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南安侯府效力之后,不必每天悬梁苦读,侯府也偶尔会有酒会,南安侯徐子先当时还是世子,偶尔会召集官员吏员还有牙将们聚餐,席间会小酌几杯。

    倭人这里似乎是完全不同的风气,大内家的那些家老老中,还有那些武士们,平素都是剃光了头皮,但留着古怪的发髻,穿着朴素的长袍,每天都带着刀,一脸冷酷和公事公办的古板神情。

    但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到酒家喝酒,每个人都要喝的醉醺醺的,否则就谈不了事,包括商人们在内也是一样。

    倭人的吃食很匮乏,只有各种海货海鲜。

    在这个时代,这些东西不怎么拿的出手,倭人的海货,在大魏的销量相当有限,以至于很多商人不得不规定,来贸易的大魏商人要携带一定份量的海货离开方能贸易,否则就禁绝。

    用这种办法,倭人每年才能把他们的干海鲜卖出去,否则的话,在这个年头,很多内陆的人对海鲜既无了解,也没有欲望,而大海茫茫,又没有工业化的打捞手段和器具,海中鱼类异常丰富,普通的渔民驾着小木船都能满载而归,又何必要花钱去买倭人的海货。

    因为种种复杂的心理,倭人在确定了合作关系之后变得相当热诚,陈道坚每天晚上都是清醒着出去,然后醉醺醺的回来。

    还好,这种日子也差不多要过去了。

    和室町的代表会晤过后,对方隐约的表达了共抗天方的决心,然后就是大内盛达约见,倭人的大名和大魏的君侯正式答达了盟好的条约,这一次就很具体了。

    如果蒲行风来攻,不管是攻东藩还是攻打肥前筑后,大内家和南安侯府都有义务替盟友出兵,彼此相助。

    蒲行风是大敌,大内家的盟约也十分巧妙。

    如果康天祈要攻东藩,那就和倭人无关,当然倭人也不会相助。

    另外刘旦,颜奇和东藩之间矛盾争执,甚至战争,也不是倭人要相助的范围之内。

    陈道坚不太明白,其实是简单的事,但倭人们吞吞吐吐,说话九曲十八弯,就是不肯将话直接说出来。

    好象直接说这样的话会很难堪,尴尬,后来等陈道坚等人将对方的心意说出来之后,那些倭人才显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好象一件天大的尴尬事被陈道坚给解决了。

    谈判后期就是各地的大商人赶过来,棉布,生丝,包括茶,糖,这些物品倭人们都相当的感兴趣。

    他们还希望能获得更多的大魏铁器,倭人岛上缺铁,他们铠甲严重不足,很多士兵乃至武士都戴着竹笠,穿着竹甲或皮甲,只有少数的高等武士和大名们,穿着漆成各种颜色,加饰着尾羽或牛角的各种甲胄,看起来面目狰狞……在陈道坚看来,无非就是增添一些恐怖气息,倭甲的防护能力实在有限。

    近来福建路出产的铁器明显减少了配额,陈道坚只能委婉的告诉对方,这件事暂且爱莫能助,本身东藩也开始缺乏铁器,不得不远道购买,闽铁的生产和销售都出现了不小的麻烦。

    大魏的生铁产量在宣宗年间是一个高峰,大约九千多万斤,这个产量在当年还是够用,但现在大魏人口较宣宗年间最少增加了三到五倍,生铁的产量反而较宣宗年间下降了。

    倭国也是严重缺铁器,甚至包括生活器物。

    大魏的铁壶,锅,铲,杯,精铁制的相当受欢迎,倭国也是苦寒之地,在房间里起炉灶,烧水取暖,相当受欢迎。

    包括吕宋,暹罗,占城,真腊,各国也是严重的缺乏铁器。

    大魏的精铁器具,和生丝,瓷器,还有茶叶,棉布一样,都是相当受各国的欢迎,为了得到这些器物,各国都愿拿出金银和香料等热销货物来交易。

    ……

    灯火之下,陈道坚展开信纸,开始写信,近来有一艘浙江商船要返回明州,途经东藩或澎湖,陈道坚叫人取了几贯钱给船主,托请这商船的船主把自己的信带到东藩,自会有人接收,直送到南安侯府,交到君侯徐子先手中。

    陈道坚感觉,东藩已经下决心搞好棉布生意,还有糖,茶,生丝,这些生意都是在海外最热门的生意。

    但糖和茶,还有生丝都有竟争者,不会如棉布那样形成垄断的地位。

    而精铁很有可能也成为类似棉布的生意,东藩可以做成垄断的格局,因为建州的铁业几乎要被毁灭了,汀州的产出,满足大魏本地的需要都有不足,更不要说出口贸易了。

    陈道坚认为这是一桩好买卖,提前就是东藩能如君侯设想的那样,高炉炼铁不在话下。

    按徐子先的说法,完全能够自己立起高炉,用煤炭也能产出优质的精铁。

    东藩的匠作司已经成立勘探队伍,往中部和北部去探勘去了。

    灯火下陈道坚慢慢将写完,封好口,他长出了一口气,感觉内心略有放松。

    ……

    “连续两次拉练,都是沿海岸和山脉往北走。”傅谦在别院的议事厅中,对徐子先道:“第二次和第三次,我们都派了勘探人员,也是建州那边积年的老矿工,都是探矿的老手了。他们世代探矿,福建路的矿业发达,这一类的人并不少。”

    徐子先点头道:“天气很热,蚊虫毒蛇很多,他们都辛苦了。”

    “倒是还好。”傅谦参加了第三次勘探,兴致倒是真的不低,他展开一副较为简单的地图,沉声道:“在君侯所说的台北西侧,北侧,近海边丘陵地貌,我们发觉了一个煤矿,煤矿的矿脉浅易开发,挖下去不深就是出煤了,在西侧近海岸地方,大型的铁矿矿脉是有两个,离岸边近,也是易开矿,易采,易运输。前提是要在沿岸地方修路,修港口。煤矿要远一些,而且我们发现了土著活动,希望能派一些土著过去沟通,不行的话,就只能动武了。”

    现在已经是六月中,军队已经往台北方向连续拉练了好几次,三百多里的道路基本上是打通了,沿途发生过若干次和山中土著的交战,规模不大,没有什么死伤。

    而抵达台北后,连续十几天时间派出大股的勘探人员,据徐子先所知有张凤国,林炯,陈基贵等建州过来的勘探探矿的老手。

    闽铁也不光是用木,也有小铁矿用铁,毕竟闽铁发展超过百年,很多地方已经很难找到大规模的易砍伐的木材资源了。

    傅谦等人探矿成功之后,已经在北部二百六十里设了一个站,然后水师派过去,运输了人员和工具,开始在海边建造港口。

    同时他们开始修路,往北部和东部延伸,和勘探站点及矿脉区相联。

    早期的筹备工作已经几乎完成,剩下的就是真正的投入矿脉,招募矿工。

    “矿工也不难招。”傅谦道:“王越在建州弄的天怒人怨,现在大量的矿工失业了,他们急着要找活计,他们多半没有储蓄,要是再耽搁下去怕是要饿死很多人了。”

    傅谦站起身来,说道:“君侯说的双室法,炼煤法,我们先要弄一个高炉试验,否则也容易出事。我打算去北边,先立起一座炉子来再说。”

    徐子先是打算把现在的花溪到南安溪一带命名为南安,北方到后世鄣化台中一带叫中安,到桃园,新北一带叫北安。

    发现的煤矿近台北地方,靠近山脉区域,两个铁矿都在台中到新竹一带,也是后世台湾两大铁矿区。

    台湾的煤储量曾经相当高,到后世储煤逐渐用光,还有一亿多吨,不值一提的数量,而且多半是低劣质的烟煤,和褐色的无烟煤质量相差很远。

    铁矿储量也相当一般,只有在台中新竹一带有铁矿,另外就是翻过高山,在岛的东侧的苏澳,花莲一带有铁矿。

    现在这个时候是不能去岛东开发的,如果有地形图,很容易就发现,岛的中部是绵延不断的高山,只有到台北才陆续平缓。剩下的平原区,主要在台南到台中和台北区域。

    岛东的少量平原区,集中在苏澳和花莲区域,地方很狭窄,几乎就是近海边的有限的土地。

    后世台湾的城市,大多数都在岛西南部和北部区域,只有少数几个在台东,这已经充份说明了一切。

    顺着洋流从福建到台南也很方便,人心也能接受。

    再绕岛至东部,在遍布高山和大海的狭窄区域移民,面对土著,海啸,台风的袭扰,徐子先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

    “你但好生去做。”徐子先对傅谦道:“此事十分要紧。”

    傅谦抱拳道:“君侯放心。”

    傅谦精瘦,干练,充满活力和自信,他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徐子先对此就更加满意了。

    ………………………

    更迟了,下月初可能带孩子出去玩两天,暑假了,可能到时会请三到四天假。


………………………………

第三百六十章 说过往

    “总会要回东藩了。”陈道坚盘腿坐着,推开几案,舒服的伸了一下腰身。

    陈道坚眼前是几个小碟,里头是煮的鱼,还有用酱油煮的汤,加上一小碗白饭。

    这在倭国这里已经是上等的菜肴,几碟小菜,海鱼,加上酱汤。

    如果陈道坚要喝酒,还会上一小壶酒,倭人一样会喝醉,但他们永远用这种小壶来装酒,宁愿喝了一壶再添一壶,而不喜欢用大壶,或是酒坛子之类。

    这就是倭人,总是在各种伪装之中来过日子。

    陈道坚近来吃腻歪了这些海鱼,很想痛快的来一顿肉,不管是猪肉还是牛肉,羊肉,总之是大块的肉就好。

    但在倭国这里这个要求也很难被满足,因为他们的大名每天吃的也差不多就是这样。

    在倭国大半个月时间,陈道坚接到了南安两次信件,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不停的有海船从东藩经过,停泊,补充食水,看看有没有货物可以购买。

    这是一种良好的趋势,这说明东藩已经渐渐成为海船的集散点之一。

    陈道坚终于彻底完成了任务,准备回国了。

    在此之前,他已经轮流接见了在这里的吏员,二等司吏张伯甫已经因功升为一等令吏。

    陈道坚感觉是东藩那边有意调整,随着商约达成,这边的驻地办事人员会大幅度的增加,派驻官员还有些为时尚早,但提高吏员等级还是相当必要的举措。

    倭人一方,对东藩侯府的政体格局还不是太了解,但一个一等司吏驻此,应该能叫倭人相对满意了。

    今天张伯甫在进来的时候,身后跟着一个矮小精壮的汉子,进屋之后,两人一起抱拳一礼,张伯甫目视陈道坚,那个汉子则两眼警惕的扫视着全屋。

    这是军情司的人惯有的习惯,陈道坚甚至知道,如果他们更警惕些,也会打量出路和规划逃生路线,但不会做的更加明显。

    “这位是军情司的邓主事。”

    张伯甫介绍道:“军情司派驻在外的分部,在倭国的就是邓主事主持。”

    陈道坚轻轻点头,示意明白。

    判军情司的是金简,少年牙将出身,开初人们只是以为君侯放了一群心腹在身边,后来才发觉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两年来不管徐子先手头有多缺钱,往军情司拨付的款项却一直没有中断过。

    现在军情司的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其余各司的吏员加起来才五六百人,而军情司的人员谁也不知道,只知道每到年底孔和带人盘帐时,常常为军情司的开销而感觉相当苦恼。

    现在倭国这边已经有军情人员了,外派的军情司派在各路和各府州内,分司的规模视当地的重要程度而定,派在倭国这里的应该是一个分站,可能会有十余人,分别结好倭国的高层和僧人,商人,也可能是普通的酒家伙计,分各种渠道来收集情报。

    外派人员在陈道坚看来也是相当优秀,比如眼前这个邓方主事,按级别是吏员中的一等令吏,比张伯甫此前还高一级,但一直伪装成一个普通的小吏,恭谨奉上,并且已经学习了倭语,甚至还懂得倭人的文字。

    陈道坚只能感慨,这个部门不愧是花重金建立起来的重要部门。

    邓方跪坐在陈道坚对面,沉声道:“最近几天我们突然发现,倭人方面在囤积粮草,并且在肥前,出云等诸国布置长垒,大内家在调集兵马,大约有一百多骑兵,一千多武士在海边构筑的长垒边缘驻营,在他们的几座要隘大山之下,大量的足轻在聚集,据我们观察,大约是有一万余人。”

    陈道坚面色沉毅,乍听到消息时并不为之所动,到最后才点头道:“这么说来,倭人不可能是虚张声势,在欺诈哪一方?”

    “是的。”邓方和张伯甫一起点头,都道:“若是这样虚张声势,代价太大了。”

    张伯甫补充道:“大内家出动大军,要向四周的藩国交代,室町将军,细川家等大名都会接到通知。所以如果是要迷惑咱们或哪一方,这样做的动静都太大,太蠢。”

    “所以真的是大内家受到了威胁?”陈道坚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现在康天祈的舰队有什么动向?”

    邓方眼底深处有一抹欣赏之色,眼前这个后生,确实是思维敏捷,考虑事情的角度相当周全,没有疏漏。

    怪不得会以现在这个年龄,就担任往倭国的正使,全权代表南安侯府。

    而陈道坚也是不负所托,已经与大内家,还有室町达成了协议,并且和诸多的倭国巨商,也是签定了商业合作的条约。

    邓方很快垂下眼皮,说道:“我们在康天祈那边还没有人手,为了得到确切的消息,昨天晚上我带人亲自潜到海边山崖上,亲眼看到那边的港口在集结战舰,船帆都升上去,床弩和投石机都打开了,不少海盗在磨刀磨枪,看样子在准备交战。”

    “明白了。”

    陈道坚起身,对张伯甫道:“给我安排一下,先派人投书,我去求见康天祈。”

    “是,听正使大人的安排。”

    张伯甫没有多话,虽然南安侯府的人和海盗诸王之一的康天祈见面相当不妥,但到了这个地步,不见面显然是不行。

    南安侯府的人也是明白,康天祈对东藩还是抱有善意。

    事实就是如此,若不是康天祈同意,倭人不管是室町方面,还是大内家,都不太可能同意与南安侯府商议协约。

    这个事儿是明摆着的,倭人们心里明白,陈道坚也是清楚。

    “希望是虚惊一场。”在等候沟通的空当,陈道坚盘腿端坐,内心默默祝祷着。

    ……

    康天祈比陈道坚想象的要老一些。

    须发皆白,脸上沟壑纵横,虽然努力挺直腰板,但老迈之态已经是相当明显了。

    “康帅万安。”陈道坚举手长揖,身为小辈,礼数还是要到的。

    至于称呼,当然不用康天祈等人的匪号。

    “牢之免礼。”康天祈脸上露出欣然之色,笑着道:“你带人袭杀天方使团那晚,老夫知道之后,只有一句话,我辈已经老迈,现在的天下是小儿辈们的了。”

    “康帅过谦了。”陈道坚不卑不亢,抱拳道:“康帅纵横天下时,牢之还不知道在哪儿,现在哪敢就在康帅面前狂妄自傲。”

    “说纵横天下,假的。”康天祈笑道:“不过说纵横七海,老夫大约当的起这样的赞誉。”

    陈道坚笑而不语。

    康天祈顿了顿,脸上露出悠然之色,慢慢的道:“说纵横七海,也并不算我本人的本事。牢之你是小辈,恐怕不知道当年之事。老夫青壮时,大魏海防森严,水师时常下东洋各国捕盗,凡海盗年满十六被捕者,一律即刻斩首,绝不宽贷。有一回,老夫和二百多个同伙在广州被捕,被提刑副使押到海边押首,老夫排在中间靠后,看着一排排的汉子被按倒斩首,老夫心里是想,难道二十来岁,临死连一壶酒,一碟牛肉也没有吃到,就这么死了?心里有不甘,可是又没有办法,四周俱是提刑司的捕盗营兵马,持长矟,强弓看守,根本没有可能逃脱。在远处还有几千瞧热闹的百姓,砍颗首级,便是呼啸叫好。老夫当时想,做我们这个行当的果然臭名远扬,纵是不被逮着斩首,这一生富贵了也不得归乡,想想也是没意思的很。后来老夫却是脱身了,你道如何?突然天气晦暗,狂风大作,人连眼都睁不开,当时很多人趁机逃走,弓手在后头射箭,但箭矢不能及远就被风吹歪了,老夫被反剪绑着双手,居然一路踩踏游到几十里外的荒岛上,用尖石磨断绳索,在岛上无食无水,便逮毒蛇吃肉喝血,撑了十来天,遇着路过的小船,就此得救。打那之后,老夫便躲在东洋各国和倭国厮混,再也没有返回过大魏。”

    康天祈是年纪大的人,说起话来确实是缠七夹八,不太清爽。其说着说着,便是说起当年之事,陈道坚却并未在脸上显露出不耐烦的神采,而是继续饶有兴趣的倾听着。

    眼前这个老人,现在看着须眉皆白,齿牙动摇,但其可是血洗过倭国和吕宋的巨盗,现在还拥有过千艘船,直接的属下,连同海盗,水手,岸上人员,商行,伙计,打杂,形形色色的部属有十余万人,在倭国也属于不可侵犯的一方势力,在倭人眼里,等若是康天祈助他们海防,而他们是视康天祈为倭国的大名中的一位。

    康天祈直接能用的部下应该也超过三万人,去掉一些近岸的渔船,小船,商船,可用来与敌交战的大小战舰应该也有三四百艘之多。

    这是相当可观的海上力量,就算是大魏水师盛时差不多也是这样的规模。

    这几十年来,海盗和海上力量发展可谓一日千里,蓬勃兴盛,在大、魏建、国的初期和中期,几万人的海上力量足够镇压一切,而现在,几百艘战船和几万部下,也就是能镇的住一片海域,要想把倭国到吕宋,东洋各国和西洋各国,东南亚沿海各国,包括到马六甲和印度洋外围都震慑住,还能扛的住欧洲和天方势力,没有过千艘战舰,十几二十万人的水师力量根本不可能做到这样的事。

    原因则很简单,康天祈,王直,颜奇,李旦,蒲行风,加起来就是超过两千艘的风帆战舰,十几二十万人的海盗。

    从日本到后世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还有斯里兰卡,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现在就是这些海盗的活动范围,甚至比这个圈还要大一些,以现在的国家来算,则是二十多个国家,连同大魏沿海地方,海域和陆地面积超过千万平方公里,人口也超过一亿人。

    这就是大航海时代的早期,天方人,各国土著,大魏人,还有欧洲人,各国已经在抢夺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地盘,欧洲人已经登陆南美,击败了印加帝国,正在南美殖民。

    他们在南美抢夺财富,获得丰厚的回报,使早期殖民的各国飞速发展,在这个时代,也是欧洲各国在放开手脚之后飞速积累的时代。

    在百年之后,滑膛枪,火炮,更大的风帆战舰将陆续出现,更强,更有意志和决心,更具手腕的殖民者出现在北美和非洲,中东,西亚,东南亚,东亚,他们陆续占据了全球可以占领的所有地方,将各国的财富掠夺走。

    后人指责殖民者,其实这根本无可厚非。

    任何一国和民族强盛了,必定会抢夺他人的地盘,抢掠财富,华夏的地盘也不是老天给的,是先民们披荆斩棘击败一个个敌对的部落,也是用刀和剑,盾和犁慢慢开拓出来。

    而陈道坚知道,徐子先的目标便是将以水师为主,逐渐在这一场抢夺殖民地和海上地盘的斗争中获得先机。

    百年之内,谁获得海洋,谁便掌握未来。

    未出海到倭国前,没有见识真正的海盗力量之前,陈道坚对这样的话还是有些怀疑。

    王直也是海盗巨盗,可是其最终选择的还是回归内附。

    此时陈道坚内心隐隐有所感,康天祈象是在述说旧事,其实说剖析心态。

    和想着落叶归根的王直不同,康天祈这样的巨盗,从出海的那天起,就压根不曾想着再回归故乡。

    若不是华夏人的根很难斩断,康天祈根本不会对大魏这边的人多加照顾。

    其当年差点被大魏的官员斩首,又怎么可能对大魏有多深厚的感情?

    这种自述里有自傲,也有隐隐的心曲剖析,康天祈和王直,确有相当大的不同。

    ………………

    勉强赶上更新,明天怕是要断了,抱歉。


………………………………

第三百六十一章 长刀加颈

    “牢之此来,是来打探消息的吧?”康天祈脸上显露疲惫之色,最终斜倚在软榻上,说道:“消息已经确实了,颜齐,李旦二人,汇集兵马船只,打算在月余之内,往倭国这边的海面过来。室町殿,各方大名,俱已经下令武士动员。首当其冲的是大内家,细川家等数家,当然,最要紧的还是老夫这里,是以我已经令舰船戒备,各大名家派出武士,足轻,随时可调派交战。”

    陈道坚道:“康帅和这两位,不是盟好的关系吗?”

    康天祈晒笑道:“咱们这些人,刀头舔血的事做多了,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