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名青年须貌甚伟,形体魁杰,阴鹜的眼睛与渊太祚十分相似,他叫渊盖苏文,正是渊太祚的长子。

    “苏文,带你姑父去包扎伤口!”渊太祚命令道。

    “喏!”渊盖苏文轻轻的扶起杨万春走出了城楼。

    “隋军坚守了半个多月,今日却忽然杀出城来,估计是援军抵达了,而我军缺少骑兵,这仗不太好打了!太大兄以为我们这仗应该怎么打?”渊太祚缓缓的说道。

    高句丽的马场已经被大隋夺走,境内再无养马场,这两年内一直于新罗打仗,战马将近耗光,如今全国上下勉强才能凑出一万骑。

    乙支文德欠身一礼,镇定道:“莫离支大人莫急,如今知己不知彼,无法做出判断,我二人明天去看一看对方是何来路,再做定计!”

    “善。”

    ……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诛汉城陷入愁云惨淡之际。大隋丹凤城沸腾着大胜而归的热情,以杨侗为首的玄甲军受到了英雄待遇。

    而杨侗被一伙人围着,饱受一阵抱怨,尤其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气急败坏,差点就跳脚了。

    “这有什么?还不是赢了吗?一万多高句丽军,轻轻松松的搞定了。”杨侗漫不在乎的说道,老实说,这一场有心算无心的战争实在轻松得很。

    “高句丽的情况,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杨侗言归正传道:“如今的高句丽实力并不强,特别是失去了马源之后,又降了一大截。但是能够让我大隋动摇根基,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

    固然明白杨广是为了消耗禁卫军而故意惨败,但杨侗却只能把谎言说到底:“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重蹈覆辙。更要正视高句丽,正视他们不好对付的地方,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败。”

    邓暠颔首道:“殿下说得在理,高句丽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这一战依照我的看法是稳重求胜,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给高句丽可趁之机,然后取胜的战机。”

    左天成接着说道:“大隋立国之后,周边没有一点像样的威胁,轻易灭掉南陈以后,突厥这个唯一的劲敌也被我大隋用计屡屡分裂,可以说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王朝像我大隋这么轻松的。”

    见左天成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些放不开,杨侗笑着说道:“左将军,我们这里没有什么顾虑的地方,一切都是为了胜利,有什么想法直说无妨。”

    “喏!”左天成道:“就拿高句丽这个弹丸小国来说吧。论真实战力,其实不算强。可是我大隋太顺了,所以当初高句丽企图向辽西扩张的时候,文帝毫不犹豫的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征伐。从当时掌兵大将也可看出文帝根本没有把高句丽放在心上。”

    众人也知道这一段历史,对于左天成之说非常赞同。

    当时,杨坚以杨谅为帅,派高颎、王世积和大将周罗睺率三十万水陆大军攻打高句丽。

    高颎、王世积都是身经百战的大隋名将,高颎精明强干、攘外安内、荡平南陈,可谓是战功彪炳;王世积灭南陈、定豫章、庐陵、浔阳,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是攻打高句丽的时候却轻功冒进,以水陆大军齐头并进之势长驱直入。结果水军遇大风浪,船多沉没。水路统帅周罗睺本就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才刚刚准备休整,却被高句丽一举击溃。而高颎、王世积攻克不下关键要塞之后,索性弃之不顾的深入高句丽的腹地,战线过于拉长,粮草后勤全部供应不上,导致大军溃败,九成兵马遗留在了辽东大地之上。

    平心而论,若当时不是自上而下的轻视高句丽,高颎、王世积就算拿不下高句丽,也可以和李世民一样,取得丰厚战果后从容而退。但因为大隋以往的战争,向来都是以雄厚兵力对敌人进行碾压,所以大家都大意轻敌,结果大败亏输。

    这种轻敌大意之心态,一直持续到了张须陀、薛世雄、宋老生等平叛大将,可见,这是国情问题。

    “至于武帝远征高句丽…就不说了…总之大家都是轻视高句丽!”左天成忽略了杨广之远征,顿了一顿,下了结论道:“高句丽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而且很会利用天时、地利的优势,所以我朝才一再吃大亏!”

    杨侗点了点头,与大家看了邓暠等人细心制作出来的高句丽地图,问道:“打仗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就请邓将军总结一下高句丽在地利上的优势吧。”

    “喏!”

    邓暠站了起来,当仁不让的说道:“结合这些年来的收获,再加上与左将军多次论证,我们为高句丽总结出了四大优势!”

    “第一、路!高句丽地势北高南低,多山且险峻,能够容大军穿行到路线不多,最好走的即是沿着海边东进这一条道路,但也气候无常,有的时候会刮起海风,有的时候还会发生塌方,所以后勤保障任务艰巨。”

    “第二、水!高句丽境内除了山高险峻,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自西向东,有大染水、鸭渌水、萨水、浿水,之后才能够抵达其都城——平嚷。”

    “第三、城!高句丽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模仿,凭借从中原学来的各种筑城技术,利用自身地形特点加以改良,依山建城,十座城池就有九座傍着险峻山势,仅仅大城就有四座,分别是鸭渌水西北的国内城、玄菟城,以及应对丹凤城的‘诛汉城’,鸭渌水以东的平嚷城经过几百年的修葺,论城池之坚固,或许比不上大兴、洛阳,但也不会逊色多少,落座处也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高句丽北部多山,不利于大军行动,我们若是进军,只能沿环海推进,是故,诛汉城是我陆军第一个要克服的拦路虎!为了防止后路被断,鸭渌水以西的国内城和玄菟城也城要克制”

    “第四、民,指是的高句丽的百姓!”邓暠看了看认真聆听的一众人一眼,道:“高句丽国小民寡,又生活在恶劣环境中,一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敢战敢死之士,所谓的穷山恶少出刁民用来形容他们一点不为过。此外,高句丽极度仇视我大隋。千万不要指望他们的将士能投降,只有杀死他们才能轻装上阵。他们所谓的投降都是虚假,一旦上当就前功尽弃。”

    “所以……”邓暠斩钉截铁的道:“我大隋若是要打下高句丽,必须克服对方这四大优势。”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253章:两线(求月票全订)

    高句丽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不管是建筑还是文化都是如此,高句丽深受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影响极深,中原在魏晋时期,因为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衍生了一个个名门望族,北方有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南方有王、谢、陆、顾、萧等等士族。

    这种九等之分也被高句丽照搬了过来,渊氏在高句丽是耳熟能详的名门望族,地名仅次于王族高氏,他们早在三国时期便已存在。

    《后汉书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有五部:一曰内部,一名黄部,即桂娄部也;二曰北部,一名后部,即绝奴部也;三曰东部,一名左部,即顺奴部也;四曰南部,一名前部,即灌奴部也;五曰西部,一名右部,即消奴部也。

    渊氏便是五部中的顺奴部。

    这数百年的家族,自然有着高傲的荣耀!他们立足于鸭渌水以西,国内城便是渊氏的大本营,在杨广三征高丽时,渊子游控制的渊家军并没有倾力而战,当时的主力是高句丽平原王高元的军队奋力作战,使得高家军损失惨重,二十几万大军只剩下不足五万人。

    在高句丽战役结束后。高句丽国内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渊氏家族控制的军队成为了高句丽军队的主力,实力强大的渊子游便成了高句丽真正的掌权者。

    不过渊子游城府极深,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是含蕴而不露,尽管他掌握着高句丽的军政大权,但他对高丽王族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而且高句丽臣子也大多忠诚高氏,平原王高元在国内也有着足够的权威,君上相下的格局并没有被打破。

    但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结束后不久,高句丽便连续发生了两件足以影响高句丽政治格局的大事。

    一是高句丽平原王高元病逝,由其弟高建武继承了王位,高建武资历浅薄,尽管有一大批忠臣追随于他,但他没有高元掌控一切的权威。

    其次便是高元病逝不到两个多月后,渊子游也相继病逝,他的儿子渊太祚继承了父亲的军权和相国之位。

    但野心勃勃的渊太祚并不像他的父亲渊子游那么含蓄,他锋芒毕露,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成为一支专门为他服务的信使军。由他处理的奏疏每天都要从平壤送到国内城给他批阅。

    也因此,高句丽目前便出现了两个政治中心,一个是国都平壤城,一个则是渊氏根基之地的国内城,渊太祚的这种做法令高句丽朝臣十分不满,纷纷斥责其骄横自大。可是渊太祚却完全没放心上。依旧做着半壁江山的王。

    而这一次,高氏和渊氏为了对付大隋,终于握手言和,于高建武而言,辽东是高句丽的国土,万万不能丢失,辽东素来是渊氏的地盘,渊太祚对于高建武之议自然不会反对,若是能够收复辽东,渊氏便会恢复到之前实力。

    以上这些,是邓暠着重介绍的高句丽国内形势,不足之处,由左天成补充。

    “高句丽水陆各有多少军队?”听完邓暠的介绍,杨侗询问道。

    邓暠道:“国内城、玄菟城、平壤各有三万左右,水师万余众。诛汉城原有十四万大军,经过半个多月的消耗,以及殿下日间之大捷,尚有十一万之多。”

    杨侗问道:“也就是说,只要消灭诛汉城的十一万大军!高句丽损失一半大军了?”

    邓暠道:“正是如此。”

    杨侗点了点头,默默的思索了起来。

    高句丽的山城设计严谨,它充分的利用山川地形的优势,进行了周密的安排。而且这些山城,经过高句丽几百年完善,从而形成了层次分明山城堡垒。

    比如已经到了大隋之手的辽东,第一列山城都建在辽河平原与后面山区的交接处,这些山城面朝平原,背依千山山脉,城大城高,只有一条仅容十几人并行的山道登城,上面的城池区域大,诚可谓是易守难攻,若非上一次占了偷袭之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了襄平、旅顺的高句丽军队,根本不可能那么快就拿下辽东。

    高句丽人在这些山城周边,又修建了很多卫星城,这些卫星城依托大山城存活,目的是拱卫大山城,从而形成联合防御体系。

    然后在这些小山城之间,又有很多很多堡垒村寨,这些堡垒是填补卫星城之间的空隙。真要一座座去攻打的话,自己这十几万大军估计打光了也找不了平壤城。

    如果这么干了,简直正中高句丽人的下怀,他们玩的这一套防御体系,要的就是以空间换时间,然后把敌军生生拖垮。

    杨侗当然不能上高句丽人的当。

    要打就打歼灭有生力量的战争,只要把诛汉城的敌军主力歼灭,那些小山城不攻而克。

    一时间城守府皆安静下来。

    良久过后,杨侗的思路渐渐明朗了起来,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缓缓地说道:“我们这一次战争,以歼灭高句丽的有生力量为主,不灭其国。”

    这一句简单的话,却引起了一阵骚动,杨侗气势汹汹而来,摆出了一副不灭高句丽誓不归的模样,谁想到最后会有这等决定。

    杨侗见杜如晦眼中闪闪发光,稍稍一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克明,想必明白我的用心了,你且和大家说说。”

    “臣估且一猜!”杜如晦虽是这么说,但却十分笃定的说道:“大隋的战略重心在关中、在中原,在整个大隋疆域。我们此次远征高句丽,其实是被迫应战,是为了稳固我大隋的后方之地。在没有余力控制这一块土地之前,灭了高句丽的话,只会便宜新罗和百济。

    听到杜如晦这么一说,邓暠、左天成相顾长叹,眼中涌起了无限惆怅。他们固然想着歼灭这个大隋宿敌,却也知晓杜如晦的话是对的。

    沉默许久,左天成苦笑道:“殿下,我们这一战应该怎么打?”

    固然心有不甘,然则左天成服从了大局。

    邓暠没有说话,但是从他的眼中眼色来看,却也是这意思。

    杨侗沉思片刻道:“歼灭鸭渌水以北的高句丽军队!”

    邓暠苦笑一声道:“殿下,问题是高句丽人不会拼死一战的,他们只会骚扰,每天夜晚来行疲军之计。而且他们特别会拖,一场战役拖上一年半载都不是问题,可我大隋拖不起啊。而且高句丽人素来凶悍,仇视我大隋,一旦我们攻城掠地,那么他们必然会全民皆兵的对付我们。”

    “高句丽人凶悍,但我们有更凶悍的人!”杨侗眼中寒光一闪而没。

    邓暠恍然道:“殿下说的是这四万突厥人?”

    杨侗点头道:“我军将士贵不可言,若是出现伤亡,府库中的钱粮肯定消耗许多。这些突厥奴隶早就烦透了奴隶的日子,已经到了暴发的临界点。我承诺过他们,只要立了功勋,便能获得大隋官籍,以后和我大隋将士享受同的待遇……”

    看着杨侗奸诈的表情,房玄龄嘴角抽搐了几下,事实上大隋这些年来的钱粮一点不少,只是商税就足够养活大隋所有兵力,不过若是算上抚恤金的话,肯定的确不少。

    事实上,以官籍诱惑突厥奴隶作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这法子还是秦琼之首创。

    房玄龄现在很清楚杨侗的心思,用奴隶作战,不仅是为了解决经济上的负担,重要的是杨侗想要突厥人多死一些,这次搞来的四万突厥奴隶最终能够剩下多少,房玄龄不知道,但活下来的一定会是精锐,最后会补充到各军之中。

    这些突厥人死了就死了,更不可惜,等消耗干净了,大不了再买就是了,一个突厥青壮的价格才一匹马,很便宜的。

    “殿下,这些突厥兵马是……”左天成不解的看向杨侗。

    杨侗面无表情的道:“这些都是从草原上买来的奴隶,把他们扔到战场,肯定会是一头头恶狼!在国内,尽量少用,至于高句丽就无所谓了,只管让他们去祸害便是了。”

    “原来如此。”邓暠一脸恍然的表情。

    “张将军!”杨侗望向了水军都督张镇周。

    “末将在!”张镇周精神陡然一振。

    杨侗当即下令道:“你们领水军辅以两万突厥奴隶,由水路进兵,奇袭贝水,把高句丽的水师歼灭于江水之上,夺取贝水控制权,让高句丽东西不能兼顾。也让我瞧瞧大隋水师的威力。”

    张镇周大喜过望,道:“殿下放心,水军决不让您失望。”

    水师组建至今,已有两年,但从来没有发挥的余地,张镇周和来氏兄弟早就憋了一口气,如今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自然是喜笑颜开。

    “尉迟,你和黄君汉、孟仲才率领两万大军潜伏于丹阳城郊,若是明日有溃军经过,全力攻击,若是无兵经过,大张旗鼓的攻向国内城。你们三人要摆出目空一切架势,让他们认为我大隋轻敌。”

    尉迟恭、黄君汉、麦仲才都是心思机敏之辈,心领神会领命而去。

    “老牛、谢映登你二人率领两万人连夜出城,带出御寒毛毯潜伏于八里外的凤凰山,若是这边发生大战,立即引军来援。”

    杨侗目光瞧向宇文温和李春,道:“宇文将作、李侍郎,你二人明天开始,尽一切力量打造攻城器械,这个诛汉城我拿定了。”

    “喏!”宇文温、李春高声应喏。

    “各就各位,我们明天给高句丽人一个惊喜吧。”

    ……

    书客居阅读网址:
………………………………

第254章:肆虐(求月票全订)

    翌日清晨,苍茫的群山缭绕在一片白茫茫的晨曦之中,渊太祚、乙支文德正在准备出兵!

    渊太祚严肃道:“隋军如今占了坚城之利,那冷水虽然伤不了人,可偏偏却比弓箭、滚木、擂石令人恐惧,而一旦我们化整为零散开,但却无法有效攻城,南扶余城(丹凤城)里面有隋军两万余众。如今也不知来了多少援军,我等十一万人虽然不少,但如果强攻下去,就算收复南扶余城,也必然损失惨重,如果隋军再派来援军,我等又该如何?”

    “莫离支大人所言甚是,强攻南扶余城看来是不行了,看来只能智取了。”乙支文德年近五旬,头发斑白,脸上布了满岁月痕迹,但精神非常好,他腰杆挺得笔直,论精气神一点也不输给四十出头的派太祚。

    渊太祚目光一凝,“如何智取?”

    “虽说我们暂时失去了辽东,可这里始终是我高句丽的腹心地带,论起对地形的熟悉,隋军远不如我们!隋军固然有了援军,可每天消耗的粮食也不在少数,只要我军翻过凤凰山,截断隋军的粮道,再多兵力也不攻自破。”乙支文德自信的说道。

    “我也想过,但我们都知道,隋军在各个大小城池之中有都在军队驻守,若是我们一一攻克,那得需要多少时间啊?而且我们面对的隋军,有不下数十万人马,这个粮道能截断吗?”

    “莫离支大人勿忧,原本我也担心这一点,但细细一想,隋军与突厥一直作战,需要防御着漫长的边境线,而且他们内部不平,这也面要分兵防守,隋军现在根本派不出多少兵力,否则,左天成就不会据城而守,而是直接与我们正面作战了。”

    “报!”

    就在此时,一道拖得长长的声音在平静诛汉城城楼上响起来,一名高句丽战士冲了进来,行礼道:“启禀莫离支、太大兄,两万隋军步卒兵出南扶余城(丹凤城),正往北而去。”

    “往北而去?”渊太祚微微皱眉。

    “莫不是国内城?”乙支文德警惕道。

    渊太祚脸色为之一变,忽尔又兴奋的哈哈大笑道:“国内城在一百多年前是我高句丽的国都,如今还是政治文化的三都之一,哪怕迁都平壤城以后,地位有所下降,但却也是我高句丽的陪都之一。哪有那么容易拿下的?真是可笑,两万步卒就想打下国内城?简直是痴心妄想。”

    乙支文德皱眉道:“莫离支大人,那也未必不能啊!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攻取一城的确很难,若是全无防备的话,攻下一城并不是一件难事。别忘了,辽东就是在我们大意之下丢失的。”

    渊太祚眉头一皱后,最终忍不住冷笑道:“区区两万步卒,竟敢出城作战,隋军好大的胆子!”

    乙支文德摇头叹息道:“轻敌——是隋军死不知悔改的习惯。”

    “哼!那就让他们再尝尝轻敌的后果!”渊太祚看了乙支文德一眼,道:“请太大兄坐镇诛汉城,待我点齐七万大军将之歼灭于城外。”

    “小心有诈!”乙支文德提醒道。

    “无妨!”渊太祚一挥手,率领着一众子侄奔下城楼,随着他一声令下,七万大军旌旗遮日,刀枪如林,犹如一条黑龙般向着鸭渌水以北游弋,肃杀之气弥漫天际。

    连追十里之后,却愕然发现隋军严阵以待。

    他们所选择的地方是一处开阔地带,且利于两军交战,渊太祚在双方相聚一里之外就开始整军,便在此时,一名骑士策马直冲来,直到距离一箭之地才停了下来,大声问道:“我家将军派我前来询问,你们是不是需要休息休息?我们可以等你们休息好了,再发起进攻也不迟。”

    “哈哈!狂妄!”渊太祚尚未说话,一群渊氏子弟已经炸毛了,隋军分明是看不起他们。

    “那就告诉你家将军,一炷香后再行开战。”渊太祚冷冷一笑,有便宜不占那是蠢蛋。

    呵呵,轻敌自大,还真是隋军的传统。

    “一炷香后!等着去死吧。”骑士应了一声,调转马头狂奔而走。

    “欺人太甚,休走!”渊盖苏文面色铁青,摘下弓箭就想将这狂徒射死。

    “别中他们激将法!”渊太祚深吸一口,强行将胸中邪火压下去,冷声道:“命众军结阵,准备进攻!”

    高句丽将士闻言,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给隋军厉害看看。

    一炷香时间很快过去,高句丽七万大军集结成七个方阵,开始向着隋军进发。

    “殿下,这些蠢货送上门来了!”杨侗中军之处,一名士兵以旗语将信息传达过来:“七个方阵,看样子要合围我军。”

    “合围?”杨侗嘴角露出一抹冷笑:“大盾兵结阵!”

    “喏!”

    随着杨侗一声令下,一道道旗语打出,从隋军当中,走出一排手持大盾的战士,这些战士没有其他武器,手中就只有一面比人高的长方形盾牌,随着军令传达,迅速在阵前一字排开,盾阵之后,一排手持强弓劲弩的将士藏于盾兵之后,高句丽兵根本看不到盾牌后的状况。

    “这是?”渊太祚惊讶的一面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