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安侯府的移民,沿着花溪和二十余里外的另一条溪流分布,徐子先不知道那条大河在后世叫什么名字,干脆命名为南安溪。

    福一和灵一号运送的是武卒和大量的工具,另外几艘福船和水艍船,龙灵船则是在继续运送耕牛,挽马,还有毛驴,骡子,还有成套的车马等物。

    这些事情都在加急进行,所以徐子先没多少时间在澎湖耽搁。

    可是他就是停留下来了。

    澎湖本岛有六十多平方公里,渔翁岛和白沙岛加起来三十多平方公里,本岛的大小相当于内地的小半个县域大小,五六个乡镇,也不算很小了。

    白沙和渔翁两岛,大抵各当一个乡镇。

    另外二十来个岛屿加起来,人口量也不及南安下的一个大村落人多。

    小岛居民多半是渔民,也放山羊和鸭子,徐子先一行人驾船经过时,很多岛民用好奇的眼神看过来。

    踏看了相当多的小鸟,还有两个副岛之后,徐子先又在本岛四处巡行。

    魏翼这个知县也没多少政务,就跟着徐子先瞎跑,只当是巡县了。

    “澎湖种豆其实是不错的选择……”看了整整一天后,徐子先对魏翼道:“你知道问题在哪儿么,燕客?”

    “不知道。”魏翼老老实实的道:“在你跟前,我就是个蠢货。”

    徐子先笑起来,拍拍好友的肩膀,说道:“你魏燕客要说蠢,那我干脆就是没脑子……你就是没有往别的方向去想。”

    “请明达开释……”

    “你注意到岛上有几家油坊?”

    “没注意……”魏翼讪讪的道:“应该不少罢?”

    “十一家……”徐子先笑道:“好几万人口,土地不到八万亩,大半种豆,小半的油菜花和花生,风太大,长不了高杆作物,落雨水,蓄积淡水少,没法种稻,多半人以贸易,打渔,放牧为生,小半人种地,商行,店铺数量极少,县城内也少,但不论如何,几万人口十一家油坊,只能榨出够自用的油,是不是?”

    “没错……”魏翼毕竟是聪明人,当下省悟过来,说道:“明达你的意思是,咱们澎湖直接卖豆子花生太亏了,建大规模的油坊出油来卖,更为合算?”

    “就是说你魏燕客不蠢……”徐子先哈哈大笑起来,不过话锋一转说道:“既然你们没有这个意识,大型油坊我就直接建在东藩了,那边也有不少豆田,加上从澎湖收的,大规模出产能降低成本,大规模收购能压低价格,嗯,这是好门路。”

    “我无所谓……”魏翼耸耸肩膀,说道:“只要你弄走两三万人,我这里人少地多,打鱼放牧加上转口贸易的收入,港口也要好多人,大伙的日子都能过的不错。”


………………………………

第二百七十九章 釜底抽薪

    魏翼的话也没错,澎湖现在的问题是滞留的人口太多,而东藩还严重缺人。

    上一回的六千官户是算上原本的一万多人,加上移民过去一万多,勉强凑齐了。

    这一次又加四千户,再移走澎湖的两万多人,差不多也就齐了。

    澎湖人口少了,人均占地就会多起来,配合商业,渔业,农牧业,好歹都能叫每户家庭过上差不多的小康生活。

    这就叫一举两得。

    相信澎湖这边的黑户,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窘迫情形,有人帮他们移走,并且有侯府官户的身份,没有人会拒绝。

    当然徐子先不会满足东藩只有五六万人的规模,在两三年内,他希望东藩的人口猛增到二十万以上。

    按大魏三四万户够一小县,五六万户够一大县的划县法,到三年之后,东藩的人口可以算成一个大县,甚至勉强可算一个小型的军州。

    到那个地步,开发东藩算是初步成功,不过预计要用的钱……徐子先知道从陈于泰手里弄到的一百五十万肯定不够,还差的很远。

    接下来他的任务就是要拼命搞钱,因为开发要钱,安民要钱,兴殖要钱,办工厂要钱,只能把手头现有的资源抓紧整合起来,然后开足马车赚钱,钱滚钱,钱生钱……

    踌躇满志颇有上位者气息的南安侯,在这一刻,微微的失神了。

    ……

    任忠等候的暴风骤雨并没有到来,这反而令他寝食难安了。

    连续两天,南安侯徐子先没有聚将点卯,没有要看陆上弓箭,海上会操,也没有拿兵册点名,确定吃空额的名单……任忠心里最大的鬼就是吃空额,在盐钱银子,日常公使钱和军械费用,修船费用上任忠都有沾手,但帐已经做平了,船说修了就是修了,虽然这些战舰都是年久失修,但只要能升帆开出海面,谁敢说这船没修?

    就算坏了,也是战舰年老,怪不得别人。

    盐菜银子已经抹平了帐,难道观察使能将厢军将士的腹部剖开来,查查他们此前吃的是什么?

    只要这段时间老老实实不出错便是……

    倒是会操,点卯,这叫任忠有些头痛。

    水师将士早就不操练了,能开船出海,操持强弩吓唬一下那些沿岸的小股海盗,就算水师完成任务。

    空额大约是四百多人,也就是说三千多人编制的南洋水师,实际在营人数是两千七百多人。

    这几百人的军饷,当然是被任忠和几个心腹瓜分了,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朝廷都早就不将水师当一回事,任忠为什么要拼命维持这支破败的,已经不被当成筹码的水师呢?

    徐子先倒是召集过一次水师诸将,十三艘战船的统制官,也就是船长,还有副统制,水兵各营的统制,副统制,都头等,数十员武官依次被叫到澎湖县城,拜见观察使大人。

    水师的官兵,包括战兵和水手在内,都是对新任的观察使颇有好奇,他们是最不紧张的一群,反正贪污轮不着他们,治罪也是轮不着。

    倒是一天过后就有传言,南安侯在岐州就赶走了两千厢军将士,是裁撤老弱的名义让厢军回乡,给假条,路费,还有额外的赏赐。

    很多水师的厢军将士,也是出外几年没有回乡,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将士隐隐间倒是有期盼。

    他们都是领了安家费,按了手印才当的兵,不到年限,在外不得归乡也是正常,但每个月两贯的饷,还得常年漂泊在海外,思乡之情当然很重,如果这一次南安侯还是和岐州一样办理,除了少数只能在船上讨生活的水手之外,大半的人还是愿意领钱回乡。

    一般的厢军都是在年成不好,或是欠了债,或是家人生病,多半是特殊情形下才会去应募当兵,而大魏的厢军政策就是花钱买平安,只要是能走能跳的成年男子,小不过十五,大不过四十五,应募当厢军多半都能过关。

    然后就是最少五年的时限,这期间很多厢军已经渡过难关,但时间不到也不能离开,如果遇到徐子先这种上司,简直是这一类厢军的福音。

    就算有一些人回乡后不能谋生,异地革退又不影响他们再次入营,等于是再白赚一次安家费,真是再好不过的买卖。

    这个消息流传开之后,任忠在水师各营的心腹赶紧回报上来,任忠立刻以都指挥的名义下令不准传播谣言,违令者重惩。

    但到了第三天时,突然有两个副统制向任忠辞行。

    任忠瞪眼道:“你们犯了何错,观察使就革退尔等?莫急,待我去见观察使,找他当面分说。”

    一个副统制笑嘻嘻的道:“都统制不必急着,是俺们自己请辞,官位免了,勋阶还在,现在回大都督府待选,重新入职。”

    “你们疯了?”任忠道:“还有什么差事比在水师好?”

    另一个副统制冷笑道:“常年在澎湖吹风,哪有在内陆的城守营当差好,清闲,守守卡子还有好处可拿,还能在附近安家,不象在这里,只能当孤魂野鬼。”

    “赵王能让他为所欲为?”

    “我等到了大都督府,当然要狠狠告上南安侯一状。”

    “拿了钱,还能有更好的官位,南安侯说要和咱们谈买卖时,我还以为他在说笑,待他话一说完,咱们就知道怎么做合算了。”

    两个副统制笑嘻嘻的告辞,他们是被徐子先用观察使的权力明正言顺的弹劾,而且本人当场表示认罪。

    接下来就进入正式的免职程序,两人具结认罪之后,徐子先以观察使的大印用印,两个武官正式去职。

    接下来就是领了徐子先给的好处,跑到福州找赵王哭诉。

    赵王和南安侯的敌对状态相当明显,自然会给这些被徐子先“欺负”过的武官一个好去处,就算没有多好,也是比躲在澎湖吹风要强的多。

    任忠气的面色发涨,知道自己差不多是完了。

    南安侯这一手就是釜底抽薪,以谣言动摇普通将士的心意,使厢军将士渴欲归家的欲望放大,不为军官们所用。

    然后就以银钱收买军官,在这里还巧妙的利用了赵王一下……在信息不对称传递的时代,澎湖这里的事,也就是真相要很久才会传到赵王耳中。

    到那时候,最少几十个厢军武官被重新安置了,这是赵王的权责所在。难道到那时候,赵王能把那些武官再重新安插一次?

    动静太大,会大丢面子,赵王绝不会蠢成那样。

    况且这些武官也确实是被徐子先赶走的,只是他们自愿签押具结,认罪走人,这样省去了来回抗辩的程序,也使得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

    最多几天功夫,南洋水师的武官会走掉大半,观察使弹劾成功了那么多武官,最后弹劾任忠,可以直接奏报两府,不走福州的大都督府,这样一来,任忠的官位当然也保不住。

    “此子厉害啊……”任忠两眼一闭,瘫坐在椅子上。

    数日之前,赵王的幕僚李谷曾派人送信到澎湖,授意给任忠,一定要顶住徐子先的压力,不管徐子先怎么弹劾,中下层武官的复核,查察,都要走大都督府复核,到时候赵王一律不许可弹劾,先狠狠打徐子先一巴掌再说!

    观察使地位特殊,是直属于朝廷的监军体系中的一员,就算被赵王否定,徐子先也可以再上书两府,到时候就是赵王和徐子先权势地位的角力了。两府要给赵王留面子,就得否徐子先。

    要支持徐子先,就得考虑到赵王的怒火和福建路的稳定。

    两府头疼之下,怕是只能少量的支持徐子先,多半的决断支持赵王。

    算来算去,都是赵王获胜的结果。

    而徐子先竟然不走寻常路,直接买通了这些毫无操守的武官。

    这些厢军武官都直接认罪画押,赵王能怎么办?

    强行替这些认罪的武官出头?

    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都统制,下官来辞行……”

    没过多久,外间又传来脚步声,又是几张面色诡异的脸。

    任忠有气无力的挥手放行,他已经无计可施。

    至天黑前,最少有三十个武官前来告辞,当然也不是白来,他们需要都统制用印放行。

    任忠瞪着眼,一律放行,到天黑之后他略算了一下,已经缺额三分之二的武官,如果徐子先再用岐州的办法,十天之内,又会有三分之二的将士离开。

    到时候,任忠就成了根光杆,无将可使,无兵可用。

    事态的发展比任忠想象的还可怕……

    徐子先抵澎湖的第四天,开始有大量的厢军士兵被他以老,弱,病,残,不称职,武艺不过关等若干种名义开革。

    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其实每个新上任的观察使都会用。

    朝廷派出观察使当然是希望能整肃军纪,而不是和光同尘。所以澎湖地方对徐子先的做法相当认可,南洋水师是澎湖的屏障护卫,所有人都希望观察使能整顿出一支强军出来。

    但事态的发展,远远超过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光是第四天一天,就有超过五百厢军将士离开。

    而观察使驻所之外,摆开大量的铜钱,每个离开的厢军士兵每人领两贯钱,欢天喜地的搭乘各种船只离开。

    他们有观察使用印的文书,不算逃兵,还有钱可领,又避免在海上颠簸,澎湖吹风,实在是叫这些厢军欢喜不禁。

    历来被革退的将士,愁眉苦脸,甚至有哗变闹事的,如澎湖革兵这样欢天喜地的情形,可谓是世所罕见。


………………………………

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

    不少澎湖士绅心怀疑虑,如今的澎湖犹如赤子怀金,无有武力保护,危险万状。

    直到南安团练两营兵至,这种疑虑方被打消。

    四月十七日,葛存忠,葛存义率两营南安团练抵澎湖。

    将士们饱受晕船之苦,下船初始,还是有不少人趴在岸边呕吐。

    不少澎湖人脸上带笑,看着这些海对岸的来人。

    福建人也不一定个个坐过船,就算坐船也多半是渡江河的小船,下海的人是很多,但一路人口千万人,没有下过海,坐过海船的才是多数。

    蒙蒙细雨中武卒们逐渐在鼓号声中振作起来,接着列队,报数,开始整顿队列。

    在很多澎湖人,包括南洋水师的官兵眼中,这是一幕奇景。

    武卒的具甲并不太多,仍然是队官以上才得一领皮甲或锁甲,副都头们才有一领铁甲。

    毕竟人越来越多,甲胄的缺口也越来越大。

    武器倒是不错。

    打岐州时,林斗耀在徐子先的请求下,从安抚使司的武库拨付了大量的矟刀盾牌和弓箭,包括少量的神臂弓。

    岐州港口一战,李星五和董瑞祥的部下就持着从武库发出来的禁军弓箭和神臂弓还射,有效的压制了海盗们的射手,否则的话那一战南安团练的损失还会更大。

    南安团练们很快排好了阵列,每五人一列,一个营排开百余列,两个营排成了两个相当整齐的方纵队。

    鼓点声一起,两个营的中军大旗向前倾斜,所有武卒或是按着障刀,手举盾牌,或是高举长矟,排列整齐的队伍开始向前稳步前行。

    整齐,肃杀,一股无形的气息弥漫开来。

    无人说笑,没有人说话,更没有人左顾右盼,葛家兄弟等武官也是按刀走在队列之中,步态异常从容,整齐。

    这是一支沉默的军队,虽然名义上是团练,但对见惯了散漫,松驰,毫无军人仪态的澎湖人来说,眼前这支千余人的团练,给他们的感觉就是一群猛虎组成的精锐强军,这才是一支真正的军队,杀气弥漫,而号令森严。

    “不复今日能见得如此强军。”

    一个老士绅目光散乱,神情是无比的震惊,他喃喃道:“文宗,不,武宗年间的禁军,才依稀有眼前这支团练的影子,南安侯,真是了不起啊。”

    “明达练兵之能,远迈古人,今人更远不能及也。”魏翼也是在城头观察着这支就要进入澎湖县城的驻军,有这两个营的驻军进来,澎湖人心就安定了。

    虽然只千余人,但精兵强卒的用处是普通的百姓所不能及,有这千余人的军队进驻,加上动员民壮,就算现在有万余海盗来攻,魏翼也有信心使澎湖县城安然无事,不会陷落。

    身为知县,保境安心是第一位的,虽然信任好友,也见过南安团练,并且知道团练的赫赫战功,但只有眼前真的有这么一支强军出现时,魏翼才真的放下心来。

    更多的澎湖人用异样和复杂的眼光看着南安团练,特别是妇人们。

    眼前这支军队,平均身高要比普通百姓高一些,多半是十八岁到三十来岁的壮年汉子。他们身材高大而体形匀称,没有多余的赘肉,举手投足都是整齐划一,令人感觉赏心悦目,有一种整体的美感,令人心折。

    当千百个类似的汉子聚集在一起时,给人的冲击是相当强烈的。

    一千多衣袍崭新,设计出色,给人干练,整洁,还有武勇感觉的武卒出现在澎湖县城里时,给澎湖人的冲击感有多强,可想而知。

    陈佐才等人,适时的贴出了招募澎湖厢军的告示。

    澎湖招兵,当然不能再用南安团练的名义,直接用的是南安侯府府兵的名义。

    告示说的很明显,既然是侯府家兵,在朝廷给的厢军待遇之上,还可以享受南安团练所有的一切。

    伙食,额外的赏赐和奖励,月饷也是足额发放的两贯钱,表面上没有提升多少,但配合南安团练所有的一整套的福利补贴和待遇,要比朝廷的厢军待遇,高出了老大一截。

    徐子先的水营将士,包括战舰福船上的水手收入已经相当的高,相比之下,普通的步营武卒还是领两贯的月钱,其实这收入已经不算低,毕竟相比种地来说,每月领两贯钱是纯收入,种十亩地,一年的纯收入最多是六贯钱,而每个武卒的年收入,算得上种好几十亩地的纯收入了。

    厢军的月钱也是两贯,当然这是名义上的,总会有克扣,延发,或是得拿出去贿赂上司,而且厢军的伙食极差,事务繁多,凡有大工程,兴军,剿匪,布防,捉贼,防火,灭火,这些活都是厢军去做,所以徐子先见到的所有厢军都是有气无力,死气活样。

    而就算这样的菲薄收入,厢军们也能勉强养活家小……这也是大魏朝堂的意愿,最低程度的付出,赢得的是地方的稳定,免生事端。

    榜文所至之处,到处都是轰动起来。

    澎湖太小,根本容纳不了眼下的人口,现在又不是工业化时期,一座大型工厂容纳几十万人都很轻松,澎湖连现在的江南也不如,江南的织厂最多也有几千人同时做工,澎湖却是没有这个条件。

    徐子先打算兴办的油坊也是在东藩,东藩更需要。

    澎湖的壮年男子,徐子先的打算就是吸纳进府军一部份,可以养活他们和其家小,招募四个营两千人,就可以养活一万人过上好日子了。

    大量的资金进入军营,再流出来进入民间,会有大量的店铺来满足军人的需求,地方富裕了,反过来徐子先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这就是良性循环。

    已经有不少壮年汉子抱着膀子,站在告示之下观看,大魏的识字率还可以,不少人认得字,就算认不全,互相解释,差不多也能明白含意。

    “南安侯麾下当兵?”

    “咱这府军,算是和南安团练一样?那还有些意思。”

    “南安团练的吃食可是真好,我有亲戚在南安,早就说过了。”

    “还有养济院帮着奉养孤寡老人,俺要当兵,老娘就有地方住了。”

    “真的假的,不是这些贵人吹牛骗人不?”

    “南安侯可是没有骗过人,他的团练你刚刚不是看了,要不是待遇好,这些汉子能这么龙精虎猛的?比禁军还多三分精气神。”

    提起和禁军相比,澎湖的人都是点头称是,确实是如此,禁军的待遇好,福利也不错,远在厢军之上,两者的待遇天差地别。

    福建有好几十个等于禁军营的厢军,但禁军只有五个军,就算这样,禁军耗费的钱粮也在十几倍于他们的厢军之上。

    禁军的骄横姿态十分明显,又多是外来人,以北方人为主,福建本地人被招募入禁军的只是少数,自然难以亲近。

    而眼前这支军队,不仅强悍不下禁军,甚至隐隐在禁军之上,毕竟连现在的禁军也做不到这么严整的队列,高标准的金鼓旗号指挥,只是禁军在装备上还略胜一筹,而很多澎湖人现在已经用相当肯定的语气,认为禁军也不是南安团练的对手。

    现在南安侯又在澎湖招募府军,而且是四个营的数额,这已经叫很多汉子为之动心了。

    但文榜下面又有明言在先,现在招募的四营兵,有一半人数在通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将会被调驻东藩。

    这又叫很多人犹豫,澎湖是不怎么样,但东藩听说更不怎么样啊?

    陈佐才等人开始大力宣扬起东藩开发计划,并且又开始张贴移民至东藩的榜文。

    侯府还有四千官户的名额,这一次徐子先是打算澎湖为主,福州等镇为辅。

    毕竟南安一带已经带走了很多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已经不多,再大规模的带走民户和武卒还有相关的家属,会严重影响南安一带的发展。

    至于到别的地方招募,徐子先暂时不想搞出太大的动静来。

    毕竟在朝廷看来,东藩还是不毛之地,澎湖也很穷困,又孤悬海外,这才是朝廷放心的一直给徐子先在东藩加官户的原因所在。

    若是知道徐子先有这么大张旗鼓的开发计划,怕是两府和天子心里都会有所不安。

    东藩是二百多年没有开发成功,可徐子先是什么样?到目前为止,这位南安侯做出了多少不可能做成的事情?

    一旦朝廷有了疑虑,则下一步徐子先再立什么功劳,鬼知道朝廷又出什么骚操作。

    要是把下一次的加封官户弄到汀州去,或是邵武军,兴化军什么偏僻所在,徐子先的损失就太大了。

    对普通国侯来说是无所谓,只要官户增加就代表收入增加,这就够了。

    对徐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