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家费这个词比较新颖,吴又可大致猜出了其中的意思,笑容满面离开的工业侯朱舜看上他了。

    吴又可站在原地,郑重作揖。

    久久没能起身。

    工业侯朱舜前脚刚走,那些骑在墙头上的左邻右舍邻居们,呼啦啦全部冲进了吴又可家里。

    做了这么多年的邻居,邻居们很清楚吴又可不怎么爱说话,全部找上了吴郎中的娘子。

    过去根本插不上话的娘子,俨然成了主心骨,左邻右舍的妇人们围着她七嘴八舌的开始攀关系。

    吴又可娘子笑的眼睛都快睁不开,趾高气扬的享受着以前都不怎么把她当回事的邻居们的恭维。


………………………………

第五百零七章 显微镜

    李老爷是这条胡同最有钱的老爷之一,他家在京城有一间估衣铺子,一年到头少说也能赚个二三百两银子。

    就在朱舜离开这里没多久,李老爷赶紧回到家里找到了夫人:“赶紧备上五两,不,十两银子。”

    李老爷咬了咬牙:“20两银子!给吴郎中送过去。”

    夫人正在房间里偷吃糕点,李老爷进来把她吓了一跳,抹了抹嘴还没擦干净听到李老爷的那句话,手里还剩下半块的糕点直接掉在了地上,瞪着眼珠子说道:“你是不是癔症了。”

    “给那个没用的吴郎中送二十两银子,你咋不说把估衣铺子送给吴郎中。”

    李老爷听到娘子的破口大骂,放在过去早就一巴掌打过去了,现在却没了那个心思,苦笑一声说道:“送给吴郎中他也得愿意要。”

    夫人感觉李老爷不是癔症了,而是中邪了,他真想着把估衣铺子送给没用的吴郎中。

    要是放在十年前,吴郎中就算家里穷苦,在解元胡同也是地位不低的一位员外。

    那时的他虽然家里比较穷,但是经常给解元胡同的百姓们看病还不收银子。

    后来吴郎中中邪了,迷上的一堆瓶瓶罐罐,真把自己当成《白蛇传》里面的法海了,拿着瓶瓶罐罐能够收妖,成为人人敬仰的高僧。

    自从吴郎中很少给解元胡同的百姓看病了,过去恨不得把他当爷爷供起来的胡同百姓哪一个还搭理他。

    过去他夫人在解元胡同也是个说话很有用的夫人,现在只是一个谁也不愿意搭理的穷妇人。

    今天李老爷竟然要给吴家送二十块两银子,夫人转身就走准备去请个高僧来,给李老爷驱邪。

    李老爷看见夫人神神叨叨的样子,知道她在想些什么赶紧拦了下来,免得得罪了吴郎中:“你不知道,京城里的一位侯爷今天去了吴家,两人好像是什么故旧关系。”

    故旧关系?夫人不相信的瞅了李老爷一眼:“这样的穷鬼能认识一名九品大官就不错了,还侯爷,老爷真是病的不轻。”

    李老爷又是苦笑一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本员外也不敢相信吴郎中竟然认识一位侯爷。”

    “临走的时候还给了吴郎中一块玉佩,距离比较远没能看清那个玉佩的样式,但是可以确定那块玉佩是上乘的山流水。”

    说到这里,夫人不相信也得相信了,以李老爷掌管估衣铺这么多年的毒辣眼光,看东西从来没走眼过。

    不过她出去的脚步更加急忙了,着急忙慌的说道:“给什么二十两银子,吴郎中明显是要发达了,少说也得给个三十两银子。”

    “现在三十两银子对于吴家来说那是一笔见都没见过的银山,再过几年,三百两两银子吴家也瞧不上眼了。”

    李老爷满意的抚须笑了,自己的这个夫人长相很普通,性子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她就这一点绝对是贤内助。

    平时很小气,甚至可以说抠门抠到了极点,但是该出手的时候比他这个男人还要大气。

    同样的一幕在解元胡同发生了很多,凡是解元胡同的老爷们全都备好了银子准备送给吴家,只不过他们的夫人可没像李老爷的夫人这么通情达理。

    因为这件事,那些员外老爷和夫人发生了争吵,甚至是出手打了自己的夫人。

    朱舜回到京师大学堂找到了正在天文台观测的五弟子薄珏,准备让他研制出一台显微镜。

    吴又可建立菌种实验室,观察那些菌种的具体情况,只凭借肉眼难有什么成效,必须要借助显微镜才能清晰的观察到菌种情况。

    京师大学堂,天文台。

    一袭白色长袍的薄珏,披散着长发站在天文台上,身边放着一个巨大的千里镜用来观测天上的星斗。

    京师大学堂没有招收女学子,学堂内仅有的女人还是在食舍做饭的妇人们,再也没了任何一名女子连一名丫鬟都没有。

    朱舜靠近京师大学堂的天文台,这个位于京师大学堂中间的一座高楼顶端,刚走进天文学院的院子就闻到了一股子很香的脂粉气。

    同时还传来了权贵小姐们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十分的动听,如同一群黄鹂在鸣叫。

    朱舜笑了笑,他早就听说自己的这个五弟子很招京城的权贵小姐们喜欢。

    这些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权贵小姐们,平时多走两步路都会嫌累,为了见薄珏不惜翻过京师大学堂的墙头,就是为了过来看薄珏一眼。

    朱舜走进天文学院,果然在天文台下方看到了一群穿着各色襦裙小姐们,一个个涂抹的胭脂,撑着一把仕女伞,痴痴的望着站在天文台的薄珏。

    朱舜过来了她们也不害怕,倒不是真的不害怕,只是不认识朱舜不知道他是谁。

    天文台的入口有两名热衷于天文学的学子把守着,不过瞧他们那个样子,不知道是真的喜欢天文学还是喜欢面前的那些莺莺燕燕。

    不管喜欢哪一样,能为天文学院招来几名京师大学堂学子,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朱舜居然能直接走进天文台,那群莺莺燕燕赶紧聚在一起小声的嘀咕了起来,询问那个长相极为俊朗的贵公子是谁。

    薄珏如同山云雾间一棵雪松,遗世独立的站在天文台上。

    看见恩师过来了,立即从巨大千里镜旁边离开,迎了过去。

    朱舜先是帮他整理了一下白色长袍,温和笑道:“帮为师研究一样东西,一种可以观察到细微东西的千里镜。”

    薄珏直接开口说道:“恩师说的应该是存目镜。”

    说完径直走了下去,没过多久拿上来一个千里镜,交给了恩师朱舜。

    朱舜拿在手里一看,果然是一台简易的显微镜,是用两片凸透镜组合在一起制作的显微镜。

    只不过这种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有限,朱舜需要那种复合式显微镜,能把细菌放大两百倍的高倍显微镜。

    不过有这台存目镜暂时也是够用了,朱舜把自己的要求交代给了薄珏,五弟子薄珏那张比女人还要美的脸容,露出很美的笑容:“半个月后,便会给恩师送过去。”

    朱舜点了点头,拿着这个存目镜去了北平机械局。

    给这台存目镜配上载物台、压片夹、镜座等等零部件,制成大明第一台真正的显微镜。


………………………………

第五百零八章 收买吴又可

    朱舜把存目镜拿到北平机械局,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把那些所需的零部件制造好了。

    零部件的制造非常简单,以北平机械局现在的机械制造能力,只需要一炷香的时间便可以了。

    不过很多尺寸大小需要进行调整,为了达到朱舜的要求,修正了大半天的时间。

    第二天,朱舜带着存目镜又叫来一名基建学子和几名基建工人,拉着一车鸡鸭鱼肉还有各种桌椅板凳瓷器等吃穿用度,前往了吴又可家里。

    吴又可和家人最需要的不是银子,而是这些吃穿用度,他家现在想必也不会缺少银子了。

    得知一位侯爷和吴又可有交情,自然会有员外老爷去给吴又可送银子。

    来到解元胡同,正值中午吃饭的时候,吴又可家里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喜事,在胡同里摆了一桌桌宴席。

    整条胡同的百姓全部到场,面子真是大到天上去了。

    平日里就算是李老爷邀请全胡同的人过来吃宴席,能够邀请一半的人就不错了,没想到以前不受待见的吴又可既然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能够喊来胡同里所有的老百姓。

    坐在主桌的吴又可很不愿意掺合这种事情,在他看来这些时间还不如去看着他的瓶瓶罐罐。

    不过,十几年来娘子天天都是一副怨妇模样的娘子,从来没怎么露过笑脸,自从工业侯离开以后一天到晚都是笑呵呵的。

    娘子从来没像今天这般笑的合不拢嘴,看到家里人高兴,尤其是自己一直对不起的娘子这么开心,吴又可的心情同样是很好。

    吴又可的娘子怎能不高兴,丈夫窝囊了半辈子,自己从一位富户人家的小姐变成了一个谁都懒得搭理的穷妇人。

    这其中的落差使得她成了一个怨妇,现在可就不同了,他家俨然成了这条胡同的乡绅。

    过去看都懒得看她一眼的李老爷夫人,还有这些富户人家的夫人们,哪一个不是小心的陪着笑脸,说些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奉承话。

    自己的几个孩子以前在这条胡同也只有被欺负的份,就算长得五大三粗大儿子能给弟弟妹妹讨回一个公道,受的欺负却也不少。

    现在几个孩子已经成了这条胡同的孩子王,张老爷儿子在这条胡同里就是个小霸王,想打谁就打谁,想抢谁的东西就抢谁的东西。

    老来得子的张老爷把这个儿子看得比什么都要宝贝,做什么都依着他,就在刚才张老爷儿子抢了自家小儿子的桂花糕。

    这要是在以前张老爷肯定会夸他儿子一句真能干有本事,如今却是直接打了儿子一巴掌,打的儿子都愣住了。

    这是老来得子的张老爷第一次打儿子,儿子不出意外的开始嚎叫起来,张老爷肠子都悔青了手足无措的站在旁边。

    想要呵斥又不敢,最后只能眼不见心不烦的离开了。

    瞧见这一幕的李老爷和其他几位老爷,赶紧给自家的孙子交代了一句,现在可是让吴又可娘子欠下一个人情的好机会,他们哪里能放过。

    几位老爷的孙子走过去,看到手里东西被抢反而是站在原地不敢乱动的吴又可儿子,指着吴又可儿子说道:“这是我们的桃园三结义大哥。”

    “你居然敢抢大哥的东西,看来你真是活腻了。”

    说完这句话,几名老爷的孙子们冲了过去,对这个平日里称王称霸的张老爷儿子拳打脚踢。

    打的这个小霸王嚎叫的声音更大了,张老爷最宠爱的小妾也是给他生儿子的小妾,当场就来火了。

    刚要趾高气扬的呵斥吴又可娘子,让她赶紧把儿子拉过来,却被张老爷也反手一巴掌打在了脸上:“滚回家去。”

    吴又可娘子挺瞧不上这个妖艳小妾的,仗着自己生了儿子,硬是把张老爷的原配夫人逼得上吊自杀了,只为了能够成为正房大妇。

    平日里妖艳小妾没少在这条胡同讥讽那些穷人家的娘子,虽然她以前也是穷苦出身,现在看到张老爷把这个宝贝小妾狠狠打了一巴掌,真是舒服。

    酒宴进行到一半,胡同里的百姓突然全部都站了起来,手里的筷子夹着一块肥肉,也是不敢乱动一下。

    那件大红色麒麟服又出现了。

    吴又可和一位侯爷是故旧这件事,有人是亲眼看见了,有人只是道听途说还不怎么相信。

    九品官员在他们眼里都是已经天大的官老爷了,何况是一位侯爷,他们哪里敢相信穷苦的解元胡同有人能够认识大明的侯爷。

    现在看到了大红色麒麟不相信也得相信了。

    朱舜瞧见这个情况知道自己来的正是时候,顺着胡同走了过去,凡是碰见胡同百姓全都是畏惧的退到墙根。

    心里对于吴又可羡慕死了,他们看都不敢看一眼的权贵,居然是吴又可故旧好友。

    两人还在那说说笑笑,关系十分的亲近。

    朱舜接下来的话直接让胡同百姓做了一个决定,以后把吴又可当成老爷一样供起来。

    朱舜指着那一车的吃穿用度说道:“昨天来的比较匆忙,也没带什么水礼。”

    “车上给你备了一车的鸡鸭鱼肉,还有一些吃穿用度之类的瓷器桌椅,你安排人把东西拿进去。”

    为了不打扰吴又可享受现在的飞黄腾达,朱舜说完这句话就带着亲随回去了,不过把基建学子留了下来。

    让他对吴又可的房子进行测量,给他修筑一个官僚乡绅都要羡慕的水泥房屋。

    朱舜刚走没多久,胡同百姓们就赶紧冲向了那些吃穿用度,简直就像乱民在抢东西。

    “这点小事怎么让吴郎中亲自做,交给我了。”

    “别抢,别抢啊,这个椅子明明是我先搬的。”

    “把那个瓷瓶放下,那个是我给吴老爷搬的。”

    吴又可娘子看着差点打起来的胡同百姓,更加的鼻孔朝天了,似乎自己又是那个富户人家的小姐了。

    照这个情况来看,比那个富户人家小姐还要有地位,简直就是一位乡绅家的小姐。

    吴又可看着朱舜离开的背影,从来不怎么喝酒的他,一饮而尽。

    朱舜没有送来一万两银子,但今天送来的东西在吴又可看来,比一座金山还要无价。

    大明医疗体系的奠基人,就从此刻开始做了一个决定,自己这条命以后就是朱舜的了。


………………………………

第五百零九章 成立医学院

    几天后,吴又可在娘子的催促下,前往了京师大学堂。

    朱舜让大弟子宋士慧在门口恭敬等着吴又可,这件事本来应该让朱舜的长子来做,朱舜长子的年纪还小只有几岁,让大弟子来做也是一样。

    今天是收徒的日子,吴又可和娘子两人扯了一匹顺天大幅布做了一身不带补丁的布衣,免得失了礼数。

    他们来到京师大学堂门口却不明白了,宋士慧领着一家三口坐上了绸缎轿子,离开了京师大学堂。

    一直来到朱舜的府邸,还是在京城的侯爷府,而不是京郊的宅子,朱舜早就在大堂内等着了。

    从来没觉得穿上一身绸缎就高人一等就有面子的吴又可,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自己应该穿一身绸缎再过来。

    等到一家三口走进大堂,朱舜开始一一介绍他们:“这位是太子殿下,素儿以后就是太子的同窗了。”

    不用朱舜介绍,饱读诗书的吴又可也能看出来那位仪态不凡的少年是谁,大明能够穿戴一身翼善冠盘龙赤袍的人可不多,除了那几位王爷就只剩下太子了。

    吴又可作揖行礼,娘子则是做了一个万福,因为被太子的身份吓到了万福怎么做的都快忘了,看起来不伦不类。

    娘子紧张之下呵斥了吴素一句:“还在那傻站着干啥,赶紧给太子磕头。”

    吴又可的娘子不清楚太子要加一个殿下的敬称,她这样的穷苦人家自然是不懂这个规矩,太子朱慈烺也没有在意。

    太子朱慈烺走过去扶住了就要跪下的吴素:“无需多礼,以后孤还得仰仗着吴院长救命。”

    吴又可一家三口不明白院长是什么意思,院长倒是知道,但是不清楚太子口中的这个院长是什么意思。

    提到救命二字,吴又可郑重点了点头,别的方面不敢说,就医术而言吴又可的医术在大明所有的郎中里绝对是排在前列的。

    就算是宫里的御医,在医术方面也不见得有吴又可高明。

    甚至是温病这种历朝历代包括大明所有名医都束手无策的顽疾,吴又可也有信心治愈。

    在场所有人只有朱舜一人明白,吴又可点头意味着什么,这位大明乃至华夏医学史上的泰山北斗所发明的药方,一直到现代都被视作珍宝。

    温病对现代医学来说也是规避束手无策,而几百年前的吴又可早就研究出了有效治疗温病的药方。

    如果能给他搭建一个崭新的舞台,吴又可未来的成就甚至比孙传庭还要高。

    朱舜介绍完太子朱慈烺,继续介绍道:“这位是怀远侯,这位是镇远侯,这位是新宁伯,这位是兴安伯……”

    朱舜一一介绍了大堂内的好友,每一位都是家世煊赫的京城权贵,单是勋贵就有四位。

    说到最后吴又可一家三口都麻木了,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京城权贵。

    就在吴又可一家三口觉得结束了,没有想到又走进来一位蟒袍太监,根据朱舜的介绍说居然还是东厂督公王承恩。

    王承恩先是给吴又可供了拱手,不用说吴又可也知道皇上身边的第一大红人是看在自家儿子恩师的面子上,赶紧回了一礼。

    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本来以为儿子恩师的面子已经够大了,没想到还是远远低估了。

    居然和这位堂堂的东厂督公也是这么的相熟,从王承恩主动给他行礼就能看出来,王承恩也是朱舜的至交好友。

    王承恩后面还跟着几名小太监,招了招手,几名小太监端来一个紫檀托盘,盖着黄色丝绸。

    王承恩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传皇上口谕,得知工业侯今日收徒,赏赐一套文房四宝。”

    这位大明医学界的泰山北斗吴又可,这下是真的被吓住了,朱舜收个徒居然连皇上都惊动了。

    一家三口磕头谢恩过后,王承恩拿出了一个个精致的剔红长条匣子,正好一共八个。

    王承恩交给了朱舜,笑着说道:“这是咱家这个长辈送给几个孩子的,以前没给,今天补上了。”

    这位让天下所有官员谈之色变的东厂督公,谈笑风生的和朱舜聊了两句,说了一句咱家先回去了便离开了工业侯府邸。

    镇远侯怀远侯等几位勋贵知道朱舜在皇上心里的地位很重,对于皇上赏赐一套文房四宝只是觉得讶然,没觉得吃惊。

    朱舜和王承恩的关系让几位勋贵都不是吃惊了,而是震惊。

    以几位勋贵的权势见了东厂督公王承恩,也要斟酌着说话,生怕说错话。

    谁能想到东厂督公也会有笑脸,更是和朱舜谈笑风生。

    太子朱慈烺则是笑着注视这一幕,这可都是恩师替他结交的人脉。

    自从他成了伟人的崇拜者,对东林党人深恶痛绝,东林党人也看自己和太子的关系一天比一天差,就存了扶持其他皇子争皇位的心思。

    东林党人的权势太大,太子朱慈烺确实担心皇位,现在看到王承恩与自家先生是好友,太子朱慈烺彻底放心了。

    也能放心去进行土改了。

    只是一个介绍观礼者的过程,再加上王承恩那道圣旨的耽搁,折腾了大半天,拜师终于开始了。

    在太子朱慈烺和勋贵等好友的观礼下,吴素正式拜工业侯为师,接下来就是一场宴席。

    想到自己终于可以建立医疗体系了,朱舜喝了一个大醉,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过来。

    朱舜草草的吃了几口,骑上一匹辽东大马赶往了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的医学院早就已经建好了,就是想着哪天找到了合适的人才便可以直接使用,吴又可父子二人正式搬到了医学院来住。

    吴又可直接担任了医学院的院子,儿子因为寸功未立拒绝了副院长位子,现在只是一名京师大学堂的普通学子。

    朱舜对于医学方面了解的很少,他只是精通数理化等等工科方面的很多知识,以前也不知道自己会回到大明,没去研究过医疗体系。

    不过他的一些朋友是医学方面的尖端人才,通过平日的聊天里知道了医学体系发展到现在的历史脉络。

    凭借他近乎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到现在还记得那些知识。


………………………………

第五百一十章 细菌和巫蛊之术

    可以对吴又可建立的医学院进行大致框架上的战略性指导,这样也足够了,目前的西方医学也有了不少的成果。

    朱舜通过二弟朱四海已经把西方积累不知多少代学者的心血成果,法兰西、英格兰、荷兰等国的医学书籍陆陆续续都买来了。

    找孙元化等精通西学的大家,进行了精准的翻译。

    吴又可负责搭建医疗体系里面的中医体系,年纪轻轻的吴素一边整理西方医学,一边在恩师的指导下开始搭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西医体系。

    与其说是西医不如说是疡医,大明也有精通外科医术的郎中,便是从西周就有的疡医。

    吴又可得知朱舜对疡医感兴趣,写了几封书信给了自己好友,尝试着邀请擅长疡医的好友前来京师大学堂担任教师。

    朱舜赶到京师大学堂,拿着做好的显微镜找到了吴又可,拿着一个培养皿夹起一点瓶瓶罐罐里的东西,放在培养皿里,摆正了位置。

    朱舜先看了一眼,果然能够看到像小虫一样的细菌在培养皿里游来游去,邀请道:“吴兄,请看。”

    吴又可不明白这个奇怪的东西是什么,有些像千里镜却又似是而非。

    千里镜是用来看远处的东西,这个也有水晶镜片的千里镜,却有一个铜制台子,看着位置也是向下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