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沿街的地方有人住,毕竟,这里虽说是城里头,可是归根结底还是太偏了些,往里头去少说也得走上半个时辰……”

    不等刘裕把话说完,施奕文就急急的说道。

    “刘裕,你是说,在城里头像这样荒地还不少?”

    “少爷,这可不是荒地,都是有主的,平常也是种着庄稼的,少爷,这南城修了几十年了,可也就是广宁门到广渠门之间路两边热闹一些,南边差不多有一多半的地都是这样的闲地,没法子,路远,其它地方就是再紧吧,总近点不是……”

    路远没事啊!

    不是有马车嘛!

    突然,看着视线中的这片覆盖着冰雪的荒地,施奕文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这么大块的地方,而且还是在城内,只要解决了交通的问题,那这些地方可不就是……黄金地段。

    我去!

    发财了!

    这一瞬间,施奕文突然有一个念头——也许,当个地产商也不错。

    瞧着周围的荒地,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后世大赚特赚的地产商。

    “咱们买的那300亩地一共花了多少银子?”

    冷静下来后,施奕文平静的问道。

    “少爷,这里的地比城外的贵,即便是这样的地方也是这样,一亩差不多花了将近五千两。”

    “不到二十两,这么便宜?”

    “少爷,这还便宜,搁城外,最多也就八九两银子,毕竟都是不能浇水的旱地。”

    “既然这里的地方这么便宜,为什么没人在这买地盖房子?”

    “少爷,这里的地是便宜,可问题是太远了,从咱们这也就是左安门这边到宣武门,十好几里地出去,这么远的地方,谁搁这买地盖宅子啊,别说是普通人家,就是达官贵人们,也不愿意坐上一个时辰轿子,您说是不是?”

    话音落下的功夫,刘裕看着少爷,又往他身后的马车看了眼,很自然的想到了庄子里那辆能坐十几个人的马车。

    “少爷,您该不会是想……是想在这买地盖宅子吧,咱不是要搁这办车马行吗?”

    “车马行要办,而且非办不可,不过……”

    瞧着左右只有少量一些民宅、村落的土地,施奕文笑着说道。

    “可是地咱们也要买,这城南有多少地?”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施奕文咧开嘴笑了起来,这可不就是搁在眼前的机会。

    不过买地当然不能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下掏银子买那么多地,不定会引起什么事来,事情要慢慢的办。首先还是要解决交通,还是要先把车马行办起来。

    尽管村子里本身就有木匠,不过因为人手不足,最后施奕文还是把公共马车分包给了城内外的木器行,马车行,让他们代为加工车厢、车轮等部件,当然是都是按照统一的图纸。不过最后的组装却是自家的车马行里组装起来的。

    不过“捷程公共马车行”的行房却简单的极为简陋,不过就是用毛竹、芦苇临时搭起来的房屋,甚至就连周围的一圈围墙还完全盖好,不过即便是如此,车行里工匠们已经忙活着,将各行送来的车轮、车厢组装在成整车。

    “你们看,这个板簧安装在车厢的这个位置,与车轮连接在一起……”

    在厂房里,施奕文亲自指导着工人们组装马车,马车最核心的板簧以及滚珠轴承都是在车行安装的,外包的不过只是车厢、车轮而已,不过即便是如此,相对轻便的西式马车轮,仍然让北京的车行受益匪浅。可也就仅限于此了。

    其实,对于公共马车的结构,除了从少数图片上获得的信息外,施奕文更多的是借鉴了汽车的结构,不过两者之间的差别倒也不大,在他的指导下,很快车行里的工匠,就已经能够熟练的组装马车。

    到最后制约马车生产速度的,并不是车厢、车轮等部件的供应,毕竟在京城有十几家作坊为车行代工,板簧的产量限制了马车的生产速度,尽管施奕文从空间里弄来了弹簧钢,但是把弹簧钢制成板簧的速度并不快,每天不过只能造两三个板簧,不过随着工匠们越来越熟练,很快每天都能打造出三四套板簧。

    就这样差不多忙活了一个月,公共马车行的100辆大马车差不多也造齐了,与最初的敞篷马车不同,新车厢装层遮挡风雪的布篷。

    腊月初一的晚上,这天晚上,捷程车行的大院子里,施奕文瞧着院中一百辆全新的马车,一时间心情却是有些激动。

    一个月前,所谓“公共马车”不过只是一个构想,而现在,100辆马车已经造了出来,接下就只等明天投入运营了。

    “公子,明天初二,可是个好日子啊。”

    站在公子的身后,吴才笑眯眯的说道。

    “嗯,确实是好日子,这事能不能成,就看明天了……”

    点点头,施奕文又对车行的师傅吩咐道。

    “今天晚上马料都要喂足了,千万不能耽误明天的正事。每匹马加两斤豆饼……”
………………………………

第144章 鸟铳(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冬日里的旷野上万籁俱寂,只听得见雪花飘落时沙沙的声音。与其说是声音,不如说是一种感觉,漫天的飞雪在空中飞舞着,在厚厚的积雪间,一只野兔似乎在寻觅着什么。

    突然,那只野兔像是意识到危险似的,抬头往左右看去。

    瞬间,一声枪响打破了天地间的宁静。

    枪声落下时,瞧见野兔已经躺在积雪间,施奕文便称赞道。

    “士吉好铳法!”

    这并不是虚言,毕竟能在五六十米外用滑膛鸟铳击中野兔,这枪法确实非同一般,难怪是明代有名的火器专家。

    说起来,施奕文与赵士祯认识,完全是因为公事,两个月前,作为鸿胪寺主簿的的赵士祯,奉命来他这取回“旧港宣慰使”的官印,然后两人就算认识了,当时施奕文还真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年青人,居然是晚明大名鼎鼎的火器专家。

    只以为是个普通的官员,后来在办马车行时,赵士祯却主动找上门,无他,就是对轴承好奇,如此两人也算认识了,原本在鸿胪寺就是个闲差的他,这阵子倒是经常往施奕文这跑。

    今个还特意带来了鸟铳,拉着施奕文与他一同打猎。

    “致远客气了,这铳法倒也无他,惟手熟尔。”

    说话时,赵士祯把鸟铳递给施奕文。

    “致远要不要试试?”

    从赵士祯那接过鸟铳,看着鸟铳的铁质铳身,施奕文只是静静的端详着它,尽管过去没见过鸟铳,却也听说过他的大名,其实也就口径较小的火绳枪而已。

    “致远,你别担心,这鸟铳不是官营铁坊出的劣等货,是我特意请城中最好的工匠用上等闽铁打制的铳管,即便是放上几百铳也不会炸膛,那些个匠户,着实可恨,给兵卒们用的鸟铳低劣不堪,屡屡炸膛,若是他人自掏银子让他们造铳,却不见炸膛。”

    见施奕文拿着鸟铳半晌都没说话,只以为他是担心炸膛的赵士祯连忙解释道。

    “其实也不尽然。”

    施奕文随口说道。

    “这鸟铳低劣,并不仅仅是工匠的问题,最根本原因,应该还是原料。”

    “原料?”

    赵士祯不解道。

    “士吉为什么要用闽铁打制铳管?”

    “因为闽铁质优,最适合打制铳管,其它各地出产熟铁打制的铳管都不堪使用。”

    “那士吉可知道为什么闽铁质优可以用来打制铳管,而其它地方的铁就不堪使用了?”

    面对施奕文的反问,赵士祯不禁有些疑惑,过去他确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其实,究其原因的话,倒不是因为闽铁质优,其它地方的铁质劣,而是因为福建山林茂密,当地炼铁都是用木炭炼铁,木炭杂技少,炼出来的铁自然是好铁,而其它地方,尤其是北方,因为林木不足,往往都是用煤炼铁,煤烟大灰多,炼出来的铁质多,以煤炼铁制造的火器,自然容易炸膛。”

    对于这样的解释,赵士祯还是第一次听说,只见他诧异的睁大眼睛。

    “你是说,所有的问题都在煤上?”

    “确实如此,铁矿石的质量差也有一定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炼铁方式上的差别。”

    以冶金学上来看,中国铁矿普遍含磷超标,而用煤炼铁导致含硫量进一步增加,硫会造成热脆,硫和磷对钢铁的焊接性能都有不利影响。这就基本上注定了用煤炼铁器高温锻打制造鸟铳会经常炸膛。而到最后,许多人都把这个原料问题归罪于匠户制度以及工部克扣等问题上,或许有一定的原因,但铁质差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原来这根子还是铁上。”

    皱了皱眉头,赵士祯说道。

    “那要是全用闽铁呢?不过似乎也不行,福建没有铁课,当年闽铁只供戚帅一军,自然没问题,可要是放之全国势必不太可能,造铳管必须要用熟铁,二三斤铁才得一斤熟铁,一枝铳管……这事恐怕办不成,办不成,要不就在京师用木炭炼铁呢?可京中木炭本身就贵……”

    瞧着赵士祯整个人在那陷入了迷思,施奕文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端起了那支鸟铳比划着。

    绝大多数男人,对于武器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即便是这种最原始的火绳枪,也引起了施奕文的兴趣,不过他也就是比划了一下,毕竟这种火绳枪用起来,实在是太过繁琐了。

    回过神来的赵士祯,看到施奕文在那端着鸟铳,作瞄准状,便连忙说道,

    “致远要是想试试,不妨先等我给你装上子药。”

    “这倒是不用了,这鸟铳用起来太麻烦了些,你瞧,咱们不过就是说话的功夫,这火绳就灭了。”

    拿着鸟铳,施奕文随意说道。

    “这就鸟铳最大的缺点,点火时易受风雨的影响,点燃火绳时要保留火种和燃着的火绳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缺点太多了些。”

    在施奕文看来,鸟铳根本就是一种极为原始的武器,可他这话听在赵士祯的耳中,却让他颇不舒服,毕竟,原本他就对鸟铳推崇倍致,自然不能容人这么贬低鸟铳。

    “致远,你这么说就不对了,这鸟铳可是克敌利器,虽说有你说的那些毛病,可但凡是世间兵器,又岂能十全十美的。你可知道,它为什么叫鸟铳,“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如此方才得名,可谓是当世神器也……”

    见赵士祯这样维护着鸟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时,施奕文则笑着说道。

    “相比其它,这鸟铳确实堪称神器,可是士吉,不能因为它是神器,咱们就忽视了它身上的毛病不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些毛病。”

    “解决?解决什么?”

    赵士祯疑惑道。

    “就是不用火绳啊,士吉,你想要是鸟铳不用火绳,那用起来该有多方便?”

    施奕文的话声刚落,就听赵士祯惊讶道。

    “什么,不用火绳,这鸟铳怎么能不用火绳?”

    “怎么不能?不过就是换上法子而已……”

    不等施奕文的话说完,他身后就有人说道。

    “你能造出不用火绳点火的鸟铳?”
………………………………

第145章 戚继光(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你能造出不用火绳点火的鸟铳?”

    身后的话声,让施奕文与赵士祯都回过头去。

    只见通往庄子的路中不知何时来了三个客人,除了居中的五六十岁模样的老人之外,吸引施奕文注意的是那人身后两个随从,一个满面的络腮胡,像是个莽汉,一个留着山羊须,面上带笑,可两个都有一双如鹰一般的眸子,目光在施奕文的身上掠过时很犀利。

    这是施奕文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人,尤其是这目中所掠过的杀机,既像是久经军阵的将军,又或是手刃无数人的杀手。

    可偏偏,这样的两个人,居然只是站老人的身后,充作护卫随从。

    中间的这位身份自然更不简单了。见他还盯着自己,等待着自己的回答,施奕文笑道。

    “这有什么难的,无非就是对鸟铳引火器稍加改进罢了。”

    “哦?”

    老者盯着施奕文说道。

    “那如何改进?”

    别说是这个陌生的老者,就连赵士祯也好奇的盯着施奕文,被众人盯着的施奕文感觉有些无奈。

    自己也就是随口一说。

    “哼哼,我瞧也就是个光说不练的主的。”

    那满面络腮胡的莽汉冷哼道,不过那双眼中的杀意似乎并没有减轻,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施奕文觉得只要自己稍有异动,他肯定就会动手。

    动手?对我动手?

    心底涌起一阵愠色,施奕文冷冰冰的说道。

    “施某以能不能制,恐怕和你没有丝毫关系吧!”

    说罢,施奕文就要转身离开时,那老者连忙拱手道。

    “哎呀,施同知,是吾冒昧了,吾是蓟镇总兵戚继光。”

    戚继光!

    双眼猛的一睁,施奕文诧异的瞧着面前这位瞧着差不多小六十,貌不惊人的老人,他是戚继光。

    居然又活抓历史名人一枚!

    惊讶之余,施奕文具着见前这位大明最后的名将,连忙拱手回礼道。

    “施奕文见过戚帅。”

    既然他喊出了自己的官身,肯定是特意过来的,虽然不知道他的目的,可来者是客,施奕文便请他去庄子里。很何况人家还是抗倭大英雄,情于理都应该请人家去做客。

    一路上,戚继光倒也没有再追问鸟铳,甚至直到在堂厅坐下后,待丫环上了茶,喝了几口茶水后,他才挑明自己的来意。

    “施同知,吾这趟进京,看到满京城都是“捷程行”的大马车,瞧着那些四轮马车于冰天雪地中行走便利不说,而且能带二十余人,着实比旧式便利许多,而且转让灵敏,稍加打听后,听说捷程行是施同知的生意,所以便寻思着,能不能从你这买些马车回去,好供军中使用。”

    居然是马车惹得祸,旋即施奕文也释然了,不说戚继光除了是名将之外,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就是明代的其它将领官员也对新技术应用极为敏锐,无论是鸟铳或是佛郎机,都是在接触的第一时间加以仿制。

    不过这才半个月,人家就找上门来想买马车,这种反应速度,确实超出施奕文的意料,毕竟,原本他还寻思着,这会不会有人上书“四轮马车实是怪物”之类的话语。

    要是搁晚清不定就有这个可能。

    “这事好说,不知戚帅想要什么样的车?城中大马车尺寸太大,并不适合军中,戚帅是想要载货的,还是快速的?”

    “哦,还有这样的区别?”

    戚继光好奇道。

    “回戚帅,载货的载重量大,四马挽拉可拉货不下六千斤,至于快速的三马挽拉速度不逊于单骑,可拉货千斤或者载人数人。”

    施奕文笑着解释道,这阵子因为车行的事,凭着图书馆里里的资料,对马车进行深入的研究,像载重五吨的西部大马车,无疑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一来它载重量大,二来它不挑路,毕竟,当年西部拓荒时当地并没有公路。

    “哦,原来如些,那这样你说的那种载货的吾定下五十辆,另一种,也是一样,要是用着好的话,吾还会多买一些。不过最好造的快些,价格上自然好说。”

    戚继光客客气气的说道。

    之所以会这么客气,并不仅仅因为施奕文是锦衣卫同知,更重要的是车行招牌上的字,旁人没认出来,曾经首辅家中见过御笔的他,自然认出了车行的名字出自何人之手。所以,他才会如此客气。甚至这也是他亲自拜访的原因,若不然的话,他恐怕也就是直接在车行里吩咐一句,那里会亲自上门。

    对其中的内幕施奕文自然不知道,倒是戚继光的客气,使得他对其生出了好感。

    “戚帅客气,最多一个月,在下就命人把马车给戚帅送过去。”

    无非就是把马车分包出去而已,有了上次的经验之后,对于“分包作业”施奕文倒也熟悉。

    “方才听同知提到,鸟铳可以不用火绳?”

    戚继光的身体微微前倾,充满暴露出他对这事的兴趣,这也难怪,毕竟他是大明推崇鸟铳第一人,自然深知鸟铳的利弊,而鸟铳最大的不足就是火绳,而刚才在往庄子来的路上,听施奕文提到可以不用火绳,他又怎么能不心切。

    “确实可以。”

    点了点头,然后施奕文解释道。

    “火绳的用处,无非就是引火,如果想办法用其它的办法引火,自然也就不需要火绳了。”

    “施同知,此事说起来确实容易,只不过不用火绳引火的话,那用什么能把火药点着?”

    戚继光依然是客客气气的,当然客气之余更多的是好奇。相比于对军中颇为有用的马车,他更关心施奕文口中那个不用火绳的鸟铳。

    他好奇,赵士祯同样好奇,而跟着戚继光的两名下属同样也是好奇的很。

    “这事简单,戚帅稍坐,容我出去一趟。”

    说罢施奕文就起身离开了堂厅,在他起身离开了,戚继光等人不禁有些诧异,片刻后,在施奕文再次进屋时,看清他手中的东西,赵士祯猛的站起身来说道。

    “呀!居然是这个!我怎么没想到!”
………………………………

第146章 化铳为枪 (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不但赵士祯站了起来,戚继光也站了起来。他们无不是盯着施奕文手中的东西,对于那东西,他们倒是再熟悉不过。

    火镰。

    但凡是寻常人家,谁家里没有火镰。毕竟这是升火做饭的玩意,而对于行伍中人来说,更是需要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大家都不陌生,不过……施奕文并不熟悉。他甚至不会用它,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用火镰给戚继光解释一下。

    有了这个实物,甚至都不需要解释,戚继光就知道了施奕文的想法。

    “致远莫非是想用火石引火?”

    不等戚继光发问,赵士祯就急忙问道,然后又不解道。

    “不行啊,这火石怎么能引火呢?除非能让这火石动起来……”

    瞧见皱眉思索的赵士祯,施奕文笑着说道。

    “士吉所言极是,只要让这火石动起来,自然也就可以点火了。”

    有时候仅仅只是讲,不一定能解释得清楚,非得有实物不可。看着那边搁在椅子的鸟铳,施奕文笑道。

    “不知可否借士吉的铳管一用?”

    现造一支燧发枪肯定来不及了,不过有了现成的铳管,剩下的自然好办许多。

    借口要回屋绘制图纸,先进入空间先在图书馆里找到燧发枪燧发机的图样,然后又找到一块巴掌大小的弹簧钢片,然后才再次返回书房,不过只用了一会的功夫,施奕文就用铅笔绘出了燧发机的图纸,毕竟,只是个十几个简易零件的装置罢了。

    作为曾经的皇庄,石台庄有着普通村庄难以岂及的优势——有各种工匠制作维修农具,自然也有铁匠。

    “老奴见过少爷,”

    许铁山瞧见少爷领着客人来了,离还有半丈远的时候,就连忙行礼,他是庄里的庄奴,也是世传的匠户,有着一手颇为不错的手艺。

    “老许头,不用这么客气,我想找你帮我打个东西,哪,就是这个。”

    把图样递给许铁山,施奕文问道。

    “怎么样,能打出来吗?”

    瞧着图样上的东西,许铁山寻思了一会,然后点头说道。

    “瞧少爷说的,又不是什么复杂的玩意。少爷要的急吗?”

    “那行,最快要多长时间?”

    “我和铁柱、铁栓我们爷三一起干的话,最多两时辰。”

    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戚继光自然愿意等下去,别说是两个时辰,就是两天他也愿意等,毕竟,到京城里要办的事已经办完了。

    在等着许铁山打制燧发机的时候,施奕文倒也没闲着,而是与戚继光探讨起了如何练兵,毕竟在后世的诸多观点中,都说戚家军近乎于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对于施奕文的询问,戚继光倒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严格甚至残酷的军法再到如何鼓舞士气。当然还有他如何指挥作战。从斥侯每隔一个时辰报告一次敌情。再到军中的地图也是用红黑两色绘制,如此才能一目了然。用泥土塑成地形沙盘……

    如此种种,让施奕文看着戚继光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尽管有时候是跟在他身边的李自得、张鹏两人偶尔补充,但在他的身上施奕文似乎看到了一个近代军事将领的影子。

    尽管对于动辄割耳之类的残酷军法不太认同,但是施奕文对于军法的重要性倒也颇为认同,毕竟严格的军法是近代军队与古代军队主要的分别之一,当然还有诸如后勤等方面的分别。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施奕文也就是个听众,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