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风华-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等模样,哪里是一个山寨寨主能有的捧场,就是一般的官宦人家,也不可能养这么多打手家将,便是养了,只怕也不敢让他们着甲招摇过市。

    不仅如此,他们一行,沿途都有人接应,甚至有些地方,不时有官员小吏前来问候。李成老远跟着,越看越是心惊,只觉得这家人势力之大,仿佛半个山东都有他家的亲朋故旧。

    此时他已经没有了鸠占鹊巢的奢望,但好奇心越发强烈,总想知道,那位小娘子是哪家的女郎。同时他心里还有那么一丝侥幸,或许自己可以寻着一个机会,能够将那小娘子掳了来。

    此次掳到手后,一定要先将生米煮成熟饭,让那便宜的岳丈和大舅哥不得不认下,最好是能在外呆个一年两年,待得有了孩子,就不怕对方不认他这个女婿。到时能借助岳家势力,给自己弄个出身,也荣华富贵一场。

    至于那小娘子是否同意,在李成看来,自己长得不错,又一身本领,与那小娘子正是男才女貌,她必定是千肯万肯的。

    他虽然一身武艺,终究出自底层,少有见识,只想着评话戏文里是这样说的,却不曾想,若他真得了手,在权贵之家为了颜面,少不得要杀人灭口,哪里还容得下他来!

    待入了徐州境内,周母的随从已经多达二百人,如此排场,就连周母自己也觉得不妥了。

    “这样不好吧?”她向纪春问道:“朝廷都那个样子了,这样大张旗鼓,岂不是令朝廷有了借口?”

    “若是偃旗息鼓,朝廷就敢做得更狠,咱们大张旗鼓不当回事,朝廷心中便有忌惮,毕竟官家身边有咱们的对头,也有帮咱们说话的人。”纪春笑道。

    正如纪春所言,赵佶身边,有进谗言者,同样也有帮周铨说话的人。

    “官家这几日都是愁眉不展,不知是何事烦忧?”后宫之中,赵佶最宠爱的贵妃小刘氏问道。

    赵佶先后宠爱过两位刘氏,前一位在政和三年秋去世,现在这一位,年纪是三十岁。她出身卑微,父亲原本是个酒保,自己入宫后先是给宋哲宗(赵佶哥哥)的皇后刘氏为使女,政和三年,在那位竺简的推动下,赵佶逼死了嫂子刘氏,于是她出宫居于宦官何听家中。后来是杨戬举荐,说她姿色殊丽,顿时引来赵佶关注,重召入宫有宠。

    按理说,她是杨戬举荐的,应当与杨戬关系密切,但是并没有人知道,她的父亲,原来只是一个区区酒保的刘宗元,早在数年之前,就秘密在东海商会中持有股份,京师东海商会上的酒楼,每年收益的三分之一归入其囊中。

    “外界之事,你所不知。”赵佶虽然荒唐,却还有分寸,不让后宫过多干预政事。

    小刘贵妃听得一撇嘴:“臣妾虽然不知政事,但宰相知之,官家若有疑难,何不召宰相相问?”

    赵佶听得苦笑了一下,如今的宰相单是指蔡京,因为蔡京连办成数件大事,已经有要给他生前加封郡王的呼声了,赵佶正想着找人取代蔡京,哪里会同蔡京讨论这等事情。

    “若是宰相不可与谋,官家还可与参政相谋,若是参政不足,官家还可以同尚书相谋,若是尚书亦不足……官家这皇帝还做得有什么意思,倒不如开个铺子自己当掌柜!”

    小刘贵妃这话说得赵佶心里念头一动。

    如今朝廷府库俱实,夏贼外患已平,他之大敌,仅余辽国。而辽国日渐虚弱,眼见北伐便在数年之后,那时大宋开国太祖太宗都没有达成的伟业,就要在他手里实现。可是他却觉得,现在的朝政,让他越发力不从心。

    明明一切都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原因无它,朝廷之中生出一股势力,这股势力跨越了旧日党派之争,无论新党旧党,为了追逐金钱,纷纷与这股势力合作,就连他本人,也在与这股势力合作,让自己的内库更加充盈。

    “周铨这厮,尾大不掉啊。”他心中所想,口中喃喃道。

    一听得“周铨”二字,小刘贵妃面色微微变了下,她偷望了赵佶一眼,见赵佶没有注意,当下缓缓道:“臣妾道是谁让官家如此烦忧,原来是周铨啊……臣妾是妇人,久在深宫,不知政事,不过这周铨,臣妾却有一句话可以说他。”

    “哦?”

    “爱美人不爱江山者。”小刘贵妃吃吃一笑:“当初他与辽国公主之事,臣妾在后宫中都听说了,只可惜,金珠年幼,要不臣妾定要官家想法子拆散了他与辽国公主,招他为驸马。”

    赵佶顿时心中再是一动,只觉得霍然开朗。

    周铨是个好美色者,家中打小养了一个小娘子,据皇城司说,人间殊色。在外勾搭了辽国的蜀国公主,还引得高丽欲嫁公主,据说还与前宰相赵挺之媳李清照颇为亲密……好色之人,自可以色动之。

    小刘贵妃生的金珠才两岁,自然是不行的,但是年纪符合的公主又不是没有,比如说……

    他想到了被封为茂德帝姬的赵福金,如今十二岁,已经婷婷玉立,乃是少有的美人胚子。最重要的是,周铨与自己这位女儿似乎也有些关系,以往每次进宫,都少不得给茂德帝姬带礼物。

    他却不知,周铨在宫中遇着赵福金好几回,那时福金尚幼,没有男女之防,寻周铨要过有趣的礼物,因此给周铨留下印象,干脆每次都给她带好东西,原本只是想着拉拢皇帝身边之人,关键时候说几句好话之意。

    赵佶这心思只是一动,旋即被他按下,若周铨是一个忠臣,赐婚也不是不可,但现在这厮狼子野心,已是若隐若现,将其母秘密带走之事,更让赵佶异常恼怒。

    “你这是妇人之见,罢了,此中之事,非你所知,你休要过问了。”

    “臣妾也不是想问,臣妾只是不忍见官家不开心罢了。”小刘贵妃嫣然一笑:“前些年,朝廷都揭不开锅了,皇后姐姐连皇后冠服都不舍得做新的,只用旧的贵妃冠冕。西贼动不动就扣边生事,官家连吃个饭都要担忧一下西贼。现在朝廷有钱了,天下太平了,人心思安,官家却还不开心……”

    这话赵佶爱听。

    他精神一振:确实如此,如今朝廷有钱有人,兵多将广,周铨再有什么利器,不过也只是区区一岛之人听他所用罢了,他真能成什么事情?

    更何况,他毕竟还没有反意么,他母亲到了徐州之后,甚至还招摇过市,根本没有要扯旗造反的样子!(未完待续。)
………………………………

三五二、色胆包天

    师师此前从未离开过京师,因此,在她想象中,自己即将抵达的徐州狄丘,应当是一座乡下小镇。

    哪怕她对周铨的本领有近乎崇拜的信服,也想不到,自己想象中的小镇,会是现在的模样。

    一座完全与京师不同的城市!

    因为整座城市从一开始就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规划,所以城市和京师一般非常齐整,但所有的建筑,都是楼宇,少有平房。高的楼宇达到六层,矮的也有三层,为了符合此时的审美,这些楼宇一般不会建成简单的平顶,会有飞檐,会有马头墙,甚至还有些琉璃瓦。

    京师里自从东海商会第一百货之后,开始流行用玻璃做窗子,只是玻璃价贵,普通民众用不起,就算是权贵之家,也不会将所有窗子换成玻璃。但在这儿,玻璃窗子相当多。

    另外,所有建筑都是水泥竹筋砖石结构,少用木料,在周铨计划中,那些可以用来建造房屋的大木料,都是造船的好材料。

    这些建筑中间,则是笔直的宽阔街道,且不说两边种植的各种树木,也不提那隐于地下的暗沟,就是铺得平整的水泥,京师根本没有这么奢侈!

    “你老子和你哥哥,当真是……大手大脚惯了,水泥玻璃如此昂贵,他们也敢这般花用?”

    周母同样被城中的情形震住了,在大街上行了许久,她才对师师道。

    师师眉开眼笑,心情变得非常舒畅,她隐约感觉到,自己在狄丘,或者随后要去的海州、济州,都不会无聊。

    “爹爹与哥哥,都是有大本领的,用得多,赚得也多!”她委婉地反驳周母,为周傥说话是其次,维护周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你别一昧地纵容你哥哥,可给我瞅仔细了,咱家是汉人,真让他将一堆异族外邦公主带回家里,那象什么话!”周母白了她一眼:“别的都长,就不长心眼,你呀!”

    师师脸上飞红,却不敢接这个口。

    周母对自己的儿子是十分骄傲的,最初时传闻辽国公主喜欢上周铨,她更是满心欢喜。但后来周铨为了辽国公主和女真人开了一仗,她就不满了,在她看来,自己儿子天下第一重要,让自己儿子去冒险就是罪过。

    最重要的是,象天下所有疼爱儿子的母亲一般,儿子为了别的女人在外奔波,她便有种恐慌,觉得自己辛苦拉扯大的孩子,要被别人抢去。

    虽然周铨给她解释过,辽河之战的目的并非她想象的那样只为余里衍,更主要的目的还是抢夺失去控制后的人口,也正是当时自辽东夺来的十余万近二十万人,才支撑起济州的飞速发展。但周母可管不了这么多,她看中的,还是自己儿子的安危。

    “狄丘都这模样,济州就更不知是什么情形了……啧啧,你那哥哥,打小就傻,可被你泼了一盆水后,却变聪明了,好闺女,你说你不是老天派来给你哥哥的,还会是什么?”

    师师脸上的红晕更深了。

    那一年她才多大,那一盆水将周铨浇入五丈河中,也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对当年自己浇的那盆水,师师心中满是庆幸,如今她身份不同,已经不去李大娘那儿了,可是那边的消息有时还会传入耳中。当初和她一起被李蕴收养的小姑娘,已经有人开始沦落了。

    而自己,却被周家当成亲闺女养着,若不是她与周母都喜欢亲历亲为,身边的丫环使女恐怕都要安排一二十个了。

    自己今年,已经十六了呢!

    想到此处,师师觉得脸上烧得厉害。

    同时,也有一股火在她胸中燃烧:此前因为留在京师中的缘故,一年里倒有大半时间见不着周铨,因此只能放任外头的那些疯女人来抢,可从今以后,自己就能跟在哥哥身边,倒要看看,还有哪个疯女人,能够抢得了自己的哥哥!

    且不谈她在暗下决心,在她母女进入狄丘半日之后,一脸苦样的李成,也来到了这座城市前。

    狄丘新城是依山而见,他没有急着到城中,而是站在城外山上,俯瞰着这片城区。

    连周母和师师都被这片新城震惊了,就更别提这厮,他在上面好半晌之后,咽了咽口水:“娘哎,这座城……这座城就是狄丘?”

    要知道此前他连听都没有听过这里!

    好一会儿,他开始想着如何混入城中,然后便笑了。

    这座城什么都好,唯有一样不好。

    没有城墙!

    四通八达,没有城墙,他根本不需要混,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进入其中。

    “唔,这城如此繁华,岂会没有钱修城墙,必是贪官污吏,只顾着捞钱,根本不想着修……只要有三五十人,混入城中,便可将之洗劫,然后再顺利脱身!”

    李成并不是真想洗劫此城,他也没有三五十手下,只是觉得,他似乎可以在此事上做文章。

    一边想,一边下山向城中行去。到了这里,他已经知道周母和师师身份,竟然是闻名天下的周活财神之母之妹,难怪能有如此排场!

    不过他却不知,周铨此时已经引起了赵佶的猜忌疑心,还只道周铨在朝廷中前途无量,没准不到三十岁就可能成为朝廷的宰相,最不济也可以为计相。这样的大粗腿,当然要好生抱着,他此刻心中暗悔,若当时真把生米煮成熟饭,泼天一般的富贵可不就等着他?

    山上没有什么人迹,但到得山下,路上行人就多了起来。

    李成大模大样走着,但还没有进入城区,他心中突生警兆。

    回头望了望,却见周围隐隐有几条汉子,将他围了起来。

    他心中暗凛,情知不妙,也不知自己是哪里漏了马脚。不过看对方都只是远远缀着,心知他们还没准备动手,因此他面上泰然自若,实际上却暗暗观察。

    顺着这条路走出去,很快就能进城,到了城中寻个机会混入人群中,自己应当可以顺利脱身。哪怕全城大搜,只是这样规模的城中,哪里少得城狐社鼠,那些无赖泼皮们,将是自己最好的掩护。

    实际不行,偷点食物,寻个安静的地方呆上几天,等风头过后再出城就是。

    心里打着算盘,李成装作和初来狄丘的人一样,东张西望,四处看热闹,到了那些店铺前,还要停一停,跑到里面去瞧瞧人家卖的是啥。

    狄丘的商铺极多,而且都在沿街,并没有在专门的勾栏瓦子里。店铺的招牌林立,卖南北杂货的,批发各种物产的,连带着那些剃头理发修脚之类的店铺也多了起来,李成甚至还看到了一家铺子挂着“铁口直断”的招牌,连算命瞎子,都和医生郎中一样坐起了堂。

    他却不知,这是商品经济甚为发达后自然产物,若没有统一规划,那么这些小店铺就会杂七杂八,将整个城市挤得混乱不堪,看似繁荣,实际上却是野蛮滋生。但在狄丘这里,周铨有强行规定,沿街店铺大多属于他所有,因此以极低的价格租与众人经营,其中获利不过刚够维修和人工,略有节余罢了。

    李成径直走到那相面铺子里,端坐着的一个瞎老听得声音,微微抬头,笑着道:“客人可有急事,须要求卦解惑?”

    “相面相面,老人家看都看不到了,怎么相法?”李成一边笑,一边暗暗观察这店铺后面,有个门,似乎通向后院。

    瞎老嘿嘿一笑:“老汉我眼盲心明,而且祖传摸骨之法,要不客人先试试,若老汉说得不准,不要钱,但若老汉说得准了,还请惠顾五枚铜子儿,若是老汉说得让客人欢喜,十五枚铜子儿就少不了!”

    “你说,你说。”

    “客人伸出手来。”那瞎老道。

    李成见他又老又瘦,也不怕他玩什么花样,当真伸出手给他握着。瞎老在他手上用力捏捏摸摸,沉吟了会儿开口道:“客人是来寻人的,但是所寻并不顺利。”

    李成心中一动,他可不是寻着师师母女的踪迹而来的么!

    而且此时他已经被人盯上,似乎确实不顺!

    他狐疑地打量了一下面对的干瘦老头儿,莫非这瞎老真的有几分本领,是个隐身于市井的高人?

    “还有呢?”他问道。

    瞎老哈哈一笑:“聪明人听俺老瞎子一句,就知俺所说是真是假,客人若觉得老瞎子胡说,便请自便,但老瞎子说的若是对了,五个铜子,谢谢惠顾!”

    李成无可奈何,只能摸了五枚铜钱,放在了老瞎子柜台上。

    他这边在和老瞎子胡扯,另一边,老瞎子的店铺外边,一辆人力三轮车停了下来,戴着墨镜的王启年,从车上走了下来。

    玻璃制造业发达之后,眼镜就自然提上日程,先是放大镜,然后是老花镜,紧接着是让天下读书人叫好的近视眼镜,再到现在还出现了遮阳用的墨镜,眼镜业的发展极快。

    当墨镜出现之后,王启年就爱上了这玩意儿,戴着这个,不仅可以遮挡阳光,更重要的是,可以掩盖自己的眼神,对于他如今从事的事情来说,这一点比遮挡阳光还要重要。

    “那小子人呢?”他向着路边一人问道。

    “在老骗子的相面铺子里。”

    王启年脖子没动,只是墨镜下,眼睛向相面铺子溜了一眼,看到了李成的背影。

    “这小子在路上剪径劫道,劫到咱们主母头上了,却还敢一路跟到狄丘来,我怀疑他背后有什么大目的,没准和朝廷有关,盯紧了,不要打草惊蛇,一定要将他的真实目的查出来!”

    王启年口中说道,他却不知,这个李成,只是色胆包天罢了。(未完待续。)
………………………………

三五三、狄丘无城,东海无主

    因为现在和朝廷的关系变得极为微妙,故此王启年十分小心谨慎。偏偏这时,李成这厮色胆包天,一头撞进了外松内紧的狄丘,加之他此前有劫持周母和师师的举动,所以惹来王启年亲自过问。

    须知此时王启年也极为忙碌,若是一般人物,哪里值得他亲自来此一趟。

    “那厮起身了!”

    王启年来了不久,便看到李成出来。

    李成一出来也看到了王启年,不因为别的,只因为王启年那戴着墨镜的模样,实在是太过风骚。

    此时戴墨镜的人并不是很多,京师中那些纨绔或许会弄一副戴着,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装逼,但在狄丘,人来人往都很急,哪里会有这许多人有闲功夫装这玩意。

    他愣了一愣,心道此人好生怪异,然后就看得王启年摘下了墨镜,向他一笑。

    王启年来此,目的就是打草惊蛇。

    若李成是皇城司派来的,不可能不知道他,甚至只要是大势力的人,定然知道,周铨身边负责谍侦的便是他。即使没有见过他本人,也应该看过他的画像,知道他是一个关键人物。

    但是李成只是愣了愣,哪怕看清了王启年的面容,也没有什么别的反应。

    王启年一笑:“看来是个不小心落入网中的野雀,擒下来拷问,不必再盯了。”

    他现在久居高位,又有意模仿周铨,说话已不再象过去那么阴柔,而是杀伐果决,毫不犹豫。

    随着他这一声令下,街道上突然多了几个人。

    一个个都将手笼在袖中,向着李成行去。李成心中警兆大生,心中知晓,对方要动手了。

    虽然不太明白为何对方会挑这个时候动手,但他也已经有所准备,当下毫不犹豫,转身又跑回了那相师的屋子里。

    瞎老相师此时眼睛睁得老大,正眉开眼笑,在那儿数钱。李成出手大方,前后给了五十余文钱给他,这老头儿一枚一枚数着,哪里有半点瞎子模样。

    见李成转身跑了回来,老头儿眼睛一翻,嗷的一声,顿时又只有眼白没有眼仁,看上去是个瞎子了。

    “方才你说了,老夫算得准的,可不许反悔!”老瞎子叫道。

    “呸,老瞎子,迟早爷爷来和你算账!”

    李成发觉上当,大骂了一声,然后从后门闯了进去。

    他方才就窥得逃跑的路径,从这后门进去,有座院子,院子对面还有屋子。依他所想,自己闯进去后,寻得一处围墙,凭借自己的身手,丈许的围墙也就是一跳一搭便能上去,脱身绝不困难。

    可直到了后面的院子之后,他顿时一愣。

    院子不小,呈长条状,但是没有围墙,四周都是屋子,而且都是那种连在一起足有三层的屋子!

    他这一愣,身后追来的人已经进了相师的铺子,那老瞎子愣了愣:“你们这是做什么,我交了房租……”

    “中特科办事,请配合!”

    眼见老头大叫,王启年快步走来,将他按住。

    老头听得“中特科”三字,顿时一愣,然后不言语了。

    所谓中特科,全称是城中秩序特别行动科,这是王启年对外的机构名称,名义上是管理城中秩序的,巡捕也隶属于此科之下。那老相师与巡捕没少打交道,因此对这名字不陌生,他知道这个机构有些古怪,看上去是要擒方才他的客人。

    王启年没有去看擒拿的过程,虽然情报显示,这个李成武艺高强,等闲十个八个大汉难以近身,但是既然是拿这等人物,他怎么会只带等闲人来。

    他和气地一笑,对着相师道:“方才那厮在你这,问了些什么事情?”

    “俺一瞅他就知道不是好人,故此俺诳了他一番……”老相师先将自己撇清,然后才开始讲述李成相面的过程。王启年听得仔细,有一些细节还反复问了两遍,而且是那种冷不丁发问的。

    这种问讯手段也是他摸索出来的,若老相师是在说谎,那必然会有前后不一致处,露出马脚来。问了一会儿之后,确认老相师没有说谎,他笑着将自己的墨镜摘了下来,戴在老相师鼻子上。

    “砸了你的摊子,坏了你生意,这小玩意儿算是赔偿。老爷子,你以后戴得这个,就用不着辛苦翻眼珠装瞎子了。”

    听得王启年调侃的话,老相师嘿嘿干笑,然后忙不迭地道谢。

    虽然众人冲进来确实弄翻了他屋子里的东西,但他这小门面里能有些什么,无非就是一些相面的道具,收拾收拾便可再用。而这墨镜,他可是很清楚,一副少说也得十圆钱,也就是十贯,便是遇到李成这样的豪客,他也得接上两百个才能凑足钱去买一副。现在有人送他,他哪里还会拒绝!

    而且狄丘这里和别处不同,这里的百姓居民,不是很畏惧官家之人,收官家人送的礼物,他们虽然感谢,却不惶恐。连接着和王启年道谢时,却看到方才冲进去的大汉们出来,还多了十余人――却是王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