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5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区增加了一些军队,但也仅仅只是加强了赤塔一带地区的守备,并没有再度向人民军发动进攻的能力。秦铮在这个时候离开东北地区,并没有什么影响。

    在收到了青岛方面的通知后,秦铮立刻回复,要求日本改变谈判人员,并点名要伊藤博文为日本谈判的代表。虽然伊藤博文在日本内阁中并没有实际的职位,但他在日本的政治地位远在小村寿太郎之上,而且他也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与清廷签定【马关条约】的谈判代表,因此这次要求日方仍然由伊藤博文为代表,表示华东**与清廷的不同之处,由其是华东**己决定取清廷而代之,与日本的谈判更是有重大的像征意义。

    而且秦铮也希望会一会这位在旧时空里的历史名人。伊藤博文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和形像都十分特殊,一方面伊藤博文参与主导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策划甲午战争,又在后来的谈判中给中国带来重大屈辱,这是一个典型的敌人形像;但另一方面,正是伊藤博文的努力,终于使日本强大起来,这也让不少中国名人对他相当敬佩,在戊戌变法期间,清廷一度聘请伊藤博文作为清廷变法的顾问。

    当然秦铮要会会伊藤博文,也不仅仅是历史情节,而是希望用自己的眼光看看伊藤博文到底有多少能力,如果伊藤博文真的有旧时空里传说的睿智,秦铮就打算试探着和伊藤博文讨论合作的事宜。

    远东战争胜利之后,华东**必然会在东亚地区崛起,下一步的目标就是主导东亚地区的秩序,如果能将日本也纳入到由华东**主导的东亚地区秩序中来,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虽然在远东战争之后,华东**和日本己经结下了深仇大恨,但如果伊藤博文真的是一个有大智慧,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就应该清楚,随着华东**的崛起,在东亚地区己经没有日本的位置,与华东**为敌,只会让日本在以后遭受更大的打击,因此主动融入到由华东**主导的东亚地区秩序中,对日本还是有重多的好处,一是不用与华东**为敌;二是在华东**主导的东亚地区秩序中,日本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坐到二当家的位置,并可以依附华东**发展,就看伊藤博文有没有这样的政治智慧。

    祝:我们亲爱的祖国生日快乐!

    祝:各位书友节日快乐!

    国庆期间有事,停更两天,希望各位书友继续支持,欢迎加入无敌舰队读者群415359670。
………………………………

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

    收到了秦铮的要求之后,华东**也没有异议,并立即将这个要求通过美德两国转呈给了日本,称小村寿太郎的资格不足,日本至少要派出与伊藤博文地位相当的人员,出任谈判代表,否则华东**将拒绝与日本举行谈判。

    其实华东**的要求也不算过份,外交讲究层级对等,而且因为华东**是胜利方,日方派出的谈判人员的层次至少不能比华东**底,就算高出一级也应该。而从职务上说,小村寿太郎和李三杰的地位相当,但秦铮是华东**的二号实权人物,由他代表华东**谈判,日本显然也应该派出更高一级的人员出来,因此目前日本只有桂太郎、山县有朋、伊藤博文够资格,但桂太郎是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是军人,显然都不适合担任谈判人员,只有伊藤博文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伊藤博文本人却坚决的拒绝代表日本与华东**谈判,因为伊藤博文心里很清楚,这决不是什么好差事,谁干谁倒霉,如果自己去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身败名裂,甚致是死无葬身之地,李鸿章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在签完马关条约回国后,当时清廷举国上下都指李鸿章是汉奸,因此这个差事是千万不能接的。

    桂太郎和山县有朋也能够理解伊藤博文的心情,而且伊藤博文坚持不接,两人也拿他没有办法,因此只能和华东**进行交涉,并死死咬住一条,就是伊藤博文现在没有**公职,不适合出任谈判代表,而小村寿太郎是外相,这是与首相同级的职务,仅次于首相,相当于美国的国务卿,并不是一般的内阁成员,资格是足够的。

    收到了日本的交涉文件之后,夏博海等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想不到日本人居然用玩文字游戏这样的小手段,难到以为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吗?在日本内阁中,外相虽然也带一个相字,但和其他内阁大臣,如产经大臣、财政大臣并无多大的区别,说白了就是个外交部长。而美国国务卿虽然也主管美国的外交事务,但根据美国法律,国务卿是**内阁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并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而且部分内政事务的公告文件要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才能生效,因此美国国务卿才是仅次于美国总统的职务。但日本却在字眼上作文章,这也太小看华东**的这些人员的智慧了吧。

    华东**懒得和日本进行咬文嚼字的纠结,直接回复日本,3天必须要确定新的谈判人选,否则华东**将取消谈判,恢复战事。

    这一下日本也顿时紧张起来,虽然华东**的这个表态恐吓的成份偏大,但也不能忽视,如果是为了人选的问题导致谈判被取消了,也不是日本能够承受的损失。而且调停的美国、德国也有点看不下去,毕竞华东**的要求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谈判起码要对等吧,小村寿太郎的资格确实差了些,由其是日本把自己的外相与美国的国务卿相提并论,美国人也确实看不过眼去,因此两国都向日本提出建议,还是换个人。

    其实桂太郎也不是不想换人,但伊藤博文死活不干,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把伊藤博文给绑去上海吧。

    而就在这时,明治天皇终于出手了,下诏给伊藤博文,称:昔日清国败于日本,李鸿章尚能顾全大局,赴下马谈判,伊藤博文岂不及李鸿章也。

    原来明治天皇对伊藤博文己经相当不满了,自己御裁决定和华东**谈判,己经替你们背了一次锅,现在论到你伊藤博文挺身而出的时候,却推三阻四,死活不肯出头,那有这样的好事,再者说了,总不能因为伊藤博文不愿出面就把谈判给搅黄了,因此明治天皇才决定出手,推伊藤博文一把,逼他出头,也是给自己出一口恶气。

    果然,收到了天皇的诏书之后,伊藤博文只能长叹一声,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自己还不出头接过谈判的差事,就只能在家里剖腹自杀了。由其是在天皇的诏书中特意提到了李鸿章,也给了伊藤博文极大的触动,当初在马关谈判期间,李鸿章遭到枪击,仍然带伤与伊藤博文谈判,伊藤博文曾对当时的副手陆奥光宗说过,如果自已和李鸿章异地相处,自已未必能做得比李鸿章更好。

    不过当时的那一番话,更多的只是伊藤博文做为胜利者的一方,对失败者的同情,并不表示伊藤博文真的认为自己不如李鸿章,相反在马关谈判之前,伊藤博文是很看不起李鸿章的,认为李鸿章己经老了,跟不上那时的天下大势了。而现在伊藤博文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李鸿章当时的心情,忽然发现自己还真的不如李鸿章,当时清国的情况和现在的日本十分相似,但李鸿章可以不计个人的名声,概然担任清国的谈判代表,自已却没有这个勇气,显然是比李鸿章差了许多。

    经过了一夜的考虑,伊藤博文终于表示自己愿意担任日本的谈判代表,去上海谈判。而整个日本也都松了一口气,桂太郎也赶忙找美国、德国传话,表示日本愿意更换谈判的人选,因此谈判还是要照常进行。

    本来伊藤博文就在负责和华东**谈判的相关事务,现在担任了谈判代表,就更是名正言顺了,伊藤博文首先确定,由小村寿太郎担任自己的副手。本来小村寿太郎是这次谈判的代表人,现在换了啡位更大的伊藤博文,小村寿太郎改任副手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小村寿太郎对此也没有什么不满的,毕竟现在有伊藤博文在前面挡风遮雨,自已的压力也要小得多了。

    其次就是制定谈判的策略,虽然这次谈判,日本处于劣势的位置,而且铁定要支付赔款的,但这并不等于就不需要谈判策略了,毕竞日本还没有衰弱到任由华东**宰割,那样日本不如直接亡国算了,何况华东**也并不是没有弱点的,老实说华东**也应该希望尽快结束与日本的战争关系,毕竞还有一个俄国还没有解决。因此这次谈判,日本应该赔多少?底线在那里?华东**又会不会对日本提出土地要求,日本是否接受,都需要在谈判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

    通过伊藤博文研究华东**此前的谈判经历来看,和华东**玩硬的,耍横的根本没有用,华东**从来没有怕过威胁,而且一向是以超强硬对强硬,何况现在的日本也没有玩强硬的资格,因此伊藤博文认为,这次谈判,日本应该采取谦卑的态度去面对华东**,以博得对方的同情,对日本网开一面,而不可以强硬态度去激怒对方。

    另外华东**一向都以中华正统而自居,日本也应该充份利用这一点,用礼仪之邦、君子之风这类的人设道德绑架华东**;其次则是以两国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理应结成兄弟之邦的话题,忽悠华东**,一切都以力争减少日本的损失为最高目标。

    而这次谈判中,日本计划承担赔偿的数额,伊藤博文认为赔款肯定要比英法多,也就是肯定会高于6000万英镑,因此伊藤博文将日本赔款定在8000…1亿英镑之间,这个数额比较合理,如果华东**坚持要求赔款高于1亿英镑,日本可以以谈判破裂为威胁,相信那时华东**会做出退让。

    致于土地问题,首先日本本土的地方是绝对不能让的,被华东**占据的地区也都必须全部收回,否则日本宁可死战到府,也决不屈服,当然华东**谋求日本本土的可能性也并不大,但以日本的殖民地为目标则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毕竟在与英法荷谈判时,华东**是要到了加里曼丹岛这块庞大的殖民地区。

    现在日本共有3块殖民地,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大约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0万左右。

    伊藤博文的意见是,在原则上,这次谈判是只赔款,而不出让殖民地,因为日本要重新掘起,仅靠其他国家的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这3块殖民地给日本的输血,另外这三块殖民地的地方号虽然不大,但都是战略要地,由其是对中国大陆,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因此这次谈判一定要保住这3块殖民地,这样日本才有重新崛起的希望。并且在以后和华东**的战略竞争时,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在这3块殖民地中,台湾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台湾原来属于清国的直接管辖的领土,和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有很大的不同,而华东**又一向以维护中国的利益而自居,因此很有可能借这次谈判之机,向日本要回台湾。而鉴于现在华东**处于强势地位,伊藤博文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日本可以考虑将台湾纳入谈判的交易中,也就是把台湾转交给华东**。但决不能一定要将台湾折算出一个好价钱,估算应在4000…5000万英镑,这样日本差不多可以少支付近一半左右的赔款,也很是划算。
………………………………

第七一四章 上海谈判(一)

    3天之后,伊藤博文将自己主导制定的关于这次谈判的计划和目标提交给日本内阁,仅过了一天,就得到了内阁的批准,同意伊藤博文按照这个计划进行谈判,并且可以根据谈判时遇到的实际情况,对这个计划进行调整。

    而就在这时,宫本直拓又来拜访伊藤博文,并且提出,希望能随伊藤博文一起去上海,参与这次谈判,为日本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伊藤博文听了也颇为感动,因为这次谈判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别人都是避之不及,被点到去的人都是不情不愿,还要再三推辟,而宫本直拓却主动请缨,跟随自己去上海谈判,这样有担当的气魄,实在是难能可贵。而且现在伊藤博文对宫本直拓见识和判断力己经相当信服了,因此如果有宫本直拓跟着,也能有个协商的人。以伊藤博文的职权,调一个人进谈判团,当然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其实宫本直拓的真正目地是想近距离的观察华东**的穿越者,对华东**做一个全新的评估。

    以前宫本直拓作为日本的情报人员,潜入过青岛、上海等地,并策划了上海的爆动事件,但他并没有和穿越者,由其是作为华东**领导人的穿越者有过接触,尽管现在己是近代社会,但领导者的素质,对于一个国家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

    另外宫本直拓所知的历史在这个时候己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旧时空里,尽管日本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但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获得了重大的地缘战略利益,为后来日本成为国际列强牌局中的玩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本时空里,日俄战争的规模扩大为远东战争,但胜利的一方却变成了华东**,日本不仅没有获得了旧时空那样的地缘战略利益,而且还基本失去了与华东**竞争的先机,宫本直拓也是来自未来的人,比这个时代的人更清楚日本与中国的优劣,因此日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如何,也有必要重新认真考虑,而这一切又是要了解华东**领导人的素质、能力,才能作清晰的判断。

    这次华东**派出的谈判代表是二号人物秦铮,这正是一个了解华东**领导人的大好机会,因此宫本直拓才向伊藤博文要求,参与这次谈判。

    很快宫本直拓的身份就办,公开的职务是伊藤博文的个人助理,进入了日本谈判代表团。而在2天之后,伊藤博文率领代表团共计64人,从东京出发,搭乘日本商船平川丸号,驶向上海。

    ――――――――分割线―――――――――分割线――――――――

    华东**收到了日本确定更换了谈判人选的时候,秦铮也从沈阳赶回到青岛,得知日本己经确定由伊藤博文担任谈判代表之后,秦铮也十分满意,而且就这几天里,秦铮对这次谈判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柝,并确定了初步的谈判方案,以及华东**要获得的利益,这次回青岛来,就是向行政院汇报,并进行确认。

    其实这时在青岛,穿越者内部对这次对日本谈判的讨论要远远超过与英法荷三国谈判,一来是穿越者对日本都有特别的情绪,也让穿越者犹为感兴趣;二来和日本的谈判拖的时间较长,也有足够的时间束发酵。

    当然,穿越者对日本的谈判也是各种说法都有,如什么要求天皇退位;华东**在日本驻军;禁止日本拥有军队或限制日本军队的规模;不允许日本制造进攻性武器;要求日本将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全部都吐出来,总之就是将日本往死里整。

    还有由金昌洙所领导的在青岛的韩国复国组织也在积极的呼吁,要求华东**在这次谈判中加入日本势力全部退出朝鲜半岛,让韩国自主独立的条件,也得到了不少穿越者的支持。一来是从地缘战略考虑,朝鲜半岛是由海上进入中国的跳板,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因此必须是一个亲华东**的政权;二来有一部份穿越者在旧时空是哈韩一族,爱屋及乌,因此对金昌洙这一批人也有好感。

    当然,金昌洙来到青岛之后,在华东**的支持下,己招集到2000余朝鲜人,并组建了一个团的军队,金昌洙本人也在青岛积极活动,结交了不少人,到是颇为活跃。

    夏博海当然知道,这些将日本往死里整的条件都不现实,因为华东**现在并没有完面控制日本的能力,而日本也没有完全失去反击之力,因此这些条件日本是不可能接受,只能和华东**死磕到底,这样的结果也并不是华东**所希望看到的,那么谈判中的分寸拿捏,需要相当精准,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华东**确定秦铮是谈判代表,秦铮不在青岛,也就无法展开讨论。现在秦铮回到青岛,夏博海也立刻下令,招开行政会议,讨论对日谈判的策略和条件。

    秦铮在会议上首先发言道:“这一次和日本的谈判主要是4个问题,第一是赔偿的数额,当然数额是越多越好,但也要考虑日本的承受能力;第二是土地,现在日本的3块殖民地,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都是中国周边的战略要地,由其是台湾,原本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次谈判中是否收回;第三是战俘问题,也包括我们后期从日本抓来的劳动力,是否在谈判之后交还给日本;第四是其他问题,如韩国问题、我们与日本的外交、贸易关系等,当然这部份问题比较简单,并不是这次谈判的关建。”

    夏博海道:“很好,我们就一个一个的讨论,首先是确定,这次我们打算敲日本多少钱?”

    众人一下子也都笑了,贾振召道:“法国赔了6 0 0 0万英镑,英国是2800万英镑加1/4个加里曼丹岛,日本赔的肯定不能比英法低吧,我觉得起码8000万英镑,如果能够谈到1亿是最好。”

    汪军道:“8000万英镑也不是少数了,差不多是7、8亿日元,现在日本一年的财收入才2亿日元左右,就是怕日本现在赔不起啊。”

    游明钱道:“日本赔不赔得起,关我们什么事,自己去想办法,要是赔不起就不赔了,那有这样的道理。”

    汪军道:“话也不能这么说,如果日本真的赔不起,再怎么逼他也没有用啊,我们的目地归根到底是拿到赔款,因此还是实际一点,定一个日本能够承受得起的数额不是更好吗!”

    秦铮道:“我认为承受得起的,和赔得起并不是一个概念,‘承受得起的’应该包括借钱在内,日本的赔款决不能比英法少,否则我们打赢这一战还有什么意义,因此我认为赔款的数额就定在8000万…1亿英镑这个范围内。”

    夏博海道:“这个我同意,我们是胜利的一方,没有必要过于迁就失败者,差不多就行了,这又不是让日本赔10亿、8亿英镑!至于怎么借钱,让日本自己去想办法,我们只管收钱就行了。如果赔不起,那就继续打,这一点决不能让步。”

    秦铮道:“那就这样决定了,第二点,土地问题怎么办?”

    肖建军道:“当然都得要,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都是战略要地,必须让日本都吐出来。韩国可以复国,但必须在我们的控制下,而琉球群岛、台湾都必须收为我们所有,这样我们可以将东南边防线推出到第1岛链,增加了我们防御的纵深。”

    秦铮道:“我判断日本接受赔款8000万…1亿英镑的机率到不小,但接受吐出这3块殖民地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吐出了这3块殖民地,日本只守着本土的四个岛,是基本就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

    肖建军道:“那就再接着打啊,打到日本把这3块殖民地都吐出来为止。”

    秦铮道:“那就和我们的谈判目标有异了,这次谈判,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获得未来发展的资金,而且继续开战也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利益啊。”

    这时夏博海道:“我的意见是,这次谈判最好是只收钱,不要土地,在战争结束之后,我们首要的目标是发展,尽快的在我们统制的范围内,实现全面的工业化,因此资金才是我们最需要的,而这三块地方的战略价值虽然很大,但日本的实力至少在20年内都无法发挥这三块地方的战略优势,而且只要我们自身的实力提高了,发展了,随时却可以将这三块地从日本手里夺回来,不用急在这一时啊。”

    徐济超道:“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就算了,毕竟它们以前只是中国的藩属,但连台湾都放弃了,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因为台湾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而我们华东**一直以来都是以维护中国利益的形像出现,和英荷谈判,我们还要到了婆罗洲这么大一块地呢!而但这次连本国的领土都不收回来,恐怕会有损我们的声誉啊,我看这次怎么样也要把台湾收回来吧。”
………………………………

第七一五章 上海谈判(二)

    徐济超的意见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毕竟大多数人都觉得在这次取得了这样重大的胜利,至少也要把台湾收回来才行。

    夏博海心里稍稍有些失望,虽然经过了5、6年的历练,大部份人的行政能力都不错,但战略眼光还是有欠缺,台湾和婆罗洲是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在任何时候收回,甚致为此而发动战争,都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而且在这次远东战争之后,华东**将会取得对日本的战略主动权,但日本也决不会甘心落在华东**之后,以后无论是要彻底打服日本,或是将日本纳入中国主导的秩序中来,中日两国在以后肯定还会有冲突,因此中国有大把的机会收回台湾。

    而婆罗洲历来都不能算是中国的正式领土,能够和中国扯得上一点边的,只有在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之间,由华人在婆罗洲成立的兰芳共和国,但兰芳共和国和当时中国的合法**清廷并无任何隶属关系,因此以这个理由宣示中国对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