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王侯-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宫廷护卫,石遇吉最外围,陈常得是郎中令,然后是执掌羽林郎的老将中尉李健,最为被天子信任倚重。

    外朝禁军归枢密管,但要动兵,需得天子颁下虎符,没有虎符,枢密使,副使,被称为御营管官的厢都指挥们,不管是王通还是李恩茂,都是无权动用哪怕一都的兵力,动用时就得冒着被抄家灭族的风险!

    京营禁军,不仅是在枢密管制之下,各厢都管军都是天子经常会召见,加上副管军,都虞侯,监军的观军容使,任何一个厢都指挥,麾下禁军超过两万人,但随意动用的人数,绝不会超过一千。

    还得是骄兵悍将,敢于拿身家性命跟着恩主冒险的性情,一般的人,就算得了恩情,拿家小和自家性命冒险,还是两个字,不敢。

    以金吾卫尉,加上郎中令,天子的态度已经相当明显,结果这一千多郎卫楞是不敢下手攻打,也没有逼迫韩钟自杀,却是叫天子增人添兵,这般行事,倒是真的当的起“废物”这两个字的评价了。

    枢密副使何獾是京营管军大将出身,京营又称御营,因为是有殿前司,侍卫马军司,步军司,被时人称为三衙,三衙真正的主事者当然是太尉,太尉是真正的武阶官的顶尖,虽然大魏的太尉远不及秦汉的太尉是真正执一**权,但以厢都指挥,节度使,再往上一步,就是武官的顶点,太尉。

    宣宗改制,废殿前司和侍司马步军司,由太尉管制各厢都指挥,一般天子会任命三四名年高宿将为太尉,管制十几二十个管军级别的大将,枢密使,副使进行日常的管理调度,而不管是太尉,或是枢密,想要调动京营兵马,非得有御使奉诏,持兵符宣诏之后,才有资格调度京营将士。

    外有京营,内有郎卫,内外得御,这才是大魏二百多年太平的原因所在。

    现在皇帝不任太尉,专信中御将领,就是金吾卫尉,中尉,还有郎中令等人,不料他倚重的这几人却是不折不扣的废物,一千三百余人不敢攻打相府,还要天子颁下虎符,动员御营禁军?

    这般传扬开来,内外分制,各有统御的格局,加上这一场大乱,天子的威信会降到哪一处才算是底?


………………………………

正文 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

    “传期门令徐子威进宫来!”

    宫变关闭之后,一般不得轻启,但也是看情形,大魏的宫门可不是后世明清时,关闭之后就不得打开,事遇非常,打开宫门召见大臣或亲信臣子,再正常不过。

    待徐子威至后,天子几乎是用嫉妒的眼光看了一眼徐子威。

    进宫为储君时崇德帝已经十四岁,徐子威当时还是个幼、童,兄弟同父亦同母,都是嫡子,彼此间相处的还算亲厚。

    但现在身份地位,还是判若云泥,最少徐子威此时还是得向天子下拜行礼,否则不要说御史听闻后会弹劾,就算天子本人,也不会轻饶徐子威的无礼。

    “赐汝白虎旗,率一百羽林郎,三百执戟郎,两千金吾卫,替朕出宫平乱,切不要再给朕丢脸了!”

    “请陛下放心。”徐子威半跪着接下半块虎符和诏命,有此信物,他可以到皇城的郎卫军营调兵,同时展开白虎旗,在大魏军中,白虎旗象征皇帝亲临,不到紧急关头,天子不会颁赐此旗。

    “听闻你素来知兵?”

    “臣不敢言知兵。”徐子威身形壮实,下巴上的短须如钢刺一般,英武的形象可是比瘦弱的天子看起来壮实许多,同父同母,可能是天子自少时进宫导致心思太重,影响了生长发育,宫中说是上方御食,什么样的食材和药材都是顶尖,但起居饮食最为讲究,而且有很多限制,成年人都会感觉不适,何况正在发育生长期的少年?

    历来大魏内廷,天子没有子嗣的有三位,少子而早夭的就更多了,眼前的崇德帝就是其中之一。

    倒是从宫外过继进来的,只要是成年之后进来,多半身康体壮,子嗣众多,这一点是宫中自幼长大的皇子们不能相比。

    徐子威壮而有力,两眼有神,声若洪钟,仪表也相当出众。

    这几个月来,天子多次天语褒奖,徐子威直接以亲王嫡长子的身份被任命为期门令,官阶等同于厢都虞侯,已经是大魏的高品武官。

    徐子诚最蠢的地方就是居然把徐子威给忘了,天子真的有不测之事发生,难道亲弟弟或亲侄儿,不比吴国公一系更会得到朝官的支持,天子的认可?

    但在大位之下,在天家哪怕是亲生父子也会相疑,何况兄弟?

    “请陛下示下……”天子在犹豫时,徐子威有些不明就里,他抬头问道:“是往光禄坊去攻打宰相府邸吗?”

    “韩钟说天明会进宫来。”天子有些软弱的道:“你往积寿坊,去援助大参府邸,务必要赶在贼人之前,护得大参周全。明日天明,将刘知远护送入宫。”

    徐子威道:“臣听说攻打大参府邸的是南安侯徐子先,其称奉宰相政事堂令讨逆平乱,请陛下示下,若遇徐子先,当如何处置?”

    徐子先对天子来说只是一个未曾谋面的从堂兄弟,当下断然道:“在京师擅动刀兵,形同造乱,若其束手就擒,交由大宗正司并大理寺审问后依律处断,若敢抵抗,可当场诛杀。”

    天子其实对当场杀掉徐子先,毫无心理负担,但怎么样也是血脉十分亲近的近支宗室,就地格杀的话当然说不出口,得靠徐子威自行领悟。

    天子又加了一句,说道:“对吴国公徐子诚,也一并如此办理。”

    “臣知道了。”

    徐子威大为兴奋,身上几乎是要颤抖起来。

    率金吾卫,羽林郎执白虎旗而出,至大参府邸,杀退徐子先的部下,到时候怎么处置徐子先和徐子诚,还不是自己的一句话?

    就说其冥顽不灵,负隅顽抗,被禁卫击杀,在这样的大政潮之下,谁还敢替徐子先和徐子诚说话不成?

    不仅这两人要杀,南安侯只徐子先一人,也还罢了,吴国公一脉,也非得连根拔除!

    就算不能尽杀,也要发遣至江陵高墙之内,永远圈禁!

    此事过后,刘知远执掌朝政,还欠了赵王府一个大人情,蒲寿高这个盟友也能扶摇直上,成为有话语权的大商人,甚至蒲寿高想要的知泉州的职位,也可以给他,等于是把泉州分封给蒲家,用来酬功。

    蒲家是外来商人,那又如何?只要其镇守泉州时,将该缴纳的赋税,如数上交就是了。

    生杀予夺,俱在自己一念之间,而诛除吴国公和南安侯两个支脉后,文宗后人,只留下赵王一家。

    到时候,徐夏商就算能保住性命,其还敢在储君大位之事上,说三道四?

    宗室之中,只有右相,大宗正等寥寥几人够格说话,而在文宗一脉只剩下赵王府一脉的情形下,韩国公这个大宗正,为了文宗考虑,也非得支持赵王一脉不可。

    自此之后,只要大魏不亡,徐子威等着自己的儿子继位就可以了。

    徐子威怎么能不高兴的浑身颤抖?

    “需得小心行事。”天子沉声道:“不要将差事办砸了。”

    这其实不是天子口吻,而是用兄长的语气在叮嘱了。

    “陛下放心。”徐子威肃容道:“据闻徐子先不过带百五十人至京,其自天街往积寿坊时,动静不小,是因为皆骑马而行,其实百五十人,下马步战,根本不是一合之敌。臣率两千余人至大参府邸,若不能败他,臣亦无颜留于世间矣。”

    这简直是拿人头立军令状,虽然勇悍,但实在没头脑!

    天子皱眉看着一脸自得之状的徐子威,心中也是只能叹气。父王常在信中说二弟勇猛亦善谋,现在看来,就是一个没脑子的武夫。

    虽然天子识人的本事相当平常,但常处于大魏朝堂的最高处,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大致还是看的出来。

    徐子威要是换个身份,不要说期门郎,天子感觉他最多配当个都头也就到顶了。

    “速去!”

    符宝郎已经取了白虎旗至,这是一面硕大的军旗,是太祖鼎定天下时的天子用旗,当初与极盛时的北虏交战,最大规模的野狐岭一役,魏军五十万对北虏三十万人,其中北虏十五万人,分为十五个万人队,还有十五万人左右的汉人世侯归附军,两军血战多时,野狐岭在几十年后还是有累累白骨,一到夜间就是鬼火处处,令途人不敢在夜间经过当年的旧战场。当时的北虏异常强大,已经灭契丹与西夏,而魏军也是刚统一汉地,方与北虏争锋。

    两军交战时,矛戈如林,箭落如雨,魏军以步阵为主,北虏则步骑参半,归附汉军步战,北虏自身则全以骑兵应战。

    战场上一个个步阵与骑阵交错,箭矢和飞刀,骨朵,短矛互相投掷,魏军最强的八牛弩时不时的射穿敌阵,使北虏的骑兵无法运作自如。

    但北虏当时兵锋甚强,其重骑兵人马皆甲,持长柄斧,铁矛,铁棒,狼牙棒,骨朵等兵器,在战场上冲入魏军步阵,杀伤甚多。

    关键之时,是大魏太祖亲手挚白虎旗,率三万精骑从侧翼冲入敌汉军阵中,破其汉军军阵,汉军阵列崩溃之后,北虏骑兵被步兵冲击混乱,乃至大败。

    野狐岭一役,北虏军二十万人葬身战场,剩下的残余骑兵被大魏太祖一路追着打,北虏一直撤到捕鱼儿海之北的苦寒之地,熬过魏初的二十余年之后才又逐渐南下放牧,虽然其后二百多年还是大魏的边患,但其实也就是边患,在北虏冒起之初,有一统天下之志,如果不是遇着了初兴的大魏太祖,以勃发之势迎击当时的北虏,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乱子来。

    而白虎旗则彻底成了一桩传奇,这面军旗也就成了大魏皇帝的标志,大旗一至,如朕亲临。

    徐子威手挚大旗,威风凛凛,宫城外传来大股军队集结的声响,将士们的甲叶在半夜的宫城外哗哗作响,徐子威面容沉静,步出宫门之后并不回顾,听着宫门关闭时的响动声,内心对李谷的评价又高了一些。

    使赵王劝诱徐子诚,蒲寿高亲至燕京,试探韩钟,再劝刘知远,这一整套计划皆是李谷所出。

    当日闽江上观看战事之后,李谷回赵王府后就断言在福州无力对付徐子先,不管是有齐王等人的支持,还有昌文侯府为其后盾,在官场上徐子先也已经毫无破绽。

    林斗耀和韩炳中被徐子先弄的灰头土脸,势必会有一人被罢职,赵王的盟友等若要断一臂,感觉上会更加吃力。

    而从武力来说,李谷断言,赵王府明面上的三百牙将,还有暗中布置拉拢的驻福州的禁军和厢军,只要不是出动主力五个军的禁军去南安,想在武力上压过南安侯府,打跨徐子先,最少在福州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唯一的机会,也是徐子先近期唯一的破绽,便是上京一行。

    果然,李谷的策划,赵王的努力,终于在今晚见得分晓。

    徐子威现在唯一的不满,就是金吾卫和羽林郎们整队太慢了。

    羽林郎是天子近卫,出战时全身皆披铁甲,铁盔,明光铠,护颈,护胫,铁网靴,铁手套,一应俱全。

    这便是传闻中的步人甲,一甲七十斤,便是勋贵后人,披不起这身铁甲的,也是当不起这个羽林郎。

    天子在每年都会择期大阅,到时候几百羽林郎全部披步人甲持矟带刀,侍立在天子左右近前,以防不测。

    这就是所谓的“带御器械”,也是天子最信重,最倚仗的近卫。

    披不得步人甲,谈何近卫?

    只是现在披甲,却是导致羽林郎们行动不便,站立疲累,春寒之夜,已经有不少羽林郎开始流汗。

    坐立休息便起不得身,需得人拉拽才得站立。

    而金吾卫的卫尉石遇吉已经在韩钟府邸之外,现在带队的几个将官是副厢都指挥,都统制一流,金吾卫也多半是勋贵后人,或是世家出身的老油条,上官们也不好过于喝斥,已经出来一刻钟时间,连队伍也没有排好。


………………………………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

    徐子威面沉如水,却也知道此辈不宜喝斥,否则就算现在凛然听令,事后徐子威的风评会一落千丈,得花好大功夫去弥补,反正两千多人的禁卫加上白虎旗一至,天大的事也能解决,至于刘知远的安危,徐子威也不是太担心,南安侯府才一百五十人,要是把王直的部下加上,凑个五六百人攻打大参府邸,怕是还有机会,现在分王直去韩钟府邸,徐子先只带一百五十多人去杀刘知远,这岂不是痴人说梦?

    刘知远府中的那些元随牙将,难道都是泥雕木作?

    徐子威唤过自家牙将,吩咐道:“快马至大参府邸,离远了喊话,禁卫将持白虎旗至,叫大参府邸务必多撑半个时辰。”

    “是,小人即刻就去。”

    “话传到了立刻来回报,”徐子威笑了笑,从容道:“注意看看徐子先那边的情形,我怕他看到事机不对,提前跑了。”

    “是,小人会见机行事。”

    这个牙将是从福州带过来,对南安侯府与赵王府的冲突是心知肚明,当然是知道徐子威最想做的是什么。

    救刘知远都在其次,最要紧的是把徐子先给解决掉。

    不仅是解决掉储位之争的大麻烦,也是把福建路的钉子给拔附掉。

    除掉徐子先,齐王的布局心血完全浪掷,郑里奇杨世伟等人会再考虑是不是要依附赵王,而昌文侯府可以安抚,陈文珺既然还没有嫁,不妨再嫁给徐子文。

    以昌文侯府的现实考虑,陈敬笃把女儿嫁给徐子文的可能性也是极大。

    大魏又不提倡妇人守节,仁宗皇帝的皇后是个寡妇,武宗的皇后,嫔妃,有不少是改嫁的,皇后干脆是离婚的妇人,皇帝也不在意。

    夫君尚在,妇人再嫁,居然还能当皇后,当然会有一些腐儒嘀咕,但嘀咕就嘀咕,武宗的皇后所生的嫡子一样当了皇帝,就是文宗。

    也就是说徐子威和徐子先等人,都是再嫁妇人的后裔。

    怎么可能会介意陈文珺未过门的婚约?

    只要杀掉徐子先,整个福建路还是会回到正轨,逐渐为赵王父子所掌握。

    福建的泉州,漳州,福州,三州的赋税抵得上云南和贵州两路,人丁,工商,对外贸易,都是极为繁盛。

    掌握福建路一地,等于掌握了大魏五分之一强的赋税来源,岂能说不要紧?

    大魏二十三路地方,一路占五分之一的赋税,赵王府多么重视对福建路的经营,也不为过。

    这也是赵王聪明的地方,当年封藩出外,以天子生父的身份,去江陵又如何?但江陵好几家亲王,几十家国公,国侯过百,这样的地方宗室势力和地方官绅的势力都是极强,赵王是天子生父又如何?就算是天子,宗室和文武官员地方豪强,硬顶天子的事情又少了?

    还是福建路好,地方富裕而政治圈子较为简单,事实上如果不是冒起个徐子先,打乱了赵王在福州的布局,怕是与昌文侯府的亲事一成,文武军政加上财赋,已经逐渐落入赵王彻底的掌握之中。

    “也不算太晚……”看着还是乱糟糟的郎卫队伍,徐子威不无得意的想。

    只要大事能成,徐子威不介意再多等一会儿,也就是半个时辰。

    ……

    “时间差不多了?”徐子先扫了一眼北边和东西两侧,远方的宫城当然看不到,不过可想而知宫中今晚肯定也不会消停。

    再闹下去,估计宫中派的人就要赶过来了。

    东西两侧,到处都是成片的宅邸,现在的时间也就是十点不到,刚刚是二更天,往常这时候,各深宅大院里肯定还不消停,喝酒听戏闹腾个不停,总得快到三更时,才会如现在这样四处安静下来。

    现在到处是黑漆漆的,黑暗处定然是一双双眼睛在盯着这边看,不过徐子先浑不在意,手按着障刀,好整以暇的和刘益说着话。

    “够用了……”刘益闷声道:“想一个人也不死,也不可能。”

    在两人身前,是临时拆下来的门板,几十副门板临时加了把手,找的铁匠和木匠制成的硕大的临时盾牌。

    人手很好手,一拍门就叫出来,半个字也不敢说,平时这些人可未必这么好说话。

    众多的福建人在京师人眼里就是标准的蛮子,连很多南方人造的房子,比如大门,在燕京里有一个相当别致的名称,就叫蛮子门。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百姓看外地人都是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虽然自家只是一介白丁,可不妨碍他们鄙夷外地来的达官贵人。

    再贵,也是南边过来的蛮子。

    可是在长矟和障刀之前,不管是拆门板,还是拆梁柱,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废话一句。

    当然事后徐子先也会照价赔偿,现在他可没有这个闲心。

    二十多面门板改制的盾牌,两个拆掉的房舍梁柱改成的撞木,加上皮索,削尖了梁柱头,虽然还不是很合用,但也够了。

    高时来和田恒两人跟在吴畏三,金抱一身后,然后是每个撞木后站立十人。

    二十余人抱着二百多斤的撞木,神态也是相当的轻松。

    张虎臣,刘益两人,各领五十人,手持长矟和障刀,跟在一面面盾牌之后。

    刘知远府中的那些守备力量,不被张虎臣放在放在眼里,要小心谨慎的就是那十余支神臂弓,二十步以内的距离,神臂弓能射穿铁甲,就算扛着门板制的盾牌,也是必定会有人被射中,一旦射中,非死也是重伤。

    但不能再等了。

    纵火只是疑兵之计,真正的杀招就是冲入眼前这大参府邸,大刀阔斧的杀过去。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粗暴,就是这么杀进去,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大事就算成功了。

    只要刘知远死,哪怕天子亲至,结果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死了刘知远,皇帝花费好几年时间布的局算彻底被毁灭,只要天子还不想大魏亡国,就得把韩钟留下。

    只有韩钟这个积年的宰相留下,朝局才不会混乱不堪,不会给敌人机会,也不会给宗室机会,天子要是这么一点分寸也没有,就是连中人之姿也没有了。

    韩钟都留着,有什么理由为难身为近支宗室的徐子先?

    “我和你一并冲。”徐子先慢慢脱下紫袍,露出身内的青色箭衣。

    刘益没有劝阻,一旁的张虎臣也没有劝,倒是更远处的陈佐才和陈道坚一脸焦急,想过来劝说,但是被带着人四处游弋的金简给拦住了。

    今晚这情形,徐子先带队的意义重大,旁人替不了。

    另外他已经入得武道之门,普通的禁军武官都不是现在的徐子先的对手了。

    徐子先取了一柄巨斧在手,心中却是一片宁静。

    其实徐子先更擅长用障刀,他的刀术已经算是入门,体能,经验,调匀气息和发力之法,都是已经达到最佳的境界。

    每天劈斩不停,马上挥刀,马下的劈斩动作,都是刘益精心教导,用的都是最好的办法,出招的速度,回力之法,都是武学世家的不传之秘。

    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军功贵族和武学世家多年积攒的经验,怎么发力,怎么保存力气,出刀的角度,速度,力气,回招防护的力气和法门,说起来很复杂,也确实要千锤百炼,其实还不脱正常武学的范畴。

    那种飞来飞去,飞花摘叶可以杀人的武学,并不存在。

    但将门世家的杀人武学,则事实上存在,并且也确实相当的有成效。

    一个北虏精锐,能力敌十余大魏禁军,远射,驰射,马上侧身射箭,返身射箭,近战格斗,都是令禁军难以抵敌。

    马上射的准,马下步射更远,更准,重箭之力可以破甲。

    这种精锐,在北虏那里叫怯薛军。

    一队禁军遇到一队怯薛,往往被斩杀干净也不能反杀对方一人,很难力敌。

    而大魏禁军的西军将门,比如种家或姚家,或是贺家,折家等诸家族中的子弟,以一人对敌五六个怯薛军,却也是不在话下。

    比敌人射的更快,更准,力道更沉,近战格斗,反应更快,力气更大,出招稳准狠,往往是电光火石之间,就可以斩杀敌人的头颅。

    徐子先也差不多到了这个地步,只是还需要更多的经验,还要把身体锻炼的更加强劲。

    当然到这种地步也差不多了,真要把力气练上去,非得把身体练成一个武夫样子不可,他又不可能始终披坚执锐战斗在第一线,没那个必要了。

    就以现在来说,能让刘益,张虎臣,李福祥,林存信等人放心叫他一并冲杀,提振士气,这样就足够了。

    斧子远远比障刀更沉重,徐子先拿着不是很趁手,但今天这种场合,还是用斧子更为合适。

    李福祥,林存信,还有十余个团练武卒,俱上身高体壮,人人手中持着长斧。

    “好了,冲吧。”

    徐子先两手握紧长斧,最终下了命令。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