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术者以为自己出卖了阿撒便可以留命,却不知道,大石经过深思熟虑,还在打他的主意!

    耶律大石虽然是宗室,但已经是远支,想要在辽国这死气沉沉的体制之中出头,并不容易。

    一个是科举,他已经参加了,而且还成了辽国少有的契丹族进士。二个则是军功,他始终没有什么机会,这一次还不幸因为耶律术者的叛乱被囚,即使脱困,只怕也要被打上耶律术者的标签。

    现在则不然,他力挽狂澜,智勇双全,擒杀了叛乱的两个罪首耶律术者和耶律阿撒,哪怕耶律延禧再昏聩,也会重用于他!

    忍着冲鼻的血腥味,耶律大石命令卫兵将两颗首绩都砍了下来,传首示众。

    外边顿时传来欢呼之声,术者与阿撒的叛乱,原本就不得人心,此时见二人授首,城中尽是喜意。

    耶律大石松了口气,将术者的亲信都缉拿逮捕之后,他立刻做了两件事情。

    “故此,大石林牙请公主前往锦州坐镇!”

    辽阳城中,耶律大石派来的使者,跪在周铨面前,极为恭敬地说道。

    周铨有些惊讶,他也没有想到,当初曾与他争辩的耶律大石,竟然如此抓住机会,在辽国政坛出头。

    显然,这家伙将成为辽国政坛的一颗新星,或许,会成为自己未来的对手。

    不过现在,双方都有共同的敌人。

    “大石林牙是我的老朋友了,他在锦州,公主殿下很放心。你说大石林牙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派使者到我这来,还有一件事情呢?”周铨问道。

    “大石林牙已经将术者与阿撒的首绩用石灰封好,遣快马连夜送往上京,同时还将周郎和公主的功绩上禀陛下!”

    “我的功绩?”周铨眉头一挑,顿时明白,耶律大石这厮看似在替他请功,实际上是不怀好意!

    他一个大宋的海州沿海制置使,来为辽国立功,消息传回大宋之后,大宋会是什么反应?

    不过耶律大石用出这种手段,也很正常,他周铨不也在耍手段么?

    微微笑了一下,周铨道:“替我多谢大石林牙,他送来的礼物,我却之不恭,就收下了,另外,我军远来,要想守住辽阳,还缺些粮食,请他为我筹措一些!”

    “是!”那使者跪伏在地,连头都不敢抬。

    “还有一事,劳烦你转告大石林牙。这辽东之地,虽属大辽,可如今终究是我们宋军夺来,我愿意将它还与大辽,以全两国兄弟之谊,还请大石林牙转奏辽国天子,用幽燕来换吧。”

    此语一出,伏在地上的使者浑身一颤,原本不敢抬头的,现在也不禁偷望了周铨一眼。

    虽然周铨仍旧算是年轻,但双目含威,与那使者对视,使者顿觉冷汗涔涔。

    他知道,大石林牙的计策被对方看破了。

    但周铨要他转达的消息,他不能不转达。

    辽国上京,耶律延禧正焦头烂额,他组织了七十万人,其中二十万战兵、五十万民夫,发起对女真的远征,以惨败告终,伏尸从黄龙府一直到上京,绵延五百余里!

    而且女真人大军进逼,他手中能够拿出的,只有一些残兵败将,还有临时拼凑出来的一点兵力,实在不知道能不能挡得住女真人的这一轮猛攻。

    已经有大臣建议他西狩――暂时离开上京,以避女真人的锋芒。可是离了上京,他又如何去号令辽国,平息耶律阿撒和术者的叛乱?

    好在女真人的前进步伐突然停住了。

    紧接着,女真人退军,斥侯得来的口供,说是女真伪皇阿骨打长子死了,故此退兵回黄龙府。

    这个消息,让耶律延禧松了口气,不过,在性命之忧去后,紧接着,就是雷霆之怒。

    他不觉得此战失利是自己的责任,在战事关键之时发动叛乱的耶律阿撒和术者二人,必须为此负责。

    但是因为女真人退兵是真是假还不清楚,而他收拢的残兵兵力不足,又没有粮草赏赐,所以征讨逆臣之事,暂时被他放下。

    向来昏聩的他,终于不再沉溺于田猎酒色,开始正儿八经处理政事,但如此多的事情,又让他头昏脑涨,脾气暴躁。

    九月初一,眼见天色转寒,耶律延禧独坐宫中,突然潸然泪下。

    他想余里衍了,若不是他召余里衍随军,哪里会落得现在一个生死不知的下场!

    正在这时,萧奉先满脸喜色,匆匆赶来:“陛下大喜,陛下大喜!”(未完待续。)
………………………………

二七三、你怎么在这?

    萧奉先狂喜而来,这些日子,因为亲征之事是他主持,所以耶律延禧对他明显疏选,好不容易有了好消息,他没有细看,就迫不及待地来禀报。

    但当他看到耶律延禧正在御座之上哭泣时,他心中一凛。

    “陛下何必如此,正有大喜之信传来!”他上前行礼道。

    “都到这种境地了,还有什么喜事,往年这个时候,朕都要准备冬狩了,可如今,可如今”

    “陛下也可以准备冬狩。”萧奉先巴不得耶律延禧专心田猎,这样他就可以把持国政,因此开口进言道。

    “内忧外患,朕如何还能安心冬狩,萧奉先,你这狗贼!”耶律延禧想到这厮进谗,故此自己才召回余里衍,致使余里衍生死不知,即使幸存,也很有可能落入女真人毒手,气就不打一处出来。

    “陛下,内忧已除,方才得了锦州急报,阿撒与术者,都被耶律大石所杀,已经函首送来,使者就在御帐之外!”听得耶律延禧喝骂,萧奉先不敢耽搁,忙禀报道。

    “什么,阿撒与术者果真授首?”耶律延禧方才还是怒火翻滚,此刻便呆若木鸡。

    “臣哪里敢欺瞒陛下,是真是假,陛下召使者入内便知。”

    “是,是,传锦州来的使者,快传!”耶律延禧兴奋地从御座上站了起来:“召百官,召群臣,召各帐!”

    原本他将南北两院官员全都赶走,自己一个人躲在御帐中哭泣,此时乍闻好讯,立刻将他们召来。

    倒不是与他们分享快乐,而是向他们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昏聩的皇帝,天命,依然在自己身上!

    不一会儿,百官毕至,锦州的使者也被宣上殿。

    两个木匣中,耶律术者和耶律阿撒的头颅,被石灰腌制好了,虽然狰狞扭曲,却还是很明显。

    此时耶律延禧已经在读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他面上风云变幻,似喜似忧,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之后,才长吁了一口气。

    “陛下,耶律大石奏章中说了什么?”萧奉先问道。

    耶律延禧将奏章交给一个亲侍,让他念与众人听。耶律大石的奏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将术者、阿撒如何勾结谋反将他软禁说了一遍,然后提到,因为被周铨大败女真人之事所震,术者与阿撒反目,给了他可乘之机,鼓动看守放开自己,然后杀死阿撒与术者。因为城中有大量二人的同党,所以未能将两人活擒送往上京凌迟,实在有罪云云。

    这后面的话,众人都没有在意,在意的是周铨大败女真人之事。

    第二部分便是说此事,耶律大石提及蜀国公主退军沈州,周铨挥师来援,先破辽阳城高永昌,斩其首绩于城内,又在辽河畔大败女真太子斡本,据闻斡本重伤垂死。

    “原来如此”

    “难怪女真逆贼退师,却是他们的太子被周铨杀了!”

    南北两院的官员,嗡的一下议论起来,然后又同时安静了。

    大家觉得非常尴尬,辽国辐员辽阔,人才济济,但危难之时力挽狂澜,成为中流砥柱的,却是一个宋人!

    “耶律大石当赏!”好一会儿之后,有人大声说道。

    “正是,当赏,当赏!”

    “他原是翰林院应奉,可加官为承旨。”

    “如此大功,当破格提拔才是!”

    一片嘈杂之声,契丹人有意无意,都忽略了周铨的事情。

    一来周铨是宋人,二来则关系到蜀国公主,这毕竟是天家私密,皇族之事,别人不好罗嗦。

    倒是耶律延禧自个儿,没有意识到这点,他皱眉道:“周铨欲以东京道换南京,诸位觉得如何?”

    “绝不可能,周铨虽有些功劳,可是不能将南京道交给他!”

    “正是,他为我大辽效力,乃是良臣择明主而事之,将南京道交给宋国,宋国有什么功劳,岂有此理!”

    待众人静下来之后,萧奉先幽幽又说了一句话:“女婿为老丈人效力,岂不理所应当,最多陪嫁更丰富些罢了!”

    此话一出,顿时一片喧哗。

    耶律延禧倒是眼前一亮,若是将余里衍嫁与周铨,能换来东京一道之地,还取得周铨这样一个人才,那倒也不错。

    事实上,耶律大石给耶律延禧的奏折之下,还有一封密奏,便建议耶律延禧乘此良机,招徕周铨,一定要将之留在辽国。

    “若能得者,陛下可得佳婿,国家可得栋梁,敌国可减一贤者,则社稷幸甚!”

    这是耶律大石的原话,耶律延禧深以为然。他微笑着向萧奉先点了点头:“枢密使所言甚是,不过,唯恐周铨不愿留在我国,诸位有何妙策?”

    “此事易耳,将他功绩,到大宋去炫耀一番,料想宋国皇帝,必生猜忌之心。”萧奉先又道。

    诸官之中,身为金吾卫大将军、东路都统的耶律余睹眉头皱得紧紧的,觉得似乎有些不对。

    他是余里衍的亲舅,与萧奉先向来不合,双方为了扶侄谁的外甥为太子之事,明争暗斗了许久。萧奉先如今这么迫切地想要推动余里衍嫁与周铨,那岂不意味着,余里衍能为自己的同母兄长争来一个强援,这完全不符合萧奉先的利益!

    只是急切之间,余睹也想不清楚,萧奉先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无论如何,派使者往宋国去,夸耀周铨的功劳之事,总是有利于大辽的。使者的人选,很快也确定下来:耶律大石!

    他为正使,出使宋国,回来便可以因出使之功加恩升职,直接进入辽国的最高层。

    接到耶律延禧的旨意,耶律大石不敢怠慢,立刻开始行动,不过是十日,便已经抵达白沟驿,也就是现在的榷城。

    又过二十日,他到了大宋京师汴京。

    才入京师,便听得到处鞭炮之声鸣响,耶律大石惊道:“这是贵国有何喜事么?”

    陪同的馆伴使笑道:“鄙国惩戒西贼,吊民伐罪,已克灵州!”

    耶律大石嘶的倒吸了口冷气,满脸都是错谔。

    宋夏之间,在双方边境纠缠已经有百年,近十余年来,一直是宋主攻,夏主守,可是一但夏无法支撑,就会去请辽国相助。

    迫于辽国的压力,虽然宋国在边境上占取了不少实利,可是一直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这一次,在辽国忙于征伐女真之时,宋终于举西军之力,同时调动部分河东、河北禁军,攻下了灵州,也就是西夏的西平府!

    这可是决定性的胜利,夺取此地,离西夏国都兴庆直线距离就不足两百里,兵威所迫,西夏若不能迅速夺回,就只能迁都以避锋芒了。

    对于大辽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且不说如今夏王乃是辽国女婿,单单宋伐夏胜而辽伐金败这事情,就足以让两国的军力对比和民心士气发生逆转。而且,若是宋能够迅速扫灭西夏,紧接着,著名的宋国西军,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辽。

    因此,耶律大石的面色在惊讶之后,便是阴沉。

    在他来的这一天里,灵州胜利的消息传来,耶律大石才不相信这是巧合。

    “不知贵国天子,何时能见外臣?”他问道。

    “此事就不知了,新胜之后,政务繁冗,官家能够得空,非下官能知。”馆伴使哈哈一笑,状颇得意。

    耶律大石哼了一声,哪里会不知道,这其实是宋国在示威。

    显然,眼见西夏灭国在即,宋对辽国,已经没有那么恭敬了。

    “夏我为国之婿,与贵国交好多年,此次贵国擅起刀兵,乃是生民不幸,我国陛下闻知此事,特遣我来劝和,如今我国陛下正备冬猎,或许来年之春,便会亲临两国边境,为宋夏促和,此事重大,还请贵使速速回禀贵国天子!”

    耶律大石心中忧急,但面上他却极为强硬,甚至以辽主亲征来威胁。换了往常,宋国的馆伴使只怕立刻要骇然变色,可这一次,宋国的馆伴使却是露出一脸看白痴的神情看着耶律大石。

    “怎么,贵使不信?”

    “我听闻贵国皇帝御驾亲征,东狩于混同江畔,受女真人所辱,原以为贵国皇帝会励精图治,以求雪耻,却不曾想他还有余力来管我大宋之事。”馆伴使道。

    耶律大石顿时大窘,他知道宋国在辽肯定有奸细,只不过猜想辽主新败的消息,没有那么快传到宋国来。

    却不曾想,宋国君臣,竟然已经了如指掌,这一次出使想要压迫宋国从夏撤军,显然是不可能了。

    好在他本来目的也不是这个,而是离间赵佶与周铨的关系。

    因此略一沉默,他“诚恳”地道:“正因如此,我国才欲与贵国商议,还请贵使念在两国一向交好的份上,及时安排,令我可早日拜谒陛下,送递国书。”

    那馆伴使倒是应下此事,不过耶律大石知道自家虚实已为大宋所知,心中担忧,只怕对方迟迟不会见自己。

    却不曾想,才到下午,馆伴使就满面春风地回来,却是赵佶应下他的请求,次日便可见他。耶律大石心中大喜,心中将如何离间赵佶、周铨的说辞又梳理了一遍,次日大早起来沐浴更衣,便随伴使一起来到延寿宫。

    只不过,才见到赵佶,便看到赵佶身边一人,耶律大石大吃一惊:“你怎么在这?”未完待续。
………………………………

二七四、是儿最无情也

    “官家,如何,我就说了,辽使必然大惊。”

    “卿果然说中了,哈哈哈哈……”

    让耶律大石大吃一惊的人与赵佶同时大笑起来,耶律大石则是神情变来变去,最后化成苦笑。

    周铨!

    原本耶律大石以为,周铨应当还在辽东,却不曾想,这厮竟然回到了大宋,而且不是在海州,直接回了京师!

    这让他准备了一肚皮的挑拨离间话语,顿时就成了空。

    “听闻我家周卿为贵国击败了女真入寇,大使来我国,可是致谢的?”赵佶看着耶律大石神情,觉得甚为有趣,笑着问道。

    “是……”

    “周卿所说,要以贵国东京道,换取幽燕之地,不知我那位皇兄意下如何?”

    辽与宋号为兄弟之国,辽为兄,宋为弟,所以赵佶称耶律延禧“我那位皇兄”,只是他话语里没有多少敬意,相反,讥讽嘲笑,溢于颜表。

    在赵佶看来,耶律延禧当真是荒唐、昏庸、无能,据出使的使臣回来说,其人也是“望之无人君之相”。

    否则的话,怎么连女真这样的野蛮人部落,也可以踩在辽国头上拉屎拉尿,打得耶律延禧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

    若不是现在宋国在倾力经营西边,要彻底灭掉西夏这只毒虫,赵佶都有些迫不及待,要撕毁与辽国的和约,收复燕云故地了。

    他的话语,让耶律大石心再度一沉。

    举头望了赵佶一眼,耶律大石顾不得算计周铨,先得将眼前的危机应付掉。

    “外臣闻宋乃仁义之邦……”

    “这些废话就不要说了,我在这里,你说这些没有用处。”周铨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语:“若辽君为大宋封臣,契丹为大宋之民,官家自然会对你们讲仁义!”周铨道。

    “好吧,既是如此,那我也不说些虚伪之语了。”耶律大石被他所迫,须发皆动,突然瞪眼道:“我辽国是新败于女真,但那又如何,辽国依旧有带甲百万,黎民亿兆!我国之疆,依旧东接渤海,南抵燕云,西至大漠,北及黑水。依然有万千部族,百万战马!女真于我国而言,依旧是癣疥之患!贵国若以为我国新败,便可以乘虚而入,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这番话说出来,赵佶有些恼了,辽国都这种情形,还想要威胁他?

    他正待说话,身边却有人轻咳了一声。

    这一声轻咳恰到好处,不但挡住了赵佶的话,也将周铨到嘴的反驳之句堵了回去。

    耶律大石向轻咳的人望去,却是一个老人,看上去相貌不俗,眉眼开阖之时,隐隐有精芒闪动。

    蔡京!

    耶律大石如何不清楚大宋的局面,此人虽然在大宋民间声望不好,但对辽国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头疼的对手。

    “贵使年轻,周郎气盛,你们二人争这些做什么,若真要反目,自有军将武人去争,何必你二人去做此有失斯文之事?”蔡京看似劝和,但话语一转,似笑非笑地道:“然辄贵国东京道,终究是有一半在周制置手中。”

    “这……”耶律大石神情微变,然后道:“因为两国交善,故此我不去自取,若是贵国不肯交还,我帝必起大军,前去自取。辽东隔于海外,贵国鞭长莫及,何必为此无益之地,害两国友善之谊?”

    说来说去,他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对于大宋来说,现在控制辽东比较困难,只靠着海路运转,是无法在强敌环伺之下维持对辽东的统治的。

    不比济州岛,也不比流求,都无强敌在侧,辽东往西是辽国,往北是女真人的真国,双方都不会放过这块肥肉。

    除非周铨动用东海商会的所有力量,保持运输线时时畅通。但这样做的代价太高,收益太少,对东海商会并无益处。

    正是因此,周铨宁可迁移辽东之民,也没有想着把夺来的土地占下来。

    “我们还有一个选择,拿辽东与女真人换幽燕。”周铨笑嘻嘻地道。

    耶律大石恨得咬牙切齿:“周制置击杀女真酋长长子,与其已有血海深仇,况且我大辽蜀国公主倾心制置,制置真忍心做此亲痛仇快之事,坏我两国多年情谊?”

    周铨毫不犹豫地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如何做有益于我大宋,有益于我华夏,我自然会选哪边,岂因私情而废公事?”

    周铨这话说得义正辞严,赵佶连连鼓掌,而耶律大石气得险些吐血!

    他此次来,本来就是要抓着周铨与余里衍的私情做文章,争取离间宋国君臣之间的关系,破坏赵佶对周铨的信任。可周铨这番大话说出来,无论赵佶心底是信还是不信,至少表面上,他们君臣关系,只会因此而改善!

    紧接着,蔡京又阴阴地给了耶律大石一记重击:“大辽蜀国公主……辽有公主,我皇宋莫非就没有公主么?好教贵使知晓,官家也有意许婚周制置,只待时机了。”

    这件事情,耶律大石完全不知,就连周铨也不知道。

    所以蔡京这样说时,周铨也明显露出惊讶之色,只不过这神情一闪而过,被他很好地掩饰住了。

    大宋的驸马,身为外戚,在大宋可不是什么有前途的事情,远不如娶宰相女儿。

    周铨对此,兴趣不大,而且此前赵佶从未说过此事,政堂上也没有商议过。周铨心念一转,知道这是蔡京在向耶律大石施压,抵消掉耶律大石想要利用蜀国公主向他施压之举。

    不过,蔡京这老狐狸,这样说也未必完全只是为了对付耶律大石,而没有真正这样的心思。

    或许,他已经感觉到周铨对大宋的威胁,但又无法忽略周铨能给大宋的好处,所以想抛出一个公主,消弥周铨的野心吧。

    因此,周铨在心中冷冷哼了一声。

    倒是赵佶,面上露出极为感兴趣的神情。

    功高不赏,大宋的皇帝对文臣还好,可对武将,一向是猜忌非常。象周铨如果只是赚钱,赵佶只会信任有加,但除了会赚钱还很会打仗,赵佶就要琢磨一下了。

    “陛下,既然周制置要言利,那么外臣就谈谈利吧。自贵我两国榷城盟约以来,两国都因此获利甚大,陛下将东京道交与女真,只能令鄙国仇视大宋,榷城之利,再不复由我二国共有矣。女真,蛮人野种也,既未开化,其俗甚至有生食活剥之事,贵国与之结好,宛若与虎谋皮,我大辽若败,贵国次之矣。舍大利而就小利,岂智者所为?以外臣之见,贵我两家,当重盟旧好,为表我国之诚意,鄙国天子,愿将蜀国公主,下嫁于贵国周制置……为妾!”

    耶律大石说到这里时,牙齿轻颤,一股前所未有的屈辱感浮了上来。

    大辽只挑了一个宗室之女,到西夏就足以为其王后,但堂堂蜀国公主,当今大辽天子亲女,只给宋国一介臣子为妾?

    耶律大石几乎可以肯定,自己回国之后,就会面临弹劾一片了。

    但要让宋国归还东京道,这是必要的代价,也唯有收回东京道,辽国才能休养生息、卧薪尝胆,以期重新振作!

    这罪名,我耶律大石背了!

    他心中悲愤地想,结果却见到周铨摇头:“余里衍如今和我在一起,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