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一点一点分析给崇祯,但崇祯嘴上说知道了,心里却不以为然,朱舜现在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最大的改变了。

    朱舜刚把王恭厂大门给关上,王承恩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身后,还有孙元化这些西法党人,全部到齐了。

    就在朱舜皱眉的功夫,王承恩宣读了一封制书,说是让朱舜一个月之内交付一千支线膛燧发枪。

    朱舜听完制书的内容,更加困惑了,拉住了急匆匆又要离开的王承恩问道:“王公公,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公公是知道的,王恭厂打造了一百台膛线机,一个月少说也能打造三千支线膛燧发枪,加班加点的话,五千支也不成问题。”

    “现在怎么只打造一千支,减少的数量也太多了些。”

    西法党人听到两人的谈话,嘴角抽了抽。

    王承恩指了指跟着他一起过来的西法党人,绷着脸说道:“咱家还有要事在身,这件事朱先生还是问这几位吧。”

    说完,王承恩着急的就像要回家生孩子,赶紧坐上官轿回去了。

    朱舜把王恭厂的大门给锁上,转身走到孙元化身边:“这里有些不安全,咱们边走边说。”

    孙元化这些西法党人全部都是告假过来的,就是为了瞻仰一下朱舜嘴里月产三千的膛线机,哪里肯走。

    朱舜见他们不肯离开,就说了一句话,一个个有失风度的撒腿就跑。

    “旧王恭厂的火药全部搬过来了。”

    朱舜看着玩命躲开这里的西法党人,心里好笑,看来天启年间的那场大爆炸,给满朝文武带来的心里阴影还真的不小。

    直到踏上了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孙元化等人才停下来,扶着石栏,大口大口的喘气。

    孙元化看见朱舜似笑非笑的表情,知道朱舜没有接触过火药方面的知识,不明白这里面的严重性,表情严肃的说道:“朱舜,以后尽量不要去新王恭厂了。”

    “有句话叫做知道的越多,心中越是怀有敬畏,以咱们现在的火药储存方式,有很大的可能再次发生大爆炸。”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你以后还是尽量少去新王恭厂。”

    朱舜可是数理化博士,太知道火药的特性了,更知道怎么保存,所以就把火药保存的更加易燃易爆。

    不用孙元化等人说,朱舜今年暂时不会过来了:“孙郎中还没给我解释皇上的制书。”

    提到制书的内容,孙元化脸上的严肃瞬间就缓和了,抚着短须笑道:“还不是东林党抓住了你一个月打造不了一千支线膛枪的弱点,重新给你下了一个套。”

    “这两天整个京畿都沸腾了,银子和骨董字画,只要是值钱的东西,一车一车的往京城里运。”

    话还没说,正好有一辆辆马车从远处赶了过来,孙元化指着远处平野上的马车,笑道:“八大晋商和东林党现在是相互算计。”

    “八大晋商为了吃下北直隶所有的庄子和田产,又开了一场奇葩的赌局。”

    “拿出的线膛枪不到一百支,一赔二十。”

    “高于一百支,也是一赔二十。”

    “达到一千支,只有一赔十,最后一项为了防止有人投机取巧,专门设下了限制,最少一万两白银起投。”

    朱舜的眉头又一次皱了起来:“八大晋商疯了吧,按照他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是肯定拿不出一千支线膛枪,毕竟他们不知道膛线机的存在。”

    “这样就只有两种可能了,要么不到一百支,要么勉强到了一百支。”

    “但这两种的赔率也太高了,一赔二十,八大晋商是中邪了还是怎么了。”

    孙元化喘匀了气,遥望京畿附近平坦的沃土说道:“八大晋商不是中邪了,而是为了一场难以想象的富贵。”

    “就算是一赔二十,他们也是以二十两一亩的低廉价格,买走了所有的庄子田产。”

    “因为抵押的庄子田产的数目太大,八大晋商把过去七八十两一亩的上田,压到了一两银子。”

    “三四十两一亩的次田,压到了八钱银子一亩,十两银子一亩的劣田压到了一钱银子一亩。”

    “简直就像白捡一样。”

    “你说这个一赔二十是赚了?还是赔了?”

    何止是赚了,完全就是一本万利,八大晋商确实是疯了,不过是在疯狂的敛财。

    朱舜看这几位歇的差不多了,就继续往京城走去:“八大晋商到底是八大晋商,这本生意经做的确实高明。”

    “但是以东林党的心计城府,也不至于。。。。。。。”
………………………………

第四十九章 第一波红利

    朱舜说到一半就大致推算出了东林党的想法:“东林党现在应该把京畿所有的官僚乡绅,都联合到了一起,卖光北直隶所有的庄子田产。”

    “就算是价格低到一两、八钱、一钱,架不住北直隶的庄子田产足够多,肯定能把八大晋商手里的现银给榨干。”

    “反正一百支以下,一百支以上,都是一赔二十,只要把这些现银分别押下去一半,等到一个月以后就是二十倍的利润。”

    “手里已经没有现银的八大晋商,到时候肯定破产,只能用庄子田产抵押债务。”

    “到那时,东林党这些官僚乡绅就可以把价格压的更低,赚了银子,还能收割更多的庄子田产。”

    想到这里,朱舜忍不住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东林党和晋商双方算计的都如此之深。

    一步走错,就会导致许多富贵家庭,家破人亡。

    西法党人全部停下了脚步,惊奇的看着朱舜,没想到乡野出身的朱舜,竟然会有这么高深的见识。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只有坐的位置更高,才能看的更加高远。

    这个道理就像庄稼汉子说皇帝用的是金扁担,朱舜的这份见识,哪里还是一个乡下穷小子,分明就是一名宦海沉浮多年的老供奉。

    如果说朱舜开辟一个新时代的才能,给了西法党人希望,那么他的这份见识,就有可能扛起西法党人的大旗,彻底改变一个时代。

    孙元化认真的看着朱舜,郑重的问道:“现在看来,晋商应该是吃亏的,朱舜你觉的。。。。。。。。”

    朱舜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应该说是势均力敌,双方各有算计,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

    “八大晋商也不傻,他们敢给出这么高的赔率,肯定提前商量好了对策。”

    “毫不夸张的说,赔率是多少,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结果,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都是一赔二十的奇葩赌局。”

    “八大晋商现在应该把山西所有的晋商联合到了一起,倒不是为了给出现银,而是为了一件事。”

    朱舜等人走了这么长时间,走到了京杭大运河旁边,指着忙碌繁华的京杭大运河,目光深邃的说道:“控制粮价。”

    “东林党这些官僚乡绅家里的仆役家丁,少了上百人,多了几千人,每天消耗的各种粮食果蔬都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茶可以不品,酒可以不喝,但是这个粮食是一定要吃的,不吃东西会死人的。”

    “只要控制了粮食,就抓住了东林党这些官僚乡绅的命脉,耗光他们府邸储存的粮食,八大晋商只要把粮价提升到二十两一升,所有的现银又都回来了。”

    “北直隶所有的庄子田产,也都是八大晋商的了。”

    “银子和田产全部收入囊中。”

    西法党人大多数都是搞学术研究的科学家,能够抽丝剥茧,剥开一层又一层阴谋算计,看到最后一层的人极少。

    也就徐光启孙元化师徒俩。

    现在从朱舜嘴里听说这里面涉及了这么多的蝇营狗苟,都是感到了一阵阵的后怕,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研究火器比较好,真要是参与其中,被人卖了还在沾沾自喜。

    不过西法党人的后怕没有维持多久,就被朱舜的话锋一转,逗笑了。

    “各位赢了钱以后,准备怎么花钱?”

    刚才还在那恐惧东林党和八大晋商阴谋算计的西法党人,全部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

    “哈哈,这两拨趴在大明王朝身上吸血的蛀虫,算计来算计去,怎么也想不到咱们有膛线机。”

    “哈哈,是啊,他们再怎么算计,最后赢的都是咱们。”

    朱舜这个历史上最年轻的三料博士,就是战略研究所的一员,也就是传说中的战略科学家,战略眼光远远不是一般人能够媲美的。

    朱舜只想踏踏实实的搞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斗来斗去的阴谋算计上,要不然,朱舜完全可以把这一次的风波,搅得更加风谲云诡。

    西法党人听到朱舜问他们怎么花钱,全部都只有一个答案,趁着这个机会多买些庄子田产,以后依靠这些庄子田产支持他们的研究。

    朱舜又是摇了摇头,走到京杭大运河岸边,望着绵延千里的帝国命脉。

    说了一句,他们不一定能够听懂的话:“挣小钱,靠的是勤奋。”

    “要想挣大钱,就要跟着国家大势走,大势便是国运。”

    国家大势和国运,孙元化等人倒是能听懂,只是这些词放在一起,就不明白了。

    朱舜知道他们不明白,不是不够聪颖,还是那句话,眼界。

    没有任何人能够看到看穿这个时代,触及另一个时代。

    朱舜回过头来,看着满脸困惑的西法党人,郑重的说道:“几年以后,就会出现第一波工业化红利。”

    “这个第一波红利,就是煤炭。”

    煤炭的价格确实不便宜,每斤一钱银子,倒是个赚钱的好来路。

    但是就凭他们投了八万两银子,就算是会翻上十番,变成八十万两,也买不了几座煤矿,还都是一些小煤矿。

    孙元化实在是不忍心打击朱舜,为了不让他乱花钱,只能提醒道:“煤炭是不错,但是以咱们这点钱,还是买下庄子田产挣钱。”

    “毕竟过一段时间,庄子田产便宜的就像白捡一样。”

    朱舜点了点头:“我知道,不过我说的不是无烟煤,而是烟煤。”

    烟煤?

    那玩意燃烧以后可是会产生剧毒,年年都会毒死不少买不起干柴的贫苦百姓,价格极低。

    本来价格就低,开采又困难,运输沉重的烟煤耗费的粮食草料又多,就是个赔本买卖。

    说句难听的,烟煤还不如路边的石头值钱。

    朱舜知道西法党人在想些什么,郑重到隆重的说道:“烟煤不是给人烧的,而是给机器烧的。”

    说完这句话,朱舜从怀里拿出来十来张手绘的地图:“各位如果相信我,就按照这张地图上标注的地点,去买煤矿。”

    “只要有了这些烟煤煤矿,各位未来就是躺在印钞机上的大实业家。”
………………………………

第五十章 扶植实业家

    工业革命不是依靠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阶级的奋斗。

    朱舜劝说西法党人买下不值钱的烟煤煤矿,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扶植一个新的阶级,对抗根深蒂固了上千年的官僚乡绅。

    官僚乡绅最大的毒害,不是在于搜刮民脂民膏,不是在于压榨老百姓,而是在于埋藏银子。

    官僚乡绅通过土地兼并,把大量的土地、粮食、银子,全部挤压在手里,不愿意流通。

    市场上没了银子,物价就飞涨,就会有越来越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参加农民起义。

    大量的老百姓参加了起义,朝廷收不上赋税,大明财政就要直线下滑。

    本来收上来的银子就越来越少,还要拿出来银子去镇压起义,大明财政就会难以维持。

    为了能有银子镇压起义,拥有大量土地的官僚乡绅交的赋税又极少,只能不断的增加赋税。

    赋税过重,便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参加起义,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等到大明财政崩溃了,这个国家也就灭亡了。

    朱舜掀起第一个工业革命的同时,还要把工业化红利,牢牢的抓在手里,扶植起一批实业家。

    实业家不仅能让更多的老百姓活下去,还能不断研发新的工业机械,推动大明不断前进。

    蒸汽时代最重要的能源是煤炭,只要西法党人抓住了煤炭,就会成为大明最有钱的大实业家,建造大量的实验室,孵化出一个又一个新机械。

    只不过西法党人根本看不到那么长远,现在又有大量低廉的庄子田产作为诱惑,难能有几个人花钱去买‘肯定’不赚钱的烟煤煤矿。

    就在朱舜要把地图收回去的时候,张大使抽走了一张:“虽然不知道你小子嘴里的印钞机,还有那个大实业家是什么意思。”

    “但是凭你小子能够剥开层层迷雾,把东林党和晋商双方的算计,分析的那么透彻,我老张就信你一次。”

    西法党人的成员不多,只有十来个人,张大使抽走了一张,孙元化抽走了两张,其他人咬了咬牙,心想拼了,每人拿走了一张。

    这个结果是朱舜没有想到的,毕竟古人对于土地田产有着一种特殊痴迷,白捡的庄子田产不要,偏偏去买赔钱的烟煤煤矿。

    这份信任,委实沉重了些。

    距离王恭厂没有几里路了,朱舜问道:“各位,还要不要去看看膛线机。”

    朱舜敢光明正大的邀请他们,就不怕他们泄露出去,赌局已经敲定了,泄露出去也没用了。

    再说了,东厂和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根据胡瞎子的计算,王恭厂周围的密探番子多达六七十人。

    大明最神出鬼没的神偷来了,也只有一个死字。

    孙元化和张大使两人正在瓜分地图上的煤矿,两人当初因为一个鸟铳的威力就能吵起来,现在更是唾沫星子飞溅。

    张大使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了,王承恩把皇庄抵押出去,就是为了买你赢,这事还有假。”

    “改天去找你爹喝酒,今天我非得和这个孙郎中分出个胜负不可。”

    孙元化露出了鄙夷的表情,嘲讽道:“还分出个胜负,你说你哪次吵的过我?”

    张大使听到对方揭自己的老底,顿时就怒了,毕竟自己的手下朱舜还在这里:“走走走,别在大街上有辱斯文的吵架,有种咱们去徐侍郎的府邸。”

    孙元化听到他说去先生的府邸,有些撑不住了,但在这么多同僚面前可不能丢份,甩了一下袖子冷哼道:“去就去,谁怕谁。”

    这一对活宝走了,其他的西法党人还要去仔细研究煤矿地图,纷纷说了一声告辞,离开了这里。

    朱舜无奈的笑了笑,自己一人走向了王恭厂。

    守在门口的两名中年军士,全部是穿着崭新的鸳鸯战袄,腰上别着崭新的雁翎刀,看来崇祯对于王恭厂还真是重视。

    可就在朱舜走到大门口的时候,两名身体有残疾的中年军士,突然要给朱舜跪下。

    以这两位的年纪,当朱舜的爹都足够了,赶紧把两名中年军士给扶住了。

    总旗朱忠义这个时候正好过来了,朱舜赶紧问道:“二叔,他们这是做什么。”

    沉默寡言的汉子,只说了两句话。

    “舜儿,他们俩的妻子在朱氏纺纱厂做工。”

    “他们家里的孩子,今年不用饿死一个了。”

    今年不用饿死,不就是说以前家里的孩子经常饿死,再者说了,不用饿死和吃饱饭还是差了很远。

    朱舜看向了这两个中年军士,曾经面对女真鞑子都毫无畏惧的两名骁勇边军,眼眶通红,几乎落下泪来。

    朱舜心里明白,这两名中年军士是内疚,内疚自己的无能,连自己的孩子都养不活。

    他们这等在寒苦边疆浴血奋战的军人,要是无能的话,世上怕是也就没有人有能了。

    朱舜也不知道说些什么能够安慰他们,只能认真的说了一句不相干的话:“你们放心,朱氏纺纱厂会不断扩大的。”

    朱氏纺纱厂会不会扩大,那是朱舜家的事情,他们作为毫无相关的外人,没有半点的关系。

    就是这么不相干的一句话,却让两名中年军士再次跪下。

    这一次,是为了袍泽。
………………………………

第五十一章 打造完毕

    九月廿六,霜降时节。

    距离过年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京城里已经有了几分除夕的热闹氛围,每到晚上,京城的灯市就会涌入大量的官僚乡绅和豪商巨贾,夜夜笙歌。

    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僚乡绅,庆祝他们要把埋藏银子的地窖,扩建成地下宫殿了。

    以八大晋商为首的晋商,庆祝他们即将吃下北直隶所有的庄子田产。

    朱舜也在庆祝,一穷二白,全部身家也就两台水力纺纱机的他,不像东林党和八大晋商那些豪奢。

    腰包里的钱,只够买两碗酒,一盘茴香豆。

    朱舜坐在匠作间的长条板凳上,面前是那块经常用来打铁的砧板,总旗朱忠义坐在对面的长条板凳上。

    爷俩一人一碗酒,就着一盘茴香豆,津津有味的喝着。

    两人喝的很慢,倒不是酒烈,而是一年半载的也不见得有酒喝,好不容易逮到了,当然要慢慢的品。

    朱舜碰了一下二叔的碗,笑道:“今天喝酒为了庆祝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一千支线膛燧发枪已经打造好了。”

    总旗朱忠义黝黑的脸庞,咧嘴一笑,抿了一小口酒。

    朱舜也是抿了一小口,再次碰了一下二叔的酒碗:“第二件事就是新王恭厂的火药,全部埋好了。”

    总旗朱忠义还是咧嘴一笑,抿了一下口酒。

    虽然他不知道埋好火药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地方,但是孩子高兴,他的心情就很好。

    爷俩喝的再慢,终究也只是两碗酒,半柱香时间没到酒喝完了。

    各自回屋去睡觉了。

    躺在床上睡的很香的朱舜,不知道就在他陪二叔喝酒的时候,有一个人羡慕的看着他们爷俩。

    崇祯得知一千支线膛燧发枪打造好了,带着王承恩第三次微服私访了。

    听到王恭厂外面的番子汇报,说是朱舜正陪着他二叔喝酒,崇祯心想今天确实值得庆祝,就带着王承恩一人兴冲冲的过去,准备蹭酒喝。

    哪能想到,搅动那么一场庞大风波的朱舜。

    面前唯有。

    两碗酒,一盘茴香豆。

    更加想不到。

    今天晚上见到了一幕,让崇祯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温馨画面,也就没去打扰喜滋滋喝酒的爷俩。

    崇祯平时连肉都吃的很少,酒水更是一滴都不沾,就在朱舜和总旗朱忠义的身影,消失在视野里。

    崇祯突然说道:“承恩,今晚陪朕,不,陪我好好的喝两杯。”

    “咱们也庆祝庆祝。”

    王承恩跟着崇祯这么多年,经历了很多事情,太知道什么叫做最是无情帝王家了。

    心里叹息一声,脸上露出一个笑脸:“老奴就陪阿大,多喝几杯。”

    听到阿大二字,崇祯脸上出现了不知道多少年未曾出现的温醇。

    京城里人人都在庆祝,远在数百里之外山西老家的黄永贵,也在庆祝。

    不过,他杯子里的酒还没开喝,八仙桌就被二弟给掀翻了。

    亲朋好友们过去看黄永贵的眼神,基本上都带着一丝崇拜,毕竟黄永贵是他们这一支偏房里,唯一能在京城买宅子置田产的豪商。

    今天却用一种看见了傻子的眼神,嘲弄的注视着他。

    二弟掀翻了桌子还不算完,差点拿起酒壶砸向黄永贵的脑袋,厉声喝道:“黄永贵你再说一遍!”

    黄永贵从丫鬟手里接过来一条汗巾,慢吞吞的擦干了绸缎褙子上的酒水汤汁,从容不迫的说道:“二弟你不懂。”

    “我把咱家传了十几辈的祖宅抵押出去,是有大用,未来你我兄弟几人,将会载入族谱,成为中兴咱们这一支。。。。。。。。。”

    话还没说完,二弟抡起拳头就砸在了黄永贵的脸上:“中兴你个屁,我今天非得替死去的爹,打死你不可。”

    “这可是咱家传承了十几辈的祖宅,传承了十几辈子啊!”

    “爹要是还活着,今天也会被你这个败家子给气死,还舔着脸说中兴。”

    黄永贵早就防着这一拳,却没想到来的这么突然,来了个驴打滚才勉强躲过去。

    这么多亲朋好友还在看着,黄永贵今天算是把脸丢尽了,再也没了所谓的风度,黑着脸离开了这里。

    第二天就要离开老家了,黄永贵故意起的很迟,好让外面送他的人都来齐了。

    一直熬到日上三竿才起的黄永贵,走到庄子外面,却没看到一个人。

    过去不管黄永贵是回来,还是离开,都是夹道欢迎,家里的亲朋好友就算是嫁到一百里以外,也要提前几天过来。

    就是为了迎接黄永贵,或是把这位面子最大的大人物给送走。

    今天过来送黄永贵的只有秋风了,倒是也应景。

    黄永贵慢吞吞走上装着金砖的驴车。

    负手站立,遥望远方。

    过了许久,平静道:“你们不懂。”
………………………………

第五十二章 拆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