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5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铮道:“这一点大家到是大可以放心,我们的部队在东北己经过了一个冬天,而且专门进行过冬季的战斗训练,另外还有比较齐备的防寒保暖措施和装备,因此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作战。”
夏博海道:“作战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但成立国民警卫军,还有向东北增加人员的事情,还需要再讨论。”
现在还是战争时期,因此军事行动可以直接由战时工作组直接决定,而成立国民警卫军,还有向东北增加人员则都需要在元老议会中讨论。
接着是由王云鹏介绍这五年以来,华东**的工作情况。
当然在这5年中,华东**确实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基本可以说是从零基础上,建成现在这样一个功能大体完善齐备的政治体。社会秩序基本安定,华东**的统治也得到了较为广泛好的支付。
在农业方面,山东己经全面完成了土地分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而且在各级**的指导下,各地都完成了一批水利项目的建设,加上华东**又引入了部份未来,或当代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法,因此在这几方面的综合因素下,现在山东的农作物土地亩产出量都很高,大部份地方都达到土地的最高出产量,有不少地方的农民都感叹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这几年是收成最高的。
不过这种产量的提高还是十分有限的,通常只比往年提高20…30%,最大的提高幅度也都在50%以内,远远没有实现成倍数的增产。这也很正常,因为农业生产主要是靠肥力,而在目前还没有化肥的情况下,只靠自然有机肥,农业生产是不可能大面积的出现翻倍的增涨。不过尽管如此,华东**还是实现了粮食自足。虽然在这5年里,华东**向外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但那是为了贮备和远东战争准备,并非是自己生产不足。
在工业方面虽然这5年的时间中,有1年半是参加远东战争,但华东**仍然基本完成了在成立之初制定的第1个5年计划,37个大的工业、基础项目基本全部完成,包括钢铁厂、机械厂、发电厂、造船厂、修建铁路、港口等大型工业、基础项目当然这37个工业、基础项目中,有超过一半的建设年份超过5年,有的甚致达到了10年,因此现在只能算阶段性建成,但己经部份投产,并开始产生效益了。
尽管这5年的时间并未能在山东完全实现工业化,其实要全面实现工业化,也不是短短五年内能够完成的,但毕竞是给华东**打下了一个极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各国赔偿款的到位,华东**将获得较为充足的发展资金,因此在未来5年,华东**的工业化将会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华东**遇到的问题也有不少,首先是发展的不平衡,第1个5年计划,37个大的工业、基础项目基本都集中在青岛、天津、济南、烟台等少数几个大城市,仅青岛就占到9个,而其他山东省的大部份地区则都没有粘到边,现在青岛、天津己经有几分现代都市的样子了,有部份城区都用上了电灯和自来水,但山东的其他城市变化并不大,或者干脆就没有什么变化。
而且在第1个5年计划的第二年,华东**就开始开拓河湖根据地,但并没有在河湖根据地投资过一个项目,因此现在河湖根据地的很多产品都需要山东这也供应。
不过在发展之初,在资金、技术、技术人员都不充足的情况下,集中大部份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少数几个城市进行重点发展,先解有无问题,也是一个正确的发展计划。不仅可以快速打造出一批近代工业制造企业,积累技术、经验,培养技木、管理人员,而且还能自产一部份工业产品。在这次远东战争中,人民军所用的绝大部份武器和所有配套使用的弹药都能够自产,而且还俱备军舰的组装、制造能力和维修能力,这也是华东**能够打赢远东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否则尽是靠几艘现代军舰,华东**是不可能蠃得远东战争的胜利。
但这种不平衡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不公平,因此在短期内虽然有利,而从长期来看,危害性还是不小,因此在第2个5年计划中,要在重点发展和均衡发展中,选择好一个平衡点。
而就目前来说,华东**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人员的问题,和东北地区只是缺少管理人员不同,华东**可以说是什么人都缺。
这是由于穿越者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近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这个跨度对这个时代还是以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国来说,步子确实是迈得有些大了一点。因为工业化需要大批有一定文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产业工人,以及管理者。而在这个时代,有文化的人到是还能够找出一些来,但绝大多数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士子,让他们当工人,是不可能的,而要有一定自然科学知识的人则是凤毛麟角了。
穿越者中的非军事人员大约有3500多人,目前大体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在**机构中工作,这类人是最多的,大约有2200多人;一类是在华东**开办的工厂、企业、公共设施中工作,这类人大约在1000左右;还有一类则是自主创业,这类人最少,只有300多人。
只靠这些人当然是不可能管理好一个国家的,即使只是一个山东省,因此无论是在**机构,还是工厂、企业,都需要大量做为基层管理人员的归化民。
当然,如果只是工人,实在不懂自然科学知识,也可以对付着用,只要听话就行,而且可以在工作中慢慢的学习。但管理人员就不同了, 不仅是需要文化、自然科学知识,关建是在思想理念上要和华东**保持一致,不仅要认同华东**的统治,而且还要认同华东**的政策和治国理念,这一条几乎是把这个时代所有的清廷的官员、士子们都毙掉。
现在华东**任用的做为基层管理人员的归化民大体分为3类,第一类就是华东**自己培养,而培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培养,接受过糸统的学习,文化、自然科学知识较高,在华东**还未成立时,就开办了希望学校,当时主要是招收的孤儿,后来华东**稳定下来以后,改为招收归化民,以及少部份投靠华东**的士绅人员的子女,现在希望学校已为华东**培养出大约4000名毕业生,全部都在**机构或工厂、企业中任职,并且以后每年可以稳定的为华东**提供大约1000名左右的毕业生;另一种则是以退伍军人和培养的工人,这些人在部队或工厂里学习过一定的文化知识,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相当管理、协作经验,目前大约有2500人左右。
总体来说,这一类人的优点在于政治上可靠,对华东**的忠诚度也很高,并且高度认同华东**的政策和治国理念,而且无论是学校、工厂还是部队,都养成了尊守纪律,行事认真、作风严谨的好习惯。但缺点在于,毕业的学生太过年轻,基本都在20岁以下,文化、自然科学知识虽然较高,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需要在工作中进行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担当大任。而退伍军人和工人的文化素质低是硬伤,虽然在基层工作尚能应对,但到了更高的层级,就力有不逮了。
另外,人民军成立以来,还没有大规模的退役人员,退伍军人实际是在战场上负伤,残疾,无法在军队中继续服役的军人,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残疾也制约他们向更高的层级发展。
………………………………
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
第二类归化民则是原来清廷的官吏人员,当然主要是像主簿、典史、巡检、师爷、差役等这样的低层官吏,当然知县也有不少,连知府、知州也有几个。
华东**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行事作风,**的风貌气像毕竟和清廷不同,只要是有一些见识眼光的人都应该看得出大清药丸的迹像,改朝换代也是早晚的事情,因些想投靠华东**的清廷官员,由其是基层的官员、吏员也确实不在少数,都想着做个从龙功勋。
虽然华东**并不信任清廷的官员,而且清廷的官员在思路理念上和华东**也是大相径亭,但也不是一刀切的全部弃用,而是采用有选择,有保留的使用,一方面向他们惯输华东**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管理规;一方面对这些人也重点监督。也淘汰了相当一部份人,现在留用的原来清廷官吏大约有1600余人。
这一批人的特点是优点都很明显突出,优点是年龄较大、社会经验丰富,文化知识也不错,而且对基层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并熟悉业务,上手很快,办事的能力也很强;缺点是旧式的官僚习俗作风比较重,而且欠缺自然科学知识,对华东**的行事方式很不习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就会在不自觉间就会回旧式的处理方式。
第三类则是外来的投靠人员,基本是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其中有相当部份有过在海外留学的经历,也有少部份是开明的商人、士绅、学者等等。人数大约在1500人左右,而且超过千人都是在1906年内投靠华东**的,这主要是因为华东**加入远东战争之后,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战果,并且又是以保卫国土的名议参战,因此自然声威大振,和清廷采取中立,并划定交战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吸引了许多有志爱国之士的加入,当然也有少部份人是看出大清药丸,改朝换代,抢先选边站队,将来也好得个拥立之功。
虽然这批人都是外来人员,可靠性并不高,并且极有可能混入奸细,但华东**还是对其采用兼并吸收接纳,因为这批人大多都接受过新式教育,在知识水平上和华东**自己培养的学生相差不远,而且有相当部份人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开扩了见识,对世界有一定的认知,因此他们在理念上也和华东**较为接近,同时都对清廷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并有救国、强国的热枕。
但这些人最大的缺点是热情有余,而实干不足,口号喊得惊天动地,但到了具体行动时,要么是脱离实际,纸上谈兵,要么是无所是从,不知该从那里做起。而且由于这些人大多受过新式教育,并且出国留学,因此都自诩喝过洋墨水,自视甚高,不仅看不起接受传统教育的人,而且自认高人一等,来到华东**虽然都是有一腔热枕,想干一番大事,实现救国存亡的理想,但却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从小事做起;还有人由于长年再国外留学,对国内情况所知不多,结果只会盲目照搬国外的模式,而且还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而丝毫不理中国的国情。
另外还有少部份人由其在国外看到近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因此在心里己经形成了外国优越的想法,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制度盲目的推崇倍致,满口就是国外如何如何发达,中国如何如何落后,主张中国应该完全放弃传统一切模式,全盘西化。在华东**内部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
总计,现在华东**的基层归化民管理人员,大约在9000…10000人之间。当然如果是在远东战争之前,华东**只有山东一省,加上天津、上海新区也足够了,但现在华东**不仅占领了东北三省,还将河南省也全部都被纳入到掌控中,还有周边的山西、河北、江苏、安徽、湖北等部份地区,那么现在的管理人员就远远不够了,不仅仅是东北地区差人,而且河南也同样是缺少基层管理人员,而且这还是没有计算从荷兰、英国手里获得的婆罗洲。
当然,从长远来看,基层管理人员不足的困境也不是不能解决,因为在第一个5年计划里,华东**共计成立了4所大学,加上希望学校,每年至少可以获得4000…5000名毕业生,同时在战争结束之后,也会有一批退伍军人,而且随着华东**的声望提高,投奔华东**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未来华东**的可用之人也会越来越多了。
不过当前的用人紧张,也要有一个解决的办法,毕竟目前的局面是不能等到新人慢慢补上来。因此行政院在协商之后,做了布置,从山东向河南、东北三省大规模派遣地方官员和基层管理人员。而且这一次采用行政调令的方式,不容拒绝。当然,为了提高穿越者的积极性,采取正职晋升,副职转正的模式,确保派遣到山东以外地方的官员都能够晋升一级,毕竟在河南、东北地区,有大量的空余职位。
同时也减少各级地方**的管理人数,县级官员保持在2…3人,市级官员4…6名,省会级城市,及省级官员在10…12名左右,而基层管理人员也照止模式进行分配,地方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人数,然后在地方上留用一批原清廷的中下层官吏,这样免强也就足够了。因为经过了几年的历练,在地方上任职的穿越者们、以归化民也都积累了不少地方的管理经验,可以减少地方**的管理人员。
而在山东的地方上留下来的空缺,则可以考虑从归化民军选拔一批人来填补,可以让他们担任县一级正职官员,或是进入市级的管理层,但市一级的正职官员仍然由穿越者担任,毕竞到了这一步,穿越者已不可能垄断所有管理位置的正职,因此提拨归化民到地方正职的管理岗位上,已是势在必行的。
另外就是对在青岛的**机构任职的穿越者,也鼓励他们到地方上去工作,因此青岛的**机构中任职的穿越者中,有不少是中底层的官员,而且留在青岛的晋升空间有限,因此到地方去工作,反到是发展空间更大一些,而且在地方上积累足够的资历和经验,再回到青岛来,可以担任更高一层的职务。从长久来看,**的高层官员也都应该是从地方基层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的积累经验,晋级升职。
王云鹏的发言结束之后,众人到是没有太大的异议,张玉明道:“这一次采用行政调令的方式,不容拒绝。是不是有些不妥啊,这种事情最好还是自愿,不要搞强制。”
王云鹏道:“这也只是一个说辞,而且也只强调行政院对这一次命令的认真和重视,如果有人坚持拒绝到外地去任职,我们也不可能把他们绑去,当然拒绝的人,也基本断绝了自已的进途。”
秦铮道:“我同意王主任的说法,我们现在占了几个省?如果就己经开始流行不思进取,安图享乐,失去了开拓精神,那么我们还谈什么推翻清廷,重建中国,还谈什么星辰大海?坦白的说,我觉得在我们内部,确实是有些问题,小富则安,从上次向东北地区派年轻人,就有这种苗头,因此这次的干部调动,可以看作对我们这个团体的一次测试,看看我们还有没有进取精神。”
徐济超道:“秦政委,我觉得您到不必要担心,上次的事情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派去的都是年轻人,家长然舍不得,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有亲人都是很难得的,才会有抗拒情况。不过这一次,我对结果还是很乐观的,根据我的了解,不思进取,贪图安乐的人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由其是地方上的人,还有在青岛任职的中底层官员,还是有开拓的雄心壮志,只是没有可供他们一展身手的舞台,现在台子已经搭好了,就等着他们上台亮像。”
夏博海道:“这一点我同意徐主任的意见,还是要对我们这个团体有信心才对。”
秦铮道:“我这段时间在东北,对山东这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如果真的是像徐主任所说的,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我也希望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啊,不过王主任坚持的行政调令,不容拒绝,最好是不要改。”
夏博海道:“这个我也没有异议,应该保留下来,显示我们的重视。”
汪军道:“我认为行政调令,不容拒绝,当然不要改了,但最好还是让调任的人自愿,那不是更好吗?我们也不能都指望他们自己的雄心还没有被磨灭,行政院应该加强引导宣传工作,把到河南、东北工作的道理、前景讲清楚,还是可以让不少人改变想法的。”
夏博海道:“这个思路很对,宣传工作确实不能少,这件事情就由汪委员负责,把宣传方案拿出来,交给王主任审阅。”
汪军道:“好,会议结束以后我就开始制定宣传方案。”
夏博海道:“好了,这个议题就到这里,下面我们来讨论最后一个议题。”
………………………………
该章节已被锁定
夏博海道:“这个议题也复杂,就是在这5年里,我们是否将推翻清廷设定为我们的目标,当然这是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至少要让东北三省彻底的稳定下来。如果连东北都稳定不了,我们当然也就不要再有其他的想法了。老秦,你来说说,东北地区要彻底稳定下来,需要多久?在这方面你是最有发言权的。”
秦铮道:“东北地区要彻底稳定下来,估计是需要两年的时间,不过要考虑到蒙古的因素,应该稍微放宽一点,就算是需要三年。”
王云鹏道:“政委,东北地区的稳定,和蒙古有什么关系?”
秦铮道:“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俄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都无力和我们在远东相抗衡,但根据旧时空的经验,他们很有可能会利用蒙古的分裂势力为代理人,与我们为敌,以牵制我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因此我们在未来一、二年内,有很大的机率会和蒙古的分裂势力发生一场局部的战争。”
游钱明道:“蒙古人的头脑不会那么笨吧,很明显连数十万俄军都不是我们的对手,他也应该明白,和我们为敌是根本没有胜算的。”
夏博海道:“这个时候的蒙古,还是部落制度,不要把那些部落头人的智慧估量太高了,而且蒙古的信息传播慢,因此俄国完全可以利用不对称的信息优势,并且以支持****为诱饵,说动蒙古的分裂势力和我们为敌,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秦铮道:“这还要考虑到蒙古军队常用的战术,他们肯定是以骑军袭扰为主,而不会和我们正面对抗,这样的战术,蒙古应该还是有一点自信的。因此我们也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作战训练。”
夏博海道:“好吧,蒙古的事情今天就不展开了,那么就按老秦所说的,彻底稳定东北地区,需要2…3年时间,并且还要考虑和蒙古的分裂势力进行一场战斗。大家就发表自己的看法。”
肖建军首先道:“我只从军事的角度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如果单从军事上来,我们击败清廷的军队,甚致是攻克北京,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最多只用出动2个军的兵力,我就可以保证,能够拿下北京。因为现在清廷唯一能和我们的人民军相抗衡的,只有北洋新军,人数大约在6…7万,和我们的一个军的兵力大体相当。不过通过河湖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我们对北洋新军的实力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和评估,其实只论士兵的个人素质,应说北洋新军的士兵和我们的战士相差得并不多,但战术素养,还有各级指挥官的临阵指挥能力,就和我们有相当大的差距了。毕竟练兵容易,照着一个样版学就行了,但战术素质,指挥能力可就不是能够学来的。可况北洋新军虽然是按照近代军队的编制、训练组建,但还不能完全算是一支近代军队,而是袁世凯的私军,这就决定了北洋新军的上限。”
“在河湖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北洋新军就表现出了战术过于呆板,而且缺乏打现代战争的实战经验,而且从旧时空的经验来看,这也是北洋新军的正常操作,虽然在旧时空里,在近20年的时间里,北洋新军都是中国最强的军队,但这是建立在低水平的竞争上,无论是二次革命、护法战争还是后来的直奉战争,北洋新军的表现都是乏善可陈,只不过是对手更烂,因此北洋新军才在比烂中胜出了,其实北洋新军并不难对扌,何况在河湖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中,我们己经打残了北洋新军的两个镇,虽然现左这两个镇都重建了,但毕竟时间不长,素质不能和先前的士兵相比,因此北洋新军实际有战斗力的军队不会超过5万。在同等兵力条件下,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击败北洋新军,而只要是击败了北洋新军,其他的清军就都不足为虑了,最多我们只用投入两个军,在军事上就完全可以对付清廷了。”
鲁宏道:“如果在我们进攻清廷的同时,蒙古的分裂势力在俄国的支持下,进攻我们,那么我们能否应付这样双线作战的局面呢?”
肖建军道:“这当然是可以的,因为蒙古的军事实力,其实是不足以对我们造成颠覆性的威胁,甚致连重大威胁都谈不上,顶多只是骚扰,给我们制造一点麻烦,而东北稳定下来之后,我们在东北肯定会有驻军,只靠当地的驻军就足以应对蒙古的袭扰了。”
鲁宏道:“但蒙古可以出兵南下,到达北京,直接增援清廷啊。”
肖建军道:“那样一来,蒙古军队就要和我们正面对抗,那就更好对付了。”顿了一顿,肖建军又道:“其实我到真的希望蒙古会在这1、2年内对我们发动进攻,因为这样我们就有理由狠狠教训他们一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