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两郡落入外族之手的。”

    李渊道:“这样一来,吐谷浑就会成了我大唐西部之患。牵制掉我们大部分兵力。想必这也是杨侗之所思吧。”

    “确实如此!”萧瑀点了点头,道:“但是圣上其实大可不必将吐谷浑放在心上。吐谷浑被隋朝严厉打击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他们支援‘薛梁’联军的兵力,已是他们的极致,只要我们歼灭在河煌一带,再以强硬态度交往,再给他们一定安抚,允许他们在西海、河源两郡内放牧生息,那么就能迅速稳住吐谷浑。然后与其通商往来,并且困扰我大唐的马源也得到解决”

    萧瑀软硬兼施的策略让李渊十分赞赏,吐谷浑确实可以这样决定,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大隋不加干涉的基础之上,他又问道:“杨侗放弃对梁师都的支持,是希望我大唐与薛梁联军两败俱伤,然后再以吐谷浑消耗我大唐国力,是这个意思吗?”

    萧瑀点头道:“正是如此!隋朝一直高举民族大义为旗帜,而‘薛梁’联军乃是引异族入侵本土的国贼,臣建议以民族大义为名,对‘薛梁’联军加以痛斥,然后大张旗鼓的邀请隋朝共除国贼!当天下人人侧目,隋朝纵然不会与我大唐协同作战,但也不会在我大唐除国贼时,在背后捅刀子,否则,他便失去了大义。”

    李渊笑了起来,萧瑀建议说到了他的心坎上,沉吟了一会儿,又问道:“如果杨侗真的出兵了呢?”

    萧瑀说道:“如果杨侗出兵,那也只是向西平郡出兵,而西平郡是薛氏兄弟的主力所在,除了他们兄弟,还有数万名吐谷浑士兵,他们韧劲十足,不是那么好打的。若是逼急了,极有可能再引李轨来战!四方联军兵力十多万,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以物资极度匮乏的河西之地拖住隋军,极为合算。而我大唐只需打下河源,即可获得吐谷旁边的战马。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和隋朝对峙于河西的话,能够减轻关中压力。”

    李渊哈哈大笑,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圣上,臣有话说。”李渊对萧瑀的重视,让裴寂十分不爽,由于他的缘故,李唐失去了整个并州,为了向国民交待,李渊将他下狱了数天,并让他沉寂过一段日子,等他重新入仕,却发现萧瑀和陈叔达已经取代了他的位置,心中的不甘不爽自然厚重不十分。

    尤其是很多本来和他裴寂商量事情,李渊现在都改和萧瑀商量,这让裴寂心中更为恼怒,一直想找个机会扭转这种局面。

    李渊道:“裴爱卿请讲!”

    裴寂拱手道:“圣上,河西人丁稀少、土地贫瘠,值得接二连三投入军队作战吗?我大唐需要的战马,完全可以通过临洮吐谷浑交易。臣以为没有必要向西扩张了,朱粲占据的淅阳、南阳土地肥沃,若是我们杀了朱粲这个吃人狂魔,能够安置大量贫民。而且朱粲不得人心,对付起来也比薛梁联军容易得多。”

    “朱粲占据的淅阳、南阳是王世充眼中的肥肉,而我们需要联合中原诸侯对付隋朝。假如我们动了王世充的禁忌,谈何联合?目前,我大唐的首要之敌是隋朝,而不是小小一个朱粲。”刘文静冷笑一声,出列道:“薛梁联军不管是兵锋指向大震关、还是散关,都会造成关中动荡。且我们僵持了太多时间,若是不将之扑灭,天下人怎么看我大唐?”

    “好了!”李渊制止了裴寂正准备说的话,道:“薛梁联军乃是我大唐的心腹之心,今年必须除之。第二个问题、朕一直在考虑,为什么隋朝你能开科取士,而我大唐却迟迟没有动静,朕以为我大唐也应该举行科举,诚招天下英才为我大唐所用。”

    李渊还有更深一层想法,杨侗入长安火烧皇宫事件的影响虽然渐渐平息了下来,但那件事却给李渊的声望造成了沉重打击,他急于挽回自己的形象,科举便是一个最好的途径,能够笼络人心。

    裴寂道:“圣上,新年刚过,冰雪封路,此时举行科举,恐怕南方士子无法出行,臣建议先完善开科取士制度,做好前期准备,到了秋天举士亦是不迟。”

    裴寂话音刚落,刘文静便站出列道:“圣上,臣也想说几句。”

    李渊对裴寂和刘文静的争斗早已见怪不怪,作为一个帝王,两个重要大臣之间的矛盾是他喜闻乐见的。裴寂和次子李世民现在走得很近,而刘文静隐隐约约向太子李建成靠拢,他们两人的矛盾也隐隐约约的代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

    自从萧瑀当朝提出纵容嫡子之争,导致臣子离心离德、相互攻击,内不稳而不能对外,并建议剥夺李世民军权之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渐渐明朗化,这种矛盾或许不是夺嫡之争,而是政见不同。对于他们兄弟的矛盾,李渊并没有干涉,他需要李建成在危机下专注政务、也需要李世民在危机下一心为李唐作战,他们之间的矛盾,反而有利于李渊对帝位的控制,而这也是他之所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渊巴不得二子斗,斗得越凶,他获得更多。

    李渊笑道:“刘卿请说!”

    刘文静道:“科举是隋朝和世家大族矛盾之源,杨坚和杨广推广科举制度的初衷,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平公正,冲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治资源局面,遏制世家门阀势力的发展,最为显著的作用的是由此扩大了官吏来源,巩固皇权……但事实上它并没有推广成功。原因何在?便是因为每一次科举,十之七八考中者都是世家大族子弟,并未实现招天下人才为隋朝所用的目的!因为达到朝廷官员选拔要求的那一批人,始终是世家门阀的年轻俊彦。这些年轻人生活在优越环境里,自幼衣食无忧的接受高级教育,无论学识、眼界、亦或是能力,都高人一等。而寒士想要在各个方面与世家子弟一争短长十分困难。有鉴于此,科举考试的主体仍然是世家子弟,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哪怕心心念念捧起寒士的杨广,也不得不接受。在他主政时期的科举,既受到门阀世家强烈抵触,又取不到寒门之士,所以科举到后来不了了之,从而大力推广文教。”

    说到这里,刘文静向李渊说道:“杨侗之所以推广成功,是因为他摒弃了世家大族,从矮个里挑高个,所以才深入人心。但我大唐不可能摒弃世家大族,寒士根本争不过世家大族的英才,与其让世家大族不满,寒士认为不公,倒不如不办。圣上,切不可听裴尚书误国之言。”

    裴寂大怒:“我并没有说现在就开科取士,而是说完善制度,拿出一个世家大族和寒士都能接受的方案。”

    刘文静瞥了他一眼,冷笑道:“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其实很简单,世家子弟和寒士各考各的,但寒士第一名,或许连世家子弟前百名都不如,你到时候又如何安排职位?”

    裴寂为之哑然。

    刘文静冷嘲热讽道:“杨侗开科举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考生处于同一水平,其治下百姓和士子自无异义。而我大唐国情不同,处理不好,轻则激起众怒,重则亡国!裴尚书,你把整个并州都丢了,怎么还这么肤浅呢?”

    “够了!”

    李渊一拍龙案,脸色变得铁青一片,刘文静虽在讥讽裴寂,但李渊却感觉他在讥讽自己,因为提出举行科举的人是他李渊,而不是裴寂,刘文静这分明就是说他李渊肤浅不是吗?

    就在这时,殿中少监宇文歆大步走进大殿,躬身施礼道:“圣上,洛阳有紧急情报送至。”

    李渊不满的瞥了刘文静一眼,强压心中怒火道:“呈上来!”

    顶点


………………………………

第243章:建成之谋(求月票全订)

    宦官将一份来自洛阳情报,恭恭敬敬的放到李渊的御案之上,李渊展开一看,心中为之一惊。

    洛阳王世充几天前也在开科取士,但结果却是寒士集体闹事,原因就和刘文静说的一模一样,寒士考生考不过世家子弟,前百名之中,居然没有一名寒士登榜,使得寒士认为科考不公大闹了起来。

    李渊很怀疑有人暗中鼓动,那会不会是自己人?他把情报交给宦官:“让太子看看!”

    大唐情报历来由李建成掌管,他看了情报内容以后,立刻明白了父皇之意,躬身行礼道:“父皇,这件事儿臣也不知道,或许是杨侗、李密、窦建德所为!也许是洛阳士子自发而为。不过儿臣以为李密鼓动的可能性极大,因为洛阳科举吸纳最多的李密治下人才。”

    李渊点了点头,对李建成说道:“让各位大臣都看看吧。”

    内容一目了然,就是两万多名士子在洛阳大游行,甚至还包围了紫微宫,十几名重臣迅速传看一遍,每个人眼中都露出震惊之色。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念头,难道真是李密在背后主使?

    刘文静再次出列,拱手道:“圣上,这件事印证了臣之担忧,科举并不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它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了。王世充显然是没有处理好利益纠葛,才引发数万士子游行闹事事件!而我大唐的政治环境比王世充更复杂百倍,在制度完善前,科举不宜举办。”

    “臣附议!”

    “臣附议!”

    独孤整、窦威、萧瑀等人纷纷应和。

    “各位爱卿,科举之事暂放!稍后再议,退朝。”尽管刘文静的话让李渊极不舒服,但现在他已经无心发作了,这份情报让他意识到,仓促科举只会带来天大的麻烦。

    李渊回到自己御书房后,努力平息心中纷乱,自从杨侗火烧宫城以后,他就一直很压抑,杨侗这个名字,就像一坐沉重的大山,压得他气都喘不过来。大唐的局势也让他感到沮丧、焦虑,再也没有了建国的意气风发。他实在需要一场大事件来振奋大唐低迷士气,以前,是想就近发动一场速战速决的大捷,但是河西之战却始终处于僵局,这让他非常失望。

    李渊也理解李世民的难处,唐军的士气本来就低迷,还要防止武威、会宁隋军背后捅刀子,使得李世民打起仗也是束手束脚,若是不顾前后的发动大战,一旦再次被隋军击败,后果将会十分严重,甚至连带全军崩溃。

    现在好不容易想着用科举扭转劣势、振奋士气,但洛阳士子大游行,给了他泼来一盆冷水,李渊望着天空悠悠白云,他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李渊已经同意李世民的建议,今年将对薛梁联军发动攻击,可处处受制、无能为力时局让李渊都要疯了,这种处处都要看隋朝脸色行事的处境。让他回想到了面对杨广时的那种如履薄冰、胆颤心惊之感。

    他现在谩骂杨广,将杨广贬得一文不值,但他们这些了解杨广的人都知道,杨广能力不但不差,反而相当恐怖,若不然,李渊也不会装孙子几十年了!正因为心怀恐惧,才将他说得不堪,这也是发泄害怕的一种方式,本以为杨广死后,李渊觉得天下会改成李姓,可是比杨广更强势的人出现了,杨侗的手段比杨广更狠,而且还没有杨广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特点,这堪称是完美版的杨广,令李渊气都喘不过来。接二连三的失败、不顺,也让消失久远的对杨家的恐惧再一次涌上了心头。

    “圣上,太子殿下求见。”门口传来了一名宦官的声音。

    “宣他进来!”

    李渊缓缓回到御榻坐下,努力保持着一副平静的样子,不一会儿,李建成匆匆走了进来,他深施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语气淡然:“有事么?”

    “儿臣对科举有点想法。”

    “说吧。”

    李建成说道:“父皇,在科举问题上,诸多关陇贵族重臣都沉默以对,这即可说明了他们的态度。贸然实行的话,必然触动到关陇贵族的切身利益,风险极大。”

    这个问题李渊也考虑过,这其实不仅关陇贵族抱有抵触,关东士族、南方士族对科举的态度其他都一样,也只有刘文静从李唐王朝的角度去看问题。

    科举的终级目的唯才是举,为官场输入新鲜血液,这恰恰是最根本利益所在,李渊也知道科举必然引起关陇贵族抵触,所以他最初没有考虑科举,在天下一统前是不会实施的,以此保证关陇贵族利益,从而获取他们全力支持!但大量英才涌向邺城之举,却给了李渊巨大压力,若是他再不开科取士,寒士跑完了,唐朝大大小小的官职将会全部落入世家大族之手,哪怕最后真的一统天下了,李唐王朝也将成为关陇贵族手中的玩物。这样的后果,使李渊不得不在朝会试探一二,但结果令他沮丧、心惊!因为关陇贵族的漠然,表明他们连个极小的职位都不愿意让给寒士。

    “朕知道朝中所有人都不喜欢科举,痛恨科举,也知道不是举行科举的时候……但形势都被杨侗主导着,我大唐不均分田地,已有失去了民心,若连科举也不举行,寒士也迟早都会流失掉,朕也没办法。”李渊叹了口气。

    李建成道:“父皇,杨侗的科举之所以成功,是他治下只有寒士这一个层次的考生,所以不存在任何问题。而王世充的科举是不得不跟着大势走,但是他麾下有不少关东士族,他要考虑关东士族的利益,还要做出公平公正姿态,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做到公平,所以才有寒士大游行之举。这件事给儿臣很大启发,其实我们可以效仿王世充的科举。”

    李渊被儿子说动了:“我们怎么效仿王世充?”

    李建成说道:“父皇在举行科举之前,先和关陇贵族、关陇士族、东关士族、南方士族沟通协商,只要保证他们利益,只抛出一下无关紧要的职位给寒士,儿臣以为科举完全可以举行的。”

    李渊皱眉道:“就怕他们胃口太大,朕满足不了的无度索求。”

    “所以这才需要好生沟通!”李建成笑着说道:“他们与大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算不给父皇面子,他们也得为自身利益考虑,如今,他们也已经没有退路了。”

    “说得好!朕考虑好了,再和他们好生谈谈。”李建成的话让李渊心情好转,笑着说道:“皇儿这个建议非常好,以后要多提这样的建议。”

    “喏!”

    李建成振奋的应了一声,他今天有两件事,科举只是第一件事,见到父皇采纳了他的建议,心中大为快慰。

    他自小在河东老家长大,直到李渊将反之后才到了李渊身边充当助手,在李渊心目中的地位,远不如一直跟在李渊身边的李世民。他很少有独到的见解,一般都在执行父亲的指示而已,也因此,他才获得了李渊的信任。

    这便是李建成为人处世之道,掩饰自己的个性,表现出顺从一面,他希望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接下父亲的皇位。但因为李世民的强势和父亲的大力支持、扶持,使李建成太子之位受到了巨大威胁。

    李建成意识到自己若是一味顺从的话,前途更加不妙,必须表现出他一个太子应有的才华,才能挽回庸碌无力的形象。他知道父皇急需摆脱不利局面,李建成便抓住这个机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赢得了自己父皇的赞许。

    但一个科举的力度显然很不够,因为这是建立在刘文静主张之上,表现不出自己的见识,因此,他需要提出一个更有力的建议,他不慌不忙道:“父皇,儿臣还有第二个建议。”

    “说吧!”

    “世家大族之所以高贵,之所蔑视寒士。一是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不但上面有人,更有丰富的文化储备,而寒士得到学习的机会都是万幸之幸,所以世家大族的人才远远超越寒门。若是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朝廷根本没有足够人才管理天下,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明知这样下去,迟早被世家大族把控了官场,却不得不用。而如今物美价廉的书籍一出,世家大族的最大优势不复存在了!”

    “一些书商将书籍引入大唐以后,大赚差价!但毕竟是偷运入境,数量远远不够。儿臣的第二个建议即是秘密组建商队,光明正大的从隋朝大量买入大量书籍,一是将价格压低,二是将书籍普及天下,让治下百姓人人有书可读。不出几年,我大唐对世家大族的依靠会大大的降低,纵然有损失,寒士也撑得起来了。”

    这个建议李建成考虑了很久,他几次都想提出来,但涉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他根本不敢提出来。现在随着时间推移,书籍已经或明或暗的涌入,李建成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

    李渊也被李建成这惊人的建议吓到了,不过他也知道这对皇权的巩固百利而无一害,但这一决定,影响力实在太大了。他神情凝重的思索良久,才缓缓的说道:“我们李家也是世家大族。”

    “父皇,我们已经不是世家大族,更不是关陇贵族中的成员了,我们是皇族,从您登基那一天起,我李家已经和世家大族划下一道无法弥补的痕迹。我李家如此,当初的杨家也是如此!皇族和世家大族之间,只会斗得不死不休。我们早一步引入书籍、普及天下,就能早一步摆脱对世家大族的依赖。否则,我大唐纵然一统了天下,这天下依旧和以前的隋朝一样,是世家大族、是士族的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说,杨侗的所有政策都适用于任何一方势力,儿臣也认可杨侗的一切政策,只不过我们有着太多顾虑,无法一一执行。”

    “皇父的建议非常好,可是两个问题!”李渊的声音十分低沉,虽然他不愿承认,但杨侗一系列政策的确利好于皇权的政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时的思索着要执行一二。

    “父皇请说。”李建成见李渊认同了自己的建议,十分振奋的说道。

    “一、杨侗会不会把书籍卖给我们;第二、如果说科举只是让世家大族感受到一丝危机,那物美价廉的书籍,就犹如一把铡刀一般,彻底毁灭掉世害大族的优势,我们不能出面,又有何人可信?”

    李建成笑道:“杨侗一切制度都是巩固皇权,消弱世家大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目标一致,他不会阻止的。至于第二个问题也简单,只需重新开通商贸,书籍自有商人运进关中!世家大族为了自身利益,一再要求与隋朝重新通商,父皇不妨以此为条件。谈谈科举之事。”

    “好主意!”李渊目光大亮。

    顶点


………………………………

第244章:炀帝(求月票全订)

    匆匆数十天,邺城陷入了寒冷的冬天之中。

    今年的冬天,天气出乎意料的寒冷,还不到腊月,水面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在科考结束后的第九天,邺城一带普降大雪,将整个天地笼罩在一片粉妆玉砌之中。

    杨侗也难得的清闲下来,古代的生活节奏没有信息爆炸时代那么紧促,哪怕再忙也不像后世能把人累死,古代的人们很纯朴、简单,他们过多奢望的要求,尤其是乱世中的人们,能够解决一家人的温饱就很满足了。

    杨侗的大隋朝廷有完善的工作体系,分门别类,当奏疏呈到杨侗公案之上,实际上是书吏归纳、总结以及审核之后留下来的有意义的东西。那些被过滤掉的奏疏定期会有由御部检验,若有遗漏,经手之人将被接受处分。至于以后会不会有人抓住这个漏洞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杨侗觉得只有问题真的出现,才能着手处理。

    当然了,事情再小,放在国家层面上也是大事。好在受风气的影响,奏疏通通简练整洁,没有再出现花团锦簇的空话屁话。也因此,杨侗平日虽然看起来似乎不忙,办事效率却很高,几乎再也没有公务积压的事情出现,每每批阅完毕,自有人员、信鹰传回各地。

    “今年似乎比往年冷得早呢。”杨侗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有些皱眉的说道。

    “去年是要迟一些时候。”长孙无垢任由杨侗搂抱着她的纤腰,看着窗外的雪景,心中十分幸福。

    “你哥有回信了吗?”长孙无垢还浸在患得患失之际,杨侗开口了。她的哥哥有好几个,但她知道杨侗提的是长孙无忌。

    “家兄回信了…他很受李建成重视,不愿来…”长孙无垢低垂着头,不说话了。

    “既然他不愿意放弃手中的东西,那就算了。无垢,乱世之中是男人之间的斗争,与你们女人无关。你大哥选择了,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等我破了长安,看你的份上饶他一命。”

    杨侗对长孙无忌在历史上的功绩一无所知,唯一的印象是在‘房遗爱谋反案’中,长孙无忌把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杀了。

    他和褚遂良清除政敌的举动对唐朝产生巨大的影响,皇亲国戚里堪用的人才如李恪、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人皆没逃脱牵连,以至于武则天上台的时候,李家无人能阻。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自己也最终被武则天清洗。也可以说,是长孙无忌为武则天扫清了上位的阻力。

    这种阴货来不来邺城,杨侗并不在意。这其实也是他对长孙无垢的一种态度而已。

    “多谢夫君。”长孙无垢嘴角荡起迷人的微笑,望着杨侗,满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