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万一要是老师他老人家下的手呢?”
他之所以会动这个念头,是因为他知道,那些人对施奕文的态度,差不多是恨之入骨。即使是自己这边失手了,他们那边也会想办法下手的。
“哎呀,这些人,这些人,也太大胆了,当街行刺钦差大臣,这事,这事可是大明朝开国以来从没有过的事情啊!”
李祯自言自语的时候,心里却不住的为那些人的心狠手辣而胆寒,暗自寻思道。
“他们也太狠了吧,万一要是……”
突然,他又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会不会被人给灭口,瞬间,那冷汗就冒了出来。
就在李祯为自己的性命忧心时,在城外的一间别业里,两个便装打扮的老者却在那里下着棋,在听到下人禀报时,其中一个老人看着对面的友人,皱眉说道。
“不会是他动的手吧,这样,未免也太荒唐了,就是想要除掉他,也不必这么张扬啊!”
“他不是那么不知轻重的人,即便是想要除了他,也得等他离开南直隶再说……我看,这可真是山雨欲来了……将军!”
老者下棋将军时,那边突然响起了一声霹雳,雨下来了……
钦差大臣遇袭!
尽管袭击者当场被捕获,但是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南京,在南京为之震动的同时,南京镇守太监的秘报就以八百里加急急报南京。
第二天上午,张居正刚来到值房不一会儿,申时行就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汝默,有什么事?”
张居正做个手势请申时行入座。�
“首辅,出大事了!你看,留都那边刚送来过的折子。”�
申时行紧张的说道,接着就把手上的一个折子递上,张居正接过后只是略微看了一眼,整个人就恼声说道。
“是什么人居然如此大胆!”
说完这句话后,张居正心中极度的恼火,但他仍然尽量克制。
“居然敢行刺钦差大臣,难道就不知道王法吗!查,一查到底,连幕后的黑手,都一并查出来!”
原本的张居正以为施奕文在南京顶多是面对一些阻力,可却不曾想到,居然刚到南京,这边钞关还没办起来,那边就当街遇袭了!如此这般,让大明的脸面往那搁?
申时行的脸色微变道:�
“兴许是那人得了失心疯也不一定。”�
听出话风不对的申时行,立即紧张的答道:
“首辅,愚职就是想请亲自处理此事。”�
申时行用了“亲自”二字,而张居正听了之后,却皱眉问道:�
“你一个阁臣,亲自处置这件事,难不成要到南京去?”�
申时行想了想,说道:
“钦差遇袭,想必其中必定有不少内幕,可不论内幕如何,愚职以为朝廷处理此事要非常之谨慎不可,否则不知会引起多少乱子。愚职以为,要想处置此事,就非得有重臣前往南京,亲自处理,否则万一引起什么乱子,必定不是朝廷所愿意见到的。再则,钦差大臣遇袭,这种事情于我大明来说,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要是不派重臣前往,只恐怕南直隶必定人心不稳,所以愚职以为,非得有重臣前往不可!”�
申时行表面上是在请示,可是话里话里却已经透出了一个意思来——他要去南直隶,他之所以会提出这个请求,是因为他知道,这件事必定有太多的内幕,到底是不是失心疯,他不知道,但是他的内心很清楚,要是认真的查起来的话,势必与钞关有关系,和钞关有关的话,那么势必就与他的乡党有关。所以,无论,这件事他都不能袖手旁观,他这一番表白,尽管表明了这件事非同小可,但也隐隐的告诉张居正,这件事很有可能会导致局面恶化,所以,需要他出面化解,当然最后还要首辅表态。
这点子小九九,张居正还能看不透?他正琢磨着如何回答,书办探头进来禀报马自强求见,张居正吩咐让马自强的进来。申时行见马自强来了,便起身提出告辞,说等人走了再来领示。
张居正却要他留下,说道。
“今天这件事非常重要,我得问问他的意见,你也应该听听。”�
话音刚落,马自强已是风风火火跨进门来,他一进屋就急忙说道:
“首辅,汝默,出大事了,出大事了,总税务司于南京当街被袭,这件事要是不处置好,怕是会出乱子。”�
好嘛!
都是说这个案子的。张居正朝申时行看了一眼,申时行也正在看他,四目相对,他在心里暗叹一声,他又岂不知道马自强与施奕文的关系极为亲近?
张居正掉头问刚落坐的马自强。�
“那以你之见,应该如何处置此事?”�
“此事事关重大,非得有重臣处置不可。”�
马自强一欠身正欲禀报,申时行截住他的话头说。
“哎呀,这咱们可是想到一块去了,我这就向首辅请示,亲自前往南京处置此事呢。”�
申时行的话音刚落,马自强说摇头道。
“汝默不合适!”
言者无心,听者却有意,张居正当即问道:�
“为什么汝默不合适?”�
“汝默是南直隶人,这事难免会涉及一些南直隶的人,汝默去,总会得罪乡党,所以不合适!”
申时行闻言连忙说道。
“哎呀,这有什么,不过只是得罪几个人而已。”�
“嗯,体乾说的甚至是有理,”
张居正当即就安慰起了申时行来。
“这件事,你去处理确实有所不便,毕竟,都是同乡,处理起来,总归会得罪人,虽说为了国事,无所谓私情,可总还是要顾忌一些的,我看这件事还是由其它人办的好。”�
“这个……”
申时行看着张居正的脸色,欲言又止。�
“这个什么?”
张居正追问。�
心知自己不能再插手这件事的申时行,看着张居正斗胆说道:
“愚职担心会不会有人借此大作文章,到时候,只恐怕会把南直隶官民的心都搞凉了,那里可是朝廷税赋重地!”�
张居正知道申时行讲的是实情,但是他同样也意识到,这件事绝对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于是想了一下,看着马自强问道。�
“体乾,那么以你之见,谁去合适呢?”
张居正反问道。
“你合适吗?”�
“我?”
马自强一听,立即摇头说道。
“卑职同样不合适,倒不是说卑职不能禀公处理,而是因为从京城到南京,沿途至少需要十几天,难免会耽搁时间,这件事,宜早不宜迟,越早调查,越容易查明真相,所以,卑职以为,还是其它人更为合适一些。”�
“唔,”
张居正点点头,词锋严厉地说道。
“体乾,你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你不合适,汝默也不合适,那么谁合适?”�
见到首辅似乎有些恼火,马自强便试探着问道张居正。
“卑职以为和卿倒是挺合适的,算算日子他差不多应该已经过了九江了吧,从九江到南京,不过只需要两日时间,他原本就是阁臣,也是朝中重臣,由他处置此事,倒是再合适不过。”
和卿就是吕调阳,从接到皇帝的圣旨后,他就一路从广西往京城赶,要走运河进京城的他必定经过南京,在马自强看来,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当然,他之所以会提出这个建议,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与施奕文是故交。
“嗯……和卿,倒也合适。”
张居正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我就,就着他去吧,不过,除了他之外,还要再给他派个帮手。”
就在张居正的话声落下的时候,那边就有内宫过来通禀道。
“皇帝有旨!召张先生觐见!”
………………………………
第319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咣”的一声,在门外站着的太监的心头猛然一紧,皇帝又摔东西了!
“是谁!是谁那么大的胆子!”
气恼下摔了一个茶杯的朱翊钧,盯着张居正大声质问道。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他是钦差大臣,是朕的……是朕派去吗?居然敢当街刺杀,他们就不怕诛九族吗?”
在得知施奕文当街遇袭之后,朱翊钧可谓是恼怒至极。尽管在此之前他曾经想到施奕文的这趟南直隶之行没有那么轻松,可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钦差大臣。
“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人敢刺杀钦差大臣,难道这就是大明的朗朗乾坤吗?就是你们说的太平盛世吗?”
朱翊钧所以会这么生气,并不仅仅是因为担心施奕文的安危,也不是因为对他的愧疚,而是因为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耳光,毕竟钦差大臣是皇帝派出去的,而且还是他为了一点银子做出来的妥协,施奕文才去的那里,现在他却在那个地方被人当街袭击。
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自然也就是怒火中烧,暴跳如雷了。甚至就连面对张居正的时候也不像过去那样有许多顾忌。
“陛下,这确实是我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曾有过的事情,这件事臣一定派人严查,绝对会给陛下给天下一个交代。”
张居正的心里却有些疑惑。皇帝为什么会这么生气?恐怕并不仅仅是因为钦差大臣遇袭那么简单。再怎么说那只是一个青菜大臣,按道理来说,皇上即便生气也不会在自己面前这么失态。
难道说皇帝和施奕文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对于一直以来都千方百计防范皇帝身边出现一个宠臣的张居正来说。他首先想到的是这两个人年龄相仿。这会不会让他们之间并不仅仅只是君臣关系那么简单。
如果说施奕文是皇帝的心腹。这倒没什么,如,但是如果是皇帝的宠臣,那可就……眉头微微一皱,就在张居正心里暗生警惕的时候。朱翊钧查到他人群中的异样立即意识到自己失态了,于是便连忙补救道。
“张先生这件事儿我并不是要你给我一个交代,而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毕竟钦差大臣是我派过去的,而且这个青菜大臣也是替宫里头收关税的,现在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袭击,这个消息传出去天下百姓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想是因为我把他派过去是要搜刮百姓的钱才所以才激起民怨,到时候天底下的百姓又如何看朕,如何看我这个皇帝?”
皇帝这么玉说张居正只觉得后背冒出一股冷汗。他立即想到这件事确确实实是和皇帝的生育联系在一起的,并不仅仅只是一次袭击钦差大臣那么简单,于是连忙回答道。
“请陛下放心,臣已经命人处理此事,必定会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给陛下给天下一个交代的!”
这天上午,秦淮河的码头上下停泊了一只不知从什么地方过来的客船,靠上码头待到船停好之后,船夫才对舱里坐着的一主一仆说。
“老爷,船到了南京城了,您二位确定从这里下船?”
舱中那位主人打扮的点点头,随即走出舱外,踏过跳板上岸,仆人在后面紧跟着。走在前面的主人约摸六十岁年纪,在走出船舱的时候,他的步履缓慢且稳重,沿着码头的石阶拾级而上。此人正是张居正前两天念叨了一个晚上的吕调阳,他是在芜湖接到的圣旨。
钦差大臣遇袭!
皇帝震怒!
朝廷颜面不存!
然后作为复召老臣的吕调阳,刚刚行抵到芜湖就接到皇帝的圣旨,便立即改变行程,火速赶到了南京。
跟在后面的仆人名叫吕伍,要是施奕文到了这,一定不会觉得的陌生,毕竟,当初两人也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多年来,他既是吕调阳家仆,也是他的护卫,这么多年从来不曾变过。
“老爷。”
吕伍轻轻地喊一声。
“咱们先到什么地方?是六部衙门,还是?”
“先去见一见施致远!”
吕调阳随口说道。
“按道理来说,我这个钦差大臣是应该通知他们接船的,可我为什么从芜湖换船,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这池子水太深了啊!六部衙门那边,咱们不急,先见见正主的好,伍子,你说,当初咱们在清河驿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你不是还觉得人家占了咱的便宜嘛,说起来,咱们让了一间房,他却救了老夫一条命啊。”
“是!”
吕伍连忙说道。
“老爷,说起来,这都是小的见识短,不过施公子倒也奇怪,明明有大国手的医术,到了京城却偏偏没有借此扬名,反倒是成了这个钞关的总税务司,这见船征按货征税,不知断了多少人的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在南京遇袭,估计还是和钞关有关。”
吕调阳没有作声,只是轻轻地点一下头,最后又长叹道。
“所以,这事水深啊!”
何止是水深,简直是深不可测啊!
自从去年致仕还乡之后,吕调阳就一直在思索着这些年得失,当然那个时候,他从不曾想到有朝一日会再度复出,也正因如此,他的心情才平静下来,可以平静的思索一些事情。
就在他对当前国家的形势陷入思索的时候,那边突如其来的旨意,却打破了他原本看似平静的生活——皇帝召他还朝入阁!
再度入阁,这样的恩宠,也是世所罕见了。
作大臣的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感谢皇恩浩荡了。当然,因为身体康复的原因,他也希望能够重新为国效力,于是接到圣旨后,他就日夜兼程的朝京城赶来。这一路上,他甚至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不辜负皇帝的信任,不辜负天下百姓,一定要好好的做一番事业。
可是不曾想,芜湖关的一道圣旨,却打乱了他的全部计划!
主持调查钦差大臣遇袭一事!
这件事看似好办,可实际上,吕调阳比谁都清楚,这池子水深,甚至是是深不可测,到底是什么人意图刺杀施奕文,又是因为什么?尽管这些都尚是疑问,但可以肯定的是,肯定和钞关脱不了关系。
“钞关……”
坐在车上,吕调阳的心里念叨着主两个字,然后又长叹口气,过去钞关对于大明来说,无非就是提供着二十来万两银子,但是现在……现在钞关一年收入几乎不逊于朝廷一年的赋税,这如何不让人眼红,又如何不让人心痛?
“看样子,这一次首辅是打中了他们的七寸了!”
可是报应却落到了施奕文的身上。
哎……
一声长叹后,车子已经靠近了城墙,抬头凝望眼前号称天下第一的南京城墙时,吕调阳不禁又双眉紧皱起来。尽管这南京城墙依然会让觉得甚为雄伟壮观,气概不凡!但是,对于吕调阳来说,他现在的心里却是思绪万千,眼前的这座城墙就像是南直隶的形势一样,是针扎不进,水泼不进。
“致远不过只是稍动其七寸,他们居然就下此黑手,要是长此以往,恐怕真就是国将不国了!”
感叹着施奕的遭遇,吕调阳的又是满面的愁容,他的心里只剩一个念头——大明的将来何!
过去,吕调阳只是知道,南直隶士宦同气连枝把持朝政,抵触改革,而现在,一个小小的钞关,却激起他们这么大的反应,将来……怎么办!如果改革继续推进下去,那些人今天可以杀钦差,将来又会干什么?
之所以会有这种顾虑,是因为吕调阳知道,天下进士半数出于江南的现实,使得南直隶的官员只要愿意,就可以轻易把持朝政,就可以结党,可以营私,到那时恐怕真就会国将不国了!
心里这般想着,吕调阳的眉头越皱越紧,尤其是在看着南都的繁华兴旺的景色时,他甚至想到党争纷起,国家变乱的一幕,想到这,他自然又想了,想到当年考中进士时的豪情满怀,那时候,他曾立志要干一番烈烈轰轰、名垂青史的大事业!
而到最后……每每却受制于现实,受制于种种原由,在没有致仕时,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眼下的再次复出之后,尽管眼前南都的那种繁华兴旺远胜于几十年前第一次途径南京时所目睹的景象,但是在吕调阳非但不觉得高兴,反而有些担心,担心着将来的党争,会毁掉大明的江山社稷。
突然,吕调阳对自己会有这样的想法感到有些奇怪,毕竟,按道理来说,这可是太平盛世,可偏偏在这个太平盛世里,却冒出这样的念头,这当真是……
“看来,这盛世之中也是危机四伏啊!”
他心里这般寻思着,但随后又觉得或许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国灰今日的心情大异于先前了吧!
是啊,过去一门心思只为了做官,而现在……吕调阳闭着眼睛,回想起当年致仕后于家中书宅里的反思,现在,是为了做事情了!
“那就给大明,好好办一件大事吧!”
(推荐一袖乾坤巨的《我要做阁老》,一本非常不错的明代!)
………………………………
第320章 大明朝的弊病
再一次见到吕调阳,两人的身份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在清河时,施奕文是前途未卜的“外使”,而吕调阳是致仕官员。而现在呢?
历史或许已经改变了吧!
看着正在喝茶的吕调阳,施奕文的心里冒出这样的一个念头。
确实已经改变了,无论两年后,张居正是生是死,大明的下一次首辅很有可能就是吕调阳,而不是张四维,那么的话,未来的发展或许将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历史已经改变了。
只是,这样的改变当真是好事吗?
对于未来,施奕文已经不太确定了,但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吕调阳当首辅,对自己应该是有利的。
“上次清河匆匆一别,算算日子,可是快一年了。”
“确实。”
吕调阳点点头说道。
“这一年可是发生了不知多少事情。”
感叹之余,吕调阳笑道。
“上次,致远说自己是个懒人,现在看来,那怕你就是个懒人,恐怕也是不容你懒的。”
吕调阳的调笑,让施奕文颇为无奈的摇头说道。
“我倒是愿意当个懒人,可是眼下大明的局势,却是容不得我懒的!”
“哦,说来听听。”
“其实,何必我说,阁老也是知道的。”
施奕文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反问之后,看着吕调阳说道。
“阁老这一年两次往返大江南北,恐怕对于这一切,早就已经了若指掌了吧!”
“哎……”
吕调阳长叹口气,良久后才说道。
“看似盛世,可实则却是危机四伏啊!”
“嗯。”
点了点头,施奕文又感叹道。
“看起来似乎问题很多,可实际上,所有的问题根源就只有一个问题。”
“只有一个问题?”
吕调阳诧异反问道。
“致远为什么这么说?”
“是的。”
抿抿嘴,施奕文认真的说道。
“所有的问题根源不在于其它,而在于“财政”,在于“钱财”,财政庶政之基,钱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其实,当年首辅之所以推行改革,不也是因为大明朝廷没有了钱,甚至连百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
听施奕文提及旧事,吕调阳无奈的苦笑一声,当年皇帝刚刚登基,朝廷就没有银子发百官的俸禄,最后不得不用苏木、胡椒顶账,一时间京中到处都是官员售卖苏木、胡椒,因为数量太多,以至于根本就卖不出去,那时候差点有京官饿死。
朝廷穷啊!
“哎,一言难尽啊!”
“朝廷为什么会这么穷?说到底,还是因为地方上的税收不上来,所以才要有考成法,以税收来考核地方官。”
“其实,税收不上来,倒也不能全怪地方官。”
吕调阳看着施奕文无长叹道。
“这个根子,说到底,其实还是在高皇帝那,当初高皇帝登极之初体恤贫苦百姓,准贫下户缓缴税粮,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些真正的贫苦百姓因灾缓缴,可到后来其它人也是纷纷效仿,只要有了理由,大家就会利用。到后来下至贫民百姓上至达官显绅,谁家里没拖欠上几十年的税粮,如此也就越积越多,所以,从正统年间开始,每到新皇登极改元,朝廷都会免除拖欠,今上刚登基时,就曾下旨隆庆元前之前的拖欠免除,隆庆四年至万历元年的拖欠赋税只需缴纳七成……”
呃……
这下轮到施奕文诧异了,他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操作,甚至惊讶道。
“你、你说什么?普通老百姓敢拖欠朝廷的赋税?”
这不对啊!
不是说都是士绅们拖欠吗?
“致远,这叫法不责众!况且,这逋赋蠲免是太祖高皇帝的训示。“国朝重恤民隐,凡遇水旱灾伤,则蠲免租税,或遣官赈济,蝗蝻生发,则委官打捕,皆有其法云。”
虽然看了不少书,可对国朝的事情,施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