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6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邱逢甲忽然站起身来,向秦铮躬身一揖,道:“请秦议长恕学生无知,担有一事,欲向秦议长当面请教。”

    秦铮道:“邱先生可是想问,这次我们明明赢了日本,却为什么不收复台湾?对吧?”

    邱逢甲怔了一怔,没想到秦铮到是坦诚,尽管邱逢甲己经知道华东**和日本签约成功,但这时还是想努一把力,于是道:“正是,学生正有此问。”

    秦铮道:“邱先生,我刚才还和经方先生说起,此次虽然战胜了日本,但未能收复台湾,却是美中不足啊。”

    李经方也道:“正是,不过经方想来,贵众想必也是有不得己之苦衷啊。”

    秦铮点了点头,道:“不错,不是我们不想收回台湾,而是实在是力不从心了。英法日俄,都是当今世界强国,荷兰虽是欧洲小国,但也不容轻视,单是一国,胜之己是不易,可况是连胜5国。此番作战,我们共计出动约50万大军,加上前方后方的民伇人员,共计不下150万人,人力如此,所用物力,更是不计其数,而在开战之前,我们只有山东一省,另在河南占据少量乡村之地,虽然不算是弹丸之地,但区区一省,能有多少人口,能有多少物产,因此这一战能够取胜,实在己是穷尽我们的全力了,确实无再收复台湾了。”

    其实秦铮这番话也是真真假假,邱逢甲虽然在台湾抗日时有过一段时间的军旅生活,但终究还是一介书生,对军务之事所知不多,因此也听不出秦铮这番话的虚实来。

    不过邱逢甲还是做了一些功课,道:“那么贵众与日本谈判,为何不在谈判中要求日本将台湾归还呢?”

    秦铮道:“不瞒先生说,如果我们在谈判中要求日本将台湾归还,确实可以收回台湾,但就无法获得赔款了,先生或许又会说,收复失地为大,钱财不过身外之物?可是。”

    邱逢甲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他的想法,不过并不打算说出来,因为他也是明白事理的人,知道割让台湾不是华东**的责任,因此华东**也没有绝对的义务必须收复台湾,而且这一次华东**保住了东北,还收复了海参崴,这样的成绩单己经是很优秀,只能用民族大义好言相劝,但决不能拿没能收复台湾来指责华东**。却没有想到秦铮毫顾忌,主动说破。

    秦铮道:“我刚才已经说过,我们的力量有限,为了这次战争,我们仅是向美、德两国所借的外债就达6000万英镑,加上利息几近8000万,而就是在这上海地区,也发行了大约5000万白银的债券,这些债券都是要还的。” 转头对李经方笑道:“不知道经方先生买了多少。”

    李经方道:“在下买了10000两的债券,舍妹、妹夫亦购买5000两。”

    秦铮笑道:“看来经方先生一家都是我们的债主,而且还是大主户啊。”

    李经方道:“那里那里,贵众浴血奋战,保国卫家,我们不能上阵杀敌,出些银钱自是应该的,其实在下,舍妹、妹夫亦不打算要回来。”
………………………………

第七二六章 台湾来客(下)

    秦铮回过头来,又对邱逢甲道:“邱先生都听到了吧,经方先生一家高义,不打算要我们归还债券,但不是所有人都有经方先生这般胸襟,何况这还牵扯到我们**的信义,因此我们发出的债券,都必须按时归还,而且连利息都不能少一分。”

    李经方道:“邱先生是初次与华东**打交道,若是长了更会知道,华东**确是信义素著,出言必行。”

    秦铮道:“人无信而不立,国家更当以信义为本,债券就是以**的信用为担保,我们又岂能失信于民。不过没有日本的赔款,我们拿什么来偿还这些债务呢?”

    顿了一顿,秦铮又道:“当然,我们从英法荷那里,己经获了大量赔款,虽然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亦可抵大半,余下靠我们每年的财政收入,也能如期还清,但现在并非是己经太平无事,北方沙俄还未屈服,依旧在调兵遣将,企图扭转败局,而且英法虽败但其国力未有大损,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何况是在萧墙之内,尚未内患。就在我们日俄交战时,清廷派兵进攻我们在河南的地盘,尽管清军被我们击退了,但这内患却不可小视,因此我们只能尽快和日本结束战争,并且尽可能多的从日本那里获得赔偿资金,以确保我们还有继续战斗的能力,而收复台湾,这一次只能放弃了。”

    邱逢甲不是胡搅蛮缠的人,也知道自己没有理由要求华东**必须收复台湾,而且这次来见秦铮,只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心态,但听了秦铮这番话之多,心里还是不禁大失所望,从他心里来说,是宁愿希望华东**是由于其他原因,而放弃收复台湾,因为那样说明华东**还是有能收收复台湾的,只要自己多多努力,再以民族大义的名议相劝,还是有可能说动华东**改变策略,或者是在1、2年之后出收复台湾,但听了秦铮的话之后,邱逢甲才明白,这次华东**确实是没有余力收复台湾了。由其是秦铮提到内患的事情,显示是要清除掉内患之后才有可能向外发展,因此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相当时间内,华东**都不可能出兵收复台湾。也只能长叹一声,道:“如此台湾岂不是永无回归华夏之日了。”

    秦铮摇了摇头,道:“邱先生也不必失望,虽然这次我们没能收复台湾,但早晚必会将台湾收复回来,只请邱先生耐心等候些时日。”

    邱逢甲又向秦铮躬身一辑,道:“不知秦议长能否告之,贵众何时方能收回台湾,以慰逢甲之心。”

    秦铮想了一想,道:“少则10年,多则15年,我们必能收复台湾。”

    邱逢甲也沉默一会,才道:“也罢,君孑报仇,十年不晚,逢甲就是再等10又何妨。”

    秦铮笑道:“不过收复台湾,还需要像邱先生这样的志士相助才行。”

    邱逢甲赶忙道:“只要是贵众有用学生之处,赴汤蹈火,再所不昔。”

    秦铮点了点头,道:“不知邱先生是否有意,随我到青岛一行,一则可以看看我们的气象,二则可以从长计议收复台湾之事。”

    其实邱逢甲也确实想到青岛去看看华东**的风土人情,心里也存了一个念头,现在华东**要取清廷而代之,改朝换代也不是什么秘密,而邱逢甲对清廷也基本不抱任何希望了,因此如果在青岛所见,华东**真的有开朝建基的气像,那就投靠到华东**的门下算了,见秦铮相邀,自然是不会拒绝,道:“承蒙相邀,逢甲自当承命。”

    秦铮道:“那就这样,今天邱先生准备一天,收拾行李物品,明天一早我们就乘船出发。”

    于是在第二天,邱逢甲带领着子弟众人,随秦铮一起登上客船,离开上海,经过了1天半的航行之后,到达了青岛。

    现在华东**的机构基本完善,也专门有人接待来访的客人,而且访客的社会地位、层级、名气不同,也都各有接待的标准,秦铮给邱逢甲定位二等名人,自然有相关人员按照这个标准安排一干人员的食宿,并且带他参观青岛的城市面貌,工厂、学校,以及附近的农场、村庄等地,到是不用秦铮操心了。

    而回到青岛,秦铮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新一届领导人的选举工作。

    其实选举到是没有太大的悬念,虽然从总体来看,华东**还是大体施行的集体领导制,而且在华东**成立的这5年以来,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也基本可以归功于5人团,以及行政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结果,决不是某1、2个人的功劳。但夏博海依然表现出一个合格领导人应有的素质, 在几次关建的时刻,都做出正确的重要决策,而且5人团的其他4人也都无意去挑战夏博海的位置,其他人更是没有能力动摇夏博海的地位,因此也可以说,夏博海的连任,基本是没有任悬念的。

    而真正麻烦的是选举的过程,按照华东**的规定,领导人的选举应该是由全体合法年龄的穿越者参与,不过现在华东**的摊子铺得太大,人员也分散的很开,因此要想像在5年前那样,再把所有人都聚集到青岛进行投票是不可能的,既使是在其他地区设立投票点,也不能确保所有穿越者都参与投票,毕竟现在的交通、通迅都没有穿越前那么发达,华东**也不可能在只要是有穿越者的地方,就设立投票,而且还有一部份穿越者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参加投票的意向也并不强烈。

    于是在这次选举之前,元老议院里也通过了一项决议,只要参与投票的人数达到合法年龄穿越者的80%,既可算投票有较,但要当选,则必须获得占合法年龄穿越者的50%,如果达不到这一票数,则在得票数第一、第二的人选中进行第二次选举,由得票多的人当选。

    而在一周之后,各处投票点的投票箱均送回到青岛,在元老议院中经由所有元老议员的检查之后,进行统一开箱,并计总票数。

    最终首先这次投票的参与人数达到5918张,达到合法年龄穿越者的90%以上,确定投票有效,而夏博海以得票4927张,达到合法年龄穿越者的80%左右的绝对优势,成功连任,而秦铮也获得了661张选票,王云鹏得票183张,徐济超得票147张。

    夏博海连任之后,提名行政院的各委员会人选,而且基本都保留上一届的人员,因为从总体来看,这一届的行政院成员的工作都是卓有效的,不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国家政体,在内政、外务各方面的成绩也都是可圈可点的,由其是打赢了远东战争,为华东**下一步的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同时也为所有穿越者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可以说现在华东**中,己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酱油众了,即使是在不思进取的穿越者,也都被安排到一定的位置,那怕只是个闲职,但无论是职位还是社会地位,都也比旧时空里强得多,而有心在这个时代干出一番事业的穿越者,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从政,或是在公办企业中任职,也都取得了大小不等的成就,因此从总体来说,绝大多数的穿越者对行政院的工作都还是相当认可的。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穿越者都认可行政院的工作,有人就认行政院的工作做得并不好,对穿越者的支持与帮助还不足,应该给穿越者提供更大,更多的支持力度;也有人认为行政院的工作很容易,换了谁都能做到现在这个水平,并不值得夸耀,如果是自己上,一定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不过这样的声音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行政院的工作也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因此也可以无视。

    而另一方面,华东**可用的人选择也并不多,穿越者在旧时空里,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尽管有少量**官员,但行政级别都不高,缺少执政经验,众人,包括五人组在内,其实都有几分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好在是华东**在成立之初的地盘也并不大,只有山东一个省,大家边干边摸索,在工作中学习,也就这样过来了。

    不过在这5年时间里,行政院的成员们从不成熟到成熟,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到不像5年那样心里没底,而本着用熟不用生的原则,自然是应该将这一批人员全部留任。

    提名之后,被提名人选要在元老议院接受咨询,然后由议员投票通过。而原来的**高层中,只有秦铮不用为自己的位置担心,因为元老议院的议长是在元老议院中选单产生,不用夏博海提名,而元老议院的选举周期和**选举周期不同,现在还没到选举的时候,秦铮还相当稳固。

    又经过了10余天的咨询、投票,所有被提名人选都在元老议院通过,可以正式上任了。不过新一届的**高层正式上任,是在1907年的元旦新年以后,现在还有大约20天的时间。
………………………………

第七二七章 决策(一)

    虽然新一届的**高层还没有正式上任,但其实就是同一批人,因此各部门的工作也不存在交接,依然还是正常进行。

    而就在1906年12月20日,华东**第一届行政院,进行了最后一次行政会议,而这次会议总共有3个重点的议题:

    一是由秦铮汇报东北的情况,现在华东**己经和日本谈判成功,就只剩下最后一个目标俄国,虽然压力己经大大的减底了,但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毕竞现在的东北,还牵制着华东**6成以上的陆军兵力,不仅消耗着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迫使华东**不得派秦铮到东北坐镇,因此只要是俄国不屈服,华东**也就难以将全部精力投放到经济和工业发展上来。而华东**下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迫使俄国也屈服。

    要迫使俄国屈服,自然是和东北的情况息息相关的,如果华东**在东北的统治稳固,而且东北的社会秩序正常,当然对华东**压服俄国有利,反之则是不利,另外东北地区将是华东**下一步发展、开发的重点地区,了解东北地区的现状情况,也有利于行政院制定针对性的计划。

    第二个重点议题就华东**的第1个5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其实这也是每届**的末期例行的正常工作,由于每年都会有年末的工作总结,因此众人对华东**情况也基本都了解,不过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英法荷三国的赔款己经到帐了,婆罗洲的交接也己经完成,另外日本也赔款也将在明年年初到帐,这些都是新的变数,当然也需要进行交待。

    而最后一个议题才是这次会议的真正主题,在未来的5年中,华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虽然在这次战场之前,华东**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华东**将是以发展经济和建设工业为主,但这个发展期是多长,是否包括这一届**官员的5年任期,都还没有定数。其中最关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这5年里,是发动彻底推翻清廷,统一中国的战争。

    尽管现在清廷己经没有什么实力了,但毕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且由于历史的惯性,仍然有强大的号招力,虽然己不足以对华东**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但给华东**制造一些麻烦还是可以,因此只要清廷存在一天,华东**也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发展。

    何况发展工业,建成工业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既使是把这5年的时间全用上,也不可能将现在华东**的地盘建成一个工业社会,因此先彻底推翻清廷,统一中国,虽然说会放慢发展的速度,但可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统一规划,来发展经济,建立工业化,也不用担心再有什么制肘。而且华东**现在的实力,击败甚致推翻清廷也没有什么悬念了。因此在这两种计划,如何权衡,当然是要认真讨论。

    当然,要彻底推翻清廷,统一中国,必须是先稳定了这次战争占领的地区,也就是东北三省,如果东北不能安定下来,那就什么都做不了,因此秦铮的报告,也就成了华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秦铮从沈阳回到青岛,就己经准备好了东北的总结报,因此这时也十分从容的进行总结。

    首先是说军事方面的布置,现在人民军在东北地区布置了4个军,其中一个军只有2个师2个团,共计14个师、11个团,三支装甲列车编队,一个骑兵旅(含三个骑兵团),另外还有一个车载自行火炮编队,包6门200毫米火炮;一个汽车牵引火炮编队,包括18门155毫米野战炮,计约28万军队,另外还有约50万的后勤人员。

    俱体的兵力分布为,在满洲里布置了5个师、3个团、一个骑兵团、一支装甲列车编队,2门200毫米车载自行火炮,共计约10万左右兵力,这也是目前华东**聚集兵力最多的防,与以赤塔为核心的俄军对持。

    其他地区是:在海参崴布置了3个师;在鸭绿江边布置了2个师1个团;沿中东铁路滨洲线、滨绥线段各布置1个师3个团,及一个骑兵团,一支装甲列车编队;哈大线段布置2个师,2个团及一个骑兵团,一支装甲列车编队。从总体来看,人民军在整个东北地区的布防兵力还是足够的。

    而经过了近1年时间的整治,东北地区的基本社会秩序大体都恢复了正常,经济也在恢复中,由其是在大城市里,己差不多接近了战前的水平。而华东**的行政机构设立,也己经覆盖了全部大城市,在秦铮离开时,正在向县城幅射。

    在清剿土匪方面,人民军取得的成绩也相当可观,到秦铮从沈阳离开时止,人民军共计剿灭土匪126股,捣毁土匪剿穴84处,击毙土匪5832人,抓捕土匪18562人,并处死其中罪大恶极,民忿较大的土匪人员2268人,可以说比较有效的遏制了东北地区土匪泛滥的局面,尽管距离将土匪彻底根除,还需要相当大的努力,但现在至少可以确保大中城市、铁路沿线、重要的县城,镇庄等地基本不会再受土匪的侵掠,这也是东北地区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也为华东**、人民军蠃得了不少声望和民心。

    而剿匪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借剿匪之机收编了一批东北地区的地方武装力量,如张作霖、冯麟阁、马如龙等人,也都陆续投奔到人华东**的旗下。由于这些地方武装势力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地势,有的原来就是土匪出身,对土匪的心态、行动规率都相当熟悉,有人在不少土匪团伙中还有熟人内线,因此在剿匪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华东**稳定东北局面也作出了相当的供献。

    当然,由于现在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因此这些东北地区的地方武装势力还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华东**的关系比较松散,但在剿匪的同时,华东**也向他们展示了强大的实力,相信随着战事结束,华东**可以将这些东北地区的地方武装势力逐步的完全消化吸收。

    还有就是日、俄军队的俘虏,以及从日本抓捕来的劳动力,主要通过建立农场来安置,现在己成立了22个农场,每个农场的人数在8000…10000不等,人员是以从日本抓捕来的劳动力为主,。另外又成了5支工程队,每4万…5万人不等,以日、俄军队的俘虏,主要是负责修筑铁路、公路等道路设施。

    同时东北地区还向山东提供了大约15万劳动力,主要是从日本抓捕来的劳动力、及日、俄军队俘虏中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并为河南提供了约20万劳力,正在陆续向河南转运。共计使用劳动力约65万左右,不过还有约20万左右的劳动力,正集中在旅顺统一管理,等待着安置,并接受简单的中文教育。

    秦铮还专门对农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目前建立的农场主要是分布在吉林、黑龙江省的中东铁路沿线20…30公里的范围内,实行全封闭管理,农场周边均建有3米以上的高墙,外围还挖出一道6…8宽,2米深的壕沟,一来是防止有人从农场中逃走,二来也是防备土匪及野兽。

    每个农场有2…4名穿越者为主要负责人,加上25…30名归化人员,以及200名左右后勤人员,同时还驻守1个连的军队,穿越者和归化人员均佩枪,后勤人员也配备50支左右的步枪,这样确保每个农场有200支以上的各种枪支,以及少量机枪,完全可以压制住农场里的劳动力。

    农场的主要目地是以开发围边的土地耕作,以及畜牧;不过现在当然还没有开始耕种,由于农场建立的地区基本都是荒地,这段时间里,农场的主要工作除了兴建农场的基本设施之外,就是进行耕种的准备工作,包括平整场地,砍树除草、排水填涝、撒灰施肥、修建道路,开凿水渠,修建篱笆栅墙、兴建水利及农场外的临时休息设施,今年开春之后,有部份土地可以开始耕种了。当然不是种植农作物,而是种一些能给土地增肥的植物,到第二年才能开始种植农作物,而要正式全面种植,则至少要等到3年以后了。

    而对农场人员,也就是日本人的管理,目前还是采取集体管理的方式,男子主要负责重体力劳作,女孑负责后勤保障,以及部份非重体力劳作,每天晚上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中文学习,争取在1年以内,让每个日本人具备基本的汉语沟通能力。每10天可获一天休息,每个月组织一次娱乐活动。

    当然目前的农场还处于初创阶段,农场未来的发展、模式、管理方式,还有对在农场工作的日本人的定位,权益等等,都需要华东**这边讨论决定,不过秦铮也己经拟定出一个初步的方案,只是在这一次会议上,不进行具体的说明了。
………………………………

第七二八章 决策(二)

    这些都是好的方面,但现在东北地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目前东北地区的问题大体可分为4个方面,首要的问题当然就是俄国的威胁。

    在华东**与英法日荷等国谈判的时候,俄国虽然没有什么动作,但一直在向远东地区调兵遣将,根据人民军的侦察,在秦铮离开沈阳时,俄军己在赤塔集结了超过30万的庞大兵力,当然其中还有相当部份的后勤人员,因此作战军队不会超过20万。这样的兵力当然不足以对东北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