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王侯-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前是有些畏惧,害怕。”陈道坚昂首道:“但一路看到农人,工人,匠人,吏员,官员,再看到军营处处,拉练的一营兵回来,突然便是感觉心思定了很多。”
“你回来之前,军情司的邓方已经派人乘一艘小船回来了。”李仪道:“倭人突然戒备,绝不会由来无因。大魏水师现在掌握在我们手中,他们当然不会是警备咱们这边。老实说,咱们就算有这种想法,也没有这般的能力。对倭人,咱们近期和长期的打算是先拉拢,然后再压制,倭国不具威胁,千年之下,他们始终是一团散沙,各处大名割据,中枢没有权威,什么劳什子天皇毫无权威,他们的什么将军,权威更不能和咱们的两府相比。待咱们重建好水师,到时候再说。”
陈道坚隐隐把握到了李仪的想法,现在为了和倭人做买卖,不妨优容视之。待水师重建,很可能将倭国纳入贸易专属的范围之内,不使其它的势力染指。
至于康家的势力,若能吸纳,消化,当然是最好不过,若不然,也很可能一并解决了事。
对中枢的想法,陈道坚倒并不是不赞同,只是想到自己出使的时候,众人毫无例外的叮嘱一定要与倭人和康天祈打好交道,建立交情,而其实南安侯府这边却已经在盘算将来的事了。
陈道坚苦笑一声,说道:“倭人看似一团散沙,国力也弱,但我要向李公说明,其人颇有韧性,武士悍勇敢死,而且他们都颇为自傲。我在倭国时见过很多国家的人,很多小国的人,比如占城的,或是三佛齐的人,又或是吕宋人。不管他们对我们大魏的观感如何,一听说我是大魏人,且是官员,那种内心的崇敬却是装不出来的,他们是真的服我大魏,对我魏人可能有仇视,有敌意,但他们承认咱们强大,对我们不敢冒犯。倭人就不同了,他们表面上对人很尊敬,点头哈腰,恭谨的不得了。但哪怕是对我,对咱们南安侯府的人,他们在骨子里还是很自傲。一旦真的有什么冲突争执,不将倭人彻底打服,他们是不会对我们真心服气的,其间可能会战火绵延,持续很久。”
李仪面露沉吟之色,其实在将来打算征服倭国,占领肥前,筑波,石见等国是徐子先的主张,在刚合作开始就谋算倭国的领地,李仪也是颇感吃惊。
徐子先也是剖析了倭人的习性,见解和陈道坚大致相同,但他恰恰有相反的决断。
倭人性格坚强,擅长学习,能够隐忍,也有足够的自傲,他们在被唐军击败后,并不是选择继续对抗,而是向大唐学习。
和大魏的交流中断是因为大魏水师的衰落,这个民族是畏威而不怀德。
待南安侯府重振水师时,第一个要打击的便是倭国,这样反而能获得他们全方位的合作,南安侯府能在倭国获得更大,更多的好处。
“此事还不是一两年内就能办的。”李仪做了一个手式,对陈道坚道:“现在还不必急,我们先享用饮子。”
魏人嗜喜饮子,和历史发展的时间轨迹较相重叠,只是近几十年来天下大势一年不复如一年,汤饮之道也不复那么讲究了,加上徐子先最喜欢的是雪梨饮子和酸梅饮子,在这个时节也是最容易得到,侯府之中的汤饮,大抵就是类似的果汁饮料了。
至于各种药饮,汤饮,徐子先不喜,侯府之中却是给裁撤了。
仆人奉杯上来,杯子上有水气,杯壁上挂着水杯,入手之后感觉一阵冰冷,被暑气所苦的人顿时感觉身上一激灵,李仪微笑着喝了一口,感觉入喉就是一阵冰爽之感,大喝几口之后,身上的炎热感都消除了不少。
“二小姐平常除了送饮子,还送帐子,大伞,驱蚊香,”李仪放下杯子,对陈道坚道:“虽说是小事,但心存感恩,念着好的人也是不少。”
“嗯。”陈道坚很少看到内宅的人,对二小姐也没甚印象,但感觉二小姐确实是个好内助,可惜终归是要嫁人。当下点了点头,笑道:“未来主母应该也不差,再过两个月,咱们就能喝到主母派人送的饮子了。”
“说的甚是,我替老侯爷感到高兴。”李仪两眼微眯,脸上显现出极为高兴的神情。
李仪从十来年前就被罗致到南安侯府,徐子先等若是他看着长大的,其和老南安侯徐应宾也是交谊深厚,两人在福州侯府大树下下棋时,徐子先赤脚在四周草地上跑来跑去,一晃十来年过去了,当年的顽童能创出眼下的这一片基业,李仪也走到了事业的高峰,徐子先又要迎娶美娇娘,家世,性格,模样,俱是佳选,李仪也是替老南安侯感觉开心。
陈道坚不太明白这种中老年人的感情表达,只是微笑着点头。
“你们成天就惦记着侯府的好东西,”有人掀帘子从外头走进来,带进来一股热气,进门之后先嚷了一句,接着又道:“好凉快,外头可是真要热死人了。”
“见过君侯。”
李仪和陈道坚等人纷纷站起来,各人向满头大汗的徐子先拱手问好。
徐子先拿着手帕擦汗,他的前胸和后背都明显有汗水的痕迹。他身上穿着的衣袍是轻薄的细棉布,徐子先不喜欢穿纱袍,太单薄透光,绸缎剪成的长袍,轻薄,透风,夏天穿着是很凉快,但缺点是不吸汗,一旦出些汗就死死贴在身上,也不舒服,便是只穿这种细棉布,夏装比秋冬的衣袍要稍许宽松些,透风,不贴身,就算这样,出去跑了一圈之后,身上还是被汗水给濡湿了。
这倒是有一种相当不错的反效果,一个岛的主人,一万户实封的国侯,当今天子的亲堂弟,每天就穿着粗劣的棉布袍服跑来跑去,没有架子,每天不是在工地便是港口码头,要么就是盐场里,或是在田间地头。
军营,临时安置点,隔离点,还有各个百户,牧场,徐子先每天都在跑来跑去,片刻不停。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并不算好
“牢之回来了?”徐子先擦了擦汗,看到陈道坚,眼前一亮,走过去抓着陈道坚臂膀,打量了一番,笑道:“好的很,瘦了些,也黑了些,但人看着很精神,两眼有神,嗯,果然还是要出去历练一番。”
“见过君侯。”陈道坚不知怎地眼前一酸,他努力克制好自己情绪,笑着道:“快两个月没见君侯,甚是想念。”
“嗯,你赶的很好,是个好时候,咱们忙的很。”徐子先笑着坐下来,有仆役拿了一身新的衣袍过来,徐子先脱掉湿透的衣袍换了新袍服,整个人已经变得精神奕奕,他对陈道坚道:“再有十五天左右,棉田要收获了,水力纺织厂那边在试验机器,每天都会有小毛病和麻烦,但总体来说问题不大,等制成皮棉,咱们就开始大力纺织。”
“君侯以为亩产如何?”
陈道坚对这个问题相当感兴趣,东藩的发展之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特别是徐子先用军队大拉练的办法一直向北,居然很轻松的发现了两个大型煤矿和铁矿。虽然不是什么优质的矿藏,但是有和没有就是两回事情,有了煤矿和铁矿,东藩能够自己炼铁,制造大量的铁器贸易,又是一个相当出色的货品,盐和铁,还有棉花,再加上规划中的大面积的茶园,陈道坚越来越感觉到,被撵出岐州,剥离福建路的内部体系之后,对东藩,对南安侯府,反而是更好的发展机会。
现在的一切都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但谁能说这样不更好呢?
“亩产相当不错。”徐子先兴致很高,他和傅谦,陈介等人清晨天刚亮就出发,那时候路边的草上带着清晨的露珠,海风很大,感觉很凉爽。
他们从第一百户开始巡查,一直到第七十九百户。
“平均二百斤总是会有的。”徐子先道:“并没有叫人失望。”
陈道坚眼中显露振奋之色,这个籽棉的产量叫人相当高兴了,其实在这个时代已经几乎就是顶格的产量。
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加,库存的棉花会超过二千万斤,但这是籽棉,去掉棉籽之后,得到的皮棉是三分之一,也就是七百万斤皮棉。
按现在的市价,二十斤皮棉能值二贯多钱,这些棉全部出手是七十多万贯钱。
如果全部纺织成优质的棉布,以现有的皮棉纺成布,最少是四十万匹左右。
如果质量上乘,一匹布的售价在成宗年间是三贯钱左右,到崇德年间,物价飞涨,一匹布的价格涨到了五贯钱左右。
如果到倭国出售,这价格还得涨上三贯。
南安侯府的布未必能售这么高的价格,但考虑到布匹也是供不应求,和铁器食盐一样都是硬通货,就算均价六贯,最终所获得的收益也是比纯粹卖棉花要强的多了。
虽然今年赚的不多,但数年后皮棉的收入可能是好几千万斤,足够纺成几百万匹布,满足整个南方和倭国加吕宋的布匹需求,这个利润就太大了。
现在要紧的就是控制成本,扩大收益。
当然还要去除掉人力成本,棉花的收购按成本价,另外纺织厂的建造费用,原本的家庭纺织改为在工厂纺织,要给工人不菲的工资。
一个成年妇人或男子,每天在纺织厂劳作十个到十二个小时,每个月最少要得四贯以上的工资,这应该是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这个收益在短期内会扣除掉此前的投入,但就算以后足额发放,随着棉田更进一步的开拓扩大,利润相当可期,应该和盐铁生意相差不多,甚至更胜一筹。
从今晨观看的情形来看,豆地和棉田都是收获在即,这真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结果。
李仪脸上始终是欣慰的笑容,陈道坚兴奋的直搓手,四周的吏员也是笑意吟吟,众人现在都是视东藩为家,东藩和南安侯府节节攀高,对他们来说当然也是极为利好的消息。
有个吏员送了一杯酸汤饮子上来,徐子先一饮而尽,感觉更好,他看了看陈道坚,说道:“牢之这一次怕是有要事要通传给我们?”
“是的,”陈道坚点头答应,说道:“只是还不得便。”
徐子先会意,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去我的签押房谈,傅牧之,孔玄平他们也过来了。”
南安侯的签押房是整个侯府别院守备的重中之重,隔着道墙便是改装过的档案室,所有的需要归档的公文俱在这里有备案,南安侯府在公务流程上更加规范,也讲究负责制,比如一项政令,从最高层的签字决策人,到建议人和执行人,俱要留下姓名印信,纳入档案之中。
如果决策失误,层层追责,很容易对仕途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便是公文流转制度,加上枢机房会定期进行考绩,亲民官则与百姓的信任息息相关。在军队,则是由枢机房和军法司联手考核,军官们到士兵都不能例外。
整个南安侯府逐渐被徐子先编织出一张有序而高效的大网,任何人都在网中,甚至包括徐子先自己。
效率,廉洁,公平,公正,在有些地方,只要效率,公平公正是最后被考虑的事,甚至不加考虑。而廉洁,也是相对而言,徐子先最先考虑的当然也是效率,但如果不能兼顾公正廉洁,那么高效也就毫无意义。
众人随他进了签押房,外间是披甲按刀,另外有十余个披铁甲的近侍持矟或是按刀在四周巡行。
陈道坚仔细看了一会儿,和倭国的武士相比,大魏的甲士毫无疑问要更出色的多。
武士们好勇斗狠,动辄就拔刀相向,有一些是假模假式,但大多数武士重信诺,轻生死,有些华夏先秦时的上古遗风,这也是事实。
他们能替大名们去死,甚至为了小事就剖腹,比如负责监督厨房的武士,一餐饭出了差错,大名得小心这个负责的武士为此就去剖腹。
他们在战场上当然也悍不畏死,倭人武士相当强悍,这是事实。
但他们很散漫,缺乏组织,在战场上没有正经的战阵训练,有一些大名会训练合阵,甚至很有想法,但以岛国经济和物资的现状来看,想训练一支常备的,拥有重甲和精良的兵器,并且能摆开战阵的纯粹的武士军队,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眼前的这些重甲,在倭国只有贵族才能穿戴,普通的武士最多能有一身皮甲或竹甲,那些足轻,就是百姓束伍成军,根本就没有装备,只是每人发一根长矛而已。
“君侯,”陈道坚对徐子先道:“听说中部那里炼出精铁之后,是打算在南安这里建兵器局的锻甲局?”
“是的。”徐子先率先进屋,屋子是北屋,相对厢房要清凉的多,人们进来之后,侍从们半打开窗,有海风吹进屋子,阳光反而照映不进,叫人感觉更加惬意。答了一声之后,徐子先又道:“咱们现在的骑营,有三成左右的铁甲,剩下的俱是锁甲和皮甲,绵甲。将士们要得到充份防御,不能不穿多重甲胄,但穿了多重甲胄后,又会影响速度。若不戴护臂,护胫等配件,铁甲也要重四十斤左右,若全套带齐了得重七十斤,加上人体重量和兵器重量,就算天方马相当不错,杂配的马也很出色,到底负担还是太重了些。是以我们的想法是用水力压制出一些胸甲,一体成型,前后相束,这种甲重三十斤,前后防护是一体的精铁,防护力相当出色,再配带铁盔,必要的话加个顿项护住颈部要害,最多不超四十斤的重甲,对战马来说,这个负荷就小的多,而将士们的要害也能保护到位,这相当合算了。”
徐子先露出沉思之色,又接着道:“将来的轻骑兵,可能只穿锁甲和铁盔,顿项,重量不超过三十斤,他们会是彪悍轻捷的马上骑士,负责哨探,侦察,架梁。也可以大量的生产出神臂弓,装配给轻骑兵,他们甚至只穿皮甲,专门用来骚扰敌人的粮道,隔绝敌人哨探,骚扰敌后,这种可以叫猎骑兵。”
徐子先确实是在畅想,李仪和陈道坚都静静坐着,并没有人打扰。
猎骑兵,轻骑兵,墙式骑兵,古典重骑兵,这些在未来都可以有。
轻骑兵在侦察哨探上有优势,也可以在阵前游斗,防止敌人的轻骑突袭。而猎骑兵骚扰敌后,断绝侦察和粮道,也会做的相当出色。
墙式骑兵拥有无与伦比的攻击力,但具甲不能太厚实笨重,这会影响到它的机动性。
古典重骑兵不宜编制太多,但如果出现一些特别坚难困苦的大战,墙式骑兵不能冲破厚重的敌阵时,古典重骑可以发挥一槌定音的功效。
战马戴面帘,护颈,两侧披戴马甲,后有寄生和马甲,移动之时,犹如重型坦克。
最少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如此。
骑士也是全身重甲,兜鍪,顿项,铁面具,护臂,护心,层层叠叠的铁甲甲叶一直到膝,然后是护胫,铁靴,骑士们还会戴着铁手套。
全套的护甲加上马甲,重过百斤,最强壮的战马也不能负荷这样一身长途行军,只能在保存体力的前提下抵达战场再穿戴,然后迅速的以骑阵冲锋。
这样的重骑冲锋,并不是普通的军阵可以抵挡。
当然现在还只是设想,连骑兵营只有三成左右的铁甲,还不是太适合,而步兵营缺甲达到七成以上,只有三成不到的步卒,一边是队官,哨官,都头一级才穿着绵甲或皮甲,大半的将士都还在无有甲胄的状态。
这和几个月前的大规模的扩军有关,由于扩军太速,导致了甲胄稀缺更加严重。
更与近来的建州局势有关,矿山大片关闭,矿工流失,铁器价格飞涨,而且建州限制对东藩的出售,只能从汀州甚至江南一带继续购买铁器。
好在东藩有了铁场矿山,一旦有了炼铁能力可以出上等精铁。
这无疑是给所有人更大的底气,不光是贸易收入上的底气,更关系到南安侯府府军的建设和强大。
更多的神臂弓,更多的弩箭,更好的长矟,横刀,障刀,当然还有更多更好的甲胄。
如果步兵们能普遍装备铁甲,效果当然完全不同。
“步兵营,”徐子先继续道:“我们在将来是打算具装扎甲为主,扎甲的甲叶大,穿束容易,也易于维护。”
陈道坚听的两眼放光,想了想,说道:“若是这样,骑营以胸甲,弓手用锁甲,步卒用扎甲,绵甲,皮甲,给轻骑或猎骑兵用?”
“差不多吧。”徐子先笑道:“也很有可能淘汰掉皮甲,防护力太差,绵甲如果不镶嵌大量铁叶,防护也差。如果拉丝技术过关,我倒是很想给轻骑和猎骑兵都装配锁甲,在防刀砍和箭矢上,锁甲都并不差。”
李仪插话道:“那么水营官兵如何呢?”
“水营官兵的甲胄和铁骑兵一样,甲胄既不能太重,跳帮时太吃力,影响体力身形。也不能太轻,他们有时候是要往敌舰上跳过去厮杀……”徐子先沉吟片刻,说道:“应该还是扎甲为主,但要配网靴,护胫,顿项,有的配全套,有的只以扎甲护身为主了。”
这其实就是说,水营官兵,比如弩手,配轻甲就好,而跳帮可以分为选锋先登和中军主队,选锋穿重甲,其余步卒护具减少,便于快速跟上行动,扩大战果。
跳帮战就是夺船战,你死我活,一旦跳到敌船,只能以死亡告终,不是敌死,便是我死。
徐子先语气深沉的道:“我们应该给将士更好的甲胄和待遇,因为和出生入死,甘冒矢石,身被创伤,甚至残矢,死亡相比,我们现在给将士的,还不算多,并不算好。”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盗来袭
这时外间传来人说话的声响,接着是甲士护卫们转身放行的声响,在哗哗的甲叶声音中,傅谦在前,孔和在后,和方少群两人一边说话一边走了进来。
秦东阳和金抱一,刘益,葛大葛二,张虎臣等人也一并走了进来。
“牢之可以说了。”徐子先对陈道坚道“倭人的动向,在你到东藩前,有灵三号船带来的最新消息,不仅倭人在动员,康茂才他们也有所动作,召集了不少船只,从广东沿海到福建都有不少依附康家的船只在往倭国赶。由此可见,康家和倭国的备战是认真的,所以我们现在要知道,牢之你和康天祈具体是怎么谈的,谈了什么”
“康天祈并未明言。”陈道坚这才知道东藩这边已经知道了大致的情形,他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开始谈起与康天祈会面的经过。
“这老狐狸。”陈道坚说完之后,方少群先摇头一笑,说道“至此还不肯明白说话李旦和颜齐加起来最多和康天祈势均力敌。上次天方人还派使团至倭国,显然是蒲行风还在拉拢倭国和康天祈两股势力。将来蒲行风收拾了三佛齐,首要想对付的不是康天祈和他身后的倭人,而是大魏沿海。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东藩,咱们对海盗的强硬态度,还有侯府在经营东藩,这对蒲行风将来的计划自是有极大威胁。”
孔和沉声道“估计还会有蒲寿高在其中起着作用。”
李仪面露忧色,并未急着说话。
在此之前,倭人戒备,康家召集舰船的消息陆续传来,这事情原本就动静不小,甚至估计福州和广州的安抚使司也会接到相关的信息,并且略作准备。
但李仪等人也是清楚和明白,一旦地方官员知道这一次蒲行风和海盗们针对的是南安侯府,想要攻打的是东藩大岛时,估计连林斗耀在内,所有人都会是如释重负。
南安侯府等于是封藩在东藩,这里的一切几乎都归侯府所有。连同两府在内,对岛上发生的事情心知肚明。
原本的防御使陈笃中已经被架空,并且陈家也心甘情愿。
东藩的变化已经传遍福建路,并且由于官盐的大量售出,两湖和浙江,两广等处,南安侯府也会开始辐射出影响力。
对朝廷来说,徐子先安心赚钱,开发东藩,甚至在东藩上放马,都是由得他去折腾。
只要其心思不用在争储位上,不用在福建路的军政大权争夺上,自是一切由他。
这也是南安官盐能行销各路,中枢的两府,三司,地方的转动使司都没有大动作的主要原因所在。
不然的话,纵使是分销商都是陈笃竹那样的官绅商人一体的体面人物,一纸禁令下来,官绅们也不好公然对抗,只能把南安盐当成私盐来处理了。
私盐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就得隐藏形迹,成本会增加,销售量反而会下跌。
若是有海盗来攻东藩,将东藩发展的势头打下去,怕是不仅是天子,便是两府,福建路的林斗耀,赵王,都会从内心深处感觉高兴。
“可以确定了。”方少群对徐子先肃然道“康天祈没明说,但很明显,李旦和颜齐的舰队应该是奔着东藩来的。”
“其兵力当在三万到四万人左右。”秦东阳紧皱眉头,说道“不过其部要扣除一部份久在舰船上的水手和打杂的,还得留几千看着澎湖君侯,我们的水师,理应留在澎湖,这是我们几个私下商议后的考量,估计海盗也会想到这一点,不知君侯以为如何”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