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6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区发动反击,但也足以给东北地区造成巨大的威胁,导致华东**将不得不在东北派驻大军及大量后勤人员驻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当然,这段时间里华东**也没有闲着,一方面在山东加紧生产,一方面向东北地区运送各种物资,现在东北聚体的物资可以确保人民军发动3…4次10万规模级别的战争。而且人民军也不会一味的消极防守,东北战区司令部已经制定好了对俄国的进攻作战计划,主要的思路是西守东进,放弃俄军重兵把守的西线,在俄军守备空虚的东线,主要是乌苏里江地区发动进攻。目地就是要压制俄国,迫使俄国对华东**让步,赔款。
俄军在这一带地区的守备相当空虚,基本不会给人民军的进攻造成大的阻碍,能够阻止人民军的是自己的后勤能力和人力资源,但对俄国来说,失去的都是自己的领土,不大可能等到人民军达到扩张的极限,打不动了自己停手,因此最终向华东**妥协的可能性很大。
这份作战计划已经得到了军委的认可,只是前阶段华东**的主要目标是对付英法日本,因此才没有批准,现在英法日本都已经摆平了,华东**也可以集中精力来对付俄国,可以说现在只要军委一声令下,东北的人民军就可以向俄国发动进攻。当然,要迫使俄国屈服,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变数,过程和时间都不会太短。
其次是土匪问题。虽然华东**在东北地区的剿匪工作成就斐然,但土匪并没有彻底的根除,大股土匪虽然被剿灭,或是化整为零,并还存在着大量的小股土匪,他们不敢在大城市、县城,重要的乡村、庄镇活动,但仍然可以在边远的小村庄进行掠劫袭扰,反而比以前更加难以对付,因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山多林密,土匪们可以藏身的地方有太多,要想彻底清除土匪,还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行。
而且面对这样的小股土匪,出动人民军进行征剿,实在是用牛刀杀鸡,而且正规军队过多的参与国内的战斗也并不是正常现像,同时也会降低自身的战斗力,毕竟这种战斗的强度太低,除了能给新兵积累一定的战斗经验,实在是对军队没有什么益处。在旧时里,美军就是陷入治安战,导致整个军事思维发生了重大错识,制造出一批华而不实,性效比过差的武器,如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滨海战斗舰等。
但警察的力量又不足以对付土匪,毕竞警察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维持社会治安,而不是战斗。因此秦铮建议,应该成立一支专门付责国家内部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部队。
其实这在华东**里,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华东**成立之初,山东也面临着严重的土匪问题,当时就有人建议过,成立国民警卫队,内部安全保卫任务。不过那时人民军也才刚刚组建不久,连海军陆战队都没有成立,而且还打算拿土匪让人民军练手,因此成立国民警卫队也就搁置了下来。不过现在的情况和华东**刚成立时己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是否成立国民警卫队,也有必须进行认真的讨论了。
而东北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蒙古,现在华东**实际已经占领蒙古地区,如重兵把守的满洲里,因此也不可避免会和蒙古的势力有所接触,而现在蒙古地区被俄国渗透得非常严重,由其是在外蒙,上层势力几乎全部亲俄,而且独立势头很强,对中国,对华东**的态度都相当敌视,在人民军与俄军交战时,就有蒙古势力协助俄军作战,虽然现在蒙古的势力有所收敛,主要是被人民军的战斗力震住,而且他们背后的俄国势力也不够给力,但从长远来看,蒙古始终是东北地区的一大威胁。
在旧时空里,在日俄战争之后,受俄国扶持的陶克陶胡、白音大赉、牙什等武装势力曾次入侵东北劫掠,因此在战争结束之后,俄国很有可能会采取类似的战术,不直接与华东**为敌,而扶植蒙古势力与华东**为敌的代理人策略,并支持蒙古势力与东北的土匪勾结,不断的给华东**制造麻烦。那厶现在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制定相应的对策。
如果说前三个问题都还只是外部问题,那么第4个问题则是出在华东**的内部,就是人手严重不足。
人手不足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东北地区的人口本来就不足,根据清廷的官方数字,这个时代辽宁的人口是1500万,吉林是320万,黑龙江是120万;而三个省的人口加起来,还没有山东一个省多,清廷的官方数字,山东省的人口是3000万,而华东**的人口普查,实际己经达到了3500万,隐瞒人口约占2成左右。
而且东北地区不仅人口不多,三个省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平均,面积最小的小辽宁省却是人口最多,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3倍,而面积却只两省的1/5左右。黑龙江、吉林两省的人口少,地方却极大,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劳动力缺口。
虽然华东**利用抓捕的俘虏,以及从日本又抓捕了大量的人员,到是可以暂时缓解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劳动力不足问题,但这并不是长久之策,一来是只有大量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定居的人口,才能有效的改变两省的人口数量,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无论是俘虏还是从日本又抓捕的人,实际都等同于是囚犯,虽然可以开荒种地,进行基础建设,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却并不大,毕竟他们不是居民,也没有正常收入,消费能力有限;二来这一批人毕竞都是外国人,穿越者的大多数都不是极端民族主义者,但对外国人还是难以信任,由其是日本人。
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黑龙江、吉林两省人口少的问题,只能靠移民来解决,旧时空里著名的闯关东,就是一次向东北地区的大规模移民行动,现在己经进行了数十年之久,而移民的主要人员来自河北和山东两省,也有部份山西。如张作霖的祖籍就是河北省大城县南赵扶冯庄,曾祖父张永贵就是在道光年间,由于发生水灾,于是带着儿女,闯关东谋生,来到了辽宁的凌海立身,开荒种地,养家糊口。
原本在日俄战争之后,会迎来一个闯关东的**,平均每年向东北移民的人口数量在50…60万之间,这还是在有极大的死亡率的情况下的数字,毕竟移民们基本全是靠两条腿步行,而且一路上也没有什么保障,大部份移民都是边赶路、边讨饭完成闯关东的历程,因此移民的过程,是相当危险的。不过现在历史己经发生了改变,虽然现在山东省基本不会向东北大规模移民,但河北、山西还是会有大量移民,而华东**应该出面负责做好移民组织、接应及安顿工作,这样可以减少移民的死亡。当然,靠移民改变东北的人口结构,是一个长期过程,至少是以10年为周期的行为。
人手不足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指华东**的管理人员不足,现在东北地区的非军人穿越者大约有400人左右,其中200人是在最近3个月内来到东北,而按照清廷对东北地区的行政划分,东北三省共有26个府、8个州、58个县,另外华东**还要建立大量的农场,因此需要大量的基层官员。
按照现在山东省的情况,县一级的地方官员都是由穿越者担任,归化民只是作为穿越者的下属成员,既使按照一个府州5名穿越者主导,一个县3名穿越者主导,以目前在东北地区的穿越者人数,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作为穿越者的下属成员,数量也都有极大的空缺。毕竞东北的地方实在太大了。
而且在东北的穿越者及归化民大多在以前都没有从事过地方的管理工作,现在也是赶鸭子上架,既使是这样,目前华东**只能确保一个府州有3…4名穿越者坐镇,然后铺以20名左右的归化民,并由人民军协助管理,并且不得不启用了相当一部份原来清廷的地方官员、吏员等人协助,而除了少数重要的县城之外,一般的县城则只能由军队代管,或是由原来清廷的地方官员暂时代管。
在短时间内,这样的模式还可以维持下去,但时间长了肯定是不行的,不过要确保华东**对东北地区的全面控制,秦铮估算至少还需要增加500左右的穿越者,其中有地方的管理工作经验的,要占到一半才行。
………………………………
第七二九章 决策(三)
听完了秦铮的总结之后,众人对东北的现状也终于有了一个清醒的认知,虽然从总体来看,东北的局势大体尚可,但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危机,绝不容放松。
这时夏博海道:“我认为对俄国的军事行动可以开始了,现在英法日荷都己经签约成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因此对俄国的军事行动也宜早不宜迟,如果东北那边的军队数量不够,还可以从山东这边抽2、3个师去增援,总之必须尽快压服俄国,否则就容易迟则生变。”
肖建军道:“好,会议结束之后,军委马上向东北战区发令。”
夏博海道:“不过这一仗必须要打好,打得漂亮,否则我们和其他国家签定的条约履行,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秦铮道:“这一仗我们是有充份的把握,不过如果能够增援2个师,是最好不过了,不是我们的军事力量不足,而是现在东北的地方治安牵扯了部队相当大的精力,一但攻占下新的地区,就又需要军队驻守。”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这个容易,我们会给东北战区足够的支持,老肖,这事马上就办,给东北战区增派两个师去。”
肖建军道:“放心吧,增派军队和发令一起处理。”
游明钱道:“现在可是12月,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发动对俄军的进攻,合适吗?”
肖建军道:“没有什么合不合适的,打仗还能讲好天气吗?气温超过30度、底于5度就不打仗了?我们的人民军可不是草莓兵,该打仗的时候,就是天上下刀子,也一定要打。而且在不适合战斗时节发动进攻,正好也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秦铮道:“这一点大家到是大可以放心,我们的部队在东北己经过了一个冬天,而且专门进行过冬季的战斗训练,另外还有比较齐备的防寒保暖措施和装备,因此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作战。”
夏博海道:“作战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但成立国民警卫军,还有向东北增加人员的事情,还需要再讨论。”
现在还是战争时期,因此军事行动可以直接由战时工作组直接决定,而成立国民警卫军,还有向东北增加人员则都需要在元老议会中讨论。
接着是由王云鹏介绍这五年以来,华东**的工作情况。
当然在这5年中,华东**确实是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基本可以说是从零基础上,建成现在这样一个功能大体完善齐备的政治体。社会秩序基本安定,华东**的统治也得到了较为广泛好的支付。
在农业方面,山东己经全面完成了土地分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而且在各级**的指导下,各地都完成了一批水利项目的建设,加上华东**又引入了部份未来,或当代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方法,因此在这几方面的综合因素下,现在山东的农作物土地亩产出量都很高,大部份地方都达到土地的最高出产量,有不少地方的农民都感叹自己种了一辈子的地,这几年是收成最高的。
不过这种产量的提高还是十分有限的,通常只比往年提高20…30%,最大的提高幅度也都在50%以内,远远没有实现成倍数的增产。这也很正常,因为农业生产主要是靠肥力,而在目前还没有化肥的情况下,只靠自然有机肥,农业生产是不可能大面积的出现翻倍的增涨。不过尽管如此,华东**还是实现了粮食自足。虽然在这5年里,华东**向外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但那是为了贮备和远东战争准备,并非是自己生产不足。
在工业方面虽然这5年的时间中,有1年半是参加远东战争,但华东**仍然基本完成了在成立之初制定的第1个5年计划,37个大的工业、基础项目基本全部完成,包括钢铁厂、机械厂、发电厂、造船厂、修建铁路、港口等大型工业、基础项目当然这37个工业、基础项目中,有超过一半的建设年份超过5年,有的甚致达到了10年,因此现在只能算阶段性建成,但己经部份投产,并开始产生效益了。
尽管这5年的时间并未能在山东完全实现工业化,其实要全面实现工业化,也不是短短五年内能够完成的,但毕竞是给华东**打下了一个极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各国赔偿款的到位,华东**将获得较为充足的发展资金,因此在未来5年,华东**的工业化将会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华东**遇到的问题也有不少,首先是发展的不平衡,第1个5年计划,37个大的工业、基础项目基本都集中在青岛、天津、济南、烟台等少数几个大城市,仅青岛就占到9个,而其他山东省的大部份地区则都没有粘到边,现在青岛、天津己经有几分现代都市的样子了,有部份城区都用上了电灯和自来水,但山东的其他城市变化并不大,或者干脆就没有什么变化。
而且在第1个5年计划的第二年,华东**就开始开拓河湖根据地,但并没有在河湖根据地投资过一个项目,因此现在河湖根据地的很多产品都需要山东这也供应。
不过在发展之初,在资金、技术、技术人员都不充足的情况下,集中大部份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少数几个城市进行重点发展,先解有无问题,也是一个正确的发展计划。不仅可以快速打造出一批近代工业制造企业,积累技术、经验,培养技木、管理人员,而且还能自产一部份工业产品。在这次远东战争中,人民军所用的绝大部份武器和所有配套使用的弹药都能够自产,而且还俱备军舰的组装、制造能力和维修能力,这也是华东**能够打赢远东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否则尽是靠几艘现代军舰,华东**是不可能蠃得远东战争的胜利。
但这种不平衡发展也造成了巨大的不公平,因此在短期内虽然有利,而从长期来看,危害性还是不小,因此在第2个5年计划中,要在重点发展和均衡发展中,选择好一个平衡点。
而就目前来说,华东**遇到的最大问题也是人员的问题,和东北地区只是缺少管理人员不同,华东**可以说是什么人都缺。
这是由于穿越者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近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这个跨度对这个时代还是以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国来说,步子确实是迈得有些大了一点。因为工业化需要大批有一定文化、自然科学知识的产业工人,以及管理者。而在这个时代,有文化的人到是还能够找出一些来,但绝大多数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士子,让他们当工人,是不可能的,而要有一定自然科学知识的人则是凤毛麟角了。
穿越者中的非军事人员大约有3500多人,目前大体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在**机构中工作,这类人是最多的,大约有2200多人;一类是在华东**开办的工厂、企业、公共设施中工作,这类人大约在1000左右;还有一类则是自主创业,这类人最少,只有300多人。
只靠这些人当然是不可能管理好一个国家的,即使只是一个山东省,因此无论是在**机构,还是工厂、企业,都需要大量做为基层管理人员的归化民。
当然,如果只是工人,实在不懂自然科学知识,也可以对付着用,只要听话就行,而且可以在工作中慢慢的学习。但管理人员就不同了, 不仅是需要文化、自然科学知识,关建是在思想理念上要和华东**保持一致,不仅要认同华东**的统治,而且还要认同华东**的政策和治国理念,这一条几乎是把这个时代所有的清廷的官员、士子们都毙掉。
现在华东**任用的做为基层管理人员的归化民大体分为3类,第一类就是华东**自己培养,而培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培养,接受过糸统的学习,文化、自然科学知识较高,在华东**还未成立时,就开办了希望学校,当时主要是招收的孤儿,后来华东**稳定下来以后,改为招收归化民,以及少部份投靠华东**的士绅人员的子女,现在希望学校已为华东**培养出大约4000名毕业生,全部都在**机构或工厂、企业中任职,并且以后每年可以稳定的为华东**提供大约1000名左右的毕业生;另一种则是以退伍军人和培养的工人,这些人在部队或工厂里学习过一定的文化知识,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相当管理、协作经验,目前大约有2500人左右。
总体来说,这一类人的优点在于政治上可靠,对华东**的忠诚度也很高,并且高度认同华东**的政策和治国理念,而且无论是学校、工厂还是部队,都养成了尊守纪律,行事认真、作风严谨的好习惯。但缺点在于,毕业的学生太过年轻,基本都在20岁以下,文化、自然科学知识虽然较高,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需要在工作中进行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担当大任。而退伍军人和工人的文化素质低是硬伤,虽然在基层工作尚能应对,但到了更高的层级,就力有不逮了。
另外,人民军成立以来,还没有大规模的退役人员,退伍军人实际是在战场上负伤,残疾,无法在军队中继续服役的军人,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残疾也制约他们向更高的层级发展。
………………………………
第七三零章 决策(四)
第二类归化民则是原来清廷的官吏人员,当然主要是像主簿、典史、巡检、师爷、差役等这样的低层官吏,当然知县也有不少,连知府、知州也有几个。
华东**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行事作风,**的风貌气像毕竟和清廷不同,只要是有一些见识眼光的人都应该看得出大清药丸的迹像,改朝换代也是早晚的事情,因些想投靠华东**的清廷官员,由其是基层的官员、吏员也确实不在少数,都想着做个从龙功勋。
虽然华东**并不信任清廷的官员,而且清廷的官员在思路理念上和华东**也是大相径亭,但也不是一刀切的全部弃用,而是采用有选择,有保留的使用,一方面向他们惯输华东**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管理规;一方面对这些人也重点监督。也淘汰了相当一部份人,现在留用的原来清廷官吏大约有1600余人。
这一批人的特点是优点都很明显突出,优点是年龄较大、社会经验丰富,文化知识也不错,而且对基层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并熟悉业务,上手很快,办事的能力也很强;缺点是旧式的官僚习俗作风比较重,而且欠缺自然科学知识,对华东**的行事方式很不习惯,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就会在不自觉间就会回旧式的处理方式。
第三类则是外来的投靠人员,基本是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其中有相当部份有过在海外留学的经历,也有少部份是开明的商人、士绅、学者等等。人数大约在1500人左右,而且超过千人都是在1906年内投靠华东**的,这主要是因为华东**加入远东战争之后,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战果,并且又是以保卫国土的名议参战,因此自然声威大振,和清廷采取中立,并划定交战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吸引了许多有志爱国之士的加入,当然也有少部份人是看出大清药丸,改朝换代,抢先选边站队,将来也好得个拥立之功。
虽然这批人都是外来人员,可靠性并不高,并且极有可能混入奸细,但华东**还是对其采用兼并吸收接纳,因为这批人大多都接受过新式教育,在知识水平上和华东**自己培养的学生相差不远,而且有相当部份人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开扩了见识,对世界有一定的认知,因此他们在理念上也和华东**较为接近,同时都对清廷有强烈的不满情绪,并有救国、强国的热枕。
但这些人最大的缺点是热情有余,而实干不足,口号喊得惊天动地,但到了具体行动时,要么是脱离实际,纸上谈兵,要么是无所是从,不知该从那里做起。而且由于这些人大多受过新式教育,并且出国留学,因此都自诩喝过洋墨水,自视甚高,不仅看不起接受传统教育的人,而且自认高人一等,来到华东**虽然都是有一腔热枕,想干一番大事,实现救国存亡的理想,但却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从小事做起;还有人由于长年再国外留学,对国内情况所知不多,结果只会盲目照搬国外的模式,而且还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而丝毫不理中国的国情。
另外还有少部份人由其在国外看到近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因此在心里己经形成了外国优越的想法,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制度盲目的推崇倍致,满口就是国外如何如何发达,中国如何如何落后,主张中国应该完全放弃传统一切模式,全盘西化。在华东**内部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
总计,现在华东**的基层归化民管理人员,大约在9000…10000人之间。当然如果是在远东战争之前,华东**只有山东一省,加上天津、上海新区也足够了,但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