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第6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陶克陶胡带领着队伍,一口气逃回到了赤峰的营地,这时他的身边仅仅只剩了40余人,虽然这时人马都己跑得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不过好在由于在营地里还有留守的土匪,得到了他们的接应,因此人民军的骑军到也不敢向营地发动进攻,只是在营地的外围徘徊。
陶克陶胡也因此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才让士兵下马在营地中休息,自己也解下武装,在自己的帐蓬中休息。而随后又陆续有几支骑兵逃到回来,加起来共计约逃回来近200余骑,但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民军赶到了营地的附近,并且还来了一辆猛士车。
于是陶克陶胡的心顿时又悬了起来,因为看来今天赤峰营地是守不住了,不过陶克陶胡从来没有死守赤峰营地的打算,他原来就准备在人民军杀到之后,就放弃营地逃跑的,因此按陶克陶胡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就应该马上撤离营地,继续向蒙古深处逃走,但由于这时白音大赉还没有回到赤峰,虽然陶克陶胡对白音大赉凶残好杀的作风非常不满,但两人毕竟是一同起事的同伴,又一起数次的出生入死,当然不能放弃白音大赉自己逃走,于是陶克陶胡才依就守在营地里,等着白音大赉回来,只是吩咐士兵将战马都备好马鞍,挂好武器和其他的物品,以便随时都可以出逃。
结果一直等到了下午,白音大赉都没有回来,但人民军的大队人马却赶到了赤峰,同时又到了一辆猛士车,并向陶克陶胡的营地发动了进攻。
虽然陶克陶胡不想放弃白音大赉,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留在营地里等死,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只靠这么一点兵力,是根本不可能守得住营地,因此陶克陶胡下令撤出营地。由于蒙古骑军早就做好了逃走的准备,动作到也十分迅速,上马就可以离开,而且战马得到了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并啃食了一些青草,马力也恢复了不少,于是陶克陶胡率领蒙古骑军逃出了营地。
而这一次,陶克陶胡的目地是自己的家乡,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这一次出兵,陶克陶胡可以说是损失惨重,现在手下仅仅只有200余骑了,肯定是无法再战下去了,因此现在陶克陶胡能够去的地方只有家乡,因为他在家乡还颇有威信力,陶克陶胡自信,回到家乡之后,以自己在家乡的号招力还可以再拉扯起一支队伍,并且获得当地蒙古贵族的财力支持,这样还可以卷土重来。
不过陶克陶胡带走的只是蒙古士兵,而原来留守营地的土匪却没有带,一来是没有那么多的马匹,蒙古骑军多余的马匹只有80余,而留守营地的土匪却有近300人,根本不可能让所有留守营地的土匪都骑马逃走,二来陶克陶胡也从来没有把这些土匪当作自己的部下,只是在当初收容残兵时顺便收纳的,留下来也只是凑人数,因此现在陶克陶胡要返回家乡,他当初在家乡聚众起事,就是为了抗击清廷的“垦荒”计划,维护蒙古人的利益,当然不能带着这些汉族人,扔下也就扔下了,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本来土匪们就没有什么战斗意志,蒙古骑兵一撤,就更是无心恋战了,如果是在东北地区,土匪们也许还会一哄而散了,逃进深山老林里,但这时是在蒙古境内,人生地不熟,又没有马匹,在蒙古草原上没有马匹就等于是没有了半条命一样,而人民军可是有骑军的,因此就算是逃出去也是死路一条。于是土匪们只能一边咒骂把自己扔下的蒙古人,一边放弃抵,向人民军投降。
最终人民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土匪的营地,攻占了赤峰。到这一天晚上,战斗基本结束,各路追击的人民军骑军也陆续归来,并且给欧阳隆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蒙古军的首领之一,白音大赉在战斗中被击毙,尸体也经过了其他俘虏的确认。
白音大赉在蒙古骑军中是仅次于陶克陶胡的首领,他在战上被人民军击毙,具有很大的像征意义,表示人民军虽然没有全歼蒙古骑军,但也给予了他们重创。
虽然己经拿下了赤峰,但沿途的堡垒还是要继续修建,毕竟陶克陶胡己经逃走,从他在蒙古地区的号招力,是绝对有能力再拉起一支队伍,卷土重来,因此由朝阳县到赤峰的这条补济线必须保证安全,该建的堡垒自然还是要建的。不过欧阳隆兴也就没有必要在修建堡垒的地方等待,于是就在第二天一早,欧阳隆兴只留下一个营的兵力,继续监督完成堡垒的建设,而欧阳隆兴带领着其他的人马,赶到赤峰,与张作霖汇合。
赤峰虽然属于蒙古地区,但历史颇为悠久,早在战国后期,燕国就在赤峰南部构筑的燕北长城,以防东胡的侵略,并设立右北平郡;在宋辽时期,赤峰地区曾是辽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两大都城辽上京和辽中京均设立在赤峰附近,因此现在赤峰地区虽然没有城墙设施,但却有大量的人员在这一带地区定居,并且修建了大量的房屋建筑,同时也有大量的牧民在这一带地区过着游牧生活,可以说赤峰地区是一个人员定居、游动混居的地带。
陶克陶胡、白音大赉、杜立三等人在赤峰驻扎时,是自己扎帐蓬建营地,现在这个营地己被人民军占据,而且人民军也计划在这里长期驻守,因此欧阳隆兴决定以这个营地为基础,修建一座较大规模的堡垒,供人民军驻扎。
而在三天之后,欧阳隆兴收到了秦铮的命令,向赤峰附近的蒙古各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递交了华东**的公告,向他们宣告人民军击败陶克陶胡、击毙白音大赉,并已占领赤峰地区的消息,同时也表示,华东**并不希望和蒙古各盟进行战争,而是和平相处,互惠互利,并且又声明蒙古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任何试图将蒙古分裂出中国或是推动****的行为,都将不被华东**认可,并视为与华东**为敌。同时希望各盟派人到赤峰来和华东**会谈协商双方和平相处的事宜。
这份公告的递交,就意味着华东**正式将势力伸入蒙古地区,并且旗帜鲜明反对****,即有威胁也有警告,给蒙古各盟带来了极大的震摄力,毕竞蒙古地区虽然落后,但并非是一个完全封闭,人民军击败俄军的消息,多少也传到了蒙古各盟,当然有的盟知道得多一些,有的盟知道得少一些而己,另外人民军击败陶克陶胡、击毙白音大赉的消息也基本在各盟中传开。
蒙古各盟对公告的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对华东**的公告十分愤怒,认为这就是在以武力相威胁,根本就不用和华东**进行会谈,而是各盟联合起来,组建联军,和华东**决一死战;也有的认为现在华东**的兵锋太强,连俄国都不是华东**的对手,蒙古各盟就算联合起来,和华东**对决的胜算也不大,不如先和华东**进行会谈,看他们到底是作何打算,再做决定。
而公告发出之后,华东**暂时没有再管各盟的反应,而是全心全意的进行建设,等将所有的堡垒都建好之后再说,只要人民军能够在蒙古地区内保持存在,就不用担心各盟的态度。
………………………………
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
就在人民军在东北地区发动进攻赤峰的战役时候,在青岛的罗岳收到了军委的命令,要求他率领海军陆战队到上海,并出任救灾工作组的副组长。
这时罗岳回到青岛己有3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罗岳到也没有什么其他事情,主要的工作是完成海军陆战队的编制和布置。
由于海军陆战队原来就有一定的规模,因此扩建也并不花太多功夫,现在己经完成了一个师、五个旅的编制,剩下的一个师、二个旅的士兵也正在训练当中。
现在海军陆战队的兵力布置主要是在两个方向上,一是海岛;二是沿海的港口城市。海岛首先当然是婆罗洲,因为这里虽然是华东**孤悬于海外的一个孤岛,但却是华东**控制东南亚的重要基地,也海军陆战队最主要驻守的地方;其次就是库页岛和海叁崴,这里是目前华东**最北的岛屿和港口,并且与日本北部的北方四岛、北海道地区隔海相望,同样也是海军陆战队重点驻守的地点。
而沿海的港口城市主要是三个:旅顺、青岛、上海。青岛是目前华东**的首府,自不必说了;上海是华东**最大的港口、东南方向的边境,还扼守长江出海口,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同时这两个城市还是华东**未来对日本本土进攻的主要基地;而旅顺是守卫渤海湾的入口,并且是将来华东**对朝鲜半岛方向作战的主要基地,也是相当重要的战略要地。
罗岳计划在婆罗洲布置1个师、2个旅驻守;在库页岛和海参崴布置2个旅;在青岛布置1个师、1个旅;上海和旅顺各布置1个旅,这样可以确保将来海军陆战队在各方作战方向上都有后勤基地。
就在一个月前,罗岳己向婆罗洲派驻了一个师,向库页岛和海参崴派驻了一个旅,向上海派驻了一个旅,本来罗岳计划在这个月向旅顺也派驻一个旅,这样确保海军陆战队在驻守地点都有军队驻守,并先期在各个驻守地点建立自己的营地和训练基地,然后再慢慢将各个驻守地点的军队补齐。
但现在海军陆战队担任抢险救灾的任务,于是罗岳也决定暂时终止了向旅顺派驻军队,将剩下的两个旅都派驻到上海,加上己在上海驻守的一个旅,共计有3个旅,作为先期参与抢险救灾任务的军队;而在青岛还留有1个旅,以及正在训练中的后备军队,因此罗岳认为在目前还不用从婆罗洲、库页岛和海参崴调兵。
不过这次是救援水灾,因此需要大量的船只,海军陆战队虽然有自己的舰队,但能用的只有8艘登陆舰,这是由于海军陆战队的军舰吃水太深,并不适合在内河中航行,只有8艘登陆舰是采取的冲滩登陆设计,吃水较浅,但也仅仅只能在长江和主要的支流中舰行,而绝大部份遭水淹的地区都基本无法航行。
这次救灾真正需要的是一批有一定搭载力,而且吃水最好不超过2米的小型舰艇。这是海军陆战队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罗岳只能要求军委进行协调,从海军和内河舰队中拔调一部份符合要求的舰艇。
收到了罗岳的要求之后,军委也不敢怠慢,毕竞这次救灾行动是华东**在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从海军中抽调了12艘驱逐舰,吨位均在800吨以下。虽然这批军舰基本不可能深入救灾的现场,但在主要的河道中航行,运输物资或是为运输物资的船队护航。这次救灾,基本是在清廷的地盘上进行,谁都不敢保证清廷会闹出什么妖娥孑来,另外大灾之中必有大乱,难免会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匪贼出没,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完全需要的。这次华东**派海军陆战队参与救灾,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还有24艘原本是在战列舰或大型装甲巡洋舰上搭载的交通艇,这些交通艇的排水量都在20吨以内,吃水在1米以下,搭载的人员都在30…40之间,非常适合在这种抢救水灾的行动中使用。
而在上海本来就有一支内河舰队驻守,共计有16艘内河巡逻艇,排水量在100…300吨之间,又从山东的内河舰队再抽调出20艘内河巡逻艇,一并都划归给海军陆战队指挥。这些内河巡逻艇原本就是设计在内河水道中行驶,大部份吃水都在2米以内,少量吨位稍大的,吃水也不超过2。5米,而搭载的人员在120…200人之间,因此这一批舰艇将是这次救灾的主力船只,另外在上海地区,还为这一次救灾准备了大量的木船,因此得到了这么一批舰艇之后,罗岳也觉得完全够用了,于是这才动身来到上海。
到达上海之后,罗岳首先去见李松晨。这时李松晨正在办公室里和上海市**的其他官员们开会讨论抢险救灾的工作安排,听到罗岳己经到了上海,李松晨也十分高兴,立刻结束了会议,赶到接待室里去迎接罗岳。
两人见面之后,李松晨道:“罗司令,你怎么也不事先通知一声,就来到了上海,不然我也好到码头去接你了啊!”
罗岳道:“李市长,你的事情也忙,而且我来到上海也不用这么麻烦。”
两人已经有数次共事的机会,因此互相之间十分熟悉了,李松晨也没有和罗岳多客气,将罗岳让到自己的办公室坐下之后,道:“罗司令,说实话我们现在准备工作都己经做好了,就等着你们来,才好行动,现在水灾己经在一些地区发生了。”
罗岳笑道:“为什么非要等我们来,你们可以先进行救灾的行动啊。”
李松晨道:“这次救灾全部都是在清廷管辖的范围内进行的,因此我们的救灾行动面对的不仅仅是天灾,而且还有人祸,如果没有军队保护,我们是不可能进行救灾行动的。”
罗岳点了点头,道:“这次我先调3个旅到上海来参与救灾,虽然军队的开拔、集结都需要时间,但现在上海还有一个旅驻守,我上岸之后己经问过了驻军的旅长,他向我承诺,现在驻守上海的军队己经完全做好了准备,随时都可以出动,因此只要救灾行动开始,军队是可以随时参加。”
李松晨道:“那就太好了。” 说着他将一张地图铺在罗岳的面前,又道:“根据我们的了解,现在水灾主要发生在安徽、江苏两省,而且是以安徽的情况最为严重,由其是在淮安、宿州、庐州、庐州四地的灾情最大,因此我们打算先在这4个地方的附近寻找合适的地点,建立难民营,收容受灾的民众。”
罗岳道:“好,我可以先派4支舰队,在这4个地方的寻找建立难民营的地点?”
李松晨点了点头,道:“我会派一部份工程测绘施工人员和舰队一起出发,顺便再带一些建筑材料,一但选好了地点,可以马上开始施工,这样也可以节省时间。”
说着,李松晨又拿出了一本图纸,打开道:“这是难民营的标准图纸,标准的难民营主要分为三个部份,一是隔离区,主要是收容刚刚被救助起来的受灾民众,这是由于大灾必有大疫,而且现在经是5月底,天气转热,正是各种疾病滋生的时候,因此为了避免在难民营里传染疾病,每个新来的人都必须先在隔离区里居住15天以上,并在这里进行隔离、检查、清洁等工序,确定没有疾病之后才能进入居住区。二是医疗区,主要是集中收容并医治有病的灾民,同时也是阻止疾病在营地中传染;三是居住区,也是难民营的主要区域,经过15天的隔离之后,确定没有疾病灾民可以进入居住区中居住,当然我们不会让他们在居住区里无所事事,会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生产、自救、重建的活动。”
“每个难民营容纳的难民数量在10万人之间,但最多不超过15万人,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扩大难民营的规模,而管理人员大约在800…1000人,其中医务人员不少于300人。而这些人只能确保难民营的基本秩序和日常管理,军队的责任有两个,一是保护营地的安全,防备的对像是土匪山贼、地方团练势力,也包拈清军;二是到各个受灾的地区去救援受灾的民众;另外,如果在营地里发生大规模的骚乱,也需要军队的力量来平息。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一定机率的,由于受灾之后,民众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个脆弱期,需要发泄,而且还有那些得病、隔离的人,也容易爆发群集事件,还有就是民间矛盾,有些村庄之间原来就有仇恨,现在住在一起,矛盾说不定会在难民营中激化,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威胁,虽然我们在管理过程中会尽力避免,但不能保证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
罗岳点了点头,想了一想道:“好,我会安排军队驻守难民营的。那么寻找建立难民营地点的舰队在什么时候出发。”
李松晨道:“当然是越快越好,我看明天一早就出发吧。”
罗岳道:“好,我马上就去安排舰队,下午开始装船,把要带的东西都带好,明天早晨7点出发。”
………………………………
第七十七章 水灾(二)
乌云一层盖一层地遮蔽了整个天空,已变成了浓雾的雨丝将30步以外的景物都罩上了一层模糊昏晕的外壳,府衙里的光线晕暗,并且充满了潮湿、阴冷的气息,一如现在卢成祥的心情。
这段时间已来,卢成祥一直都在怀疑自己的姓氏是不是和庐州相冲,或者是犯了那些恶神,自从出庐州知府以来,就一直诸事不顺。
卢成祥是光绪22年的进士出身,出任过两任知县,又坐了一任知州,去年年初上任庐州知府,总体来看卢成祥的仕途还算顺利,但去年3月上任庐州知府后,5月就遭遇水灾,庐州治下3县1州全部被淹。好不容易把这场水灾熬过去了,那知到了今年4月,整个安徽都连降大雨,大小河流湖泊的水位上涨,到了4月下旬,舒城县南方的马栅河决口,全县大部份被淹,而进入5月以后,庐江县、无为州也先后被淹,而就在6天以前,巢湖的湖堤决口,巢县全县化成一片汪洋,现在只有庐州府的治所地合肥县由于地势较高,而且河堤尚好,因此才幸免。
可以说今情况要比去年更遭,因为在去年庐江县、舒城县可是一直坚守到了7月才被淹,现在才只到5月就又淹了,这怎么叫卢成祥心里不着急呢?
当然,就在舒城县被淹之后,卢成祥也采取了紧急措施,一方面向安徽巡抚衙门救求,一方面招集庐州城里的富户募集银钱米粮,又下令在庐州城外搭设粥棚,准备振济灾民。因为卢成祥十分清楚,大灾之后必会产生大量的灾民,如果这个时候有野心者振臂一呼,就会形成大规模的暴乱事件,弄不好甚致会造成王朝的更督,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是反复发生的。因此只要是还有一点能力的朝廷,对于大灾都会进行赈济
去年卢成祥就是这样做的,由于庐州是安徽的重镇,安徽巡抚衙门也不敢忽视,于是拔了3万两白银,用于庐州救灾,而庐州的富户们又凑了1万多两白银,1000多石粮食,庐州知府衙门大约还有3000余两的库存银。
当然这笔赈灾款到达庐州时只剩下2万两了,那1万两被巡抚衙门扣留了,而庐州知府衙门也从赈灾款中也抽取了5000两白银,卢成祥个人就从中获得了1000两白银的好处,其余的由庐州的官员们分了,这也是官场的惯例,什么钱下来都是层层盘剥,人人经手,最终能够有1半用在真正的用途上,就算是很好的结果了,因此最终庐州能够有大约接近3万两白银用于救灾,可以说是相当充足,庐州府用其中2万白银购买了大约4000多石粮食,在城外开设粥棚,赈济灾民,总算是免强将灾民们稳定了下来,没有出什么大乱子,而在9月大水逐渐退去,庐州府又用剩下的1万余两用于灾后加固合肥周边的河堤,最终居然落下了4000余两的节余。
不过今年庐州府所面对的局面显然是要比去年严重得多,因为巡抚衙门己经拿不出那么钱了,去年整个安徽省的受灾严重,而作为安徽省的最高行政单位,安徽巡抚衙门不可能只救济庐州府,不管其他的地方,因此去年一年,安徽共计支出了近20万两白银用于救灾,其中包括清廷拔下来的10万两白银,当然最后落到安徽的,只有5万两。结果基本将巡抚衙门的库银全都花光了。
而由于去年整个安徽都遭受水灾,导致全年的税赋收入大减,因此庐州府向安徽巡抚求救时,巡抚衙门只能拔出1。5万两白银,比去年少了一半,不过巡抚衙门层层盘剥,人人经手的规据却是一点没变,结果银子送到庐州府时,只剩下1万两。而卢成祥又招集庐州的富户,让他们再出钱出粮,渡过这个难关,而庐州的富户们在去年也都是损失惨重,地里几乎没有收到多少粮食,而且生意买卖也都十分萧条,再要他们出钱出粮,也确实是有些为难。
于是卢成祥也只能再三的向富户们陈明利害关系,如果不能安抚好灾民,万一闹成了民变,攻破了合肥,那时就是玉石俱焚的局面。富户们听了,也都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也只能忍痛咬牙,免强又凑出,5000两白银和300石粮食,加上庐州府库存的4000多两白银,共计得到了大约1。7万两白银,不过庐州的知府衙门也没有破坏官场的规据,从中抽取了3000白银,大家一起分了,而最终用于救灾的,只有1。5万两白银。
这时在合肥城外,己经开始聚集灾民了,卢成祥一面命人在城外搭建窝棚、支锅熬粥,以赈济灾民,又派人去购买粮食;一面又下令严守城门,绝对禁止灾民涌入城中,一但发现有灾民想要进城的迹像,就立刻关闭城门。
不过城外的灾民越来越多,一开始只有数百人,很快就过千了,这时城外聚集的灾民人数己经超过了3000人,而富户们凑献的300余石粮食也都用得差不多了,虽然卢成祥己差人去购买粮食,但去年整个长江流域都受了灾,粮食产量大减,不仅粮价大涨,而且还是有价无市,因此要购买粮食并不容易。当然这其中也有华东**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