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的工业革命-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测试完所有的东风火箭,朱舜勉励了赵斗米一句,去了一趟掌厂朱玉那里,让他配合赵斗米尽快打造出一批东风2型。
要在明天夏至以前,最少打造一千枚东风2型。
()
………………………………
第二百四十八章 炮表
离开炮厂,经过小半个月的整顿,步兵营和火箭营初步搭建完毕。
最让地方乡勇头疼的将领问题,在曹文耀手里也很轻松的解决了。
立军先选将,这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识,没有出色的将领,再是骁勇的士兵也发挥不出多少战斗力。
曹文耀可是一大批将种子弟的领头人,手里有太多优质的军官人选。
从中挑选了一批熟读兵书的年轻将种子弟,担任排长连长,至于班长就留给了士兵们去争夺。
经过小半个月的各种比拼,最终敲定了班长人选,步兵营和火箭营算是初步搭建完成。
不过步兵营在搭建的过程中,做了一些改动,额外增加了直属于步兵营的侦察连。
曹文耀正在白府附近的乡勇驻地,教导侦察连一项参谋必备的技能,也是从朱舜那里学来一项手段。
等高线地图测绘。
按照朱舜的要求,除了侦察连和战略处的参谋,排级以上的军官,也要学会等高线地图测绘。
在一张等高线地图上,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水系、渡口、渡口深度、河底土质、山脉、出山口等等兵要地志。
安排这么多人学习等高线地图测绘,朱舜还有一个目的,希望再发掘一名拥有战略眼光的参谋。
朱舜能够发现曹文耀和宋应升这两名遗珠,已经是老天爷保佑了。
还想再来一个?
估计没有多大希望了。
结果自然是没有。
步兵营和火箭营分别在白府的南北两侧,拱卫着白府。
曹文耀教导侦察连和军官的学堂,在火箭营里,本来是要在步兵营,今天还有另一件要事要办,就临时改在了火箭营。
只教授了一上午就结束了,各自回去继续背诵步兵条例。
明末官兵的风气极其败坏,干起烧杀抢掠的勾当比起流寇还要熟练,
闯王高迎祥和李自成受到百姓拥戴的最大原因,就是流寇的军纪比官兵要好很多。
军纪都十分的败坏,更不要说操练了,十操一已经是精锐了。
自卫队的月饷很高,吃的也很不错,每天都能见到荤腥。
待遇好到那些当初拒绝的乡野百姓,肠子都悔青了,可不是用来养闲人的。
朱舜的要求是一操一,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操练,操练出来强壮的体魄,钢铁般的意识。
火箭营的操练,就更加烧银子了,尤其是朱舜接下来要进行的炮表操练。
火箭营驻地附近有一处围起来的靶场,为了掩人耳目,挂着王恭局炮厂的靶场牌匾。
宽阔的靶场,运来了一批东风火箭,四种型号都有。
朱舜和曹文耀宋应升带着军官们来到靶场,交给曹文耀一摞金属铭文表:“这是火箭的炮表,曹兄看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炮表为了防止损坏,特意用精铁做成了一张薄薄的铁皮。
曹文耀接过来,很久就被上面表格新式的记录方式给吸引了。
简单,明了。
扫了一眼,眼睛定在了上面,看了很久感慨道:“会首不去辽东,可惜了。”
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宋应升很了解曹文耀的脾性,看似不温不火,其实骨子里眼高于顶的很。
辽东这么多名将,只瞧得上两个半。
一是一手缔造宁锦防线的帝师孙承宗,二是辽东督师袁崇焕,另外半个就是不怎么出名的杨嗣昌了。
曹文耀这一句称赞,看似简单,其实是从骨子里开始佩服朱舜了。
宋应升惊奇的抽出来一张,看了几眼,作为一名文士,更为在乎的是新式的记录方式:“有了这种记录方式,先生在仕林也能留下一定名声了。”
扫了几眼炮表,同样是忍不住感慨了几句:“正如曹贤弟所说,先生不去辽东真是可惜了。”
朱舜淡淡的笑了笑。
说是炮表,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射表,炮表是针对于火炮的说法。
射表就是每一种火炮,制造完成,可以投入实战使用了,进行打靶测试,得出的射击参数。
参数包括,不同型号火炮的射程,使用不同炮弹的射程,调整炮口高度的射程,各种天气情况下的射程,等等。
射程分别有最远射程,最近射程,每百米射程所需的角度等等。
经过大量的测试和计算,得出的参数记录成表格,就是射表。
火器的使用不像冷兵器,只需要学会劈砍就能拉上战场了,火器尤其是炮手,需要掌握函数、几何、甚至是读书人都很难看懂的代数。
真的要学会了这些,炮手都算是西学专家了。
炮手的培养成本大大增加不说,还让炮手的招募有了极大的局限性,难能有几人成为合格的炮手。
有了炮表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不识字,只要认识炮表上的文字代表什么意思就行了。
炮手通过操作方便的铳规测量,得出炮管的仰角,配合炮表的使用,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射程。
炮兵通过快速查阅炮表的数据,想要增大或者减少射程,使用铳规进行快速调整仰角就够了。
这样一来,在战场上,炮兵可以快速的调整出某种射程的仰角。
真要进行大量的几何函数计算,先不说会不会出现计算上的错误,等到炮手计算完数据,战事都要结束了。
东风火箭也是火炮的一种,炮表同样可以适用在东风火箭上。
不过在炮表测算以前,有一个重要的前置条件,各种型号的东风火箭需要进行生产标准化。
这个前置条件已经被赵斗米解决了,同时精准的测算出了一张东风火箭的炮表。
朱舜又拿出了一个铳规,由一只长铜尺和短铜尺组成,钉成了直角。
两把铜尺中间有一个圆弧尺,刻着刻度。
朱舜亲自演示了一遍,把铳规放在东风火箭上,利用三角形原理,在圆弧尺上读出仰角。
演示过后,朱舜便把一堆制造简单的铳规,交给了曹文耀。
放心离开了。
有曹文耀在这里。
不久的未来,火箭营将会远超女真八旗兵和沙俄哥萨克骑兵。
在大明时代,成为西洋远东最可怕的一支军队。
()
………………………………
推荐一本粮草,作者一直在订阅追读
………………………………
推荐桃李不春风的《红楼大贵族》
………………………………
推荐圣诞稻草人的《北颂》
………………………………
第二百四十九章 远征西伯利亚
入冬以后,一支人数众多的建奴大军,行进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
已然越过了贝海儿湖,进入了更北的中西伯利亚。
放眼望去。
平坦的雪原上。
稀稀落落的长着落叶松,时不时会有几只驯鹿和雪狼仓皇逃窜。
人数庞大的建奴军队中间,有一辆宽大的马车。
外面覆盖着毛皮,里面放置着产自明朝的鎏金小火炉,燃烧着兽金碳。
温暖如春。
宽大马车内坐着四人,一位是女真大汗皇太极,一位是大贝勒代善,一位是蒙古掌控者额哲。
最后一人则是一袭白袍的范文程,手里抱着一只白猫。
越过贝海儿湖就是沙俄的疆土了,这支由女真、蒙古、汉人组成的远征军,来到这片土地,只有一个目的。
拿下辽阔的中西伯利亚。
额哲一直瞧不上这个汉人,实在想不明白像草原雄鹰一样睿智的大汗皇太极,怎会听信了这个草原狐狸的话。
吃力不讨好的去攻占沙俄的中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在蒙古语里意为宁静之地,没有多少女人和金银可以抢夺。
驻扎在这里的,还是沙俄最强大的哥萨克骑兵,他们可是被称为西洋第一骑兵,名声不亚于远东最强大的八旗兵。
额哲憋了一路子了,作为皇太极额驸的他,自以为更为亲近一些,忍不住说道:“阿玛,西波尔哪里有南方的中原好,可以抢女人和金银。”
“再说了,袁崇焕知道咱们过来进攻沙俄的中西波尔了,一定会进攻大凌河对岸的女真城池。”
范文程知道这个额哲憋了一路子,也在等他主动挑拨离间,因为不只是他不理解,很多贝勒贝子也不理解。
正好借他的嘴,把一些话给传出去。
范文程给鎏金小火炉添了一些兽金碳,让火焰更旺一些:“大汗还记不记得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可是女真和明朝重要转折点,皇太极怎么会不记得,脸色如常的点了点头。
萨尔浒之战这几个字说出口,成功的吸引了额哲的注意力,范文程继续说道:“萨尔浒之战,明朝集结了十万以上的大军,女真却只有区区几万人。”
“最后的结果却是女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胜,这里面固然有大汗和众贝勒贝子的谋略过人,以及八旗兵的骁勇善战。”
“这些先放在一边,今天说些更为深层次的一些东西。”
“萨尔华之战前夕,明朝内阁为了能够保障这支十万人以上的大军,单单是粮草就准备了九十万石,还有一千四百四十万束草,八十万石豆。”
“漕运这么庞大的粮草,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范文程从旁边拿出一张明朝舆图,用手指划了两条线。
一条是走海运,从山东登州府出发运到金州中左所,再从金州中左所运到辽东前线。
第二条是走通州到山海关。
“两条路线的陆运距离差不多都要七百里,一人一骡驮着粮草陆运,每天需要消耗的粮食草料,价值当时的五分银子,往返一次就是一两二钱银子。”
“基本上花费三两银子才能运一石粮食,到达前线。”
“粮草只是最基本的保障,打仗还需要补充各种武器甲胄、火药铅弹、马匹枪炮等等,运送这些辎重又是一笔庞大的消耗。”
“这还只是珠算登州府到前线,以及通州到山海关的漕运耗费,从明朝各地集结大量的辎重粮草到登州府和通州,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在长达一年的战役里,明朝一共耗费了四百万两白银,基本上掏空了明朝的国库,其实当时女真不进攻,再拖上一段时间,明军就会自己崩溃。”
额哲作为蒙古的掌控者,治军作战的能力很高,政治素养低的可怜,以他远超常人的治军作战能力,很清楚的知道一支大军远征,需要耗费大量的辎重粮草。
但他没有想到,一场萨尔浒战役竟然掏空了明朝的国库。
范文程再次在晋商贡献的这张明朝精细舆图上,划了一条线:“山海关到大凌河虽然只有三百多里,但是以辽东边军的辎重储备,最多动用五万大军。”
“超过这个界限,不用咱们打,袁崇焕手里的辽东边军就会自己崩溃。”
范文程收起明朝舆图,说起了另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辽东边军的内部,军头林立,内斗十分的严重,再加上军纪败坏,军士不去杀良冒功已经算是精锐了。”
“更不要指望他们备战操练了,早就腐化成了一群兵油子,每次作战往往聚集十倍以上的兵力才敢正面面对女真八旗兵。”
“面对是敢面对了,至于能不能打的过,就是另一回事了。”
“明朝九边的三十万边军,真正能打仗的只有两支,一支是袁崇焕的家丁亲军关宁铁骑,另外一支就是曹文诏整顿出来的一支使用新式鸟铳的曹家军了。”
“即便是仅次于关宁铁骑的曹家军,在平坦的辽东,能够以七倍的兵力对抗女真八旗兵已经很不错了。”
说到这里,额哲明白范文程是什么意思了,就算是袁崇焕想要收复辽东,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和辎重粮草。
这一次的远征只是来了一部分女真八旗兵,辽东还有多达三万的八旗兵,人数更多的汉八旗,以及随时可以过去支援的五万蒙八旗。
单是三万八旗兵,就需要三十万边军。
骁勇善战的五万蒙八旗在平坦的辽东,对抗四十万明朝边军,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
不算人数最多的汉八旗,明朝军队对抗三万八旗兵和五万蒙八旗,就需要七十万大军。
以明朝辽东边军现在的辎重保障,最多可以出动五万大军。
七十万和五万之间庞大的战略鸿沟,纵是十个袁崇焕也难能收服了辽东。
范文程促成这一次针对沙俄西伯利亚的远征,还有一个目的,明摆着告诉袁崇焕,女真腹地已经空虚了,只敢固守不敢进攻。
就问你敢不敢重启大凌河堡战略。
不敢?
等到女真征服了中西伯利亚,疆土已经不亚于大明了,以后可就没有机会了。
敢。
范文程便是要利用这一次大凌河堡战略,彻底耗光明军最后的精锐,彻底打烂明军的战意,从此需要二十倍,甚至三十倍的兵力,才敢正面对抗八旗兵。
这便是阳谋。
搜狗阅读网址:
………………………………
第二百五十章 国运之战
坐在车厢里一直没说话的大贝勒代善,突然说了一句:“范先生这番话有些避重就轻的意思,明朝的军队当然打不过八旗子弟,但这和远征中西伯利亚,毫无关联吧。”
范文程知道大贝勒代善会有疑问,再次说了一句话,却让大贝勒代善和额哲心里更加不理解了。
“这是一场国运之战。”
国运之战?
你当这里是富庶的江南,打下这里就能让明朝灭亡,女真就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范文程知道大贝勒代善和额哲理解不了这句话的意思,不只是他们俩,天下能有这等战略眼光的国士,寥寥几人而已。
范文程只能用最平实的语言,解释这一次远征西伯利亚的真正国策:“大汗准备称帝,这件事想必两位都是知道的。”
“女真建国以后,会有五省。”
“贝海儿省,土地膏腴,种植大量的土豆以后,就是大清帝国的塞上江南。”
“帝国粮仓。”
“蒙古省,民风彪悍,拥有上百万蒙古子民,每个蒙古子民从小都是在马背上长大,骁勇善战。”
“帝国兵仓。”
“东西伯利亚省,疆土广袤,拥有大量的铁矿,铜矿,金矿,银矿。”
“帝国矿仓。”
“中西伯利亚省,疆土同样是广袤,多是高台地和森林,拥有西洋和远东最为丰厚的裘皮和木材。”
“帝国钱仓。”
范文程说的很平淡,为了这个足以开创一个强盛帝国的国策,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耗费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
为了勘察人迹罕至的东西伯利亚,死亡的雄库鲁都快有五百人了。
大贝勒代善和额哲听了这段平淡的语言,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了,有了这四大仓,立国称帝也就指日可待了。
范文程的国士之策远远不止这些,他要争来的国运,是彻底压过明朝的国运:“远东和西洋之间最为繁华的一条商路,应该就是丝绸之路了。”
“但这条丝绸之路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的商贸,赚取了难以想象的利益,现在正处于最为强大的巅峰。”
“英格兰和佛郎机才会先后出海,希望从海上找到一条通往远东的商路,不过英格兰人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绕过奥斯曼帝国,在沙俄的莫斯科成了莫斯科公司,希望从北方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范文程突然闭上了眼睛,轻描淡写的说道:“只要攻占了中西伯利亚,就打通西洋和远东的商贸通道。”
“再建了一条丝绸之路。”
范文程这句话说的轻描淡写,落在大贝勒代善和额哲的耳朵里,却让两人久久说不出话来。
筹划了四大仓国策,范文程在两人心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里荀彧的高度。
现在看来,范文程是女真的诸葛亮!
皇太极那张始终脸色如常的面孔,也多了几分笑意,只要完成范文程制定的国策,他皇太极就可以比肩秦皇汉武。
国策是有了,但是想要完成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沙俄在欧罗巴也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哥萨克骑兵几乎是横扫欧罗巴,地位相当于横扫远东的八旗兵。
哥萨克骑兵也有一部分鞑靼血统,额哲对于这些占据了西波尔的强大骑兵,有着很深的了解:“哥萨克骑兵占据中西伯利亚多年,对于这里山川地貌比咱们熟悉多了。”
“想要吃下中西伯利亚,肯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范文程明白额哲的意思,但他的眼光只是局限于军事了。
军事只是完成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却不是唯一途径。
范文程继续轻描淡写的说道:“哥萨克骑兵,只不过是一群不愿意成为农奴的贫民,他们很缺钱,更缺地位。”
“大汗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银子和地位,难啃的哥萨克骑兵将会成为一支哥萨克八旗,成为大汗横扫明朝最锋利的长刀。”
明朝面对远东最强大的八旗兵,已经够惨了,在范文程的谋划下,又诓骗来了欧罗巴最强大的哥萨克骑兵。
额哲在心里忍不住为崇祯默哀了。
额哲也体会到了拥有一位国士的可怕之处,本来需要耗费很大代价才能完成的国运之战,在范文程一计计谋划下,不仅没有消减实力,反而极大的增强了实力。
难怪《三国志通俗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也要请诸葛亮出山。
要是换了他额哲,第一回见不到诸葛亮,直接给他一刀了事。
范文程轻描淡写的说完这些,足以让后辈翻来覆去不停研读的国策,视线投向了额哲:“不过在这以前,还要请额驸挑选八百名勇士,正面击溃一支哥萨克骑兵。”
“要让这些蛮夷见识到女真的实力,不然,银子引来的只是一群养不熟的狼狈。”
额哲听到这些话,莫名的有些羞愧,他刚才一直在范文程,没想到范文程却把头功交给了他。
范文程扶住了要行礼的额哲:“如果没记错的话,额驸很喜欢大汗赏赐的三国演义,应该记得七擒孟获的故事。”
说起三国演义,额哲来了很大的兴致:“当然记得,里面的诸葛亮和范先生一样睿智。。。。。。。”
还没说完,范文程打断了他的话:“额驸有幸看过三国演义,哥萨克骑兵应该没那个荣幸了。”
“辎重车上为额驸准备了八百副藤甲,额驸离开的时候,可以让勇士们穿上藤甲。”
这一次,范文程再怎么阻拦,额哲还是对他行了草原上对待尊贵客人的礼节。
这时,一名三等侍卫骑着辽东大马来到了马车旁边,禀报道:“大汗,前方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蛮夷的营地。”
额哲哈哈大笑一声,掀开厚重的车帘走了出去,准备让那些罗刹尝一尝草原弯刀的锋利。
大贝勒代善冷不丁的问了一句:“挑选一支八旗子弟,应该更加稳妥吧。”
范文程却是笑了:“两个字。”
“人心。”
“当年成吉思汗给罗刹蛮夷们留下的恐惧,已经刻进骨子里,这一次就是利用成吉思汗的余威,告诉这些罗刹蛮夷。”
“黄祸,又来了。”
灯笔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学堂
女真吞下中西伯利亚以后,想要彻底整合五省的实力,大概需要十年的时间。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就看谁更快了。
朱舜推动的蒸汽时代,随着人才厚度的不断增加,进程越来越快了。
寒风呼啸。
潮河岸边下起了大雪。
水道凝结成了厚实的坚冰,阻碍了水塔运输系统的使用。
倒也不碍事,砸开坚冰,保持水道里的河水快速流动就行。
朱舜站在潮河岸边,目送一艘四百料大商船离开,通过京杭大运河转运到大沽口。
从大沽口出海,航向松江府。
松江府的朱四海一直在享受大兄给他带来的技术红利,一处规模不大只够自己用的水泥厂,已经搭建好了。
储存了几个月的水泥,朱四海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开始以混凝土和钢筋为主要材料,建造一家近代干船坞。
钢铁蒸汽机船动辄就是几百吨的重量,铆接好了怎么下水,是个大难题。
大明的清河船厂这些大船厂,制造的木头福船广船下水,一般都是用铺枕木的方式。
枕木下海的方式,倒是也能用在钢铁海船上,但是有太多的掣肘和弊端。
近代干船坞的建造,就势在必行了,也是制造钢铁蒸汽机船重要的前置条件之一。
朱四海一方面烧制水泥,储备干船坞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