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慧丫鬟-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紫鹃依言,二人合目安睡,一宿无话。

    次日未到正日,便已热闹到了十分,贾家的忙碌并没有影响贾母给宝玉过生日的这份热闹,衣裳玩物早早送到宝玉房中,酒席、戏班□□准备妥当,次日祝寿,吃酒看戏,无甚新意,黛玉倒是催促紫鹃回家探望一趟,不想才进家门就听沫儿说周父正在堂屋跟陆秀才结账。

    省亲别墅已经竣工,是该给堆山凿池等工匠结账的时候了,后面就用不到他们了,前几日周福生给她送夏天的衣裳首饰时就说起过,没想到竟未结束。

    紫鹃听了沫儿的话,脚下一顿,带着跟着自己的小丫头柳儿去了厢房。

    堂屋桌上放着两包银子,周父先把一包银子推到陆恒跟前,道:“陆秀才,你手底下带了二十七个工匠,每人一天六十文,一共做了一百二十六天的工,该二百零四吊一百二十文,如今银价可兑一千二百余文钱,这是一百七十两银子。”

    陆恒心中早已算过一笔账,总共不到一百七十两银子,周父多给了差不多二两,然而他向来不拘小节,也知大家规矩,清楚银价时常浮动,所以道谢后便收了。

    周父又把另一包银子往他跟前推了推,道:“按旧例,工匠头儿因管许多杂事,工钱比手下匠人多两倍,你是每天一百八十钱,该二十二吊六百八十文,折十八两几钱银子。另外你今年身兼两职,替我管账,工钱比匠人多些,是每月四两,你做了两个月,该当八两。这里是四十两银子,多出来的十几两银子是府里给各个工匠头儿的额外赏赐。”

    其实府里才不管这些事,都是管事们料理,而许多管事们恨不得把所有银子弄到自己手里,处处锱铢必较,哪里会多给匠人工钱?不过是周父敬重陆恒这位秀才老爷,尤其看重他的仁义,也想结个善缘,指缝才松了松,多漏出十几两银子来。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陆恒这一群是最后一拨等待算账的人,周父结完账,经过上头盘剥后他拿到手里的银子剩下一千一百多两都是自己的,心里欢喜,就不在意十几两银子了。

    陆恒揣着二百多两银子离开周家,出了后门,径往家去。

    陆家就住在荣国府后面的小花枝巷子里,距离甚近,院落倒是阔朗,可惜构筑简陋,三间上房连着东西厢房一共只有七间房,外加一间小厨房,院中一株石榴树却是郁郁葱葱。

    陆恒才到家门口,就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带着一个三四岁的男童开门,却是他的妹妹陆怡和最小的弟弟陆怀,见到陆恒,陆怡满脸欢喜地道:“大哥回来了,外头热,快进屋里,我才把西瓜湃在井水里,正好切给大哥哥吃。”

    陆恒一面抱起陆怀,一面往里走,道:“你二哥、三哥、四哥和五哥都不在家,咱们哪能吃独食儿?等他们放学回来一起吃。”

    陆怡笑嘻嘻地答应了,随手关上院门。

    进了堂屋见大哥逗弄小弟顽耍,陆怡倒了一碗水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道:“大哥,你什么时候娶个嫂子回来?等过了年,大哥可就二十岁了。”

    陆恒眉眼沉了沉,问道:“谁在你跟前说闲话了?”

    陆怡不觉红了眼圈儿,滴泪道:“还能是谁!银姐他爹是什么好人了?偏来笑话咱家,说哥哥模样生得不好,说咱们没了爹娘,说大姐都对咱们不闻不问,还说咱家兄弟多,说我们六个都是哥哥的累赘,才使哥哥不得不撂下学业,去大户人家做工来养活我们。”

    说话间,陆怡忍不住泪流满面,见到每天陪伴自己的姐姐这样,陆怀先是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然后跟着放声大哭,陆恒好不容易才哄得他止住。

    陆恒温言道:“谁说你们是累赘?照顾你们,作为哥哥,我甘之如饴。”

    他起身摸了摸陆怡的头发,道:“怡儿,你们若是我的累赘,我就考不上秀才了,咱们街坊邻居有几个像我一样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今年我打算参加秋闱。所以说你们不是累赘。那些说闲话的都是嫉妒咱家日子过得好。何况,我去做工,不全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为了结交贵人,那可是国公府,能去府里干活都是体面,外面谁不敬着些?”

    为了安慰妹妹,陆恒想了想,又道:“荣国府的活计做完了,别人家的省亲别墅也差不多都结束了,我过几日就去潇湘馆抄书,那里供应笔墨,我去了,既能挣钱,又练字,又能抄些咱家没有的书籍回来,再者,那里有很多读书人,我也能以文会友,结交一番。”

    陆怡问道:“当真如此?”

    就算本意不是如此,面对妹妹因为操劳而略显沧桑的眉目,陆恒也用力点头,以示自己所言属实,看到妹妹破涕为笑,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
………………………………

第024章 :

    陆恒在小花枝巷子颇有些名气,虽然不是唯一有功名的读书人,又常做读书人所不耻的活计,但他性情豪爽,为人仗义,此处的百姓十个里有九个认得他。

    陆家原是殷实之家,有三处房舍并数顷良田,年年都有二三百两银子的租金可得,故陆恒三岁启蒙,七岁入学,一直名列前茅,可惜陆恒之母在他十岁时因为难产而亡,儿子倒是活了,在陆家排行第五,名唤陆恺,从陆恒起始,往下依次是二弟陆恪、三弟陆恂、四弟陆悦,陆恒之上有个姐姐名唤陆恬,下面一个妹妹就是在家带小弟陆怀的陆怡。

    陆怀和陆恒并非同母所生,而是陆父续弦所出,有了后母,难免就有后爹,陆恒兄弟险些连学都上不得,幸喜陆父人虽糊涂但清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依旧供应儿子读书,那时长姐陆恬已出阁,底下弟妹全赖十一岁的陆恒护着,方得以平安长大。

    别看陆恒相貌粗豪,心思却细致,人又通达,七八岁那年拜了一个落魄的先生,谁知这先生没两年就中了举人,次年高中榜眼,然后平步青云,今已位列四品,乃为国子监祭酒。

    小花枝巷子一带没人欺辱陆恒,原因便在于此。

    四年前陆怀尚未满月,陆父忽然染了重病,请医问药竟未好转,就此没了。当时陆恒的继母把着陆父的所有梯己,也攥着陆家的所有家财,不肯分给陆恒兄弟姊妹等人,就在别人以为陆恒会忍气吞声的时候,他却雷厉风行地请来陆氏一族的族长,在族长的主持下给妹妹留下一笔嫁妆,然后与五位弟弟平分家产,继母只能掌管陆怀那一份。

    没有人说陆恒不孝,本来依照律例,陆父既死,其家便该由陆恒做主,陆家的田产、房舍以及陆父生前的积蓄都该由诸子平分,而寡妻没有,就算在她手里也不属于她。因此,世人见陆恒与尚未成丁的弟弟平分家产,又奉养继母,抚育弟妹,反倒赞他仁义。

    陆恒本没打算如此作为,然继母不慈,总欲生事,他又恐弟妹长大后懂事了觉得自己掌管家产昧下各项进项,不如防患于未然,提前分个一干二净,也不会给人留下话柄。

    而且,陆恒也有自己的私心。

    他年纪最长,势必最先娶妻成家,除了抚育弟妹外,以后赚取的银钱财物家业无论多寡都和弟妹无关,这样一来,妻子也不会因钱财而心生不满。

    陆家的家底着实不薄,陆恒做主按照大姐的嫁妆单子先给小妹陆怡留下十亩地和一百两银子、一些母亲留下的首饰布匹做嫁妆,然后拿银子再买三处房舍,为了显示公平公正,虽然新买的房间有多有少,但是价格和家里那三处相差无几,租金也差不多,兄弟每人可得一处。买房剩下的银子平分,兄弟六人每人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银子,又分得三十六亩地。

    所有房契、地契皆在陆恒手里,继母接管陆怀那一份家产,可是陆恒心细,她只能收租金却见不到契约,而租金陆恒都留账目。三年未满,她又因孤衾难耐,抛下陆怀改嫁他人,原想揣着属于陆怀的银子离开,不想陆恒防得紧,竟未能如愿,只带走了自己的嫁妆和梯己。

    陆恒带着弟妹住在自己所得的房舍,弟弟的房舍都赁了出去,除幼弟陆怀外,房租连同地租很够各人的束脩并笔墨纸砚书籍等花费,日常衣食起居则由陆恒供应。

    陆家并不穷,不过是陆恒不愿坐吃山空,才去大户人家做工,谁知倒给人贫穷的印象。

    相对豪门大户而言,陆家确实贫寒,陆恒什么活计都做,出了做工,平时也替人抄书写信,秋冬也进山里打猎,一年下来最多挣五六十银子,光家里的嚼用就得去一多半。

    弟弟们有房租、地租可收,他却没有,自己的房舍不能出租,地里每年送来的租子皆是粮食,得供应家人的日常吃食,也不能卖掉,而他年纪最长,又已有了功名,纸笔书籍耗费极大,又需要应酬,剩下的那一半工钱常常不够用,在陆家他是最穷的一个。

    陆家生活比寻常人家过得宽裕,不是没有媒人给他说亲,但是都因为陆恒底下几个弟妹望而却步,个个要求陆恒对弟妹不管不问才肯嫁过来,陆恒不愿意。

    二弟陆恪已经年满十六岁,属于他的那份房契、地契陆恒都给了他,但这几年除去上学各样花费后剩下的银子却没有给,留着将来主持他的婚姻大事,除去聘礼等物并酒席花费后剩下的再给他。陆恒早早就跟弟妹说明了,他无房租地租,确实供应不起。

    剩下几个弟弟尚未成丁,最大的三弟今年十四岁,最小的陆怀只有四岁,都没有顶门立户的能力,而妹妹也没有及笄,陆恒无论如何都不能对他们置之不理,兼他未曾遇到合心合意的女子,嫌他生得丑却又看中他的家资,看中他的家资却又不愿让他用自己挣的钱抚育弟妹至成年,实在可笑,因此渐渐就淡了娶亲的心思。

    今闻妹妹哭诉旁人闲话,陆恒十分安慰,好不容易才解劝过来,原以为已经妥当了,谁知陆怡又道:“话虽如此,可是也不能耽误了哥哥的终身大事,哥哥娶了嫂子,便有了个知冷知热的人,这些都不是我们这些弟妹能做到的。”

    陆恒素知妹妹性格倔强执拗,不免有些头痛,绞尽脑汁地想了想,终于想到了一个理由,笑道:“你哥哥我心里有数,等秋闱完了再说,若是我侥幸桂榜题名,还怕娶不到媳妇?”

    陆怡眼睛一亮,深觉有理,便不再纠结于此事。

    陆恒心里略略一宽,眼前不觉浮现起紫鹃柔美娇俏的面容,心头顿时为之一凛,忙忙地放好自己的工钱,然后把另一笔银子给手底下的匠人送过去。

    因周父给的是整锭银子,大锭五十两,小锭二十两,不好分割,何况寻常百姓也用不着银子,所以陆恒集合众人去钱庄兑换成一串一吊的铜钱,然后每人分了七千六百二十文,剩下三两多银子陆恒索性请大伙儿在小饭馆里吃了一顿酒肉。

    此事一毕,陆恒立时去潇湘馆内抄书。

    潇湘馆内许多书籍尤其是书里的批注是陆恒十分需要的,而他又较为缺钱,于是他灵机一动,自己需要的书籍抄录出四份,一份赚取润笔之资,一份归于自己,两份归于书肆。

    听往书肆送孤本抄本的婆子说起此事,紫鹃不禁道:“这人也太会想法子了。”

    黛玉一面看了收的端午节礼,一面打点送给各家的,一面笑道:“什么叫有法子?这叫举一反三。我记得你说过在外祖母府上做工的那个秀才不就是这人?此人通达干练,不似别的酸腐秀才自恃读书人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也不肯想法子养家糊口,将来前程不可限量也。”

    紫鹃点头感慨道:“原来是他!我说婆子说的名儿怎么这么熟。是了,省亲别墅已经竣工,上回我回家,我父亲已经给各处工程结了账。”

    周父净赚一千多两,当时随手就拿了一锭大银与她,真是财大气粗。

    紫鹃跟着黛玉,平时花销极少,父母各给五十两银子,使得她的私房钱超过百两,再攒一段时间就能买地了。她问过地价,京郊一带贵些,即使是零散分布的良田也得十两一亩。

    不过在此之前,她决定发展一下事业,作为现代女性,不喜欢依靠男人,至少得学个一技之长,总不能依靠做丫鬟而生活吧?以后出去了可就没有收入了,地租交了税后才有几个钱?倒不如学一门出去也能谋生的手艺,而且还得是利于生存的手艺。

    厨艺是没必要学习,她穿越前会做一些家常菜,也会用土灶,虽不是大厨,但味道还不错,不需要专研此道,不过她可以抄下林家的食谱并药膳方子、点心方子等,一定会用得着。

    刺绣裁剪也没必要再学习,原主的手艺一直在,她偶尔练习一番,已经熟了手,不打算发展容易伤眼睛的刺绣事业,再者她没有什么艺术细胞,顶多跟着林黛玉一年多书读得多了,书法练得好了,丹青懂一点了,但诗词她依旧做不出来,刺绣绘画的配色平平,没有天分。

    在落后的封建社会,什么是利于生存的必须手艺呢?有了,紫鹃眼睛一亮。

    她想到了医术。

    虽说封建社会有许多疑难杂症没能攻克,以至于平均寿命极低,婴儿夭折率极高,但是中医博大精深,学习了医术,平常的小病小痛就能自己解决了,不用依靠生活中不知管用不管用的偏方,而且学医的人都精通养生之道,利于生存,也能照料家人的健康。

    最重要的是,精通医术的绝大多数是男子,女大夫寥寥无几,很多妇人因疾病难以启齿而耽误治疗,以至于撒手人寰,难产也是妇人的一道鬼门关。

    而且,紫鹃的中医知识有点基础,她是中医大学毕业,可惜进社会后没能从事这项职业。

    紫鹃性子干脆利落,想到了就要做到,立刻谋之于黛玉,凡是读书人多少都懂得一点医理,黛玉十分赞同她的意愿,一面将家中医书统统找出来与她研读,一面请林如海出面,让她跟自己家进京后供奉的一个老太医学习。

    大夏天里,紫鹃开始了漫长而辛苦的学习生涯。

    。。。
………………………………

第025章 :

    紫鹃虽有一些基础,但她仍从基础理论开始学习,根基打得坚固老实,才能建起高楼大厦!二则,她深知封建社会的规则,顾忌种种原因,不可能天天跟着王老太医学习。

    王老太医何种人物?即使因年迈而退出了太医院,也是一流的名医,太医院都得低头。

    京城中倒是有几位医婆,也就是女大夫,出入宫廷并达官显贵之家,极享富贵,但是她们的医术有限,多精妇产,所以林如海才请世代行医的王老太医指点紫鹃其他方面。

    王老太医对紫鹃的识趣感到很满意,给她列了许多医书清单,大约他清楚女子学医的用处,不少医书都偏向妇孺的治疗,让紫鹃通读记诵,先了解阴阳五行、病因病理、经络穴位等,等学完了这些,接着才是辨认药材、方剂、望闻问切、针灸、推拿等手段。

    紫鹃那几年大学生涯、实习生涯没有白经历,她以为自己早已经把学到的东西还给老师了,重新学习时才知道那些知识早已铭刻在骨子里,捡起来十分容易。

    她进入社会后从事的是中医营养学,其实还是从专业上而来。

    黛玉命人把空着的后院后楼收拾出来给紫鹃使用,一是安放医书,二是把家里的药材库挪到了这里,方便紫鹃一面背医书一面辨别药材,记得更牢些。

    黛玉赞同紫鹃学医是想让她有一技之长,而且支持紫鹃发展自己的爱好,而林如海赞同的原因却是黛玉,黛玉体弱,身边有位女大夫照料,总比没有的强,虽说黛玉调理三四年后就能断了病根儿,但是依旧得娇养着。

    为此,林如海托人买了一整套大夫所需的上好器具,药箱、戥子、各种药碾、博山炉、各种杵臼、药吊子、葫芦、虎撑、各种研钵、各种行医用的针等等,一件都没漏下。

    黛玉拿着小小的石杵臼看了又看,笑道:“宝二哥哥做胭脂用的是不是这个?”

    紫鹃正默默感激着黛玉和林如海的用心,决心用十二分的心力学习医术,闻听此言,点头道:“就是这个东西,不知道宝二爷从哪里学来的手段。”

    黛玉笑道:“他做的胭脂花粉倒好使,轻白红香,四色俱美,比买的强,下回再问他要些。给姊妹们做胭脂花粉,免得姊妹们另外拿钱去外面买,也算他这哥哥尽了心。”周父管省亲别墅的工程,采买胭脂花粉的差事就分给了别人,谁知买的皆是不堪之物,竟是一点都不能用,周父管着这项采买时虽贪墨约莫一半的银子,但送进来的东西却能使用。

    说着,黛玉放下石杵臼,拿起紫檀盒子里嵌着的一副戥子端详片刻,道:“我见你们称金子银子的时候常用这个,原来做大夫也用这个称药材的分量。”

    雪雁等人都觉得新鲜,一件一件地把玩片刻,才还给紫鹃。

    谁都清楚身边有个女大夫的好处,故而雪雁等人接管黛玉身边许多杂务,让紫鹃得以专心致志地攻读医书、辨认药材、背诵方剂,学完了这些,王老太医每天抽一个时辰到林家教她望闻问切、针灸等手段,因她不方便抛头露面,所以病人都是林家的下人。

    紫鹃本有基础,自然学得极快,进步堪称飞速,短短数月便已能**切脉诊断,针灸之法也十分熟练,没有出过丝毫错误,令王老太医十分吃惊。

    起初碍于林如海的情面,王老太医不得不教导紫鹃医术,如今见她有这等天分,忍不住见猎心喜,深觉教导出一位女名医未必不能流芳百世,故此倾囊传授。若非紫鹃是女子,平时又讲究男女大防,王老太医几乎就要收她为入室弟子了,可惜王家历代以来没有女弟子,他亦不能例外,所幸紫鹃是他教导出来的,亦有师徒之名。

    自紫鹃学医,在黛玉的饮食起居方面被照料得愈加精心了,主要是因为紫鹃有理由展露医术。娇弱如黛玉,今年春分虽未犯病,平时却染过风寒之疾,也偶尔咳嗽,不想从夏至秋,由秋入冬,几个月来黛玉竟没生过一回病,又因常吃紫鹃做的雪梨润肺汤,咳喘都没有犯过。

    林如海心中甚慰,因立冬须得卸玉换金,便提前几日先赏她和雪雁执笔等人相同的金累丝簪子和耳环、戒指,一人每样一对,所不同的是有的嵌红宝,有的镶绿宝,有的攒珍珠。

    然后,林如海私下亲自赏她一顷良田,并把过户后的地契交给她自己收着。

    一顷良田是五十亩,位于林如海已过到黛玉名下的长安县庄子,土地甚是肥沃,且连成一片,以后这份地租子和府里的一起送过来,又因紫鹃的身份原因,地租将会折成银子。

    林如海父兼母职,已经开始给黛玉准备嫁妆了,这个庄子就是陪嫁庄子之一。

    紫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有这等好运,她已经买了房子,心心念念就是买地,没想到自己还没攒够买二十亩地的银子,林如海就赏她五十亩地,依照林家厚待佃户而收取三成地租的方式,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她一年有差不多四十两银子的地租可收。

    房租六十两,地租四十两,一年单凭这两项就是一百两的收入,以后出府就不愁吃不愁喝了,紫鹃喜滋滋地在心里盘算,赶紧向林如海和黛玉道谢。

    林如海笑道:“日后好生照料玉儿,便是对我最大的谢意了。”

    黛玉也道:“谢什么?该你得的。你倒是穿得厚实些,陪我去冰窖里瞧瞧下面按照咱们的吩咐制作冰了没有,趁着冰天雪地的时候制成了存放起来,夏天好用。”

    紫鹃犹未答应,就听林如海疑惑地问黛玉道:“制的什么冰,居然让你亲自过问?何况你身娇体弱,哪怕是三伏天都不用冰,怎么想起来制冰了?”

    黛玉笑吟吟地道:“制成了给父亲用。也是前儿去外祖母那里赏红梅,突发奇想,回来叫人用木头制了几个花模子,有海棠花式的,有梅花式的,也有葫芦形的,再将素日收集的各色花瓣儿搅拌进制冰的水里,花瓣儿冻在冰里,等夏天拿出来用,那冰岂不是又好看又带着一股花香?不仅用了花瓣,我还叫人把各色花露倒进制冰的水里搅拌均匀呢。”

    紫鹃接着道:“因我学医,姑娘也颇看了几本医书,想着薄荷叶、菊花明目醒脑,特特吩咐下面将泡了薄荷叶、菊花等物的水制成冰,同时又把新鲜薄荷叶、菊花绞出来的汁子到进去,夏天冰化了,满屋清香,确有明目醒脑之功效,老爷办公的时候用这些最合适了。”

    林如海又是感动,又是欣慰,当即便要亲自去冰窖看个究竟,若是可行,就多制一些存着,等夏天了送人也是一件新鲜有趣的风雅之事。

    近来天气严寒,制冰顺利,冰窖里已储存了不少冰,黛玉吩咐做的花式香冰最是醒目。

    制冰用的模子是活的,水冻成冰后,模子便可卸下来再用,然后将制好的冰整整齐齐地磊在冰窖里,为了防止冻结,两块冰之间也有木板隔着。

    紫鹃穿着貂皮袄、狐皮裙、鹿皮靴,裹着带有观音兜的宝蓝起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