如地方布防兵力不足可立保甲,不准添设旗军。

    话是这么说,但保甲没有战斗力。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旗军还是保甲,而在于东洋军府只会给旗军充足的武备资源,就算是俩不识字、没任何军事技能的人,进入大明旗军序列与编入地方保甲的第二天对打,死的一定是保甲。

    因为保甲可能一个月后还没领到属于自己那张弓,旗军在编成第二天不但有全套兵器铠甲,还有各种古代士兵额外的火力支援。

    别管是铁壳的还是陶壳的,至少他腰上会挂一颗手雷,腰囊里还可能装着只能把手雷简易改造为地雷的小钢轮塞,弄不好背后还挂着只二尺七寸长的小旗箭筒。

    每个旗军小旗会有两名旗军背负箭筒,通常会有身高力足的新兵背负。

    更别提那镜面水纹腰刀、工艺极好的万历天下太平铳。

    卢枫真正想要的不是旗军,就是这些武器装备,有了大明正规军的武器装备,什么样的旗军练不出来。

    赵士桢知道。

    “军府也没那么多武器装备,陶罐手雷小旗箭总旗箭常胜能自造,可常胜金城鸟铳产量只够部队补充,铠甲造的太慢,除了火药用不完,别的咱啥都没有。”

    说着赵士桢就自己笑了起来:“这话传出去是挺气人的,但事实如此,咱除了火药,啥都缺。旗军兵力比起需要驻守的广袤土地也不富余,朝廷四面出击,三期旗军都没往北亚送了。”

    “一旦与地方保甲混编的口子开了,他们就会从一支今天上船明天就能赴远海作战的北洋军退化成以前驻扎地方一辈子一眼看到头的卫所军,大帅原话。”

    卢枫闭上双眼,他现在就快看到头了。

    “不过卢指挥使也不必气馁,朝廷新派一批国内旗军过来,最近会先把里约卫旗军补齐。”

    听到这话,卢枫眼中终于又闪耀起神采,继而大倒苦水:“军府是不知道,我两部千户在这有多难,没兵没百姓,派人沿河流入林中寻土民,诸多百户总旗带兵进了雨林就不出来,有心带兵去支援他们,里约这座港口也必须据守。”

    赵士桢从没听卢枫说过这样的事,皱眉问道:“不出来,支援?是土民兴兵?”

    明军在新大陆各地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绝大多数部落无意与明军作战,双方在相安无事中通过贸易、帮助加深关系,但凡事有一就有二,诸多部落间相互或为世仇,你帮了这个,那个就会视你为敌。

    西班牙人为大明做出最显著的贡献,就是他们完全摧毁了中部基本的部落形态,所有人都恨他们,哪怕先前为他们做事的狗腿子都恨。

    卢枫摇了摇头:“山林中的土民会警告我们的旗军别进入他们的领地,但如果旗军要与他们贸易,他们也会接受,旗军在林中追逐的不是土民,是葡萄牙人。”

    “第一个传信告知里约卫入林的是个总旗,有遭遇袭击的土民向他求助,葡萄牙人的队伍在林中袭击他们的小屋,杀戮后绑走妇孺与壮丁,还有许多部落为他们做事,人贩子,就像他们在濠镜向大明子民做的事一样。”

    “后来随派去丛林里的斥候、旗军越来越多,收到原住民求援的消息也越来越多,他们愿意帮忙,我就让他们去了。”

    赵士桢看着卢枫叹了口气,最后无奈地笑了笑,作为镇守一地的指挥使,卢枫这种作为称不上太称职,里约卫连周边的部落、海岸港口要塞的建设都没做好,却派出兵力进丛林中帮助土民找亲人?

    但他很认可这种作为。

    天朝子民,哪怕没读过书,他们没能力时会因旁人苦难扼腕叹息努力让自己做个好人、有能力时则愿意去伸张正义追求善良,他们传承依旧的祭祀知道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就有列祖列宗垂眼低看,他们从小听的是包公清正廉洁、关公义薄云天,这是耳濡目染烙印骨髓的传承。

    他缓缓点头,道:“指挥使还是把他们召回来吧。”

    就在卢枫眉头皱起的同时,赵士桢道:“带着那些原住民,一起召回来,北洋旗军都是大帅的心头肉,他们不能平白无故死在丛林里,你能派出去多少人,二百三百?丛林有多大,两三万人都探不干净,葡萄牙人有助纣为虐的土民做帮手,旗军没补给没辎重,走不远的。”

    “落入重围身死人手,还要袍泽为他们报仇雪恨。指挥使需要兵,这些失去亲人的土民就是最好的兵,施舍弱者确实能让旗军取得内心满足,但我们的文化也不崇尚一味施舍,天朝只教弱者如何生存、如何自立自强。”

    说到这,赵士桢勾起嘴角笑了:“自助者,天朝方助之。”

    “牧野有一批最好的苗人造弩匠,指挥使将土兵编练保甲以旗军御之,教他们造弓刀剑弩,追击那些人贩是没有用的,旗军纵然在丛林里杀了这批,他们还会派出下一批,只要巴西还有葡夷种植园、只要还有葡夷城镇据点,他们总会派出下一支捕奴队。”

    “训练保甲,授武技战术,他们生长在丛林里,救人更容易,大明最精锐的北洋军的目标应为葡夷那些据点与种植园,一座一座,连根拔起。”

    “指挥使不是想开疆辟土,想位列侯爵?莫说封侯,哪怕封伯亦非仅征战之功可得,将军看不起牧民官,可好的将军能开疆辟土,必然也是一位好的牧民官,巴西这么大的土地,难道还不够让将军实现志向?”


………………………………

第二十章 无耻

    在大西港东洋军府驻地,东洋大臣的案头摆着堆成小山的公文,那里有朝廷发来的公文、也有常胜知县邹元标对今年驶来海船靠岸的报告,还有朝廷送来的邸报与各地送来的战报。

    陈沐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当他展开天下舆图时,天下每一寸角落,都有大明武夫横行的身影。

    北疆,戚继光收复乌梁海、重设兀良哈三卫,向西进军大破土蛮,驱卜颜伯向西近瓦剌,率军入归化城。朝廷征浙江总兵官胡守仁率蒋伯清、叶应春出塞,驻乌梁海。

    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宁远总兵官祖仁率大军沿黑龙江一路凿穿入努尔干都司故地重设都司,随即皇帝下诏,募有识之士遴选官员百二十人,随安远侯柳震入努尔干都司,柳震任都指挥使,沿江两岸各设县府编户齐民。

    西洋,明船扬帆,二十名指挥使在印度次大陆率僧兵一路狂飙,突击之下攻城略地,修起三座大明王府,各拥有皇庄百万亩,确实是皇庄,收上的租子大多要交给朝廷。

    在遥远的爱尔兰,高举龙旗的艾兰王朱晓恩势如破竹,设府县二十三,侵略如何。

    在北亚各地,上百个大明移民开拓团翻山越岭深入腹地,探明一块又一块土地;在牧野左近的五大湖,他们发现丰富的煤田与矿藏,还闹出了东洋军府差点赏不起的大笑话。

    他是真赏不起,纵然有巨量资源可供开采,但一来运力跟不上、二来开采技术也跟不上,发现的资源绝大多数都只能在那放着——这种情况与开发南洋截然不同,大明对南洋的运力太强,东洋终究地利所限,人不足、掌握的技术也不足。

    而在哥伦比亚,劳塔罗高举驱逐西夷的汉字大旗,用游击战逼迫西军撤离大半,秘鲁总督对东洋军府的诘问就没停过,后来干脆在常胜县衙对街租下个位置极好的店铺,每天去拜访知县老爷邹元标。

    直到邹老爷忍无可忍。

    “你天天来找我,难道你们认为这事是大明控制的吗?我能指挥得动劳塔罗,我要是能指挥得动劳塔罗先让他把你毙了,我常胜县衙日理万机,光顾着你这个事,我还工不工作,还还升不升知府!啊?”

    邹秃子拍起桌子,自有一番威势,突然间爆发让秘鲁总督区西班牙使者所有话都塞回肚子里,抬手想指又不敢指地朝向邹元标,张了张口最后目光扫过桌面,像捉住一根救命稻草,指着那桌上的三眼铳道:“这,这就是你们的武器!”

    “我们的武器,你别指着三眼铳,你去问问大西港的西军,他们可曾见过我大明官军用三眼铳?这就是一种礼器,你知不知道什么叫礼器?红白喜事,老百姓拿着这个当号炮朝天上放,你去常胜街上转转,这就是土民老百姓家里的东西。”

    “你,你们的火绳枪,万历二年南洋造,我们也得到过,劳塔罗用的……”

    邹元标一歪头,叹出口气,在心里斥责劳塔罗办事不周密,转眼回过头又梗起脖子道:“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有常胜百姓把礼器和打猎用的火枪卖给劳塔罗,跟东洋军府有什么关系?我常胜百姓十余万,你要让我挨家挨户搜查是谁把东西卖给劳塔罗?”

    “要不你来吧,把你秘鲁的兵、哥伦比亚的兵都派到常胜来,让你们去搜查,先说好我天朝子民自有防身器械,被打死了可别来找我。”

    眼见秘鲁使者一时语塞,邹元标更是顺杆子往上爬,怒道:“我可告诉你们,邹某的功绩就快够上大帅说的升任知府所需,你们不要再给我添乱,坏了我升官大事,还想让我给你们铸币?”

    “你们今天端个三眼铳来、明天拿杆鸟铳来,还有那驱逐西夷旗号,你们懂汉文、劳塔罗也懂汉文、我们也懂汉文,那他劳塔罗不举汉文旗举什么旗?退一万步讲,那哥伦比亚在哪儿呢?跟我常胜可有丝毫相连?冤有头债有主,我真就不明白了,你们整天来找我做什么?去找巴拿马的邓帅啊,他跟哥伦比亚挨着呢。”

    “实在不行找智利的邵帅,劳塔罗不是他那边的人吗?”

    邹元标说着,长长地出了一口,说实话他确实挺气愤的,感觉秘鲁的西班牙人方向感真的差,就算要因为这事去烦,也该去烦右京的邓子龙,老跑到自己这儿来,还一副他邹秃子能遥控劳塔罗的样子。

    就算常胜是北亚的兵器制造业中心,可他是真没给劳塔罗出什么力啊,结果被秘鲁西人缠上了。

    “那还不是……”

    秘鲁使者没再说下去,刚开了口自己就闭上了,能去找那俩早找了。

    秘鲁总督区甚至连墨西哥城、大西港都派去了使者,自然不会放过智利和巴拿马。

    去墨西哥城的使者在路上被明军哨卡收了六遍税,到那最后还没见到杨廷相,回来路上把铠甲、坐骑全卖了才凑够路税,跟乞丐一样了秘鲁。

    去大西港的压根没走到大西港就没钱了,使者不知所踪,据逃回去的随从说是被原住民种植园主绑了弄到种植园里当奴工去,可究竟是哪个种植园谁也找不着。

    去巴拿马的在路上在丛林里失踪,那边治安一直不好,以前还在西班牙统治下时就有黑人强盗在林中出没。

    去智利的使者倒是难得有回信,一下船港口执勤的武士小队长就带着足轻把身上值钱的物件拿光,就是明目张胆的拿,小队长个头不高,穿着轻甲按剑而行,看人都斜着眼看,挑到什么东西他喜欢就拿走什么,稍微不顺心意就要拔剑斩人。

    不过到底也没白拿,在土民士兵打算把这个西班牙人打死的时候那个武士小队长还是拔剑呼喝着驱走土民保甲来着,但一直到使者出城才终于明白那武士队长不是保护他,是不允许自己巡逻区域死人,所以把他送出城去,那些土民就在城外等着他呢。

    后来使者被智利原住民打断了胳膊腿送回船上,邵总兵手下一名副百户还写信道歉来着。

    总之……所有地方,只有到常胜来的秘鲁使者能好好活着,不找他找谁啊?

    就是这秃子有点无耻。

    “无耻?你们才无耻。你们漂洋过海来占了人家的地,杀人父母***女,还要把人奴役,人家起兵反抗你们怎么了?”

    “明着告诉你,这事跟我邹元标真没关系,我倒是想有关系,要是我常胜能跟哥伦比亚挨着,我把炮都给他们送去。”


………………………………

第二十一章 难题

    万历皇帝遇到了个难题,在写给陈沐的信里,朝臣把造成这个难题的原因归结于陈沐,所以一致认为问题需要他来解决。

    这个问题就是在明军占领南洋的数年之后,甚至万历舰都已开到大东洋上,满朝文武才终于后知后觉,认为大明是可以成功扩张的。

    发生在海洋上的战争不是奇迹,收复乌梁海也并非契机,深层原因是生在南倭北虏末期、成长年代经历大明重开海禁、血战马尼拉的那一代人,最年轻的已经过殿试考取进士,入了翰林院做编修、去了地方做知县、进了科道当言官。

    他们眼中的大明,与先辈眼中的大明完全不同。

    老辈人说不要轻启战端,旗军疲敝不擅野战,他们却说大明旗军所向无敌,并举出封存讲武堂的历次战绩;老辈人说不要多面作战,朝廷国库空虚禁不起消耗,他们却说朝廷京运银年八百万两、京运粮八百万石,津通铁路青龙日行三百二十里,只要继续修下去,海运粮草半月就能从北洋口岸运至甘肃西宁卫。

    截然相反的观念在朝堂互相碰撞,已经持续很久。

    从最初双方都不理性,到后来双方都极为理性地分析,最后甚至拿出各个请战将军们上交至京师的战略目的、作战计划开始分析,并且由大明食物链最顶端的那一群人——内阁、六部、翰林院,将各战略目标分出轻重缓急。

    比方说因上交请战书而被皇帝重新启用的宁夏副总兵张臣,他的战略目标非常近,就是先收复哈密卫,再进而收拾掉叶尔羌汗国的吐鲁番总督马黑麻。

    虽然叶尔羌汗国在历史长河中看来是草原上古往今来的第一大悲剧,但第三代大汗阿不都哈林灭掉东察合台汗国,短时间内叶尔羌汗国正值鼎盛时期,若非其第一代可汗赛义德在进攻乌斯藏的路上就被诸位法王用高原反应反死,这会极度膨胀的汗国很有可能再跟大明亮亮刀子。

    他们被张臣盯上的原因是骚操作多和家里有矿。

    硝矿。

    其实叶尔羌汗国很恐怖,他们有硝有磺、产量巨大,城邦贵族还会制作火枪,打起仗都用步兵火铳与盾线抵御东察合台汗国的攻势,西边和莫卧儿联系、东边和大明相邻,潜力巨大。

    潜力高架不住人不学好,作为察合台汗国、吐鲁番汗国的后裔,他们完美继承了蒙古帝国的遗产。

    粗糙的蒙古式政治体系,有。

    粗糙的蒙古式财政体系,有。

    粗糙的蒙古式军事体系,有。

    自然也有可汗继承人的选举法律,库里台大会。

    政治体系决定了汗国是部落酋长们的松散联盟,财政体系决定了不论大汗们都很贫穷,军事体系决定了不打仗不抢夺勇士们就过不了好日子,库里台大会……则决定了每一次继承人选举都会让汗国陷入分裂战争。

    这在一座城池都没有的草原上是个大问题,但如今叶尔羌汗国占领的土地从汉代开始就有城池、有城邦,游牧部落与城邦共存,大汗们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呀,游牧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无法装备精兵,无法装备精兵下一次库里台大会自己就会被别人吞并掉。

    而这里又离传统上的中亚地区很近,那么聪明的大汗们会怎么选择呢?当然是找西边的好邻居们取取经,妥了……他们没钱了就抢劫自己的城邦。

    在张臣看来,叶尔羌汗国那些被称作‘伯克’的城主们,都是大明的天然盟友。

    他的战略步骤就是收复哈密卫,跟叶尔羌汗国在战场上大做一场并取得胜利,让广阔天地中苦叶尔羌汗国久矣的城主们看见大明的力量,他们都得高高兴兴谢领大明天子的土司任命书。

    像这样的战争,对百姓来说有统治基础、地形熟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