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开工厂-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军队主要的分别之一,当然还有诸如后勤等方面的分别。

    不过在更多的时候,施奕文也就是个听众,毕竟,在戚继光这样的当世名将的面前,说多了不过就是班门弄斧。

    就这样聊了一个多时辰,待许铁山把制好的燧发机送过来之后,施奕文又领着他们去了陈木匠那里的,指导着他用硬木制作了枪托。

    瞧那个与鸟铳截然不同的枪托,戚继光的双眼前猛然一亮,

    “致远的这个铳床,哦,枪托,似乎大有文章啊。”

    “戚帅好眼力。”

    施奕文笑道。

    “鸟铳的铳床只能握持,在射击时更容易受后座力的影响,而这个枪托可以抵着肩膀,如此一来,握持的更稳,而且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装上刺刀后,可以化铳为枪,所以我才称为它为“燧发枪”。”

    “化铳为枪!”

    在戚继光的惊讶中,施奕文指着已经在固定的枪托上的枪管顶端的准星,然后说道。

    “就是制造一种刺刀,长度两尺左右,不用的时间装在刀鞘挂在腰间,用的时候可以旋转固定在枪头,如此一来刺杀射击两不误,这样即便是敌军近身,兵士也可以持枪刺杀。不过,枪托要用上等的硬木制造,最好核桃楸、桦树之类的硬木。”

    施奕文的解释,让戚继光等人无不是眼前一亮,满脸络腮胡的张鹏举更是激动道。

    “哎呀,施同知,你这一招可是决了,这军中之所以不能全用鸟铳,就是因为铳手近身没用,非得有长矛兵、刀盾手护着,这有了刺刀,不就再不需要人护着,化铳为枪,好东西,好东西啊,咋就能想出这样的好东西呢?……”

    称赞之余,张鹏举看着施奕文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在他看来,眼前这尚不到弱冠的施同知,绝对是有真本事的人。

    别说是张鹏举,甚至就连同戚继光看着施奕文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着,尤其是在看到那个差不多有5尺长的“长枪”时,神情甚至显得有些激动。相比于他们,反倒是一旁的李自得淡淡的说了句。

    “施同知好想法,只是这刺刀怕是不好造吧,刺杀射击两不误,恐怕不好办。”

    “这有什么不好造的,无非就是一个管套式刺刀而已,将刺刀的刀柄制成管状,套在枪管外面,让刺刀射击两不误。你瞧,就像这个……竹管……”

    从一旁的地上,拿起一截竹管,施奕文比划道。

    “这边开着口字往里留一个缺口,这边有一个可以旋转的铁环,装进去之后,旋转一下卡住缺口准星,再旋转铁环阻挡管套活动,如此一来,岂不就固定好了?”

    说罢,施奕文看着李自得笑道。

    “李将军,这东西是不是很简单?”
………………………………

第147章 给你个活干 (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简单!

    可不是非常简单,简直是简单至极,可是对于久经战阵的戚继光、张鹏举、李自得他们而言,又怎能不知道,这么一个简单的小玩意是何等的重要。

    鸟铳或许犀利非常,但是射速太慢,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近战,所以必须要有长矛手、刀盾手为他们保驾护航,所以戚帅练兵就是一半以鸟铳为主的火器兵,一半装备各种兵器的近战兵。

    可是现在施奕文口中的“刺刀”却颠覆了一切,有了刺刀,鸟铳兵可以自己参与白刃战,不需要长矛兵等近战兵的保护。铳兵在鸟铳射击的间隙中,可用这支类似长矛的冷兵器,或驱走袭来的进攻者,或冲入敌阵进行白刃战。

    “致远不妨让庄里的铁匠一并制出了这个刺刀吧,要是不能亲眼见着刺刀,吾就是走了,恐怕也是吃不下睡不香的。”

    戚继光的话看似玩笑,可说得却很认真。

    “这事容易,我一会就吩咐铁匠制一柄刺刀来,要是来不急,就找个庄丁守庄的矛头改制一下。”

    在几人说话时,陈木匠已经把燧发机、扳机装好了,期间施奕文也就是在一旁边偶尔指导一下。

    “戚帅,你瞧,这就是燧发枪。”

    施奕文一边介绍,一边扳动机头。

    “哒!”

    扣动扳机时有力的击发,让他笑了笑。

    “把火石固定在台钳上,这边是防雨罩,可以抵挡一些小雨,只要不是瓢泼大雨那种,一般的雨应该是没问题的。”

    一边解释着,施奕文一边把从火镰上取下来的火石用斧头修整了一下,然后夹在石钳上。

    就这样在完成所有的准备之后,施奕文问赵士祉要来了牛角药筒,然后给燧发枪装起了火药,火药是粉末状的。

    “士吉,这样的粉状火药不好,容易受潮结块不说,而且长时间的颠簸后,药料松散,也会影响威力,如果将火药造粒的话,就可以避免这些毛病。”

    看似随口一说,又让戚继光等人的目中流露出惊讶状,除了惊讶之外,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这接连的惊喜了。

    “致远过去用过鸟铳?”

    赵士祯试着问道,原本他可是想拿鸟铳出来,让施奕文玩个新鲜的,不曾想人家却是如此精通。

    “嗯,只是偶尔接触过几次。”

    差点曝光的施奕文连忙改口说道。

    “毕竟,旧港是番蛮横行的地方,而且当地时常有西洋人的商船,倒也接触过不少火器。”

    他的解释倒也没引起戚继光的怀疑,他现在只是眼巴巴的瞧着施奕文手中的那支五尺长枪。

    终于,在火药池中倒了一些火药后,盖上防雨罩,施奕文举起了燧发枪,瞄准前方的……树,然后深吸口气。

    瞄准、射击……

    枪声响起的瞬间,白色的烟雾从枪口和尾喷涌出来。

    “好枪!”

    是不是好枪法,并不重要,重要是这枪确实不需要火绳,没有了火绳鸟铳的许多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

    直到傍晚,戚继光、赵士祯等人,都是在那里试放着燧发枪,尽管燧石不一定每次都能发火,而且就算发了火了,火星不一定落到药池里面去,所以偶尔的难免会有哑火,可仍然不是火绳枪所能相比的。

    久经行伍的戚继光等人,自然知道“燧发枪”的价值,在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戚继光就道出了他的想法。

    “虏鞑所惧者,正是我大明的火器,过去铳兵因为近战不能防身,所以,铳兵皆不过半,现在有了刺刀,这军中自然可以尽用铳兵!”

    看着施奕文,戚继光的语气显得有些激动。

    “致远可否把燧发枪交给我,由我向朝廷禀明,将这等神器推行天下,到时候,我大明官军必定可以尽得火器之利,如此一来北虏必可平定,待九边安定时,致远可谓是居功甚伟啊!”

    面对这样的要求,施奕文当然不会拒绝,就在他刚同意的时候,赵士祯就叹道。

    “戚帅怕是过于乐观了,在下以为,就是有了致远的燧发枪、刺刀,我大明官军,也不可能尽用铳枪。”

    “嘿,赵主薄,瞧你说的,有这等神器,军中又岂会不用?”

    张鹏举的话音落下时,李自得倒是在一旁随口说道。

    “赵主薄所言甚是,就是鸟铳,除了戚帅调来的南兵愿意使用,北方九边官军大都不愿意用的。”

    将目光投向戚继光,李自得说道。

    “鸟铳虽然传入国朝多年,可是至今仍然是北人不习,北匠造亦不如法。造出鸟铳易炸膛,不堪使用,兵士不乐意用鸟铳,自然也不乐意用燧发枪。就是军中的鸟铳也都是从浙江带过来的。”

    李自得的提醒,让戚继光的眉头猛然一皱。

    “我先前听致远说,倒也不全是因为北方工匠造铳的不得其法,而是因为北方铁用煤炼制,不适合造鸟铳,”

    赵士祯原样重复着他从施奕文那里得知原因。

    “北铁不堪用,那要是都用闽铁造呢?”

    “有那么多闽铁吗?一支三尺鸟铳要闽铁20斤,要化铳为枪,铳管要用赵主薄这样的四尺长铳,少说也得二十六七斤闽铁,举国全用鸟铳,就是把全福建的闽铁都送过来,也不定定够用,况且当地百姓又岂不用铁,更何况还需要将闽铁转运数千里,如此一来,铳价自然也就上去了。”

    “那要不就用木炭炼铁呢?”

    “北方林木少,炭太贵。”

    听着他们几人的话,赵士祯把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施奕文,试探着问道。

    “致远,既然你知道用北方铁劣的原因,那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他这么一问,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施奕文,戚继光更是盯着他问道。

    “致远可有解决的办法?”

    面对他的询问,施奕文略点下头。

    “办法倒是有,不过却有些麻烦,这事关铁矿、铁厂还有煤矿,办起来恐怕不容易,而且花费颇高……”

    听施奕文似乎有些为难,戚继光稍作沉思,试探着问道。

    “致远,要是你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燧发枪就全由你造,不可致远以为如何?”
………………………………

第148章 铁厂(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二天一大早。

    看着燧发枪上装着的刺刀,戚继光半晌都没有说话,与张鹏举兴奋的拿着装上刺刀后足有七尺长的燧发枪比划着不同,他只是盯着施奕文。

    “怎么样,致远可考虑清楚了?”

    看着戚继光,施奕文愣了愣,考虑什么?昨天晚上喝酒没喝过你们三好吧!

    “只要你能解决北铁不堪使用的问题,而且燧发枪价格合适,吾保证从你这采买不少于三万支,以后每年不少于万支,到时候吾再去助你联络兵部,每年至少五六万支燧发枪,总是可以的。”

    面对施奕文的迷茫,戚继光直接抛出了利诱。

    “我这没工匠,造不出来。”

    “想找工匠又有什么难的,德培,你晚回去两日,今天去城里王恭厂,寻几百个擅长造铳、炼铁的匠户,替他们把匠班银付了,让他们来这。致远,你看这样如何?”

    “可,戚帅,我大明准私人造兵吗?”

    “高皇帝定《大明律》时只禁盔甲、强弩,何时禁过鸟铳?”

    呃……这样也行,面对戚继光不容人拒绝的态度,施奕文苦笑道。

    “戚帅是强人所难啊!”

    戚继光倒也没有解释,而是长揖道。

    “为九边安靖,为大明百姓,有劳致远了。”

    面对这样的重托,又怎么能拒绝呢?

    原本要到年关了,刚忙活完的施奕文还没有想歇口气,就随着赵士祯一同去了遵化,那里是北直隶冶铁的中心,其官营民营的铁厂有十余处,冰天雪地的赶了三天的路后,一行人终于赶到了遵化,刚一到地方,施奕文就看到了连绵的炼铁炉,铁炉喷吐着浓浓的烟雾。

    “东家,那座铁厂,就是咱们家的铁厂。”

    在施奕文到遵化之前,就已经先让吴才过来,直接买了一家铁厂。

    “致远,你这是准备大展身手啊!”

    来到铁厂,看着两座至少能炼一两千斤铁的炼铁炉,赵士祯不禁感叹道。对于凭着一副扇面“以善书徵,授鸿胪寺主簿”的他来说,反倒有些羡慕施奕文的忙碌,毕竟,他在鸿胪寺也就是个无所事事的闲职。

    “士吉,兵器首重原料,原料精良了,兵器自然精良。况且事关九边安危,由不得我不认真对待啊。”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施奕文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原本他只以为,只需要把煤炼成焦,然后直接炼出铁来。对此,他早就有了准备,早就在图书馆里抄了一本《土法炼焦》的书。

    炼焦并不仅仅只是建一座炼焦的炉窑,而是要从选煤开始,在选择合适的焦煤,然后还要检验煤质,甚至还要洗煤,这一道工序倒不困难,有口大锅,有水就行。

    幸好遵化本地煤质不错,用来炼焦倒也合适。

    在炼焦的炉窑建成后,开始封炉炼焦的时候,从京城过的铳匠也到了铁厂里头,其实原本的张四喜是应该到石台庄的。因为去庄子时,施奕文已经到了遵化,他才会一路跟过来。

    见施奕文的时候,他鞠着腰身,显得很是恭敬。虽然说他是官场的匠户,可现在每个月只要缴纳6钱的匠班银﹐就可自由经营﹐不用再服匠班役。这会有人愿意替他们缴匠班银,他反倒有些不乐意,毕竟,自己干活挣的银子更多。

    “劳你赶这么远过来,实在是不好意思。”

    见张四喜赶了几百里追到这,施奕文自然要客气些。

    “施公子,其实小的这次过来,是想替大家伙回了公子的好意。”

    “哦?”

    施奕文的眉头一跳,不解的看着他。

    “公子恐怕会说,我等不识好意,毕竟公子替我们缴了匠班银,可是公子有所不知,一个月6钱的匠班银看似不少,可四年才轮一班三个月,也就是不到二两银子。平常我们在自家的铺子里干的话,一个月少说也能挣个五六两银子。所以公子的好意,我等心领了。”

    听着张四喜的解释,施奕文算是回过味来了,他们是觉得给自己干活挣钱少。这匠户也不等于官奴,看来是自己理解错了。

    “张老丈恐怕是理解错了。”

    施奕文看着他笑道。

    “我请你们过来干活,一样的按工给钱,这么说,你们给工部做鸟铳都是算钱的?”

    一听按工给钱,原本态度坚决的张四喜脸上立即浮现出笑容来。

    “回公子,这造鸟铳的工本,都是工部核算好后,按价码付给。每铳一杆用铁二十斤,用银二钱;炭一百七十斤,用银七钱三分;炼胚打板六工,用银一钱九分;卷筒六工,用银两钱一分,内加钳手银一分……”

    听着张四喜的解释,施奕文的眉头慢慢的收紧了,倒不是因为其它,而是因为其中不合理的工时、工价。

    “……造一铳需要用三十四工,工料价银三两二钱五分,其中工价钱二两三钱二分。”

    张四喜说出这些工价的时候,施奕文笑了笑,对他说道。

    “这样,张师傅,你先下去歇着,明个咱们再好好的谈谈工价的事情。”

    “公子,这都是工部核算的工价。”

    临走的时候,张四喜特意强调道。

    “我知道,张师傅你先歇着。”

    来自现代的施奕文,对于成本极为敏感,尤其是成本的结构。在他看来这个成本显然是不合适的。待张四喜离开后,他看着赵士祯说道。

    “士吉,你怎么看?”

    赵士祯是明代的火器专家,尽管现在他只是刚接触火器,但对于这方面他确实有自己的专长。

    “致远觉得的贵了?”

    “怎么能不贵呢?工部一支鸟铳才不到三两,咱们卖三两五钱,也不见得能挣着银子,工部造的东西又不算利润,咱们可不行。”

    吴才在一旁随口说了句,然后笑道。

    “公子,你说咱们要是开到四两一支燧发枪,戚帅会同意吗?毕竟,咱们可是多出了不少东西。”

    “四两,肯定能谈好,毕竟东西不一样。”

    赵士祯在一旁插话道,见施奕文不说话又问道。

    “致远莫不是还有其它的想法?”
………………………………

第149章 高炉炼铁(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眉头紧蹙的施奕文听着赵士祯的问题,就反问道。

    “你瞧着鸟铳里头什么最贵了吗?”

    “什么最贵?”

    赵士祯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应该是铳管吧,铳管从最初炼胚打板、卷筒、钻铳心、剉磨共二十三工,占了三分之二的工,它的工价最贵。”

    惊讶于赵士祯的记忆力的同时,施奕文点头道。

    “是啊,最贵、最费时的就是枪管,四两银子的开价没关系,最要紧是如何降低成本,这才是最重要,而如何降低枪管的成本就是关键因素。”

    “公子,这个成本恐怕是不好降吧,毕竟,这枪管可是燧发枪的根本。”

    “就是啊,要是想在这上面减工,恐怕会得不尝失。”

    听着他们两个人的劝说,施奕文摇头说道,

    “我说的不是偷工减料,这样,今天大家先休息,等我想明白了,明天咱们再继续。”

    有些东西,仅仅只是靠想,肯定是想不明白的,最后施奕文还是去找了张四喜从他那事无巨细的了解的制造鸟铳的整个过程。

    “这么说,炼胚打板的作用就是把生铁打成熟铁板了?”

    “是的,公子,这工部收的铁课都是生铁,要先制成熟铁再打制成板,才能卷打成铳管。”

    “难怪工费那么高。”

    “是啊,公子,就是炼成了熟铁,也得大家伙一锤一锤的打成板,人家说匠户挣钱容易,可也就是挣个辛苦钱。”

    “其实,可以不用那么辛苦的。”

    “公子,你说什么?”

    “没什么,咱们继续聊。”

    继续和张四喜聊着天,施奕文基本上对鸟铳的制造也有了了解,当然也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了。

    因为快到新年了,施奕文并没有留下张四喜,让他回京的时候,又特意嘱咐他让他放心,即便是用他们,也会按工给钱。

    占便宜的事,施奕文从来不屑于做。

    “那天,你们说偷工减料,这种事情,是绝不能做的,其实相比于偷工减料,完全可以凭着技术降低成本。”

    面对赵士祯、吴才,施奕文笑着说道。

    “技术?”

    “对,就是技术,你们看啊,这炼胚打板要用六个工,差不多要用两钱银子。而炼胚打板的目的是把生铁打成熟铁板,既然,咱们现在有了铁厂,那就可以从炼铁开始,直接做成熟铁板。”

    施奕文一边解释道。

    “直接做成熟铁板?”

    “对,就是直接炼出熟铁来。”

    赵士祯惊讶道,他只听说过古千锤百炼才得到熟铁的,那里听说过直接炼铁。

    “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的,无非就是新建一个炉子的事。”

    将目光投向铁厂里的那两座日产千斤的炼铁炉,施奕文心里浮现出另一个念头,就凭这些土炉子,一年顶破天了,也就是二三十万斤铁,这么点铁根本就不够造燧发枪的。

    “士吉,那天你不是说,我要大展身手嘛,今个正好了,既然想办好这事,咱们就从零开始,先把那两座炉子拆了,直接换上新的炉子!”

    说干就干,在众人的惊讶中,厂里的两个炼铁炉停工了,随后施奕文拿出了新的高炉图纸,其实也就是从图书馆里找到的“土法炼铁”一书中找到的高炉图纸,不是大炼钢铁时代常见的1。5立方土高炉,而高达七米多高,用砖石砌成的高炉,它的参考近代欧洲大高炉和现代空气高炉炉膛一般构造,每天可以生产二十吨生铁,它还需要连接水力的风箱。

    说干就干,整整一个年关,施奕文一直呆铁厂里,忙活着建新高炉。不过炉子的搭建并不简单,在泥瓦匠们用山上的石料彻着炉子的时候,最关键的耐火材料也需要解决。因为冶炼钢铁需要1500度左右的温度,而普通的粘土砖在1400度左右就会开始软化,所以必须要烧制耐火砖。

    其实烧制耐火粘土砖并不算太难,普通的土地砖窑就可以胜任,不过即便是如此,在接下来两个月里,施奕文就一直和砖头“杠”上了。

    就在万历六年将要过完的时候,第一批耐火砖从长4米、宽2米、高2米的的槽式土窑里烧了三天,又冷却了两天终于出窑后,已经等得有些急不可耐的赵士祯就问道。

    “致远,你就是说的铺在炉膛里的耐火砖?”

    面对他的询问,施奕文有些沉闷的说道。

    “不是,这是建砖窑的。”

    “还要建砖窑?”

    “对!”

    施奕文的语气有些无奈,这批耐火砖是用粘土烧制的主要成分都是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而这种耐火砖虽然可以承受1730度的高温,可是它并不适合用作高炉,只能用于热风炉。因为氧化铝和二氧化硅是酸性材料,在冶炼的过程中会和还原剂和炉渣反应,所以还需要搭建另一个砖窑——烧制碱性耐火材料。

    21世纪的碱性耐火材料一般是氧化镁压制成,可氧化镁制取需要电解技术……这当然是可望不可及的材料。而在土法炼铁一书中,同样也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道路——白云石砖。书面上的说法是是焦油白云石砖。白云石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石头,在铁厂附近的山上就有这样的石头。白云石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的复合物,煅烧可以得到耐热的碱性材料氧化钙和氧化镁,而焦油沥青则是结合剂。

    不过因为焦油白云石砖的煅烧温度在1600~1650度,远高于一般粘土砖耐火程度,所以他才需要实现烧制耐火粘土砖,用于搭建烧制白云石耐火砖的砖窑。

    前后差不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直到万历七年二月二十,施奕文才终于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用于炉膛的焦油白云石耐火砖。而焦油白云石砖的原材料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