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隋第三世-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我一直没有小瞧他!当初他去邺城的时候,我故作不经意的以东/突厥大可汗来试探,他当即露出了浓浓的野心!”杨侗忆起当初那一幕,眼中寒光一闪道:“以前还一直担心他不是颉利的对手。但听沈将军如此一说,我更放心了。”
“殿下英明!”
两个旗鼓相当的人,才能一直斗下去,一家独大要不得。
顶点
………………………………
第332章:学董卓诈突厥
“颉利、阿那史思摩可以暂时放下。”杨侗看了大家一眼,笑笑道:“我们现在的敌人是西突厥统叶护。大家都说说,我们要怎样才能打败他,让他无法分兵干涉东/突厥内政?”
率领两万精骑前来的裴行俨说道:“殿下,末将以为秦大哥这两万人可以当奇兵来用。”
杨侗笑着问道:“奇兵?如何避开西突厥的耳目?”
裴行俨骁勇善战,史书称“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事实上他也的确有这份本事,他今年二十六岁,作为最先追随杨侗的一批人,在杨侗无人可用的时候,他在李靖手下供职,肩负起了镇边的重要使命。
从那以后,裴行俨便慢慢成熟,已经从一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猛将一步步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大将,性情沉稳,与现在的秦琼十分类似。他在关中之战中,他为一军主将,和王伏宝将李孝恭死死压制在北地郡浅水原,为杨侗荡平关中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让阿史那思摩率领他的部下继续追着颉利可汗打,以此来掩护秦大哥脱离大军,之后,于夜间沿金山山脉南下,与我军对西突厥大营成夹攻之势。”
裴行俨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西突厥有大军二十五万,每天的军粮消耗就是一个巨大数字,而在其大营两百余里内,无丝毫补养之源,统叶护可汗需要从更远处调来粮食和牛羊补给。所以,粮食就是他的命脉,如果能断掉对方粮道,那么他们即使不会不战自溃,也会引起大恐慌,这个任务,完全可以交给秦大哥来完成。在如此情况之下,统叶护必定会派出大军围剿秦大哥,以维护粮道安全,这就是我军的机会。当然了,这只是末将的初步想法,因为末将也不知道统叶护的粮草配备情况,走往何处,所以不敢妄言合理。”
杨侗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很好的思路,不知对方粮草的情况、不知对方的粮道如何,我们可以派斥候探查,而且……”杨侗看了大块朵颐的金雕和大青、二青、三青,接着说道:“而且我们手中有这能够探测敌军军情的神雕、神鹰,还怕探不能敌军的粮道吗?只要探测得到,到时便可对症下药。”
沈光亦中赞叹道:“这神雕和神鹰不仅能够传讯,对敌时简直是一个难得的帮手,用在军事上几乎等于多了几双眼睛,比斥候更快更精准。”
沈光这话杨侗十分认同,粟末靺鞨进贡的驯鹰使隋军能够在战争中及时传讯,打敌人一个时间差,功不可没。而金雕和这三只海东青更不了起,能传讯、能探测敌情,而且突厥人也用老鹰对敌军进行监督,正因为它们对之进行猎杀,所以隋军还具备反侦探、反间接的能力。他立即写下一份简报,让鹰奴用普通的老鹰传递给秦琼传递。
至于金雕和大青、二青、三青它们,则将肩负反侦探和打探敌方粮道的使命。
沈光十分严肃的说道:“殿下,当前还有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统叶护极有可能集中全部力量对我们进行攻击,打算将我军击溃以后,然后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找阿史那思摩麻烦。”
其实沈光这话也不难理解,西突厥处于最强盛最膨胀时期,统叶护可汗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且还都是精锐力量。
沈光这个思路同样代表一个对隋军不利的危险信号,在颉利可汗和阿史那思摩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情况下,统叶护可汗可能会先将隋军这个不利于他后方稳定的因素赶出局,因为从眼前的现实来说,统叶护可汗有实力有勇气与隋军决战。
“这还真是一个问题。”裴行俨面色也有些凝重了起来。
“西突厥若是来战那就打呗,我大隋还怕他一个小小的西突厥不成?只要他动,咱们一比二,又有大量强弓硬弩,完全可以教他做做人。”罗士信豪气干云的说道。
“话是这么说,如果突厥人散了开来,强弩的杀伤力和杀敌效果会大大降低,到时候近身搏斗的话,我军的人数依旧不占上风,损失会很大,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我大隋不要。”裴行俨断然说道。
罗士信不服气的说道:“损失肯定会损失,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道理?但有失必有得,如果能借此将西突厥的大军留在这里!失去了这二十五万大军,西突厥将无力犯我大隋边境,到时候只需派出小股精骑潜入西突厥的国境大杀大特杀,西突厥将会迅速衰败下去。说句残酷残忍没人性的话,以十万条性命换取大隋的未来,”
裴行俨仔细想了一下,觉得罗士信虽在强词夺理,却也说得没错,因为冷血无情是一名合格大将、统帅最基本的素质,士兵在他们眼中都是可以为大局牺牲的棋子,按照罗士信的逻辑推演下去,十万人好像真的牺牲得值。
“重要的是,这种最坏结果不会出现。”罗士信见裴行俨哑口无言,说得很起劲了。
“对外族要狠,对同胞要仁,这就是殿下一惯的准则。每一名将士都是我大隋的宝贝,岂是你说牺牲就牺牲的?”裴行俨没好气的说道。
“我也就说说而已!”罗士信微微一笑。
裴行俨大怒:“你小子耍我很好玩吗?皮痒了?”
“停,停,停,停,停……”杨侗脑门上出现了五条黑线,一口气竟叫了五个停,他狠狠的瞪成功激怒了裴行俨罗士信一眼,“说正事呢,给我闭嘴。”
“喏!”罗士信果真闭嘴了。
“这混蛋,倒是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诸将之中,其实杨侗最喜欢的就是罗士信这家伙了,都快当爹了,还保持本性,他现在得似无理取闹、冷酷无情,历可如果到了战场,罗士信绝对是最拼命的人。
罗士信顿时得意洋洋的看着裴行俨。
裴行俨懒得理他,认识快十年,哪还不知道这小子是什么德行,他向杨侗道:“不知有何破敌妙计?”
“我有一个想法,大家参详一下。我打算让韦云起分兵攻西突厥腹心之地。人数不需太多,但必须是精锐!虽说不至于分走统叶护部分兵力,却也能够终止其兵力源源不断的输出。”杨侗说道。
“……”
众人满脸无语,这个更加不靠谱了。
年长的沈光唉声叹气的摇了摇头,苦笑道:“殿下,请恕末将直言。这个统叶护应该看懂我们制止其参与东/突厥内部的策略了。他近日或许分兵攻阿史那思摩,或许全力攻击我们。而南路军现在攻伐其腹心之地,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李轨早就残了,他撑不了多少。等灭了李轨,南路军可以从伊吾郡抄了西突厥的老巢。”
“好吧!”沈光败给他了,无奈道:“就算南路军诸事顺遂,也需要半个多月时间,我们又如何拖住西突厥这么久?”
“办法其实很简单。”杨侗笑道:
众人为之大奇。
“我军主动进击百里,给统叶护营造出决战之假象,然后大建营盘,连续让兵马夜出昼进,借以虚张声势迷惑。我相信谨慎统叶护不敢轻举妄动。”杨侗也是听到了罗士信和裴行俨扯皮,才想到的办法,随着思路渐渐清晰,杨侗也坚定主动副近西突厥大营的主张,自己迟迟没有行动,突然间就逼了过去,统叶护可汗不疑神疑鬼才奇怪了。
“我军本就一人双马,甚至三马!殿下此计完全可行。但末将还是希望殿下考虑清楚,因为此战其实没必要急着打的,我们完全可以先退一两个月,整合大军后再来和西突厥一决雌雄。”沈光无奈的说道。
“我意已决,此事不必再劝。”杨侗看向沈光笑道:“一两个月时间,变数太多了。等我军整合了力量,统叶护未必会跟我们决战。只要他往草原一躲,我们有千万大军也拿他没办法。如果我们与南方某个诸侯陷入僵持,他从背后捅我们一刀子,麻烦可就大了。我们傻子般的呆在这里,无所作为,更无能作为。只有逼近西突厥,才能觅到战机。”
一刻钟后,隋军迅速集结,浩浩荡荡向金山山脉逼近。
顶点
………………………………
第333章:大隋的致命点是杨侗
就在秦琼率领联军虎步草原,击溃颉利可汗十八万大军于野马川同时,韦云起率领的南路军也在张掖战场上节节获胜,大军通过武威郡燕支关进入张掖郡,大军强克关外的民乐城后,韦云起派薛万均夺取了删丹县,他亲率大军西进占领了张掖县,汇合一处后又合击蓼泉城。大军继续西进,在崆峒山北麓的乐涫城一举击败了正在修缮防线的李轨亲信曹珍
与此同时,数支援军陆续到达福禄县,破城斩杀了李轨的民部尚书安修仁,而嘉峪山要塞也被苏定方攻破,苏定方率三万骑兵席卷张掖西部,守将李懋一路败退,撤回了敦煌郡玉门城。
自此,张掖郡重新回归到了大隋的怀抱之中,韦云起显得相当激动,倒不是他在意这点功劳,实因张掖郡太过重要。
张掖郡是大隋王朝对西域的统治中心,它之所以成为大隋在西域的中心,一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属于它管辖的河西走廊的是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沿着弱水北上可达居延泽,是通向漠北草原的一条要道,南通大斗拔谷进入河湟谷地,往西则进入重新被吐谷浑占据的西海郡。
另一方面张掖郡是大隋的养马重地,大隋巅峰时期,曾经在张掖和武威一带的大草原上,养有战马七十多万匹。李唐和薛举打生打死,为的就是这片可以养大量战马的大草原,它的收复,使得大隋除了辽东,又有一个能够提供大量战马的马场到手,整个天下马源从此牢牢的掌控在大隋之手。
张掖西大门的嘉峪山是张掖门户、河南走廊之腹,占领嘉峪山,也打开了进攻敦煌的大门,此时的李轨无法夺回嘉峪山,被迫退守玉门城。
一天后,韦云起留下麦孟才和五千士兵护卫姜行本等工部工匠于此探测地形、设计关塞,兼防后路和粮道。亲率八万隋军出嘉峪山谷地,向玉门城进军,
当天晚上扎营于玉门城二十里之外,此时整个大营的露天旷野上,燃起了微弱的篝火。
巡视完营地,主帅韦云起带着将领进入中军大帐商谈,“接下来,我们就讨论讨论接下来的计划,以及整个战局。”
众人仔细聆听。
火光照在韦云起的侧脸上,下了战场的韦云起并不想战场上那样寒气森森,看上去很和气。他接着说道:“自从失去武威和数万大军以后,李轨已经不成气候,以李轨、李懋兄弟等庸碌之辈,所谓的大西凉国一战即破,况且他人心已失,破之并不难。这是殿下,乃至是所有人的共识。然,殿下却依旧大动干戈,这是为何?”
韦云起说到大家最不解的地方去了,都很惊讶的看向了韦云起。
韦云起见大家都在认真细听,沉声说道:“我大隋能打仗的将军多的是,虽不说是战将千员,百多人却完全拿得出手,可是能指挥十几万、几十万大军战役的将军却屈指可数。此次战争,逐一算下来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居然是无将可用。使得本不想出征的殿下不得不亲征。将军们,大家的成长有点令人着急啊。”
韦云起等人很不希望,甚至很反感杨侗披甲上阵之举,但现实却很无奈。
也因此高层焦急的心情,导致众将的进步就像龟速一样,这种挑剔对众将其实是极不公平的,但是跟杨侗的安危相比,这点不公平又算得的什么?
作为兵部尚书,韦云起不仅不满,还负担着巨大的压力。今日趁着这个机会便想激励激励大家,让大家知耻而后勇。
韦云起的一番好意,刺得众将满脸发烫,一个个羞得抬不起头,低得差点和裤裆里的那个小…头,来他一个亲密接触。
房玄龄看得好笑,知道该轮到自己出马了,重重的咳了一声,成功的引起众将注意后,向众将发问道:“诸位将军可知,我大隋如今最致命的弱点是什么吗?”
脸上火辣辣的苏定方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的说道:“莫非是世家?”
“错了!”
“错了?”众将愕然,在杨侗多年灌输之下,大家都知道各种诸侯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幕后的世家。可如今,房玄龄居然说世家不是大隋最致命的……
“不是世家,又是什么?”牛进达问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房玄龄一脸沉重的说道:“我军最大的弱点和命脉不是世家,而是殿下。”
“殿下?”
牛进达诧异的看向房玄龄,不解道:“殿下武艺高强、精通兵法,身边又有罗士信、尉迟恭相伴,放眼天下,何人可以动得了殿下?为何殿下反而成了我军最大的弱点?”
“一名合格的君主当震慑中枢、总览八方,而不应当如猛将一般冲锋陷阵。霸王项羽就是成也武功,败也武功,他乃天下第一将,武艺无人可及,可为何会被刘邦这样武艺、人品不堪之人打的节节败退、乌江自刎呢?因为纵横天下需要的是谋略、手段、知人善用,而不是企图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
众将的瞳孔为之一缩,均是露出了深思之色,人人都觉得房玄龄说的话很有道理,项羽就是太依恋武艺,对用人、治兵、理政方面差的太远了。
“战场上的殿下,的确鲜有敌手,但也因此殿下才会每战必先。”房玄龄十分尖锐的说道:“你们可曾想过,若敌人以此设下陷阱,专门针对殿下,一旦殿下有所差池,年幼的幼主刚刚新生不久,根本不足以统领大家对抗群狼,届时我大隋群雄无首,恐怕面临土崩瓦解之祸。”
中军大帐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人人露出了了然之色。
“殿下也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虽然依旧统兵,却已经很少纵横沙场了,这是值得庆幸、庆贺之处。然则战争瞬息万变,终究很是危险。杨仆射、韦尚书他们和我,都不愿看到殿下亲征。然则世事总是难料,战争总会在不经意中到来。在无人可用之下,殿下不得不冒险上阵。总之,殿下有多重要,韦尚书对大家的要求就有多高,希望大家往后身体力行、刻苦学习,早日为殿下分忧。”
众人听得十分惭愧,接着均是明悟的点了点头,神色之中少了得胜后的得意和浮躁,多了些许沉稳气质。
韦云起见房玄龄把众将说得心服口服,顿时满意一笑,经过这一次的思想整顿,他相信这些潜力无限的将军们会迅速成长起来,继续扮演着黑脸的角色道:“这次殿下兴师动众的让大家尽皆上阵,目的不是冢中枯骨一般的李轨,而是淬炼大家,给大家成长的经历,让你们通过一次次战争,由名将蜕变成指挥千军万马的名帅。殿下的良苦用心,希望大家时刻谨记,时刻不忘提升军事素养,唯有如此,才对得起殿下的知遇之恩,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众将感佩愧疚交集的高声应和。
“报!”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而来,大声道:“启禀大帅,抓到了几名凉国奸细。”
“带上来!”
“喏!”
细作的确是李轨的人,奉命向西突厥统叶护求救,回程途中却被逮了个正着。
这时,一名士兵将一封信交给了韦云起:“大帅,这是从一名细作身上搜到的,好像是统叶护可汗写给李轨的回信。”
韦云起抽出看了一遍,确实是统叶护写给李轨的回信,他表明了西突厥出兵援助的态度,但希望李轨能坚持半个月,韦云起细问了片刻,然后让人将细作带了下来。
“西突厥有兵二十五万,殿下的压力很大。我想用最短的时间结束战事,然后设法减轻殿下的压力。”韦云起说到这边,扬了一扬手中的书信,对众将说道:“都说说,如何利用这封信做文章。”
“大帅!末将有一个建议。”苏定方拱手道。
“你说!”
“要想迅速结束战斗,办法就是将李轨一族一网打尽。西突厥的回信落到了我们之手,而李轨却不知道,这便是我们最大的契机。”苏定方建议道:
“我军除了正规军,还有数万突厥人,可以让之扮作西突厥的士兵。为了达到迷惑玉门城的李懋的目的,我军甚至可以退回武威郡,给李懋一种突厥大举来犯,我军畏战的假象,等李懋开城迎接,‘援军’再作发难,一举占领玉门城。”
韦云起暗暗赞许,苏定方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他能够在瞬息之间竟然想到了对策,不愧是殿下认为最有潜力的将领。
“然后呢?”韦云起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李懋的口吻向晋昌城的李轨写信,就说统叶护打败了殿下,亲自率军来援,他一定会从晋昌赶来道谢,这时候,我军于途中打他一个伏击,将之一网成擒。”
韦云起问道:“如果李轨不上当呢?”
苏定方笑了笑道:“若是李轨不上当,即以雷霆万钧之势强攻,反正我军就打算强攻的。而这一封信只是我们破敌的另外一个契机罢了,不可过于倚重。最重要的是必须尽快结束战斗,支援殿下,或是从侧面减轻殿下的压力。”
“说得好!”听到这番话,韦云起眼中顿时闪过浓浓的赞赏。
在名将名帅手中心中,他的兵是棋子,在他拨弄下,以各种鬼神难测的战术战略将对手击溃。身为一员名将,必须具备当断则断、当杀则杀、当牺牲则牺牲的心理素质,容不得一丝犹豫。
而对于大隋来说杨侗的安全高于一切,别说十万人,哪怕牺牲百万也在所不惜,拥有这种牺牲百万人的冷酷心肠,也是一员名将的基本素质。
苏定方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攻克李轨、减轻杨侗压力的回答,让韦云起十分满意,他仿佛看到了一颗将星冉冉上升。
顶点
………………………………
第334章:只因他怕死
西凉大王李轨起事于大业十三年,他当时看到薛举反了,也与同郡曹珍,关谨等人密谋起兵,但大家互相推让,都不肯当盟主,最后曹珍说:“早就听闻谶语说李氏当王,如今你打算起兵反隋,这不正是应了天命吗?”大家都认为在理,李轨也就被推举为盟主。李轨起义后,自称河西大凉王,设立官员,统军攻克敦煌,张掖等郡,尽得河西五郡之地。
李轨兵力最鼎盛之际,手下有十万之众,当年大旱,李渊提出用五万石大米换五万匹战马,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可见他是一个缺乏战略眼光的人。接着李渊又换去他很多战马,并提供给他一些稀缺的战略物资,从而让他放下了警惕。紧随其后,他又在李渊的怂恿下,趁着薛举征伐关中中,忽然捅了薛举的屁股。在那一战中,李轨亲率四万大军屯兵金城郡,从正东和东北两个方向威胁薛举,而李轨又派弟弟率军三万军从大斗拔谷进入了西平郡,直接威胁薛举后方。
二李联合,将薛举杀得连连溃败,可在他以为能够坐享西平、金城、枹罕四郡时,隋朝忽然杀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不仅丢失了刚刚入手的三郡,连老巢武威郡也沦陷于大隋之手。
此役过后,李轨兵不足五万,辎重粮草大半丢失,实力也一直没有恢复过来,虽说他占有张掖、敦煌、伊吾、鄯善、且末五郡,疆域十分辽阔,但人口十分稀少、钱粮不足,补充兵力成为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这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点,又听说西突厥统叶护在敦煌以北陈兵数十万,于是便生出了抱大腿之心,大腿是抱到了,可也被热情的西突厥勇士灌得吐了血,待他喜滋滋的南下,到得中途时,才知道张掖被隋军攻陷了,亲信曹珍、安修仁等人尽皆战死,待他退到敦煌,隋军已经从嘉峪山杀向了敦煌。
李轨收到消息后,立刻命弟弟李懋为玉门主将,率领最后的两万大军驻扎玉门,阻挡隋军的进攻,自己则往晋昌城募集军队,同时派遣使去向统叶护可汗求救,他相信只要坚守十天时间,西突厥那些豪迈的朋友便会前来营救。
这一天,在敦煌晋昌城官邸内,消瘦了许多的李轨望着手中的书信,大喜道:“统叶护可汗仗义,来得好快。”
信,是弟弟李懋刚刚发来的,说是统叶护可汗击溃了杨侗亲信统领的隋军,随后亲率十五万精骑沿着溺水河直扑张掖,隋军主将韦云起迫于西突厥兵锋,仓惶退往武威郡,请他速速进夺。
“哈哈!”李轨一扫愁容,整个人意气风发。
“恭喜父王,天佑大凉!”太子李伯玉听说西突厥大军来授,逼退隋军退守武威郡,立即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