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隋第三世-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恭喜父王,天佑大凉!”太子李伯玉听说西突厥大军来授,逼退隋军退守武威郡,立即大声道贺,说完之后,还得意洋洋的横了二弟李仲琰一眼。

    李轨的两个儿子为了军权明争暗斗已非一日,他们这些年来掠夺人口粮食,内斗十分激烈,极大地削弱了西凉实力。

    对于西凉国内部乱象,李轨视而不见,他的心腹谋主梁硕有谋略、为人刚正不阿,劝他收回李仲琰兵权,制止兄弟内斗他也置若罔闻。李仲琰因此怀恨在心,不久梁硕见到西域迁来的胡人种族繁盛,渐渐盖过汉人,曾劝李轨加以提防,因而与户部尚书安修仁交恶;安修仁和李仲琰一起诬陷梁硕,李轨持毒于其家杀害梁硕,由此故人渐渐心怀疑惧,不再为李轨所用。

    “王兄此言差矣,此乃是九天玉女庇佑!更是父王诚心所至,与天有何相干?”次子晋王李仲琰亦是不甘示弱的说道。

    “哈哈!仲琰所言极是。”李轨开怀大笑,对次子抱以了赞赏。

    李轨的信仰十分奇怪,他不信佛,也不信道,而是信奉玉女。早在两前年,曾有胡巫对他说“天帝将派遣玉女从天而降”。于是他便招集兵士修筑楼台以候玉女降临,靡费钱财甚多,以致饥年到来时,发生人吃人之事,李轨尽其家资予以赈济仍不足供给,成为李轨一大心病,如今听到次子之言,登时如同吃了灵丹妙药一般,神采焕发。

    “父王,虽然杨侗溃败,隋军慑统叶护大可汗之威严退入武威郡。但我大凉终究势单力薄,若是隋军再次来犯,我大凉依旧困难重重,我大凉需要倚重西突厥之处颇多,儿臣以为理应派位高者前去犒劳友军,博取统叶护大可汗及其麾下将领的好感,从而获得他们的长期支持。儿臣相信只要我们度过眼前这道难关,坚守复兴信念,必然会再焕神采。”李伯玉向李轨行了一礼,接着说道:“儿臣乃是大凉太子,地位仅在父王之下,由儿臣出面的话,既能显示诚意,又不堕我大凉之威严。”

    李轨闻言,顿时大为心动。

    摆谱,乃是上位者的特性。当他们面临困境时,可以像孙子一样求爷爷告奶奶的求人援助,但是困境一过,这种高高在上的性情便会不知不觉的冒出苗头,这种特质在李轨这种暴发户似的上位者身上尤为浓烈。实际上,高高在上的高傲背后隐藏着的是对自己出身的不自信,或许还带着那么一丝自卑。

    李仲琰心知大哥的真实用意不是什么大凉威严,而是争取接触西突厥可汗的机会,一见父皇大为动心,暗叫一声‘不好’后,连忙说道:“大哥此言不妥。”

    “怎么不妥了?”李伯玉带着浓浓的不屑。

    “突厥人向来以掠夺养军,兵锋所过赤野千里,他们最擅长纵横千里的骑战,而不善攻坚战。隋军一旦集结重兵镇守燕支关,突厥人纵然有再多的兵力也打不进去,这时日一长,突厥人必然退回草原。如果突厥人无功而返,大凉将要独立面对一个强势的隋朝,我大凉如今势弱,无力承受隋军的强烈征伐,若是隋朝大军此时去而返复,我大凉无生路也。”李仲琰喘了一口气后,望着面前李轨,严肃道:“父王,只有挽留突厥人,让他们辅助大凉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才能保住大凉基业。大哥虽是大凉太子,但地位和统叶护可汗不对等,展示不出我大凉的诚意,更留不住突厥大军。这个时候,必须要父王亲自出马,以展现我大凉的气魄和诚意,才能确保突厥奋尽全力一战,并助我大凉度过难关。”

    “臣附议”

    “臣附议”

    听到这话,李仲琰也纷纷支持。

    “这个时候的大凉太需要突厥人了,愚蠢的高傲只会害了大凉。”李仲琰最后大声说道。

    李伯玉正要开口,却让李轨一挥阻止了,李轨沉默许久后,沉声道:“晋王言之极是,现在不是高傲的时候,为显诚意,我父子理应一道前往张掖,犒劳友军。”

    “父王英明!”李仲琰高声大赞。

    。。。。

    而此时,在玉门城以西,疏勒水渡桥东岸,是一座小山,这个名名叫疏勒山小山一点也不险峻,四周山势环绕、丛林密布,西面三十余里外便是晋昌城,疏勒山就扼在前往晋昌城的必经之路上,对于敦煌郡来说,这座小山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此时,玉门城已经被隋朝大军诈了下来,李懋等守将全部被诛杀一空,普通士兵没怎么抵抗就弃权械投降了,整个过程几乎没有爆发过激烈的战斗。

    如此胜利原因是普通士兵对李轨不仅不忠诚,还怀有深深的痛恨,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李轨对武威郡隋军严重加防范,强征民力修建防御工事,又因粮食匮乏而横征暴敛,第二个方面则是得益于武威细作的侵入,大量宣传‘开门喜迎隋秦王,秦王来了不抢粮,打土豪均分田地,农奴翻身把歌唱’,从而让苦凉已久的将士对隋朝怀有深深的向往。

    几近兵不接刃的拿下玉门城后,韦云起让杜如晦模仿了李懋的笔迹给李轨去了一封信。

    然后派王伏宝、苏定方、牛进达、薛万均各率一万潜伏于疏勒山丛林之中。

    对于韦云起近似于杀鸡使用宰牛刀之举,四将有些哭笑不得,便命令已下,四将自然要全力以赴去执行,何况此战不仅关系到整体局势,还关系到杨侗与西突厥主力之争,容不得四将有所大意。

    “副帅,你说这个李轨会来吗?”牛进达望着认真观看地图的王伏宝,抱拳询问。

    王伏宝道:“苏将军不是已经说了嘛?不来就强攻。”

    牛进达给狠狠的噎了一下,但他也不好说些什么。公事上说,对方是副帅;私事上说,对方是窦线娘的叔父,如今窦线娘已经嫁给了他了的好兄弟罗士信,这么算下来,王伏宝是他的长辈。

    “王将军了解李轨吗?”苏定方笑着问道。

    王伏宝笑了笑道:“我还在灵武当郡守时候,派人去了解过李轨的老底,所以对他比较了解。他从起兵到现在前后不到三年,被我大隋夺走武群郡以后形势急转直下,再也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这除了凉州苦寒,不具备称王称霸的条件之外,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全局观念,不具备治国之才略,稍有成绩便丧失了应有的警惕,一不能审时度势的处理内外关系,二不能明辨是非、枉杀忠良。甚至连的勇气胆魄都没有,因为连起事,都是被曹珍等人逼着上位的。这样一个人,又岂是能够成就大事之人?”

    “当初在鼎盛之时,不思与薛举联手对付强大的李渊,反而为一时之利,从背后坑害了薛举,可见其人无甚远见,且容易轻信他人之言,为了博得西突厥的支持,不惜以‘王’者之身份,远道去朝见统叶护,当他以为统叶护真的到来,肯定会感恩戴德的前来拜会。”一旁的薛万均断定道。

    “他手中尚有五千名由西域胡人、吐谷浑人、羌人组成的精锐之师,战力相当不错。大家小心一点。”王伏宝提醒道。

    “王将军觉得这五千人会来吗?”牛进达问。

    “会来的,因为他怕死!”

    顶点


………………………………

第335章:攻略西域

    李轨亲率五千大军挥师向东进发,他令太子李伯玉为后军,总督犒军粮草辎重和珍宝。

    当他来到疏勒山,惊天动地的喊杀声蓦然响起。

    “杀!!!”

    山脉两侧,箭羽横飞,李轨惊慌躲避,望着两旁已然冲出的大隋士兵,面色煞白,这里竟然有隋朝伏兵?

    “这是怎么回事?”李轨望着四周密密麻麻,成千上万的隋军,震惊的高喊。

    “李轨,你今日完了。”王伏宝站在一处山坡之上,大声的宣判着李轨的死期,声音之中不带丝毫的情感,带着一股惊人的煞气。

    “王伏宝?”

    “正是鄙人!”

    “大王,我们中计了,前后左右都是隋军。”一名部将惊恐的向李轨禀报。

    李轨闻言,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苍凉一笑,道:“我明白了,你们是以突厥人骗开了玉门城,然后又特意把我们骗来这里送死。”

    “还算不太蠢。”

    “就算某死了,你们也休要得意。”李轨望着源源不断射落而下的箭雨,一面持枪挥挡,厉声道:“随我杀出去。”

    “放!”王伏宝轻轻伸手之后,猛的向下一压,瞬间一名名弓箭手

    “轰!”只听一声巨响,如惊雷炸声陡然响起,一支支弩箭如同雨点一般向李轨的骑兵发射过去,一批批骑兵还没来得反应,已经中箭摔倒,犹如割苗子一般,成片成片被消灭。

    王伏宝望着企图冲杀出去,但确被一层层精兵给死死挡住的李轨,手中令旗舞动,漫天箭雨顿时朝这方向倾泻而下。

    刹那之间,原本平静疏勒山成为一片修罗炼狱,数千人的尸体堵塞了官道,尸积如山,贼军踏着同伴的尸体向后奔逃,只听到尖叫,哭喊声一片,一切都像发狂似的恐怖、混乱。

    但他们逃不了多远,便撞上了被苏定方、牛进达、薛万均三万骑兵形成的包围圈,反抗者一律格杀,只有千多名走投无路的贼军跪地磕头求饶。

    这一战李轨全军覆灭,大凉皇帝李轨、太子李伯玉、晋王李仲琰都死在乱军之中。

    牛进达看着李轨父子的尸体,感佩交集:“李轨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何以见得?”苏定方大是好奇

    “把国号称为大凉,这不,够凉快了吧。”牛进达浑身是洞的李轨父子尸体,煞有介事道。

    薛万均笑道:“你呢,一头老牛跑进大什么?”

    “一头老牛跑进大草原,纵横千里;薛万均,有血万斤。”

    “不是这样的。”

    “你有血万斤,命硬、吉利!满足吧!”

    薛万均:“……”

    。。。。。。。。。。。。。

    不久以后,隋军杀向晋昌城,将李氏父子送入城中,然后兵不血刃的夺下了此城。

    李轨父子全部死在疏勒山山林,韦云起派出小股军队去招降敦煌各地,自己则与文武在晋昌城商议后续之事。

    “敦煌的收复非同寻常,一是大隋的养马之地将得到保护,二是只要再把伊吾、鄯善二郡收复,丝绸之路将会重新打通。再看远一点,我大隋以伊吾为后勤重地,则无后顾之忧的和西突厥对抗,而不用走东/突厥的地盘,面临粮道被断的风险;同时以伊吾和鄯善为后勤重地,则可以征伐西域,拓地万里。”

    兴致勃勃的韦云起说到这里,看着兴奋的一众大隋新秀,叹息着说道:“我老了,以后大隋西域战略还得你们辅助殿下逐一实现,我只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大隋重新一统天下,然后把西突厥赶到葱岭以西,在西域建立十个、百个郡!”

    众人纷纷被韦云起的豪情壮志感染,房玄龄笑着说道:“我大隋有殿下统率,葱岭绝不是大隋的边界。”

    房玄龄的一席话,让韦云起眼睛都亮了,他悠然长叹道:“真有那一天,我韦云起死也无憾了!”

    感叹了一番,韦云起的思绪回归了现实,“不说这些了,大家还是说说怎么帮助殿下在南部打开僵局吧?”

    “伊吾郡是薛世雄老将军打下来的疆土,薛将军对伊吾了解吗?”韦云起心底也没有抱多少希望,只是说到伊吾就不得不提到薛世雄,也就随口问了问。

    “时间太久了,伊吾如今是何等情况,末将委实不知……不过,末将对武帝攻伐伊吾的用意却是知之甚详!”薛万均说道。

    韦云起起初脸上还显出一丝的遗憾,但听到最后却双眼一亮:“武帝有何用意?说出来或许可以参考参考。!”

    可以知道杨广的西域战略,对现在绝对有千般好处。

    只不过杨广攻略西域的时候,韦云起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没有资格知晓、参与到当时的决策。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是小字辈,更不会知道了。所以,薛万均这番话绝对是意外的惊喜。

    “说起来,当时的情况和现在极为相似。”

    众人闻言,更喜。

    见薛万均脸上露出回忆思索之色,人人都不敢出声打扰。

    “文帝采用已故右骁卫大将军长孙晟之计,对突厥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不断分化利诱,挑拨离间其酋帅,促使其一分无二,同时不断施加武力打击,使大隋在西域声望达到巅峰。武帝继位后,重启丝绸之路,西域诸国纷纷前往张掖,同中原往来通商,裴矩奉命监管互市。裴矩对西域胡商太好,为了让他们来中原,不仅管吃管住,还要让他们赚钱!这事韦尚书应该知道吧?”薛万均问了一句。

    韦云起点头道:“这个知道,当时朝野批评甚烈。莫非另有用意?”

    “是的!”薛万均点了点头,道:“裴矩对西域胡商好,有两个用心:一、利诱西域胡商,撬开他们的嘴巴,从而获得西域风俗、山川、天气等情况,为进军西域、扩地万里而做的准备,裴矩撰写的《西域图记》就是这么来的。”

    “二、西域胡商其实是西域各国的贵族,突厥人对西域胡商刻薄,就是对西域贵族刻薄,大隋对他们宽柔给他们好处,让他们觉得大隋有利可图,从而拒绝突厥的拉拢,一旦大隋向西进军,这些人便会夹道欢呼,从而为大隋蚕食西域扫清障碍,等大隋在西域站稳脚跟,就把他们当猪来杀,他们从大隋赚去的钱,最后会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众人听得叹为观止,对西域商人好,居然怀着这么险恶的用心,不过这种渐进的柔和手段,确实比铁血手腕更容易得手。

    薛万均又说道:“到了大业三年,敦煌之外的丝绸之路极不平静,往返于丝绸之路的商人连遭强悍的马贼道劫,损失惨重,直接影响我大隋与西域各国的生意交流。短短三月,损失不计其数,势态越演越烈。据查得知,所谓的马贼其实是吐谷浑的军队,是吐谷浑人监守自盗。吐谷浑暗中还跟西突厥结盟联合对付大隋,战胜大隋后西域铁勒各部归西突厥所有,而河西走廊归吐谷浑所有。所以先帝决定彻底灭了吐谷浑,将大隋疆域再向西部延伸万里。”

    “当时位于西突厥和吐谷浑之间的伊吾国臣服于西突厥,所以要进攻吐谷浑,就必须攻下伊吾国,从而断绝西突厥和吐谷浑联系。先帝任命先父为玉门道行大将军,与启民可汗联合进攻伊吾国。先父率军出玉门,而启民可汗迟迟未到。先父索性率孤军越过沙漠,伊吾人不知我大隋来攻,所以没做防备,当听说大军已越过沙漠,直接就投降了,这就是伊吾郡的由来。次年,先帝御驾亲征,以血腥的手段屠了吐谷浑,西域诸国纷纷上表臣服大隋,二十九个西域国王佩戴金玉、身着锦衣,集体膜拜在先帝脚下。当时,末将和大哥、二哥在先父身边历练,见证了我大隋之辉煌。”

    众人听得悠然神往,心中更是说不出的痛快,暗暗想到:原来武帝打吐谷浑,不是吐谷浑威胁了丝绸之路,而是已经对丝绸之路造成了实质的破坏,一战灭其国,自然是杀鸡儆猴的立威之举。这恐怕是当时侵占西域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只是当时高句丽威胁更大,武帝才打算先解决了它,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把大隋王朝弄得分崩离析、四分五裂。着实让人遗憾。

    只不过对西域胡商好的效果却在伊吾显示出了威力,因为伊吾并入大隋之后,真的没有背叛过,而李轨只能算是兄弟之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帝的西域攻略之策是其实成功了的。

    “大隋仁义的形象在西域深入人心。而突厥是一个只知道残暴掠夺的民族,在西域的形象估计好不了。若我大隋出面将西突厥驻军击毙,西域诸国估计会在暗自配合,如果他们害怕西突厥追究,大可往我大隋身上推。反正我们也不在意这些。”最后,薛万均说出了自己建议。

    韦云起、房玄龄、杜如晦你眼望我眼,同时露出狂喜之色。

    西域诸国如今在西突厥的统治之下,以突厥人狠吃不吐的貔貅本性,西域诸国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肯定满腹怨言,从而想到大隋的好。这也给大隋再次进入西域提供了基础。而这一切,都是杨广种下因,真是应了前人种树后人歇凉的俗语。

    “兵出伊吾郡,从西南方向威胁统叶护大军退路,再以小股兵力突入西域诸国,诸国动荡,统叶护不回兵都不行。而这便是破敌之机。”

    韦云起拍板道。

    大方向确定下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隋军休息一晚,立即分散行动,主力进军伊吾,威胁西突厥本土;分小股精兵攻略高昌、龟兹、焉耆、于阗……动摇西突厥的殖民体系。

    李轨父子阵亡,大隋兵不接刃收复伊吾、鄯善二郡,三天之后,大军突进金山山脉,向杨侗所在方向汇合。

    苏定方的任务是歼灭高昌国内的两万西突厥驻军,以免对方攻入伊吾,断大隋粮道。

    顶点


………………………………

第336章:文人女人和敌人

    这一天,一支浩浩荡荡,连绵数里的大隋军队兵出伊吾,直逼高昌。两万大军锋利的战矛闪烁着寒意,马蹄以嘶鸣。

    苏定方坐在一匹黑色的高大骏马之上,手中那柄锋利无比的大刀,散发凛冽寒意。然则,他的目光没有丝毫波动,如若山岳一般的沉稳。

    眼见天色不早,前面又是开阔地带,苏定方向身边吩咐道:“传令下去,就地扎营。”

    “喏!”

    一声声令下,大军迅速扎下了营地。

    “杜先生,你觉得此战应该怎么打?”苏定方坐在马背上,向随军军师杜如晦询问行军作战的意见!

    “苏将军怎么想的?”杜如晦反问了一句。

    苏定方说道:“西域诸国大都是一城一国,相互之间,势力参差不齐,但西域也不是没有大国,高昌就是一个大国,有数十万人口。”

    “高昌在西域,是唯一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导致雍凉汉民涌入相对平静的河西地区。后来苻坚东平六州。欲图西域,发兵十数万西进讨平凉州。于是先前那股涌向河西的流民潮,加上新近加入的河西本地居民,与先前定居于此的汉朝屯田吏士,征西留守军人构成高昌国的主体民族。高昌兵力虽然只有两万名力左右,但一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敢战士。”

    “高昌本是臣服我大隋,可惜这些年大隋内战连连、四分五裂,我大隋在西域的影响力名存实亡,高昌如今不仅军事力量首屈一指西域第一国,现在还和西突厥一直有密切关切,两者除了相互通婚以外,还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我们就这样过去,高昌未必会安好心。”

    苏定方继续说道:“如果高昌不安好心,那么我们只能强攻一途了。这个高昌跟我们一样实行郡县制,仅仅大城就有八座,分别是高昌、白力、横截、临川、田地、笃进、始昌和交河,其中高昌王城和第二大城交河是历代高昌王必定修葺之处,经过数百年修葺,论城池之坚固,或许比不上长安、洛阳、邺城、涿郡城,但也不会逊色有多少。此二城座落险要地势、易守难攻,想攻取高昌,这两城将会是最大的威胁。”

    杜如晦暗暗夸赞苏定方看得透彻:杨广在位期间,构建了众国臣服的朝贡体制。各藩属国奉大隋为宗主国,定期朝贡,各国和平相处。如果有人不愿意臣服,大隋采取战争的手段威服之。如果有国家侵犯另一国,大隋为了维护朝贡体制会帮助弱国击败强国。如果各国臣服大隋,大隋也给予优惠回馈。在这样外交理念下出现万邦来朝的恢弘局面。

    大业五年,杨广西巡之际,西域二十九个国王眼巴巴的跑去武威朝见。然而那毕竟成为过去了,西域诸国如今都臣属于西突厥,他们未必认同大隋,甚至还会伙同西突厥对大隋不利,人走茶凉这种事情多的是。

    一念至此,杜如晦说道:“高昌国地域较广,共设有四个郡和十八个县,人口数十万。如果麴伯雅一心降了西突厥,那就有兵四万,而且还能迅速撤军几万,加上它有无数重城,我们不管怎么逼、怎么打,都不能迅速拿下。既如此,我们索性将它定为敌人,从而换一种方式而去。”

    “如今高昌名义上还是大隋属国,我们可以派一队精锐,打着大隋王朝的名义大张旗鼓的去。就算麴伯雅不满也只能接待,而且我们人数少,也引不起西突厥驻军的重视,即使前来询问也是驻军将军等寥寥几个,到时候我们趁机斩了西突厥的人,逼麴伯雅投向大隋,若他听话就继续当他的高昌王,若敢不听话,便趁机将他生擒,然后以他的名义征召高昌的将军,只要将这些人掌控,即可让高昌的大军帮我们打仗。”

    “有理。”苏定方说到这里,眼睛忽然一亮,道:“高昌本是车师人故国,当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因其地理之要,西汉宣帝设戊己校尉屯戍于此,汉人始大规模进驻该地,到了北凉承平十八年(46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