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王侯-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寤髁Γ⒘Σ畹拿晒怕恚分蘼砭鸵亢芏唷
就算有很多不便,徐子先还是下定了马耕的决心。
从结果来看,马耕的效果也确实是比牛耕要快的多,强的多。
既然没有高头大马,就以双马耕作,效率一样极快,两马一轭,精铁制的轭挽,加上重蹄铁,马匹在荒地中飞破浪一般飞奔,往往一天就能开出好几十亩地出来。
从二月到四月,两个月时间开了十来万亩棉田,并且全部出苗,这个成绩,令得昌文侯府相当满意,到最后人们才明白了徐子先大量买牛,但也坚持买更多的骡子和马匹的原因。
轭挽是在南安就由傅谦试制出来,并且试验过的,徐子先岂能行无把握之事?
下一步的计划便是开出更多的田亩,最少是二三十万亩的稻田和旱田。
深耕,细作,水利充足,翻塘出泥,蓄积粪肥……
东藩的气候相当优越,只要管理到位,各项措施做好,以傅谦的农学水平,敢于打包票说最少平均收三石。
这就相当了不起了。
福建的一些边角地,两石都收不到。
荆湖那边平均也能有三石,那边的自然条件更优厚一些,大魏开国后开始开发荆湖北路和南路,百年之后两湖成了大粮仓,粮食产量超过了江南西路和两浙路,也超过了江南东路。
陕北和晋北那里,水土流失厉害,不要说亩产两石,三石,甚至更高,一亩地能有一石的平均亩产,在那里就算是烧了高香,祖宗有灵。
东藩这里,自然条件优裕,是种地的好地方。
徐子先的计划就是下面的一两年内,都要疯狂开荒。
“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方少群笑着道:“这是君侯说过的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凤岐的意思是打一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嗯,拿来犯的部落做个榜样,”方少群做了一个下劈的手式,眼神已经冷下来:“用一批人头,警告那些生番。”
“此前大魏也是这么做的。”李仪有些唏嘘,毕竟以士大夫的立场来看,对远人要以仁德感化,但二百多年的历史也不是假的,土著只畏威而不怀德,不打上一棒子,先给甜枣,只怕他们会更加的得寸进尺。
“这事交给张虎臣办。”徐子先含笑道:“一会我去看看骑兵……用警备士戒备外围,弓箭社,箭社继续深处烧荒,引起土著不满。骑兵营分散巡逻,一旦有警讯,立刻出动,给我狠狠的杀上几次,接下来就能和土著谈了。”
“君侯打算怎么谈?”
“土著所求的一是安心,我们确实有些犯到了他们的边境,但是要叫他们明白,他们的边境是我们来定,不是他们自己。”徐子先缓缓道:“我给他们的,他们能要,他们想要的我不给,他们就得不到。另一条,是要得温饱,咱们开荒的地界大,惊走的猎物多,是对他们有所损失。我是在想,我们可以在经济上给他们一些帮助,他们日子好过些,怕仇怨就小的多。越有钱,就越害怕出事。”
“这倒是个办法?”李仪想了想,说道:“不能无偿给他们一些粮食?咱们岛上囤积的粮食,还有不少。”
李仪又补充了一句,笑着道:“如果是能用粮食买到平安,相信孔玄平也会乐意。”
“不能白给。”徐子先很是冷峻的道:“历来华夏帝王大臣都有一种错觉,为了鄣显中华物力,或是白给,或是半送半给,用这办法引人来朝贡,或是议和,这有什么用?千年之下,反反复复都证明了无用。咱们既不要太狭隘,不说非我族类的那些话,对异族赶尽杀绝。也不要太过天真,以为给他们钱粮,就能使他们真心拥戴,从此对咱们心悦臣服。白给,迟早有给不起的一天。白拿,迟早有欲壑难填的那一天。公平贸易,有失有得,这才能常久。两边只要有任何一方觉得自己吃了亏,或是占了便宜,这事就好不了。咱们拿粮食,药材,铜钱,换他们的沙金,鹿皮。此前有商人来,贸易量太小,咱们大规模的收购,粮食可以按成本价给他们,这就算最大幅度的优待,毕竟咱们开荒也是叫他们吃了亏。这样的话,受益的不是一两个部落,而他们会稳固的得到粮食,会变得富足。富足了就不想生事,就想好好过日子。再有,便是可以将大量的土著丁口,吸引到南安侯府这边来做事。
大量的工厂,商行,船厂,船队,都是需要大量的丁口,徐子先又是打算用少量人和大量牧畜来种地,这样可以节省土地肥力,释放更多的人口到工商业来。
英国的羊吃人,就是将土地交给少量的雇工,大量的雇农失去工作和土地,只能挤到城市里去寻找机会。
这就给了工厂大量的低薪的产业工人,英国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整个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业产业成型,城市大量出现,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贸易发达,则工商更繁荣,用工也就越多,虽然在工业化的早期,工人薪资低,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但时间越久,贸易利润越高,工人的福利待遇和薪资也就慢慢提起来。
这其间还有工人阶层与资本阶层的博奕,也是充满着血泪。
徐子先是不会在早期过于盘剥农业,使其成为低薪劳苦的产业工人。
要发展,也是要平衡。
“君侯所言甚是。”李仪对眼下的决断并没有异议,赎买或强力弹压都行,要紧的是不能导致移民大量死伤,也不能影响开荒,否则对大局十分不利。
“李公要对防疫之事,多下心思。”徐子先正色道:“近来感染时疫已经过百人,一量发现有高热的,立时就要隔离,还有药丸散剂,也要免费下发……”
说到这,徐子先叹了口气,说道:“奈何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得力的医者!”
这话也是没有办法的抱怨了,不能说昌文侯府不用心,或是徐子先不用心。
闽地医者,稍有名气又远出外赚钱的,几乎是被全部搜罗到岛上了。
各种对抗疟疾,疫气的药丸,散剂,不管多贵都是大量购买。
为了对抗瘟疫,也是现在东藩岛上的第一大敌,南安侯府不知道是花费了多少钱财,孔和在批预算时脸上难看到极点,但也没有办法,该批的钱,一文也不能少。
少批一贯钱,可能就丢一条命,这个损失,南安侯府损失不起。
方少群突然道:“君侯现在手头缺钱吗?”
徐子先算了算,笑道:“移民,开发,造厂,兴业,防疫,哪一样不要钱?还有修船,造船的费用。现在东藩还没有什么正经进项,加起来不到两万贯一个月,澎湖那里,纯粹是在投钱,而且朝廷在澎湖有税官常平转运,魏燕客又不能将澎湖库里的钱财给我,南安那里,现在正是旺季,团练捐加上仓库等杂项,月入九万贯,这几个月,估计都差不多是这个数……”
方少群笑了笑,说道:“君侯只说现在有多少吧……我知道,再过三个月,差不多就是东藩赚钱的时候了。”
剩下多少钱,多少物资,在东藩应该是头等机密,除了南安侯徐子先外,知道的人应该只有孔玄平一人。
李仪神色从容,他没有退出去的打算,要是方少群知道,而徐子先还要瞒着他这个秘书阁的左辅,那这个官就可以直接辞掉不做了。
“好吧,凤岐真是咄咄逼人……”徐子先苦笑了一下,说道:“尚余值三十万贯的货物,正在官办商行发卖,这也是吸引商船过来的手段。现钱还有六十万贯,差不多咱们的家底就是这样了。”
“每月要支出多少?”
“最近移民少了,新营兵已经招了六营,再招三营,嗯,差不多还要二十五万贯到三十万贯一个月。”
这个开销,不算少了。
福建路千万百姓,禁军加厢军十余万人,一个月的开销,估计也就是五六十万贯,东藩这里,一个孤岛,开销已经到福建路的一半,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
想想也不奇怪,虽然昌文侯府帮着购买了大量的牛马和农具,还帮着修筑了大量的房舍,连别院都是昌文侯府修筑的。
但徐子先的决心已定,东藩的开发程度远不止眼前这般。
不停的雇工开荒,不断的买入牛马,不停的打造和购买农具……这都不要花钱?
还有更大头的是养兵,备办兵器,战马,战舰,这更是花钱的大头,现在已经是尽量俭省,比如想给所有府兵一律加饷,这个事到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府兵加官吏近万人,每人加一贯钱,一个月就得多开销一万贯出去,一年就是十几万贯,加钱容易,想要减饷可就难了。
得慎之再慎!
另外移民不绝,房舍还要不断的建造,其实就是一个个定居点。
这事情,很多人诟病。
为什么侯府要替移民修房舍?他们过来了,给农具牧畜种子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不能叫人家两手空空来移民开荒。
但房舍为什么要建?
窝棚不能住,还是帐篷不能搭?
自家开荒种地,慢慢攒钱,然后慢慢的建造房舍就是了,没有必要由侯府将这事给承担起来。
但徐子先还是决定要帮着治下官户们盖房,尽管不是免费,而要他们分三年之期逐渐还清,甚至可以展期到五年。
这在侯府是赔本买卖,但对有志开发的徐子先来说,这个买卖不算亏。
要不是有这些好的条件,凭什么吸引越来越多的移民?
丁口才是最大的财富,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徐子先也不打算说太多。
(本章完)
………………………………
第三百一十章 铁骑兵
方少群笑了笑,说道:“九十万贯家底,够用三个多月,差不多正好接上棉田收获。”
李仪也是笑道:“在此之前,尚有海船已经在赚钱,转口贸易,一船也能赚过万贯,修复的船越多,咱们赚的便是越多。”
“尚且工厂,建成了就是反哺回来,另外放鸭,养鸡,捕鱼,也不无小捕。”
徐子先微微一笑,眼前这两个,李仪原本是中上的才干,经过这么长久的时间一直在最高层历练,现在也属于上才。
至于方少群,则是上上之才。
两人屈指算了算,就知道徐子先说话还是略有保守。
东藩这里,早就开始赚钱,一个月数万贯的收入还是有的。
钱要投出去,再赚回来,再投入,再赚回来,就是这样周转循环。
要是把钱都始终抓在手里,那是死物,毫无用处的死物罢了。
“好吧,”徐子先笑起来,说道:“凤岐到底是何意?”
“我实说吧!”方少群正色道:“君侯虽然重防疫,但重的是防,不是治。这样可是不行,我一直有感觉,君侯并不信医,似乎认为医者无计可施?”
“是叫凤岐看出来了。”徐子先坦然承认道:“确实是不太相信有救治之法。”
“总是会有办法的。”方少群道:“疟疾无法,时疫可医。只是,要施以重金诱惑真正的名医前来。”
“设重赏?”
“是的……”方少群道:“拿五万贯出来吧,在江陵,两浙,荆湖,福建,邻近海船可至者,乃至北方,京师,悬赏五万贯,求救治时疫的药方。”
瘟疫分为多种,东藩的瘟疫流传主要是疟疾。
疟疾多半是蚊虫传染,随着隔离,烧荒,疟疾的威胁已经变的极小。
然后就是时疫传染,其实就是极难医治的流感,和天气,人的密集程度,还有很多细微的条件相关。
方少群认为疟疾难医,而时疫,也就是流感伤寒可医,这是与徐子先的认知完全不同之处。
徐子先沉吟片刻,感觉自己对中医是有一些偏见,潜意识里就是重防不重医,大规模的搜罗医生,主要出发点只是为了安定民心,而不是真的要施药救药,这个出发点不同,叫方少群这有心人就看了出来。
“依凤岐所言吧。”尽管还是不太确信,但徐子先也是希望真的能有名医,若是能有名医可救治时疫,从此不复被瘟疫威胁,当移民数抵达一定数字的时候,徐子先也是视瘟疫为最大的威胁,犹在海盗,土著之上。
如果真的能救治成功,则五万贯的代价是值得的。
“君侯英明。”方少群罕有的恭维了一句。
“五万贯?”李仪有些犹豫,现在不过百多名移民感染时疫,徐子先和方少群是不是有些反应过度?
但转念一想,也是知道此事万分要紧,方少群是先问徐子先手头尚有多少余钱,再提出建议,考虑的相当周到,李仪转念一想,也就不复再劝说了。
“李公,枢机房立刻传令张虎臣,骑兵营可停日常训练,准备率部实战。”
“是,君侯。”
李仪站起身来,抱拳一礼。
……
傍晚时分,张虎臣在骑兵营里接到了最新的军令。
这是由秘书阁发布的军令,原本众人以为很快会成立一个类似枢密院的机构,由位高权重的文官掌舵,武将成为副手,用来颁布军令,指挥做战。
大魏就是如此做法,虽不至于颁布阵图,但是,军令是十分繁琐详细。
比如从训练转为做战,将领要到枢密院领公文军令,再到兵部领兵符,然后给将士授兵,监军的观军容使至营,然后兵部和地方官府开始准备大军行粮,要确定人数,将士正常携带三到五天的军粮,然后确定沿途补给的路线,地点,当地的官府提前接到公文命令,做好准备。
原本后勤之事是枢密院的职掌,后来转到兵部,也是有意削弱枢密院的权力,否则枢密院掌握做战机宜,管理将领,再掌军令,后勤,自成体系,那对皇权来说就太危险了。
南安侯府,并没有成立枢密院,而是将枢密院的职掌归入秘书阁,阁下有枢机房,负责军令下达,兵房负责兵籍档案和征募新军,退伍伤残军人的安置,还有战死将士的抚恤。
军谋司才是拟定战事计划的部门,职掌是和枢密院有些类似。
这是徐子先的考虑,用秘书阁管军令,象是后世文官管理的国防部门,军谋司类似总参谋部,负责具体的战事计划,兵房是负责后勤的部门,这样三位一体,将领则亲领部队,只是军令,参谋,后勤,这些部门非将领所能掌握,将领只负责领兵做战,余事皆不理,这样既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又能使很多职能分离,不必担心有将领拥兵自重,甚至渐成藩镇。
如明朝那样,将领贪污军饷,将正经的边军弄成叫花子,只管自己家丁的行为,徐子先是绝对不会令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现。
就算是大魏,禁军还是保有相当的战斗力,军械饷银俱是充足,禁军将士的士气不弱,将领也大体称职。
论起王朝武功,大魏甩宋明十条街是有的。
孱弱的是厢军,饷械俱不足,这也是厢军的职能出现了偏差有关。
枢机房的军令下达,然后是兵房的吏员过来,下达准备行粮的军令。
这一次骑兵营出动,要在野外最少呆十来天,确定肃清土著威胁后回营,军令一达,一个时辰之后,行粮就几乎都准备好了。
每个士兵的椰瓢,饭盒,装盐的纸包,还有小刀,装火石的荷包,被褥,油布,俱是捆缚在马背之上,骑兵只是有这一条好处,省得自己背杂物。
每个骑兵的长矟,腰刀,短弩,俱是插在马腹左右两侧,随时可以取用。
骑兵的服饰尚红,每个人俱是穿着打底的红色箭袄,并且穿上绵甲或锁甲。
与别的营伍还没有备齐铠甲不同,南安侯府这么久时间积攒的铠甲,多半是落在了骑兵营的头上,几乎已经是人人束甲了。
这相当难得可贵,要知道铠甲缺口相当严重,也是近期南安侯府最为头疼的事情。
就算是在准备期间,有一些新兵,仍然是继续在骑兵营的校场训练着。
校场范围极大,足有数百亩方圆,营区建筑粗陋,就是一排排的砖房排列着,够将士们居住就行。
房舍简单,但阵设还是相当整洁划一,和在南安时的规矩一般相同。
外部卫生也是极为讲究,规划整齐,垃圾填埋,泔水回收,明沟排水,一应俱全。
在将士们准备好行装后,张虎臣却并不曾下令出发,而是令所有将士继续训练着。
傍晚时分,营门外有烟尘起,张虎臣呵呵一笑,对孙如兰等将领道:“果不出我所料,君侯过来了。”
骑兵营中,张虎臣的副手是副统制高时来,其下有营虞侯孙子壮,营统制管制营中所有事务,副统制负责承接军令和管理参谋军官,虞侯负责军法与文书档案,后勤诸事。
另外尚有五个都头,十几个副都头,每都百人,每都分为三阵,每阵有三队,从都头到节头,都头,俱是从各部中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军官,最少还得有一定的骑术基础。
但以徐子先的骑战之法来训练,骑术只是要入门就可以了。
“拜见君侯。”
张虎臣一行人俱至营门处迎接,徐子先身边是半个都的护卫,都头林正志也是老牙将中的一员,一都护卫,多半是从牙将和少年牙将中选取,在徐子先身边呆上几个月或是年余时间就放出去,这算是最高层级的培训班,所有人都知道,在君侯身边的人,最受信任,获得的机会也多,文事上头,有李仪,孔和讲授律法文章,有傅谦讲杂学,徐子先和秦东阳讲授兵学,锻炼武艺。
几个月下来,这些护卫都得到相当不错的陶冶和锻炼。
最要紧的是,他们会和徐子先朝夕相处,彼此熟悉,确立忠诚,然后放出去之后,就是南安侯对部曲更深层次的掌握。
以当初南安侯府的百余牙将来说,现在大半放在各部当都头或节头,也有少数当了都头的,都是表现的相当不错。
最为杰出的金简执掌军情司,高时来也是当了骑兵营的副统制,田恒也是营统制官,往上一步就是军副统都制。
这都是徐子先的调教之功,也是他将这些人带在身边的用意所在。
数十骑士飞驰而至,张虎臣等人行了军礼,迎上前去,队伍最前的,当然是意气风发的南安侯徐子先。
“见过君侯。”
“好了,免礼吧。”徐子先微微一笑,还了一礼,接着跃下马来。
“我知道君侯必定要来的。”张虎臣道:“是不是要跟骑兵营一起去?”
“虎臣知我。”徐子先笑道:“骑兵营要上战阵,我岂能不至?”
张虎臣正色道:“君侯的骑战之法,前人未曾用过,真是开骑战之法的先河。老说实,如果不是将士经过这么久的熏陶,事事知道依从军令而行,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能将这铁骑兵之法训练完成……”
“虎臣谦逊了。”
“并非职下谦逊。”张虎臣苦笑道:“铁骑之法,讲究的是阵列和战术,个人武勇和骑术在其之后,此法若成,天下无百人敌的勇将矣。”
徐子先微微点头,眼中也是有激动之色。
他叫张虎臣训练的,就是发源于英国变乱时期的铁骑兵之法,克伦威尔就是凭借此法训练出铁骑兵,此后所向披靡,无有敌手。
徐子先好歹曾经是个学历史的本科生,对曾经的这一段历史,了解的相当透彻。
以魏军现在的骑战之法,就算解决了马匹的难题,想培养出几万乃至十几万与北虏和东虏相抗衡的精锐骑兵,得需要多少年?
十年?
二十年?
以普通的办法行事,那是定然不成了,就算徐子先也不觉得,自己在东藩养马,能养出几万十几万匹马,可是上哪儿栽培出十几万骑射之法与东虏相抗衡的骑兵?
北虏和东虏的精锐骑兵,皆是自小就骑马,长大之后能在马上左右张弓驰射,不眠不休的骑马赶路,能与马混然为一体,到这种地步,才能用锐阵反复冲阵,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突击转进,不管是重骑兵还是驰射的轻骑,都非一两年的功夫能赶的上,这些强敌,哪里还会给大魏和徐子先十年八年的时间?
数年之内,大魏主力尽失,失去对北方强敌抗衡的能力,内部牛鬼神蛇在这一两年内就会窜出来。
对抗外敌之前,徐子先还要先征伐讨平那些内鬼,时间,太紧迫了。
眼前的铁骑兵之法,也就是墙式骑兵,这才是徐子先最为关键的杀手锏,也是新式近代骑兵对抗古典骑兵的最佳的招数。
徐子先曾经在后世研究过,也有一些网上的牛人研讨过多次,彼此打过不知多少笔墨官司,很多家言,也曾经肯定或否定,但以徐子先看来,历史上成功的东西必然有其成功的道理,墙式骑兵讲究的是速成,是以纪律见长,而非骑士个人的武勇和技艺。
有这一条,就已经足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