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帝培养手册-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圣达节,次守节!
这就是傅燮临死之前对傅干所说的话。
作为君主,又有谁不喜欢自己的大臣各个都是忠臣呢?就连汉灵帝这个有名的昏君得知此事之后,也深感哀痛,赐封傅燮为壮节侯。
这位小太监所说话,一点都不加,虽然他们兄弟的父亲金尚也同样死于王事,可是,比起傅燮和傅干父子,金尚的名气和声望还是差的太远。
这个傅干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被记录进正史,不知道为什么,傅干此人也并没有得到曹操父子的重用,曹操在世的时候,傅干最高也就做到丞相仓曹属,也就是曹操部下负责管理粮仓的副官。
在东汉,三公、州牧和郡守都有掾属官,某某掾为主官,而某某属为副官。
而在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傅干也只是做到了扶风太守一职。
如果傅干才能平庸,只是百里之材,曹操父子如此任用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在三国志裴松之的附注中记录了两段有关傅干的言行。
第一段,是在建安十九年。曹操出兵远征孙权,当时作为参军的傅干出言谏阻曹操,说此次出兵必然武功而返。
结果,曹操没有听从傅干的意见,历史只留下了‘公不从,军遂无功。’这七个字,被下属说中了结果,对于君主,尤其是自视甚高的君主,肯定不是一件太愉快的事情。
想想曹操手下的杨修是怎么死的,袁绍的谋臣田丰又是怎么死的。因此,傅干不受重用也就容易理解了。因为那个时候的曹操已经拿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天下,志得意满,不再像草创之初那么求贤若渴了。
第二段,是有关刘备出兵攻打蜀地。
这个消息传到曹操耳朵了,丞相府的另外一个小吏赵戬就发表议论说刘备此次出兵事必无成,而傅干站出来反驳说,刘备为人宽仁有度,能够令人为其效劳,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这三个人都是人杰,凭借刘备的雄才大略和这三位豪杰的辅佐,哪里有不济之处?
作为三国爱好者,当初,金珏在三国志中看到这段话之后,第一种感觉就是,这番话很有可能是傅干的后人穿凿附会,将当时傅干所说的话,添油加醋,润色了一遍。
这番话里,就差没有指着曹操的鼻子说,刘备和当初的刘邦一样,身边有张良和樊哙那样的猛将。这话如果真是傅干亲口说的,那他不是傻子,就是白痴。
不过,话虽然不是傅干当时所说的原话,但是,从中却可知,傅干预测到了刘备攻打益州,一定能够得手这个之后被印证的事实。
通过这两段记录,金珏可以从中总结出傅干的个性,以及他不受重用的大概原因。
傅干此人有当军师的智商,可是,他说出的话有些直,不一定会被当政者所喜欢。
想到此,金珏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他今天不再去见汉献帝了,反而应该跟这个傅干好好结交一下。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金珏肯定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这样才有能力和本钱与曹操为敌,为父报仇。
他的两大敌人——袁术和曹操,袁术只不过是冢中枯骨而已,即便金珏已经改变了徐州、豫州和扬州江北之地的历史,但是,他将来不是被刘备和刘表联合灭掉,就是被曹操或者孙策灭掉。根本不用金珏自己出手。
而要对抗曹操,金珏有自知之明,别看他到现在像是能够料敌先机,其实,那只不过是金珏非常熟悉这段汉末历史,以及作为穿越者,他的大局观要比这个时代的人都强这两方面的原因。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挤,金珏这支蝴蝶扇动的风波,会把原本汉末到三国建立之前这段历史搅得越来越面目全非,那么他这个穿越者能够占到优势也会变得越来越小。
为今之计,就是在自己附近尽量把能够找到和发现的三国历史名人或者三国志正史中没有,却在犄角旮旯里享有声誉的人揽入怀中。
而傅干就是金珏在穿越之后见到的第一个在正史中没有留下姓名,却可以胜任军师一职的人选。
“大哥,我还是不要去见陛下了,你看小弟这个样子,不但有碍观瞻,还徒惹其他人取笑。”毫无预兆的,金珏突然撒起了小孩子脾气。
“我看这个小弟说得不错。陛下今日有些累了,他这个样子到了杨安殿,干什么都会拖延时间,兴许还真会引起陛下的厌烦。”那位小公公一听,也好心地建议道。
“唉!那好吧,小弟,你就在宫门外等着为兄吧!”金玮闻言,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临走前,他突然想起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问道:“对了,小弟,你认得来时的路吗?”
金珏不由得翻了个白眼,点头回答道:“自是认得,大哥,你早去早回吧!小弟出去了。”
假如,这里是没有被董卓一把火焚烧的洛阳宫殿群,金珏一个人返回的话,一定会迷路。可是,现在的洛阳宫,绝大部分已经倒塌,而所谓的杨安殿,并不是真正的皇宫,而是汉灵帝手下大太监赵忠的私宅而已。这里只是在当初大汉宫殿的周边地区而已。
即便赵忠的宅院再大,也只是一个宅院而已,金珏又哪里会在这里迷路了。
等那个小太监引着大哥转身之后,金珏迅速一瘸一拐地朝着来路急追过去,一边小跑,他还一边低声呼唤道:“傅公子,傅干公子,你等等我!”
一个长短脚,一个正常人,按理说,傅干早就已经走远了,可是,年轻人的耳朵就是好,金珏虽然不敢方开始声音呼喊,可他这么指名点姓地叫傅干,傅干听到声音,不得不停下了脚步,转回头一看,便看见了跛着一条还要跑路的金珏。
“请问,你是宫里的公公?难道陛下还有什么事情要召见干吗?”原本有些失望的傅干,陡然看到金珏,看他是残疾之身,就以为他是宫中的内侍,以为陛下又要召见他,便有些欣喜地问道。
“不是,傅公子,小子姓金,名珏,由于年纪小,再加上家父新亡,还没有来得及赐字。傅公子,你可以直接称呼小子的名字即可。”金珏心中有些气恼,可他还是忍住怒气,自来熟的介绍道。
被一个不认识的人当成是太监,任谁都不会有好心情的。
“抱歉,金公子,请节哀。我姓傅,名干,字彦材。不知金公子你唤彦材有何贵干呢?”傅干闻言,急忙正色,整了整衣襟,向着金珏深施了一礼,真诚地道了声歉,这才问道。
“走,彦材兄,这里并不是说话的地方。有什么事情,你我到宫门外再说吧!”金珏提醒道。
“正该如此!”
傅干说完,两人一起走出了宫门。
到了宫门外正对面破败的墙体下站定之后,金珏突然问了一句让傅干大为吃惊、大逆不道的话:“彦材兄,怎么样,你这次见到陛下,是不是觉得很失望呢?还有,彦材兄,你之后又有什么打算呢?”
“你……”傅干吃惊地看着对方,用手指着面前这个身材瘦小、其貌不扬,还身有残疾的‘小孩子’,只说出了一个‘你’,却实在是说不出来什么了。
诚然,金珏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大逆不道,可是,傅干此次见过汉献帝之后,他的心里还真是这么想的。
………………………………
第032 节外生枝
不单单是傅干一个人是这样。
吕布之前就见过汉献帝,不过,那个时候,汉献帝还只是个小孩子而已,再说,朝堂上又是董卓掌权,故此,吕布知道现在还把他当成是当初那个任人随意掌控的傀儡。即便今天君臣再次相见,这种情况也未改观,面对吕布,小刘协还是感到巨大的压力。
还有陈宫,今日,他见过小皇帝的时候,也有着与傅干同样的感受。完全可以用‘大为失望’来形容,陈宫在出宫的时候,已经认可了金珏之前的对小刘协的判断。
小皇帝的确是有点小聪明,可小聪明只是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将来,这个孩子只能当个傀儡,而不是中兴之主。
这样的君主又如何让陈宫和傅干这样的智谋之士归心呢?
“彦材兄,小弟托大的问一句,你将来有何打算,最近又准备去哪里?不会是准备向荀彧那样,投靠曹操吧?”金珏像是早就预料到他会有这样的反应,一点不在乎刚才他自己说得话,而是直接了当地又问了一个问题。
两人只是初见,金珏和其父金尚的名字,傅干也是刚才才得知,因此,金珏的这两个问题有些过了。
不过,傅干却并不在意,点头承认道:“不错,文若先生来信,邀某前去兖州,协助曹兖州共扶汉室。”
“呵呵呵,彦材兄,文若先生眼光自然是非常值得称道的。怕就怕,这位屠城如杀鸡一般的曹兖州并不一定会重用于你啊?”金珏冷笑着说道。
“曹兖州在徐州之举,是有些欠妥当。可是,毕竟是徐州有错在先,曹兖州为报父仇,不得不如此耳!”让金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面前这个他认为刚直的傅干居然用这么一个理由为曹操开脱。
“哈哈哈,好,好,好!彦材兄,你刚才那番话,总算是让小弟真真正正见识了我大汉世家子弟的风骨。话不投机半句多,告辞!”金珏听完放声大笑了三声,然后十分敷衍地向傅干抬了抬手,便转身地离开了。
“公子,这真是您的心里话吗?”金珏刚走,傅干身后慢慢转出了一个中年人。
傅干摇了摇头,对身后的人解释道:“会叔,我刚才的话,自然不是真心话。只是,他似乎与吕布有瓜葛,未探明他的真是意图之前,我怎好与他深谈呢?对了,会叔,您听过金尚这个人吗?”
此人正是当初带着他从凉州兵乱中逃离汉阳郡的主簿杨会。
傅干刚才那么回答金珏的问题,自然是违心之语。
两个人刚刚认识,傅干怎么可能和他交心呢?
听了傅干的会带,让杨会大大的松了口气,如果刚才,公子说得全都是真心话的话,他便会觉得实在是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傅燮。
杨会整理了一下思路,将有关金尚大致的情报说了一遍:“京兆三休,指的是金元休,韦休甫,第五文休。不过,其中最为有名的却是隐退在家的第五文休,而韦休甫如今正是凉州刺史。之前,兖州前任刺史刘岱被杀之后,这个金元休听说被陛下任命为新任的兖州刺史。可惜,那个时候,曹兖州已经占据了那个位置。之后,属下便不知道具体的详情了。”
杨会之所以能够知道金尚这个人,其实还是托了现任凉州刺史韦端的福。如若不然,傅家怎么会关注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呢?
“怎么,公子,难道这个小瘸子有什么问题吗?”杨会不解地问道。
对方一个小人物的儿子,需要这么谨慎吗?
“呵呵,问题,问题可就大了。会叔,你认为以他的年龄和阅历,之前见过陛下吗?”傅干苦笑着反问道。
杨会摇了摇头,回答道:“应该不会!”
“这就是了,可是,这小子在没有见到陛下的情况下,就能够猜透我刚见过陛下之后的心思。你还认为他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吗?要知道,从刚才他追过来的方向可知,他可是有机会亲自觐见陛下的。”这一点,就让傅干大惑不解。
“嘶!”杨会倒吸了一口冷气,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公子的问题。
试问,这天下又有几个人能够放弃觐见陛下的机会,而去追一个原本并无来往的人呢?这个叫做金珏的小子,到底图得又是什么呢?
傅干刚刚那番试探之语,成功激怒了金珏,将他气跑了。不过,他自己并没有想到,金珏刚走出五步远,便明白自己上了当。
所谓根正苗红,傅燮为人刚正不阿,屡次不肯巴结宦官。那么,傅干此人的言行和想法,即便不如其父,想必也相当差不远。
看来,刚才傅干说得那番话,只是在试探他的反应而已。
不过,金珏并不后悔刚才的举动,他是个穿越者,根本就无法向现在的这些诸侯或者世家大族们一样,视百姓如草芥。
在没有自保能力的时候,金珏只能做到自己不与这些人为伍就是了。后来的三国,与其说是刘姓、孙姓和曹姓掌权,其实,是刘备集团、孙吴集团和曹操集团掌权。从东汉建立之初开始慢慢形成的世家大族,对于君主和国家影响到了方方面面。
即便是曹操、杨坚和李世民这样霸主也无法做到完全摆脱,直到华夏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登基,她才真正从根本上瓦解了世家集团。
而金珏就在此刻下定了决心,若是他能够活着建立自己势力,一定不会像那些地方保护主义的世家大族低头,反而会想尽一切办法消除世家对地方的影响。
金珏又回到了宫门前,就想在这里呆着等哥哥出宫。可就在此时,刚才对他们兄弟还算客气的小公公突然气喘吁吁从宫内跑到了他的面前,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用力将他往宫里拽。
“小公公,你这是为何?难道我哥哥觐见陛下的时候,出了什么事情吗?”金珏奋力挣脱了开来,惊疑不定地问道。
“不错,你大哥也真是胆大,居然敢在陛下面前说后将军反了。为了此时,有好几个大臣请求陛下将你哥哥立即斩了,以消除后将军的误会。”让金珏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居然给出了这么一个答案。
“既然如此,小公公,你拽我进去又是为了什么呢?我大哥若是真有危险的话,我现在只能去求温侯了,而不是跟你一起进宫,把我们兄弟同时陷入宫内。”金珏一听居然是这样,心里却并不奇怪。
人微言轻,说得就是金珏兄弟现在的境况,对于袁术造反一事,知道的人并不多。此时的袁术也只是在私下里征询下属对于此事的意见,并未敢明目张胆的称帝。
对此,即便知道了此事,董承必定不敢在汉献帝面前提起此事,这一点,金珏也理解。
可是,不知为何,吕布和陈宫他们刚刚进宫的时候,居然也没有向陛下提及这件事,想必,他们二人对于是否说出此事,心中也有疑虑,倒不是他们不相信金氏兄弟的话,而是他们知道,袁家的名气太大,袁术的名气太大,何况,在河北还有一个势力更大的袁绍。
袁绍与袁术这两个叔伯兄弟不和,这是公开的秘密,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往袁家的头上乱扣屎盆子。
“这不成,陛下已经知道你们是两兄弟一起来的,如果你现在不跟我进宫的话,我自己的小命可就不保了。”这次,这位小公公显然是准备拼命了,他上前就准备用武力强行将金珏带走。
要知道,刚才金珏主动提出离开,这个小公公也在一旁帮腔了,因此,若是他不把金珏带进宫的话,陛下和那些大臣肯定会追查金珏刚才为什么没有一起进宫觐见陛下的原因的。
现在的金珏,虽然长得瘦小枯干,但是,身为穿越者的他,在面对一个小太监的时候,并不是毫无还手之力的,他一见对方准备动粗,便也准备反击。
一旦将其击倒,金珏就准备立即骑马去北城求救。
不管袁术的事情如何,看在温侯的面子上,汉献帝和那些大臣也不敢把他和大哥怎么样,可是,这样的话,金珏之前制定好的逃跑计划就不得不搁浅了。
这之后,金珏再想找到这么好的逃跑机会,比登天都难了。
可是,无论如何,金玮都是他穿越到这个时空之后唯一的亲人,金珏又怎么可能忍心看着哥哥因为这点小事而被冤杀呢?
就在此时,却是傅干替他解了围。
“慢着,这位小公公,金公子,不如有我陪你们二位一起进宫觐见陛下,如何,至于温侯,那里,若是我两刻钟之后,还没有出来的话,就由我的这位属下去通知温侯,你们看,如何呢?”傅干并没有走远,他听到二人之间的谈话,知道症结所在,又看出金珏似乎准备反击,便上前建议道。
金珏一看是他,又看了看傅干身后的那个中年人,沉思了起来。
那个小公公反倒是很爽快地回答道:“若是傅公子愿意出面,那就最好不过了。”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将金珏弄进宫中,至于是否通知吕布,却不是他这个小人物能够关心得了得。
“好!”他说完,金珏自然不能坚持下去,他道了声好,接着朝着傅干一拱手,说道:“那就拜托彦材兄了?”
………………………………
第033 东汉最忠诚的宦官的……后人
杨安殿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个小太监并没有说谎。
汉献帝是真的因为金玮直言,他父亲因为反对袁术称帝,想逃离淮南而被杀的。
这件事,从一个少名无姓的少年嘴里面说出来,完全没有任何说服力。
何况,这件事的被告还是汉献帝亲自加封的后将军袁术,东汉末年最为著名的世家——汝南四世三公袁氏家族。
就算是汉献帝信了金玮的话,袁绍会信吗?据雄州冀州,拥有着现如今全天下最强大实力的袁绍岂容一个小儿随便给他们袁家的人头上泼脏水。
因此,在现在的杨安殿里,汉献帝听闻此事之后,一直没有表态,可他手下的那些大臣,要么驻足冷眼旁观,要么就纷纷站出来诘难金玮。
诘难金玮的大臣,心向袁术的只有极个别,可心向袁绍的却占了大多数。
而金玮是个拙诚的正人君子,不善于与人辩论,面对一种大臣的诘难,他自然是辩无可辩。这个时候,他想起了二弟的口才不错,于是便向汉献帝提议将金珏招入宫中进行廷辩。
在路上,傅干是背着金珏一路跟着小太监赶路的,即便如此,这位能够当谋士的主,他的力量和耐力居然比金珏还要好。
小太监把大致的情况一说,傅干略微扭头看了看背上的金珏,有些担心地问道:“珏贤弟,你哥哥贸然在陛下面前提起此事,实在是有些唐突了。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即便是你生有苏秦之舌,又如何能够辩得过殿中那些大臣们呢?不如这样,为兄向陛下求个情,你们兄弟再提一提温侯,就将袁术之事暂时揭过。
想必,陛下看在温侯的面子上,不会在深究此事的。”
“是滴是滴!这位小公子,你还是听傅公子的话,在陛下面前服个软,看在温侯的面子上,陛下必定不会在为难你们了?”没想到,这个小太监还是个热心肠,他一听傅干的话,立即赞同道。
“多谢彦材兄,多谢……多了,小公公,小子无状,还未请教你的名字?”早在听了小公公的讲述之后,金珏心中就已经有了对策,不过,面对二人的好意,他自然不好当面推却,只好先答应道。
“小人命贱,哪有什么名字,若是两位公子不嫌弃的话,就叫小人吕活。”小太监有些不要意思地回答道。
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平日里那些进攻的人别说是问他的名字了,就算是那正眼的看过的也绝无仅有。也只有面前这个小公子才是第一个那正眼看他,问他名字的。
“哦!我听闻灵帝身边曾今有一个宦官叫做吕强的,公公可曾听过。”金珏一听,福灵心至地问了一句。
金珏说出这句话,让背着他的傅干都吓了一跳。
吕强的名头,傅干自然是听过,可是,他只听到一个吕字,怎么就会联想到此人呢?
没想到,金珏还真得猜对了。
这个名字一说口,小太监吕活立刻泪流满面,难以自已,惊恐万分地问道:“小公子不可胡言乱语,小人只是姓吕而已,何况,天下姓吕之人何其之多,你又是如何断定,我与那吕……,有关呢?”
吕强,字汉盛,河南郡成皋人。汉灵帝时期的宦官。少为小黄门,迁中常侍,灵帝掌权之后,想要加封他为都乡侯,吕强却推辞了。后来,他上书汉灵帝,请求陛下斥奸佞,任忠良,薄赋敛,厚农桑,开言路。可是,汉灵帝明知吕强此人是重臣,此言是忠言,却不能用。
一直到黄巾起义爆发,吕强首先向汉灵帝建言,应该大赦因为党锢之乱而被废禁在家的党人,诛杀贪官,考核地方官吏是否称职,采取这些举措,来减轻百姓身上的苦难。
只可惜,汉灵帝听信十常侍的谗言,不但不去追究与黄巾贼暗中有联系的十常侍,反而派人去抓捕吕强兄弟,吕强不肯受辱,便自杀了。
也难怪这个小太监会如此惊恐,如今即便十常侍都已经被袁绍杀了,但是,谁又能保证在汉献帝身边就一定没有当年十常侍的那些徒子徒孙们呢?万一,那些人知道他是吕氏的后人,又岂能放过他?
“呵呵呵,小公公,刚才小子只是试探而已。只是你自己已经把话说漏了而已。你刚才说到吕公的时候,不敢直呼其名,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据吗?不过,吕公公尽管放心,吕公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