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安拉练时,最多是在野外行军四十里,很少在外过夜。

    主要还是四周强敌环伺,徐子先也不想弄的整个福建路都为之瞩目。

    现在在东藩岛上,大拉练的空间足够,也不必担心惊动其余势力,一场考验军官和士兵的大拉练可以完成预期目标,并且还能震慑沿途的土人。

    总之不管别人怎么说或怎么想,徐子先在登州一役后一直在考虑把拉练正常化的事情。

    在大魏这会子,拉练的作用比后世更大,后世其实更注重的是对人的精神的锤炼,可是在这个时空,到处是响马,处处有烽烟,道路条件,卫生防疫,宿营吃饭,从安全到卫生到食宿,没有哪一件事是省心的。

    大魏将领带兵出征,平均一天十五里到二十里,走三十里就是高速,超过这个速度就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

    就算是纯马队,速度也快不起来,原因也简单,马是走的快,但长途行军掉膘厉害,所以必须要人照顾,还得带大量的精料跟随,否则一路吃草,十天半月就瘦的脱形,当不得战马用了。

    女真人契丹人和蒙古人打仗,彼此在草原上长途万里的挑逗对方,一仗打了大半年时间,并不是需要走这么久,是因为打打停停,要歇息马力,要想办法喂马料补肉,否则不等人家来打,自己就先跨了。

    如此种种,行军,宿营,紧急集合备战等后世军队很轻松的事,在这个时代反而是极为难得的最强的军人素养。

    既然如此,那就往死里操练罢!

    现在南安府军是有十八个营,六个水师营,十一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

    可能还会有单独编制弩炮营,这也是徐子先近期关注的另一件大事之一。

    甲坚兵利,方能无往不胜,士兵的精气神和体能,性格意志的坚韧性,还有战场经验,可以通过训练和实战来解决。

    而厚重的铠甲和精锐的兵器,更多的强弩重弩和火炮,这是徐子先要以金钱和技术来解决。

    军衔制度,则是府兵制度下的革新和改进。

    战场上,如果出现混乱,本部的军官战死,士兵可能会惊慌失措,失去指挥,这是最危险的情形。

    徐子先用优抚制度来确定老兵的作用,也是想叫老兵起安定战场的作用。

    但军官还是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三个军,十八个营,以最低级的都头和副都头来算,军官的数量已经十分庞大。

    况且还会有后备军计划,新的营伍招募计划,军工部门,军情部门,参谋部门,后勤部门,军法部门,军械保管部门,另外还会有军令指挥体系,负责招募新兵和安抚退役,受伤战死老兵的军政部门,还会有专门的军训部门。

    徐子先的考虑便是日后最少在十年之内,他可能会有能力介入大陆,甚至就是三年五年,也可能会遭遇很多突发情况,掌握地图,才能掌握一切,纸上谈兵,最少得有这一张纸。

    ……

    “距离外围警备线尚有里许。”一个军侯小跑返回,十来天的拉练下来,这个原本就长时间在野外的侦察兵显得更加黑瘦了许多。

    徐子先很沉稳的点了点头,对身边的秦东阳,葛存忠等人道:“令将士们检束行装,准备返回营区吧。”

    “是,君侯。”

    大将们分别向自己的部下发布军令,所有各营参与拉练的将士们都是动作起来。

    “所有人立正!”

    “检查背包带是否扎捆结实!”

    “检查插袋,步弓,神臂弓,携带情况。”

    “检视箭囊,轻箭,重箭,弩箭,是否都悬挂完毕!”

    “检查水壶,饭盒,针线包,医药急救包!”

    “检查军装,靴子。”

    正午的阳光还算好,晒在人身上叫人感觉闷热,但海风吹过来了,人们感觉到了一阵凉爽,不象钻在灌木从里那么闷热,蚊子也似乎少了很多。

    高时来站在队头,一声声的发布命令,随着他的军令,三个都以下的队官督促部下进行检查,每个士兵都面对面的帮助对方检查装具,检查完毕后报告,然后三个都头分别向高时来报告,最后高时来向营官张虎臣报道,汇报整装完毕后,所属各都就开始行动。

    临时编组的四个营的将士开始分批次出发,每三人一排形成了长长的纵队,经过长时间的拉练,所有人的体能都下降的很厉害,但即将返营进入居民区,每个将士都尽可能的使自己的神态变的轻松一些。

    骑兵这一次也是弃马步行,大拉练不光是对步兵,对骑兵也是一样。

    魏晋之时的骑兵都是重甲,除了骑士打仗时所骑的主马之外,还有副马,副骑,一个重骑兵配两到三匹马,一个或两个从骑是很正常的事。

    而此时南安府兵的拉练重视的是精神和意志,对骑兵们显然也是一致。

    就算现在骑兵的具装现在也是最好的,每人都穿着有棉甲,每人都有骑枪,投枪,弓箭,还有刀牌,骨朵,短斧,飞刀,因为人少,都是挑选的最佳的好手,他们每日也在不停的练习马上厮杀和哨探的技巧,墙式冲击是大杀器,但徐子先还是希望骑兵们也能掌握更高深的马战技巧。

    纵队是按旗队展开,每个旗队长身边都有一个旗手打着队旗,每个旗队间都有一定的间距展开。

    有一些手持盾牌的战兵小队走在队伍两侧,他们具装刀牌警备,提防不应该出现的偷袭。

    走在队伍正中的是长矟手,弓手和弩手们在前方和阵后。

    每个人都满怀疲惫,但精神状态却是十分的亢奋。

    火兵们走在最后,他们有五六十人,很多人都背负着大铁锅,铁锅沉重,他们需要轮流背负,但不得放弃。

    相对于战兵们的长矟和横刀,还有弩箭,火兵们的铁锅就是他们的兵器。

    魏军的辎重后勤,一般是由厢军来负责,大规模的运送物资和粮草则是征调民间的马车和壮丁来进行。

    太祖年间流传下来最好的东西就是四轮大车,这使得大魏的工商业异常发达,除了海运发达外,也得大车之力很多。

    南安府军现在的大车不多,主要是还没有后勤压力,但这一次长途拉练,后勤压力就显露出来了。

    将士们携带的行粮其实撑不到一次战事的结束,只够穿插奔袭用,如果是真的打仗,就得分兵去打粮抢粮,后勤不可能这么全无准备,军心士气会截然不同。

    火兵们则只能携带铁锅,带着一些佐料和引火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辎重车队支持,大军在百里范围内强行军,突袭,都可以办的到,超过二百里范围,就要小心后勤不继。

    ……

    灌木,从林,丘陵,高山,在陈佐才和客人们的眼中,走了几十里地几乎都是类似的风景。

    这座大岛,从华夏在三国吴时发觉,到目前为止已经近千年,但始终未得完全的开发。

    在花溪和南安溪等核心地带时,工厂仓房不断,道路纵横畅通,农田阡陌相连,水车高耸入云,农家院落紧密相连,加上辉煌大气不失、精巧的别院,还有衙署建筑群,加上兵营,总体给人的感觉是大吃一惊,很多人完全没有想到在短短时间内东藩会发展到如此的地步。

    待走出几十里地之后,人们才逐渐发觉,四野寂寂,野兽踪迹隐约可见,由此方知,开辟出来的毕竟还是一隅之地,距离东藩全岛的开发,为时尚早。

    至此陈笃竹等人隐有所悟,看来南安侯率大军远征,恐怕并不是说的训练士伍那么简单,而是要对全岛进行一次勘测,震慑土人,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开发做前期的准备。

    其实徐子先真有此意。

    这一次北上,原本是打算直到台北基隆地方,台湾的平原区域,除了台南平原是最大的地盘,有几千平方公里,开发完毕之后,以现在的生产技术条件加上工商海贸,最多也只能容纳百万人。

    甚至不足百万,能容纳几十万人就算不错了。

    后世的平原区域,以工业化支撑,加上商业,服务业,足够建起十多座几十万人口的城市,容纳几百万上千万人亦不足怪。

    而在此时,以口授田,人均要五亩能勉强果腹,十五亩方能温饱,三十亩才可小康,还得有二十亩桑田,就算东藩的水利,肥料,农技都在普通水准之上,一家五口,最少也得三十亩才能小康,要想过的富裕,种植棉田,桑田,茶园,加上粮食田亩,一家五口得百亩田方才够用。

    若一万余户六七万人,就得百万亩田,若两万户,十几二十万人,就得二三百万亩的土地才够用。

    三十万到四十万人,差不多就是台南平原在现阶段能承担的极限。

    倒不是说百万到二百万就负担不了,至一八一零年,清嘉庆十五年时,台湾人口有二百万人左右,有完备的府县统治,乡镇村落众多,和内地情形已经相差不多。

    但那已经是二百多年的开发了,逐渐的容纳和开发,和急促的开发是两回事。

    若不能叫早期移民过上富足稳定的生活,人心难附,这才是徐子先这一次北上的原因之一。

    若在五年到十年后,台南差不多容纳三四十万人时,就非得往北方进发了。

    这一次其实已经抵达后世台中区域,也就是台中和台北平原区域,严格来说台中是盆地地形,这里四面环山,光照足,气候适宜,夏天不太热,冬天也不冷,不象台南的气候相对要更炎热,冬天又雨水过多。

    这是一个更适合屯田耕作的地方,事实上明郑被灭后的几十年间,移民多至台中,清季设府,也是先在台中,人口在日据前,台中也是最多。

    徐子先希望在数年之后,当台南发展的差不多的时候,开始修筑道路,往台中和台北延伸,在那里添设移民区,工业区,商贸区和港口,将台中和台北也逐渐开发出来。

    这样在十几年后,可能设立五六个州县,移民达到百万之数,东藩就彻底完成了开发任务,此后不必再担心失去这个宝岛了。

    当然,若是发展顺利的话,十余年后,徐子先应当已经卷入了大陆争霸,甚至已经平定了东胡,这也是他盼望之事。


………………………………

第三百五十六章 武夫

    当南安侯徐子先率部出现在众人眼前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场景给震慑住了。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啊?

    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所有人的武袍都划破了,每个人都是又黑又瘦,几乎人人身上都带着伤,很多人身上的划伤是刚刚造成不久,血珠都还没有凝固。

    有不少人脸上都脱了皮,这是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造成的伤害。

    很多人的笠帽丢了,光头脑袋,头发也梳不成髻,歪斜在头顶。

    包括南安侯徐子先在内,人人均是差不多的情形。

    没人骑马,包括尊贵的君侯在内也是一样,人人均在草泽荒野中缓慢而行,当这两千多军人出现的时候,直叫人以为是地底下钻出来的恶鬼。

    再近些,才看的出来,不管形态如何狼狈,这支军队却是魂魄凝固如虎,令人油然生出一股敬畏之心。

    军旗招展,旌旗不绝,行伍间但见军人们昂首阔步,手持长矟,背负长弓,腰按横刀,人人均沉默而行,目不斜视,以三人一排,摆开了长长的纵队。

    两侧荒野,数里之外,隐隐有游兵在草泽中快步行走,哨探敌情。

    以南安府军的反应能力,只要不被敌骑在三五里内迅速近身,则根本不惧突袭,就算是骑兵突袭,在数里之外,最少也要十来分钟才能突到阵前,有这个时间,足够府军们列阵了。

    骄阳之下,是一支沉默的,更加骄傲的军队。

    他们往返十二天,行程迂回曲折,来回程路几近四百里,这是一支长时间的,相当艰苦的拉练,也是南安府军成立以来最为辛苦的一回。

    府军重将,包括第一军管军秦东阳,副管军营统制金抱一,林怀玉,第二军管官葛存忠,副管官统制葛存义等,并统制张虎臣,李福祥,董瑞祥,李星五,高时来,李朴,林绍宗,赵子将等人,俱张军旗,营旗,并各都头的都旗,哨旗,赤旗在海风的吹拂下皆数招展,草泽之中,两千余人如蜿蜒不绝的长蛇,虽然身披荆棘,遍体鳞伤,容颜黑瘦,但这支军队的意志,决心,那种激越豪迈之情,扑之而来,令人见之而心惊。

    这便是长途行军,朝夕与共,而徐子先与两千多军人一同面对困难所带来的最大的好处。

    犹如烈火粹金,将军队中的杂质和养成的虚骄优容气息全部锻打而去,从杂铁变成精铁,要么是旷日持久的大战,要么便是这样真正的苦练,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而府军建立之后,没有家园被袭的困扰,也不似讨伐岐州陈于泰那样有志一同,上下齐心。

    军人的心里会有困惑,大魏毕竟还是九州一同,共御外侮,徐子先形同自立,众人心有疑惑也是相当正常。

    东藩这里建政举措,无一不被人欢喜,人心归附,不在话下,军人家属,大半接到岛上,所以上下一心,这一点也不必有太多疑问。

    只是铁不锻打,终不能当大用,南安侯府除了准备在近期给全军加饷之外,经过这样的苦训,使军人更加意志坚定,能当大用,也是徐子先的苦心之处。

    在陈笃竹,魏九真,徐演达等人眼中,这支军队就是可敬可畏,纵然他们都是见识广博,见识过北军,西军,京营禁军,也包括驻两浙,福建,两广的禁军,不管是悍勇的蓟云北军,还是坚韧强悍的西军,或是装备华丽的京营军人,又或是镇守福州,东南劲藩的福建禁军,论装备,南安府军尚远远不及,军中兵器质量不及禁军,神臂弓很少,不要说腰张弩和蹶张弩,床弩,八牛弩这些强悍的远程兵器。

    盾牌不足,且很少是制式盾牌,多半是自制的土盾牌。

    横刀,障刀的质量一般,长矟的质量很是不错,但也就是和禁军的长矟质量相当。

    铠甲极少,特别是铁甲太少,只有大量的皮甲和绵甲,连镶嵌铁叶的绵甲都不足。

    这些甲胄兵器都相当昂贵,以步弓来说,若全军大量装配步弓和神臂弓,成立三千人左右的远程兵种,那么花费就得在每弓数十贯,每神臂弓过百贯。

    这就是一笔巨款,而且弓手最好是配给双弓,还要大量的箭囊,铁羽,耗费也不在少数。

    而骑兵的战马,马的具甲,将士具甲,步卒们的具甲,佩刀,都是最少以十贯起步,万人强军要齐备兵器,且要有大量的训练和交战的损耗,武库中要有大量储备,这才能经的起战争的消耗。

    从这些角度来说,南安府军都还不够强悍,缺乏后劲。

    战争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在此之前,南安府军的前身南安团练经过若干次战事,不是以逸待劳伏击外来的匪盗,就是突袭海盗,或是在京师奔袭大参府邸。

    真正的硬仗却是一回也没有打过,旷日持久,经年累月的大战,战事以数月或一年的时间来计数,后勤,武库,军人的意志,都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考验。

    北地禁军,抵抗东胡北虏,要么深入不毛,远入草原,沙漠,或是在境内处处抵抗,到处都是厮杀血战的战场。

    几个月,乃至年余时间都在不停的调度,奋战,厮杀,这种强度的战事才是对军队真正的考验,南安府军也没有参与过。

    现在这个阶段,惟有这种艰苦卓绝的训练,用来锻炼军人的意志和能力,方能起到真正的锤炼的效果。

    从眼前的成效来看,收获颇丰。

    这一次拉练后,军官们休整一段时间,会再度拉两千余人轮番拉练,再下一次,可能拉练时间更久,深入更远,甚至带同辎重车队补给还有民壮,修筑往台中台北的道路。

    徐子先的行事,向来是风风火火,想到便做。

    而在眼前,十几个来自各路的士绅面前,南安府军展现的风貌风采,却是已经足够折服这些见多识广的士绅了。

    毕竟哪怕是最坚韧的西北禁军,也极少经历这样艰苦卓绝的训练,就算奋战数月乃至数年,也并不是时时刻刻均在交战。

    沉默的,坚韧的军队终于抵达所有人的近前。

    陈佐才等官吏肃容致以敬意,在东藩这里,不存在文官佐吏们隐隐在军将之上的情形,事实上这些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兵兴不绝,大魏武将的地位也是明显在上升。

    若在仁宗到文宗年间,国朝承平,只有边境偶发小规模的战事,大半地方都处于太平盛世时,那时候武将的地位,也确实在文官之下。

    由于工商发达,愿意为军的人也逐渐减少,军人的地位也逐渐变低。

    近二十年,情形早就不同了。

    在东藩,军人的地位其实隐隐在士农工商之上,将领们的地位也绝不会在官吏之下。

    警备士们骑马靠拢过来,然后下马致敬。

    外围警备区内农田里的官户农人,匠作司下负责维护保养道路的工人们,俱是脱下笠帽,躬身致意。

    军队,持干戈背负弓矢,冒矢石之忧,流血丧命,平民百姓,不慎在身上划出一道伤痕,流了一些鲜血,不免心惊胆战,一家子老小为之担忧,而军人们身上中了支箭,被割出长长的伤口,流血不止,甚至失去手指,伤了一只眼,很多人则会替伤兵感觉幸运。

    毕竟是全身而退,没有死在战场之上。

    以性命相搏,每个月只为了一两贯的薪俸,厢军早就放弃了,禁军将士的待遇还算不错,但与将士们以命相搏杀的风险来说,所得还是太少。

    唐之前的北魏,东西两魏,周齐到唐,那个战乱的时空才是武人的时代。

    武夫们的战马是高大的河唐马,高壮的战马上是冷峻的代北武人,高大,魁梧,残暴,身背三石的长弓,能以重箭射断人的脊梁骨,甚至射落人的首级。战马有保护头部的面帘,有保护颈部的鸡颈,有马当身甲,有保护马胸的当胸,还有保护尾部的搭后,以及放在骑士身后,保护骑兵后侧的寄生。

    骑士兵穿着两当铠,戴兜鍪,脸上有铁制的面具,身上重重铁甲,兜鍪上饰以漂亮的羽毛,寄生也是极尽华丽。

    他们手持长矟,背负弓箭,策马代北至中原,河南,长江,所向披靡杀伤无算,每遇战,则尽掠生口,武夫们位至柱国,大将军,执掌国政大权,动辄倾覆皇权,五代时天子兵马强壮者可为之,在南北朝时其实是常态,不管是放弃北伐,匆忙返回去篡国的刘裕,或是宇文泰,高欢,此辈武夫才是执掌国政,享尽威福,所谓的士族华族,普通的士绅百姓,在武夫的铁骑和长矟之下,不过是随意杀戮的目标,或是可以拿来奴役的奴仆。

    至魏初于今,在大一统的状态之下,军人的地位下降也属正常,而在东藩,预感到大乱世将至,将军人的地位一再拔高,徐子先只是适时而动罢了。

    “南安府军,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果然强军也。”

    “默然而行,如龙驰大泽,真是令人惊佩敬叹。”

    “果然盛名之下非虚士,南安侯领军之能,非常人所能及。”

    众口、交赞之下,徐子先也是大步前行,距离众人越来越近。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

    俟众人相见,陈佐才负责将各人一一介绍,徐子先面色黝黑,高壮的身躯也瘦了一些,但精神健旺,神色郑重,既不过于矜持,也没有刻意与众人拉近距离,所有人都觉得他亲和友好,但又凛然难犯。

    这样的人,委实是令人油然而生敬叹之心。

    “诸君此来辛苦。”徐子先并没有说太多拉拢关系的话,食盐,棉布,糖,还有茶叶,等东藩这些货物都齐备后,那些大官绅商人世家都会前来,到时候可能就是那些人来求南安侯府,没有必要将姿态放的太低,到时候反而不容易打交道。

    当然在此时前来的官绅商人,多半是态度友好,也是和南安侯府,昌文侯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自是应当善待。

    当下徐子先又接着道:“晚间我推了所有公事,大摆宴席,到时候请诸公赴宴,我们好好欢宴一番。”

    众人已经感受到了东藩蕴藏的力量,心中对徐子先也是充满敬畏,这一次合作的商约其实已经是谈好了,剩下的无非就是和徐子先见一面,申明友好之意,同时也是看一看徐子先的真实态度。

    很显然,众人感觉到了南安侯的热情和欢迎的态度,此及对此事的背书,这样所有人都可以放心了。

    在说话的时候,军队的队列不停,人们上车或骑马与军队并行,而徐子先却始终跟随军队步行,与众人一起寒暄说话。

    陈笃竹终于忍不住道:“君侯为何不上马行?”

    徐子先正色道:“与将士拉练当自军营步行出,再步行归营,途中骑马,此前的功夫就全然白废了。”

    “原来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